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7311U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7311U
TWM497311U TW103216088U TW103216088U TWM497311U TW M497311 U TWM497311 U TW M497311U TW 103216088 U TW103216088 U TW 103216088U TW 103216088 U TW103216088 U TW 103216088U TW M497311 U TWM497311 U TW M49731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wire
electrode unit
touch panel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6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o-Hsun Chi
Yau-Chen Jiang
de-fa Wu
Bin Lai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ublication of TWM497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7311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5Switch making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創作係有關於觸控技術領域,且特別是一種觸控面板。
在現今各式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市場中,個人數位助理(PDA)、行動電話(mobile Phone)、筆記型電腦(notebook)及平板電腦(tablet PC)等可攜式電子產品皆已廣泛的使用觸控面板(touch panel)作為其資料溝通的介面工具,在產品的設計上能省略如鍵盤、滑鼠等傳統輸入裝置。尤其在講求人性化設計的平板電腦需求的帶動下,觸控式面板已經一躍成為關鍵的零元件之一。
習知的電容式觸控面板,是於基板一表面上佈設多個沿第一軸向平行排列的第一電極及多個沿第二軸向平行排列的第二電極,第一電極與鄰近的第二電極間具有空隙,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交叉區域佈設絕緣塊以使相應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絕緣。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間形成電容,當被觸碰時,觸碰點之電容就會發生變化,藉由測定該變化可偵測觸碰位置,獲得觸控資訊。
在觸控面板的製備過程中,絕緣塊容易受到外部衝擊力的作用而導致位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交叉區域的絕緣塊邊緣部份剝落,其中以來自空隙方向的衝擊力對絕緣塊的影響最為強烈。絕緣塊的剝落缺失造成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短路,最終影響觸控面板的觸控效果。
根據上述,本創作提供了一種防止因為絕緣塊缺失而導致電極之間短路的觸控面板。
本創作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包含有:複數個第一電極,沿一第一軸向平行排列,其中各該第一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單元和複數個電性連接該第一軸向上相鄰的兩個該第一電極單元的第一導線;複數個第二電極,沿一第二軸向平行排列,其中各該第二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電極單元和複數個電性連接該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該第二電極單元的第二導線,第二電極單元和第一電極單元間具有空隙,並且該第二導線和該第一導線交叉設置;以及複數個絕緣塊,各該絕緣塊包含一主體部和一附加部,其中該主體部位於該第一導線和該第二導線之間以使該第一導線和該第二導線彼此絕緣,附加部自主體部延伸至第一電極單元和相鄰的第二電極單元的空隙中。
本創作的特徵在於,觸控面板中的絕緣塊包含有一主體部以及一附加部,該附加部從主體部延伸至兩個不同軸向的電極之空隙中。如此一來,即使絕緣塊因外界衝擊力的作用而產生邊緣剝落缺失的情形仍能保持絕緣效果,可有效避免不同軸向的電極軸彼此接觸而發生短路情形。
100‧‧‧觸控面板
110‧‧‧第一電極
111‧‧‧第一電極單元
112‧‧‧第一導線
120‧‧‧第二電極
121‧‧‧第二電極單元
122‧‧‧第二導線
130‧‧‧絕緣塊
131‧‧‧主體部
132‧‧‧附加部
200‧‧‧觸控面板
210‧‧‧第一電極
211‧‧‧第一電極單元
212‧‧‧第一導線
220‧‧‧第二電極
221‧‧‧第二電極單元
222‧‧‧第二導線
230‧‧‧絕緣塊
231‧‧‧主體部
232‧‧‧附加部
300‧‧‧觸控面板
310‧‧‧第一電極
311‧‧‧第一電極單元
312‧‧‧第一導線
320‧‧‧第二電極
321‧‧‧第二電極單元
322‧‧‧第二導線
330‧‧‧絕緣塊
331‧‧‧主體部
332‧‧‧附加部
400‧‧‧觸控面板
410‧‧‧第一電極
411‧‧‧第一電極單元
412‧‧‧第一導線
420‧‧‧第二電極
421‧‧‧第二電極單元
422‧‧‧第二導線
430‧‧‧絕緣塊
431‧‧‧主體部
432‧‧‧附加部
H‧‧‧通孔
第1圖繪示本創作的第一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第2圖繪示本創作的第二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
第3圖繪示本創作的第三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
第4圖繪示本創作的第四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
為使熟習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下文特列舉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創作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為了方便說明,本創作之各圖式僅為示意以更容易瞭解本創作, 其詳細的比例可依照設計的需求進行調整。在文中所描述對於圖形中相對元件之上下關係,在本領域之人皆應能理解其係指物件之相對位置而言,因此皆可以翻轉而呈現相同之構件,此皆應同屬本說明書所揭露之範圍,在此容先敘明。
第1圖繪示本創作的第一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結構圖。如第1圖所示,觸控面板100包括複數個沿第一軸向(例如X軸)平行排列的第一電極110、複數個沿第二軸向(例如Y軸)平行排列的第二電極120及複數個絕緣塊130。第一軸向和第二軸向為不平行關係,此處較佳為互相垂直。
