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3743U - 真空固持裝置 - Google Patents

真空固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3743U
TWM493743U TW103213587U TW103213587U TWM493743U TW M493743 U TWM493743 U TW M493743U TW 103213587 U TW103213587 U TW 103213587U TW 103213587 U TW103213587 U TW 103213587U TW M493743 U TWM493743 U TW M49374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device
opening
vacuum holding
adsorption heads
but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3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ing-hui Lin
Original Assignee
Completek Pr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letek Pr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pletek Prec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13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3743U/zh
Publication of TWM493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3743U/zh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Description

真空固持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真空固持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多數個吸附頭之真空固持裝置。
由於半導體產業日益精進,所製出的電路板不僅體積日益縮小,電路板之電子電路也越甚精密。當需移動或固持電路板時,製造廠商之操作人員常以徒手或鑷子以夾取電路板,若有稍微不甚,都可能刮損電路板表面,造成電路板上之電子電路設計的損壞。
對此,部份之製造廠商改使用真空筆,藉由真空筆末端的單一筆頭真空吸取電路板表面,來移動或固持電路板,以避免刮損電路板表面。
然而,當操作人員藉由真空筆以吸附電路板的大面積表面時,操作人員常因為真空筆的筆頭沒有準確地吸附至電路板表面的中心點(如形心),導致無法迅速提起電路板,拉長製造流程時間;或是,可提起電路板後,但因吸附的位置偏離中心點而發生吸附力量不足,導致多次掉落,造成電路板的損害,提高材料與維修成本的支出。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解決方案,可有效改善上述所帶來的缺失及不便,實乃相關業者目前刻不容緩之一重 要課題。
本創作提供一種真空固持裝置,以解決以上先前技術所提到的不便與缺點。
根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此種真空固持裝置包含一筆身、多個吸附頭與一真空控制閥。筆身內含用以接通中央眞空源之第一通道。吸附頭位於筆身之一端,且分別接通第一通道。真空控制閥位於筆身上,用以控制吸附頭與中央眞空源之接通。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真空固持裝置更包含一承載部。承載部位於筆身之那端,且內含一接通第一通道與吸附頭之第二通道。吸附頭突出地排列於承載部上,且承載部之一截面面積大於筆身之一截面面積。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二通道包含一主通道段及多個子通道段。主通道段連接第一通道。子通道段分別一對一地接通吸附頭,且皆匯集至主通道段。第一通道之口徑大於任一這些子通道段之口徑。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這些吸附頭之數量與這些子通道段之數量相同。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承載部包含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與一連接斜面。第一平面為承載部最遠離筆身之一面。第二平面與第一平面至少不平行。連接斜面鄰接於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之間,且此些吸附頭位於連接斜面上。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真空控制閥包含一 按鍵筒、一按鍵與一彈簧。按鍵筒位於第一通道內,包含一筒體、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筒體具有一容置空間。第一開口位於筒體之一側,接通容置空間與吸附頭。