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4197B - Ratchet engagement device for ratchet tool - Google Patents

Ratchet engagement device for ratchet too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4197B
TWI494197B TW103107979A TW103107979A TWI494197B TW I494197 B TWI494197 B TW I494197B TW 103107979 A TW103107979 A TW 103107979A TW 103107979 A TW103107979 A TW 103107979A TW I494197 B TWI494197 B TW I4941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ratchet
tooth
ring gear
r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4435A (zh
Inventor
Ssu Cheng Lai
Original Assignee
Ssu Cheng L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su Cheng Lai filed Critical Ssu Cheng Lai
Priority to TW103107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419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4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419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4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4435A/zh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
本發明一種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尤指一種手工具類的相關技術應用,其特徵在於透過嚙合方向的改變,提供操作上的嚙合穩定性及穩固力,且減少組成上的繁雜,並確實達到產生跳齒聲提供使用者知曉變向與否,即為一實用性極佳之發明。
按,放眼現今的手工具隨科技的進步而有許多不同功能性的設計,其中在眾多的手工具裡又以扳手類的使用量為最大宗,而就扳手工具而言,扳手的設計係關乎扳動螺固件輕易與否,以及是否可適用於各種螺絲工件之關鍵因素。
市面的扳手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用途則有不同的結構形態,首先請參閱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462320「槓桿觸撥式無聲扳手結構」,主要包含:一棘輪;一驅動柄,一端設一樞合部,設於該棘輪之鄰近位置;該樞合部之一側向上圓弧延伸形成一離合塊,該離合塊之弧形內側緣設一由多數棘齒構成的棘齒面,供與該棘輪嚙合;一定位座及一護蓋,二者對應合併將棘輪及驅動柄之樞合塊夾制定位於其中;一樞合元件,將該定位座、護蓋及驅動柄之樞合部予以樞合固定,且使該驅動柄得以該樞合元件為圓心轉動;扳動該驅動柄,使其離合塊靠合該棘輪,棘齒面與棘輪嚙合,該驅動柄可帶動該棘輪轉動進而驅轉工件;往另一方向扳動該驅動柄,使該 離合塊之棘齒面與棘輪分離,該驅動柄以樞合元件為圓心而空轉迴動。
上述「槓桿觸撥式無聲扳手結構」即為市面上常見的扳手之一,其提供使用者在施工操作的過程中,減少跳齒的聲響達到靜音之目的,此外更可提供較佳的組裝、扳手扭力的增加等特性。但是,當扳手在跳齒無具聲響時,會造成使用者無法辨識出當下扳手內的棘齒旋轉方向,導致使用者必須用猜側的方式來確定所需操作之轉向。
另外再請參閱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M241168「套口部之結構改良(二)」,其主要係將套設螺帽之套口部內緣之圓弧凸面與圓弧凸面間之寬度縮小,而令兩圓弧凸面之寬度小於容置缺口寬度,而形成一向內凹之內八狀設計,藉由呈內八狀設計之圓弧凸面,以增加與螺帽切面之頂抵面積,達其扳動螺帽時不會產生不必要之空轉缺失,以利於狹窄空間使用之,同時亦可藉由圓弧凸面與螺帽頂抵面之面積,而達其扳動力道增加及防止螺帽產生打滑現象之缺點,其確實是一項相當具有產業利用價值之創作。
