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3707U - 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3707U
TWM493707U TW103218698U TW103218698U TWM493707U TW M493707 U TWM493707 U TW M493707U TW 103218698 U TW103218698 U TW 103218698U TW 103218698 U TW103218698 U TW 103218698U TW M493707 U TWM493707 U TW M49370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ecorative layer
substrate
sensing
gentle sl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8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Ming Chung
Hsing-Chiao Lin
Original Assignee
G Tech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 Tech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G Tech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3218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3707U/zh
Priority to CN201420797214.1U priority patent/CN204302943U/zh
Publication of TWM493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3707U/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 【0001】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觸控裝置的感測結構,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
【0002】
近年來,隨著電子裝置的發展,各類型的觸控裝置已逐漸取代傳統的鍵盤或滑鼠,而令使用者能夠方便地以手指直接輸入各種指令。一般而言,觸控裝置依據其原理大致可分為電阻式及電容式。電阻式觸控裝置主要藉由壓力使上下電極導通,以經由控制器感應裝置的電壓變化。電容式觸控裝置則是利用透明電極與人體之間的靜電所產生的電容變化,以產生的誘導電流。而目前觸控裝置的發展趨勢,則由電阻式觸控裝置逐漸轉變為電容式觸控裝置。
【0003】
習知感測結構的裝飾層的堆疊方式,皆是通過漸層內縮的堆疊方式而達到緩坡效果(如台灣專利TW 201314517 A1)。然而,習知感測結構的感測材料皆屬於陶瓷導電材料,若將所有層堆疊至同處,則會產生角度較大的層別,而使得陶瓷材料於高層別上的表現受限,進而於後續製程中斷線而造成感測不良。
【0004】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創作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以藉由多層後堆疊達到緩坡效果,進而提升整體的良率。
【0005】
根據本創作之一目的,提出一種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包含:基板,具有第一側及第二側;第一裝飾層,位於基板之第一側上;第二裝飾層,共形地覆蓋第一裝飾層及一部分之基板之第二側,其中第二裝飾層具有第一緩坡結構,第一緩坡結構之厚度自基板之第一側朝著基板之第二側而逐漸減少;感測層,共形地覆蓋基板之第二側及一部分之第二裝飾層;以及導線層,共形地覆蓋第二裝飾層及一部分之感測層。
【0006】
前述之感測結構更包含第三裝飾層共形地覆蓋第二裝飾層及一部分之基板之第二側。
【0007】
前述之感測結構更包含第四裝飾層共形地覆蓋第三裝飾層及一部分之基板之第二側。
【0008】
前述之感測結構更包含遮光層位於第四裝飾層與導線層之間。
【0009】
前述之第三裝飾層及第四裝飾層分別具有第二緩坡結構及第三緩坡結構,第二緩坡結構及第三緩坡結構之厚度分別自基板之第一側朝著基板之第二側而逐漸減少。
【0010】
前述之基板之第一側及第二側皆位於基板之同一表面。
【0011】
承上所述,依本創作之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0012】
(1) 本創作之感測結構利用多層後堆疊形成緩坡結構,以改善習知漸層內縮堆疊容易於高層別斷線而造成感測不良的問題,進而提升感測結構整體的良率。
【0013】
(2) 本創作之感測結構利用多層堆疊的裝飾層可達到更真實的色彩表現。如白色裝飾層的多層堆疊,可達到更為純淨之白色色體。
【0014】
茲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及所達到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如後。
【0036】
100‧‧‧感測結構
101‧‧‧基板
1011‧‧‧基板之第一側
1012‧‧‧基板之第二側
102‧‧‧第一裝飾層
103‧‧‧第二裝飾層
1031‧‧‧第一緩坡結構
104‧‧‧感測層
105‧‧‧導線層
106‧‧‧第三裝飾層
1061‧‧‧第二緩坡結構
107‧‧‧第四裝飾層
1071‧‧‧第三緩坡結構
108‧‧‧遮光層
200‧‧‧感測結構
【0015】
圖1為本創作之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之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0016】
圖2為本創作之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之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0017】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創作之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之實施例,為使便於理解,下述實施例中之相同元件係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0018】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創作之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之第一實施例示意圖。本創作之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100至少包含基板101、第一裝飾層102、第二裝飾層103、感測層104及導線層105。
【0019】
基板101具有第一側1011及第二側1012,且第一側1011及第二側1012皆位於基板101之同一表面(如上表面或下表面)。其中,基板101可例如為透明基板,且基板101之材料可例如為玻璃(Glass)、聚對苯二甲酸(PET;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環烯烴聚合物(COP;Cyclo olefin Polymer)或三醋酸纖維素(TAC;Triacetate Cellulose)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20】
