TWM505344U - 離心分離機 - Google Patents

離心分離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5344U
TWM505344U TW103222796U TW103222796U TWM505344U TW M505344 U TWM505344 U TW M505344U TW 103222796 U TW103222796 U TW 103222796U TW 103222796 U TW103222796 U TW 103222796U TW M505344 U TWM505344 U TW M50534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lade
outer pot
chamber
centrifug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2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da Cai
Original Assignee
jin-da C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da Cai filed Critical jin-da Cai
Priority to TW103222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5344U/zh
Publication of TWM505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5344U/zh

Links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Description

離心分離機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離心分離機,尤指一種可分離液態廢棄物中之流體與固體雜質,以利於回收再利用之離心分離機設備。
目前業界廣泛採用的離心分離機,可對於諸如切削液、研磨液之油、水與切屑、研磨後的金屬等固體殘渣進行分離作業,如金屬切削所需的切削液,其係將使用過的切削液輸入離心分離機中,利用離心分離機的旋轉主軸及其高速旋轉之離心力將流體油液甩出,配合濾網攔阻油液中的金屬屑,而能達到分離出金屬屑及淨化油液回收再利用效果。然而,目前離心分離機的回收淨化處理方式,諸如已見公開的各種淨油器之結構改良、淨油器之雜質附著結構、自動離心分離裝置、具可掀開機體之淨油器等機械裝置,對於淨油作業仍存在過程繁瑣、耗時費事、淨化油液產出量少、濾網需經常更新,以及刮刀為固定式結構,不易進行維護保養或更新刀片等作業,而難以符合產業要求之迅速及高效回收再利用效果,因此,如何增進產出效率及提高淨油品質,實為業界企求改善以謀求產業技術升級之重點要項。
為改善習知技術,本創作提供一種離心分離機,包括一機座,包括沿一縱向連結且內部連通的一中部及一上部,中部包括連 通外界的一輸出管,一第一驅動馬達,固定於機座的上部,與中部樞接的一離心分離裝置,離心分離裝置包括一第一軸以及一起轉動地結合在第一軸外周緣的一外鍋,外鍋包括一離心室,第一軸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下軸端與一上軸端及貫穿下軸端與上軸端的一穿孔,第一軸的上軸端與第一驅動馬達連動地結合,一第二驅動馬達,固定於機座的上部,可轉動地與第一軸的穿孔結合的一第二軸,第二軸包括沿縱向隔開且位於上軸端外側的一上段及位於下軸端外側的一下段,上段與第二驅動馬達可連動地結合,一刮刀座,一起旋轉地結合在第二軸的下段且位於外鍋的離心室之內,刮刀座包括位於外周緣的二結合部,分別貼靠於各結合部上的二刀片,各刀片包括一鄰近外鍋之離心室內壁的一刮除邊,複數個鎖固件,分別將各刀片結合在各結合部的上,當各鎖固件放鬆時,允許各刀片相對結合部調整刮除邊相對於離心室之內壁的位置,當各鎖固件迫緊,各刀片被定位無法調整位置,安裝於機座中的一輸送裝置,輸送裝置包括連接於外鍋之離心室內的一輸送管。
本創作的刀片可由結合部上拆組,而能達到易於維修保養功效,並且可以調整刀片進行校正,使刀片能位於外鍋內壁適當位置,而與外鍋內壁保持最小間隙,以利於刀片充分發揮作用。
本創作的離心分離機,包括一機座,包括沿一縱向連結且內部連通的一中部及一上部,一第一驅動馬達,固定於機座的上部,一第一軸,第一軸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下軸端與一上軸端及貫穿下軸端與上軸端的一穿孔,第一軸進一步包括由外周面延伸至界定穿孔之內壁的一氣孔,第一軸的上軸端與第一驅動馬達連動 地結合,一外鍋,一起轉動地結合在第一軸外周緣,外鍋包括一離心室,一第二驅動馬達,固定於機座的上部,可轉動地收納於第一軸的穿孔內的一第二軸,第二軸包括沿縱向隔開且位於上軸端外側的一上段及位於下軸端外側的一下段,上段與第二驅動馬達可連動地結合且第二軸之外周面與第一軸界定穿孔的內壁沿其徑向隔開形成一間隙,氣孔與間隙連通,結合於第一軸之穿孔內且分別位於下軸端與上軸端的二軸承,各軸承分別與第二軸之上、下段結合,支撐第二軸相對第一軸轉動,固定在中部中的一固定座,固定座包括沿縱向貫穿且容納第一軸的一容置空間,氣孔與容置空間連通,封蓋封閉於固定座上緣的一封蓋,封蓋包括與容置空間連通的一氣流通道,封蓋的氣流通道入口處係要被連接至外界的一氣壓源,與第二軸之下段結合而一起轉動且位於外鍋的離心室內的一刮刀,刮刀包括隔開的兩刀片,各刀片包括鄰近離心室之內壁的一刮除邊。
氣流通道係要被用來允許氣壓源將氣流充入容置空間之後,再經由氣孔進入間隙內,最後經由各軸承的結構縫隙排氣。
本創作在第一軸設置氣孔,配合設置於封蓋的氣流通道,可以將空氣從氣流通道充入,並且由氣孔進入第一與第二軸之間,最後再由各軸承的結構間隙排氣,如此能夠透過空氣流動造成能夠對第一與第二軸散熱的效果。
本創作的離心分離機,包括一機座,包括沿一縱向連結且內部連通的一中部、一上部以及一下部,中部包括連通外界的一輸出管,一第一驅動馬達,固定於機座的上部,與中部樞接的一離心分離裝置,離心分離裝置包括一第一軸以及一起轉動地結合在 第一軸外周緣的一外鍋,外鍋包括一離心室,第一軸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下軸端與一上軸端及貫穿下軸端與上軸端的一穿孔,第一軸的上軸端與第一驅動馬達連動地結合,一第二驅動馬達,固定於機座的上部,可轉動地與第一軸的穿孔結合的一第二軸,第二軸包括沿縱向隔開且位於上軸端外側的一上段及位於下軸端外側的一下段,上段與第二驅動馬達可連動地結合,一刮刀,與第二軸之下段結合而一起轉動且位於外鍋的離心室內,刮刀包括隔開的兩刀片,各刀片包括鄰近離心室之內壁的一刮除邊,一容槽,固定於下部連通,一輸入管,與輸送裝置連接,一三通管,結合於輸入管的末端,一第一管,連接在三通管的一端與容槽之間,一第二管,其一端連接在三通管的另一端,第二管的另一端係要被用來與輸送待分離物,一控制閥,設置於第一管上。
