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1629U - 自行車鏈條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鏈條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1629U
TWM491629U TW103205870U TW103205870U TWM491629U TW M491629 U TWM491629 U TW M491629U TW 103205870 U TW103205870 U TW 103205870U TW 103205870 U TW103205870 U TW 103205870U TW M491629 U TWM491629 U TW M49162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plate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pin
tubular portion
end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5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sashi Matsui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riority to TW103205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1629U/zh
Publication of TWM491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1629U/zh
Priority to DE202015101665.4U priority patent/DE202015101665U1/d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02Driving-chains
    • F16G13/06Driving-chains with links connected by parallel driving-pins with or without rollers so called open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鏈條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自行車鏈條裝置,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一種用於減少局部磨耗之自行車鏈條裝置。
騎自行車作為一休閒形式以及一運輸手段而正變得較流行。運動型自行車近來亦增加其流行性。大多數自行使用一鏈條作為用於將一踏板動作傳動至一後輪之一傳動構件。自行車鏈條具有藉由各別銷以一替代方式互連之複數個內鏈件及複數個外鏈件。通常,內鏈件中之每一者包含一對平行內板,該對平行內板由被圓柱形輥環繞之一對平行中空圓柱體或銷連接。外鏈件中之每一者包含藉由銷連接至毗鄰內鏈件之一對平行外板。為形成一單個連續鏈條,內鏈件中之兩者藉由一可釋放連接鏈件連接在一起。
在此一鏈條中,每一銷固持於內鏈板之一套管或一對管狀部分內部以便在外鏈板之間連接。當一騎乘者控制一換擋桿以改變鏈條在一前鏈條齒盤或一後鏈條齒盤上之位置時,或當自行車在馬路上之一起伏部分上騎行時,鏈條可接收偶爾沿銷之一軸向方向施加之力或可由於此力而松垂。當鏈條接收此力時,銷可接觸內鏈板之套管或管狀部分之一邊緣。隨著銷之表面撞擊內鏈板之管狀部分之邊緣,管狀部分之邊緣可遭受應力集中以增加彼部分處之接觸應力,藉此不利地減少銷或板之材料耐磨損性。接觸應力之此增加亦可破壞覆蓋鏈條之各 別部分之一油膜,藉此使銷容易撞擊毗鄰部分,且藉此增加鏈條之各別部分之間的摩擦係數。
因此,本創作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與一先前自行車鏈條裝置相比在一較長持續時間內具有卓越耐磨損性之自行車鏈條裝置。
前述目的可基本上藉由以下步驟獲得:提供一自行車鏈條裝置,該自行車鏈條裝置包括:第一及第二外鏈板,每一外鏈板具有一對外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外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外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外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一圓柱形銷裝配於其內之一鏜孔,該銷延伸以便連接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及第一及第二內鏈板,每一內鏈板具有一對內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內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帶有一開口之一管狀部分,該銷透過該開口在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之間延伸,該管狀部分具有面向該銷之一外圓周表面之一內圓周表面,其中該管狀部分包含提供於該內圓周表面之一端部上之一環形邊緣部分以使該內圓周表面朝向該等第一或第二外鏈板延伸。
根據本創作之一第二態樣,該自行車鏈條裝置之該環形邊緣部分被製作為該管狀部分之一部分。
