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4673U - 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4673U
TWM504673U TW104201577U TW104201577U TWM504673U TW M504673 U TWM504673 U TW M504673U TW 104201577 U TW104201577 U TW 104201577U TW 104201577 U TW104201577 U TW 104201577U TW M504673 U TWM504673 U TW M50467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high torque
spring
ring
driving h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1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i-Ti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Wei-Ting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Ting Lin filed Critical Wei-Ting Lin
Priority to TW104201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4673U/zh
Publication of TWM504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4673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尤指一種可切換操作方向,並具有可空轉以迴轉到原始施力處等特性的扳手結構者。
按,目前習知的棘輪扳手多在扳手本體的頭部內安裝有一驅動頭與一棘齒塊,驅動頭外周並設有外環齒部,讓棘齒塊能受到一定位組件的持續頂推,而與外環齒部產生嚙合,配合一撥動件掣動棘齒塊以兩側不同之齒部與外環齒部周緣進行卡制,將能完成換向卡掣之作業。
然,如上所述之習知結構於實際應用中仍存在有下述之問題點:(一)其驅動頭與棘齒塊之卡制配合,僅在棘齒塊一側之單一齒形上,如此止回卡制之力量十分有限,無法承受高扭力者;(二)其定位組件多由一彈簧與一鋼珠構成,該細小元件的應用,結構明顯複雜,且組裝上係相當費時、耗力者。
是以,如何針對上述習知結構所存在之缺點進行研發改良,實為相關業界所需努力研發之目標,本創作人有鑑於此,乃思及創作的意 念,遂以多年的經驗加以設計,經多方探討並試作樣品試驗,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創作。
習知棘輪扳手無法承受高扭力,在組裝上又相當費時、耗力,此乃欲解決之技術問題點者。
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其包含有:一扳手本體、一驅動頭、一彈簧、一控制環、多數滾柱及一封蓋,其中,扳手本體具有一頭部,頭部上製設有一穿孔,穿孔二端分設有一嵌槽與一環凸,中段部位則凹陷有一環形空間,驅動頭係放入扳手本體的穿孔中,以受到環凸承載,其中央設有帶動部,該帶動部為配合套筒進行使用之凸柱,或可直接提供嵌卡的多角孔,在驅動頭外周則間隔設有多數長形通道,並外凸有一靠抵緣,及該長形通道兩端係各往相異側接設有一斜凹槽,彈簧與控制環是依序放入扳手本體的穿孔中,讓彈簧能夾設在驅動頭的靠抵緣與控制環間,透過彈簧的彈力進行頂撐,係能在常態下掣動控制環與驅動頭產生相互之遠離,控制環具有一與彈簧進行靠觸的第一端,與一設於第一端另一相對側的第二端,第二端上凸出有多數單向之第一齒片,讓每一 第一齒片間均能以一單向之第一齒槽保持相隔,在控制環外周則開設有多數涵蓋至第一齒片的鏤空孔,當控制環放入穿孔,並套設在驅動頭上時,即以鏤空孔提供滾柱置入,讓滾柱能在長形通道中獲得定位,封蓋一端凸出有一旋鈕,另一端以環形狀圈設有多數單向之第二齒片與第二齒槽,該封蓋是以旋鈕朝外的形態放入穿孔中,讓控制環與封蓋能利用第一齒片、第一齒槽、第二齒片、第二齒槽的相互作用,而產生嚙合,放入後再以一擋件扣掣在扳手本體的嵌槽來擋止封蓋掉出,及該擋件乃是一C形扣,藉此,俾以得到一種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者。
(一)本創作提供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其使用時是以多個滾柱同時與斜凹槽進行接觸,該非單點狀的靠抵,係能提供極大的止回卡制力道,讓該扳手能承受高扭力者。
(二)本創作提供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其利用控制環與封蓋的配合,可有效簡化結構複雜度,該在組裝上將相對便利、迅速,以有效降低成本者。
本創作部份:
(10)‧‧‧扳手本體
(11)‧‧‧頭部
(12)‧‧‧穿孔
(13)‧‧‧嵌槽
(14)‧‧‧環凸
(15)‧‧‧環形空間
(16)‧‧‧定位溝
(20)‧‧‧驅動頭
(21)‧‧‧帶動部
(22)‧‧‧長形通道
(23)‧‧‧斜凹槽
(24)‧‧‧靠抵緣
(30)‧‧‧彈簧
(40)‧‧‧控制環
(41)‧‧‧第一齒片
(42)‧‧‧第一齒槽
(43)‧‧‧鏤空孔
(50)‧‧‧滾柱
(60)‧‧‧封蓋
(61)‧‧‧旋鈕
(62)‧‧‧第二齒片
(63)‧‧‧第二齒槽
(64)‧‧‧彈性件
(65)‧‧‧頂銷
(70)‧‧‧擋件
第一圖:係本創作之立體組合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之組合剖面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之立體組合透視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往一方向卡掣帶動的平面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往一方向卡掣帶動的剖面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之切換動作圖一。
