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7577U - 刷輪結構 - Google Patents

刷輪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7577U
TWM497577U TW103211466U TW103211466U TWM497577U TW M497577 U TWM497577 U TW M497577U TW 103211466 U TW103211466 U TW 103211466U TW 103211466 U TW103211466 U TW 103211466U TW M497577 U TWM497577 U TW M49757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wheel
gear
bracket
transmission shaft
brus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1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u-Shui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Cosen Mecha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en Mecha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en Mecha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11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7577U/zh
Publication of TWM497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7577U/zh

Links

Landscapes

  • Sawing (AREA)

Description

刷輪結構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刷輪結構,尤指一種差齒式雙刷輪結構。
習知帶鋸機,主要是驅動一鋸帶往復移動以切割工件。依所切割工件之材質不同,所使用的鋸帶之材質也不同,例如,由於鎢鋼鋸帶具有較高之切削硬度,因此可用以切割鋼材等金屬材質工件。
然而於長時間切割工件後,極容易於鋸帶累積切削屑,不僅影響切削,例如鋸帶容易卡死或使得切削面不平整,而且也降低鋸帶壽命。因此必須對鋸帶進行清潔,將沾黏於鋸帶上之切削屑去除。
綜觀已知用以去除切削屑之裝置而言,例如一種「確保清屑點的帶鋸機去屑裝置」,或一種「具有壓制單元及刷件啟閉機制的帶鋸鋸屑去除裝置」,其主要結構皆包括一動力源、一彈簧及二刷輪,由動力源提供動力並經由傳動軸結構驅動二刷輪轉動,予以清潔鋸帶,並利用單一彈簧之拉力使二刷輪相互靠近鋸帶。
由於上述習知裝置之二刷輪之驅動軸為對稱設置,且二刷輪之轉動速度相同,對於鋸帶的清潔頻率相同,因此容易造成清潔死角而降低去屑效率。
其次,上述習知的傳動軸結構與動力源的配置關係,使得動力源所傳輸的動力並非直接驅動刷輪,因此使得整體結構極為複雜且龐大,且造成動力於傳輸過程中大量損耗。
再者,其中一習知結構使用單一彈簧牽引單一刷輪,因此使得二刷輪之受力不均,導致二刷輪偏斜而無法均勻作用於鋸帶。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刷輪結構,利用齒輪齒數差方式驅動雙刷輪,且每一刷輪利用獨立彈簧牽引傳動軸組,使雙刷輪朝向鋸帶相對靠近,且利用轉折片組及軸心限制雙刷輪保持在中心位置,因此可提升去屑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刷輪結構,包含:一第一去屑單元,包含一第一齒輪、一第一傳動軸組、一第一刷輪、一第一支架及一動力源,該第一傳動軸組樞接於該第一支架,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一刷輪軸接於該第一傳動軸組之相對二端,動力源與該第一傳動軸組相耦合接設;以及一第二去屑單元,包含一第二齒輪、一第二傳動軸組、一第二刷輪及一第二支架,該第二傳動軸組樞接於該第二支架,該第二齒輪與該第二刷輪軸接於該第二傳動軸組之相對二端,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相互囓合,該第一齒輪之齒數與該第二齒輪之齒數不同;由該動力源驅動該第一傳動軸組轉動且帶動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一刷輪轉動,由該第一齒輪帶動該第二齒輪轉動且帶動該第二傳動軸組及該第二刷輪轉動。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於本創作之結構目的和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同,茲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後。