當控制閥關閉,輸送裝置只由第二管輸入待分離物。
當控制閥打開,輸送裝置由第一及第二管輸入待分離物。
本創作利用容槽儲存從外鍋滴落的待分離物,配合三通管、控制閥,利用控制閥開啟或關閉控制是否要將容槽內的待分離物再送回外鍋的離心室內,如此能夠提高效率。
10‧‧‧離心分離機
12‧‧‧離心分離裝置
14‧‧‧回流裝置
20‧‧‧機座
22‧‧‧下部
24‧‧‧中部
26‧‧‧第一框室
28‧‧‧第二框室
30‧‧‧上部
32‧‧‧固定座
34‧‧‧容置空間
36‧‧‧定位片
38‧‧‧隔板
40‧‧‧第一軸
42‧‧‧下軸端
44‧‧‧上軸端
45‧‧‧穿孔
45A‧‧‧間隙
46‧‧‧上蓋
47‧‧‧鍋壁
48‧‧‧上段
50‧‧‧下段
52‧‧‧翼板
54‧‧‧承板
56‧‧‧軸孔
58‧‧‧外鍋
60‧‧‧上端
62‧‧‧下端
63‧‧‧開口
64‧‧‧第一壁
65‧‧‧垂直段
66‧‧‧第二壁
68‧‧‧轉折區
70‧‧‧離心室
72‧‧‧第二軸
74‧‧‧下段
76‧‧‧上段
78‧‧‧刮刀
79‧‧‧刮刀座
80‧‧‧接板
82‧‧‧中孔
84‧‧‧結合部
85‧‧‧螺孔
86‧‧‧刀片
86A‧‧‧第一刀片
86B‧‧‧第二刀片
87‧‧‧穿孔
88‧‧‧刮除邊
88A‧‧‧刮除邊
88B‧‧‧刮除邊
881A‧‧‧缺槽
881B‧‧‧缺槽
882A‧‧‧刮除段
882B‧‧‧刮除段
89‧‧‧夾板
90‧‧‧漏斗
92‧‧‧寬口端
94‧‧‧窄口端
96‧‧‧入口
98‧‧‧支柱
111‧‧‧落渣圍牆
112‧‧‧落渣承接室
113‧‧‧渣道
115‧‧‧開放通道
117‧‧‧通口
119‧‧‧隔牆
131‧‧‧流體流道
133‧‧‧輸出孔
135‧‧‧擋環
137‧‧‧輸送裝置
139‧‧‧馬達
151‧‧‧流體泵
153‧‧‧輸送管
155‧‧‧渣桶
157‧‧‧離合裝置
159‧‧‧壓缸
171‧‧‧第三軸
173‧‧‧第一離合件
175‧‧‧第二離合件
177‧‧‧第一驅動馬達
179‧‧‧皮帶輪
191‧‧‧皮帶
193‧‧‧皮帶輪
195‧‧‧第二驅動馬達
197‧‧‧動力轉向器
211‧‧‧定位板
213‧‧‧穿孔
215‧‧‧剎車裝置
217‧‧‧剎車盤
219‧‧‧剎車器
231‧‧‧輸出管
233‧‧‧轉折端
235‧‧‧封套
237‧‧‧磁力件
238‧‧‧定位座
239‧‧‧壓力平衡管
251‧‧‧支架
253‧‧‧油封組件
255‧‧‧軸承
257‧‧‧軸承
271‧‧‧架板
273‧‧‧傾斜段
275‧‧‧壓缸
277‧‧‧缸心
279‧‧‧封板
291‧‧‧回收盒
293‧‧‧導管
295‧‧‧容槽
297‧‧‧出口
311‧‧‧第一管
313‧‧‧第二管
315‧‧‧三通管
317‧‧‧控制閥
319‧‧‧輸入管
331‧‧‧封蓋
333‧‧‧氣流通道
335‧‧‧氣孔
351‧‧‧蓋板
353‧‧‧蓋板
371‧‧‧支撐框
373‧‧‧傾斜口
375‧‧‧電控箱
511‧‧‧油封
513‧‧‧鎖固件
515‧‧‧鎖固件
517‧‧‧鍵槽
519‧‧‧鍵
531‧‧‧鎖固件
α‧‧‧夾角度
第1圖顯示本創作離心分離機立體分解圖。
第2圖顯示本創作離心分離裝置立體分解圖。
第3圖顯示本創作離心分離裝置組合剖視圖。
第4圖顯示本創作刮刀立體分解圖。
第5圖顯示本創作刮刀組合剖視圖。
第5A圖顯示本創作刮刀組合側視圖。
第6圖顯示本創作離心分離機組合之立體外觀圖。
第7圖為第6圖的7-7剖線剖視圖。
第8圖為第7圖中圈圍部位放大圖。
第9圖為第6圖的9-9剖線剖視圖。
第9A圖為第6圖的9A-9A剖線剖視圖。第10圖顯示本創作離心分離機側視圖。
第11圖顯示本創作中,第二軸與第三軸結合,以及啟動刮刀旋轉而將依附於外鍋內壁的金屬屑刮除的動作圖。
第12圖顯示本創作中,啟動壓缸移動封板,使金屬屑掉入渣桶的動作圖。
第13圖顯示本創作刀片之一實施例圖。
以下所有圖式係僅便於解釋本創作基本教導而已,圖式中將對構成較佳實施例之元件的數目、位置、關係、及尺寸之延伸將有所說明,在閱讀及了解本創作的敎導後相關之變化實施屬於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本創作的敎導後,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及類似要求之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變亦屬業界技能。
在不同圖式中係以相同標號來標示相同或類似元件,另外請了解文中諸如“第一”、“第二”、“內”、“外”、”上”、”下”、”端”、“側”等等及類似用語係僅便於看圖者參考圖中構造以及僅用於幫助描述本創作而已。
依據圖式顯示,本創作離心分離機10係提供使用過的油液 、切削液、研磨液或其他類似之混合有雜質之流體進行淨化處理,可分離出流體中的金屬或非金屬雜質,而讓淨化後的流體可回收再利用,以下將以含有金屬屑及雜質的油液做為實施例說明。
離心分離機10包括一機座20,機座20包括沿一縱向連結且內部連通的一下部22、一中部24及一上部30,下部22、中部24及上部30係由金屬角鐵、角板及金屬板件銲設固定,上部30包括一支架251,中部24包括一第一框室26及一第二框室28。第一框室26中包括由落渣圍牆111區隔形成的落渣承接室112,落渣圍牆111形成U形狀而在內部界定出沿縱向貫穿的一渣道113,落渣承接室112之落渣圍牆111一側包括一開放通道115,以及落渣圍牆111底端依開放通道115朝向渣道113方向向上傾斜形成一傾斜口373。第一框室26二側上方包括可拆卸結合的二蓋板351、353。第二框室28上端包括一定位板211,定位板211中包括沿縱向貫穿的一穿孔213,第二框室28表面包括一輸出管231,輸出管231一端連通第二框室28內部,輸出管231末端包括一轉折端233,轉折端233中包括沿縱向貫穿的一通口,通口上端包括可拆卸的一封套235,封套235底端包括一定位座238及設置於定位座238中的一磁力件237。封套235蓋在轉折端233上端,磁力件237伸入轉折端233中。第一框室26固定在下部22上方,第二框室28固定在第一框室26上方,以及上部30固定在第二框室28上方。
