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3176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3176U
TWM493176U TW103209620U TW103209620U TWM493176U TW M493176 U TWM493176 U TW M493176U TW 103209620 U TW103209620 U TW 103209620U TW 103209620 U TW103209620 U TW 103209620U TW M493176 U TWM493176 U TW M49317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terminals
electrical connector
positioning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9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Tse Ho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Taiwan Ltd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Taiwan Ltd,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Taiwan Ltd
Priority to TW103209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3176U/zh
Publication of TWM493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3176U/zh

Links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指一種屏蔽效果好且易於製造的電連接器。
現有用於傳輸高頻信號的電連接器,例如大陸專利申請號第201320378153.0號所揭露者,包含有絕緣本體、上下兩排端子、屏蔽件及金屬殼體。這種電連接器的絕緣本體包括基部及由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絕緣本體由第一絕緣體、第二絕緣體、對接板及組裝框所形成,上、下兩排端子分別埋設於第一絕緣體、第二絕緣體,屏蔽件埋設於對接板,金屬殼體設置於絕緣本體外。
這種電連接器的屏蔽件僅有埋設於對接板的主體部,即設於舌板的部分,用以屏蔽上、下排端子,以減少上、下排端子之間的信號干擾。然而,在舌板後側的上、下排端子之間缺少屏蔽件的屏蔽,使得用於減少上、下排端子之間的信號干擾之屏蔽措施仍有不足。再者,由於該絕緣本體由四個構件組合而成,較不容易製造,使得成本較高。此外這種電連接器於上、下排端子及屏蔽件的焊接部外周均包覆有一層絕緣材料以避免其發生變形,這 樣增大了相鄰兩排焊接部之間的前後間距,進而導致這種電連接器的絕緣本體的基部從前端面到後端所需佔據的空間很長,電連接器的整體長度過長將不利於電子設備的微型化。
因此,本新型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有較佳屏蔽及接地效果的電連接器。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有利於微型化且較方便製造的電連接器。
於是本新型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本體、多個端子、一接地金屬板、一焊腳定位件及一外屏蔽殼。該絕緣本體具有一主體及一由該主體向前伸出的舌板,該舌板具有上、下表面。該等端子,分為上、下兩排固設於該絕緣本體,分別具有一向前露出於該舌板的接觸部及一伸出該絕緣本體的尾部,其中上排端子的接觸部露出於該舌板的上表面且下排端子的接觸部露出於該舌板的下表面。該接地金屬板係介於上、下排端子之間的板體,包括一第一遮蔽部及由該第一遮蔽部延伸出的一第二遮蔽部,其中該第一遮蔽部係固設於該絕緣本體內,該第二遮蔽部係與該等端子的尾部同方向伸出該絕緣本體。該焊腳定位件具有多個上下貫穿的定位孔以分別供該等端子的尾部穿設定位。該外屏蔽殼與該絕緣本體相結合並圍繞該舌板界定出一個對接腔。
本新型所述的電連接器,還包含設於該外屏蔽 殼與該絕緣本體之間的一內屏蔽殼;該舌板具有一連接該主體的基部及一由該基部向前延伸的延伸部,該內屏蔽殼覆蓋該舌板的基部及該主體相鄰該舌板的部分。
本新型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內屏蔽殼包括一第一金屬件及一第二金屬件,該第一金屬件及該第二金屬件共同覆蓋該基部及該主體相鄰該舌板的部分。