上述「套口部之結構改良(二)」的主要目的在於降低扳手本體產生空轉,以維持良好的嚙合力道,而達其防止螺帽於扳動過程中發生打滑現象之功效。但是此種扳手在卡制塊與齒部之間的咬合,僅僅透過卡制塊上些微的齒距來承受操作上的扭力,長期使用下則會造成卡制塊的齒產生磨耗,且當磨耗的一定長度後卡制塊則無法再與齒部穩固的嚙合,最後整支扳手則無法繼續使用。
綜合上述兩種扳手所描述的缺失,在無跳齒聲響的產生會導致使用者無法清楚辨識當下旋轉的方向,而透過一般控制棘 輪轉向之卡制塊的設置並無法確實穩固嚙合,而易產生空轉等問題,因此相關業者必須再次的思考該如何改善才能使現今市面上的扳手不具有上述之缺失。有鑑於上述所列舉之技術所具有的缺失,本發明人利用許多時間投入研究相關知識,並加以比較各項優劣,且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並歷經多次實驗與測試,而終於推出一種『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即為改善上述所說明之缺失,以符合大眾所需之使用。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使用者能夠透過跳齒的聲響輕易辨識出當下棘輪的旋轉方向,且大幅減少結構的組成以減輕整支扳手的重量,此外更能大道組裝簡單、操作方便、嚙合穩固確實等特性,其在於改善習知技術所具有的缺失,係為在跳齒的情況下無聲響的提示下,會造成使用者無法清楚辨識出當下棘輪的旋轉方向,而必須用目視的方式觀看扳手上細小的標示才得以知曉,進而增長工作上的時間,更可能產生誤判的情況發生;另外透過一般嚙合棘輪的卡制塊設計,僅利用少許的齒距來嚙合棘輪,此種方式使得卡制塊並無法承受過大的扭力,導致卡制塊上的齒逐漸被磨耗,最後無法確實、穩固的咬合棘輪,而必須更換零件或是整支扳手予以汰換等缺失問題。
為此,本發明為了要改善上述眾多的缺失,並達成前述對本發明所說明之目的與功效係具有兩種不同的實施型態,第一種為:本發明一種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包括:一棘扳體, 其一端貫設有一組孔;及一掣動組件,其裝設於棘扳體的組孔內,該掣動組件進一步包括有一棘輪座、至少一齒環盤、至少一彈性件及至少一封蓋,其中該棘輪座設有一驅動孔由頂面貫穿至底面,且於棘輪座外周側凸伸有一環圈部,而在該環圈部的頂、底兩側中任一側進一步環繞凸設有一齒排,而該至少一齒環盤套設於棘輪座,且對應環圈部設有齒排的一側,該至少一齒環盤對應齒排的一側進一步環設有一排齒,該排齒係與相對應之齒排相互嚙合,又該至少一封蓋係套設於棘輪座,且對應該至少一齒環盤,該至少一封蓋係遮閉組孔之孔口,而該至少一彈性件套組裝於棘輪座且設有齒環盤的一端,該至少一彈性件的兩端係分別彈抵於封蓋以及齒環盤,並彈性推抵齒環盤的排齒與環圈部的齒排相嚙合;其中,透過棘輪座配合彈性件、齒環盤及封蓋的組配,讓操作中棘輪座的齒排與各齒環盤的排齒能夠穩固嚙合,且能產生跳齒聲提供使用者知曉換向的情況,並進一步達到減輕整體之重量、組裝方便及操作簡易。
本發明於第一種實施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棘輪座之環圈部的齒排係由複數齒塊相互並排所組成,各齒塊係沿著環圈部的設置圍繞,且各齒塊係呈直角三角形,又各齒塊的並排連接則形成有複數峰頂及複數峰谷,各峰頂與峰谷呈間插排列。
本發明於第一種實施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至少一齒環盤對應彈性件彈抵的一側進一步延伸有一定位環圈,而該至少一彈性件的一端則圈固於定位環圈的外周側而抵於齒環盤。
本發明於第一種實施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組 孔之孔壁係凹設有複數弧槽,而該至少一齒環盤之周側則對應組孔孔壁之各弧槽係凸設有複數弧凸塊,該至少一齒環盤的各弧凸塊係卡抵於各弧槽,並以限制固定該至少一齒環盤的轉向。
第二種為:本發明一種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包括:一棘扳體,其一端貫設有一組孔;及一掣動組件,其裝設於棘扳體的組孔內,該掣動組件進一步包括有一棘輪座、二齒環盤、二彈性件及二封蓋,其中該棘輪座設有一驅動孔由頂面貫穿至底面,且於外周側凸伸有一環圈部,而在該環圈部的頂、底兩側進一步分別環繞凸設有一齒排,而各齒環盤分別套設於棘輪座的兩端,且各齒環盤對應各齒排的一側進一步環設有一排齒,各排齒係與相對應之齒排相互嚙合,又各封蓋係套設於棘輪座的兩端並遮閉組孔的兩端之孔口;而各彈性件分別套組裝於棘輪座的兩端,且各彈性件的兩端各別彈抵於同側之封蓋以及齒環盤,並彈性推抵齒環盤的排齒與環圈部的齒排相嚙合;其中,透過棘輪座配合上下彈性件、齒環盤及封蓋的組配,讓操作中棘輪座的齒排與各齒環盤的排齒能夠穩固嚙合,且能產生跳齒聲提供使用者知曉換向的情況,並進一步達到減輕整體之重量、組裝方便及操作簡易。