100‧‧‧第一去屑單元
101‧‧‧第一齒輪
102‧‧‧第一傳動軸組
1021‧‧‧動力軸
1022‧‧‧第一萬向接頭
1023‧‧‧第一刷輪軸
103‧‧‧第一刷輪
104‧‧‧第一支架
1041‧‧‧第一樞接端
1042‧‧‧第一活動端
105‧‧‧動力源
1051‧‧‧座體
106‧‧‧軸承
107‧‧‧軸承座
108‧‧‧固定支架
200‧‧‧第二去屑單元
201‧‧‧第二齒輪
202‧‧‧第二傳動軸組
2021‧‧‧齒輪軸
2022‧‧‧第二萬向接頭
2023‧‧‧第二刷輪軸
203‧‧‧第二刷輪
204‧‧‧第二支架
2041‧‧‧第二樞接端
2042‧‧‧第二活動端
206‧‧‧軸承
207‧‧‧軸承座
300‧‧‧彈性件組
301‧‧‧第一彈性件
302‧‧‧第二彈性件
400‧‧‧轉折片組
401‧‧‧第一轉折片
402‧‧‧第二轉折片
403‧‧‧第一樞接點
404‧‧‧第二樞接點
405‧‧‧第三樞接點
500‧‧‧殼體
600‧‧‧刀具
F1、F2‧‧‧拉力方向
Lc‧‧‧中心線
θ 1‧‧‧第一夾角
θ 2‧‧‧第二夾角
圖1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實施例之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實施例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實施例配合刀具之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實施例之齒輪傳動之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實施例配合殼體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隨附之圖式來描述本創作為達成目的所使用的技術手段與功效,而以下圖式所列舉之實施例僅為輔助說明,以利貴審查委員瞭解,但本案之技術手段並不限於所列舉圖式。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創作之刷輪結構包含一第一去屑 單元100及一第二去屑單元200。
第一去屑單元100包含一第一齒輪101、一第一傳動軸組102、一第一刷輪103、一第一支架104及一動力源105,動力源105可採用油壓馬達,動力源105設置於一座體1051上。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傳動軸組102包括一動力軸1021、一第一萬向接頭1022與一第一刷輪軸1023,動力軸1021之其中一端與動力源105相耦合接設,第一齒輪101軸接於動力軸1021相對之另一端,第一刷輪軸1023一端藉由第一萬向接頭1022與動力軸1021、第一齒輪101軸接,第一刷輪103軸接於第一刷輪軸1023相對設有第一萬向接頭1022之一端,亦即,第一齒輪101與第一刷輪103軸接於第一傳動軸組102之相對二端。第一傳動軸組102藉由軸承106、軸承座107樞接於第一支架104以固設一支撐用之殼體500(如圖6所示殼體500實施例)。
第二去屑單元200包含一第二齒輪201、一第二傳動軸組202、一第二刷輪203及一第二支架204,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傳動軸組202包括一齒輪軸2021、一第二萬向接頭2022與一第二刷輪軸2023,第二齒輪201軸接於齒輪軸2021,第二刷輪軸2023一端藉由第二萬向接頭2022與齒輪軸2021、第二齒輪201軸接,第二刷輪203軸接於第二刷輪軸2023相對設有第二萬向接頭2022之一端,亦即,第二齒輪201與第二刷輪203軸接於第二傳動軸組202之相對二端。第二傳動軸組202藉由軸承206、軸承座207樞接於第二支架204以固設一支撐用之殼體500(如圖6所示殼體500實施例)。
第一齒輪101與第二齒輪201相互囓合,第一齒輪101之齒數與第二齒輪201之齒數不同,可令第一齒輪101之齒數比第二齒輪201之齒數少至少一齒,例如,第一齒輪101具有42齒,第二齒輪201具有43齒。或者,可令第一齒輪101之齒數比第二齒輪201之齒數差不足一齒,例如,1/2齒、1/3齒等,視實際所需而設計。