依據圖式顯示,離心分離機10包括固定在第二框室28中 的一固定座32。固定座32形成中空筒狀,而在固定座32中包括沿縱向貫穿的一容置空間34,固定座32上緣包括橫向延伸的一定位片36。定位片36固定在定位板211的穿孔213周緣下側,因而固定座32安裝於第二框室28中,且固定座32位於落渣承接室112上方。以及包括一隔板38橫向固結在第二框室28中,隔板38包括一通口117及圍繞在通口117周緣沿縱向延伸的一隔牆119。隔板38將第二框室28內部區隔成上下空間,且隔牆119圍繞在固定座32周圍且位於落渣承接室112之落渣圍牆111上方。藉由隔牆119、隔板38與第二框室28內面界定出一流體流道131,流體流道131連通輸出管231。以及一壓力平衡管239固結在第二框室28外表面,壓力平衡管239二端分別連通隔板38區隔的第二框室28內部之上下空間。
依據圖式顯示,離心分離機10包括安裝於固定座32的一離心分離裝置12。離心分離裝置12包括連結一起的一第一軸40、一上蓋46及一外鍋58。第一軸40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下軸端42與一上軸端44及貫穿下軸端42與上軸端44的一穿孔45,第一軸40表面包括橫向貫穿至穿孔45的一氣孔335。
上蓋46包括沿縱向延伸的一鍋壁47,鍋壁47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上段48及一下段50,上段48外表面沿橫向延伸出一翼板52,翼板52包括沿縱向貫穿的數個輸出孔133,各輸出孔133成弧形條狀,且各輸出孔133係繞第一軸40所界定之樞轉軸線的圓周方向等距地隔開,而各輸出孔133的 弧形弧度為依第一軸40為軸心所旋轉界定,上段48頂端包括一擋環135,擋環135與翼板52之間形成一間距且擋環135位於各輸出孔133上方,以構成防止輸出孔133所釋出的液體噴濺,下段50內表面沿橫向延伸出一承板54,承板54中心包括一軸孔56。
外鍋58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上端60及一下端62以及沿縱向貫穿上端60及下端62的一離心室70,離心室70的壁面由上端60至下端62之間包括環繞且連接一起的一等徑垂直段65以及一第一壁64與一第二壁66(如第9A圖所示),第一壁64由上端60朝下端62逐漸縮小,第一壁64相對垂直段65之間形成5度至20度間的內縮傾斜角度,第二壁66鄰接下端62,第一壁64與第二壁66之間包括一轉折區68,第二壁66由轉折區68朝下端62縮小徑向尺寸,垂直段65內壁高度佔離心室70內壁總高度的1/10至4/10之間。
第一軸40的下軸端42及上軸端44各套設有軸承255,二軸承255安裝在固定座32的的容置空間34之上下端緣,因而第一軸40樞設在固定座32的容置空間34中,以及在第一軸40的下軸端42套設一油封組件253,上軸端44套設一封蓋331,封蓋331包括連通固定座32之容置空間34的一氣流通道333,氣流通道333入口處可以一管路接至一氣壓源(圖未示)。
第一軸40的下軸端42與上蓋46承板54的軸孔56之間設置一鍵,使上蓋46與第一軸40固定連接而可共轉,第一軸40的下軸端42向下穿出上蓋46的承板54之軸孔56後 套設一油封511,並以一鎖固件513螺合第一軸40的下軸端42,造成第一軸40的下軸端42與上蓋46固定,而上蓋46的鍋壁47則環繞在固定座32周圍。以及外鍋58的上端60固定在上蓋46的翼板52下側,造成外鍋58的垂直段65環繞在上蓋46的鍋壁47周圍且外鍋58下端62呈有一開口63,使外鍋58與第一軸40固定連接而可共轉,外鍋58的下端62開口63並對齊落渣承接室112之渣道113。
離心分離裝置12包括樞設在第一軸40之穿孔45中的一第二軸72以及與第二軸72固結一起的一刮刀78及一漏斗90。第二軸72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上段76及一下段74,下段74表面包括沿縱向延伸的一鍵519。刮刀78包括一刮刀座79,刮刀座79包括一接板80,接板80中間包括一中孔82,中孔82內部包括沿縱向沿伸的一鍵槽517。
刮刀78進一步包括等角環設固結在接板80外緣且沿縱向延伸的二結合部84,二結合部84上分別包括數個螺孔85,二結合部84的側表面與第二軸72軸向間呈有5度~35度間的一夾角度α,且各結合部84依該夾角度α方向所環設。以及刮刀78進一步包括可拆卸結合在二結合部84的二刀片86及二夾板89,二刀片86邊緣呈有一刮除邊88,二刀片86相對於刮除邊88側包括數個穿孔87,各穿孔87對應各螺孔85,且各穿孔87的孔徑大於各螺孔85的孔徑(如第4圖所示)。
各刀片86貼靠在各結合部84表面,且各夾板89貼靠各刀片86,利用數根鎖固件531穿過各夾板89及各刀片86 之各穿孔87後螺入各結合部84的各螺孔85中,而將各刀片86固定在各結合部84表面,如此各刀片86與刮除邊88連接的一側面與第二軸72軸向間呈有5度~35度間的一夾角度α。
第一軸40的內周面與第二軸72的外表面隔開而形成一間隙45A,間隙45A與氣流通道333及氣孔335連通,第二軸72的上段76表面及下段74表面各套設有軸承257,二軸承257安裝於第一軸40的穿孔45中,因而第二軸72樞設於第一軸40中,以及第二軸72的下段74向下穿出刮刀78接板80的中孔82,以及鍵519與鍵槽517嵌合,並以一鎖固件515螺合下段74加以固定。漏斗90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寬口端92及一窄口端94,窄口端94中包括貫穿的一入口96,寬口端92上包括縱向延伸的數根支柱98。數根支柱98頂端固定於接板80下側,造成漏斗90的寬口端92與接板80的下側之間產生一間距。
依據圖式顯示,機座20之上部30包括一離合裝置157,離合裝置157包括固定在支架251上的一壓缸159,以及與壓缸159連動而可沿縱向昇降移動的一第三軸171,以及包括與第三軸171一端結合的一第一離合件173,以及與第二軸72的上段76結合而可與第一離合件173離合操作的一第二離合件175。當壓缸159驅動第三軸171下降時,第一離合件173與第二離合件175結合一起,當壓缸159驅動第三軸171上昇時,第一離合件173與第二離合件175分離。
機座20之上部30包括安裝於支架251的一第一驅動馬達177、一第二驅動馬達195及一動力轉向器197。第一驅動馬達177的動力輸出端包括一皮帶輪179,以及第一軸40的上軸端44包括一皮帶輪193,二皮帶輪179、193之間繞設一皮帶191。動力轉向器197與第二驅動馬達195的輸出動力相連接,一第三軸171沿縱向樞設且與動力轉向器197相連接。當第二驅動馬達195啟動時,第二驅動馬達195的輸出動力即經由動力轉向器197轉變方向而帶動第三軸171轉動。
