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1203U - 觸控用電極結構 - Google Patents

觸控用電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1203U
TWM491203U TW103212219U TW103212219U TWM491203U TW M491203 U TWM491203 U TW M491203U TW 103212219 U TW103212219 U TW 103212219U TW 103212219 U TW103212219 U TW 103212219U TW M491203 U TWM491203 U TW M49120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ve
blackening
interpos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2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Hao Lai
Original Assignee
Kingdom Co Ltd 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dom Co Ltd T filed Critical Kingdom Co Ltd T
Priority to TW103212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1203U/zh
Publication of TWM491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1203U/zh

Links

Description

觸控用電極結構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觸控用電極結構,尤指一種以包含有易蝕刻性質的黑化層及極薄的耐候層所製成的導電電極,降低導電電極之線路導線所造成的光線干涉條紋現象,增加使用者視見於產品的舒適性,同時大幅度地降低生嚴重的側蝕現象,進而達到穩定導電電極的線徑,又或者是一種提供導電電極表面完整包覆保護的結構,提升導電電極線路的生產良率及使用耐久性。
隨著電子資訊產品朝輕薄短小化的方向發展,半導體製造方法亦朝著高密度及自動化生產的方向前進,而習知之具有觸控感應面的電子產品或設備,隨著其觸控感應面或觸控面板產品之尺寸由小而逐漸增大,導電電極的製成材料由原本普遍使用的氧化銦錫(ITO)轉變成為金屬的導體電極。
實際上一般導電電極的結構與製程,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通常為步驟(1)透過至少一附著層11(又稱作接著層)將導電電極10附著於基材12上,使導電電極10不易由基板上脫落,步驟(2)而後將至少一耐候層13(抗蝕層)覆合於導電電極10上,步驟(3)接著再利用蝕刻液體進行蝕刻程序(wet etching)成為導電電極10電極線路14,便完成初步金屬的電極線路14的製造,另外,後續於最終感測電極(Sensor)產品完成後,請參閱圖2所示,本創作還能夠再以保護膠膜(OCA)16進行金屬的電極線路14的全部表面舖設作為一保護作用。
而導電電極10的設計上為了使構成面板基底的導電電極10不被使用者以眼睛明顯地察覺到其存在,亦即不讓導電電極10被使用者視認出,而使得目前該產業中的研發人員朝向將導電電極10的線徑寬度製成極細作為其目標。
再更進一步說明,習知之感測電極(Sensor)的電極線路14構造是透過一具有耐蝕刻性質的耐候層13進行保護可做為導電的導電電極10部分,進行一蝕刻程序時,濕式蝕刻是等向性的(Isotropic),而且因於耐候層13為一耐蝕刻材料,造成耐候層13以及導電電極10兩者之間對於蝕刻液體的蝕刻速率差距甚大,又,針對步驟(2)所形成的耐候層13的分佈通常為一厚度不均勻樣態,因此,當蝕刻溶液做縱向蝕刻時,恐於蝕刻過程當中的導電電極10發生一側向蝕刻現象15。