根據本創作之一第三態樣,該等第一及第二內鏈板中之每一者包含面向該等第一及第二外鏈板中之任一者之一內板表面之一外板表面,且該環形邊緣部分提供於該等第一及第二內鏈板之該外板表面處,其中一環形凹部位於該環形邊緣部分之一外周邊上且面向該等第一及第二外鏈板中之任一者之該內板表面。
根據本創作之一第四態樣,一自行車鏈條裝置包含:第一及第二外鏈板,每一外鏈板具有一對外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外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外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外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 具有一圓柱形銷裝配於其內之一鏜孔,該銷延伸以便連接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及第一及第二內鏈板,每一內鏈板具有一對內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內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帶有一開口之一管狀部分,該銷透過該開口在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之間延伸。該管狀部分包含在該管狀部分之一遠端上面向該銷之一外圓周表面之一第一內圓周表面及在該管狀部分之一近端上面向該銷之該外圓周表面之一第二內圓周表面,且該管狀部分之該第一內圓周表面沿著該銷之一軸向方向筆直延伸。該第二內圓周表面延伸以便隨著愈接近於該管狀部分之該近端而具有一逐漸變大直徑。
根據本創作之一第五態樣,該第三態樣之該自行車鏈條裝置之該第二內圓周表面形成為提供於該等第一及第二內鏈板之該外板表面處之一環形邊緣部分之一部分,其中一環形凹部位於該環形邊緣部分之一外周邊上。
根據本創作之一第六態樣,一種自行車鏈條裝置包含:第一及第二外鏈板,每一外鏈板具有一對外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外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外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外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一銷裝配於其內之一鏜孔,該銷延伸以便連接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及第一及第二內鏈板,每一內鏈板具有一對內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內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帶有一開口之一管狀部分,該銷透過該開口在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之間延伸。該銷具有一外圓周表面,該外圓周表面之一直徑在該管狀部分之一近端處比在該管狀部分之一遠端處小。
根據結合附圖揭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下述詳細說明,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瞭本創作之此等及其他目的、特徵、態樣及優點。
10‧‧‧自行車
12‧‧‧自行車鏈條裝置/鏈條
14‧‧‧驅動系
16‧‧‧前曲柄組
18‧‧‧後鏈輪總成
20‧‧‧前變速器/變速器
22‧‧‧後變速器/變速器
30‧‧‧第一內鏈板
30c‧‧‧連接部分
30e‧‧‧內鏈板端部部分/圓盤形狀內鏈板端部部分
30s‧‧‧表面
31‧‧‧第二內鏈板
31c‧‧‧連接部分
31e‧‧‧內鏈板端部部分/圓盤形狀內鏈板端部部分
32‧‧‧第一外鏈板/外鏈板
32c‧‧‧外鏈板連接部分/連接部分
32e‧‧‧外鏈板端部部分/圓盤形狀外鏈板端部部分
33‧‧‧第二外鏈板/外鏈板
33c‧‧‧外鏈板連接部分/連接部分
33e‧‧‧外鏈板端部部分/圓盤形狀外鏈板端部部分
34‧‧‧輥
35‧‧‧銷/圓柱形銷/圓柱形狀銷
36‧‧‧鏜孔
37‧‧‧去角邊緣
38‧‧‧去角邊緣
39‧‧‧管狀部分
40‧‧‧開口
41‧‧‧內圓周表面
42‧‧‧外圓周表面
44‧‧‧環形邊緣部分
44e‧‧‧端部表面
45‧‧‧端部
46‧‧‧內圓周表面
47‧‧‧環形凹部部分/凹槽形狀環形凹部部分
50‧‧‧內鏈板
50c‧‧‧內鏈板連接部分/連接部分
50e‧‧‧內鏈板端部部分/圓盤形狀內鏈板端部部分
56‧‧‧管狀部分
58‧‧‧開口
60‧‧‧內鏈板
72‧‧‧第一內圓周表面
74‧‧‧第二內圓周表面
76‧‧‧外圓周表面
78‧‧‧近端
80‧‧‧遠端
90‧‧‧環形邊緣部分
91‧‧‧管狀部分
92‧‧‧第一內圓周表面
93‧‧‧第二內圓周表面
94‧‧‧近端/端部
95‧‧‧環形凹部部分
102‧‧‧銷
104‧‧‧管狀部分
106‧‧‧外鏈板
107‧‧‧小直徑部分
108‧‧‧較大直徑部分
109‧‧‧內圓周表面
110‧‧‧外圓周表面
112‧‧‧近端
114‧‧‧遠端