本新型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焊腳定位件還具有一定位凹槽以配合容置該接地金屬板的第二遮蔽部,其中該定位凹槽位於對應收容該等上排端子的定位孔與對應收容該等下排端子的定位孔之間。
本新型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接地金屬板還具有至少一延伸出該絕緣本體的接地腳,且該接地腳穿過該焊腳定位件的其中一定位孔。
本新型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上排端子的尾部為表面焊接形式的焊腳,且位於該等下排端子的尾部後方,該焊腳定位件中位於該定位凹槽後方的定位孔還貫穿後側面以穿設該等上排端子的尾部。
本新型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舌板還具有兩個分別由該延伸部兩側相向凹入的扣持部,且該接地金屬板的部分側緣露出於該兩扣持部。
本新型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由一第一絕緣件及一第二絕緣件組合形成,該等上排端子埋設於該第一絕緣件,該等下排端子埋設於該第二絕緣件,該接地金屬板夾設於該第一絕緣件與該第二絕緣件之間。
本新型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件包括一第一主體部及一由該第一主體部向前延伸出的第一舌板部,其中該等上排端子的接觸部是暴露設置在該第一舌板部;該第二絕緣件包括一第二主體部及一由該第二主體部向前延伸出的第二舌板部,其中該等下排端子的接觸部是暴露設置在該第二舌板部;該第一舌板部與該第二舌板部組合成該絕緣本體的舌板,該第一主體部與該第二主體部組合成該絕緣本體的主體。
本新型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件的底面向下突伸出一端子間隔部,該端子間隔部穿過該接地金屬板後壓抵於該等下排端子的至少其中一部份的尾部。
本新型之功效,本新型電連接器藉由接地金屬板增強舌板的強度並減少端子傳輸信號時的高頻串擾,並具有第二遮蔽部在該等上排端子的尾部與該等下排端子的尾部之間沿橫向延伸,更進一步加強屏蔽的效果,從而達到提高電性能的目的且更增加接地屏蔽效果。此外,該絕緣本體由第一絕緣件及第二絕緣件組合形成,再組合該焊腳定位件供該等端子的尾部及該接地金屬板的接地腳穿設定位,如此絕緣部件採三件式的組合,能使製造及組裝較為容易,亦有利於電連接器的微型化。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1‧‧‧第一絕緣件
111‧‧‧凹孔
12‧‧‧第二絕緣件
121‧‧‧凸柱
122‧‧‧限位槽
13‧‧‧主體
13’‧‧‧第一主體部
13”‧‧‧第二主體部
131‧‧‧上表面
132‧‧‧下表面
133‧‧‧側面
134‧‧‧前表面
135‧‧‧槽道
136‧‧‧卡槽
137‧‧‧讓位凹槽
14‧‧‧舌板
14’‧‧‧第一舌板部
14”‧‧‧第二舌板部
141‧‧‧基部
142‧‧‧延伸部
143‧‧‧上表面
144‧‧‧下表面
145‧‧‧讓位溝槽
146‧‧‧扣持部
15‧‧‧端子間隔部
2‧‧‧端子
21‧‧‧接觸部
22‧‧‧尾部
3‧‧‧外屏蔽殼
31‧‧‧對接腔
32‧‧‧焊腳
33‧‧‧穿孔
4‧‧‧內屏蔽殼
41‧‧‧固定凸片
42‧‧‧固定凸片
43‧‧‧焊接腳
44‧‧‧第一金屬件
441‧‧‧第一橫板部
442‧‧‧第一彎折部
443‧‧‧第一固定部
444‧‧‧接地彈片
445‧‧‧第一導引部
45‧‧‧第二金屬件
451‧‧‧第二橫板部
452‧‧‧第二彎折部
453‧‧‧第二固定部
454‧‧‧第二導引部
5‧‧‧接地金屬板
51‧‧‧第一遮蔽部
511‧‧‧穿孔
52‧‧‧第二遮蔽部
521‧‧‧穿孔
53‧‧‧接地腳
6‧‧‧焊腳定位件
61‧‧‧卡塊
62‧‧‧定位孔
63‧‧‧定位孔
64‧‧‧定位凹槽
9‧‧‧電路板
200‧‧‧插頭連接器
201‧‧‧對接前緣
202‧‧‧接地彈片
203‧‧‧屏蔽外殼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電連接器之一較佳實施例設於一電路板及其與一插頭連接器的對接關係;圖2是一立體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設於一電路板;圖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之一外屏蔽殼與一絕緣本體的結合關係;圖4是圖3的另一角度視圖;圖5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之一內屏蔽殼與該絕緣本體的結合關係;圖6是圖5的另一角度視圖;圖7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之一接地金屬板及一焊腳定位件與該絕緣本體的結合關係;圖8是圖7的另一角度視圖;圖9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之端子與該絕緣本體的一第一絕緣件及一第二絕緣件的結合關係;圖10是圖9的另一角度視圖;圖11是一前視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圖12是一沿圖11中的XII-XII直線所取的剖視圖;圖13是一沿圖11中的XIII-XIII直線所取的剖視圖;圖14是一立體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之一端子間隔部與端子尾部的作用關係;及圖15是圖14的局部視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之端子間隔部與端子尾部的作用關係。