機座20之上部30進一步包括一剎車裝置215,剎車裝置215包括一剎車盤217以及可對於剎車盤217進行夾持或釋放操作的一剎車器219。剎車盤217結合在第一軸40的上軸端44,當剎車裝置215的剎車器219啟動後,可對於隨著第一軸40旋轉的剎車盤217進行夾持動作,而能停止第一軸40轉動。
依據圖式顯示,離心分離機10包括一輸送裝置137,輸送裝置137包括一馬達139及連接馬達139輸出動力的一流體泵151,流體泵151包括油液輸出的一輸送管153及油液輸入的一輸入管319。馬達139及流體泵151安裝於下部22,輸送管153一端出口經由漏斗90的窄口端94之入口96伸入漏斗90當中(如第8圖、第9圖及第10圖所示)。
離心分離機10的下部22及中部24包括一回流裝置14,回流裝置14包括一架板271、一壓缸275、一回收盒2 91及一容槽295,以及一液位計533安裝於容槽295中。
架板271包括一傾斜段273,架板271周緣固定在第一框室26內壁。壓缸275包括可伸縮的一缸心277及結合於缸心277而可隨著缸心277伸縮移動的一封板279。
壓缸275安裝於第一框室26內壁架板271的傾斜段273,且封板279表面貼靠在落渣圍牆111底端而封閉渣道113,以及在第一框室26中設置一支撐框371位於封板279移動路徑下方,使封板279底端有所依托,封板279受缸心277推動而在開啟位置(如第12圖所示)與關閉位置(如第7、11圖所示)之間位移,當封板279位於關閉位置時,封板279阻斷渣道113。回收盒291包括一導管293,回收盒291結合在架板271下表面且鄰近傾斜段273最低位置。容槽295包括連通外界的一出口297及連接出口297的一第一管311,第一管311中包括可啟閉第一管311流路的一控制閥317,控制閥317與安裝於容槽295中之液位計533電性連接。第一管311末端包括一三通管315,三通管315的一通口與流體泵151的輸入管319連接,三通管315的一通口包括連通的一第二管313,第二管313一端延伸至待分離物的來源端。一渣桶155可移動的放置在機座20的下部22而位於落渣圍牆111的渣道113下方。
依據圖式顯示,離心分離機10包括一電控箱375,電控箱375中設置各種電控元件,各種電控元件以線路佈設成控制 電路。電控箱375安裝於機座20側,電控箱375之控制電路連接第一、二驅動馬達177、195、輸送裝置137之馬達139、剎車裝置215之剎車器219以及回流裝置14之壓缸275以及液位計533,而可以控制淨油處理之操作程序。
為了方便說明係假設,離合裝置157的壓缸159未啟動,第一離合件173與第二離合件175分離,因而第二軸72與第三軸171分離不連結,以及回流裝置14的壓缸275未啟動前,缸心277上所設置的封板279位於封閉位置且貼靠在落渣圍牆111底端之傾斜口373,因而封板279阻斷渣道113,以及控制閥317關閉第一管311之流路,因而位於第二管313末端待處理的油液只能經由第二管313、三通管315及輸入管319的流路流動送入流體泵151。
當油液要進行淨化處理時,係以電控箱375之操作,啟動輸送裝置137之馬達139以及第一驅動馬達177運轉,第一驅動馬達177帶動第一軸40、上蓋46及外鍋58轉動,且第一離合件173與第二離合件175在分離的情況下,第二軸72在未受限制的情況下,因外鍋58轉動將帶動位於離心室70內的刮刀座79一併旋轉,輸送裝置137之馬達139驅動流體泵151將待分離的油液經由流體泵151傳送至輸送管153並經由輸送管153出口噴入漏斗90中,而噴入漏斗90中的油液及金屬屑在接觸到接板80時,即因接板80旋轉離心力而甩至外鍋58內壁面,且由於外鍋58內部下窄上濶,造成第二壁66內部壓力大於第一壁64內部壓力,因而甩至外鍋 58內壁面的油液可沿著外鍋58內壁面向上攀昇,且經由輸出孔133向上湧出,而金屬屑則因本身重量不易向上隨之流動,故金屬屑仍然依附在外鍋58內壁面,因而輸出孔133湧出的油液即已初步的分離了金屬屑,且輸出孔133湧出的油液同時藉由離心力作用而流至翼板52周緣及經由上端60而落入流體流道131,再由流體流道131流至輸出管231向外輸出,而當分離金屬屑後之油流出經輸出管231向外輸出時,在轉折端233的磁力件237即利用磁力作用而對於油液中細微金屬雜質進行再吸附分離(如第9圖所示),藉此二道淨油程序即能產出相當潔淨的油液,以提供諸如工具機之潤滑液進行再利用。
當外鍋58轉動下,第二框室28內將產生一風壓,壓力平衡管239係將該風壓釋放於第二框室28通隔板38下方的開放空間。
當淨油處理一段時間且產出所需要的淨油產量之後,即利用電控箱375之控制電路切斷馬達139及第一驅動馬達177之電源,並且,啟動剎車裝置215之剎車器219,藉由剎車器219夾持剎車盤217,使第一軸40、上蓋46及外鍋58停止轉動。
淨油處理後,對於依附在外鍋58內壁面的油液與金屬屑進行刮除作業,剎車器219係夾持剎車盤217,保持外鍋58的靜止狀態,啟動離合裝置157之壓缸159帶動第三軸171下降,因而第一離合件173與第二離合件175結合,再啟動第二驅動馬達195帶動第三軸171及連結的第二軸72轉動,藉由第二軸72轉動帶動刮刀78旋轉,而可以刮刀78之 刀片86對於外鍋58內壁面上所依附存留的油液及金屬屑進行刮除作業,使油液與金屬屑可經由渣道113落至封板279上。
油液處理過程中,經由輸送管153出口經由漏斗90噴入外鍋58離心室70中的油液會有部分由開口63向下滴落而掉在位於封閉位置的封板279上,或,於離心室70內所轉動分離下所殘留的固體將掉在位於封閉位置的封板279上,固體殘渣尚附著的殘餘流體物質將再次被收集,此一封板279的作用,可減少油液落入渣桶155,且利用封板279傾斜,使落在封板279上的油液可流至架板271最低端而流入回收盒291中,且流入回收盒291的油液則可經由導管293向下流入容槽295中。又,在離心分離裝置12運轉處理待分離物時,流入容槽295中的油液累積到一定量由液位計533感應後,驅動控制閥317打開使第一管311的流路導通,因而容槽295中所收集的油液即可經由第一管311、三通管315連同第二管313的待分離物一起被流體泵151輸送至外鍋58的離心室70內,進行離心分離作業,直到液位計533感應一下液位點或一既定時間後,控制閥317關閉第一管311流路。
金屬屑的回收處理,啟動壓缸275帶動封板279,使封板279朝向遠離落渣圍牆111的傾斜口373移動,造成殘留於封板279上的金屬屑可受到落渣圍牆111底端刮除而掉入渣桶155,以及對於封板279上的金屬屑刮除後,即啟動壓缸275回復封板279反向移動,使封板279再次封閉在落渣圍牆111底端之傾斜口373。而當金屬屑掉入渣桶15 5且累積一定量之後,即可以拉出渣桶155倒出金屬屑,以利於進行金屬屑的回收處理再利用。
