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9218U - 多功能復健助行器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復健助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9218U
TWM499218U TW103222129U TW103222129U TWM499218U TW M499218 U TWM499218 U TW M499218U TW 103222129 U TW103222129 U TW 103222129U TW 103222129 U TW103222129 U TW 103222129U TW M499218 U TWM499218 U TW M49921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wheel
unit
support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2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Liang Chen
Yi-Jing Lin
Yi-Syuan Lin
Original Assignee
Univ Shu 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Shu Te filed Critical Univ Shu Te
Priority to TW103222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9218U/zh
Publication of TWM499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9218U/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多功能復健助行器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助行器,特別是指一種輔助行走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
一般腿部或腳部受傷者,或是年老步行有困難者,都必須以復健的方式增加腿部的肌力,在醫院時可藉由輔助步行的設備來達成訓練,而在一般行走時都就必須藉著助行器或其它輔助工具來達到復健與輔助行走能力,但目前的助行器僅供使用者雙手抓握,每行走一步時向前抓握推移,以達支撐身體之作用。
參閱圖1,為傳統的助行器,其包括一支撐 架10、一防滑橡膠20,及一手把30,每當使用者行走一步時,必須先將該傳統助行器向前搬移一段距離,再利用該支撐架10及該手把20將身體撐住,以分擔一部分身體的重量向前跨出一步,重複著上述動作以輔助完成該使用者步行。
傳統助行器雖然可幫助使用者行走,其實際使用時仍然有以下的缺點產生:
一、增加使用者的體力
傳統助行器每走一步,就必須將該助行器抬起並向前搬移一次,雖然每次搬移的距離不長,且支撐架也由輕量化的材料所製成,但如果步行距離較長時,也會對該使用者的臂力造成負擔。
二、不方便收納
傳統助行器之支撐架是由複數鋁架所組成,且複數鋁架彼此間有許多關節或分解件所連接,當欲將傳統助行器收納時必須花費許多時間進行拆解或摺疊,造成收納時的不便。
三、無其他可利用功能
當該使用者之腳力逐漸恢復且可不使用助行器來輔助行走時,該助行器就必須收納起來或者將其丟棄,並無其它的功能讓該助行器再被利用,實屬可惜。
承上所述,傳統助行器雖然可有效的幫助腿部力量不足的傷者支撐身體來輔助行走,但是每走一步必須搬移該助行器一次,造成該使用者臂力的負擔,並且傳統助行器只有輔助行走的功效沒有其他功能,使傷者有能力獨立行走時,只能將該助行器收納或丟棄,加上複雜的組合結構造成收納時的不方便,實屬有必要再加以改進。
有鑑於此,本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復健助行器,適用於提供一使用者扶持以進行復健使用,並包含一底座單元、一支撐單元,及一移動單元。該底座單元包括一連接桿、一設置於該連接桿一端之第一底座,及一設置於該連接桿另一端之第二底座。
該支撐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底座上方之第一支撐桿、一設置於該第一支撐桿上方之第一手把、一設置於該第二底座上方之第二支撐桿,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支撐桿上方之第二手把,該使用者可利用支撐單元支撐身體。該移動單元包括複數設置於該第一底座及該第二底座之下表面的輪子,用以移動該底座單元。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連接桿具 有一與該第一底座連接之第一橫桿、一與該第二底座連接之第二橫桿,及一連接該第一橫桿及該第二橫桿之彎折件,該彎折件可彎折該第一、二橫桿,使該第一、二底座彼此靠抵在一起。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連接桿更具有一可固定該彎折件之角度的角度固定件,當該連接桿伸直時,該角度固定件可套住該彎折件。