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2967U -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2967U
TWM492967U TW103208785U TW103208785U TWM492967U TW M492967 U TWM492967 U TW M492967U TW 103208785 U TW103208785 U TW 103208785U TW 103208785 U TW103208785 U TW 103208785U TW M492967 U TWM492967 U TW M49296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ring
top surface
pump head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8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ao-Fou Hsu
Ying-Lin Tsai
Original Assignee
Chao-Fou Hsu
Ying-Lin Ts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o-Fou Hsu, Ying-Lin Tsai filed Critical Chao-Fou Hsu
Priority to TW103208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2967U/zh
Publication of TWM492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2967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Description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本創作與安裝於大型商業用逆滲透濾水器(reverse osmosis purification)內,或旅行房車(recreational vehicle)內浴廚供水設備用的隔膜增壓泵有關,特別是指一種能大幅減少泵體作動時的震動強度結構,使其安裝在逆滲透濾水器或旅行房車內浴廚供水設備的外殼上後,不會對該外殼產生共振導致發出惱人的聲響,並再藉由其擺輪座的圓柱擺輪結構改良,使得泵體作動時不會對隔膜片底面產生〝擠壓〞的缺失。
目前使用於逆滲透濾水器與旅行房車內浴廚供水設備專用的五增壓腔隔膜泵,除已被揭露如美國專利第8449267號外,另有一種與該美國專利第8449267號相類似且被大量採用的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構造,乃如圖1至圖11所示,由一馬達10、一馬達前蓋30、一傾斜偏心凸輪40、一擺輪座50、一泵頭座60、一隔膜片70、五活塞推塊80、一活塞閥體90及一泵頭蓋20組合而成;其中,馬達前蓋30中央嵌固有一軸承31,由馬達10的出力軸11穿置,其外周緣向上凸設有一圈上凸圓環32,並在該上凸圓環32中設有數個固定穿孔33;該傾斜偏心凸輪40中央貫穿有一軸孔41,可供套設於馬達10的出力軸11上;該擺輪座50的底部中央嵌固有一擺輪軸承51,可供套設在傾斜偏心凸輪40上,其座體的頂面等距間隔排列凸設有五個擺輪 52,每一擺輪52的水平頂面53凹設有一螺紋孔54,並在該螺紋孔54的外圍再凹設有一圈定位凹環槽55;該泵頭座60是套蓋於馬達前蓋30的上凸圓環32上,其頂面穿設有五個等距間隔且大於擺輪座50中五個擺輪52外徑的作動穿孔61,使五個擺輪52可穿置於五個作動穿孔61內,又其底面向下設有一圈下凸圓環62,該下凸圓環62的尺度與馬達前蓋30的上凸圓環32尺度相同,另靠近外周緣的頂面往下凸圓環62方向,再穿設有數個固定穿孔63;該隔膜片70是置於泵頭座60的頂面上,由半硬質彈性材料射出成型,其最外周緣頂面上環設有兩圈相平行對置的外凸條71及內凸條72,並由頂面中央位置處輻射出五道與該內凸條72相接連之凸肋73,使該五道凸肋73與內凸條72之間,被間隔出有五個活塞作動區74,而各活塞作動區74相對應於各擺輪52水平頂面53的螺紋孔54位置上,又各穿設有一中央穿孔75,並在位於每一中央穿孔75的隔膜片70底面凸設有一圈定位凸環塊76(如圖7及圖8所示);該五活塞推塊80是分別置放於隔膜片70的五個活塞作動區74內,每一活塞推塊80上貫穿設有一階梯孔81,將隔膜片70底面的五個定位凸環塊76分別塞置入擺輪座50中五個擺輪52的定位凹環槽55內,再以固定螺絲1穿套入活塞推塊80的階梯孔81,並穿過隔膜片70中五個活塞作動區74的中央穿孔75後,可將隔膜片70及五活塞推塊80同時螺固於擺輪座50中五擺輪52的螺紋孔54內(如圖9中的放大視圖所示);該活塞閥體90的底部外周緣側面向下凸設有一圈環凸條91,可塞置入隔膜片70中外凸條71與內凸條72之間的空隙,其朝向泵頭蓋20方向的中央位置設有一圓形排水座92,並於排水座92的中央穿設有一定位孔93,可供一T型的止逆膠墊94穿入固定,另以該定位孔93為中心間隔72度夾角所形成的五個區域位置上,各穿設有數個 排水孔95,且對應該五個區域排水孔95的排水座92外圍面上,又分別接設有相互間隔72度夾角排列且開口均朝下的五個進水座96,在每一進水座96上又穿設有數個進水孔97,並在每一進水座96的中央穿置有一倒立T型的活塞片98,藉由該活塞片98可阻遮住各進水孔97,其中,排水座92中每一個區域上的排水孔95,分別與其相對應的每一個進水座96相連通,將活塞閥體90底部的環凸條91塞置入隔膜片70的外凸條71與內凸條72之間的空隙後,可在每一進水座96與隔膜片70的頂面之間,各形成有一封閉的增壓腔室26(如圖9及其放大視圖所示);該泵頭蓋20係蓋設於泵頭座60上,其外緣面設有一進水口21、一出水口22及數個固定穿孔23,並在內緣面的底部環設有一階狀槽24,使得隔膜片70及活塞閥體90互相疊合後的組合體外緣,能密貼在該階狀槽24上(如圖9中的放大視圖所示),另在其內緣面中央設有一圈凸圓環25,該凸圓環25的底部是壓掣於活塞閥體90中排水座92的外緣面上,使得該凸圓環25的內壁面與活塞閥體90的排水座92之間,可圍繞形成一高壓水室27(如圖9所示),藉由固定螺栓2分別穿過泵頭蓋20的各固定穿孔23,並通過泵頭座60的各固定穿孔63後,再分別與置入在泵頭座60中各固定穿孔63內的螺帽3相螺合,以及直接螺入馬達前蓋30中各固定穿孔33內,即可完成整個五增壓腔隔膜增壓泵的組合(如圖1及圖9所示)。
如圖12及圖13所示,是上述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作動方式,當馬達10的出力軸11轉動後,會帶動傾斜偏心凸輪40旋轉,並同時使擺輪座50上的五個擺輪52依序產生呈上下的往復作動,而隔膜片70上的五個活塞作動區74,也會受到五個擺輪52的上下作動,同步被往上頂推及往下拉而產生反覆的上下位移,因此,當擺輪52往下作動時,同步將隔膜片 70的活塞作動區74及活塞推塊80往下拉,使得活塞閥體90的活塞片98推開,並將來自泵頭蓋20進水口21的自來水W經由進水孔97,而進入增壓腔室26內(如圖12及其放大視圖中的箭頭W所示);當擺輪52往上頂推作動時,也同步將隔膜片70的各活塞作動區74及活塞推塊80往上頂,並對增壓腔室26內的水進行擠壓,使其水壓增加至100psi~150psi之間,因此升壓後的高壓水Wp可將排水座92上的止逆膠墊94推開,並經由排水座92的各排水孔95,依序不斷地流入高壓水室27中,然後再經由泵頭蓋20的出水口22排出五增壓腔隔膜泵外(如圖13及其放大視圖中的箭頭Wp所示),進而提供大型商業用逆滲透濾水器中RO膜管進行逆滲透過濾所需的水壓力,或旅行房車內浴廚供水設備輸出所需的水壓力。
如圖14及圖15所示,上述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長久以來存在一嚴重的缺失,當其作動時,五個擺輪52會輪流往上頂推隔膜片70的活塞作動區74,其等於在隔膜片70底面的五個活塞作動區74位置上,不斷地施以一向上的作用力F(如圖13所示),由該作用力F乘上外凸條71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的力臂長度L1所產生的力矩(即力矩=F×L1),便會使整個泵體產生震動,由於馬達10出力軸11的轉速高達800-1200rpm,故其帶動五個擺輪52輪流作動所產生的〝震動〞強度乃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如圖16所示,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均會在泵體外緣裝設一底座100,該底座100的兩側翼板101上各套置有一對橡膠減震墊102,再以固定螺絲103及螺帽104將底座100固定於逆滲透濾水器,或旅行房車內浴廚供水設備的外殼C上;然而,實際上利用該底座100兩側翼板101上的兩對橡膠減震墊102來達成減震的效果相當有限,因泵體作動產生的〝震動〞 強度極大,仍會引發外殼C的共鳴而發出惱人的聲響,此外,接設於泵頭蓋20出水口22上的水管P也會隨著〝震動〞的頻率,同步產生晃動(如圖16及其a視圖中的假想線P所示)而拍擊到鄰近的逆滲透純水器內其他元件,若使用一段時間後,也會使水管P與其管接頭之間因晃動漸漸造成相互鬆脫的現象,最後將導致漏水的結果,以上諸多的缺失皆因五增壓腔隔膜泵作動產生的〝震動〞所引起,故如何能大幅減少該五增壓腔隔膜泵作動產生的〝震動〞缺失,已成為相當迫切急待解決的課題。
再如圖17及圖18所示,上述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作動時,由於五個圓柱擺輪52受到傾斜偏心凸輪40旋轉的頂推,也會連動輪流往上頂推隔膜片70的每一活塞作動區74,故其等於在隔膜片70底面的五個活塞作動區74位置上,不斷地施以一向上的作用力F,而隔膜片70底面每次被作用力F向上頂推時,也會同步產生向下的反彈作用力Fs,其力的大小分佈作用在位於每一活塞作動區74的隔膜片70上(如圖18中各大小反彈作用力Fs的分佈箭頭所示),同時使得位於五個活塞作動區74位置上的隔膜片70底面會產生被擠壓的現象,其中,又以位於圓柱擺輪52中水平頂面53與倒圓角57相交會處所接觸的隔膜片70底面位置P,其受到的擠壓程度最大(如圖18所示),因此,在馬達10的出力軸11轉速高達800-1200rpm下,該隔膜片70中每一活塞作動區74的底面位置P至少每秒會受到4次以上的擠壓,而處在如此高頻率的擠壓次數下,即造成該隔膜片70的底面位置P是最早產生破裂的位置,並也導致整個五增壓腔隔膜泵無法再正常作動及減少其使用壽命的主要原因,故如何免除隔膜片70活塞作動區74的底面,因受到圓柱擺輪52高頻率頂推擠壓所造成容易破裂的缺失,也是另外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續如圖19至圖21所示,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活塞閥體900的另一實施例,其底部外周緣側面向下凸設有一圈環凸條901,可塞置入隔膜片70中外凸條71與內凸條72之間的空隙,朝向泵頭蓋20方向的中央位置凹設有一圓形排水座902,在該排水座902上間隔72度夾角所形成的五個區域位置中央各穿設有一定位孔903,可供一T型的活塞片904穿入固定,另於每一定位孔903與排水座902之間的區域位置上,再穿設有數個排水孔905(如圖19所示),且對應該每一個區域的排水座902外圍面上,又分別接設有相互間隔72度夾角排列且開口均朝下的五個進水座906,在每一進水座906上又穿設有數個進水孔907,並在每一進水座906的中央穿置有一倒立T型的活塞片904,其中,排水座902每一個區域上的排水孔905,分別與其相對應的每一個進水座906相連通,將活塞閥體900底部的環凸條901塞置入隔膜片70的外凸條71與內凸條72之間的空隙後,可在每一進水座906與隔膜片70的頂面之間,各形成有一封閉的增壓腔室26(如圖21所示),而在泵頭蓋20覆蓋於活塞閥體900的頂面後,其凸圓環25的底部會壓掣於活塞閥體900中排水座902的外緣面上,使得該凸圓環25的內壁面與活塞閥體900的排水座902之間,可圍繞形成一高壓水室27(如圖21所示),藉由固定螺栓2分別穿過泵頭蓋20的各固定穿孔23,並通過泵頭座60的各固定穿孔63後,再分別與置入在泵頭座60中各固定穿孔63內的螺帽3相螺合,以及直接螺入馬達前蓋30中各固定穿孔33內,即可完成整個五增壓腔隔膜增壓泵的組合(如圖1及圖21所示)。
