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4332U - 組裝式電磁器件 - Google Patents

組裝式電磁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4332U
TWM504332U TW103211526U TW103211526U TWM504332U TW M504332 U TWM504332 U TW M504332U TW 103211526 U TW103211526 U TW 103211526U TW 103211526 U TW103211526 U TW 103211526U TW M504332 U TWM504332 U TW M5043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asing
bottom plate
tight fitting
pin
pi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1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i-Tao Xing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oup Tek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oup Tek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oup Tek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11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4332U/zh
Publication of TWM504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4332U/zh

Link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Description

組裝式電磁器件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磁器件,尤其涉及一種組裝式電磁器件。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磁器件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例如,通訊變壓器可用在電話終端電路、網路通訊、中繼線產品線路中,用來調節通訊電路的品質和狀態。通訊變壓器產品廣泛應用於線纜數據機,網卡、集線器、xDSL寬頻通信設備、交換機、光纖收發器、路由器、資料通信設備、光電傳輸設備、接入網設備、電力線上網設備、語音設備等等。
現有的電磁器件通常包括殼體及設置在殼體內的電磁元器件。該殼體由外殼和底板組成;該電磁元器件包括針腳座、安裝在針腳座上的若干針腳、以及安裝在針腳座中的電磁線圈等。該底板上設有若干針腳孔,針腳座位於外殼中,而電磁元器件的針腳通過底板的針腳孔外露。
在組裝電磁器件時,先將電磁元器件元件插在底板上(組件的針腳一一對準地板上的孔位插入),再將插裝好的模組壓入外殼內,使得底板定位在外殼內的支柱上,然後,通過底板的灌膠開孔,向底板和外殼內灌入密封膠,從而利用密封膠將電磁元器件固定在外殼內,並將底板和外殼密封起來。現有的這種電磁器件採用的膠密封方式,使得電磁器件的組裝複雜、成本高,且灌膠操作必須得當,避免灌膠過多導致需返工; 而且灌膠密封既不環保,也不節能,不利於工業應用。
本創作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組裝式電磁器件,組裝簡單、不需灌膠封裝,成本低。
本創作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組裝式電磁器件,包括底部開放的中空的外殼、底板以及至少一具有數個針腳的電磁元器件;所述外殼的至少兩相對的側壁上與所述底板對應的至少兩相對側面上設有相互配合的緊配合結構,所述底板通過所述緊配合結構卡合在所述外殼的開放底部上,與所述外殼組成一封閉的殼體;所述電磁元器件位於所述外殼內,且所述電磁元器件的數個針腳穿出所述底板。
在本創作的組裝式電磁器件中,所述緊配合結構包括相互配合的緊配合凸台和緊配合槽;所述緊配合凸台設置在所述外殼上,所述緊配合槽對應所述緊配合凸台設置在所述底板上;或者,所述緊配合凸台設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緊配合槽對應所述緊配合凸台設置在所述外殼上。
在本創作的組裝式電磁器件中,所述底板的外周形狀與所述外殼的開放底部外周形狀相對應設置;所述底板的每一側面均與所述外殼對應的每一側壁內壁面相接;且,所述外殼的至少一側壁內壁面上凸設有至少一限位件,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外殼的表面抵壓在所述限位件上。
在本創作的組裝式電磁器件中,所述底板上設有數個貫通的供數個所述針腳穿過的針腳孔。