請再參閱圖1所示,換句話說,亦即是導電電極10的左右側面部份,尤其是指寬度設計小於5μm以及厚度設計大於0.3μm範圍的導電電極10線徑,更容易發生一側面蝕刻現象15,導致導電電極10的蝕刻總面積比例過大、蝕刻局部不均所造成的導電電極10電極線路14線徑之阻抗數值太大,更甚者使導電電極10電極線路14發生一斷線的結果,使製造廠商所出產的導電電極10的良率及品質不易控管,實為目前極細導電電極10於發展製作上的炙手根本問題。
另外,請參閱圖3所示,上述附著層11設計為兩層,分別為一與上述基材12結合的中介層110及一與上述導電電極10結合的導電基底層111。
再者,更進一步而言,習知於產業界中已普遍使用之導電電極10電極線路14線徑寬度為極細的情況下,若無更進一步地設計保護措施,使用者長久使用加上於環境氧化之下使得上述導電電極10電極線路14可能無法再達到原先預定的工作效能,恐有縮短產品使用壽命、影響製造廠商所出產的最終觸控面板成品之良率以及環境耐久性等品質表現等多種情況。
有據於前述釋明欲改良的觸控面板用導電電極10之不足缺失,本創作為達到導電電極10不被使用者以眼睛明顯地察覺到其存在,以及改善導電電極10之側蝕現象15所造成習之導電電極10的線徑大小不一而最終使導電電極10產品良率等問題,實為本創作所設計的目的。
本創作之第一主要目的在於導電電極提供一種具有至少一易蝕刻性質的黑化層之結構設計,在以蝕刻技術製成導電電極的情況下,降低導電電極嚴重的被側向蝕刻現象,提升導電電極產品之生產良率,確保線徑寬度能夠依據預定設計為極細線徑,增加觸控面板光源的光線穿透率及提高色彩飽和度。
本創作第二主要目的在於透過在形成線路圖案的導電電極進行完整的耐候層包覆保護之設計,更進一步大幅降低使用者使用時,導電電極長期處於空氣中水氣滲入之氧化過程,增強導電電極的耐腐蝕功效,延長觸控用導電電極的產品使用年限。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減少耐候層的厚度,並使耐候層的厚度相對於習知為偏薄或者是極薄樣態,由減少厚度的耐候層及易蝕刻性質的黑化層共同降低導電電極嚴重的側向蝕刻現象,提升導電電極產品之生產良率,確保線徑寬度。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在於導電電極具有至少一黑化層之結構設計,能夠避免人眼直接視見觸控面板下之導電電極的存在,也避免人眼可視見觸控面板介面表面之干涉條紋現象(Moire)產生,以及減少色偏現象等效果,提供使用者一舒適的人眼可視觸控操作介面。
為達前述目的,本創作一種觸控用電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包含一基材層;至少一附著層,形成一線路圖案佈設於上述基材層表面;一導電電極,連接於上述附著層表面,並對應上述線路圖案形成一導電線路;一第一黑化層,對應上述線路圖案並形成於上述導電電極表面,並由易蝕刻性質的材料所製成;以及一耐候層,形成於上述第一黑化層表面,並由耐蝕刻性質的材料所製成。
其中,設計上為了達到減少上述耐候層的厚度成為極薄,以減少蝕刻發生側蝕現象15,本創作之上述耐候層的厚度小於上述第一黑化層,也就是說,上述耐候層的厚度能夠設計成相對小於或者是極小於上述第一黑化層的厚度,上述第一黑化層的厚度與習知的厚度相同。
而且,上述第一黑化層由具有深色顏色的材料所製成,使光線於上述耐候層表面及上述第一黑化層表面不會發生光線反射、折射及色偏的現象,同時,使光線被上述第一黑化層吸收而無法進入上述導電電極,形成一能夠避免使用者直接視察到上述導電電極的遮蔽面。
其中,上述耐候層進一步由具有深 色顏色的材料所製成,形成一能夠避免使用者直接視察到上述導電電極的遮蔽面。
再說明之,為達前述目的,本創作一種觸控用電極結構,於第二、第三及第四較佳實施例中,包含一基材層;至少一附著層,形成一線路圖案佈設於上述基材層表面;一導電電極,連接於上述附著層表面,並對應上述線路圖案形成一導電線路;以及一耐候層,連接包覆於上述導電電極的外周面,使上述導電線路與外部隔絕密封。
而於本創作最佳的結構實施例中,上述耐候層包含一第一耐候層形成於上述導電電極的線路圖案上表面以及一第二耐候層進一步包覆於上述導電電極的線路圖案外周面並連接包覆於上述附著層的線路圖案外周面。