如圖21所示,當馬達10的出力軸11轉動後,會帶動傾斜偏心凸輪40旋轉,並同時使擺輪座50上的五個擺輪52依序產生呈上下的往復作 動,而隔膜片70上的五個活塞作動區74,也會受到五個擺輪52的上下作動,同步被往上頂推及往下拉而產生反覆的上下位移,因此,當擺輪52往下作動時,同步將隔膜片70的活塞作動區74及活塞推塊80往下拉,使得活塞閥體900中進水座906的活塞片904推開,並將來自泵頭蓋20進水口21的自來水W經由進水孔907,而進入增壓腔室26內(如圖21中箭頭W所示);當擺輪52往上頂推作動時,也同步將隔膜片70的各活塞作動區74及活塞推塊80往上頂,並對增壓腔室26內的水進行擠壓,使其水壓增加至100psi~150psi之間,因此升壓後的高壓水Wp可將排水座902上的活塞片904推開,並經由排水座902的各排水孔905,依序不斷地流入高壓水室27中,然後再經由泵頭蓋20的出水口22排出五增壓腔隔膜泵外(如圖21中箭頭Wp所示),進而提供逆滲透濾水器中RO膜管進行逆滲透過濾所需的水壓力,或旅行房車內浴廚供水設備輸出所需的水壓力。
前述習知另一實施例活塞閥體900的五增壓腔隔膜泵,同樣在作動時會產生極大〝震動〞的缺失,因此如何能大幅減少該〝震動〞的缺失,亦是相當迫切急待解決的課題。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是在五增壓腔隔膜泵中泵頭座頂面上圍繞每一個作動穿孔的外圍向下凹設有一弧形凹槽,並在相對應該每一弧形凹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上,向下凸設有一弧形凸塊,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個弧形凸塊完全嵌入泵頭座頂面的每一個弧形凹槽內,並在隔膜片底面的弧形凸塊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 力臂長度,使得擺輪往上頂推隔膜片底面的作用力乘上該較短的力臂長度後,所產生的力矩變小,進而達到大幅降低五增壓腔隔膜泵作動時的〝震動〞強度。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藉由隔膜片底面凸設的五個弧形凸塊嵌入泵頭座頂面凹設的五個弧形凹槽內,所形成較短力臂長度,可在五增壓腔隔膜泵作動時大幅降低其〝震動〞強度,使得該五增壓腔隔膜泵裝設在習知具有橡膠減震墊的底座後,並再被固定於大型商業用逆滲透淨水器或旅行房車內浴廚供水設備的外殼上,完全不會對該外殼產生共鳴及發出惱人的聲響。
本創作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是將擺輪座中每一圓柱擺輪中水平頂面上定位圓環凹槽至垂直側邊面的區域設具成向下斜面,使得五增壓腔隔膜泵的馬達出力軸旋轉作動後,五個圓柱擺輪受到傾斜偏心凸輪旋轉往上頂推活塞作動區的隔膜片底面時,其向上的作用力,會使隔膜片中定位凸環至外凸條之間的隔膜片體產生向上的斜拉狀態,藉由每一圓柱擺輪中水平頂面上定位圓環凹槽至垂直側邊面的向下斜面,可同時完全平貼支撐在該斜拉狀態的隔膜片活塞作動區底面上,而不會對隔膜片活塞作動區底面產生〝擠壓〞的現象,故可完全消除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圓柱擺輪的倒圓角,對隔膜片活塞作動區底面高頻率擠壓所造成容易破裂的缺失,進而能大幅提高隔膜片承受圓柱擺輪高頻率頂推作用的耐受度,並有效延長整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使用壽命。
本創作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種「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 與擺輪結構改良」,其是將擺輪座中每一圓柱擺輪中水平頂面上定位圓環凹槽至垂直側邊面的區域設具成向下斜面,使得五增壓腔隔膜泵的馬達出力軸旋轉作動後,五個圓柱擺輪受到傾斜偏心凸輪旋轉往上頂推活塞作動區的隔膜片底面時,其向上的作用力,會使隔膜片中定位凸環至外凸條之間的隔膜片體產生向上的斜拉狀態,藉由每一圓柱擺輪中水平頂面上定位圓環凹槽至垂直側邊面的向下斜面,可同時完全平貼支撐在該斜拉狀態的隔膜片底面上,而不會對隔膜片活塞作動區底面產生〝擠壓〞的現象,使得隔膜片受到向上作用力後,其同步產生的反彈作用力大幅減少,故能有效降低馬達的工作電流負載及工作溫度,進而對馬達軸承內的潤滑油不會造成高溫蒸乾所導致潤滑不佳產生異音的缺失,除可確保隔膜增壓泵內的所有軸承正常運轉平順外,更因馬達工作電流降低而減少電力電費的支出,同時兼具延長整個隔膜增壓泵的使用壽命等多重效益。
1、103‧‧‧固定螺絲
2‧‧‧固定螺栓
3、104‧‧‧螺帽
10‧‧‧馬達
11‧‧‧出力軸
20‧‧‧泵頭蓋
21‧‧‧進水口
22‧‧‧出水口
23、33、63‧‧‧固定穿孔
24‧‧‧階狀槽
25‧‧‧凸圓環
26‧‧‧增壓腔室
27‧‧‧高壓水室
30‧‧‧馬達前蓋
31‧‧‧軸承
32‧‧‧上凸圓環
40‧‧‧傾斜偏心凸輪
41‧‧‧軸孔
50、500‧‧‧擺輪座
51‧‧‧擺輪軸承
52‧‧‧擺輪
53、503‧‧‧水平頂面
54、514‧‧‧螺紋孔
55、505、515‧‧‧定位凹環槽
56‧‧‧垂直側邊面
57‧‧‧倒圓角
58、508、526‧‧‧向下斜面
60‧‧‧泵頭座
61‧‧‧作動穿孔
62‧‧‧下凸圓環
64‧‧‧弧形穿孔
65、771‧‧‧弧形凹槽
66、781‧‧‧第二弧形凹槽
67‧‧‧第二弧形穿孔
68、791‧‧‧五弧形環圈凹槽
70‧‧‧隔膜片
71‧‧‧外凸條
72‧‧‧內凸條
73‧‧‧凸肋
74‧‧‧活塞作動區
75‧‧‧中央穿孔
76‧‧‧定位凸環塊
77、651‧‧‧弧形凸塊
78、661‧‧‧第二弧形凸塊
79、681‧‧‧五弧形環圈凸塊
80‧‧‧活塞推塊
81‧‧‧階梯孔
90、900‧‧‧活塞閥體
91、901‧‧‧環凸條
92、902‧‧‧排水座
93、903‧‧‧定位孔
94‧‧‧止逆膠墊
95、905‧‧‧排水孔
96、906‧‧‧進水座
97、907‧‧‧進水孔
98、904‧‧‧活塞片
100‧‧‧底座
101‧‧‧兩側翼板
102‧‧‧橡膠減震墊
502‧‧‧圓柱擺輪
506、522‧‧‧向內傾斜側邊面
511‧‧‧圓柱座
512‧‧‧定位平面
513‧‧‧凸圓柱
521‧‧‧擺輪圓環
523‧‧‧上階孔
524‧‧‧中階孔
525‧‧‧下階孔
600‧‧‧整圈凹環穿孔
601、710‧‧‧整圈凹環槽
602、720‧‧‧長凹槽
603、730‧‧‧圓形凹槽
604、740‧‧‧方形凹槽
610、701‧‧‧整圈凸環塊
611‧‧‧長條穿孔
612‧‧‧圓形穿孔
613‧‧‧方形穿孔
620、702‧‧‧長條凸塊
630、703‧‧‧圓形凸塊
641‧‧‧五弧形環圈穿孔
704、640‧‧‧方形凸塊
C‧‧‧外殼
F‧‧‧作用力
Fs‧‧‧反彈作用力
L1、L2、L3‧‧‧力臂長度
P‧‧‧水管
W‧‧‧自來水
Wp‧‧‧高壓水
圖1: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的立體組合圖。
圖2: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的立體分解圖。
圖3: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擺輪座的立體圖。
圖4:係圖3中4-4線的剖面圖。
圖5: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泵頭座的立體圖。
圖6:係圖5中6-6線的剖面圖。
圖7: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泵頭座的頂視圖。
圖8: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隔膜片的立體圖。
圖9:係圖8中9-9線的剖面圖。
圖10: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隔膜片的底視圖。
圖11:係圖1中11-11線的剖面圖。
圖12: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作動示意圖之一。
圖13: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作動示意圖之二。
圖14: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作動示意圖之三。
圖15:係圖14中視圖a的放大視圖。
圖16: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固定於逆滲透濾水器或旅行房車內浴廚供水設備外殼的示意圖。
圖17: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作動示意圖之四。
圖18:係圖17中視圖b的放大視圖。
圖19: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活塞閥體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0:係圖19中20-20線的剖面圖。
圖21:係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活塞閥體另一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
圖22: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3: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泵頭座的立體圖。
圖24:係圖23中24-24線的剖面圖。
圖25: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泵頭座的頂視圖。
圖26: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隔膜片的立體圖。
圖27:係圖26中27-27線的剖面圖。
圖28: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視圖。
圖29: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擺輪座的立體圖。
圖30:係圖29中30-30線的剖面圖
圖3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圖32: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之一。
圖33:係圖32中視圖a的放大視圖。
圖34: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之二。
圖35:係圖34中視圖b的放大視圖。
圖36: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與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圓柱擺輪分別作動頂推隔膜片後的剖面比較示意圖。
圖37: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泵頭座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38:係圖37中38-38線的剖面圖。
圖39: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分解剖面圖。
圖40: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圖41: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泵頭座的立體圖。
圖42:係圖41中42-42線的剖面圖。
圖43: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泵頭座的頂視圖。
圖44: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隔膜片的立體圖。