第一刷輪103與第二刷輪203之材質不限,例如可為鋼刷,用以清潔鋸帶等金屬材質刀具。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104與第二支架204設置於一固定支架108之相對二端,第一支架104具有相對之一第一樞接端1041及一第一活動端1042,第一樞接端1041樞接於固定支架108,第一傳動軸組102一端穿設於固定支架108並軸接於第一齒輪101,第一傳動軸組102另一端穿設於第一活動端1042並軸接於第一刷輪103。第二支架204具有相對之一第二樞接端2041及一第二活動端2042,第二樞接端2041樞接於固定支架108,第二傳動軸組202一端穿設於固定支架108並軸接於第二齒輪201,第二傳動軸組202另一端穿設於第二活動端2042並軸接於第二刷輪203。藉此,第一活動端1042與第二活動端2042呈現可擺動之態樣。由上述結構可知,固定支架108之作用在於提供第一支架104與第二支架204一支撐面,因此其設置型態不限於圖示實施例,可達成上述功效即可,例如,固定支架108可與支撐用之殼體500(如圖6所示殼體500實施例)結合。
本創作更包括一彈性件組300,其包含一第一彈性件301與一第二彈性件302,第一彈性件301之一端連接於固定支架108,第一彈性件301之另一端連接於第一支架104靠近第一刷輪103之一端,因此第一彈性件301在第一支架104靠近第一刷輪103之一端可提供一拉力作用。而第二彈性件302之一端連接於固定支架108,第二彈性件302之另一端連接於第二支架204靠近第二刷輪203之一端,因此第二彈性件302在第二支架204靠近第二刷輪203之一端可提供一拉力作用,使得第一彈性件301之拉力方向F1與第二彈性件302之拉力方向F2相互交錯,藉此使第一刷輪103與第二刷輪203相互貼靠。
本創作更包括一轉折片組400,其包含相互樞接於一第一樞接點403之一第一轉折片401與一第二轉折片402,第一轉折片401相對於第一樞接點403之一端與第一支架104樞接於一第二樞接點404,第二轉折片402相對於第一樞接點403之一端與第二支架204樞接於一第三樞接點405,第一樞接點403、第二樞接點404與第三樞接點405之間形成一小於180度之第一夾角θ 1。
藉由上述結構,第一支架104與第二支架204對稱設置於一中心線Lc之二側,第一樞接點403位於中心線Lc,第一彈性件301之拉力方向F1與第二彈性件302之拉力方向F2之交錯點位於中心線Lc。第一刷輪103與第二刷輪203對稱設置於中心線Lc之二側,第一刷輪103與第二刷輪203之刷毛部份重疊於中心線Lc。
請參閱圖3至圖5所示,將本創作之刷輪結構設置於機台上時,第一刷輪103與第二刷輪203之間容一刀具600通過,第一刷輪103與第二刷輪203之朝向與刀具600之延伸長度之間具有一不等於180度之第二夾角θ 2,亦即,第一刷輪103與第二刷輪203之朝向與刀具600之延伸長度不平行。當動力源105驅動第一傳動軸組102轉動時,可帶動第一齒輪101與第一刷輪103轉動,由於第一齒輪101與第二齒輪201相互囓合,因此可由第一齒輪101同時帶動第二齒輪201轉動,再帶動第二傳動軸組202及第二刷輪203轉動,第一刷輪103與及第二刷輪203之轉向相反,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刷輪103為逆時針轉動,而第二刷輪203為順時針轉動。而由於第一齒輪101與第二齒輪201之齒數不同,因此可使第一刷輪103與第二刷輪203產生不同轉速,可對刀具600兩側產生交錯式之刷除效果,因此有利於刷除刀具600上之切削屑,其中,可控制該第一刷輪103與該第二刷輪203之轉速比為1:2以內;[J1] ,或依實際所需控制為具有1:3等其他不同比例之轉速比;同時藉由第一傳動軸組102與動力源105直接軸接,並非習知技術的轉折配置,俾可使動力源105之動力直接透過第一傳動軸組102驅動第一刷輪103,而可降低動力於傳輸過程中損耗。
請參閱圖6所示,為圖1之刷輪結構實施例配合殼體500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綜上所述,本創作所提供之刷輪結構,利用齒輪齒數差方式驅動雙刷輪,且每一刷輪利用獨立彈簧牽引傳動軸組,使雙刷輪朝向鋸帶相對靠近,且利用轉折片組及軸心限制雙刷輪保持在中心位置,因此可提升去屑效率。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 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第一去屑單元
101‧‧‧第一齒輪
102‧‧‧第一傳動軸組
103‧‧‧第一刷輪
104‧‧‧第一支架
105‧‧‧動力源
1051‧‧‧座體
108‧‧‧固定支架
200‧‧‧第二去屑單元
201‧‧‧第二齒輪
202‧‧‧第二傳動軸組
203‧‧‧第二刷輪
204‧‧‧第二支架
300‧‧‧彈性件組
301‧‧‧第一彈性件
302‧‧‧第二彈性件
400‧‧‧轉折片組
401‧‧‧第一轉折片
402‧‧‧第二轉折片