再者,上述導電電極進一步包含一形成透明樣態的保護膠膜層,上述保護膠膜層佈設於上述基材層以及上述耐候層的外周面。
而且,上述耐候層呈現一ㄇ字型結構。
此外,前述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中,上述附著層可設計為三種不同的結構樣態,敘明如下:
第一種之上述附著層包含一位於上述基材層表面的中介層、一形成於上述中介層表面的導電基底層以及一位於上述導電基底層表面的抗氧化層。
第二種之上述附著層包含一位於上述基材層表面的第二黑化層、一形成於上述第二黑化層表面的中介層、以及一形成於上述中介層表面的導電基底層。
以及,第三種之上述附著層包含一位於上述基材層表面的中介層、一位於上述中介層表面的第二黑化層、一形成於上述第二黑化層表面的導電基底層以及一位於上述導電基底層表面的抗氧化層。
由前述說明可知,本創作的特點在於:耐候層的厚度設計為相對小於或者是相對極小於第一黑化層的厚度;再者,透過第一黑化層及帶有深色顏色(黑化性質)的耐候層之設計,將導電線路進行完整的遮蔽,大幅降低導電電極表面產生干涉條紋的現象,藉此完成一可供人眼睛舒適地可視的觸控操作介面;此外,利用耐候層及附著層中設計至少一帶有深色顏色的黑化層結構相對於設計為極薄厚度的耐候層相互配合,達到降低於蝕刻程序過程中導電電極被嚴重地側蝕現象。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創作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4A至圖4B所示,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製造步驟如下敘明:
(A)選定一預設的基材,由上述基材形成一基材層2,上述基材層2可由軟性材料或者是玻璃板所構成,上述軟性材料是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亞苯基碸(PPSU)、聚乙烯亞胺(PEI)或者是聚亞醯胺(PI)其中一種所製成;
(B)於上述基材層2表面上形成至少一具有導電性的附著層3,其中,上述附著層3的厚度介於0.01μm ~1μm,另外,上述附著層3可選自於真空濺鍍、化學鍍或者是高分子塗佈其中一種或其組合方式進行製程,而上述附著層3是由金屬、金屬氧化物、高分子材料或者是其複合材料其中一種所製成。
其中,上述附著層3的上述金屬是選自於鎢(W)、鎳(Ni)、鉻(Cr)、銅(Cu)、釩(V)、鉬(Mo)、錫(Sn)、鋅(Zn)、鈷(Co)、鐵(Fe)、鈦(Ti)、鋁(Al)、鈮(Nb)或其合金其中一種所製成,上述附著層3的上述金屬氧化物分別是由鎢(W)、鎳(Ni)、鉻(Cr)、銅(Cu)、釩(V)、鉬(Mo)、錫(Sn)、鋅(Zn)、鈷(Co)、鐵(Fe)、鈦(Ti)、鋁(Al)、鈮(Nb)或其合金其中一種氧化所製成。
請再參照圖4A至圖4B所示,接續上述步驟(B),(C)於上述附著層3表面形成一具有導電性的導電電極4,其中,上述導電電極4可選自於真空濺鍍、蒸鍍、化學鍍、電鍍或者是導電高分子塗佈其中一種或其組合方式進行製程,上述導電電極4是由金(Au)、銅(Cu)、銀(Ag)、鋅(Zn)、鋁(Al)、鎳(Ni)、錫(Sn)等金屬、或其合金、或者是由導電高分子材料其中一種所製成;
(D)於上述導電電極4表面形成一第一黑化層5,上述第一黑化層5是由具有一容易被蝕刻液體進行蝕刻的性質之材料所構成,而且,上述第一黑化層5為透過電鍍或者是濺鍍方式將本身具有深色顏色的氧化金屬材料或高分子材料佈設於上述導電電極4表面,又或者是將原本不具有深色顏色的材料以化學的方式將其進行一染色程序,轉變成為帶有深色顏色的上述第一黑化層5。
上述第一黑化層5的上述深色顏色可設為一偏藍色、綠色、紫色、棕色或者是黑色等較為深色的顏色,將接觸於觸控面板的光線被吸收,並有助於吸收產品上反射光線或者是折射光線,使得光線幾近乎不會進入位於上述第一黑化層5下層的上述導電電極4,也因此,進而有效地降低干涉條紋現象(moire)的發生,造成上述導電電極4不易被產品使用者的眼睛明顯地覺察,能夠達到使用者以眼睛視見於產品表面一舒適的效果。