圖45:係圖44中45-45線的剖面圖。
圖46: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視圖。
圖47: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隔膜片與泵頭座的組合剖面圖。
圖48: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泵頭座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49:係圖48中49-49線的剖面圖。
圖50: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分解剖面圖。
圖51: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圖52: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泵頭座的立體圖。
圖53:係圖52中53-53線的剖面圖。
圖54: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泵頭座的頂視圖。
圖55: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隔膜片的立體圖。
圖56:係圖55中56-56線的剖面圖。
圖57: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視圖。
圖58: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隔膜片與泵頭座的組合剖面圖。
圖59: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泵頭座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60:係圖59中60-60線的剖面圖。
圖61: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分解剖面圖。
圖62: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圖63: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泵頭座的立體圖。
圖64:係圖63中64-64線的剖面圖。
圖65: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泵頭座的頂視圖。
圖66: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隔膜片的立體圖。
圖67:係圖66中67-67線的剖面圖。
圖68: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視圖。
圖69: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隔膜片與泵頭座的組合剖面圖。
圖70: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泵頭座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71:係圖70中71-71線的剖面圖。
圖72: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分解剖面圖。
圖73: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圖74: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中泵頭座的立體圖。
圖75:係圖74中75-75線的剖面圖。
圖76: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中泵頭座的頂視圖。
圖77: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中隔膜片的立體圖。
圖78:係圖77中78-78線的剖面圖。
圖79: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視圖。
圖80: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中隔膜片與泵頭座的組合剖面圖。
圖81: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中泵頭座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82:係圖81中82-82線的剖面圖。
圖83: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分解剖面圖。
圖84: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圖85:係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中泵頭座的立體圖。
圖86:係圖85中86-86線的剖面圖。
圖87:係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中泵頭座的頂視圖。
圖88:係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中隔膜片的立體圖。
圖89:係圖88中89-89線的剖面圖。
圖90:係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視圖。
圖91:係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中隔膜片與泵頭座的組合剖面圖。
圖92:係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中泵頭座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93:係圖92中93-93線的剖面圖。
圖94:係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分解剖面圖。
圖95:係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 圖。
圖96:係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中泵頭座的立體圖。
圖97:係圖96中97-97線的剖面圖。
圖98:係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中泵頭座的頂視圖。
圖99:係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中隔膜片的立體圖。
圖100:係圖99中100-100線的剖面圖。
圖101:係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視圖。
圖102:係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中隔膜片與泵頭座的組合剖面圖。
圖103:係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中泵頭座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04:係圖103中104-104線的剖面圖。
圖105:係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分解剖面圖。
圖106:係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圖107:係本創作第八實施例中泵頭座的頂視圖。
圖108:係圖107中108-108線的剖面圖。
圖109:係本創作第八實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視圖。
圖110:係圖109中110-110線的剖面圖。
圖111:係本創作第八實施例中隔膜片與泵頭座的組合剖面圖。
圖112:係本創作第八實施例中泵頭座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13:係圖112中113-113線的剖面圖。
圖114:係本創作第八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分解剖面圖。
圖115:係本創作第八實施例中泵頭座與隔膜片又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圖116:係本創作第九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17:係圖116中117-117線的剖面圖。
圖118:係本創作第九實施例安裝於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的剖面圖。
圖119:係本創作第九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
圖120:係圖119中視圖a的放大視圖。
圖121:係本創作第九實施例與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圓柱擺輪分別作動頂推隔膜片後的剖面比較示意圖。
圖122:係本創作第九實施例中圓柱擺輪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123:係圖122中123-123線的剖面圖。
圖124:係本創作第九實施例中圓柱擺輪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圖125:係圖124中125-125線的剖面圖。
圖126:係本創作第九實施例中圓柱擺輪另一實施例安裝於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的剖面圖。
圖127:係本創作第九實施例中圓柱擺輪另一實施例安裝於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作動示意圖。
圖128:係圖127中視圖a的放大視圖。
圖129:係本創作第九實施例中圓柱擺輪另一實施例與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圓柱擺輪分別作動頂推隔膜片後的剖面比較示意圖。
如圖22至圖31所示,為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的第一實施例,其是在泵頭座60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61的外圍向下凹設一弧形凹槽65(如圖23至圖25所示),並在相對應該每一弧形凹槽65位置的隔膜片70底面上,向下凸設一弧形凸塊77(如圖27及圖28所示),使得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隔膜 片70底面的五個弧形凸塊77完全嵌入泵頭座60頂面的五個弧形凹槽65內,並在隔膜片70底面的弧形凸塊77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2(如圖31中的放大視圖所示),另將擺輪座50的每一圓柱擺輪52中水平頂面53上定位凹環槽55至垂直側邊面56的區域設具成向下斜面58(如圖29及圖30所示)。
續如圖32、圖33及圖15所示,當五增壓腔隔膜泵作動時,由於隔膜片70底面的弧形凸塊77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的力臂長度L2(如圖33所示),小於隔膜片70中外凸條71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的力臂長度L1(如圖15及圖33所示),故圓柱擺輪52往上頂推隔膜片70底面的作用力F乘上較短的力臂長度L2,所產生的力矩(即力矩=F×L2)也相對變小,因此,藉由隔膜片70底面凸設的五個弧形凸塊77嵌入泵頭座60頂面凹設的五個弧形凹槽65,可以減少每一個圓柱擺輪52向上頂推作用力F的力矩作用,進而達到大幅降低〝震動〞的強度,經由試製樣品實測後的結果顯示,本創作的〝震動〞強度只有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的十分之一以下,且將習知的底座100先裝設於本創作的泵體上,再固定於大型商業用逆滲透淨水器或旅行房車內浴廚供水設備的外殼C上(如圖16所示),即完全不會產生共鳴及其所導致發出的惱人聲響。