在本創作的組裝式電磁器件中,所述針腳孔為錐形孔,所述錐形孔位於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外殼的表面上的一端的內徑大於位於所述底 板背向所述外殼的表面上的另一端的內徑。
在本創作的組裝式電磁器件中,所述電磁元器件包括供所述 針腳固定安裝的針腳座、以及固定設置在所述針腳座上與所述針腳電連接的電磁線圈;所述針腳座的兩側與所述外殼的相對兩側壁內壁面上設有相互配合、將所述電磁元器件限位於所述外殼內的限位元結構。
在本創作的組裝式電磁器件中,所述限位元結構包括限位元 肋條和限位槽;所述限位肋條凸設在所述外殼的側壁內壁面上,所述限位槽設置在所述針腳座的相對兩側上;或者,所述限位肋條凸設在所述針腳座的相對兩側上,所述限位槽設置在所述外殼的側壁內壁面上。
在本創作的組裝式電磁器件中,數個所述針腳間隔排列而固 定安裝在所述針腳座上,所述針腳座上對應設有數個供數個所述針腳安裝的固定槽。
在本創作的組裝式電磁器件中,數個所述針腳分別以一端插 接在數個所述固定槽內,數個所述針腳的另一端相平行而位於所述針腳座上。
在本創作的組裝式電磁器件中,所述外殼為PBT材料製成的 外殼;所述底板為黑色電木製成的底板。
本創作的組裝式電磁器件,通過在外殼和底板設置相互配合 的緊配合結構,將底板鎖緊在外殼上,與外殼一起形成封閉的殼體,不需現有技術的灌膠密封操作,組裝簡單、成本低電性能和機械性能良好。
另外,可通過將多組電磁元器件陣列狀排列,實現電磁器件 的PGA陳列引腳封裝,節約產品佔有PCB的面積,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提高 產品的工作頻率;還可通過在外殼和針腳座上設置相互配合的限位元結構,可將針腳座很好限位於外殼內,防止針腳座傾斜,從而不需採用現有技術中的向外殼內灌膠進行固定的操作,簡化組裝及降低成本。
1‧‧‧外殼
2‧‧‧底板
3‧‧‧電磁元器件
4‧‧‧緊配合結構
11‧‧‧限位件
20‧‧‧針腳孔
21‧‧‧凸塊
31‧‧‧針腳
32‧‧‧針腳座
41‧‧‧緊配合凸台
42‧‧‧緊配合槽
51‧‧‧限位肋條
52‧‧‧限位槽
201‧‧‧外殼表面一端
202‧‧‧外殼表面另一端
320‧‧‧固定槽
圖1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的組合狀態側視示意圖;圖3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的組合狀態俯視示意圖;圖4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的外殼的俯視示意圖;圖5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的底板的俯視示意圖;圖6是圖5的A-A剖視示意圖;圖7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的電磁元器件的剖視示意圖;圖8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的電磁元器件的側視示意圖;圖9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的外殼的剖視示意圖;圖10是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的外殼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剖視示意圖;圖11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的爆炸示意圖;圖12是圖11所示組裝式電磁器件中外殼的俯視示意圖;圖13是圖11所示組裝式電磁器件中電磁元器件的剖視示意圖;圖14是圖11所示組裝式電磁器件中底板的俯視示意圖。
為了對本創作的技術特徵、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 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創作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包括外 殼1、底板2以及至少一電磁元器件3,通過緊配合結構4將底板2和外殼1組裝成一殼體,不需灌膠或採用任何粘膠進行卡合密封,即可將電磁元器件3安裝於殼體中,組裝簡單且成本低。
如圖4所示,該外殼1大致呈中空框形,其一側底部開放形成 開放框體,以便於電磁元器件3放入其中。該外殼1可以通過注塑成型,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成型。可以理解的,該外殼1的截面形狀可以方形、矩形、圓形或其他形狀,也可以根據需要變化針腳的數量時變化外殼尺寸。
較佳者,該外殼1可以採用PBT(聚對笨二甲酸丁二醇酯) 材料製成,具有優良的化學穩定性、機械強度、電絕緣特性和熱穩定性;當然,該外殼1也可以根據需求,採用其他材質製成。
該底板2封蓋在外殼1的開放底部上,並且底板2的形狀與外 殼1的開放底部的形狀相匹配,從而與外殼1組成一封閉的殼體,以便於將電磁元器件3封閉於外殼1內。該底板2同樣可以通過注塑成型,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成型,如機加工等。該底板2可以採用黑色電木製成,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良好的絕緣特性且耐熱、耐腐蝕;當然,該底板2也可以根據需要選用其他材質做成。