(E)於上述第一黑化層5表面形成一耐候層6,上述耐候層6是由耐蝕刻性質的材料所製成,其中,上述耐候層6可選自於化學鍍、電鍍或者是導電高分子塗佈其中一種或其組合方式進行製程,而上述耐候層6是由石墨(graphite)、金屬、金屬氧化物、可導電的高分子材料或者是其複合材料其中一種所製成。
上述耐候層6的上述金屬是選自於鎢(W)、鎳(Ni)、鉻(Cr)、銅(Cu)、鋁(Al)、銀(Ag)、鈦(Ti)、鉬(Mo)、錫(Sn)、鋅(Zn)、鈷(Co)、鐵(Fe)、鈮(Nb)或其合金其中一種所製成,上述耐候層6的上述金屬氧化物分別是由鎢(W)、鎳(Ni)、鉻(Cr)、銅(Cu)、鋁(Al)、銀(Ag)、鈦(Ti)、鉬(Mo)、錫(Sn)、鋅(Zn)、鈷(Co)、鐵(Fe)、鈮(Nb)或其合金其中一種氧化所製成。
而且,上述耐候層6可進一步地設計為具有深色顏色,換句話說,由上述第一黑化層5及上述耐候層6兩者的厚度共同加強建構出一能夠避免使用者直接視察到上述導電電極4的遮蔽面50,同時有效降低干涉條紋現象(moire)的發生,於使用者以眼睛視見於產品表面時供一舒適的效果,再進一步地說明,由於上述第一黑化層5為具有深色顏色的黑化性質,因此,上述耐候層6相對於習知耐候層13以及本創作第一黑化層5的相對厚度能夠設計為較薄或者是極薄,於本創作中上述第一黑化層5的厚度與習知耐厚層13的厚度相同皆為介於0.01μm ~1μm之間,而上述耐候層6的厚度相對於習知耐候層13的厚度設計為更加輕薄。
(F)先以具有預定線路圖案的上述遮蔽層7佈設於上述耐候層6的表面,再以蝕刻液體進行一濕式蝕刻程序形成一連續性或不連續性的網格形狀之線路圖案,將上述遮蔽層7進行離形移除動作後,請參照圖5所示,形成一初步的觸控用電極結構的產品樣態。
上述步驟(A)~(F)可製作出其中一面具有導電線路的上述導電電極4,然若須製作出雙面或者是多面的上述導電電極4,則可重複進行多次上述步驟(A)~(F),以依據不同產品需求設計重複性變化製作步驟。
再者,本創作將上述第一黑化層5及上述導電電極4設計為具有相同的蝕刻速率,則能夠於蝕刻程序進行的當下,上述導電電極4便會降低被側向蝕刻的機會,因此,大幅降低了發生習知的側蝕現象15,故本創作的結構具有改善習知於蝕刻程序時一定會產生的嚴重側向蝕刻現象,可以維持並保證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的導電線路之線徑寬度,也因此可大幅提升觸控用電極結構的產品良率。
由於上述第一黑化層5及上述耐候層6分別為易蝕刻材質及相對的耐蝕刻材質所製成,因此,為了要使兩者於蝕刻程序進行時的蝕刻速率相同,則上述耐候層6的厚度設計必須要小於或者是極小於上述第一黑化層5的厚度。
請參閱圖6所示,再進一步增加一步驟(F)在本創作送達其它目的地進行其它接續加工程序之後,可利用塗佈或者是直接貼膜的方式進行將一透明的保護膠膜層8(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完全覆蓋密封於上述導電電極4及上述基材層2,作一保護產品構造之步驟,其中,上述保護膠膜層8是由(聚)氧化樹脂(Silicone)或者是丙烯酸樹脂(Acrylic)其中一種所製成。
相對於本創作之保護膠膜層8設計,是將上述觸控用電極結構完全包覆於上述保護膠膜層8中,而上述保護膠膜層8相對於上述基材層2形成一近乎平坦的表面樣態,並不會於具有線路圖案的觸控用電極結構之間留有空隙。
再更進一步而言, 於實際上完成製作本創作的觸控用電極結構產品時,如果以俯視圖來看,以上述導電電極4對應上述線路圖案形成一呈現網格狀結構的導電線路。
除此之外,請參照圖7所示,更進一步而言,相對於習知附著層11是由兩層所構成,本創作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附著層3可利用濺鍍製程分別依序由一中介層31、一導電基底層32以及一抗氧化層33共三層所共同製成,先於上述基材層2表面上形成一中介層31、於上述中介層31表面形成一導電基底層32以及於上述導電基底層32表面形成一抗氧化層33。
請參照圖8所示,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附著層3可利用濺鍍製程分別依序由一第二黑化層30、一中介層31以及一導電基底層32共三層所共同製成,先於上述基材層2表面上形成一第二黑化層30,於上述第二黑化層30表面形成一中介層31以及於上述中介層31表面形成一導電基底層32。