另如圖34至圖36所示,上述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第一實施例作動時,該五個圓柱擺輪52受到傾斜偏心凸輪40旋轉往上頂推活塞作動區74的隔膜片70底面後,其向上的作用力F,會使隔膜片70中定位凸環塊76至外凸條71之間的隔膜片體產生向上的斜拉狀態,藉由該圓柱擺輪52中水平頂面53上定位凹環槽55至垂直側邊面56 的向下斜面58,可同時完全平貼接觸並支撐在該斜拉狀態的隔膜片70活塞作動區74底面上,而不會對隔膜片70活塞作動區74底面產生〝擠壓〞的現象(如圖34及圖35所示),且該隔膜片70同步產生的反彈作用力Fs也會隨之大幅減少(如圖35中各大小反彈作用力Fs的箭頭分佈所示,將其與圖18中的各大小反彈作用力Fs比較後可知,確實本創作可使隔膜片70同步產生的反彈作用力Fs大幅減少),因此,藉由本創作圓柱擺輪52中水平頂面53上定位凹環槽55至垂直側邊面56的向下斜面58,除可完全消除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圓柱擺輪52的倒圓角57,對隔膜片70活塞作動區74底面高頻率〝擠壓〞所造成容易破裂的缺失外(如圖36中假想線部分所示),並具有將隔膜片70受到向上作用力F後,所同步產生反彈作用力Fs大幅減少的功效,使得隔膜片70能大幅提高承受圓柱擺輪52高頻率頂推作用的耐受度,並能有效降低馬達的工作電流負載及工作溫度,進而對馬達軸承內的潤滑油不會造成高溫蒸乾所導致潤滑不佳產生異音的缺失,除可確保五增壓腔隔膜泵內的所有軸承正常運轉平順外,更因馬達工作電流降低而減少電力電費的支出,同時兼具延長整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使用壽命等多重效益,將本創作安裝於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並經由實測後的結果顯示,馬達10的工作溫度可降低至少15℃,工作電流可減少1安培以上,且隔膜片70及整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使用壽命可增加達兩倍以上。
如圖37及圖38所示,上述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每一弧形凹槽65可變更設成弧形穿孔64。
如圖39及圖40所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每一弧形凹槽65(如圖23至25所示),另可變更設成弧形凸塊651(如圖 39所示),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弧形凸塊77(如圖27及28所示),亦同步變更設成弧形凹槽771(如圖39所示),將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60頂面的每一個弧形凸塊651會完全嵌入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個弧形凹槽771內(如圖40所示),其仍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弧形凹槽771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3(如圖40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
如圖41至圖47所示,為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的第二實施例,其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每一弧形凹槽65(如圖23及25所示),可變更將其相鄰的兩端部相互接連後形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68(如圖41至43所示),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弧形凸塊77(如圖27及28所示),亦同步變更將其相鄰的兩端部相互接連後形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79(如圖45及46所示),將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隔膜片70底面的五弧形環圈凸塊79會完全嵌入泵頭座60頂面的五弧形環圈凹槽68內(如圖47所示),其仍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五弧形環圈凸塊79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2(如圖47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
如圖48及圖49所示,上述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五弧形環圈凹槽68可變更設成五弧形環圈穿孔641。
如圖50及圖51所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68(如圖41至43所示),另可變更設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681(如圖50所示),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70底面的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79(如圖45及46所示),亦同步變更設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791(如 圖50所示),將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60頂面的五弧形環圈凸塊681會完全嵌入隔膜片70底面的五弧形環圈凹槽791內(如圖51所示),其仍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五弧形環圈凹槽791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3(如圖51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
如圖52至圖58所示,為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的第三實施例,其是在泵頭座60中每一作動穿孔61外圍上弧形凹槽65的外圍處,更增設有一道第二弧形凹槽66(如圖53至54所示),且在相對應該第二弧形凹槽66位置的隔膜片70底面上,亦在弧形凸塊77的外圍向下增設有一道第二弧形凸塊78(如圖56及圖57所示),使得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隔膜片70底面的弧形凸塊77與第二弧形凸塊78可分別嵌入泵頭座60頂面的弧形凹槽65與第二弧形凹槽66內(如圖58及其放大視圖所示),其仍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弧形凸塊77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2(如圖58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且藉由該第二弧形凸塊78與第二弧形凹槽66的相互嵌合,可使隔膜片70活塞作動區74受到擺輪52頂推的作用力F時,能增加維持力臂長度L2不會被位移變動的穩固性。。
如圖59及圖60所示,上述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每一弧形凹槽65與第二弧形凹槽66均可變更設成弧形穿孔64與第二弧形穿孔67。
如圖61及圖62所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每一弧形凹槽65與第二弧形凹槽66(如圖52至54所示),另可變更設成弧 形凸塊651與第二弧形凸塊661(如圖61所示),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弧形凸塊77與第二弧形凸塊78(如圖56及57所示),亦同步變更設成弧形凹槽771與第二弧形凹槽781(如圖61所示),將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60頂面的每一個弧形凸塊651與第二弧形凸塊661,會分別嵌入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個弧形凹槽771與第二弧形凹槽781內(如圖62所示),其亦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弧形凹槽771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3(如圖62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以及增加維持力臂長度L3不會被位移變動的穩固性。
如圖63至圖69所示,為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的第四實施例,其是在泵頭座60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61的外圍向下凹設一整圈凹環槽601(如圖63至65所示),並在相對應該整圈凹環槽601位置的隔膜片70的底面上向下凸設一整圈凸環塊701(如圖67及圖68所示),使得該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隔膜片70底面的整圈凸環塊701完全嵌入泵頭座60頂面的整圈凹環槽601內(如圖69所示),其仍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整圈凸環塊701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2(如圖69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
如圖70及圖71所示,上述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每一整圈凹環槽601可變更設成整圈凹環穿孔600。
如圖72及圖73所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每一整圈凹環槽601(如圖63至65所示),另可變更設成整圈凸環塊610(如圖72所示),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70的每一整圈凸環塊701(如圖67及68所 示),亦同步變更設成整圈凹環槽710(如圖72所示),將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60頂面的每一整圈凸環塊610會完全嵌入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整圈凹環槽710內(如圖73所示),其亦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整圈凹環槽710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3(如圖73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