現在參考形成本初始創作之一部分的隨附圖式:圖1係具有使用根據本創作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條裝置之一驅動系之一自行車之一側視立面圖;圖2係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鏈條裝置之一透射圖;圖3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鏈條裝置之一對外鏈板、一對內鏈板及一對銷之一部分剖面透視圖;圖4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內鏈板之一透視圖;圖5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一管狀部分之一邊緣及附近之一剖面圖;圖6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管狀部分之邊緣及內鏈板之附近之一部分剖面透視圖;圖7係在其中計算施加至圖6中所示之內鏈板之接觸應力之一模擬結果之情況下之內鏈板之一部分剖面透視圖;圖8係在其中計算施加至習用內鏈板之接觸應力之一模擬結果之情況下之一習用內鏈板之一部分剖面透視圖;圖9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內鏈板之一透視圖;圖10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一管狀部分之一邊緣及附近之一剖面;圖11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管狀部分之邊緣及內鏈板之附近之一部分剖面透視圖;圖12係在其中計算施加至圖11中所示之內鏈板之接觸應力之一模擬結果之情況下內鏈板之一部分剖面透視圖;圖13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一第三實施例之一管狀部分之一邊緣及附近之一剖面圖;且圖14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一第四實施例之一內鏈板之一邊緣及 一銷之一剖面圖。
現在將參考圖式闡釋選定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依據本創作將明瞭,提供對實施例之以下說明僅出於圖解而非出於限制本創作之目的,本創作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內容來界定。
參考圖1,圖解說明使用根據本創作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條裝置12(在下文中,簡稱為「鏈條12」)之一自行車10。自行車10除其他外亦包含經組態以將騎乘者之踏力轉換成驅動力之一驅動系14。鏈條係驅動系14之一部分。驅動系14亦包含一前曲柄組16、一後鏈輪總成18、一前變速器20及一後變速器22。前曲柄組16以一習用方式安置於固定於自行車車架上之一吊架中之一底部托架上。
後鏈輪總成18以一習用方式安裝至後輪之一飛輪(free wheel)。鏈條12配置於曲柄組16及後鏈輪總成18上,以便以一習用方式在其之間延伸。變速器20、22經組態及經配置以藉由一習用方式使鏈條12沿自行車10之一橫向方向移位來改變齒輪。
參考圖2、圖3,鏈條12包含複數個第一外鏈板32及第二外鏈板33、複數個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複數個銷35及複數個輥34。第一外鏈板32及第二外鏈板33中之每一者具有一對外鏈板端部部分32e、33e,及連接該對外鏈板端部部分32e、33e之一外鏈板連接部分32c、33c。外鏈板端部部分32e、33e中之每一者具有一圓柱形銷35裝配於其內之一鏜孔36。銷35延伸以便連接第一外鏈板32與第二外鏈板33。更具體而言,第一外鏈板32及第二外部外鏈板33宜由一耐久、堅硬、剛性金屬材料(諸如,碳鋼)製成。第一外鏈板32呈一實質上平板形狀,具有兩個圓盤形狀外鏈板端部部分32e、32e以及在外鏈板端部部分32e、32e之間延伸的連接部分32c。兩個圓盤形狀外鏈板端部部分32e、32e及連接部分32c宜形成為一單件。類似地,第二外鏈板 33呈一實質上平板形狀,具有兩個圓盤形狀外鏈板端部部分33e、33e以及在外鏈板端部部分33e、33e之間延伸的連接部分33c。兩個圓盤形狀外鏈板端部部分33e、33e及連接部分33c宜形成為一單件。外鏈板端部部分32e、33e中之每一者具有在其中插入並裝配圓柱形狀銷35之鏜孔36。第一外鏈板32及第二外鏈板33經組態以按一習用之眾所周知的方式將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鬆弛地夾持於第一外鏈板32與第二外鏈板33之間,以允許其之間一小間隙。第一外鏈板32與第二外鏈板33之間之一寬度係由銷35沿一軸向方向之一長度來判定,且鏜孔36固定地緊固至銷35之每一端部。銷35之端部經變形以用於牢固地固定第一外鏈板32及第二外鏈板33。鏜孔36形成有一去角邊緣37以容易接納並裝配銷35。第一外鏈板32及第二外鏈板33之一輪廓亦形成有一去角邊緣38,以用於減小對外鏈條齒盤(未展示)之干擾。
