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1972U - 插頭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頭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1972U
TWM491972U TW103208698U TW103208698U TWM491972U TW M491972 U TWM491972 U TW M491972U TW 103208698 U TW103208698 U TW 103208698U TW 103208698 U TW103208698 U TW 103208698U TW M491972 U TWM491972 U TW M4919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tongue
terminal group
plate
bas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8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 Zhao
jing-jie Guo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08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1972U/zh
Publication of TWM491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1972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插頭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插頭連接器。
現有技術請參考中華民國新型專利TWM442621中所揭示之插頭連接器,包括有絕緣本體,固定於絕緣本體內之複數導電端子及套設於絕緣本體週邊之金屬殼,所述金屬殼前端會形成一插介面用於與對接插座對接,所述絕緣本體之前端緣延伸出插介面外,在使用現有技術中之此類插頭連接器時,由於頻繁之插拔使得伸出插介面外之絕緣本體部分被刮擦磨損,從而使得埋設於絕緣本體內之導電端子之前端緣露出插介面,甚至露於插介面外,從而增加了相鄰導電端子與對接插座之金屬外殼接觸而導致短路之風險。
因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克服前述缺陷之插頭連接器。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不易發生短路之插頭連接器。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插頭連接器,包括有絕緣本體、固設於絕緣本體內之複數導電端子及套設於所述絕緣本體週邊之金屬殼,所述絕緣本體包括有基體及沿基體向前延伸形成之舌板,所述導電端子包括有露出於所述舌板之接觸部,固定於所述基體內之固定部及向後延伸出所述基體之對接部,以所述基體前端面為起始基準面至所述插頭連接器前端緣位置,所述舌板長於所述金屬殼,所述金屬殼長於所述導電端子。
進一步,所述導電端子包括有第一端子組和第二端子組,所述第一端子組之接觸部位於所述第二端子組之接觸部之前端。
進一步,所述第二端子組之接觸部和所述第一端子組之接觸部於舌板厚度方向上呈上下兩排佈設。
進一步,所述第二端子組之對接部與所述第一端子組之對接部於舌板厚度方向上呈上下兩排設置,且所述第一端子組之對接部於舌板厚度方向上不具有彈性,所述第二端子組之對接部於舌板厚度方向上具有彈性。
進一步,所述舌板之前端處凹陷形成有第一對接凹部,所述舌板位於第一對接凹部後端處凹陷形成有第二對接凹部,所述第一端子組之接觸部對應固持於所述第一對接凹部上且不具有彈性,所述第二端子組之接觸部對應設置於所述第二對接凹部上且沿所述舌板厚度方向具有彈性。
進一步,所述舌板之第一對接凹部、第二對接凹部及舌板之後端部分分別呈階梯狀。
進一步,所述插頭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有電路板,所述電路板固設於所述絕緣本體之基體後端並與所述導電端子之對接部電性連接。
進一步,所述基體之後端緣中間向內凹陷形成有對應收容導電端子之對接部之收容缺口,所述收容缺口之左右兩側各向內凹陷形成有用於收容所述電路板之收容槽,所述基體之後端緣兩側各向後延伸形成有用於支撐所述電路板之支撐臂。
進一步,所述插頭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有固定於所述絕緣本體內之扣持件,所述扣持件包括有埋設固持於所述絕緣本體之基體內之基片,由基片向前延伸形成之並突伸出所述舌板之扣持臂,所述基片向前延伸形成有複數個固定於所述基體內之固定臂,所述基片兩側分別向後延伸形成有對接片,所述每個對接片中間形成有用於收容所述電路板之缺口,所述對接片與電路板電性連接。
進一步,所述金屬殼包括有分別由相對設置之頂板和底板及連接所述頂板和底板兩側之一對側板所組成之前端部、由所述頂板和底板向後彎折延伸形成之固定板及由所述側板向後延伸形成之對接板,所述前端部套設於所述舌板週邊,所述對接板穿過基體突伸至基體後端外並與所述電路板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創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以所述基體前端面為起始基準面至所述插頭連接器前端緣位置,所述舌板的長於所述金屬殼,所述金屬殼的長於所述導電端子,以使得使用所述插頭連接器時,減少所述導電端子發生短路搭接風險。
100‧‧‧插頭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1‧‧‧基體
111‧‧‧卡持部
112‧‧‧收容缺口
113‧‧‧收容槽
114‧‧‧支撐臂
12‧‧‧舌板
121‧‧‧第一對接凹部
122‧‧‧第二對接凹部
123‧‧‧卡持槽
2‧‧‧導電端子
201‧‧‧接觸部
2011‧‧‧接觸凸部
202‧‧‧固定部
203‧‧‧對接部
21‧‧‧第一端子組
22‧‧‧第二端子組
3‧‧‧扣持件
31‧‧‧基片
310‧‧‧缺口
311‧‧‧扣持臂
3110‧‧‧卡鉤
312‧‧‧固定臂
3120‧‧‧突刺
313‧‧‧對接片
4‧‧‧電路板
5‧‧‧金屬殼
50‧‧‧前端部
51‧‧‧頂板
52‧‧‧底板
53‧‧‧側板
54‧‧‧固定板
541‧‧‧卡扣孔
55‧‧‧對接板