如圖74至圖80所示,為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的第五實施例,其是在泵頭座60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61的外圍向下凹設間隔排列的數個長凹槽602(如圖74至圖76所示),並在相對應該數個長凹槽602位置的隔膜片70底面上向下凸設數個相同數量的長條凸塊702(如圖78及圖79所示),使得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個長條凸塊702完全嵌入泵頭座60頂面的每一個長凹槽602內(如圖80所示),其仍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個長條凸塊702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2(如圖80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
如圖81及圖82所示,上述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數個長凹槽602可變更設成數個長條穿孔611。
如圖83及圖84所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數個長凹槽602(如圖74至76所示),另可變更設成數個長條凸塊620(如圖83所示),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70底面的數個長條凸塊702(如圖78及79所示),亦同步變更設成數個長凹槽720(如圖83所示),將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60頂面的數個長條凸塊620會分別嵌入隔膜片70底面的數個長凹槽720內(如圖84所示),其亦可在隔膜片70 底面的數個長凹槽720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3(如圖84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
如圖85至圖91所示,為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的第六實施例,其是在泵頭座60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61的外圍向下凹設間隔排列的數個圓形凹槽603(如圖85至圖87所示),並在相對應該數個圓形凹槽603位置的隔膜片70底面上向下凸設數個相同數量的圓形凸塊703(如圖89及圖90所示),使得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個圓形凸塊703完全嵌入泵頭座60頂面的每一個圓形凹槽603內(如圖91所示),其仍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個圓形凸塊703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2(如圖91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
如圖92及圖93所示,上述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數個圓形凹槽603可變更設成數個圓形穿孔612。
如圖94及圖95所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數個圓形凹槽603(如圖85至87所示),另可變更設成數個圓形凸塊630(如圖94所示),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70底面的數個圓形凸塊703(如圖89及90所示),亦同步變更設成數個圓形凹槽730(如圖94所示),將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60頂面的數個圓形凸塊630會完全嵌入隔膜片70底面的數個圓形凹槽730內(如圖95所示),其亦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數個圓形凹槽730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3(如圖95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
如圖96至圖102所示,為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 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的第七實施例,其是在泵頭座60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61的外圍向下凹設間隔排列的數個方形凹槽604(如圖96至圖98所示),並在相對應該數個方形凹槽604位置的隔膜片70底面上向下凸設數個相同數量的方形凸塊704(如圖100及圖101所示),使得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個方形凸塊704完全嵌入泵頭座60頂面的每一個方形凹槽604內(如圖102所示),其仍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個方形凸塊704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2(如圖102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
如圖103及圖104所示,上述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數個方形凹槽604可變更設成數個方形穿孔613。
如圖105及圖106所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數個方形凹槽604(如圖96至98所示),另可變更設成數個方形凸塊640(如圖105所示),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70底面的數個方形凸塊704(如圖100及101所示),亦同步變更設成數個方形凹槽740(如圖105所示),將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60頂面的數個方形凸塊640會完全嵌入隔膜片70底面的數個方形凹槽740內(如圖106所示),其亦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數個方形凹槽740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3(如圖106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
如圖107至圖111所示,為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的第八實施例,其是在泵頭座60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作動穿孔61的外圍向下凹設一整圈凹環槽601,並在靠近該每一整圈凹環槽 601的外圍再凹設有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68(如圖107及108所示),且在相對應該整圈凹環槽601與五弧形環圈凹槽68位置的隔膜片70底面上,亦向下凸設一整圈凸環塊701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79(如圖109及110所示),使得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如圖111所示),該隔膜片70底面的一整圈凸環塊701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79分別嵌入泵頭座60頂面的一整圈凹環槽601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68內(如圖111及其放大視圖所示),其仍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一整圈凸環塊701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2(如圖111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且藉由該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79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68的相互嵌合,可使隔膜片70活塞作動區74受到擺輪52頂推的作用力F時,能增加維持力臂長度L2不會被位移變動的穩固性。
如圖112及圖113所示,上述本創作第八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一整圈凹環槽601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68可變更設成一整圈凹環穿孔600與五弧形環圈穿孔641。
如圖114及圖115所示,本創作第八實施例中該泵頭座60頂面上的每一整圈凹環槽601與每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68(如圖107及108所示),另可變更設成一整圈凸環塊610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681(如圖114所示),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70底面的一整圈凸環塊701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79(如圖109及110所示),亦同步變更設成一整圈凹環槽710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791(如圖114所示),將隔膜片70的底面與泵頭座60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60頂面的一整圈凸環塊610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681會分別嵌入隔膜片70底面的一整圈凹環槽710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791內 (如圖115所示),其亦可在隔膜片70底面的一整圈凹環槽710與定位凸環塊76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L3(如圖115中的放大視圖所示),並同樣具有大幅減少〝震動〞的功效,以及增加維持力臂長度L3不會被位移變動的穩固性。
如圖116至圖118所示,為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的第九實施例,其是將擺輪座500中每一圓柱擺輪502的直徑加大,但仍小於泵頭座60中作動穿孔61的內徑,並將其側邊面設具成向內傾斜側邊面506,且每一圓柱擺輪502中水平頂面503上定位凹環槽505至該向內傾斜側邊面506的區域設具成向下斜面508。