本發明於第二種實施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棘輪座之環圈部的各齒排係由複數齒塊相互並排所組成,各齒塊係沿著環圈部的設置圍繞,且各齒塊係呈直角三角形,又各齒塊的並排連接則形成有複數峰頂及複數峰谷,各峰頂與峰谷呈間插排列,而環圈部頂、底兩側的齒排之各齒塊係相互對齊設置。
本發明於第二種實施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棘輪座之環圈部的各齒排係由複數齒塊相互並排所組成,各齒塊係沿著環圈部的設置圍繞,且各齒塊係呈直角三角形,又各齒塊的並排連接則形成有複數峰頂及複數峰谷,各峰頂與峰谷呈間插排列,而環圈部頂、底兩側的齒排之各齒塊係為錯位相對設置。
本發明於第二種實施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各齒環盤對應彈性件彈抵的一側進一步延伸有一定位環圈,而各彈性件的一端則圈固於定位環圈的外周側而抵於齒環盤。
本發明於第二種實施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棘扳體的組孔內壁且靠近於兩端之孔口處進一步各環設有一凹槽,而各封蓋的外周側對應凹槽則環繞凹設有一嵌槽,另設有二環扣分別裝設於嵌槽內,且局部外露於嵌槽,並以環扣外露的部分卡設於凹槽內。
本發明於第二種實施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棘扳體設有組孔的另一端進一步為一驅動部,而該驅動部係設有一棘口,該棘口之內壁係呈鋸齒狀設置。
本發明於第二種實施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組孔之孔壁係凹設有複數弧槽,而各齒環盤之周側則對應組孔孔壁之各弧槽係凸設有複數弧凸塊,各齒環盤的各弧凸塊係卡抵於各弧槽,並以限制固定各齒環盤的轉向。
綜合上述各項針對本發明第一、第二種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特徵下,其優點在於透過各齒環盤之排齒與棘輪座之各齒排 的上、下嚙合作動,提供了跳齒時的聲響讓使用者知曉當下棘輪座的旋轉方向,使其減少工作上辨識的時間,除此之外利用環圈部之齒排以環繞的方式設置並搭配齒環盤的排齒,讓嚙合的面積增加以穩固操作時的驅動扭力,並減少齒排與排齒間過度的磨耗,進而降低零件需時常汰換的成本,再者本發明透過上、下嚙合作動的方式設計,更可大幅的減少結構上組裝,只需利用齒環盤搭配彈性件、封蓋的設置即可達到操作螺絲、螺帽的旋動,如此降低了整支扳手的重量,減少使用者在施工上體力的消耗。因此本發明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創作,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1)‧‧‧棘扳體
(11)‧‧‧組孔
(12)‧‧‧凹槽
(13)‧‧‧弧槽
(2)‧‧‧掣動組件
(100)‧‧‧環扣
(第一種實施例)
(21)‧‧‧棘輪座
(211)‧‧‧驅動孔
(212)‧‧‧環圈部
(22)‧‧‧齒環盤
(221)‧‧‧弧凸塊
(23)‧‧‧彈性件
(24)‧‧‧封蓋
(241)‧‧‧嵌槽
(3)‧‧‧齒排
(4)‧‧‧排齒
(第二種實施例)
(5)‧‧‧棘輪座
(51)‧‧‧驅動孔
(52)‧‧‧環圈部
(6)‧‧‧齒環盤
(61)‧‧‧定位環圈
(62)‧‧‧弧凸塊
(7)‧‧‧彈性件
(8)‧‧‧封蓋
(81)‧‧‧嵌槽
(9)‧‧‧齒排
(91)‧‧‧齒塊
(10)‧‧‧排齒
(911)‧‧‧峰頂
(912)‧‧‧峰谷
第一圖係本發明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齒排與排齒呈跳齒狀態作動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齒排與排齒呈相互嚙合狀態作動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齒排與排齒呈跳齒狀態作動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齒排與排齒呈相互嚙合狀態作動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環圈部之齒排的第三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環圈部之齒排的第四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為了清楚說明本發明所能達成上述之目的與功效,係有關一種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關於其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所能達成之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於後。