如圖5所示,該底板2上開設有多個針腳孔20,以便於電磁元 器件3的針腳31穿出,與外界電子元件連接,且通過底板2和外殼1的卡合將電磁元器件3的其他部分封閉在殼體內。在本實施例中,電磁元器件3為四組,對應的,該針腳孔20包括平行分開排列的四組,從而便於每一組電磁 元器件3的針腳31通過一組針腳孔20穿出。可以理解的,電磁元器件3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成一組或多組,而針腳孔20的數量與電磁元器件3的數量對應即可。可通過將多組電磁元器件3陣列狀排列,實現電磁器件的PGA陳列引腳封裝,以節約產品佔有PCB的面積,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提高產品的工作頻率,電性能和機械性能良好。
進一步的,針腳孔20的內徑以與針腳31的外徑基本相等,從 而避免組裝後,針腳孔20與針腳31之間留有縫隙,以保證組裝更加的緊密、可靠,提高組裝品質。
如圖6所示,為了使得針腳31更便捷的穿過針腳孔20,可將 針腳孔20以錐形設置,形成錐形孔。該錐形孔位於底板2朝向外殼1的表面上的一端201的內徑大於位於底板2背向外殼1的表面上的另一端202的內徑,這樣,針腳31穿過針腳孔20時,從針腳孔20內徑較大的一端202穿進,從針腳孔20內徑較小的一端202穿出。較小內徑的一端202可與針腳31的直徑相等或稍大針腳31直徑設置,保證針腳31穿過後與該較小內徑的一端202之間沒有縫隙,以保證組裝更加的緊密、可靠。可以理解的,針腳孔20也可以採用圓柱形或其他形狀。
該電磁元器件3容置在底板2和外殼1組成的殼體內,而電磁 元器件3的針腳31則穿出底板2,用於與外界電子元件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該電磁元器件3為四組,分別設置在中空外殼1內;當然,電磁元器件3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成一個或多個,只要對應將外殼1的尺寸進行縮放、並將底板2上的針腳孔20對應設置即可,從而實現一組或多組電磁處理。
如圖7所示,每一電磁元器件3包括針腳31、針腳座32以及電 磁線圈(未圖示)。該針腳座32供針腳31、電磁線圈固定安裝,並且電磁線圈與針腳31通過導線電連接。
該針腳座32可採用黑色電木製成,當然也可以採用注塑成 型,在針腳座32上設置有供電磁線圈固定安裝的槽位,以便電磁線圈固定在針腳座32上。進一步的,在電磁線圈與針腳31和針腳座32之間還可以包覆膠層,從而使得電磁線圈與針腳31之間保持絕緣,並且使得電磁線圈更穩固在針腳座32上。
數個針腳31間隔排列而固定安裝在針腳座32上,針腳座32 上設有數個供數個針腳31安裝的固定槽320。數個針腳31分別以一端插接在數個固定槽320內,數個針腳31的另一端相互平行而位於底座32上。數個針腳31可均勻間隔排布或分組均勻排布。
如圖7、8所示,本實施例中,針腳31具有24個,分成兩組, 每組12個針腳;每組中,12個針腳均勻間隔排成兩行固定安裝在針腳座32上。為了更好固定針腳31,每一固定槽320呈U形,每一針腳31的一端沿著固定槽320容置在其中,使得針腳31插接在固定槽320內的該端也彎折成U形,增加了針腳31固定在針腳座32上的強度,並且提供了繞線位置,方便了電磁線圈的導線直接繞制在其上,形成可靠的電連接。可以理解的,固定槽、針腳的配合方式等可以採用現有的各種方式。
本實施例中,電磁元器件3為四組,每一組電磁元器件3的針 腳座32上均有24個針腳,因此組裝成的電磁器件中,共具有96個針腳。可以理解地,電磁元器件3的數量可根據需要增減,每一針腳座32上的針腳也可根據需要增減。
為了將底板2固定安裝於外殼1上,在本實施例中,該外殼1 的至少兩相對的側壁上與對應的底板2的至少兩相對的側面上設有相互配合的緊配合結構4,底板2通過緊配合結構4卡合在外殼1的開放底部上,與外殼1組成一封閉的殼體;電磁元器件3位於外殼1內,且電磁元器件3的數個針腳31穿出底板2,與外界進行電連接。該組裝式電磁器件中,通過緊配合結構4將底板2和外殼1組裝成一殼體,不需灌膠或採用任何粘膠進行卡合密封,組裝簡單且成本低。
其中,如圖1、4所示,緊配合結構4包括但不限於相互配合 的緊配合凸台41和緊配合槽42。作為一種實施方式,緊配合凸台41可設置在外殼1上,緊配合槽42對應緊配合凸台41設置在底板2上,底板2通過該緊配合槽42配合在緊配合凸台41上而卡合在外殼1上。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緊配合槽42可設置在外殼1上,緊配合凸台41對應緊配合槽42設置在底板2上,底板2通過該緊配合凸台41配合到緊配合槽42外而卡合在外殼1上。只要將緊配合凸台41和緊配合槽42分開設置在外殼1和底板2上,兩者實現卡扣結合即可。
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外殼1為矩形,緊配合凸台41 設置在外殼1兩相對的側壁內壁面上,緊配合槽42設置在底板2對應的兩相對的側面上;且,緊配合槽42自底板2的側面向內開設,並貫穿至底板2背向外殼1的表面上。卡合時,將底板2上的緊配合槽42一一與緊配合凸台41對應,將底板2沿緊配合凸台41表面壓向外殼1內至緊配合槽42緊配合到緊配合凸台41上。