第二開口相對第一開口,位於筒體之另側,且接通容置空間與中央眞空源。按鍵可移動地位於容置空間與筆身上,介於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之間,且內含一貫孔。彈簧位於容置空間內,連接按鍵與筒體。如此,當按鍵壓縮彈簧時,按鍵之貫孔接通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以致形成吸附頭與中央眞空源之接通。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按鍵筒包含一第三開口與一第四開口。第三開口開設於筒體之一面,接通容置空間與外部空氣。第四開口位於筒體之另面。如此,當按鍵壓縮彈簧以致形成吸附頭與中央眞空源之接通時,按鍵阻斷第三開口與第四開口之接通;反之,當按鍵被彈簧回推以致阻斷吸附頭與中央眞空源之接通時,按鍵形成第三開口與第四開口之接通。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承載部可更換地連接筆身。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這些吸附頭分別可更換地連接承載部。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每一吸附頭包含一中空栓體與一吸嘴。中空栓體位於承載部上。吸嘴位於中空栓體之一端,且藉由中空栓體接通第二通道。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真空固持裝置更包含一連接頭。連接頭可更換地連接筆身,且連接頭匹配中央眞空源之導管接頭尺寸。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真空固持裝置更包含一中間部。中間部位於筆身與承載部之間。筆身可旋轉地螺合中間部,以供筆身相對承載部旋轉。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吸附頭的數量為二個,且這些吸附頭對稱地排列。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吸附頭的數量至少為三個,且這些吸附頭呈三角形排列。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這些吸附頭為直線排列。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真空固持裝置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藉由多個吸附頭設置的概念,可迅速且穩固地提電路板,進而縮短製造流程時間以及避免材料與維修成本的浪費。
100、101‧‧‧真空固持裝置
200‧‧‧筆身
201‧‧‧螺紋部
210‧‧‧第一通道
210A‧‧‧口徑
300‧‧‧吸附頭
310‧‧‧中空栓體
320‧‧‧吸嘴
400‧‧‧真空控制閥
410‧‧‧按鍵筒
420‧‧‧筒體
421‧‧‧底部
422‧‧‧環繞部
430‧‧‧容置空間
430R‧‧‧槽口
440‧‧‧第一開口
450‧‧‧第二開口
460‧‧‧第三開口
470‧‧‧第四開口
480‧‧‧按鍵
481‧‧‧按鍵本體
482‧‧‧貫孔
483‧‧‧按壓部
490‧‧‧彈簧
500‧‧‧承載部
510‧‧‧第一平面
520‧‧‧第二平面
530‧‧‧連接斜面
540‧‧‧第二通道
541‧‧‧主通道段
542‧‧‧子通道段
542A‧‧‧口徑
600‧‧‧連接頭
700‧‧‧中間部
710‧‧‧螺槽部
720‧‧‧第三通道
800‧‧‧中央眞空源
M‧‧‧局部
第1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真空固持裝置的外觀示意圖。
第2圖繪示第1圖之真空固持裝置之分解圖。
第3圖繪示第1圖之真空固持裝置之另一視角的外觀示意圖。
第4圖繪示第1圖之局部M的剖視圖。
第5圖繪示第4圖之按鈕被按壓時之操作示意圖。
第6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真空固持裝置的分解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也就是說,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第1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真空固持裝置100的外觀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真空固持裝置100之分解圖。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此種真空固持裝置100包含一筆身200、多個吸附頭300與一真空控制閥400。筆身200內含一第一通道210。第一通道210接通中央眞空源800。這些吸附頭300位於筆身200遠離中央眞空源800之一端,分別接通第一通道210,且藉由第一通道210接通中央眞空源800。真空控制閥400設置於筆身200上,用以控制吸附頭300與中央眞空源800之接通與阻絕。
如此,當操作人員握住這個真空固持裝置100以吸附電路板的表面時,由於本創作之真空固持裝置100具有複數個吸附頭300,無論電路板的表面是否具有大面積表面,這些吸附頭300可以於電路板的表面接觸到較多面積,以便提供更多力量平均地施加於電路板的表面上,故,電路板可迅速且穩固地被提起,進而縮短製造流程時間以及避免材料與維修成本的浪費。