下述係以較佳實施型態說明,且並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而本發明係具有兩種不同的實施例,現於下分別說明,首先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第一種實施例,本發明一種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包括:一棘扳體(1),其一端貫設有一組孔(11);及一掣動組件(2),其裝設於棘扳體(1)的組孔(11)內,該掣動組件(2)進一步包括有一棘輪座(21)、至少一齒環盤(22)、至少一彈性件(23)及至少一封蓋(24),其中該棘輪座(21)設有一驅動孔(211)由頂面貫穿至底面,且於棘輪座(21)外周側凸伸有一環圈部(212),而在該環圈部(212)的頂、底兩側中任一側進一步環繞凸設有一齒排(3),而該至少一齒環盤(22)套設於棘輪座(21),且對應環圈部(212)設有齒排(3)的一側,該至少一齒環盤(22)對應齒排(3)的一側進一步環設有一排齒(4),該排齒(4)係與相對應之齒排(3)相互嚙合,又該至少一封蓋(24)係套設於棘輪座(21),且對應該至少一齒環盤(22),該至少一封蓋(24)係遮閉組孔(11)之孔口,而該至少一彈性件(23)套組裝於棘輪座(21)且設有齒環盤(22)的一端,該至少一彈性件(23)的兩端係分別彈抵於封蓋(24)以及齒環盤(22),並彈性推抵齒環盤(22)的排齒(4)與環圈部(212)的齒排(3)相嚙合;其中,透過棘輪座(21)配合彈性件(23)、齒環盤(22)及封蓋(24)的組配,讓操作中棘輪座(21)的齒排(3)與各齒環盤(22)的排齒(4)能夠穩固嚙合,且能產生跳齒聲提供使用 者知曉換向的情況,並進一步達到減輕整體之重量、組裝方便及操作簡易。
另外再請參閱第五圖至第七圖所示第二種實施例,其與第一種實施例所差之處在於各組件的數量(棘扳體(1)係為相同結構,在此套用說明不另以區別),因此掣動組件(2)各組件的數量進一步為一棘輪座(5)、二呈環圈狀之齒環盤(6)、二彈性件(7)及二呈環圈狀之封蓋(8),其中該棘輪座(5)設有一驅動孔(51)由頂面貫穿至底面,並於該驅動孔(51)內壁呈星芒狀(第二圖所示,其主要是配合不同角數的螺絲、螺帽及套筒,但並不侷限驅動孔內壁之形狀),該棘輪座(5)外周側凸伸有一環圈部(52),而在該環圈部(52)的頂、底兩側面進一步分別環繞凸設有一齒排(9),各齒排(9)的的齒向係與棘輪座(5)之外壁面呈垂直面向設計,而各齒環盤(6)分別套設於棘輪座(5)的兩端,且各齒環盤(6)對應各齒排(9)的一側進一步環設有一排齒(10),各排齒(10)的設置方向係同於齒排(9)方向,而各排齒(10)係與相對應之齒排(9)相互嚙合,又各封蓋(8)係套設於棘輪座(5)的兩端並遮閉棘扳體(1)的組孔(11)兩端之孔口,避免棘輪座(5)與齒環盤(6)的脫離;而各彈性件(7)分別套組裝於棘輪座(5)的兩端,且各彈性件(7)的兩端各別彈抵於同側之封蓋(8)以及齒環盤(6),並彈性推抵齒環盤(6)的排齒(10)與環圈部(52)的齒排(9)相嚙合;其中,透過棘輪座(5)配合上下彈性件(7)、齒環盤(6)及封蓋(8)的組配,讓操作中棘輪座(5)的齒排(9)與各齒環盤(6)的排齒(10)能夠穩固嚙合,且能產生跳齒聲提供使用者知曉換向的情況,並進一步達到減輕整體之重量、組裝 方便及操作簡易。
前述為本發明主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其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得以詳知本發明之目的與實施型態,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使用者在進行手工件(螺絲、螺帽、套筒)的裝設,並進一步達到拆卸、旋緊之作動時,以第二種實施例來說,透過套設於棘輪座(5)之彈性件(7)的彈性來推抵齒環盤(6)朝環圈部(52)受力,讓齒環盤(6)上的排齒(10)能夠完全與環圈部(52)的齒排(9)穩固嚙合,除此之外在環圈部(52)的頂底兩側均設有齒排(9),再搭配所設置的齒環盤(6),提供使用者不論棘扳體(1)翻轉至任合側時皆可套設手工件,並達到拆卸、旋緊之目的,另外由第七圖所示中,透過棘輪座(5)之齒排(9)與齒環盤(6)的排齒(10)之嚙合方式,即可大幅減少結構上的組成,藉此讓整支扳手的重量降低,並達到簡易組裝、操作方便等優點,請參閱第五至七圖所示。