進一步的,該緊配合凸台41的表面可以做成斜面,形成倒扣 形式,從而方便底板2卡入通過後,倒扣於緊配合槽42上。當然,緊配合凸台的形狀可以做成其他形式。
通常,底板2的外周形狀與外殼1的開放底部外周形狀相對應 設置,底板2卡合到外殼1上後,底板2的每一側面均與外殼1對應的每一側壁配合。在本實施例中,底板2的每一側面均與外殼1對應的每一側壁內壁面相接,從而可以將外殼1的開放底部全部封蓋,構成封閉空間。
進一步的,為了使得底板2卡合在外殼1上適當位置上、避免 底板2過多陷進外殼1內,可在外殼1的至少一側壁內壁面上凸設有至少一限位件11,從而底板2卡合在外殼1上時,底板2朝向外殼1的表面抵壓在限位件11上。該限位件11可為在外殼1內壁面上一體成型的肋條或凸塊,或者通過連接結構固定在內壁面上的附件。為了使底板2更加平衡穩定地封蓋在外殼1的開放底部上,限位件11設置在外殼1的兩側壁內壁面或每一內壁面上。可以理解的,限位件也可為設置在外殼1的其他位置的其他結構形式,例如,為從外殼1底部中間位置延伸的支撐柱等。
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中限位件11的一種實施方式,限位元 件11為凸設在外殼1的側壁內壁面上的肋條,肋條沿外殼1的側壁高度方向設置且長度小於側壁的高度,從而在該肋條頂面與外殼1的開放底部之間形成一定的間距,以供底板2容置。通過採用肋條的限位件11和緊配合凸台41的結合,將底板2限位在限位件11和緊配合凸台41之間。
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限位件11的另一種實施方式,限位元 件11為凸設在外殼1的側壁內壁面上的凸塊。凸塊的形狀不限定,可為三角形和矩形等多邊形、也可為半圓形、半橢圓形等。同樣的,凸塊的頂面與 外殼1的開放底部之間也形成一定的間距,以供底板2容置。
進一步的,為了定位電磁元器件3,避免電磁元器件3在外殼 1內傾斜,在電磁元器件3的兩側與外殼1的相對兩側壁內壁面上設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元結構,通過該限位元結構將電磁元器件3限位於外殼1內,並可起到穩定限位電磁元器件3的作用。
結合圖7至圖10,該限位元結構可包括相配合的限位肋條51 和限位槽52。在本實施例中,限位肋條51凸設在外殼1的側壁內壁面上,而限位槽52則設在針腳座32的相對兩側上。如圖所示,該限位肋條51為四組,分別設置在外殼1的兩相對內壁面上。並且,該限位肋條51的高度小於限位件11的高度,從而限制底板2和電磁元器件3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使得整個結構更加合理、緊湊。
在電磁元器件3安裝時,將針腳座32的限位槽52對準限位肋 條51並沿著限位肋條51向外殼1內推進,使得針腳座32通過其兩側的限位槽52與限位肋條51配合穩固設置在外殼1內,避免使用採用現有技術中的灌膠、通過粘膠固定的方式,大大節省了粘膠的使用,簡化組裝且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的,限位肋條51和限位槽52的位置可以調整,例如 將限位槽52開設在外殼1的內壁面上,並且貫穿至開放底部;對應的,限位肋條51設置在針腳座32的相對兩側壁上,同樣可以通過將限位肋條51對準滑入限位槽52,而將電磁元器件3穩固的裝入到外殼1中。
該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進行組裝時,可先將電磁元器件 3的針腳座32的限位槽52對準外殼1的限位肋條51並沿著限位肋條51向外殼1內推進,以針腳31朝向開放底部地安裝在外殼1內,再將底板2的緊配合槽42 與外殼1上的緊配合凸台41對應、針腳孔20與電磁元器件3的針腳31一一對應,然後將底板2推向外殼1的開放底部,使得緊配合凸台41卡扣於緊配合槽42上,針腳31穿出針腳孔20,從而外殼1和底板2組成一封閉外殼,電磁元器件3的針腳座32和電磁線圈封閉在外殼內,針腳31則穿過外殼,完成組裝。
或者,也可先將電磁元器件3的針腳31自底板朝向外殼1的一 面穿過底板2的針腳孔20,將電磁元器件3與底板2組合在一起;再將帶有電磁元器件3的底板2以針腳座32朝向外殼1,將針腳座32的限位槽52對準限位肋條51並沿著限位肋條51向外殼1內推進,直至將底板2上緊配合槽42對準外殼1的緊配合凸台41,將底板2卡合到外殼1上的同時將電磁元器件3安裝在外殼1內,完成組裝。
可以理解地,該組裝式電磁器件中,可包括多個電磁元器件 3,通過外殼1和電磁元器件3上設置的限位元結構,將多個電磁元器件3間隔固定在外殼1內,底板2對應多個電磁元器件3的針腳31設置多組針腳孔20。
如圖11-14所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組裝式電磁器件,包 括底部開放的中空的外殼1、底板2以及至少一具有數個針腳31的電磁元器件3;該外殼1的至少兩相對的側壁上與對應的底板2的至少兩相對的側面上設有相互配合的緊配合結構4,底板2通過緊配合結構4卡合在外殼1的開放底部上,與外殼1組成一封閉的殼體;電磁元器件3位於外殼1內,且電磁元器件3的數個針腳31穿出底板2。