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底座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底座中的第一凹槽,及一設置於該第二底座中的第二凹槽,當該第一、二底座彼此靠近時,該第一凹槽收納該第一橫桿,該第二凹槽收納該第二橫桿。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多功能復健助行器更包含一高度調整單元,其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支撐桿中並可調整該第一支撐桿高度之第一調高器,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支撐桿中並可調整該第二支撐桿高度之第二調高器。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多功能復健助行器更包含一座椅單元,其包括一可分離地裝設於該第一支撐桿及該第二支撐桿間之座椅。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多功能復健助行器更包含一負重單元,其包括一可分離地裝設於該第一底座及該第二底座上方之負重架。
本新型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每一輪子分別具有一與該底座單元連接之轉輪座、一與該轉輪座連接之彈力件,一與該彈力件連接之轉輪,及一固定於該轉輪座上並間隔該轉輪一段距離之煞車件,當該底座接受一重力將該彈力件壓縮時,該煞車件與該轉輪接觸並使該轉輪不再轉動。
本新型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每一輪子更具有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轉輪座及該轉輪中的彈力限制 件,其可使該彈力件不再受該重力壓縮,用以使該轉輪之轉動不受該煞車件的影響。
本新型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底座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底座上方之第一插槽,及一設置於該第二底座上方之第二插槽,該第一、二支撐桿是可分離地插設於該第一、二插槽中。
本新型之有益功效在於該使用者手握著該第一、二手把將的身體一部份的重量施加於該第一、二支撐桿上,以減輕該使用者行走時腿部的負重,有效輔助該使用者的步行,並於該使用者復健行走時,只須將該多功能附件助行器輕輕推動即可移動其所在位置,有效跟著該使用者身旁移動且輔助行走。
2‧‧‧使用者
3‧‧‧底座單元
31‧‧‧連接桿
311‧‧‧第一橫桿
312‧‧‧第二橫桿
313‧‧‧彎折件
314‧‧‧角度固定件
32‧‧‧第一底座
33‧‧‧第一凹槽
34‧‧‧第一插槽
35‧‧‧第二底座
36‧‧‧第二凹槽
37‧‧‧第二插槽
4‧‧‧支撐單元
41‧‧‧第一支撐桿
42‧‧‧第一手把
43‧‧‧第二支撐桿
44‧‧‧第二手把
5‧‧‧高度調整單元
51‧‧‧第一調高器
52‧‧‧第二調高器
6‧‧‧移動單元
61‧‧‧輪子
611‧‧‧轉輪座
612‧‧‧彈力件
613‧‧‧轉輪
614‧‧‧煞車件
615‧‧‧彈力限制件
7‧‧‧座椅單元
71‧‧‧座椅
8‧‧‧負重單元
81‧‧‧負重架
圖1是一裝置示意圖,說明傳統之助行器;圖2是一裝置示意圖,說明本新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之一較佳實施例;圖3是一裝置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之收折態樣;圖4是一結構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之一輪子的結構;及圖5是一裝置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之一負重單元。
有關於本新型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參閱圖2、3,為本新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之較佳實施例,適用於提供一使用者2扶持以進行復健使 用,並包含一底座單元3、一支撐單元4、一高度調整單元5、一移動單元6,一座椅單元7,及一負重單元8。
該底座單元3包括一連接桿31、一設置於該連接桿31一端之第一底座32、一設置於該第一底座32之第一凹槽33、一設置於該第一底座上方之第一插槽34、一設置於該連接桿31另一端之第二底座35、一設置於該第二底座35之第二凹槽36,及一設置於該第二底座35上方之第二插槽37,較佳地,該連接桿31與該第一、二底座32、35相配合形成一U型底盤,並於該U型底盤中間可供該需要輔助行走之使用者站立。
該底座單元3之連接桿31具有一與該第一底座35連接之第一橫桿311、一與該第二底座35連接之第二橫桿312、一連接該第一橫桿311及該第二橫桿312之彎折件313,及一可固定該彎折件313之角度的角度固定件314,該彎折件313可彎折該第一、二橫桿311、312,使該第一、二底座32、35彼此靠抵在一起。