而現於下以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予以說明進一步的細部特徵,請參閱第五圖至第七圖所示為輔助,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在棘輪座(5)環圈部(52)之齒排(9)的設計上主要具有兩種型態,其一,請參閱第七圖所示:該環圈部(52)的各齒排(9)係由複數齒塊(91)相互並排所組成,各齒塊(91)呈直角三角形並沿著環圈部(52)的設計 而圍繞於棘輪座(5)之外周側,又各齒塊(91)的並排連接則形成有複數峰頂(911)及複數峰谷(912),各峰頂(911)及各峰谷(912)呈間插排列(即峰谷(912)、峰頂(911)、峰谷(912)、峰頂(911)的順序排列),又頂、底的各齒排(9)之各齒塊(91)係呈相互對齊而設置,頂、底的齒排(9)之齒塊(91)皆為上下對齊,每一個位於環圈部(52)頂側之峰頂(911)對應每一個位於環圈部(52)底側之峰頂(911),反之位於環圈部(52)頂側之每一峰谷(912)則對應環圈部(52)底側之每一峰谷(912),藉由此設計讓棘輪座(5)兩端之齒環盤(6)能同步旋轉。
其二:請參閱第八圖所示,第三實施例不同於第二實施例的位置在於,環圈部(52)的頂、底齒排(9)並不相互對齊,而是呈交錯對應,即為環圈部(52)頂側的各齒塊(91)所形成之每一峰頂(911)對應底側各齒塊(91)所形成的每一峰谷(912),反之環圈部(52)頂側之各齒塊(91)所形成之每一峰谷(912)對應底側各齒塊(91)所形的每一峰頂(911),透過頂、底錯位的方式設計以增加操作時跳齒的聲響,進一步提供使用者辨識棘輪座(5)當下的旋動方向。
上述第二種實施例所列舉不同的型態上,其環圈部(52)的頂、底兩側之各齒塊(91)可朝向相同方向,即為各齒塊(91)所具有的斜面均朝向同一方向,或者可為環圈部(52)的頂、底兩側之各齒塊(91)朝向不同方向,即為各齒塊(91)所具有的斜面朝向相反方向設置,請參閱第九圖所示,各齒塊(91)面向的改變僅改變了棘輪座(5)兩端之齒環盤(6)的旋轉方向,並不影響操作上的順暢及方向性。另外,為了讓使用者在進行棘扳體(1)驅動手工件的過程中,位 於棘輪座(5)兩側之彈性件(7)能夠穩固維持跳齒後的復位,避免彈性件(7)自行脫離而影響齒環盤(6)與棘輪座(5)間的嚙合作動,因此在各齒環盤(6)對應彈性件(7)的彈抵進一步凸設有一定位環圈(61),各齒環盤(6)上的定位環圈(61)係呈環圈狀,且其外周側與齒環盤(6)呈直角設置,故彈性件(7)的一端係可圈套於相對應的定位環圈(61)予以固定,避免彈性件(7)受到棘扳體(1)在驅動手工件時脫離與齒環盤(6)的彈抵,並持續穩固彈抵齒環盤(6)與環圈部(52)之齒排(9)間的嚙合作動,請參閱第五圖所示。
一般市面上的扳手皆是具有一片蓋將內部源較為細小易脫離、遺失的零件予以遮閉,並進一步透過螺絲穿過片蓋而鎖固於扳手上,雖然此方式的組裝能夠確保內部零件不會輕易脫離,但是因螺絲的鎖設卻增加整支扳手的重量,因此本發明為了能夠固定內部的零件且不會增加扳手的重量,以第二種實施例為說明,在棘扳體(1)的組孔內壁且靠近兩端之孔口處進一步各環繞凹設有一凹槽(12),而各封蓋(8)的外周側對應凹槽(12)則環繞凹設有一嵌槽(81),另外在各封蓋(8)蓋合於棘扳體(1)的組孔(11)時進一步設有二環扣(100)分別嵌卡於組孔(11)的凹槽(12)以及封蓋(8)的嵌槽(81),而各環扣(100)的設置係以一側插入於組孔(11)的凹槽(12)內,並以局部外露於凹槽(12),而封蓋(8)的組裝則以各環扣(100)外露的部分嵌卡於嵌槽(81)內,藉此讓封蓋(8)能夠確實定位組裝於棘扳體(1)的組孔,並防止內部零件的脫離,此外各環扣(100)的設計係呈C字狀(本發明在環扣(100)的設計上其主要是用於固定封蓋(8)於組孔(11),並非用 來限制其形狀),其具有適當的彈性壓縮,比起透過螺絲的鎖設更具有一定的韌度以及輕量的效果,如此一來可大幅度減輕整支扳手的重量,請參閱第五圖所示(第一種實施例則以第二圖所示,封蓋(24)周側凹設有嵌槽(241)為實施型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在上述針對第二種實施例所描述的兩種不同的型態下,為了能夠提供使用者在操控棘輪座(5)的過程中,不會發生齒環盤(6)自轉而讓排齒(10)與齒排(9)的嚙合不完全進而造成空轉的問題,因此,該棘扳體(1)的組孔(11)內壁進一步凹設有複數弧槽(13),各弧槽(13)沿著組孔(11)孔壁相互連接並形成梅花狀,而齒環盤(6)的設計則於外周側對應各弧槽(13)係凸設有相對應之弧凸塊(62),該齒環盤(6)透過各弧凸塊(62)與各弧槽(13)間的卡抵設置,以防止齒環盤(6)相對組孔(11)發生自轉而影響排齒(10)與齒排(9)間的嚙合關係,進而達到確實嚙合轉動手公件的旋緊與卸除,請參閱第五圖所示(而第一種實施例則以第二種實施例為套用,請參閱第二圖所示齒環盤(22)對應各弧槽(13)則凸設有相對應之弧凸塊(221)為實施型態)。