參閱圖1與圖2,本新型電連接器100可設置於 一電路板9以供一插頭連接器200對接。
參閱圖2至圖8,電連接器100包含一絕緣本體1、多個端子2、一外屏蔽殼3、一內屏蔽殼4、一接地金屬板5及一焊腳定位件6。
該絕緣本體1由一第一絕緣件11及一第二絕緣件12組合形成,具有一主體13及一由該主體13向前凸伸的舌板14。該主體13具有較為寬廣的一上表面131、一下表面132、連接該上、下表面131、132的兩側面133以及一前表面134。該舌板14具有一連接該主體13的基部141以及一由該基部141向前延伸出的延伸部142。其中該舌板14的基部141的厚度厚於該舌板14的延伸部142的厚度。具體到本實施例的該第一絕緣件11包括一第一主體部13’及由該第一主體部13’向前延伸出的第一舌板部14’;該第二絕緣件12包括一第二主體部13”及由該第二主體部13”向前延伸出的第二舌板部14”;該第一舌板部14’與第二舌板部14”組合成該絕緣本體1的舌板14,該第一主體部13’與第二主體部13”組合成該絕緣本體1的主體13。
另配合參閱圖9與圖10,該等端子2固設於該絕緣本體1且分別具有一露出於該舌板14的延伸部142的接觸部21,及一向後伸出該絕緣本體1的主體13的尾部22。上排端子2的接觸部21露出於該舌板14的延伸部142的上表面143,而下排端子2的接觸部21露出於該舌板14的延伸部142的下表面144。詳細來說,該等端子2分為上、下兩排,該等上排端子2埋設於該第一絕緣件11,該 等下排端子2埋設於該第二絕緣件12。其中該等上排端子2的接觸部21是暴露設置在第一舌板部14’,而其尾部21是向後伸出第一主體部13’;該等下排端子2的接觸部21是暴露設置在第二舌板部14”,而其尾部22是向後伸出第二主體部13”。每排端子2包括四根接觸部21向前突出的端子2與八根接觸部21處於稍後位置的端子2,其中兩側的兩根較長的端子2用於接地,而中部的兩根較長的端子2用於提供電源。八根較短的端子2中包括兩個高速差分信號對、位於中央的一個低速差分信號對以及兩根控制用端子。其中上排端子2的接觸部21與下排端子2的接觸部21相對舌板14呈180度對稱設置,從而使插頭連接器200可以180度翻轉地插入到電連接器100。
該外屏蔽殼3與該絕緣本體1相結合並圍繞該舌板14的外部空間界定出一個對接腔31,且具有四個焊腳32以固定至電路板9。其中該絕緣本體1的前表面134係朝向對接腔31。
該內屏蔽殼4覆蓋該舌板14的基部141及該主體13的上、下表面131、132與前表面134,且具有多個用以定位該內屏蔽殼4的固定凸片41、42。具體而言,該內屏蔽殼4包括一第一金屬件44及一第二金屬件45。該第一金屬件44具有一覆蓋該基部141的第一橫板部441、從該第一橫板部441的後端垂直彎折延伸出的一第一彎折部442,以及從該第一彎折部442的上緣水平向後延伸出的一第一固定部443。該第二金屬件45具有一覆蓋該基部141 的第二橫板部451、從該第二橫板部451的後端垂直彎折延伸出的一第二彎折部452,以及從該第二彎折部452下緣水平向後延伸出的一第二固定部453。該第一、第二橫板部441、451覆蓋該舌板14的基部141的上下兩側,該第一彎折部442與該第二彎折部452覆蓋於該主體13的前表面134,該第一固定部443與該第二固定部453分別覆蓋於該主體13的上、下表面131、132。換言之,該第一金屬件44及該第二金屬件45共同覆蓋該舌板14的基部141的上下兩側,亦即該內屏蔽殼4覆蓋該舌板14的基部141,以將該等端子2環繞包圍在其中。在某些較為精簡的替代實施例中(圖未示),該內屏蔽殼也可以被設置為僅僅覆蓋該舌板14的基部141,或是只覆蓋該舌板14的基部141與該主體13的前表面134,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接地屏蔽的效果,防止對接腔31內的電磁輻射穿過絕緣本體1向後洩漏影響端子2的尾部,從而提高端子2的訊號傳輸質量以及防止電磁輻射洩漏到電連接器100外部的目的。