當該第一、二底座32、35彼此靠近時,該第一凹槽33收納該第一橫桿311,該第二凹槽36收納該第二橫桿312,用以使該使用者2收納時便於折疊,並節省收納空間。當使用時可將該連接桿31伸直後,將該角度固定件314套住該彎折件313,以固定該彎折件313為伸直狀態,使該使用者2支撐身體的時候,不會因為該彎折件313彎曲而造成晃動或不穩固的情況。
該支撐單元4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底座32上方之第一支撐桿41、一設置於該第一支撐桿41上方之第一手把42、一設置於該第二底座35上方之第二支撐桿43,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支撐桿43上方之第二手把44,該使用者2可利用支撐單元4來支撐身體的重量,較佳地,該第一、二支撐桿41、43是可分離地插設於該第一、二插槽中34、37。
該高度調整單元5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支撐桿41中並可調整該第一支撐桿41高度之第一調高器51,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支撐桿43中並可調整該第二支撐桿43高度之第二調高器52,當該使用者2使用本新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時,可依據該使用者2身高將該第一、二支撐桿41、43上之第一、二手把42、44的高度,利用該一、二調高器51、52調整於該使用者2腰部的高度,以方便該使用者2手臂施力來支撐身體的重量,當使用完畢時,則可將其高度調低,或者將該第一、二支撐桿41、43由該第一、二插槽34、37上拆下,以節省收納空間。
此外,當該使用者2站立於該底座單元3中間時,該第一、二手把42、44的位置可由該第一、二支撐桿41、43上方延伸至該使用者2兩側腰部位置,用以方便該使用者2手握該第一、二手把42、44,並將身體的重量分擔至該支撐單元4及該底座單元3上,來輔助該使用者2向前跨步移動。
該較佳實施例之移動單元6包括複數設置於該第一底座32及該第二底座35之下表面的輪子61,用以移動該底座單元3,使該使用者2移動本新型多功能復件助行器時,無需將整台助行器搬起後移動位置,只須使用少許的力氣向前推,則可將該助行器移動到新的位置。
參閱圖4,為每一輪子61的結構圖,其分別具有一與該底座單元3連接之轉輪座611、一與該轉輪座611連接之彈力件612,一與該彈力件612連接之轉輪613、一固定於該轉輪座611上並間隔該轉輪613一段距離之煞車件614,及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轉輪座611及該轉輪613中的彈力限制件615,該彈力限制件615可使該彈力件612不再受該重力壓縮,用以使該轉輪613之轉動不受該煞車件614的影響。
當該使用者2未將身體重量施加於本新型多 功能復件助行器中時,該彈力件612之彈力可支撐該底座單元3及該支撐單元4的重量,使的該煞車件614不會碰到該轉輪613,使該使用者2輕推而改變該助行器的位置,然而,該使用者2將一身體之重力施加於本新型多功能復件助行器時,該彈力件612受到額外之身體重量的壓縮,使該煞車件614與該轉輪613接觸並使該轉輪613不再轉動,用以穩固地輔助該使用者2行走。此外,如不使用該彈力件612接收身體重量而產生煞車作用時,可將該彈力限制件615放置於該轉輪座611及該轉輪613中,使該彈力限制件615承受該使用者2的重力讓該彈力件612不再受該重力的壓縮,此時,本新型多功能復件助行器便無自動煞車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新型之座椅單元7包括一可分離地裝設於該第一支撐桿41及該第二支撐桿43間之座椅71,由於該腿部肌力不夠的使用者2無法順利使用自己的力量行走,所以必須依靠助行器來輔助行走,所以每走一步都會花費該使用者2極大的體力,當該使用者2行走一段距離時,可利用該座椅單元7之座椅71來進行休息,並且休息時該煞車件615可將該使用者2穩固於地面上,避免休息時胡亂移動而造成危險,當休息一段時間後應可恢復體力,並藉由該支撐單元4之第一、二手把42、44支撐著身體的重量站起來,且能執行復健步行的運動。
參閱圖5,為該較佳實施例之負重單元8,其包括一可分離地裝設於該第一底座32及該第二底座35上方之負重架81,該負重架81可承受其它貨物的重量,搭配該彈力限制件615來承接該彈力件614的受重,不會產生自動煞車的效果,使本新型更具有推車的功能,此時,可將該第一、二手把42、44移至該第一、二支撐桿41、43的中間,方便該使用者2施力以推動貨物,其中該負重架81可以是複數橫跨於該第一、二底座32、35的支撐架, 也可以使用一片放置於該底座單元3上的置物架,實際實施時,可選擇不同的負重架種類,不應以此為限。
承上所述,當使用者2無需復健及行走時,或是已完成復健且恢復腿部肌力時,本新型可組合並裝設成推車的態樣,來輔助使用者2搬移貨物,有效提供輔助步行以外的功能,以延續本新型多功能助行器的使用壽命及增加該產品的附加價值。
由上述說明可知,本新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確實具有以下優點:
一、節省該使用者之體力
本新型之移動單元6使用複數的輪子61來移動該助行器,使該使用者2可順利移動位置而無需浪費太多力氣,可著重於腿部的復健行走,此外,該煞車件614可接受該使用者2的體重產生自動煞車的效果,來穩固該底座單元3上的第一、二支撐桿41、43不會產生晃動,來有效輔助該使用者步行,並且在該使用者2感覺到疲倦時可使乘坐於該椅子71上休息,等待體力恢復後再繼續復健行走運動。