透過上述對本發明所描述之說明,使用者透過棘輪座(21、5)來卸除與旋緊手工件時,利用各彈性件(23、7)的彈力將齒環盤(22、6)朝棘輪座(21、5)壓抵,使位於齒環盤(22、6)的排齒(4、10)能夠完全嚙合環圈部(212、52)的齒排(3、9),藉由嚙合的方式來平均分散操控時的扭力,以維持齒排(3、9)、排齒(4、10)的使用時間,並降低汰換的成本;除此之外,透過齒排(3、9)與排齒(4、10)間在 嚙合後跳齒作動所產生的聲響產生,以提供使用者知曉當下棘輪座(21、5)的轉向,減少施工上要辨識的時間,經由上述之說明,本發明與習知技術相比之下更具有一定的進步性,且更符合社會大眾所使用。
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明精神下所做有關本發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發明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發明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棘扳體
(2)‧‧‧掣動組件

Claims (10)

  1. 一種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包括:一棘扳體,其一端貫設有一組孔;及一掣動組件,其裝設於棘扳體的組孔內,該掣動組件進一步包括有一棘輪座、至少一齒環盤、至少一彈性件及至少一封蓋,其中該棘輪座設有一驅動孔由頂面貫穿至底面,且於棘輪座外周側凸伸有一環圈部,而在該環圈部的頂、底兩側中任一側進一步環繞凸設有一齒排,而該至少一齒環盤套設於棘輪座,且對應環圈部設有齒排的一側,該至少一齒環盤對應齒排的一側進一步環設有一排齒,該排齒係與相對應之齒排相互嚙合,又該至少一封蓋係套設於棘輪座,且對應該至少一齒環盤,該至少一封蓋係遮閉組孔之孔口,而該至少一彈性件套組裝於棘輪座且設有齒環盤的一端,該至少一彈性件的兩端係分別彈抵於封蓋以及齒環盤,並彈性推抵齒環盤的排齒與環圈部的齒排相嚙合;其中,透過棘輪座配合彈性件、齒環盤及封蓋的組配,讓操作中棘輪座的齒排與各齒環盤的排齒能夠穩固嚙合,且能產生跳齒聲提供使用者知曉換向的情況,並進一步達到減輕整體之重量、組裝方便及操作簡易。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中該棘輪座之環圈部的齒排係由複數齒塊相互並排所組成,各齒塊係沿著環圈部的設置圍繞,且各齒塊係呈直角三角形,又各齒塊的並排連接則形成有複數峰頂及複數峰谷,各峰頂與峰谷呈間插排列。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棘輪工具之棘齒 嚙合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齒環盤對應彈性件彈抵的一側進一步延伸有一定位環圈,而該至少一彈性件的一端則圈固於定位環圈的外周側而抵於齒環盤。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中,該組孔之孔壁係凹設有複數弧槽,而該至少一齒環盤之周側則對應組孔孔壁之各弧槽係凸設有複數弧凸塊,該至少一齒環盤的各弧凸塊係卡抵於各弧槽,並以限制固定該至少一齒環盤的轉向。
  5. 一種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包括:一棘扳體,其一端貫設有一組孔;及一掣動組件,其裝設於棘扳體的組孔內,該掣動組件進一步包括有一棘輪座、二齒環盤、二彈性件及二封蓋,其中該棘輪座設有一驅動孔由頂面貫穿至底面,且於棘輪座外周側凸伸有一環圈部,而在該環圈部的頂、底兩側進一步分別環繞凸設有一齒排,而各齒環盤分別套設於棘輪座的兩端,且各齒環盤對應各齒排的一側進一步環設有一排齒,各排齒係與相對應之齒排相互嚙合,又各封蓋係套設於棘輪座的兩端並遮閉組孔的兩端之孔口;而各彈性件分別套組裝於棘輪座的兩端,且各彈性件的兩端各別彈抵於同側之封蓋以及齒環盤,並彈性推抵齒環盤的排齒與環圈部的齒排相嚙合;其中,透過棘輪座配合上下彈性件、齒環盤及封蓋的組配,讓操作中棘輪座的齒排與各齒環盤的排齒能夠穩固嚙合,且能產生跳齒聲提供使用者知曉換向的情況,並進一步達到減輕整體之重量、組裝方便及操作簡易。