該絕緣本體1還具有兩個靠近該舌板14的基部141兩側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道135、多個分別形成於該上、下表面131、132的卡槽136,及兩個形成於該上表面131的讓位凹槽137。在某些替代實施例中的兩槽道的後端終止於主體13的前方或主體13與舌板14的交接處(圖未示),其中四個固定凸片41分別形成於該第一橫板部441及第二橫板部451的橫向兩側並嵌入卡置於對應的槽道135,從而達到固定該第一橫板部441及第二橫板部451的 目的。而具體到本較佳實施例的兩槽道135還較佳是進一步向後延伸到該絕緣本體1的主體13內一設定深度,並上下貫穿該主體13;四個固定凸片41的後部嵌入至該主體13上形成的槽道135內,從而被該主體13夾持固定在其中,藉此防止固定凸片41向外張開發生變形;還有其中四個固定凸片42較佳是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固定部443及該第二固定部453的橫向兩側以嵌入卡置於對應的卡槽136,用以加強固定第一金屬件44及第二金屬件45;另外還有兩個焊接腳43形成於該第二彎折部452及該第二固定部453,焊接腳43由該第二橫板部451朝向該外屏蔽殼3延伸出,該外屏蔽殼3具有對應的兩個穿孔33以容置對應的焊接腳43,使位於對應穿孔33的焊接腳43可焊接於電路板9(見圖11、12)形成接地及提供固定的效果。該第一金屬件44還具有形成於該第一彎折部442及該第一固定部443的兩個接地彈片444,該等接地彈片444由該第一橫板部441延伸出並與該外屏蔽殼3接觸(見圖12),從而使該內屏蔽殼4與該外屏蔽殼3達成接地及輔助固定的效果。
該內屏蔽殼4的前緣較佳係具有呈彎弧狀的至少一導引部,該舌板14還對應該導引部形成有至少一讓位溝槽145,其中該導引部的前端緣與讓位溝槽145之間具有一間隙,從而可供導引部微量活動於其中。具體到本較佳實施例,該第一金屬件44還具有一形成於該第一橫板部441前緣且呈彎弧狀的第一導引部445,該第二金屬件45還具有一形成於該第二橫板部45前緣且呈彎弧狀的第二導 引部454。該舌板14還具有兩個分別形成於該基部141上、下表面143、144的讓位溝槽145(見圖12),以分別容置該第一、第二導引部445、454。當插頭連接器200(見圖1)與電連接器100對接過程中,該第一、第二導引部445、454可使插頭連接器200的對接前緣201容易通過而不會產生阻滯。而且,當插頭連接器200與電連接器100對接後,插頭連接器200的多個上、下接地彈片202可以接觸該內屏蔽殼4的第一橫板部441及第二橫板部451以達成接地,從而構成第一接地屏蔽結構來阻止電磁輻射穿過絕緣本體1向後洩露。而該外屏蔽殼3與該插頭連接器200的屏蔽外殼203接觸,構成第二接地屏蔽結構,從而可以有效地在對接腔31的外周達成一個整體包圍的屏蔽。
參閱圖7至圖10,該接地金屬板5夾設於該第一絕緣件11與該第二絕緣件12之間。該接地金屬板5係介於上、下排端子之間的板體,包括一第一遮蔽部51及由該第一遮蔽部51延伸的一第二遮蔽部52,及兩個分別由該第一遮蔽部51向後延伸出該絕緣本體1且位於該第二遮蔽部52兩側的接地腳53。其中第一遮蔽部51係固設於該絕緣本體1內,該第二遮蔽部52係與端子2的尾部22同方向伸出該絕緣本體1;具體而言,該第二遮蔽部52係由該接地金屬板5的第一遮蔽部51後端垂直向下彎折而成,並在該等上排端子2的尾部22與該等下排端子2的尾部22之間沿橫向延伸。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絕緣件12具有多個凸柱121,且該第一絕緣件11上具有多個分別與該等凸 柱121相配合卡接的凹孔111,該接地金屬板5具有多個形成於該第一遮蔽部51以分別供對應凸柱121穿設的穿孔511。當然,在等效的實施態樣,也可以是該第一絕緣件11具有凸柱,而該第二絕緣件12具有凹孔。該接地金屬板5可以增強舌板14的強度並減少上排端子2與下排端子2傳輸信號時的高頻串擾,尤其第二遮蔽部52在該等上排端子2的尾部22與該等下排端子2的尾部22之間沿橫向延伸,更進一步加強屏蔽的效果,並通過接地腳53接地,從而達到提高端子2的電性能的目的。再者,參閱圖1與圖3,該舌板14還具有兩個分別由該延伸部142兩側相向凹入的扣持部146,且該接地金屬板5的部分側緣露出於該等扣持部146,藉此,插頭連接器200與電連接器100對接時,插頭連接器200的扣持彈片(未圖示)可以扣持在對應的扣持部146並與接地金屬板5接觸,且通過接地金屬板5的接地腳53接地,從而使插頭連接器200具有較佳的接地效果。
參閱圖9至圖12,該焊腳定位件6與該絕緣本體1的本體13結合固定。具體而言,該焊腳定位件6結合於該第二絕緣件12後側且在該第一絕緣件11下方,並具有分別凸出左右兩側的兩個卡塊61以卡置於該第二絕緣件12上的限位槽122,及多個上下貫穿的定位孔62、63以分別供該等端子2的尾部22及該接地金屬板5的接地腳53穿設定位,從而防止該等尾部22及接地腳53變形。在本實施例中,該等下排端子2的尾部22筆直向下延伸為穿孔 焊接形式的焊腳。該等上排端子2的尾部22末端形成彎折,為表面焊接形式的焊腳,且位於該等下排端子2的尾部22後方,該焊腳定位件6中位於後排的定位孔63還貫穿後側面以穿設該等上排端子2的尾部22。此外,該焊腳定位件6還具有一定位凹槽64以對應容置該接地金屬板5的第二遮蔽部52的末端(見圖13),其中該定位凹槽64位於對應收容上排端子2的定位孔63與對應收容下排端子2的定位孔62之間。