第八圖:係本創作之切換動作圖二。
第九圖:係本創作完成切換之剖面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往另一方向卡掣帶動的平面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利用頂銷與定位溝的配合進行限位的剖面圖。
第十二圖: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以下茲請配合【圖式簡單說明】列舉實施例,詳述說明如后:首先,請由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觀之,其包含有:一扳手本體(10)、一驅動頭(20)、一彈簧(30)、一控制環(40)、多數滾柱(50)及一封蓋(60),其中,扳手本體(10)具有一頭部(11),頭部(11)上製設有一穿孔(12),穿孔(12)二端分設有一嵌槽(13)與一環凸(14),中段部位則凹陷有一環形空間(15),驅動頭(20)係放入扳手本體(10)的穿孔(12)中,以受到環凸(14)承載,其中央設有帶動部(21),該帶動部(21)為配合套筒進行使用之凸柱,或可直接 提供嵌卡的多角孔(請同時由第十二圖所示觀之),在驅動頭(20)外周則間隔設有多數長形通道(22),並外凸有一靠抵緣(24),及該長形通道(22)兩端係各往相異側接設有一斜凹槽(23),彈簧(30)與控制環(40)是依序放入扳手本體(10)的穿孔(12)中,讓彈簧(30)能夾設在驅動頭(20)的靠抵緣(24)與控制環(40)間,透過彈簧(30)的彈力進行頂撐,係能在常態下掣動控制環(40)與驅動頭(20)產生相互之遠離,控制環(40)具有一與彈簧(30)進行靠觸的第一端,與一設於第一端另一相對側的第二端,第二端上凸出有多數單向之第一齒片(41),讓每一第一齒片(41)間均能以一單向之第一齒槽(42)保持相隔,在控制環(40)外周則開設有多數涵蓋至第一齒片(41)的鏤空孔(43),當控制環(40)放入穿孔(12),並套設在驅動頭(20)上時,即以鏤空孔(43)提供滾柱(50)置入,讓滾柱(50)能在長形通道(22)中獲得定位,封蓋(60)一端凸出有一旋鈕(61),另一端以環形狀圈設有多數單向之第二齒片(62)與第二齒槽(63),該封蓋(60)是以旋鈕(61)朝外的形態放入穿孔(12)中,讓控制環(40)與封蓋(60)能利用第一齒片(41)、第一齒槽(42)、第二齒片(62)、第二齒槽(63)的相互作用,而產生嚙合,放入後再以一擋件(70)扣掣在扳手本體(10)的嵌槽(13)來擋止封蓋(60)掉出,及該擋件(70)乃是一C形扣者。
其實際使用時,係以一方向轉動扳手本體(10),讓滾柱(50)能滾入一端的斜凹槽(23),以利用滾柱(50)同時對驅動頭(20)與環形空間(15)的迫抵,來帶動螺件旋轉(請同時由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觀之),該相對可將螺件鎖入或旋出,以達到物件間的組合或分離;當要對螺件進行反向的帶 動時,係轉動旋鈕(61),讓第一齒片(41)能受到第二齒槽(63)的導引,而逐漸往第二齒片(62)的頂端方向產生爬昇(請同時由第七圖所示觀之),該在爬昇過程,係能以封蓋(60)對控制環(40)進行推斥,讓滾柱(50)能沿著長形通道(22)改滾入另一端的斜凹槽(23),並掣動彈簧(30)壓縮(請同時由第八圖至第十圖所示觀之),此時,扳手本體(10)即能反向帶動螺件旋轉,令螺件的鎖、卸狀態能跟著改變。
另,封蓋(60)上係可安裝有一受彈性件(64)彈力外推的一頂銷(65),在扳手本體(10)穿孔(12)內的對正位置則設有一具適當弧段的定位溝(16)(請同時由第十一圖所示觀之),透過該定位溝(16)與頂銷(65)的配合,係令封蓋(60)僅能在扳手本體(10)上做有限度的旋轉者。
藉上述具體實施例之結構,可得到下述之效益:(一)其使用時是以多個滾柱(50)同時與斜凹槽(23)進行接觸,該非單點狀的靠抵,係能提供極大的止回卡制力道,讓該扳手能承受高扭力者;(二)其利用控制環(40)與封蓋(60)的配合,可有效簡化結構複雜度,該在組裝上將相對便利、迅速,以有效降低成本者。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實已達突破性之結構設計,而具有改良之創作內容,同時又能夠達到產業上之利用性與進步性,且本創作未見於任何刊物,亦具新穎性,當符合專利法相關法條之規定,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審查委員授予合法專利權,至為感禱。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 之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扳手本體
(11)‧‧‧頭部
(12)‧‧‧穿孔
(13)‧‧‧嵌槽
(14)‧‧‧環凸
(15)‧‧‧環形空間
(20)‧‧‧驅動頭
(21)‧‧‧帶動部
(22)‧‧‧長形通道
(23)‧‧‧斜凹槽
(24)‧‧‧靠抵緣
(30)‧‧‧彈簧
(40)‧‧‧控制環
(41)‧‧‧第一齒片
(42)‧‧‧第一齒槽
(43)‧‧‧鏤空孔
(50)‧‧‧滾柱
(60)‧‧‧封蓋
(61)‧‧‧旋鈕
(62)‧‧‧第二齒片
(63)‧‧‧第二齒槽
(64)‧‧‧彈性件
(65)‧‧‧頂銷
(70)‧‧‧擋件

Claims (7)