續如圖119至圖121所示,上述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第九實施例作動時,五個圓柱擺輪502受到傾斜偏心凸輪40旋轉往上頂推活塞作動區74的隔膜片70底面時,其向上的作用力F,會使隔膜片70中定位凸環塊76至外凸條71之間的隔膜片體產生向上的斜拉狀態,藉由該圓柱擺輪502中水平頂面503上定位凹環槽505至向內傾斜側邊面506的向下斜面508,可同時完全平貼接觸並支撐在該斜拉狀態的隔膜片70底面上,而不會對隔膜片70活塞作動區74底面產生〝擠壓〞的現象(如圖119及120所示),且該隔膜片70同步產生的反彈作用力Fs也會隨之大幅減少(如圖120中各大小反彈作用力Fs的箭頭分佈所示),而向內傾斜側邊面506的設計結構,可因圓柱擺輪502直徑加大後,其在作動向上頂推位移時,能避免碰接到泵頭座60中作動穿孔61的孔壁面,因此,藉由本創作圓柱擺輪502中水平頂面503上定位凹環槽505至向內傾斜側邊面506的向下斜面508,除可完全消除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圓柱擺輪502的倒圓角57對隔膜 片70底面活塞作動區74產生〝擠壓〞的缺失外(如圖121中假想線部分所示),並具有將隔膜片70受到向上作用力F後,所同步產生反彈作用力Fs大幅減少的功效,使得隔膜片70能大幅提高承受圓柱擺輪502高頻率頂推作用的耐受度,進而有效延長整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使用壽命。此外,由於圓柱擺輪502的直徑加大,也使得其向下斜面508的面積被加大,故能在作動時增加平貼接觸斜拉狀態隔膜片70底面的面積(如圖121中圖號A所示),並增加對反彈作用力Fs的支撐,進而再降低隔膜片70受到反彈作用力Fs的影響程度,也對隔膜片70的使用壽命產生再延長的功效。
如圖122至圖125所示,上述本創作「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第九實施例中,該每一圓柱擺輪502可變更設具由一圓柱座511及一擺輪圓環521組成,其中,圓柱座511的圓周外緣面上設有一道定位平面512,並在頂面向上凸設有一凸圓柱513,且該凸圓柱513的頂面中央凹設有一螺紋孔514;該擺輪圓環521是套置在圓柱座511上,其外周緣面設成向內傾斜側邊面522,於頂面中央往底面方向設有相互貫通的上階孔523、中階孔524及下階孔525,其中,上階孔523的孔徑大於圓柱座511中凸圓柱513的外徑,中階孔524的內徑與圓柱座511中凸圓柱513的外徑相同,下階孔525的內徑與圓柱座511的外徑相同,另由上階孔523至向內傾斜側邊面522的區域設成向下斜面526,將擺輪圓環521套置在圓柱座511後,可在凸圓柱513與上階孔523之間形成一定位凹環槽515(如圖124及圖125所示)。
續如圖126至圖129所示,上述擺輪圓環521與圓柱座511相套合後,將隔膜片70底面的五個定位凸環塊76分別塞置入擺輪座500中五個圓柱擺輪502的定位凹環槽515內,再藉由固定螺絲1穿套入活塞推塊80的階梯 孔81,並穿過隔膜片70中五個活塞作動區74的中央穿孔75後,可將隔膜片70及五活塞推塊80同時螺固於擺輪座500中五圓柱擺輪502的圓柱座511的螺紋孔514內(如圖126中的放大視圖所示);當馬達10的出力軸11轉動時,五個圓柱擺輪502受到傾斜偏心凸輪40旋轉往上頂推活塞作動區74的隔膜片70底面時,其向上的作用力F,會使隔膜片70中定位凸環塊76至外凸條71之間的隔膜片體產生向上的斜拉狀態,藉由該圓柱擺輪502中擺輪圓環521的定位凹環槽515至向內傾斜側邊面522的向下斜面526,可同時完全平貼接觸並支撐在該斜拉狀態的隔膜片70底面上,而不會對隔膜片70底面產生〝擠壓〞的現象(如圖127及圖128所示),且該隔膜片70同步產生的反彈作用力Fs也會隨之大幅減少(如圖128中各大小反彈作用力Fs的箭頭分佈所示),而向內傾斜側邊面522的設計結構,仍會因圓柱擺輪502直徑加大後,其在作動向上頂推位移時,能避免碰接到泵頭座60中作動穿孔61的孔壁面,因此,其除可完全消除習知五增壓腔隔膜泵中圓柱擺輪502的倒圓角57對隔膜片70底面產生〝擠壓〞的缺失外(如圖129中假想線部分所示),仍具有將隔膜片70受到向上作用力F後,所同步產生反彈作用力Fs大幅減少的功效,使得隔膜片70能大幅提高承受圓柱擺輪502高頻率頂推作用的耐受度,進而有效延長整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使用壽命,且除了與上述第二實施例所具有的功效完全相同外,該具有向內傾斜側邊面522與向下斜面526的擺輪圓環521,在製作時必須考慮脫膜的可行性,故將其與擺輪座500分開來製作,可節省製造的成本,而圓柱座511則可與擺輪座500以一體成型方式來製作,再將兩者加以組合成圓柱擺輪502,因此,此一結構設計完全具有符合工業大量生產及節省整體製造成本的雙重效益。
綜上所述,本創作以最簡易的構造且不增加整體量產成本的綜合考量下,來達成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及功效,並以最簡易的圓柱擺輪改良構造,來達成延長五增壓腔隔膜泵中隔膜片的使用壽命,使得整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使用壽命亦隨之增加達到原來的兩倍以上,非常具有高度產業利用性及實用性,應符合專利的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請。
1‧‧‧固定螺絲
10‧‧‧馬達
11‧‧‧出力軸
21‧‧‧進水口
22‧‧‧出水口
23、33、63‧‧‧固定穿孔
30‧‧‧馬達前蓋
31‧‧‧軸承
32‧‧‧上凸圓環
40‧‧‧傾斜偏心凸輪
41‧‧‧軸孔
50‧‧‧擺輪座
51‧‧‧擺輪軸承
52‧‧‧擺輪
53‧‧‧水平頂面
54‧‧‧螺紋孔
55‧‧‧定位凹環槽
56‧‧‧垂直側邊面
58‧‧‧向下斜面
60‧‧‧泵頭座
61‧‧‧作動穿孔
65‧‧‧弧形凹槽
70‧‧‧隔膜片
71‧‧‧外凸條
72‧‧‧內凸條
73‧‧‧凸肋
74‧‧‧活塞作動區
75‧‧‧中央穿孔
80‧‧‧活塞推塊
81‧‧‧階梯孔
90‧‧‧活塞閥體
91‧‧‧環凸條
92‧‧‧排水座
93‧‧‧定位孔
94‧‧‧止逆膠墊
95‧‧‧排水孔
96‧‧‧進水座
97‧‧‧進水孔
98‧‧‧活塞片

Claims (52)

  1. 一種「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係包括:一馬達;一馬達前蓋,其中央嵌固有一軸承,並由馬達的出力軸穿置,於外周緣凸設有一圈上凸圓環,且在該上凸圓環中設有數個固定穿孔;一傾斜偏心凸輪,其中央貫穿有一軸孔,並套固於馬達的出力軸上;一擺輪座,其底部中央嵌固有一擺輪軸承,並套設在傾斜偏心凸輪上,於座體的頂面等距間隔排列凸設有五個擺輪,每一擺輪的水平頂面凹設有一螺紋孔,並在該螺紋孔的外圍再凹設有一圈定位凹環槽,且其水平頂面與垂直側邊面相交接處設具成倒圓角;一泵頭座,係套蓋於馬達前蓋的上凸圓環上,其頂面穿設有五個等距間隔且大於擺輪座中五個擺輪外徑的作動穿孔,其底面向下設有一圈下凸圓環,該下凸圓環的尺度與馬達前蓋的上凸圓環尺度相同,另靠近外周緣的頂面往下凸圓環方向,再穿設有數個固定穿孔;一隔膜片,係置於泵頭座的頂面上,由半硬質彈性材料射出成型,其最外周緣頂面上環設有兩圈相平行對置的內凸條及外凸條,並由頂面中央位置處輻射出五道與該內凸條相接連之凸肋,使該五道凸肋與內凸條之間,被間隔出有五個活塞作動區,而各活塞作動區相對應於各擺輪頂面的螺紋孔位置上,又各穿設有一中央穿孔,並在位於每一中央穿孔的隔膜片底面凸設有一圈定位凸環塊;五活塞推塊,係分別置放於隔膜片的五個活塞作動區內,每一活塞推塊上貫穿設有一階梯孔,藉由固定螺絲穿過階梯孔,可將隔膜片及五活塞推塊螺固於擺輪座中五擺輪的螺紋孔內;一活塞閥體,係套置於隔膜片上,其底部外周緣側面向下凸設有一圈環凸條,可塞置入隔膜片中內凸條與外凸條之間的空隙,在朝向泵頭蓋方向的中央位置設有一圓形排水座,並於排水座的中央穿設有一定位孔,可供一T型的止逆膠墊穿入固定,另以該定位孔為中心間隔72度夾角 所形成的五個區域位置上,各穿設有數個排水孔,且對應該五個區域排水孔的排水座外圍面上,又分別接設有相互間隔72度夾角排列且開口均朝下的五個進水座,在每一進水座上又穿設有數個進水孔,並於每一進水座的中央各穿置有一倒立T型的活塞片,其中,該排水座五個區域上的排水孔,分別與其相對應的五個進水座相連通;及一泵頭蓋,係蓋置於泵頭座上,並將隔膜片及活塞閥體包覆,其外緣面設有一進水口、一出水口及數個固定穿孔,並在其內緣面中央設有一圈凸圓環;其特徵在於:該擺輪座的每一圓柱擺輪中水平頂面上定位凹環槽至垂直側邊面的區域設具成向下斜面,且該泵頭座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的外圍向下凹設有一弧形凹槽,並在相對應該每一弧形凹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上,向下凸設有一弧形凸塊,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個弧形凸塊完全嵌入泵頭座頂面的每一個弧形凹槽內,並在隔膜片底面的弧形凸塊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弧形凹槽變更設成弧形穿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弧形凹槽變更設成弧形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弧形凸塊,亦同步變更設成弧形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個弧形凸塊會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個弧形凹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弧形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每一弧形凹槽的相鄰兩端部,係變更成相互接連而形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上每一弧形 凸塊的相鄰兩端部,亦同步變更成相互接連而形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五弧形環圈凹槽變更設成五弧形環圈穿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變更設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亦同步變更設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五弧形環圈凸塊會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五弧形環圈凹槽內,並在隔膜片底面的五弧形環圈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中每一弧形凹槽的外圍再增設有一道第二弧形凹槽,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弧形凸塊外圍上亦增設有一道第二弧形凸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弧形凹槽與第二弧形凹槽變更設成弧形穿孔與第二弧形穿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弧形凹槽與第二弧形凹槽,變更設成弧形凸塊與第二弧形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弧形凸塊與第二弧形凸塊變更設成弧形凹槽與第二弧形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個弧形凸塊與第二弧形凸塊,可分別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個弧形凹槽與第二弧形凹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弧形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隔膜增壓泵中泵頭座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 的外圍向下變更凹設成一整圈凹環槽,且相對應該每一整圈凹環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向下變更凸設成一整圈凸環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整圈凹環槽變更設成整圈凹環穿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整圈凹環槽變更設成整圈凸環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每一整圈凸環塊變更設成整圈凹環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整圈凸環塊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每一整圈凹環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整圈凹環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的外圍向下變更凹設成間隔排列的數個長凹槽,且相對應該數個長凹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向下變更凸設成數個相同數量間隔排列的長條凸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長凹槽變更設成數個長條穿孔。