第一圖係本創作插頭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述插頭連接器自另一角度看之立體圖;
第三圖係第二圖所示插頭連接器將對接電路板分離開之立體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插頭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係第一圖所示插頭連接器自V-V線之剖視圖。
請參照第一圖至第五圖所示,本創作插頭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固設於絕緣本體1內之複數導電端子2、固設於所述絕緣本體1內之扣持件3、固定於絕緣本體1後端緣且與所述導電端子2電性連接之電路板4及套設於所述絕緣本體1週邊之金屬殼5。為了描述方便,本文所有涉及方向的一律以第一圖為參照,且將所述插頭連接器100之插接端視為前端,其另一端視為後端。
請參照第一圖和第四圖所示,所述絕緣本體1由絕緣性材料製成,包括有大致呈長方體狀之基體11及由基體11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之舌板12。所述基體11之上下表面上均突設有用於與所述金屬殼5卡扣之卡持部111,所述基體11之後端緣中間向內凹陷形成有收容缺口112,所述收容缺口112之左右兩側各向內凹陷形成有用於收容所述電路板4之收容槽113,所述基體11之後端緣兩側各向後延伸形成有支撐臂114,所述支撐臂114用於支撐收容至收容槽113內之電路板4,使得電路板4更加穩定之收容固定於所述收容槽113內(參第二圖)。
請參照第一圖和第四圖所示,所述舌板12大致呈長方體板狀。所述舌板12之前端處凹陷形成有第一對接凹部121。所述舌板12位於第一對接凹部121後端處凹陷形成有第二對接凹部122。所述舌板12之第一對接凹部121、第二對接凹部122及舌板12之後端部分分別呈階梯狀。所述舌板12之兩側處各凹陷形成有前後方向延伸之用於收容所述扣持件3之卡持槽123。所述卡持槽123之前端緣延伸至第二對接凹部122兩側且位於第一對接凹部121之後方。
請參照第一圖和第四圖所示,所述複數導電端子2包括有設置於所述第一對接凹部121內之第一端子組21和設置於所述第二對接凹部122內之第二端子組22。所述每個導電端子2均包括有露出於所述舌板12外之接觸部201,固定於所述舌板12及基體11內之固定部202及向後延伸出所述基體11至所述收容缺口112內之對接部203。本創作中,所述第一端子組21之接觸部201位於所述第二端子組22之接觸部201之前端,且所述第二端子組22之接觸部201和所述第一端子組21之接觸部201於舌板12厚度方向上呈上下兩排佈設。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組21之接觸部201呈平板狀固設於所述第一對接凹部121內,所述第二端子組22之接觸部201設有向上呈倒刺狀凸設之接觸凸部2011,所述第二端子組22之接觸部201收容於所述第二對接凹部122內並可沿上下方向(舌板12厚度方向)實現彈性形變。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組21設有六個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組22設有五個端子。
請參照第二圖至第四圖所示,所述第二端子組22之對接部203與所述第一端子組21之對接部203於上下方向(舌板12厚度方向)呈上下兩排佈設。所述電路板4插設固持於所述收容槽113內,所述第二端子組22之對接部203和第一端子組21之對接部203分別貼靠於所述電路板4之上下表面上。所述第一端子組21之對接部203於上下方向上不具有彈性且通過焊接固定於所述電路板4之其中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端子組22之對接部203於上下方向上具有彈性且彈性抵壓於所述電路板4之另一表面上。
請參照第二圖至第四圖所示,所述扣持件3由金屬材料製成,包括有大致呈“n”形之埋設固持於所述絕緣本體1之基體11內之基片31,由基片31向前延伸形成之對應收容於所述卡持槽123內之扣持臂311,所述扣持臂311前端向上延伸形成有卡鉤3110。所述基片31還向前延伸形成有複數個固定臂312,所述固定臂312上設有複數突刺3120。所述基片31兩側分別向後延伸形成有對接片313,所述每個對接片313中間形成有缺口310。所述缺口310用於插入電路板4並且通過焊接將對接片313焊接固定至所述電路板4上。本實施例中,所述對接片313向後延伸出所述基體11至所述收容缺口112內。
請參照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所述金屬殼5由金屬板衝壓製成,包括分別由相對設置之頂板51和底板52及連接所述頂板51和底板52兩側之一對側板53所組成之前端部50、由所述頂板51和底板52向後彎折延伸形成之固定板54及由所述側板53向後延伸形成之對接板55。所述前端部50套設於所述舌板12週邊。所述固定板54分別至少部分覆蓋於所述基體11之上下表面上並形成有與所述基體11之卡持部111卡扣固定之卡扣孔541。所述對接板55穿過基體1突伸至基體1後端外並與所述電路板4固定。
請參照第五圖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舌板12之前端緣延伸出金屬殼5外,使得舌板12之前端緣與金屬殼5之前端緣之間形成特定之間距,當所述插頭連接器100與對接插座對接時,防止所述金屬殼5與對接插座內之端子搭接。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組21之接觸部201位於金屬殼5之前端部50內,當所述插頭連接器100之舌板12延伸出金屬殼5外之部分被磨損殆盡後也不至於露出第一端子組21之接觸部201。從而保證插頭連接器100之使用壽命。換句話說,本實施例中,以所述基體11前端面為起始基準面至所述插頭連接器100前端緣位置,所述舌板12長於所述金屬殼5,所述金屬殼5長於所述第一端子組21(參第五圖)。
綜上所述,本創作符合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本創作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創作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1‧‧‧基體
12‧‧‧舌板
21‧‧‧第一端子組
22‧‧‧第二端子組
31‧‧‧基片
3110‧‧‧卡鉤
4‧‧‧電路板
5‧‧‧金屬殼

Claims (10)