整個淨油處理過程中,可啟動氣壓源輸送氣流,使氣流可經由封蓋331的氣流通道333注入固定座32的容置空間34中,且經由軸承255內部的鋼珠與銅珠間之間隙,使氣流深入容置空間34,並由第一軸40的氣孔335進入第一與第二軸40、72之間的間隙45A中,最後由各軸承257之結構縫隙排氣而產生第一與第二軸40、72之間運轉時的散熱降溫效果。
由於本創作二刀片86所包括的數個穿孔87孔徑大於二結合部84上的數個螺孔85孔徑,以及各鎖固件531的外徑略小於各刀片86的穿孔87之內徑,因此在螺合固定時,可微調二刀片86位置。當各鎖固件531穿設各夾板89及各刀片86尚未鎖緊時,即可以移動各刀片86,使各刀片86的刮除邊88儘可能接近外鍋58內壁面後再加以鎖固,以及二結合部84微傾斜而與第二軸72軸向間呈有5度~35度之間的一夾角度α,則有利於各刮刀78旋轉時,由外鍋58內壁面上緣傾斜往下的將依附的金屬屑向下刮落,因此,本創作的刮刀78可避免各刀片86與外鍋58內壁面間隙過大失去作用,或者與外鍋58內壁面產生干涉而損壞刀片86,亦即,本創作刀片86可調整校正位置,使刀片86能充分發揮刮除金屬屑效果。
本創作藉由刀片可拆卸的結合於結合部之特性,使刀片的磨損或鈍化能達到易於維修保養及更新功效。
本創作可藉由離心力作用分離油液中的金屬屑,且藉由磁力件再次吸附油液中細微的金屬屑,因此,可達到更佳的油液淨化處理效果。
本創作以離心分離裝置連續迅速分離油液中之金屬屑及雜質,無濾網更換問題,可省時省事的大量產出淨油回收使用。
本創作對於離心分離裝置進行散熱,可藉由封蓋之氣流通道,而對於旋轉生熱的第一軸及軸承產生良好散熱效果,故能延長軸承使用壽命,以確保離心分離裝置正常運作。
本創作刮除外鍋內壁所依附的油液及金屬屑後,可進一步分離油液與金屬屑,而讓油液流入回收盒及容槽中加以回收利用,以及金屬屑刮落渣桶中收集,而可對於金屬屑回收再利用,達到充分利用資源之實用效益。
本創作的基本教導已加以說明,對具有本領域通常技能人仕而言,許多延伸和變化將是顯而易知者,例如,本創作的離心分離機10可以不包括第一框室26上方所設置的各蓋板351、353,亦無礙於淨油處理程序之進行。以及翼板52只要一輸出孔133,即可令噴入漏斗90、離心室70中的油液經離心力作用及下側壓力大於上側壓力擠壓而經輸出孔133向上湧出。
又,在一可據以實施的實施例中,二刀片86為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參考第13圖,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分別貼靠於刮刀座79接板80的各結合部84上,以夾板89配合複數個鎖固件531鎖固,第一刀片86A及第二 刀片86B包括一鄰近外鍋58離心室70內壁的一刮除邊88A、88B,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更包括複數個沿各刮除邊88A、88B等距間隔排列的缺槽881A、881B,使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的刮除邊88A、88B呈有等距間隔設置的刮除段882A、882B,且依刮刀座79的樞轉方向,第一刀片86A的各刮除段882A相對設置在第二刀片86B的各缺槽881B位置處;藉由上述缺槽881A、881B的結構設置,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在刮除外鍋58離心室70內壁的附著物時,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刮除邊88A、88B及端面所接觸的阻力減少,有效提升刮刀78的轉動效能。
由於說明書揭示的本創作可在未脫離本創作精神或大體特徵的其它特定型式來實施,且這些特定型式的一些型式已經被指出,所以,說明書揭示的實施例應視為舉例說明而非限制。本創作的範圍是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說明所界定,對於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意義與範圍的所有改變仍將包含在其範圍中。
10‧‧‧離心分離機
12‧‧‧離心分離裝置
14‧‧‧回流裝置
20‧‧‧機座
22‧‧‧下部
24‧‧‧中部
26‧‧‧第一框室
28‧‧‧第二框室
30‧‧‧上部
32‧‧‧固定座
34‧‧‧容置空間
36‧‧‧定位片
38‧‧‧隔板
40‧‧‧第一軸
52‧‧‧翼板
58‧‧‧外鍋
72‧‧‧第二軸
111‧‧‧落渣圍牆
112‧‧‧落渣承接室
113‧‧‧渣道
117‧‧‧通口
119‧‧‧隔牆
133‧‧‧輸出孔
135‧‧‧擋環
137‧‧‧輸送裝置
139‧‧‧馬達
151‧‧‧流體泵
153‧‧‧輸送管
155‧‧‧渣桶
157‧‧‧離合裝置
159‧‧‧壓缸
171‧‧‧第三軸
173‧‧‧第一離合件
175‧‧‧第二離合件
177‧‧‧第一驅動馬達
179‧‧‧皮帶輪
191‧‧‧皮帶
193‧‧‧皮帶輪
195‧‧‧第二驅動馬達
197‧‧‧動力轉向器
211‧‧‧定位板
213‧‧‧穿孔
215‧‧‧剎車裝置
217‧‧‧剎車盤
219‧‧‧剎車器
231‧‧‧輸出管
233‧‧‧轉折端
235‧‧‧封套
237‧‧‧磁力件
238‧‧‧定位座
239‧‧‧壓力平衡管
251‧‧‧支架
255‧‧‧軸承
275‧‧‧壓缸
295‧‧‧容槽
331‧‧‧封蓋
351‧‧‧蓋板
353‧‧‧蓋板
375‧‧‧電控箱

Claims (18)