第一電極110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單元111和複數個電性連接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單元111的第一導線112。第二電極120包含複數個第二電極單元121和複數個電性連接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單元121的第二導線122。第一電極單元111和第二電極單元121之間具有空隙,並且第一導線112和第二導線122交叉設置。絕緣塊130包含主體部131和附加部132,主體部131位於第一導線112和第二導線122之間,以將兩者絕緣隔開,其面積大於第一導線112和第二導線122交叉的區域的面積,且主體部131全部位於第一電極單元111和第二電極單元121之外的區域內。附加部132自主體部131延伸,且附加部132全部位於第一電極單元111和相鄰第二電極單元121的空隙中。第一電極單元111、第一導線112和第二電極單元121位於同一個平面上,第二導線122橫越過絕緣塊130與相鄰兩個第二電極單元121電性連接。
本實施例中藉由絕緣塊130中附加部132的設置,可使製程中外部衝擊力作用於附加部132上,而減少其對主體部131的直接衝擊,進而減少位於第一導線112和第二導線122之間的主體部131之剝落,避免第一導線112和第二導線122彼此短路。
第1圖中,附加部132向周圍四個方向的第一電極單元111和第二電極單元121的空隙中延伸,可同時抵抗來自不同方向的外部衝擊力。實 際上,可根據實際電極結構及需求向其中某一個或多個方向延伸。本創作中其他實施例亦是如此,不另外加以贅述。
第2圖繪示本創作的第二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為明確揭露本創作的特徵,第2圖中僅繪出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特別是不同軸向的電極交叉位置,而實際的觸控面板可能包含多條電極,且其大小可任意調整。
如第2圖所示,觸控面板200包括第一軸向的第一電極210、第二軸向的第二電極220及絕緣塊230。
第一電極210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單元211和複數個電性連接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單元211的第一導線212。第二電極220包含複數個第二電極單元221和複數個電性連接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單元221的第二導線222,第一電極單元211和第二電極單元221之間具有空隙,並且第一導線212和第二導線222交叉設置。絕緣塊230包含主體部231和附加部232,主體部231位於第一導線212和第二導線222之間以將兩者絕緣隔開,並部份搭接至第一電極單元211和第二電極單元221上。附加部232自主體部231延伸至第一電極單元211和第二電極單元221的空隙中,並搭接至兩側的第一電極單元211和第二電極單元221上。第一電極單元211、第一導線212和第二電極單元221位於同一個平面上,第二導線222橫越過絕緣塊230與相鄰兩個第二電極單元221電性連接。
本實施例中,絕緣塊230完全覆蓋第一導線212,且邊緣搭接於第一電極單元211及第二電極單元221上,相對於絕緣塊230邊緣完全位於第一電極單元211和第二電極單元221之外,因此與基板之間具有更好的附著力。這種附著力對於外部衝擊力具有更好的抵禦作用,可進一步防止衝擊力衝擊於實質上起絕緣作用的主體部231而引起的第一電極210和第二電極220短路的現象。
第3圖繪示本創作的第三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為 明確揭露本創作的特徵,第3圖中僅繪出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特別是不同軸向的電極交叉位置,而實際的觸控面板可能包含多條電極,且其大小可任意調整。
如第3圖所示,觸控面板300包括第一軸向的第一電極310、第二軸向的第二電極320及絕緣塊330。第一電極310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單元311和複數個電性連接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單元311的第一導線312。第二電極320包含複數個第二電極單元321和複數個電性連接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單元321的第二導線322,第一電極單元311和第二電極單元321之間具有空隙,並且第一導線312和第二導線322交叉設置。絕緣塊330包含主體部331和附加部332。主體部331位於第一導線312和第二導線322之間以將兩者絕緣隔開,兩端搭接至相鄰的第二電極單元321上,且主體部331與第二電極單元321接觸的區域內設置有通孔H。附加部332自該主體部331延伸至相鄰的第一電極單元311和第二電極單元321之間的空隙中,並搭接至兩側的第一電極單元311和第二電極單元321上。第一電極單元311、第一導線312和第二電極單元321位於同一個平面上,第二導線通過通孔H與相鄰兩個第二電極單元321電性連接。
第4圖繪示本創作的第四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為明確揭露本創作的特徵,第4圖中僅繪出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特別是不同軸向的電極交叉位置,而實際的觸控面板可能包含多條電極,且其大小可任意調整。
如第4圖所示,觸控面板400包括第一軸向的第一電極410、第二軸向的第二電極420及絕緣塊430。第一電極410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單元411和複數個電性連接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單元411的第一導線412。第二電極420包含複數個第二電極單元421和複數個電性連接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單元421的第二導線422,第一電極單元411和第二電極單元421之間具有空隙,並且第一導線412和第二導線422交叉設置。絕緣塊430包含主體 部431和附加部432,主體部431位於第一導線412和第二導線422之間以將兩者絕緣隔開,且兩端搭接至相鄰的第二電極單元421上。附加部432自主體部431延伸至第一電極單元411和第二電極單元421的空隙中,且其末端呈現一尖角的形狀。此處第一電極單元411、第一導線412和第二電極單元421位於同一個平面上,第二導線422橫越過絕緣塊430與相鄰兩個第二電極單元421電性連接。
本實施中,附加部432末端亦為尖角形狀。通過對附加部432末端設計為尖角的形狀,可更好的分散外部衝擊力,減少其對絕緣塊430的衝擊。
本創作的上述實施例中,還可包含一基板,該基板可為各種透明或不透明材質,不限於硬質基板或是可撓式基板,例如玻璃、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sacrylate,PMMA)、聚碸(Polysulfone,PES)或其他環烯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等,用以承載及/或保護形成於基板上的各元件,如第一電極單元、第一導線和第二電極單元等。