二、易於收納
本新型不使用的時候可將固定該連接桿31角度之角度固定件314從該彎折件313上移開,便可輕易的將該第一、二橫桿311、312彎折起來,使該第一、二底座32、35相互靠近並抵觸在一起,且該高度調整單元5可將該支撐單元4的高度調到最低,或者可將該第一、二支撐桿41、43由該第一、二插槽34、37上拆卸下來,即可得到最小的收納體積,搭配移動單元6可輕易的將該助 行器移動至小空間的收納位置。
三、具附加功能
可分離地設置於該第一、二底座32、35的負重架,在不需要輔助該使用者2步行的時候,可具有載重貨物並移動貨物的功能,使本新型不只有輔助行走的功能,還具有推車的功能。
綜上所述,本新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利用複數具有自動煞車功能的輪子61,確實可不浪費多餘的體力就能輕易地移動該助行器的位置,且在該使用者2支撐身體跨步時,該煞車件614可將該底座單元3及該支撐單元4穩穩的固定於地面上,確實能有效地輔助該使用者2步行,此外,當該使用者2結束復健及輔助步行功能時,可將該負重架81架於該底座單元3上,便成為具有承載貨物功能的推車,故確實能夠達到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使用者
31‧‧‧連接桿
311‧‧‧第一橫桿
312‧‧‧第二橫桿
313‧‧‧彎折件
314‧‧‧角度固定件
32‧‧‧第一底座
33‧‧‧第一凹槽
34‧‧‧第一插槽
35‧‧‧第二底座
36‧‧‧第二凹槽
37‧‧‧第二插槽
41‧‧‧第一支撐桿
42‧‧‧第一手把
43‧‧‧第二支撐桿
44‧‧‧第二手把
5‧‧‧高度調整單元
6‧‧‧移動單元
61‧‧‧輪子
7‧‧‧座椅單元
71‧‧‧座椅

Claims (10)

  1. 一種多功能復健助行器,適用於提供一使用者扶持以進行復健使用,並包含:一底座單元,包括一連接桿、一設置於該連接桿一端之第一底座,及一設置於該連接桿另一端之第二底座;一支撐單元,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底座上方之第一支撐桿、一設置於該第一支撐桿上方之第一手把、一設置於該第二底座上方之第二支撐桿,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支撐桿上方之第二手把,該使用者可利用支撐單元支撐身體;及一移動單元,包括複數設置於該第一底座及該第二底座之下表面的輪子,用以移動該底座單元。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其中,該連接桿具有一與該第一底座連接之第一橫桿、一與該第二底座連接之第二橫桿,及一連接該第一橫桿及該第二橫桿之彎折件,該彎折件可彎折該第一、二橫桿,使該第一、二底座彼此靠抵在一起。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其中,該連接桿更具有一可固定該彎折件之角度的角度固定件,當該連接桿伸直時,該角度固定件可套住該彎折件。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其中,該底座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底座中的第一凹 槽,及一設置於該第二底座中的第二凹槽,當該第一、二底座彼此靠近時,該第一凹槽收納該第一橫桿,該第二凹槽收納該第二橫桿。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更包含一高度調整單元,其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支撐桿中並可調整該第一支撐桿高度之第一調高器,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支撐桿中並可調整該第二支撐桿高度之第二調高器。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更包含一座椅單元,其包括一可分離地裝設於該第一支撐桿及該第二支撐桿間之座椅。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更包含一負重單元,其包括一可分離地裝設於該第一底座及該第二底座上方之負重架。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其中,每一輪子分別具有一與該底座單元連接之轉輪座、一與該轉輪座連接之彈力件,一與該彈力件連接之轉輪,及一固定於該轉輪座上並間隔該轉輪一段距離之煞車件,當該底座接受一重力將該彈力件壓縮時,該煞車件與該轉輪接觸並使該轉輪不再轉動。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其中,每一輪子更具有一可分離地設置於該轉輪座及該轉輪中的彈力限制件,其可使該彈力件不再受該重力壓縮,用以使該轉輪之轉動不受該煞車件的影響。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多功能復健助行器,其中,該底座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底座上方之第一插槽,及一設置於該第二底座上方之第二插槽,該第一、二支撐桿是可分離地插設於該第一、二插槽中。