請參照圖9所示,於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附著層3可利用濺鍍製程分別依序由一第二黑化層30、一中介層31、一導電基底層32以及一抗氧化層33共四層所共同製成,先於上述基材層2表面上形成一第二黑化層30,再於上述第二黑化層30表面形成一中介層31、於上述中介層31表面形成一導電基底層32以及於上述導電基底層32表面形成一抗氧化層33。
而由於上述第二及第三較佳實施例中所具有的上述附著層3朝向上述基材層2方向另具有一第二黑化層30,上述第二黑化層30為具有導電特性的金屬氧化物或者是具有抗蝕特性的金屬化合物其中一種所製成,而且上述第二黑化層30厚度界於5nm~0.1μm範圍之間。
換言之,由於上述第二黑化層30所製成的材料特性為本身顏色偏藍色、綠色、紫色、棕色或者是黑色等較為深色的顏色,有助於吸收產品上反射光線或者是折射光線,因此,間接造成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不易被產品使用者明顯覺察,有效降低干涉條紋現象(moire)的發生,於使用者以眼睛視見於產品表面時提供一舒適的效果。
上述中介層31(又稱作Tie-coat)是用以結合上述第二黑化層30以及上述導電基底層32,上述導電基底層32(又稱作Seed layer)具有易氧化特性,相對於習知利用下述三種方法避免上述導電基底層32的氧化狀況發生:
方法(1)以酸性溶液去除氧化的導電基底層32、方法(2)暫時先冷凍乾燥或者是低溫低濕保存並於12至24小時內使用上述導電基底層32、方法(3)以真空保存並於三至六個月內使用上述導電基底層32,然而,本新型係設計於上述導電基底層32表面形成一抗氧化層33,避免上述導電基底層32的氧化作用。
再者,本創作之附著層3的厚度設為界於0.01μm~1μm範圍之間;而上述導電電極4的厚度設為界於0.1μm~6μm範圍之間;上述第一黑化層5的厚度設為界於0.01μm~1μm範圍之間;以及,上述耐候層6的厚度介於2nm~50nm範圍之間。
據此,相對於習知圖1導電電極10所呈現的結構樣態,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於前述較佳實施例中之上述導電電極4表面形成的上述第一黑化層5及上述附著層3中設計一第二黑化層30,位於上述基材層2第一面的上述第一黑化層5位置及位於上述基材層2第二面的上述第二黑化層30位置相互交錯,此結構交錯設計方式配合上述兩黑化層5及30,而能夠讓使用者的眼睛注視於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時,人眼首先視見於第一面上述第一黑化層5,而當人眼視見於上述第一黑化層5及上述第一黑化層5之間的空隙時,透過光線進入上述基材層2後到達第二面上述第二黑化層30。
因此,相較於習知人眼視見於上述導電電極10與上述導電電極10之間的空隙時,習知結構會讓人眼直接明顯覺查到第二面的上述導電電極10,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設計能夠避免第二面上述導電電極4被人眼視見之,形成一完整遮蔽的效果,而且,上述耐候層6也能夠進一步地設計為具有深色顏色的黑化性質,因此,本新型再再地加強與提升避免使用者的眼睛可視見觸控面板介面表面之干涉條紋現象(Moire)及視察觸控面板介面下方的導電電極4之功效。
請參照圖10至圖15所示,為利用下列敘明之另一製造方法(圖未示)所製成之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第二、第三及第四較佳實施例,而第二、第三及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主要包含:一基材層2、至少一附著層3、一導電電極4、至少一耐候層6等四個部分,步驟(A)、(B)及(C)與前述製造方法相同,於此不再贅述之。