本創作的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單元與第二電極單元包括透明導電材料,如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s,ITO)、銦鋅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鋁鋅氧化物(Aluminum Zinc Oxide,AZO);奈米銀、奈米碳管等。第一導線與第二導線的材質可包括上述透明導電材料或是金屬如金、銀、銅或鋁等;絕緣塊的材質可包括聚合物形成的平滑層,例如聚亞醯胺(polyimide,PI),或是無機材料包括氮化矽(Si3 N4 )或是二氧化矽(SiO2 )等。可理解的是,上述各組件所用之材料僅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舉例,本創作並不對材料有所限定,而各元件也可能以其他相同性質的材料取代,皆屬於本創作涵蓋的範圍內。
本創作絕緣塊不限於上述附圖所示,例如可以是不對稱的結構,主體部和附加部的結構亦可依照實際需求而進行組合調整。絕緣塊的邊緣可 以是圓弧線、鋸齒線或波浪線等,本創作對此並不加以限定。
上述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驟:形成複數個沿一第一軸向排列的第一電極單元、複數個電性連接該第一軸向上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單元的第一導線和複數個沿一第二軸向排列的第二電極單元,其中第一電極單元和第一導線構成第一電極,第一電極單元和第二電極單元之間具有空隙;形成複數個絕緣塊,各該絕緣塊包含一主體部和一附加部,其中主體部位於第一導線上,附加部自主體部延伸至第一電極單元和第二電極單元的空隙中;形成複數個第二導線,第二導線位於絕緣塊之上,並電性連接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單元,其中第二電極單元和第二導線構成第二電極。
在一實施例中,更包括提供一基板,且第一電極單元、第一導線及第二電極單元形成於基板上。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導線橫越過個絕緣塊,電性連接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單元。
在一實施例中,更包括形成複數個通孔於該絕緣塊上,且各該第一導線透過通孔,電性連接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單元。
上述本創作觸控面板的製作流程,是先形成電極(例如包含有第一電極110以及第二電極單元121),然後形成絕緣塊130,再形成橋接結構(也就是第二導線122)。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也可以由相反的制程步驟所進行,即可以先形成橋接結構(也就是第二導線),再形成絕緣塊,再形成電極(包含第一電極以及第二電極單元)。
與習知的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相比,本創作並不需要增加額外制程,只需要改變形成絕緣塊的光罩,即可有效降低電極互相接觸而短路的可能性。
本創作的特徵在於,觸控面板中的絕緣塊包含有一主體部以及一附加部,該附加部從主體部延伸至兩個不同軸向的電極之空隙中。如此一來,即使絕緣塊因外界衝擊力的作用而產生邊緣剝落的情形,絕緣塊仍能保持絕緣效果,可有效避免不同軸向的電極軸彼此接觸而發生短路情形。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創作之涵蓋範圍。
100‧‧‧觸控面板
110‧‧‧第一電極
111‧‧‧第一電極單元
112‧‧‧第一導線
120‧‧‧第二電極
121‧‧‧第二電極單元
122‧‧‧第二導線
130‧‧‧絕緣塊
131‧‧‧主體部
132‧‧‧附加部

Claims (13)

  1. 一種觸控面板,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沿一第一軸向平行排列,其中各該第一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單元和複數個電性連接該第一軸向上相鄰的兩個該第一電極單元的第一導線;複數個第二電極,沿一第二軸向平行排列,其中各該第二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電極單元和複數個電性連接該第二軸向上相鄰的兩個該第二電極單元的第二導線,該第二電極單元和該第一電極單元間具有空隙,並且該第二導線和該第一導線交叉設置;以及複數個絕緣塊,各該絕緣塊包含主體部和附加部,其中該主體部位於該第一導線和該第二導線之間以使該第一導線和該第二導線彼此絕緣,該附加部自該主體部延伸至該第一電極單元和相鄰的該第二電極單元的空隙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電極單元、第一導線及第二電極單元位於同一平面,該第二導線位於另一平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主體部的面積大於該第一導線和該第二導線交叉的區域的面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主體部完全位於該第一電極單元和該第二電極單元之外。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主體部搭接至與該主體部相鄰的該第一電極單元上或該第二電極單元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主體部搭接至與該主體部相鄰的該第一電極單元和該第二電極單元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附加部完全位於該第一電極單元和該第二電極單元的空隙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附加部搭接至與該附加部相鄰的該第一電極單元和該第二電極單元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導線橫越過該絕緣塊與相鄰的兩個該第二電極單元連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絕緣塊上設置有複數個通孔,該第二導線通過該通孔電性連接相鄰的兩個該第二電極單元。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更包括一基板,該第一電極單元、第一導線及該第二電極單元設置與該基板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的材質包括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鋅氧化物、奈米銀或奈米碳管。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絕緣塊材質包括聚醯亞胺、環氧樹脂、氮化矽或二氧化矽。
TW103216088U 2013-09-10 2014-09-10 觸控面板 TWM4973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9434.2A CN104423674B (zh) 2013-09-10 2013-09-1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7311U true TWM497311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10955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173A TWI528243B (zh) 2013-09-10 2014-06-11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103210265U TWM488680U (zh) 2013-09-10 2014-06-11 觸控面板