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中之每一者具有一對內鏈板端部部分30e、31e以及連接該對內鏈板端部部分30e、31e之連接部分30c、31c。內鏈板端部部分30e、31e中之每一者具有帶有一開口40之一管狀部分39,銷35透過該開口40在第一外鏈板32與第二外鏈板33之間延伸。管狀部分39具有面向銷35之一外圓周表面42之一內圓周表面41。更具體而言,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較佳地以與外鏈板32、33實質上相同之方式由一耐久、堅硬、剛性金屬材料(諸如例如,碳鋼)製成。如圖4中所示,第一內鏈板30呈一實質上平板形狀,具有兩個圓盤形狀內鏈板端部部分30e、30e以及在內鏈板端部部分30e、30e之間延伸之連接部分30c。兩個圓盤形狀內鏈板端部部分30e、30e以及連接部分30c較佳地形成為一單件。類似地,第二內鏈板31呈一實質上平板形狀,具有兩個圓盤形狀內鏈板端部部分31e、31e及在內鏈板端部部分31e、31e之間延伸之連接部分31c。由於第二鏈板31具有與圖4中所示之第一內鏈板30實質上相同結構,因此為一 簡化闡述起見省略僅圖解說明第二鏈板31之一圖式。兩個圓盤形狀內鏈板端部分部分31e、31e及連接部分31c較佳地形成為一單件。此鏈條12係一無套管類型之一種類,且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之管狀部分39係藉由在形成開口時按壓一鋼板材料製成。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之管狀部分39、39經對準以形成具有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之開口40、40之一通孔。耦合外鏈板32、33之銷35以管狀部分39之內圓周表面41以允許銷35在管狀部分39、39內部旋轉之一小間隙面向銷35之外圓周表面42之一方式插入穿過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之開口40、40銷35係耦合第一外鏈板32及第二外鏈板33之一圓柱形金屬組件。銷35固定地緊固至形成於外鏈板端部部分32e、33e中之每一開口。一般而言,銷35裝配至外鏈板端部部分32e、33e處之每一開口中且填隙至外鏈板端部部分32e、33e。銷35具有以小間隙面向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之管狀部分39之外圓周表面42。輥34以可自由旋轉之一方式圍繞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之管狀部分39、39之外周邊表面配置,如自行車技術領域中眾所周知。輥34係在將銷35緊固至第一外鏈板32及第二外鏈板33之前提供之一環形金屬部件。儘管根據本創作之鏈條12形成有輥34,但本創作適用於不具有任何輥之一鏈條結構。
一環形邊緣部分44被製作為管狀部分39之一部分。如圖5中所示,第一內鏈板30之管狀部分39包含提供於內圓周表面41之一端部45上之環形邊緣部分44以使內圓周表面41朝向第一外鏈板32或第二外鏈板33延伸。環形邊緣部分44具有作為管狀部分39之內圓周表面41之一筆直延伸部分之一內圓周表面46以維持與內圓周表面41之直徑相同之直徑。管狀部分39之一環形凹部部分47以一凹槽形狀形成,在端部45處及在環形邊緣部分44之一外周邊處具有一彎曲表面。在此實施例 中,環形邊緣部分44之一端部表面44e經形成以具有與第一內鏈板30之面向外鏈板32之表面30s之位準實質上相同之位準。
在管狀部分39之此結構之情況下,環形邊緣部分44用作用於減少銷35與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之管狀部分39之間的接觸應力。當銷35在此自行車10之驅動期間接觸內圓周表面41時,銷35之外圓周表面42往往推動或撞擊內圓周表面41,藉此在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之內圓周表面41處產生接觸應力。在此實施例中,在內圓周表面41處產生之接觸應力減少,此乃因環形邊緣部分44與環形凹部部分47對準,用於降低內圓周表面41之端部45處之剛性。環形邊緣部分44之內圓周表面46用作用於接納此接觸應力之一加寬區域,藉此減少接觸應力之非想要集中。管狀部分39之凹槽形狀環形凹部部分47對管狀部分39之剛性產生較軟或撓性效應。
圖6至圖8展示對在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之內圓周表面41處發生之此接觸應力之分析。圖6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內鏈板之一部分剖面透視圖;圖7展示其中計算施加至圖6中所示之內鏈板之接觸應力之一模擬結果;圖8展示其中計算施加至一習用內鏈板之接觸應力之另一模擬結果。圖6中所示之部件係一計算模型。如圖7中所示,在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之內圓周表面41之邊緣周圍產生接觸應力。根據模擬結果,接觸應力之計算值在最高點處係143kgf/mm2 。相反地,習用內鏈板60之接觸應力如圖8中所示產生於一相對窄區域中且在邊緣處具有最高值437kgf/mm2 ,其比根據此實施例之鏈條12高約三倍。換言之,根據此實施例之鏈條12可減少第一內鏈板30及第二內鏈板31之內圓周表面41處接觸應力之集中,以使得鏈條12與先前技術鏈條裝置相比可用於較長一段時間。
圖9展示根據本創作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內鏈板50。除了第一及第二內鏈板之形狀以外,鏈條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中之鏈條12之結構 實質上相同。在下文中,詳細闡述內鏈板50,且為簡潔起見,未闡述其他部件。內鏈板50可係第一內鏈板以及第二內鏈板。