  1. 一種離心分離機,包括:一機座(20);一離心分離裝置(12),樞設於機座(20)上,離心分離裝置(12)包括一縱向設置並可受驅動而轉動的第一軸(40)以及一起轉動地結合在第一軸(40)外周緣的一外鍋(58),外鍋(58)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上端(60)及一下端(62)以及形成在上、下端(60)(62)間的一離心室(70),外鍋(58)上端(60)具有一上蓋(46)而下端(62)呈有開口(63),上蓋(46)並具有複數個連通離心室(70)的輸出孔(133),而第一軸(40)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下軸端(42)與一上軸端(44)及貫穿下軸端(42)與上軸端(44)的一穿孔(45);一第二軸(72),可轉動地結合在第一軸(40)的穿孔(45)內,第二軸(72)包括沿縱向隔開且位於第一軸(40)下軸端(42)外側的一下段(74),第二軸(72)並可受驅動下而轉動;一刮刀座(79),一起旋轉地結合在第二軸(72)的下段(74)且位於外鍋(58)的離心室(70)之內,刮刀座(79)包括環設位於外周緣的二結合部(84);二刀片(86),分別貼靠於各結合部(84)上,各刀片(86)包括一鄰近外鍋(58)離心室(70)內壁的一刮除邊( 88);複數個鎖固件(531),分別將各刀片(86)結合在各結合部(84)上,當各鎖固件(531)放鬆時,允許各刀片(86)相對結合部(84)活動,調整刮除邊(88)相對於離心室(70)內壁的位置,當各鎖固件(531)迫緊,各刀片(86)被定位;一輸送裝置(137),係要被用來輸送待分離物,該輸送裝置(137)包括連接於外鍋(58)之離心室(70)內的一輸送管(15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分離機,其中各刀片(86)進一步包括複數個穿孔(87),各鎖固件(531)為外徑略小於各刀片(86)穿孔(87)內徑的螺絲所構成,各鎖固件(531)分別穿過各刀片(86)之穿孔(87)與刮刀座(79)之各結合部(84)鎖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離心分離機,其中各結合部(84)與第二軸(72)軸向間呈有5度~35度之間的一夾角度(α),且各結合部(84)依該夾角度(α)方向所環設,而各刀片(86)為以該夾角度(α)貼靠結合於各結合部(84)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分離機,其中機座(20)具有一第二框室(28),外鍋(58)係設於該第二框室(28)中,第二框室(28)係要被用來承接外鍋(58)旋轉待分離物後自輸出孔(133)釋出的流體,第二框室(28)並包含具有連通外界的一輸出管(231),該輸出管(231)的通路並設有一磁力件(237)。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分離機,其中各輸出孔(133)呈有依第一軸(40)為軸心旋轉延伸的弧形狀,且各輸出孔(133)繞第一軸(40)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的圓周方向等距隔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分離機,其中外鍋(58)離心室(70)內壁進一步包括依序由上端(60)朝下端(62)延伸的一等徑垂直段(65)以及一第一壁(64),第一壁(64)由垂直段(65)相鄰處朝下端(62)逐漸縮小延伸,呈有5°至20°間的內縮傾斜角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心分離機,其中二刀片(86)為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該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包括一鄰近外鍋(58)離心室(70)內壁的一刮除邊(88A、88B)以及複數個沿各刮除邊(88A、88B)等距間隔排列的缺槽(881A、881B),各缺槽(881A、881B)於各刮除邊(88A、88B)上形成有複數個等距間隔設置的刮除段(882A、882B),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安置於刮刀座(79)各結合部(84)時,依刮刀座(79)樞轉方向,第一刀片(86A)的各刮除段(882A)相對設置在第二刀片(86B)的各缺槽(881B)位置處。
  8. 一種離心分離機,包括:一機座(20);一離心分離裝置(12),包括一縱向設置並可受驅動下而轉動之第一軸(40)以及一起轉動地結合在第一軸(40)外周緣的一外鍋(58),第一軸(40)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下軸端 (42)與一上軸端(44)以及貫穿下軸端(42)與上軸端(44)的一穿孔(45),第一軸(40)進一步包括由外周面延伸至穿孔(45)內壁的一氣孔(335),外鍋(58)包括一離心室(70)以及沿縱向隔開的一上端(60)及一下端(62),外鍋(58)之上端(60)具有一上蓋(46)而下端(62)呈有一開口(63),上蓋(46)具有複數個連通離心室(70)的輸出孔(133);一第二軸(72),可轉動地收納於第一軸(40)的穿孔(45)內並可受驅動下而轉動,第二軸(72)包括沿縱向隔開且位於第一軸(40)上軸端(44)外側的一上段(76)及位於第一軸(40)下軸端(42)外側的一下段(74),第二軸(72)於第一軸(40)穿孔(45)內之外周面與第一軸(40)所界定出的穿孔(45)內壁間,沿其徑向隔開形成有一間隙(45A),第一軸(40)的氣孔(335)係連通該間隙(45A);二軸承(257),結合於第一軸(40)之穿孔(45)內且分別位於下軸端與上軸端(42、44),各軸承(257)分別與第二軸(72)之上、下段(76、74)結合,支撐第二軸(72)相對第一軸(40)轉動;一設於機座(20)上之固定座(32),固定座(32)包括沿縱向貫穿且容納第一軸(40)樞轉的一容置空間(34),藉以樞設離心分離裝置(12)於機座(20)上,且第一軸(40)之氣孔(335)與容置空間(34)連通;一封蓋(331),設於固定座(32)上緣以封閉容置空間(34),封蓋(331)包括與容置空間(34)連通的一氣流 通道(333),封蓋(331)的氣流通道(333)入口處係要被連接至外界的一氣壓源;氣流通道(333)係要被用來允許氣壓源將氣流充入容置空間(34)之後,再經由氣孔(335)進入第一軸(40)與第二軸(72)樞設後所形成的間隙(45A)內,最後經由各軸承(257)的結構縫隙排氣。