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以此方法製成的第二、第三及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附著層3的結構上也能夠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能夠同樣地設計為三層或者是四層的樣態,於此便不再贅述之。
接續上述流程,步驟(D)以蝕刻液體進行一濕式蝕刻程序形成一連續性或不連續性的網格形狀之線路圖案,相對於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所使用的製造方法,在沒有上述耐候層6保護的情況下,先進行蝕刻線路圖案程序。
進一步說明之,由於沒有上述耐候層6的保護,因此,上述導電電極4被蝕刻的速率變得一致,而蝕刻程序的當下,幾乎不會發生一側蝕現象15,形成蝕刻的線徑寬度均勻的結果;
步驟(E)請再參閱圖10所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於上述每一觸控用導電結構的外周面61及上述附著層3表面形成一ㄇ字型樣態的耐候層6,上述耐候層6將上述已具有線路圖案的上述導電電極4與外部隔絕密封,其中,上述耐候層6可選自於化學鍍、電鍍或者是導電高分子塗佈其中一種或其組合方式進行製程,而上述耐候層6是由碳(C)、石墨(graphite)、金屬、金屬氧化物、可導電的高分子材料或者是其複合材料其中一種所製成。上述耐候層6還可設為具有一同時具有保護及遮蔽功效之較深色顏色的黑化性質。
由上述步驟(A)、(B)、(C)、(D)、(E)共同形成本創作之觸控用電極結構的初步產品,而上述每一觸控用電極結構的寬度可精確地調整到0.1μm ~10μm之間。
其中,上述耐候層6的上述金屬是選自於鎢(W)、鎳(Ni)、鉻(Cr)、銅(Cu)、鋁(Al)、銀(Ag)、鈦(Ti)、鉬(Mo)、錫(Sn)、鋅(Zn)、鈷(Co)、鐵(Fe)、鈮(Nb)或其合金其中一種所製成,上述耐候層6的上述金屬氧化物分別是由鎢(W)、鎳(Ni)、鉻(Cr)、銅(Cu)、鋁(Al)、銀(Ag)、鈦(Ti)、鉬(Mo)、錫(Sn)、鋅(Zn)、鈷(Co)、鐵(Fe)、鈮(Nb)或其合金其中一種氧化所製成。
再進更一步而言,上述耐候層6可設為一具有較深色顏色的黑化性質,因此,間接造成上述每一觸控用電極結構不易被產品使用者明顯覺察,有效降低干涉條紋現象(moire)的發生,於使用者以眼睛視見於產品表面時供一舒適的效果。
步驟(F)在本創作於送達其它目的地進行其它接續加工程序之後,可利用塗佈或者是直接貼膜的方式進行將一透明的保護膠膜層8(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完全覆蓋密封於上述觸控用電極結構,作一保護本創作構造之步驟。
亦即是,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能夠確實達到防止使用者於長期使用之下,位於上述保護膠膜層8內部被包覆的上述觸控用電極結構長期處於空氣中水氣所發生的氧化過程,本創作便可完成增強觸控用電極結構的耐氧化功效,延長觸控用電極結構的產品使用年限之目的。
其中,上述保護膠膜層8是由(聚)氧化樹脂(Silicone)或者是丙烯酸樹脂(Acrylic)其中一種所製成。而且,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能夠確實達到防止使用者於長期使用之下,位於上述保護膠膜層8內部被包覆的上述觸控用電極結構長期處於空氣中水氣所發生的氧化過程,本創作便可完成增強觸控用電極結構的耐氧化功效,延長觸控用觸控用電極結構的產品使用年限之目的
相對於本創作之保護膠膜層8設計,是將上述觸控用電極結構完全包覆於上述保護膠膜層8中,而上述保護膠膜層8相對於上述基材層2而形成一近乎平坦的表面樣態,並不會於具有線路圖案的上述每一觸控用電極結構之間留有空隙。
本創作之上述電極線路14可設計建構於上述基材層2的其中一面(單面)(圖未示),或者是位於上述基材層2的雙面,甚至是位於上基材層2的多個表面。