如圖9中所示,內鏈板50具有一對內鏈板端部部分50e、50e,以及連接該對內鏈板端部部分50e、50e之一內鏈板連接部分50c。內鏈板端部部分50e、50e中之每一者具有帶有一開口58之一管狀部分56,銷35透過該開口58在第一外鏈板32與第二外鏈板33之間延伸。如圖9中所示,內鏈板50宜由耐久、堅硬、剛性金屬材料(諸如例如,碳鋼)製成。內鏈板50呈一實質上平板形狀,具有兩個圓盤形狀內鏈板端部部分50e、50e及在內鏈板端部部分50e、50e之間延伸之連接部分50c。兩個圓盤形狀內鏈板端部部分50e、50e及連接部分50c宜形成為一單件。此鏈條亦係一無套管類型之一種類,且管狀部分56係藉由按壓一鋼板材料製成。管狀部分56用於藉由以自行車技術領域中眾所周知之一方式對準內鏈板50中之兩者來形成一通孔。銷(未展示)以管狀部分56之開口58以允許銷在管狀部分56、56內部旋轉之一小間隙面向銷之外圓周表面之一方式插入穿過內鏈板50、50之開口58、58。
如圖10中所示,管狀部分56包含在管狀部分56之一遠端80之一側上面向銷35之一外圓周表面76之一第一內圓周表面72及在管狀部分56之一近端78上面向銷35之外圓周表面76之一第二內圓周表面74。在圖10中,用一虛線展示銷35。管狀部分56之第一內圓周表面72沿著銷之一軸向方向(或即,圖10中之W方向)筆直延伸。第二內圓周表面74延伸以便隨著愈接近於管狀部分56之近端78而具有一逐漸變大直徑。管狀部分56之第二內圓周表面74在剖面上係一弧形形狀表面,在管狀部分56之近端78之一側上具有比遠端80之一側寬之一直徑。管狀部分56之近端78面向第一及第二外鏈板中之一者(未展示)。由於管狀部分56之第二內圓周表面74係隨著接近於近端78而變得較寬之一斜坡表面,因此在銷35之外圓周表面推動或撞擊內圓周表面74時,與一先前 技術筆直表面內鏈板之一情形中之接觸應力相比,內鏈板50接收較小量之接觸應力。因此,內圓周表面74處產生之接觸應力大大減少,使得鏈條12可用得比先前技術鏈條裝置長的一段時間。
圖11、圖12展示對在內鏈板50之第一內圓周表面72及第二內圓周表面74處發生之此接觸應力之分析。圖11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內鏈板50之一部分剖面透視圖;圖12展示其中計算施加至圖11中所示之內鏈板之接觸應力之一模擬結果。如圖12中所示,在第一內圓周表面72及第二內圓周表面74之邊緣周圍產生接觸應力。根據模擬結果,圖11中所示之內鏈板50之接觸應力之計算值在最高點處係113kgf/mm2 。相反地,習用內鏈板50之接觸應力如圖8中所示產生於一相對窄區域中且在邊緣處具有最高值437kgf/mm2 ,其比根據此第二實施例之鏈條高約3.87倍。換言之,根據此實施例之鏈條可顯著減少內鏈板50之第一內圓周表面72及第二內圓周表面74之邊緣處接觸應力之集中,以使得鏈條與先前技術鏈條裝置相比可用於較長一段時間。
管狀部分56之第一內圓周表面72與第二內圓周表面74之間的邊界較佳製成光滑以減少原本在邊界之一邊緣處產生之接觸應力。儘管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二內圓周表面74以環形方式形成以便製成一圓圈,但根據一修改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條裝置可具有帶有一部分形成弧形表面或操作以減少接觸應力之弧形表面之一結構。
圖13展示根據本創作之一第三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條裝置之一基本部分。一環形邊緣部分90被製作為形成於第一及第二內鏈板(未展示)之內鏈板端部部分處之一管狀部分91之一部分。環形邊緣部分90配置於管狀部分91之一近端94處以使一第二內圓周表面93朝向第一或第二外鏈板(未展示)延伸。第二內圓周表面93形成為提供於第一及第二內鏈板之外板表面處之環形邊緣部分90之一部分,其中一環形凹部部分95形成於環形邊緣部分90之一外周邊上。第二內圓周表面93延 伸以便隨著愈接近於管狀部分91之近端94而具有一逐漸變大直徑。第二內圓周表面93亦以一連續方式延伸至一第一內圓周表面92。第一內圓周表面92及第二內圓周表面93形成用於允許所插入之一銷耦合外鏈板(未展示)之一無套管類型通孔。管狀部分91之第一內圓周表面92以允許銷在管狀部分91內部旋轉之一小間隙面向銷之外圓周表面。管狀部分91之環形凹部部分95以一凹槽形狀形成,在管狀部分91之端部94處具有一彎曲表面。
根據第三實施例,銷經配置以面向第二內圓周表面93及第一內圓周表面92。配置有環形凹部部分95之環形邊緣部分90用於在銷撞擊在管狀部分91處之一區域時減少接觸應力。另外,第二內圓周表面93傾斜以便減少來自銷之推力之接觸應力,此自行車鏈條裝置大量減少原本在管狀部分之內圓周表面處產生之接觸應力。
圖14展示根據本創作之一第四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條裝置之一基本部分。在此實施例中,一銷102具有一外圓周表面110,外圓周表面110之一直徑在一管狀部分104之一近端112處比在管狀部分104之一遠端114處小。管狀部分104之近端112係內鏈板之一部分且以一小間隙面向一外鏈板106。銷102之外圓周表面110呈一長桶形狀之一形狀,在一管狀部分104之近端112之一側上具有一小直徑部分107及在管狀部分104之遠端114之一側上具有一較大直徑部分108,以使得銷102可用比一習用銷(諸如例如,一圓柱形銷)之力弱之力推動管狀部分104之一內圓周表面109。因此,此自行車鏈條裝置大量減少原本形成於管狀部分之內圓周表面處之接觸應力。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包括(comprising)」及其派生詞意欲為指定存在所陳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之開放式術語。此概念亦適用於類似意義之措詞,舉例而言,術語「具有(have)」、「包含(include)」及其派生詞。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經連接(connected)」或「連接(connecting)」囊括其中藉由將元件直接貼附至另一元件來將一元件直接附接至另一元件之組態、其中經由中間部件將元件間接附接至另一元件之組態;及其中將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成整體(亦即,一個元件基本上係另一元件之部分)之組態。此概念亦適用於類似意義之措詞,舉例而言,「經連結(joined)」、「經附接(attached)」、「經耦合(coupled)」、「經安裝(mounted)」、「經接合(bonded)」、「經固定(fixed)」及其派生詞。