  9. 一種離心分離機,包括:一機座(20);一離心分離裝置(12),樞設於機座(20)上,離心分離裝置(12)包括一縱向設置並可受驅動而轉動的第一軸(40)以及一起轉動地結合在第一軸(40)外周緣的一外鍋(58),外鍋(58)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上端(60)及一下端(62)以及形成在上、下端(60)(62)間的一離心室(70),外鍋(58)上端(60)具有一上蓋(46)而下端(62)呈有開口(63),上蓋(46)並具有複數個連通離心室(70)的輸出孔(133),而第一軸(40)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下軸端(42)與一上軸端(44)及貫穿下軸端(42)與上軸端(44)的一穿孔(45);一第二軸(72),可轉動地結合在第一軸(40)的穿孔(45)內,第二軸(72)包括沿縱向隔開且位於第一軸(40)下軸端(42)外側的一下段(74),第二軸(72)並可受驅動下而轉動;一刮刀座(79),一起旋轉地結合在第二軸(72)的下段(74)且位於外鍋(58)的離心室(70)之內,刮刀座(79)具有至少二刀片(86),各刀片依第二軸(72)所界定 的樞轉方向等角旋轉排列設置,各刀片(86)包括一鄰近外鍋(58)離心室(70)內壁的一刮除邊(88),且各刀片(86)刮除邊(88)所鄰接的一側面與第二軸(72)軸向間呈有5°~35°的一夾角度(α),且各刀片(86)依該夾角度(α)方向所旋轉排列。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離心分離機,其中二刀片(86)為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該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包括一鄰近外鍋(58)離心室(70)內壁的一刮除邊(88A、88B)以及複數個沿各刮除邊(88A、88B)等距間隔排列的缺槽(881A、881B),各缺槽(881A、881B)於各刮除邊(88A、88B)上形成有複數個等距間隔設置的刮除段(882A、882B),第一刀片(86A)及第二刀片(86B)安置於刮刀座(79)各結合部(84)時,依刮刀座(79)樞轉方向,第一刀片(86A)的各刮除段(882A)相對設置在第二刀片(86B)的各缺槽(881B)位置處。
  11. 一種離心分離機,包括:一機座(20);一離心分離裝置(12),樞接於機座(20)上,離心分離裝置(12)包括一縱向設置並可受驅動下而轉動之第一軸(40)以及一起轉動地結合在第一軸(40)外周緣的一外鍋(58),該外鍋(58)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上端(60)及一下端(62)以及形成在上、下端(60)(62)間的一離心室(70),外鍋(58)之上端(60)具有一上蓋(46)而下端(62)呈有一開口(63),離心室(70)內壁具有一自 上蓋(46)向下延伸一等徑的垂直段(65)壁面以及相接於該垂直段(65)的一第一壁(64),該第一壁(64)由垂直段(65)相鄰處朝下端(62)逐漸縮小延伸,呈有5°至20°間的內縮傾斜角度,而上蓋(46)具有複數個連通離心室(70)的輸出孔(133);一輸送裝置(137),係要被用來輸送待分離物,該輸送裝置(137)包括連接於外鍋(58)之離心室(70)內的一輸送管(153)。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離心分離機,其中外鍋(58)的內壁進一步包括一由第一壁(64)向下延伸至開口(63)的一直徑漸縮的第二壁(66)。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所述之離心分離機,其中各輸出孔(133)呈有依第一軸(40)為軸心旋轉延伸的弧形狀,且各輸出孔(133)繞第一軸(40)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的圓周方向等距隔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所述之離心分離機,其中外鍋(58)的垂直段(65)壁面內壁高度佔離心室(70)內壁總高度的1/10至4/10之間。
  15. 一種離心分離機,包括:一機座(20);一輸送裝置(137),包括一輸送管(153),係要被用來輸送待分離物;一離心分離裝置(12),樞接於機座(20)上,該離心分離裝置(12)包括一縱向設置並可受驅動下而轉動之第一軸(40)以及一起轉動地結合在第一軸(40)外周緣的一外鍋(5 8),外鍋(58)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上端(60)及一下端(62)以及形成在上、下端(60)(62)間的一離心室(70),外鍋(58)上端(60)具有一上蓋(46)而下端(62)呈有一開口(63),上蓋(46)具有複數個連通離心室(70)的輸出孔(133),而第一軸(40)包括沿縱向隔開的一下軸端(42)與一上軸端(44)以及貫穿下軸端(42)與上軸端(44)的一穿孔(45),外鍋(58)將在轉動下接收輸送管(153)輸入待分離物於離心室(70)內,待分離物中的流體物質將由上蓋(46)的輸出孔(133)釋出並被收集;一第二軸(72),可轉動地於第一軸(40)的穿孔(45)內定位結合,第二軸(72)包括位於第一軸(40)下軸端(42)外側的一下段(74),第二軸(72)並可受驅動下而轉動;一刮刀座(79),一起旋轉地結合在第二軸(72)的下段(74)且位於外鍋(58)的離心室(70)之內,刮刀座(79)包括至少二等角環設排列的刀片(86),各刀片(86)包括一鄰近外鍋(58)之離心室(70)內壁的一刮除邊(88),當刮刀座(79)轉動下,刮刀座(79)之刀片(86)係將用來刮除離心室(70)壁面因外鍋(58)轉動下分離待分離物後所殘留的固體物質,並由外鍋(58)下端(62)的開口(63)釋出;一落渣承接室(112),設於外鍋(58)開口(63)下方,將被用來承接外鍋(58)開口(63)落下的殘留固體物質,其具有環設之落渣圍牆(111)而具有一縱向貫穿的渣道( 113),落渣承接室(112)之渣道(113)下方設有一封板(279),落渣圍牆(111)具有一開放通道(115);一容槽(295),連接於落渣承接室(112)之開放通道(115),係要被用來接收落渣承接室(112)所承接之固體殘渣尚附著殘餘的流體物質;一輸入管(319),與輸送裝置(137)連接,係要被用來傳送待分離物予輸送裝置(137);一第一管(311),連接在容槽(295)與輸送裝置(137)之間;一控制閥(317),設置於第一管(311)上,封閉第一管(311)通路;當控制閥(317)關閉,輸送裝置(137)只由輸入管(319)輸入待分離物,當控制閥(317)打開,輸送裝置(137)由第一管(311)輸入容槽(295)中的流體及輸入管(319)輸入待分離物。