TW103222129U 2014-12-12 2014-12-12 多功能復健助行器 TWM499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2129U TWM499218U (zh) 2014-12-12 2014-12-12 多功能復健助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2129U TWM499218U (zh) 2014-12-12 2014-12-12 多功能復健助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9218U true TWM499218U (zh) 2015-04-21

Family

ID=53440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2129U TWM499218U (zh) 2014-12-12 2014-12-12 多功能復健助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921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8707A (zh) * 2020-05-15 2020-08-25 汕头大学 一种助行器
CN112155954A (zh) * 2020-09-17 2021-01-0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辅助肢体障碍患者移动装置
CN113425559A (zh) * 2021-06-16 2021-09-24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拆装式微型助行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8707A (zh) * 2020-05-15 2020-08-25 汕头大学 一种助行器
CN112155954A (zh) * 2020-09-17 2021-01-0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辅助肢体障碍患者移动装置
CN113425559A (zh) * 2021-06-16 2021-09-24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拆装式微型助行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425559B (zh) * 2021-06-16 2022-12-27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拆装式微型助行器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8363B1 (en) Folding walker
US10772788B2 (en) Rollator
US8468622B2 (en) Portable six-bar apparatus for lifting, lowering and self-propelled transit
US9566207B1 (en) Hi-rise walker
JP5563570B2 (ja) 移乗・移動装置
US9655806B2 (en) Multiple use ambulatory device
US8434780B2 (en) Rollator
US10744051B2 (en) Mobility device
CN201230731Y (zh) 一种辅助站立座椅
CN202236165U (zh) 一种保健手杖
US5378215A (en) Rehabilitation apparatus for ambulatory patients
CN201271345Y (zh) 自弹坐凳伤残拐杖
WO2009026312A2 (en) Walker with underarm supports
US20130221716A1 (en) Portable six-bar apparatus for lifting, lowering and self-propelled transit
TWM499218U (zh) 多功能復健助行器
KR200441797Y1 (ko) 접이식 보행보조기
US20010038186A1 (en) Rolling crutch with braking means
CN204092506U (zh) 一种设有硬座板的折叠助行车
TWM509032U (zh) 移位復健裝置
CN209270112U (zh) 一种可辅助站立的轮椅
CN211053678U (zh) 一种多功能助力机械
CN203873991U (zh) 助残、健身轮椅
CN109044748B (zh) 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
CN209899991U (zh) 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
CN213964247U (zh) 一种医护护理助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