在本實施方式中,真空固持裝置100更包含一承載部500。承載部500之截面面積大於筆身200之截面面積,且承載部500位於吸附頭300與筆身200之間。吸附頭300 突出地排列於承載部500上。這些吸附頭300對稱地排列於承載部500上。如此,由於承載部500之截面面積遠大於筆身200之截面面積,且這些吸附頭300對稱地排列於承載部500上,故,相較於習知真空筆之單個吸附頭,這些吸附頭300可接觸更多的電路板的表面面積。
更具體地,承載部500內含一接通第一通道210與吸附頭300之第二通道540。第二通道540包含一主通道段541及多個子通道段542。主通道段541連接第一通道210。子通道段542分別一對一地接通吸附頭300,且皆匯集至主通道段541。換句話說,這些吸附頭300的數量例如為二個,這些吸附頭300之數量與這些子通道段542之數量相同。如此,中央眞空源800之真空吸力可從主通道到所有的子通道以提供這些吸附頭300足夠的吸力。
然而,本創作不限於這些吸附頭300的數量與排列方式,例如這些吸附頭300的數量也可以大於二個(例如三個),且這些吸附頭300排列方式也可以為直線排列或三角形排列。
另外,為了加強這些吸附頭300足夠的吸力,第一通道210之口徑210A可設計為大於任一這些子通道段542之口徑542A。如此,當這些吸附頭300接觸電路板時,可提升吸附頭300吸附電路板的強度。
在本實施方式中,筆身200呈直線狀,第一通道210也呈直線狀。承載部500呈T字型,承載部500設置於筆身200遠離中央眞空源800之一自由端。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真空固持裝置100的外型也像一支筆,也可稱為真空固持筆。
又,承載部500可更換地連接筆身200,以方便維修或替換其他種類、格式或尺寸的承載部500。然而,本創作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承載部500亦可以一體成型地位於筆身200上,或者,另外的實施方式中,承載部500甚至可以被省略。
每一吸附頭300包含一中空栓體310與一吸嘴320。中空栓體310位於承載部500上。吸嘴320位於中空栓體310之一端,且藉由中空栓體310接通第二通道540。為方便維修或替換其他種類、格式或尺寸的中空栓體310或吸嘴320,這些吸附頭300也分別可更換地連接承載部500,意即,這些中空栓體310或吸嘴320也分別任意對應地更換。然而,本創作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吸嘴320亦可以一體成型地位於承載部500上,或者,另外的實施方式中,中空栓體310甚至可以被省略。
此外,真空固持裝置100更包含一連接頭600。連接頭600可更換地連接筆身200,且連接頭600匹配中央眞空源800之導管接頭尺寸,以方便維修或替換其他種類、格式或尺寸的導管接頭。然而,本創作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導管接頭亦可以一體成型地位於筆身200上。
第3圖繪示第1圖之真空固持裝置100之另一視角的外觀示意圖。如第3圖,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符合人體工學,讓使用者方便藉由筆身200帶動吸附頭300至電路板表面,此些吸附頭300被設置於承載部500最遠離筆身200,且仍可面向電路板表面的位置。
具體地,承載部500包含多個第一平面510與上、下方之二第二平面520。此二第二平面520彼此相對,此四 個第一平面510圍繞此二主面之四周。承載部500更包含一連接斜面530,此些吸附頭300開設於連接斜面530上。連接斜面530鄰接於承載部500上方的第二平面520以及承載部500最遠離筆身200之其中一第一平面510之間。第二平面520與第一平面510至少不相互平行,於本實施方式甚至為大致相互垂直。如此,當使用者略傾斜筆身時,即可順利地帶動吸附頭300至電路板表面,有助使用者使用本創作之真空固持裝置100。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此些吸附頭也可依其他需求任意位於承載部或筆身的其他位置。
第4圖繪示第1圖之局部M的剖視圖。第5圖繪示 第4圖之按鍵480被按壓時之操作示意圖。如第4圖,在本實施方式中,真空控制閥400包含一按鍵筒410、一按鍵480與一彈簧490。按鍵筒410位於第一通道210內,包含一筒體420、一第一開口440、一第二開口450、一第三開口460與一第四開口470。
筒體420包含一底部421與一環繞部422。環繞部 422環繞底部421,並與底部421共同定義出一開放之容置空間430。第一開口440位於筒體420之環繞部422之上方側,且接通容置空間430與第一通道210。第二開口450相對第一開口440,位於筒體420之環繞部422之下方側,且接通容置空間430與第一通道210。第三開口460位於筒體420之底部421,接通容置空間430與外部空氣。更特別地,筒體420之底部421露出於筆身200外,有助第三開口460接通容置空間430與外部空氣。第四開口470位於筒體420之環繞部422之下方側,且接通容置空間430與第一通道 210。
按鍵480可移動地位於容置空間430內,按鍵480包含一按鍵本體481與一按壓部483。按鍵本體481位於容置空間430內,介於第一開口440與第二開口450之間,且按鍵本體481恰閉塞筒體420之容置空間430的槽口430R。按壓部483連接按鍵本體481,且自第一通道210貫穿出筆身200外。彈簧490位於容置空間430內,連接按鍵480與筒體420。此外,按鍵本體481內含一貫孔482。