  1. 一種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其包含有:一扳手本體、一驅動頭、一彈簧、一控制環、多數滾柱及一封蓋,其中,扳手本體具有一頭部,頭部上製設有一穿孔,穿孔二端分設有一嵌槽與一環凸,中段部位則凹陷有一環形空間,驅動頭係放入扳手本體的穿孔中,以受到環凸承載,該驅動頭中央並設有帶動部,其特徵在於:驅動頭外周間隔設有多數長形通道,長形通道兩端各往相異側接設有一斜凹槽,彈簧與控制環是依序放入扳手本體的穿孔中,讓彈簧能夾設在驅動頭與控制環間,透過彈簧的彈力進行頂撐,係能在常態下掣動控制環與驅動頭產生相互之遠離,控制環具有一與彈簧進行靠觸的第一端,與一設於第一端另一相對側的第二端,第二端上凸出有多數單向之第一齒片,讓每一第一齒片間均能以一單向之第一齒槽保持相隔,在控制環外周則開設有多數鏤空孔,當控制環放入穿孔,並套設在驅動頭上時,即以鏤空孔提供滾柱置入,讓滾柱能在長形通道中獲得定位,封蓋一端凸出有一旋鈕,另一端以環形狀圈設有多數單向之第二齒片與第二齒槽,該封蓋是以旋鈕朝外的形態放入穿孔中,讓控制環與封蓋能利用第一齒片、第一齒槽、第二齒片、第二齒槽的相互作用,而產生嚙合,放入後再以一擋件扣掣在扳手本體的嵌槽來擋止封蓋掉出者。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其中,帶 動部為配合套筒進行使用之凸柱者。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其中,帶動部為可直接提供嵌卡的多角孔者。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其中,驅動頭外周凸設有一用以提供彈簧靠觸的靠抵緣者。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其中,控制環外周係開設有多數涵蓋至第一齒片的鏤空孔者。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其中,擋件是一C形扣者。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其中,封蓋上係安裝有一受彈性件彈力外推的一頂銷,在扳手本體穿孔內的對正位置則設有一弧段的定位溝者。
TW104201577U 2015-01-30 2015-01-30 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 TWM504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577U TWM504673U (zh) 2015-01-30 2015-01-30 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577U TWM504673U (zh) 2015-01-30 2015-01-30 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4673U true TWM504673U (zh) 2015-07-11

Family

ID=54152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1577U TWM504673U (zh) 2015-01-30 2015-01-30 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46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4762B (zh) * 2017-09-18 2018-12-21 和嘉興精密有限公司 旋動鎖固之扭力扳手
TWI655061B (zh) * 2018-02-14 2019-04-01 何華忠 Large torque ratchet wrenc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4762B (zh) * 2017-09-18 2018-12-21 和嘉興精密有限公司 旋動鎖固之扭力扳手
TWI655061B (zh) * 2018-02-14 2019-04-01 何華忠 Large torque ratchet wrenc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8905B (zh) 用於減少棘輪弧的偏壓構件
US11192220B2 (en) Open end ratchet wrench
TWM449183U (zh) 板對板快速定位裝置
US11839955B2 (en) Biased pawl ratcheting wrench
US7010999B1 (en) Bi-directional adjustable spanner with a driving roller
TWM504673U (zh) 具有雙向切換控制的高扭力扳手結構
US8544365B2 (en) Ratchet tool
US8806985B2 (en) Reversing device for a ratchet wrench
CN202344447U (zh) 便于组装的单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
TW201136716A (en) Ratchet detent device
TWM517696U (zh) 安全帶扣具強化結構改良
US8661947B1 (en) Three-mode direction-changeable ratchet wrench
TWI627030B (zh) 手工具及其握套
TWM477348U (zh) 葫蘆頭棘輪扳手結構
US20060236819A1 (en) Pawl structure of a ratchet wrench
US20050193870A1 (en) Ratchet opener
TWM520002U (zh) 扳手之卡扣固定結構
TWM515935U (zh) 組合式棘輪扳手
TWM412646U (en) Buckle structure of safety belt
US7107876B1 (en) Ratchet type screwdriver
TWM483150U (zh) 用於手工具的棘輪驅動機構
TWM506679U (zh) 扳手結構
TWI576211B (zh) Ratchet screwdriver
CN208051776U (zh) 快速扳手
TWI494197B (zh) Ratchet engagement device for ratchet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