緊配合結構4包括但不限於相互配合的緊配合凸台41和緊配 合槽42。在本實施例中,緊配合凸台41設置在外殼1兩相對的側壁內壁面上,緊配合槽42設置在底板2對應的兩相對的側面上;且,緊配合槽42自底板2 的側面向內開設,並貫穿至底板2背向外殼1的表面上。卡合時,將底板2上的緊配合槽42一一與緊配合凸台41對應,將底板2沿緊配合凸台41表面壓向外殼1內至緊配合槽42緊配合到緊配合凸台41上。在其他實施例中,緊配合槽42可設置在外殼1上,緊配合凸台41對應緊配合槽42設置在底板2上。
為了避免電磁元器件3在外殼1內傾斜,在電磁元器件3的兩 側與外殼1的相對兩側壁內壁面上設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元結構,該限位元結構將電磁元器件3限位於外殼1內。如圖10-12所示,限位元結構可包括限位元肋條51和限位槽52。該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在於:限位肋條51凸設在針腳座32的相對兩側上,而限位槽52設置在外殼1的側壁內壁面上。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限位槽52設置在外殼1的兩相對側 壁內壁面上,而限位肋條52凸設在針腳座32的相對兩側上。為了方便針腳座32上限位肋條52配合到限位槽內52,位於外殼1上的限位槽52貫通至外殼1的開放底部。外殼1的側壁可具有適當厚度以利於限位槽52的設置。在電磁元器件3安裝時,將針腳座32以限位肋條51對準限位槽52並沿著限位槽52向外殼1內推進,使得針腳座32通過其兩側的限位肋條51與限位槽52配合穩固在外殼1內,從而不需採用現有技術中的灌膠,通過粘膠固定的方式,大大節省了粘膠的使用,簡化組裝且降低成本。
同時,又如圖11、14所示,為了在底板2卡合到外殼1上後, 底板2的各個側面與外殼1的各個側壁內壁面之間密合,可在底板2側面對應限位槽52設置凸塊21。當底板2卡合到外殼1上後,通過底板2上的凸塊21配合到限位槽52內將限位槽52貫通至外殼1開放底部上的部分封閉。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創作的專利 範圍,凡是利用本創作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創作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1‧‧‧外殼
2‧‧‧底板
4‧‧‧緊配合結構

Claims (10)

  1. 一種組裝式電磁器件,包括底部開放的中空的外殼(1)、底板(2)以及至少一具有數個針腳(31)的電磁元器件(3);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1)的至少兩相對的側壁上與所述底板(2)對應的至少兩相對側面上設有相互配合的緊配合結構(4),所述底板(2)通過所述緊配合結構(4)卡合在所述外殼(1)的開放底部上,與所述外殼(1)組成一封閉的殼體;所述電磁元器件(3)位於所述外殼(1)內,且所述電磁元器件(3)的數個針腳(31)穿出所述底板(2)。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組裝式電磁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緊配合結構(4)包括相互配合的緊配合凸台(41)和緊配合槽(42);所述緊配合凸台(41)設置在所述外殼(1)上,所述緊配合槽(42)對應所述緊配合凸台(41)設置在所述底板(2)上;或者,所述緊配合凸台(41)設置在所述底板(2)上,所述緊配合槽(42)對應所述緊配合凸台(41)設置在所述外殼(1)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組裝式電磁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2)的外周形狀與所述外殼(1)的開放底部外周形狀相對應設置;所述底板(2)的每一側面均與所述外殼(1)對應的每一側壁內壁面相接;且,所述外殼(1)的至少一側壁內壁面上凸設有至少一限位件(11),所述底板(2)朝向所述外殼(1)的表面抵壓在所述限位件(11)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組裝式電磁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2)上設有數個貫通的供數個所述針腳(31)穿過的針腳孔(20)。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組裝式電磁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針腳孔(20)為錐形孔,所述錐形孔位於所述底板(2)朝向所述外殼(1)的表面上的一端(201) 的內徑大於位於所述底板(2)背向所述外殼(1)的表面上的另一端(202)的內徑。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組裝式電磁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電磁元器件(3)包括供所述針腳(31)固定安裝的針腳座(32)、以及固定設置在所述針腳座(32)上與所述針腳(31)電連接的電磁線圈;所述針腳座(32)的兩側與所述外殼(1)的相對兩側壁內壁面上設有相互配合、將所述電磁元器件(3)限位於所述外殼(1)內的限位元結構。