如此,如第5圖所示,當按壓部483被壓入第一通道210內,使得按鍵本體481於容置空間430內以壓縮彈簧490時,藉由按鍵本體481之貫孔482恰好接通第一開口440與第二開口450,這些吸附頭300與該中央眞空源800便可透過第一通道210相互接通。同時,按鍵本體481堵住第四開口470,恰好阻斷第三開口460(即外部空氣)與第四開口470之接通,可避免這第一通道210與外部空氣產生接通。
反之,如第4圖所示,當按壓部483不再被施壓,使得按鍵本體481被彈簧490回推時,藉由按鍵本體481堵住第一開口440與第二開口450之接通,這些吸附頭300與該中央眞空源800之間的接通便被阻斷。同時,按鍵本體481離開第四開口470,恰好恢復第三開口460(即外部空氣)與第四開口470之接通,以讓第一通道210與外部空氣產生接通。
第6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真空固持裝置101的分解圖。如第6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除了上述元件外,真空固持裝置101更包含一中間部700。中間部700呈中空狀,內含一第三通道720。中間部700位於筆身 200與承載部500之間,故,第三通道720接通第二通道540與第一通道210。筆身200之一末端具有一螺紋部201,可旋轉地螺合至中間部700末端之一螺槽部710,使得筆身200可相對承載部500旋轉,意即,筆身200上之真空控制閥400之按鍵480(如第4圖)可相對承載部500旋轉,以針對不同使用者以拇/食指之按壓習慣或其手指之大小作位置上之調整,進而延長使用者按壓按鍵480而感到疲累的使用時間。
需瞭解到,儘管本創作之真空固持裝置於上述實施方式皆用在電路板之固持,然而,本創作之真空固持裝置不排除用在固持電路板外的其他用途。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真空固持裝置藉由多個吸附頭設置的概念,可迅速且穩固地提電路板,進而縮短製造流程時間以及避免材料與維修成本的浪費。此外,本創作之實施方式中,由於吸附頭、承載部與/或連接頭為可更換的,本創作之真空固持裝置可依據需求而任意更換合適的吸附頭、承載部與/或連接頭。
雖然本新型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真空固持裝置
200‧‧‧筆身
300‧‧‧吸附頭
400‧‧‧真空控制閥
500‧‧‧承載部
600‧‧‧連接頭
800‧‧‧中央眞空源
M‧‧‧局部

Claims (15)

  1. 一種真空固持裝置,包含:一筆身,內含一用以接通一中央眞空源之第一通道;多個吸附頭,位於該筆身之一端,且分別接通該第一通道;以及一真空控制閥,位於該筆身上,用以控制該些吸附頭與該中央眞空源之接通與阻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更包含:一承載部,位於該筆身之該端,且內含一第二通道,該第二通道接通該第一通道與該些吸附頭,其中該些吸附頭突出地排列於該承載部上,且該承載部之一截面面積大於該筆身之一截面面積。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其中該第二通道包含:一主通道段,連接該第一通道;以及多個子通道段,分別一對一地接通該些吸附頭,且皆匯集至該主通道段,其中該第一通道之口徑大於任一該些子通道段之口徑。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其中該些吸附頭之數量與該些子通道段之數量相同。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其中該承載部包含: 一第一平面,為該承載部最遠離該筆身之一面;一第二平面,與該第一平面至少不平行;以及一連接斜面,鄰接於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之間,其中該些吸附頭位於該連接斜面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其中該真空控制閥包含:一按鍵筒,位於該第一通道內,其包含:一筒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一第一開口,開設於該筒體之一側,接通該容置空間與該些吸附頭;以及一第二開口,相對該第一開口,開設於該筒體之另側,且接通該容置空間與該中央眞空源;以及一按鍵,可移動地位於該容置空間與該筆身上,介於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且內含一貫孔;以及一彈簧,位於該容置空間內,連接該按鍵與該筒體,其中,當該按鍵壓縮該彈簧時,該按鍵之該貫孔接通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以致形成該些吸附頭與該中央眞空源之接通。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其中該按鍵筒包含:一第三開口,開設於該筒體之一面,接通該容置空間與外部空氣;以及一第四開口,開設於該筒體之另面,其中,當該按鍵壓縮該彈簧以致形成該些吸附頭與該中央眞空源之接通時,該按鍵阻斷該第三開口與該第四開口之 接通,當該按鍵被該彈簧回推以致阻斷該些吸附頭與該中央眞空源之接通時,該按鍵形成該第三開口與該第四開口之接通。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其中該承載部可更換地連接該筆身。