參閱圖10、圖13至圖15,該第一絕緣件11較該第二絕緣件12往後凸伸,並於凸伸部份的底面向下凸出形成一端子間隔部15。該接地金屬板5的後部形成有一供該端子間隔部15穿過的穿孔521。參閱圖13至圖15,該端子間隔部15壓抵於位於中間的兩根下排端子2較往後凸出的尾部22,以避免該等端子2的尾部22在安裝到電路板9時向上彎折變形與該接地金屬板5接觸導致短路。
綜上所述,本新型電連接器100藉由接地金屬板5增強舌板14的強度並減少端子2傳輸信號時的高頻串擾,並具有第二遮蔽部52在該等上排端子2的尾部22與該等下排端子2的尾部22之間沿橫向延伸,更進一步加強屏蔽的效果,從而達到提高電性能的目的且更增加接地屏蔽效果。此外,該絕緣本體1由第一絕緣件11及第二絕緣件12組合形成,再組合該焊腳定位件6供該等端子2的尾部22及該接地金屬板5的接地腳53穿設定位,如此絕緣部件採三件式的組合,有利於電連接器100的微型化且能 使製造及組裝較為容易。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電連接器
11‧‧‧第一絕緣件
12‧‧‧第二絕緣件
121‧‧‧凸柱
122‧‧‧限位槽
13’‧‧‧第一主體部
13”‧‧‧第二主體部
136‧‧‧卡槽
14’‧‧‧第一舌板部
14”‧‧‧第二舌板部
2‧‧‧端子
21‧‧‧接觸部
22‧‧‧尾部
3‧‧‧外屏蔽殼
41‧‧‧固定凸片
42‧‧‧固定凸片
43‧‧‧焊接腳
44‧‧‧第一金屬件
441‧‧‧第一橫板部
443‧‧‧第一固定部
444‧‧‧接地彈片
45‧‧‧第二金屬件
451‧‧‧第二橫板部
452‧‧‧第二彎折部
453‧‧‧第二固定部
454‧‧‧第二導引部
5‧‧‧接地金屬板
51‧‧‧第一遮蔽部
511‧‧‧穿孔
52‧‧‧第二遮蔽部
521‧‧‧穿孔
53‧‧‧接地腳
6‧‧‧焊腳定位件
61‧‧‧卡塊
62‧‧‧定位孔
63‧‧‧定位孔
64‧‧‧定位凹槽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本體,具有一主體及一由該主體向前伸出的舌板,該舌板具有上、下表面;多個端子,分為上、下兩排固設於該絕緣本體,分別具有一向前露出於該舌板的接觸部及一伸出該絕緣本體的尾部,其中上排端子的接觸部露出於該舌板的上表面且下排端子的接觸部露出於該舌板的下表面;一接地金屬板,係介於上、下排端子之間的板體,包括一第一遮蔽部及由該第一遮蔽部延伸出的一第二遮蔽部,其中該第一遮蔽部係固設於該絕緣本體內,該第二遮蔽部係與該等端子的尾部同方向伸出該絕緣本體;一焊腳定位件,具有多個上下貫穿的定位孔以分別供該等端子的尾部穿設定位;及一外屏蔽殼,與該絕緣本體相結合並圍繞該舌板的外部空間界定出一個對接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還包含設於該外屏蔽殼與該絕緣本體之間的一內屏蔽殼;該舌板具有一連接該主體的基部及一由該基部向前延伸的延伸部,該內屏蔽殼覆蓋該舌板的基部及該主體相鄰該舌板的部分。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內屏蔽殼包括一第一金屬件及一第二金屬件,該第一金屬件及該第二金屬件共同覆蓋該基部及該主體相鄰該舌板的部分。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焊腳定位件還具有一定位凹槽以配合容置該接地金屬板的第二遮蔽部,其中該定位凹槽位於對應收容該等上排端子的定位孔與對應收容該等下排端子的定位孔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接地金屬板還具有至少一延伸出該絕緣本體的接地腳,且該接地腳穿過該焊腳定位件的其中一定位孔。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上排端子的尾部為表面焊接形式的焊腳,且位於該等下排端子的尾部後方,該焊腳定位件中位於該定位凹槽後方的定位孔還貫穿後側面以穿設該等上排端子的尾部。
  7. 如請求項2或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舌板還具有兩個分別由該延伸部兩側相向凹入的扣持部,且該接地金屬板的部分側緣露出於該兩扣持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由一第一絕緣件及一第二絕緣件組合形成,該等上排端子埋設於該第一絕緣件,該等下排端子埋設於該第二絕緣件,該接地金屬板夾設於該第一絕緣件與 該第二絕緣件之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件包括一第一主體部及一由該第一主體部向前延伸出的第一舌板部,其中該等上排端子的接觸部是暴露設置在該第一舌板部;該第二絕緣件包括一第二主體部及一由該第二主體部向前延伸出的第二舌板部,其中該等下排端子的接觸部是暴露設置在該第二舌板部;該第一舌板部與該第二舌板部組合成該絕緣本體的舌板,該第一主體部與該第二主體部組合成該絕緣本體的主體。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件的底面向下突伸出一端子間隔部,該端子間隔部穿過該接地金屬板後壓抵於該等下排端子的至少其中一部份的尾部。