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離心分離機,進一步包括一三通管(315),該三通管(315)連結於輸入管(319)並連接第一管(311)以連接輸送裝置(137),而輸入管(319)另包括一相對連接三通管(315)的一第二管(313);當第一管(311)的控制閥(317)關閉,輸送裝置(137)只由輸入管(319)之第二管(313)輸入待分離物,當控制閥(317)打開,輸送裝置(137)由第一管(31 1)輸入容槽(295)中的流體及由第二管(313)輸入待分離物。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離心分離機,其中落渣承接室(112)之封板(279)依開放通道(115)朝向渣道(113)方向向上傾斜設置,落渣承接室(112)更進一步包括:一壓缸(275),包括可伸縮的一缸心(277),缸心(277)結合封板(279)以驅使封板(279)具有一開啟位置與一封閉位置之間的位移;當封板(279)位於封閉位置時,封板(279)係阻斷渣道(113),渣道(113)被阻斷係要被用來造成承接之固體殘渣中,殘存的流體物質由容槽(295)所接收,封板(279)由封閉位置往開啟位置位移動係要被用來釋放封板(279)表面殘留的固體殘渣,並由渣道(113)下方收集。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或第16項所述離心分離機,其中一容槽(295)具有一液位計(533),當該液位計(533)偵測容槽(295)收集之液體達到一既定高度時,驅使控制閥(317)開啟。
TW103222796U 2014-12-24 2014-12-24 離心分離機 TWM505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2796U TWM505344U (zh) 2014-12-24 2014-12-24 離心分離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2796U TWM505344U (zh) 2014-12-24 2014-12-24 離心分離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5344U true TWM505344U (zh) 2015-07-21

Family

ID=54153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2796U TWM505344U (zh) 2014-12-24 2014-12-24 離心分離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53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1311B (zh) * 2014-12-24 2016-12-11 jin-da Cai
US9889453B2 (en) 2015-07-24 2018-02-13 Aoi Seiki Co., Ltd. Centrifugal separation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separators arranged and moveable in a base and centrifugal separation metho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1311B (zh) * 2014-12-24 2016-12-11 jin-da Cai
US9889453B2 (en) 2015-07-24 2018-02-13 Aoi Seiki Co., Ltd. Centrifugal separation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separators arranged and moveable in a base and centrifugal separation method
TWI618580B (zh) * 2015-07-24 2018-03-21 藍伊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離心分離裝置及離心分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71959B1 (en) Coolant fluid clea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NO20161366A1 (no) Rister og gassutskillerkombinasjon
KR20130006467A (ko) 피보호 베어링을 갖춘 원심 분리기
WO2022205968A1 (zh) 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
JP5264001B1 (ja) 浮上油分離回収装置
KR100813786B1 (ko) 연삭액 칩 분리장치
TWM505344U (zh) 離心分離機
CN104646191A (zh) 高效沉降离心机
JP2020171988A (ja) チップ搬送コンベヤ
KR102049796B1 (ko) 자동차부품 세척폐수의 유수분리장치
TW201622822A (zh) 離心分離機
JP2006255554A (ja) 遠心分離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体分離装置
NL2013662B1 (en) Centrifugal separator, cartridge unit therefor.
KR20070000262U (ko) 진공식 고액분리기
KR101531858B1 (ko) 공작기계용 고압 절삭유 공급 장치
JP6478761B2 (ja) 処理装置および有機性排水の処理方法
CN105916590B (zh) 自清洁离心分离器
JP2000176215A (ja) 濾過装置
TWI682805B (zh) 油霧回收機構造
KR200284275Y1 (ko) 원심 비중분리형 정제장치
CN209810437U (zh) 一种全自动金属切屑离心甩干机
JPH054288B2 (zh)
JP4775913B2 (ja) サイクロン式濾過装置
JP2001277113A (ja) 研削液砥石粒除去方法及び装置
KR200431609Y1 (ko) 싸이크론 절삭유 정화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