  9. 如請求項2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其中該些吸附頭分別可更換地連接該承載部。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其中每一該些吸附頭包含:一中空栓體,位於該承載部上;以及一吸嘴,套接於該中空栓體上,且藉由該中空栓體接通該第二通道。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更包含:一連接頭,可更換地連接該筆身,且該連接頭匹配該中央眞空源之一導管接頭。
  12. 如請求項2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更包含:一中間部,位於該筆身與該承載部之間,其中該筆身可旋轉地螺合該中間部,以供該筆身相對該承載部旋轉。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其中該些吸附頭 的數量至少為二個,且該些吸附頭為對稱地排列。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其中該些吸附頭的數量至少為三個,且該些吸附頭呈三角形排列。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真空固持裝置,其中該些吸附頭為直線排列。
TW103213587U 2014-07-31 2014-07-31 真空固持裝置 TWM493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3587U TWM493743U (zh) 2014-07-31 2014-07-31 真空固持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3587U TWM493743U (zh) 2014-07-31 2014-07-31 真空固持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3743U true TWM493743U (zh) 2015-01-11

Family

ID=5278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3587U TWM493743U (zh) 2014-07-31 2014-07-31 真空固持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37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2476A (zh) * 2020-06-09 2021-12-10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真空吸笔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2476A (zh) * 2020-06-09 2021-12-10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真空吸笔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6013B (zh) 叠层体的衬底剥离设备
JP5713753B2 (ja) 挟持部の角度可変型ピンセット
US20220407552A1 (en) Platform for fitness equipment
TWM493743U (zh) 真空固持裝置
JP2005524897A5 (zh)
JP2021086620A (ja) コンピュータ入力装置
CN206976217U (zh) 可插拨键盘的结构
CN103887101A (zh) 一种套在开关灯座内部弹簧上的滑柱
WO2006024063A3 (de) Computer-maus
CN203202547U (zh) 平板电脑支架
WO2017067427A1 (zh) 人体工程学鼠标
CN104980550A (zh) 一种手机专用游戏手柄
CN208726719U (zh) 保护壳
CN204354642U (zh) Led笔灯
CN209070498U (zh) 一种解压游戏键盘
CN207953695U (zh) 一种led螺丝刀
CN208741914U (zh) 游戏辅助装置
CN206758756U (zh) 一种使插头不易松动的移动式插座
TW474858B (en) Suction device
CN213904303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绘图板
CN207643028U (zh) 具有照明功能的万能螺丝刀手柄
US20160162055A1 (en) Structure for a touch-control tool
US10613590B1 (en) Notebook computer
JP3219763U (ja) スティック型ライト手持ち束ね固定具
TWM529132U (zh) 負離子空氣清淨器之改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