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長凹槽變更設成數個長條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數個長條凸塊,亦同步變更設成數個長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長條凸塊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數個長凹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數個長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的外圍向下變更凹設成間隔排列的數個圓形凹槽,且相對應該數個圓形凹槽的隔膜片底面向下變更凸設成數個相同數量間隔排列的圓形凸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圓形凹槽變更設成數個圓形穿孔。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圓形凹槽變更設成數個圓形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數個圓形凸塊,亦同步變更設成數個圓形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圓形凸塊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數個圓形凹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數個圓形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的外圍向下變更凹設成間隔排列的數個方形凹槽,且相對應該數個方形凹槽的隔膜片底面向下變更凸設成數個相同數量間隔排列的方形凸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方形凹槽變更設成數個方形穿孔。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方形凹槽變更設成數個方形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數個方形凸塊,亦同步變更設成數個方形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方形凸塊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數個方形凹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數個方形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作動穿孔的外圍向下變更凹設成一整圈凹環槽,並在靠近該每一整圈凹環槽的外圍再凹設有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且在相對應該整圈凹環槽與五弧形環圈凹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向下變更凸設成一整圈凸環塊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 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一整圈凹環槽及其外圍的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變更設成一整圈凹環穿孔及一圈五弧形環圈穿孔。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的每一整圈凹環槽與每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變更設成一整圈凸環塊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且在相對應該整圈凸環塊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的隔膜片底面變更設成一整圈凹環槽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一整圈凸環塊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可分別嵌入隔膜片底面的一整圈凹環槽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內,並在隔膜片底面的一整圈凹環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擺輪座中每一圓柱擺輪的直徑變更加大,但仍小於泵頭座中作動穿孔的內徑,並將其側邊面設具成向內傾斜側邊面,且該每一圓柱擺輪中水平頂面上定位凹環槽至該向內傾斜側邊面的區域設具成向下斜面。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每一圓柱擺輪變更設成由一圓柱座及一擺輪圓環組成,其中,該圓柱座的圓周外緣面上設有一道定位平面,並在頂面向上凸設有一凸圓柱,且該凸圓柱的頂面中央凹設有一螺紋孔;該擺輪圓環是套置在圓柱座上,其外周緣面設成向內傾斜側邊面,並於頂面中央往底面方向設有相互貫通的上階孔、中階孔及下階孔,其中,上階孔的孔徑大於圓柱座中凸圓柱的外徑,中階孔的內徑與圓柱座中凸圓柱的外徑相同,下階孔的內徑與圓柱座的外徑相同,另由上階孔至向內傾斜側邊面的區域設成向下斜面,使該擺輪圓環套置在圓柱座後,可在圓柱座的凸圓柱與擺輪圓環的上階孔之間形成一定位凹環槽。
  27. 一種「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係包括: 一馬達;一馬達前蓋,其中央嵌固有一軸承,並由馬達的出力軸穿置,於外周緣凸設有一圈上凸圓環,且在該上凸圓環中設有數個固定穿孔;一傾斜偏心凸輪,其中央貫穿有一軸孔,並套固於馬達的出力軸上;一擺輪座,其底部中央嵌固有一擺輪軸承,並套設在傾斜偏心凸輪上,於座體的頂面等距間隔排列凸設有五個擺輪,每一擺輪的水平頂面凹設有一螺紋孔,並在該螺紋孔的外圍再凹設有一圈定位凹環槽;一泵頭座,係套蓋於馬達前蓋的上凸圓環上,其頂面穿設有五個等距間隔且大於擺輪座中五個擺輪外徑的作動穿孔,其底面向下設有一圈下凸圓環,該下凸圓環的尺度與馬達前蓋的上凸圓環尺度相同,另靠近外周緣的頂面往下凸圓環方向,再穿設有數個固定穿孔;一隔膜片,係置於泵頭座的頂面上,由半硬質彈性材料射出成型,其最外周緣頂面上環設有兩圈相平行對置的內凸條及外凸條,並由頂面中央位置處輻射出五道與該內凸條相接連之凸肋,使該五道凸肋與內凸條之間,被間隔出有五個活塞作動區,而各活塞作動區相對應於各擺輪頂面的螺紋孔位置上,又各穿設有一中央穿孔,並在位於每一中央穿孔的隔膜片底面凸設有一圈定位凸環塊;五活塞推塊,係分別置放於隔膜片的五個活塞作動區內,每一活塞推塊上貫穿設有一階梯孔,藉由固定螺絲穿過階梯孔,可將隔膜片及五活塞推塊螺固於擺輪座中五擺輪的螺紋孔內;一活塞閥體,係套置於隔膜片上,其底部外周緣側面向下凸設有一圈環凸條,可塞置入隔膜片中外凸條與內凸條之間的空隙,朝向泵頭蓋方向的中央位置凹設有一圓形排水座,在該排水座上間隔72度夾角所形成的五個區域位置中央各穿設有一定位孔,可供一T型的活塞片穿入固定,另於每一定位孔與排水座之間的區域位置上,再穿設有數個排水孔,且對應該每一個區域的排水座外圍面上,又分別接設有相互間隔72度夾角排列且開口均朝下的五個進水座,在每一進水座上又穿設有數個 進水孔,並在每一進水座的中央穿置有一倒立T型的活塞片,其中,排水座每一個區域上的排水孔,分別與其相對應的每一個進水座相連通;及一泵頭蓋,係蓋置於泵頭座上,並將隔膜片及活塞閥體包覆,其外緣面設有一進水口、一出水口及數個固定穿孔,並在其內緣面中央設有一圈凸圓環;其特徵在於:該擺輪座的每一圓柱擺輪中水平頂面上定位凹環槽至垂直側邊面的區域設具成向下斜面,且該泵頭座頂面上圍繞每一個作動穿孔的外圍向下凹設有一弧形凹槽,並在相對應該每一弧形凹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上,向下凸設有一弧形凸塊,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個弧形凸塊完全嵌入泵頭座頂面的每一個弧形凹槽內,並在隔膜片底面的弧形凸塊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弧形凹槽變更設成弧形穿孔。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弧形凹槽變更設成弧形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弧形凸塊,亦同步變更設成弧形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個弧形凸塊會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個弧形凹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弧形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每一弧形凹槽的相鄰兩端部,係變更成相互接連而形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上每一弧形凸塊的相鄰兩端部,亦同步變更成相互接連而形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五弧形環圈凹槽變更設成五弧形環圈穿孔。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變更設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亦同步變更設成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五弧形環圈凸塊會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五弧形環圈凹槽內,並在隔膜片底面的五弧形環圈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中每一弧形凹槽的外圍再增設有一道第二弧形凹槽,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弧形凸塊外圍上亦增設有一道第二弧形凸塊。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弧形凹槽與第二弧形凹槽變更設成弧形穿孔與第二弧形穿孔。