  1. 一種插頭連接器,包括有絕緣本體、固設於絕緣本體內之複數導電端子及套設於所述絕緣本體週邊之金屬殼,所述絕緣本體包括有基體及沿基體向前延伸形成之舌板,所述導電端子包括有露出於所述舌板之接觸部,固定於所述基體內之固定部及向後延伸出所述基體之對接部,其特徵在於:以所述基體前端面為起始基準面至所述插頭連接器前端緣位置,所述舌板長於所述金屬殼,所述金屬殼長於所述導電端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所述導電端子包括有第一端子組和第二端子組,所述第一端子組之接觸部位於所述第二端子組之接觸部之前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端子組之接觸部和所述第一端子組之接觸部於舌板厚度方向上呈上下兩排佈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端子組之對接部與所述第一端子組之對接部於舌板厚度方向上呈上下兩排設置,且所述第一端子組之對接部於舌板厚度方向上不具有彈性,所述第二端子組之對接部於舌板厚度方向上具有彈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所述舌板之前端處凹陷形成有第一對接凹部,所述舌板位於第一對接凹部後端處凹陷形成有第二對接凹部,所述第一端子組之接觸部對應固持於所述第一對接凹部上且不具有彈性,所述第二端子組之接觸部對應設置於所述第二對接凹部上且沿所述舌板厚度方向具有彈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所述舌板之第一對接凹部、第二對接凹部及舌板之後端部分分別呈階梯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所述插頭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有電路板,所述電路板固設於所述絕緣本體之基體後端並與所述導電端子之對接部電性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所述基體之後端緣中間向內凹陷形成有對應收容導電端子之對接部之收容缺口,所述收容缺口之左右兩側各向內凹陷形成有用於收容所述電路板之收容槽,所述基體之後端緣兩側各向後延伸形成有用於支撐所述電路板之支撐臂。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所述插頭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有固定於所述絕緣本體內之扣持件,所述扣持件包括有埋設固持於所述絕緣本體之基體內之基片,由基片向前延伸形成之並突伸出所述舌板之扣持臂,所述基片向前延伸形成有複數個固定於所述基體內之固定臂,所述基片兩側分別向後延伸形成有對接片,所述每個對接片中間形成有用於收容所述電路板之缺口,所述對接片與電路板電性連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插頭連接器,其中所述金屬殼包括有分別由相對設置之頂板和底板及連接所述頂板和底板兩側之一對側板所組成之前端部、由所述頂板和底板向後彎折延伸形成之固定板及由所述側板向後延伸形成之對接板,所述前端部套設於所述舌板週邊,所述對接板穿過基體突伸至基體後端外並與所述電路板固定。
TW103208698U 2014-05-19 2014-05-19 插頭連接器 TWM491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698U TWM491972U (zh) 2014-05-19 2014-05-19 插頭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698U TWM491972U (zh) 2014-05-19 2014-05-19 插頭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1972U true TWM491972U (zh) 2014-12-11

Family

ID=5257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8698U TWM491972U (zh) 2014-05-19 2014-05-19 插頭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1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3074B (zh) 電連接器
TW201611430A (zh) 電連接器組合
US1027697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96864U (zh) 電連接器
US20120088386A1 (en)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07712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ow profile
TWI821351B (zh) 電連接器組件及其對接連接器組件
TWM491972U (zh) 插頭連接器
TW201711299A (zh) 電連接器
TWI565164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511147U (zh) 電連接器
TWM469630U (zh) 插頭連接器及插座連接器
TWI464980B (zh) 電源連接器
TWI558018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I392164B (zh) 連接器
TWM496279U (zh) 插座連接器
TWM464876U (zh) 板對板連接器
TWM491968U (zh) 電連接器
TWI573347B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I602364B (zh) 電連接器
TWI573334B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I506889B (zh) 音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I477005B (zh) 電源連接器及電源連接器組合
TWI531127B (zh) 電連接器
TWM481526U (zh) 插座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