接著,第一裝飾層102可例如以印刷、轉印、噴塗或黃光之方式形成於基板101之第一側1011上,且第一裝飾層102之材料可例如為壓克力(Acrylic)、環氧樹脂(Epoxy)或矽(Silicon)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21】
接著,第二裝飾層103可例如以印刷、轉印、噴塗或黃光之方式共形地覆蓋第一裝飾層102及一部分之基板101之第二側1012。其中,第二裝飾層103具有第一緩坡結構1031,第一緩坡結構1031之厚度自基板101之第一側1011朝著基板之第二側1012而逐漸減少,以令第一緩坡結構1031形成具有一斜率之斜面。其中,第二裝飾層103之材料可例如為壓克力(Acrylic)、環氧樹脂(Epoxy)或矽(Silicon)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22】
接著,感測層104可例如以塗佈、濺鍍或蒸鍍之方式共形地覆蓋基板101之第二側1012及一部分之第二裝飾層103。其中,感測層104可例如為透明感測層,且感測層104之材料可例如為氧化銦錫(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鋅(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鋅鎵(GZO;Gallium zinc oxide)、共軛導電高分子(Conjugated Conducting Polymer)、奈米碳管(CNT;Carbon Nano Tube)、奈米銀線(Nano silver wire)、金屬網格(Metal mesh)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23】
接著,導線層105可例如以蒸鍍、濺鍍、轉印、微影之方式共形地覆蓋第二裝飾層103及一部分之感測層104,且導線層105之材料可例如為銅(Cu)、銅/鎳合金(Cu/Ni)、銅/鎳/鈦合金(Cu/Ni/Ti)、鉬/鋁/鉬結構(Mo/Al/Mo)、鉬鈮/鋁釹/鉬鈮結構(Mo-Nb/Al-Nd/Mo-Nb)、鉬/銀/鉬結構(Mo/Ag/Mo)、銀釟銅合金(Ag/Pd/Cu)、銀漿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24】
本創作之感測結構100利用第二裝飾層103共形地覆蓋第一裝飾層102及一部分之基板101之第二側1012之多層後堆疊方式形成第一緩坡結構1031,不僅可提升感測結構整體的良率,更可令包含感測結構100之觸控裝置達到更真實的色彩表現。
【0025】
請參閱圖2,圖2為本創作之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之第二實施例示意圖。本創作之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200至少包含基板101、第一裝飾層102、第二裝飾層103、第三裝飾層106、第四裝飾層107、遮光層108、感測層104及導線層105。
【0026】
基板101具有第一側1011及第二側1012,且第一側1011及第二側1012皆位於基板101之同一表面(如上表面或下表面)。其中,基板101可例如為透明基板,且基板101之材料可例如為玻璃(Glass)、聚對苯二甲酸(PET;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環烯烴聚合物(COP;Cyclo olefin Polymer)或三醋酸纖維素(TAC;Triacetate Cellulose)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27】
接著,第一裝飾層102可例如以印刷、轉印、噴塗或黃光之方式形成於基板101之第一側1011上,且第一裝飾層102之材料可例如為壓克力(Acrylic)、環氧樹脂(Epoxy)或矽(Silicon)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28】
接著,第二裝飾層103可例如以印刷、轉印、噴塗或黃光之方式共形地覆蓋第一裝飾層102及一部分之基板101之第二側1012。其中,第二裝飾層103具有第一緩坡結構1031,第一緩坡結構1031之厚度自基板101之第一側1011朝著基板之第二側1012而逐漸減少,以令第一緩坡結構1031形成具有一斜率之斜面。其中,第二裝飾層103之材料可例如為壓克力(Acrylic)、環氧樹脂(Epoxy)或矽(Silicon)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29】
接著,第三裝飾層106可例如以印刷、轉印、噴塗或黃光之方式共形地覆蓋第二裝飾層103及一部分之基板101之第二側1012。其中,第三裝飾層106具有第二緩坡結構1061,第二緩坡結構1061之厚度自基板101之第一側1011朝著基板之第二側1012而逐漸減少,以令第二緩坡結構1061形成具有一斜率之斜面。其中,第三裝飾層106之材料可例如為壓克力(Acrylic)、環氧樹脂(Epoxy)或矽(Silicon)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30】
接著,第四裝飾層107可例如以印刷、轉印、噴塗或黃光之方式共形地覆蓋第三裝飾層106及一部分之基板101之第二側1012。其中,第四裝飾層107具有第三緩坡結構1071,第二緩坡結構1071之厚度自基板101之第一側1011朝著基板之第二側1012而逐漸減少,以令第三緩坡結構1071形成具有一斜率之斜面。其中,第四裝飾層107之材料可例如為壓克力(Acrylic)、環氧樹脂(Epoxy)或矽(Silicon)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31】
接著,遮光層108可例如以印刷、轉印、噴塗或黃光之方式形成於部分第四裝飾層107上,以令遮光層108位於第四裝飾層107與導線層105之間。其中,遮光層108是用來遮蔽光源以防止漏光現象產生,且遮光層108之材料可例如為壓克力(Acrylic)、環氧樹脂(Epoxy)或矽(Silicon)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此外,遮光層108之顏色可例如為黑色或灰色等深色系,惟本創作不限於此。
【0032】
接著,感測層104可例如以塗佈、濺鍍或蒸鍍之方式共形地覆蓋基板101之第二側1012、第四裝飾層107之第三緩坡結構1071、以及一部分之遮光層108。其中,感測層104可例如為透明感測層,且感測層104之材料可例如為氧化銦錫(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鋅(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鋅鎵(GZO;Gallium zinc oxide)、共軛導電高分子(Conjugated Conducting Polymer)、奈米碳管(CNT;Carbon Nano Tube)、奈米銀線(Nano silver wire)、金屬網格(Metal mesh)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33】
接著,導線層105可例如以蒸鍍、濺鍍、轉印、微影之方式共形地覆蓋遮光層108及一部分之感測層104,且導線層105之材料可例如為銅(Cu)、銅/鎳合金(Cu/Ni)、銅/鎳/鈦合金(Cu/Ni/Ti)、鉬/鋁/鉬結構(Mo/Al/Mo)、鉬鈮/鋁釹/鉬鈮結構(Mo-Nb/Al-Nd/Mo-Nb)、鉬/銀/鉬結構(Mo/Ag/Mo)、銀釟銅合金(Ag/Pd/Cu)、銀漿等材料之一者或組合。
【0034】
雖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感測結構100及第二實施例之感測結構200之裝飾層分別為2層及4層,然而不同層數之裝飾層皆應屬本創作所請求保護之範圍。
【0035】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0‧‧‧感測結構
101‧‧‧基板
1011‧‧‧基板之第一側
1012‧‧‧基板之第二側