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弧形凹槽與第二弧形凹槽,變更設成弧形凸塊與第二弧形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弧形凸塊與第二弧形凸塊變更設成弧形凹槽與第二弧形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個弧形凸塊與第二弧形凸塊,可分別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每一個弧形凹槽與第二弧形凹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弧形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隔膜增壓泵中泵頭座頂面上圍繞靠近一個作動穿孔的 外圍向下變更凹設成一整圈凹環槽,且相對應該每一整圈凹環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向下變更凸設成一整圈凸環塊。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整圈凹環槽變更設成整圈凹環穿孔。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整圈凹環槽變更設成整圈凸環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每一整圈凸環塊變更設成整圈凹環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每一整圈凸環塊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每一整圈凹環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整圈凹環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的外圍向下變更凹設成間隔排列的數個長凹槽,且相對應該數個長凹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向下變更凸設成數個相同數量間隔排列的長條凸塊。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長凹槽變更設成數個長條穿孔。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長凹槽變更設成數個長條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數個長條凸塊,亦同步變更設成數個長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長條凸塊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數個長凹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數個長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的外圍向下變更凹設成間隔排列的數個圓形凹槽,且相對應該數個圓形凹槽的隔膜片底面向下變更凸設成數個相同數量間隔排列的圓形凸塊。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圓形凹槽變更設成數個圓形穿孔。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圓形凹槽變更設成數個圓形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數個圓形凸塊,亦同步變更設成數個圓形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圓形凸塊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數個圓形凹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數個圓形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個作動穿孔的外圍向下變更凹設成間隔排列的數個方形凹槽,且相對應該數個方形凹槽的隔膜片底面向下變更凸設成數個相同數量間隔排列的方形凸塊。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方形凹槽變更設成數個方形穿孔。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方形凹槽變更設成數個方形凸塊,且與其相對應隔膜片底面的數個方形凸塊,亦同步變更設成數個方形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數個方形凸塊完全嵌入隔膜片底面的數個方形凹槽內,並在該隔膜片底面的數個方形凹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圍繞靠近每一作動穿孔的外圍向下變更凹設成一整圈凹環槽,並在靠近該每一整圈凹環槽的外圍再凹設有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且在相對應該整圈凹環槽與五弧形環圈凹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向下變更凸設成一整圈凸環塊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 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的一整圈凹環槽及其外圍的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變更設成一整圈凹環穿孔及一圈五弧形環圈穿孔。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泵頭座頂面上的每一整圈凹環槽與每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變更設成一整圈凸環塊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且在相對應該整圈凸環塊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的隔膜片底面變更設成一整圈凹環槽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使得隔膜片的底面與泵頭座的頂面相互貼合後,該泵頭座頂面的一整圈凸環塊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凸塊可分別嵌入隔膜片底面的一整圈凹環槽與一圈五弧形環圈凹槽內,並在隔膜片底面的一整圈凹環槽與定位凸環塊之間形成較短的力臂長度。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擺輪座中每一圓柱擺輪的直徑變更加大,但仍小於泵頭座中作動穿孔的內徑,並將其側邊面設具成向內傾斜側邊面,且該每一圓柱擺輪中水平頂面上定位凹環槽至該向內傾斜側邊面的區域設具成向下斜面。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述之「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其中,該每一圓柱擺輪變更設成由一圓柱座及一擺輪圓環組成,其中,該圓柱座的圓周外緣面上設有一道定位平面,並在頂面向上凸設有一凸圓柱,且該凸圓柱的頂面中央凹設有一螺紋孔;該擺輪圓環是套置在圓柱座上,其外周緣面設成向內傾斜側邊面,並於頂面中央往底面方向設有相互貫通的上階孔、中階孔及下階孔,其中,上階孔的孔徑大於圓柱座中凸圓柱的外徑,中階孔的內徑與圓柱座中凸圓柱的外徑相同,下階孔的內徑與圓柱座的外徑相同,另由上階孔至向內傾斜側邊面的區域設成向下斜面,使該擺輪圓環套置在圓柱座後,可在圓柱座的凸圓柱與擺輪圓環的上階孔之間形成一定位凹環槽。
TW103208785U 2014-05-20 2014-05-20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TWM492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785U TWM492967U (zh) 2014-05-20 2014-05-20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785U TWM492967U (zh) 2014-05-20 2014-05-20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2967U true TWM492967U (zh) 2015-01-01

Family

ID=5278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8785U TWM492967U (zh) 2014-05-20 2014-05-20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2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91643U (zh) 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构造
TWI588364B (zh) 三增壓腔隔膜泵的擺輪結構改良
CN203948261U (zh) 五增压腔隔膜泵的减震构造与摆轮结构改良
CN105089988B (zh) 四增压腔隔膜泵的减震构造与摆轮结构的组合
TWI588361B (zh)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TWM492967U (zh)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CN204900224U (zh) 四增压腔隔膜泵的减震构造
TWI588360B (zh) 四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CN105089990B (zh) 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构造与摆轮结构
TWI588363B (zh) 隔膜增壓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TWI588365B (zh) 四腔室隔膜增壓泵的擺輪結構改良
TWI588356B (zh)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
CN105089987B (zh) 五增压腔隔膜泵的减震构造与摆轮结构
TWM492966U (zh) 四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CN204877887U (zh) 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构造与摆轮结构改良
TWI588359B (zh)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擺輪結構改良
TWI588366B (zh) 隔膜增壓泵的減震構造
CN105090007B (zh) 四增压腔隔膜泵的减震构造
TWI588357B (zh) 四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
TWM492961U (zh) 五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
TWI553229B (zh) Damping method of diaphragm booster pump
TWM492965U (zh) 隔膜增壓泵的減震構造與擺輪結構改良
TWM492960U (zh) 四增壓腔隔膜泵的減震構造
TWM499252U (zh) 四腔室隔膜增壓泵的擺輪結構改良
TWI588362B (zh) 隔膜增壓泵的擺輪結構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