術語「部分(part)」、「區段(section)」、「部分(portion)」、「部件(member)」或「元件(element)」當單數使用時可具有一單個部分或複數個部分之雙重意義。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對(pair of)」除其中元件對彼此具有相同形狀或結構之組態外亦可囊括其中元件對彼此具有不同形狀或結構之組態。
儘管僅挑選選定實施例來圖解說明本創作,但熟習此項技術者依據本創作將明瞭,可在本文中作出各種改變及修改,此並不背離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之本創作之範疇。此外,僅出於圖解說明之目的而非出於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來限制本創作之目的而提供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之前述說明。
30‧‧‧第一內鏈板
30c‧‧‧連接部分
30e‧‧‧內鏈板端部部分/圓盤形狀內鏈板端部部分
31‧‧‧第二內鏈板
31c‧‧‧連接部分
31e‧‧‧內鏈板端部部分/圓盤形狀內鏈板端部部分
32‧‧‧第一外鏈板/外鏈板
32c‧‧‧外鏈板連接部分/連接部分
32e‧‧‧外鏈板端部部分/圓盤形狀外鏈板端部部分
33‧‧‧第二外鏈板/外鏈板
33c‧‧‧外鏈板連接部分/連接部分
33e‧‧‧外鏈板端部部分/圓盤形狀外鏈板端部部分
34‧‧‧輥
35‧‧‧銷/圓柱形銷/圓柱形狀銷
36‧‧‧鏜孔
37‧‧‧去角邊緣
38‧‧‧去角邊緣
39‧‧‧管狀部分
40‧‧‧開口
41‧‧‧內圓周表面
42‧‧‧外圓周表面

Claims (6)

  1. 一種自行車鏈條裝置,其包括:第一及第二外鏈板,每一外鏈板具有一對外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外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外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外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一圓柱形銷裝配於其內之一鏜孔,該銷延伸以便連接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及第一及第二內鏈板,每一內鏈板具有一對內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內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帶有一開口之一管狀部分,該銷透過該開口在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之間延伸,該管狀部分具有面向該銷之一外圓周表面之一內圓周表面,其中該管狀部分包含提供於該內圓周表面之一端部上之一環形邊緣部分,以使該內圓周表面朝向該等第一或第二外鏈板延伸。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鏈條裝置,其中該環形邊緣部分被製作為該管狀部分之一部分。
  3.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鏈條裝置,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內鏈板中之每一者包含面向該等第一及第二外鏈板中之任一者之一內板表面之一外板表面,且其中該環形邊緣部分係提供於該等第一及第二內鏈板之該外板表面處,其中一環形凹部位於該環形邊緣部分之一外周邊上且面向該等第一及第二外鏈板中之任一者之該內板表面。
  4. 一種自行車鏈條裝置,其包括:第一及第二外鏈板,每一外鏈板具有一對外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外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外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外 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一圓柱形銷裝配於其內之一鏜孔,該銷延伸以便連接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及第一及第二內鏈板,每一內鏈板具有一對內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內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帶有一開口之一管狀部分,該銷透過該開口在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之間延伸,其中該管狀部分包含在該管狀部分之一遠端上面向該銷之一外圓周表面之一第一內圓周表面,及在該管狀部分之一近端上面向該銷之該外圓周表面之一第二內圓周表面,其中該管狀部分之該第一內圓周表面沿著該銷之一軸向方向筆直延伸,且其中該第二內圓周表面延伸以便隨著愈接近於該管狀部分之該近端而具有一逐漸變大直徑。