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組裝式電磁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限位元結構包括限位元肋條(51)和限位槽(52);所述限位肋條(51)凸設在所述外殼(1)的側壁內壁面上,所述限位槽(52)設置在所述針腳座(32)的相對兩側上;或者,所述限位肋條(51)凸設在所述針腳座(32)的相對兩側上,所述限位槽(52)設置在所述外殼(1)的側壁內壁面上。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組裝式電磁器件,其特徵在於,數個所述針腳(31)間隔排列而固定安裝在所述針腳座(32)上,所述針腳座(32)上對應設有數個供數個所述針腳(31)安裝的固定槽(320)。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組裝式電磁器件,其特徵在於,數個所述針腳(31)分別以一端插接在數個所述固定槽(320)內,數個所述針腳(31)的另一端相平行而位於所述針腳座(32)上。
  10. 如請求項1至9任一項所述的組裝式電磁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1)為PBT材料製成的外殼;所述底板(2)為黑色電木製成的底板。
TW103211526U 2014-06-30 2014-06-30 組裝式電磁器件 TWM504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1526U TWM504332U (zh) 2014-06-30 2014-06-30 組裝式電磁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1526U TWM504332U (zh) 2014-06-30 2014-06-30 組裝式電磁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4332U true TWM504332U (zh) 2015-07-01

Family

ID=54152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1526U TWM504332U (zh) 2014-06-30 2014-06-30 組裝式電磁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4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0056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module using the same
RU2583042C2 (ru) Модульная клеммная колодка
KR101845442B1 (ko) 고전류 커넥터
KR102006134B1 (ko) 기판 연결용 커넥터
EP2858181A1 (en) Connector
KR101240865B1 (ko)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52188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용 코일 블럭,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US10938126B2 (en) Wire connector
JP6500667B2 (ja) コ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コンバータ装置製造方法
CN203644501U (zh) 组装式电磁器件
TWM504332U (zh) 組裝式電磁器件
CN211931052U (zh) 高可靠性模块电源的封装结构及模块电源
CN203850270U (zh) 电子器件封装盒及电磁器件
TWI705622B (zh) 連接器
US8292636B2 (en) Pin header connector
KR20120070925A (ko)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100720B2 (ja) トランス
US20140002968A1 (en) Coil componen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153515B1 (ko) 트랜스포머와 이를 구비하는 파워 모듈 및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5061973A1 (zh) 组装式电磁器件
CN204010901U (zh) 组装式电磁器件
CN204029537U (zh) 电磁器件的安装板及电磁器件
CN204480838U (zh) 模组化网络通讯电磁器件
CN211858306U (zh) 电感器
US20240130055A1 (en) Combined power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