Claims (10)

  1. 一種刷輪結構,其包括:一第一去屑單元,包含一第一齒輪、一第一傳動軸組、一第一刷輪、一第一支架及一動力源,該第一傳動軸組樞接於該第一支架,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一刷輪軸接於該第一傳動軸組之相對二端,動力源與該第一傳動軸組相耦合接設;以及一第二去屑單元,包含一第二齒輪、一第二傳動軸組、一第二刷輪及一第二支架,該第二傳動軸組樞接於該第二支架,該第二齒輪與該第二刷輪軸接於該第二傳動軸組之相對二端,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相互囓合,該第一齒輪之齒數與該第二齒輪之齒數不同;由該動力源驅動該第一傳動軸組轉動且帶動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一刷輪轉動,由該第一齒輪帶動該第二齒輪轉動且帶動該第二傳動軸組及該第二刷輪轉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刷輪結構,其更包括一彈性件組,其包含一第一彈性件與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在該第一支架靠近該第一刷輪之一端提供一拉力作用,該第二彈性件在該第二支架靠近該第二刷輪之一端提供一拉力作用,該第一彈性件之拉力方向與該第二彈性件之拉力方向相互交錯,藉此使該第一刷輪與該第二刷輪相互貼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刷輪結構,其更包括一轉折片組,其包含相互樞接於一第一樞接點之一第一轉折片與一第二轉折片,該第一轉折片相對於該第一樞接點之一端與該第一支架樞接於一第二樞接點,該第二轉折片相對於該第一樞接點之一端與該第二支架樞接於一第三樞接點,該第一樞接點、該第二樞接點與該第三樞接點之間形成一小於180度之第一夾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之刷輪結構,其中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對稱設置於一中心線之二側,該第一刷輪與該第二刷輪對稱設置於該中心線之二側,該第一樞接點位於該中心線,該第一拉力之拉力方向與該第二拉力之拉力方向之交錯點位於該中心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刷輪結構,其中該第一刷輪與該第二刷輪之刷毛部份重疊於該中心線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刷輪結構,其更包括一固定支架,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固設於該固定支架之相對二端,其中:該第一支架具有相對之一第一樞接端及一第一活動端,該第一樞接端樞接於該固定支架,該第一傳動軸組一端穿設於該固定支架並軸接於該第一齒輪,該第一傳動軸組另一端穿設於該第一活動端並軸接於該第一刷輪;以及該第二支架具有相對之一第二樞接端及一第二活動端,該第二樞接端樞接於該固定支架,該第二傳動軸組一端穿設於該固定支架並軸接於該第二齒輪,該第二傳動軸組另一端穿設於該第二活動端並軸接於該第二刷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刷輪結構,其中該第一齒輪之齒數比該第二齒輪之齒數少至少一齒。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刷輪結構,其中該第一刷輪與該第二刷輪為鋼刷。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刷輪結構,其中該第一刷輪與該第二刷輪之間容一刀具通過,該第一刷輪與該第二刷輪之朝向與該刀具之延伸長度之間具有一不等於180度之第二夾角。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刷輪結構,其中該第一刷輪與該第二刷輪之轉速比為1:2以內。
TW103211466U 2014-06-27 2014-06-27 刷輪結構 TWM497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1466U TWM497577U (zh) 2014-06-27 2014-06-27 刷輪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1466U TWM497577U (zh) 2014-06-27 2014-06-27 刷輪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7577U true TWM497577U (zh) 2015-03-21

Family

ID=53188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1466U TWM497577U (zh) 2014-06-27 2014-06-27 刷輪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75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3088A (zh) * 2019-05-22 2019-07-26 五洋纺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立刀式高速数控织物分割机的停刀痕去除装置
CN113635126A (zh) * 2021-10-14 2021-11-12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刀具切屑清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3088A (zh) * 2019-05-22 2019-07-26 五洋纺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立刀式高速数控织物分割机的停刀痕去除装置
CN110053088B (zh) * 2019-05-22 2024-04-09 五洋纺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立刀式高速数控织物分割机的停刀痕去除装置
CN113635126A (zh) * 2021-10-14 2021-11-12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刀具切屑清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40308U (zh) 一种能够附接到电动工具输出轴的配件
JP3331216B2 (ja) 改良型切削工具
CN202622741U (zh) 用于附接到振动多用途工具的附接部分的配件
TWI464033B (zh) 離心式管內拋光機
CN207575091U (zh) 家庭用玻璃清洁刷
JP2006062073A5 (zh)
TWM497577U (zh) 刷輪結構
US20120258651A1 (en) Electric Abrasive Sharpener
CN106862191B (zh) 一种管道清理装置
US20200404858A1 (en) Reciprocating blade apparatus and handheld working machine
SE531249C2 (sv) Gängrensare
KR200475786Y1 (ko) 예취기 날
WO2015169143A1 (zh) 锯片
CN105904293A (zh) 磨刀机
EP2501329B1 (en) Low friction rotational interface for a mechanical system
CN203621624U (zh) 一种带锯床的锯带清洗装置
CN204771917U (zh) 型材端面去毛刺装置
CN211589642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管道外壁除锈装置
KR200423006Y1 (ko) 전동식 칼갈이 장치
CN220029630U (zh) 一种板材加工去毛刺装置
JP2006280351A (ja) 草刈機用刈刃装置
JP6104875B2 (ja) 矢用羽根材料の加工装置
KR930005715B1 (ko) 전동소제기
CN109014407B (zh) 一种锯片磨齿机
CN211534933U (zh) 电动牙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