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 置,其中該棘輪座之環圈部的各齒排係由複數齒塊相互並排所組成,各齒塊係沿著環圈部的設置圍繞,且各齒塊係呈直角三角形,又各齒塊的並排連接則形成有複數峰頂及複數峰谷,各峰頂與峰谷呈間插排列,而環圈部頂、底兩側的齒排之各齒塊係相互對齊設置。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中該棘輪座之環圈部的各齒排係由複數齒塊相互並排所組成,各齒塊係沿著環圈部的設置圍繞,且各齒塊係呈直角三角形,又各齒塊的並排連接則形成有複數峰頂及複數峰谷,各峰頂與峰谷呈間插排列,而環圈部頂、底兩側的齒排之各齒塊係為錯位相對設置。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中各齒環盤對應彈性件彈抵的一側進一步延伸有一定位環圈,而各彈性件的一端則圈固於定位環圈的外周側而抵於齒環盤。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中該棘扳體的組孔內壁且靠近於兩端之孔口處進一步各環設有一凹槽,而各封蓋的外周側對應凹槽則環繞凹設有一嵌槽,另設有二環扣分別裝設於嵌槽內,且局部外露於嵌槽,並以環扣外露的部分卡設於凹槽內。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棘輪工具之棘齒嚙合裝置,其中,該組孔之孔壁係凹設有複數弧槽,而各齒環盤之周側則對應組孔孔壁之各弧槽係凸設有複數弧凸塊,各齒環盤的各弧凸塊係卡抵於各弧槽,並以限制固定各齒環盤的轉向。
TW103107979A 2014-03-07 2014-03-07 Ratchet engagement device for ratchet tool TWI494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7979A TWI494197B (zh) 2014-03-07 2014-03-07 Ratchet engagement device for ratchet too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7979A TWI494197B (zh) 2014-03-07 2014-03-07 Ratchet engagement device for ratchet too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94197B true TWI494197B (zh) 2015-08-01
TW201534435A TW201534435A (zh) 2015-09-16

Family

ID=54343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979A TWI494197B (zh) 2014-03-07 2014-03-07 Ratchet engagement device for ratchet tool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941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6892B (zh) * 2016-08-16 2017-12-01 Improvement of hand tool clamping structur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1168B2 (en) * 2004-03-25 2006-10-17 Zu-Shung Shu Bit-driving apparatus
TWM307491U (en) * 2006-09-22 2007-03-11 Stanley Chiro Int Ltd Ratchet wrench
US20070107560A1 (en) * 2005-11-16 2007-05-17 Ding Shun Ind. Co., Ltd. Ratchet wrench
CN200963798Y (zh) * 2006-10-12 2007-10-24 史丹利七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棘轮扳手
TW200909139A (en) * 2007-08-31 2009-03-01 Yuan Jie Internat Entpr Co Ltd Switching detent device of automatic hand tool