TW103131199A TWI556296B (zh) 2013-09-10 2014-09-10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103216088U TWM497311U (zh) 2013-09-10 2014-09-10 觸控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173A TWI528243B (zh) 2013-09-10 2014-06-11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103210265U TWM488680U (zh) 2013-09-10 2014-06-11 觸控面板
TW103131199A TWI556296B (zh) 2013-09-10 2014-09-10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57867B2 (zh)
CN (1) CN104423674B (zh)
TW (4) TWI5282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296B (zh) * 2013-09-10 2016-11-01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804B (zh) * 2014-10-29 2019-03-08 长鸿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33276B (zh) * 2015-03-18 2019-04-0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79340A (zh) * 2015-03-20 2015-06-0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362431B1 (en) * 2015-06-16 2022-06-14 Oceanit Laboratories, Inc. Optically transparent radar absorbing material (RAM)
KR102325815B1 (ko) 2017-06-01 2021-11-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를 감지하는 센싱부,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8491114B (zh) * 2018-03-12 2021-04-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及触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1545A (zh) * 2008-12-08 2009-05-27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屏及其制造方法
JP5829206B2 (ja) * 2009-03-20 2015-12-09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TPK Touch Solutions(Xiamen)Inc. 容量型タッチ回路パタ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591105B1 (ko) * 2010-04-06 2016-02-02 (주)엘지하우시스 터치 패널용 점착 필름 및 터치 패널
KR101217591B1 (ko) * 2010-06-14 2013-01-02 일진디스플레이(주) 정전용량 터치 센서
KR101706946B1 (ko) * 2010-06-14 2017-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314779B1 (ko) * 2010-08-18 2013-10-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423674B (zh) * 2013-09-10 2017-09-1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3480486U (zh) * 2013-09-10 2014-03-1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296B (zh) * 2013-09-10 2016-11-01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674B (zh) 2017-09-12
TW201512901A (zh) 2015-04-01
CN104423674A (zh) 2015-03-18
US20150068883A1 (en) 2015-03-12
US9557867B2 (en) 2017-01-31
TWI556296B (zh) 2016-11-01
TW201510811A (zh) 2015-03-16
TWI528243B (zh) 2016-04-01
TWM488680U (zh) 2014-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6296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KR102543916B1 (ko) 플렉서블 전자 장치
TWI615744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US10545590B2 (en) Method of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with strengthening sheet disposed in periphery area at edge of connecting pad
US20190250445A1 (en) Touch panel module, touch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M472892U (zh) 觸控面板
JP3195853U (ja) 複数のタッチセンサ面及び柔軟なタッチ画面を有するタッチパネル
TWI485603B (zh) 觸控面板之結構及製造方法
US9335851B2 (en) Touch panel
US9218078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405390A (zh) 觸控面板
TWI457991B (zh) 觸控面板
TWM493109U (zh) 觸控面板
TWI597790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711955B (zh) 觸控面板
US20220164063A1 (en)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03480486U (zh) 触控面板
CN107728861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TWM511647U (zh) 電容式觸控感應器及電容式觸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