  5.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鏈條裝置,其中該第二內圓周表面係形成為提供於該等第一及第二內鏈板之外板表面處之一環形邊緣部分的一部分,其中一環形凹部位於該環形邊緣部分之一外周邊上。
  6. 一種自行車鏈條裝置,其包括:第一及第二外鏈板,每一外鏈板具有一對外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外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外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外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一銷裝配於其內之一鏜孔,該銷延伸以便連接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及第一及第二內鏈板,每一內鏈板具有一對內鏈板端部部分,及連接該對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之一內鏈板連接部分,該等內鏈板端部部分中之每一者具有帶有一開口之一管狀部分,該銷透過該開口在該等第一與第二外鏈板之間延伸, 其中該銷具有一外圓周表面,該外圓周表面之一直徑在該管狀部分之一近端處比在該管狀部分之一遠端處小。
TW103205870U 2014-04-03 2014-04-03 自行車鏈條裝置 TWM491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5870U TWM491629U (zh) 2014-04-03 2014-04-03 自行車鏈條裝置
DE202015101665.4U DE202015101665U1 (de) 2014-04-03 2015-04-02 Fahrradkettenvorrichtu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5870U TWM491629U (zh) 2014-04-03 2014-04-03 自行車鏈條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1629U true TWM491629U (zh) 2014-12-11

Family

ID=52576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5870U TWM491629U (zh) 2014-04-03 2014-04-03 自行車鏈條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DE (1) DE202015101665U1 (zh)
TW (1) TWM49162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5101665U1 (de) 2015-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1356B2 (en) Link plates for bicycle chain
TWI588064B (zh) 自行車鏈條
US7325391B1 (en) Bicycle chain
US9303726B2 (en) Bicycle chain
JP6333878B2 (ja) 自転車のスプロケットアセンブリ
US10927940B2 (en) Bicycle sprocket
EP1923603B1 (en) Bicycle outer chain link plate
US9334014B2 (en)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9182027B2 (en) Chainring
US8734280B2 (en) Inner link plate for bicycle chain
US11203395B2 (en)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TWI403654B (zh) 鏈輪
US9919764B2 (en) Bicycle sprocket
US8177670B2 (en) Bicycle sprocket
US20130184110A1 (en) Chainring
TWM512542U (zh) 自行車鏈輪
US20190100278A1 (en) Bicycle chain
TWI730220B (zh) 自行車鏈條
US20200011408A1 (en) Bicycle sprocket
JP2003312582A (ja) 自転車ギヤチェンジ用ギヤアセンブリ
TWM491629U (zh) 自行車鏈條裝置
TWM481880U (zh)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曲柄組裝體
IT201600103875A1 (it) Piolino per una corona di una guarnitura di bicicletta
KR20100006927A (ko) 자전거 체인링
JPH02155888A (ja) 鞍乗式小型雪上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