TW103209620U 2014-05-30 2014-05-30 電連接器 TWM493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620U TWM493176U (zh) 2014-05-30 2014-05-30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620U TWM493176U (zh) 2014-05-30 2014-05-30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3176U true TWM493176U (zh) 2015-01-01

Family

ID=52783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9620U TWM493176U (zh) 2014-05-30 2014-05-30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31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0698A (zh) * 2021-08-10 2021-11-23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插座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0698A (zh) * 2021-08-10 2021-11-23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插座连接器
CN113690698B (zh) * 2021-08-10 2024-03-15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插座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1743B (zh) 背板連接器
US100969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device assembled with the same therein
WO2015181625A2 (zh) 电连接器
TWI558006B (zh) 對接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
US94789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wer terminals in an upper row in contact with those in a lower row
TWI593199B (zh) 電連接器
TWI578629B (zh) 插頭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座連接器
US938548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plate
US101035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TWI603540B (zh) 插座連接器
US20150255905A1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5020049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inforced shielding cage
TWM521825U (zh) 插座連接器
TW201440346A (zh) 電連接器
TW201906251A (zh) 電連接器
TWM556947U (zh) 電連接器
TW201817097A (zh) 電連接器
TWM500384U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497371U (zh) 電連接器
TWM496862U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517433U (zh) 電連接器及其端子
CN109378608B (zh) 插座连接器
JP6826773B2 (ja) 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TWM493176U (zh) 電連接器
TWM499667U (zh) 微型插頭電連接器、微型插座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