US20110113933A1 (en) * 2009-11-15 2011-05-19 Hong-Jen Lee Ratchet wrench having the advantages of durability and convenienance of use
US20110162486A1 (en) * 2010-01-07 2011-07-07 Ceo Tool Cox, Ltd. Open end ratchet wrench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1168B2 (en) * 2004-03-25 2006-10-17 Zu-Shung Shu Bit-driving apparatus
US20070107560A1 (en) * 2005-11-16 2007-05-17 Ding Shun Ind. Co., Ltd. Ratchet wrench
TWM307491U (en) * 2006-09-22 2007-03-11 Stanley Chiro Int Ltd Ratchet wrench
CN200963798Y (zh) * 2006-10-12 2007-10-24 史丹利七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棘轮扳手
TW200909139A (en) * 2007-08-31 2009-03-01 Yuan Jie Internat Entpr Co Ltd Switching detent device of automatic hand tool
US20110113933A1 (en) * 2009-11-15 2011-05-19 Hong-Jen Lee Ratchet wrench having the advantages of durability and convenienance of use
US20110162486A1 (en) * 2010-01-07 2011-07-07 Ceo Tool Cox, Ltd. Open end ratchet wrenc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6892B (zh) * 2016-08-16 2017-12-01 Improvement of hand tool clamping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4435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7816B (zh) 用於棘輪扳手的棘輪機構
US8424421B1 (en) Jog-shuttle type ratchet wrench
EP2129492A1 (en) Socket for a wrench and method of loosening a fastener
US20070101832A1 (en) Ratchet mechanism for hand tools
TW592899B (e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composite wrench
US20100229694A1 (en) Ratchet tool
TWM485119U (zh) 換向棘輪扳手
TWI494197B (zh) Ratchet engagement device for ratchet tool
JP3130536U (ja) ラチェットレンチ
US20070289414A1 (en) Ratchet mechanism for hand tools
TWM447816U (zh) 棘輪扳手
US10065292B2 (en) Ratchet wrench with planet gear unit
EP2727686A1 (en) Socket wrench
KR100974857B1 (ko) 자동조절 유니버설 라쳇 스패너
TW201739578A (zh) 防崩齒棘動工具
TWM473278U (zh) 工具之轉動固定裝置
TWI719680B (zh) 具有管彈簧的棘輪扳手
WO2015139225A1 (zh) 棘轮工具的棘齿啮合装置
TWI576211B (zh) Ratchet screwdriver
TWI382895B (zh) 棘輪手工具的換向結構
US20140007745A1 (en) Wrench
TWM528838U (zh) 棘輪螺絲起子
TWI476075B (zh) Wrench structure
TW201739577A (zh) 可調整頭部角度之扳手
JP5545583B1 (ja) ラチェット機構付締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