102‧‧‧第一裝飾層
103‧‧‧第二裝飾層
1031‧‧‧第一緩坡結構
104‧‧‧感測層
105‧‧‧導線層

Claims (8)

  1. 【第1項】
    一種感測結構,包含:
      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
      一第一裝飾層,位於該基板之該第一側上;
      一第二裝飾層,共形地覆蓋該第一裝飾層及一部分之該基板之該第二側;
      一感測層,共形地覆蓋該基板之該第二側及一部分之該第二裝飾層;以及
      一導線層,共形地覆蓋該第二裝飾層及一部分之該感測層。
  2. 【第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感測結構,其中該第二裝飾層具有一第一緩坡結構,該第一緩坡結構之厚度自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朝著該基板之該第二側而逐漸減少。
  3. 【第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感測結構,更包含一第三裝飾層共形地覆蓋該第二裝飾層及一部分之該基板之該第二側。
  4. 【第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感測結構,其中該第三裝飾層具有一第二緩坡結構,該第二緩坡結構之厚度自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朝著該基板之該第二側而逐漸減少。
  5. 【第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感測結構,更包含一第四裝飾層共形地覆蓋該第三裝飾層及一部分之該基板之該第二側。
  6. 【第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感測結構,其中該第四裝飾層具有一第三緩坡結構,該第三緩坡結構之厚度自該基板之該第一側朝著該基板之該第二側而逐漸減少。
  7. 【第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感測結構,更包含一遮光層位於該第四裝飾層與該導線層之間。
  8. 【第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感測結構,其中該基板之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皆位於該基板之同一表面。
TW103218698U 2014-10-22 2014-10-22 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 TWM493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8698U TWM493707U (zh) 2014-10-22 2014-10-22 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
CN201420797214.1U CN204302943U (zh) 2014-10-22 2014-12-16 具有多层堆栈装饰层的感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8698U TWM493707U (zh) 2014-10-22 2014-10-22 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3707U true TWM493707U (zh) 2015-01-11

Family

ID=52784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8698U TWM493707U (zh) 2014-10-22 2014-10-22 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2943U (zh)
TW (1) TWM4937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1957B (zh) * 2019-12-19 2020-12-0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裝飾膜及其製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1957B (zh) * 2019-12-19 2020-12-0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裝飾膜及其製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2943U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9477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725216B (zh) Oled一體型觸控感測器及包括其的oled影像顯示裝置
US20140015772A1 (en) Flexible touch-sensing display panel
US20140028928A1 (en) Touch pan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04983B (zh) 觸控面板
JP6533214B2 (ja) 透明電極パターン積層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パネル
TW201430661A (zh) 觸控面板
US9958992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10120472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KR101865685B1 (ko) 투명 전극 패턴 적층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10318049B2 (en) Touch panel
TWI712934B (zh) 透明電極及包括其之電子裝置
CN105702701A (zh) 压电触控式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有机发光显示器
TW201545027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US10088966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40137823A (ko) 투명 전극 패턴 적층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M439855U (en) Touch panel
US10564755B2 (en) Flexible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evice with the same
CN104714682A (zh) 触控面板
TWM483490U (zh) 觸控面板的透明感應層結構改良
KR20150022215A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M493707U (zh) 具有多層堆疊裝飾層的感測結構
TWM503608U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TWM494961U (zh) 觸控裝置
US20170045966A1 (en) Touch screen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