於實際上製造本創作的觸控用電極結構產品時,上述每一觸控用電極結構的寬度介於0.1μm ~10μm之間,而且,如果以俯視圖來看,以上述導電電極4對應上述線路圖案形成一呈現網格狀結構的導電線路,如果以剖視圖來看,一連接包覆於上述導電電極4的外周面且呈現ㄇ字型結構之耐候層6、以及利用一透明樣態的保護膠膜層8塗佈或貼合於上述基材層2以及上述耐候層6的外周面。
或者是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上述步驟(E)請再參閱圖12所示,僅於上述每一導電電極4的全部外周面42形成一ㄇ字型結構樣態的耐候層6;
而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請再參照圖14所示,結構上為相對於上述第三較佳實施例,於上述導電電極4先形成一位於上述導電電極4的上表面41之第一耐候層60,以上述第二耐候層61連同形成於上述導電電極4的外周面42的同時,由上述第二耐候層61延伸連接包覆於上述附著層3的外周面,因此,上述第一及第二耐候層60、61便配合上述附著層3能夠共同使每一導電線路與外部隔絕密封,最終上述第一及第二耐候層60、61共同呈現一ㄇ字型結構;
另外,還能夠在設計一第五較佳實施例(圖未示),為上述第四較佳實施中,僅於上述已具有第一耐候層60的上述導電電極4外周面42再形成一上述第二耐候層61,最終上述第一耐候層60及上述第二耐候層61共同呈現一ㄇ字型結構。
再者,本創作之附著層3的厚度設為界於0.01μm~1μm範圍之間;而上述導電電極4的厚度設為界於0.1μm~6μm範圍之間;以及,上述耐候層6的厚度設為界於0.01μm~1μm範圍之間。
據此,相對於習知圖1導電電極10所呈現的結構樣態,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於第二至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上述第一耐候層60及上述第二耐候層61的位置分佈設計將上述導電電極4皆被完整地包覆於上述耐候層6中,對於在高溫度、高濕度或是低溫環境之下,本創作的產品具有極高的環境耐候性質且良率極高,又,針對具有較細寬度的觸控用電極結構之產品的觸控感測(Sensor)之電容靈敏度也有穩定之效益。
上述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創作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創作精神範疇,熟悉此一行業技藝人士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所作之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
〔習知〕
10‧‧‧導電電極
11‧‧‧附著層
110‧‧‧中介層
111‧‧‧導電基底層
12‧‧‧基材
13‧‧‧耐候層
14‧‧‧電極線路
15‧‧‧側蝕現象
16‧‧‧保護膠膜
〔本創作〕
2‧‧‧基材層
3‧‧‧附著層
30‧‧‧第二黑化層
31‧‧‧中介層
32‧‧‧導電基底層
33‧‧‧抗氧化層
4‧‧‧導電電極
41‧‧‧上表面
42‧‧‧外周面
5‧‧‧第一黑化層
50‧‧‧遮蔽面
6‧‧‧耐候層
60‧‧‧第一耐候層
61‧‧‧第二耐候層
7‧‧‧遮蔽層
8‧‧‧保護膠膜層
圖1為習知導電電極之製造方法流程圖; 圖2為習知導電電極以保護膠膜層包覆之結構示意圖; 圖3為習知附著層之結構示意圖; 圖4A及圖4B為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之製造方法流程圖; 圖5為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第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以保護膠膜層包覆之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附著層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附著層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附著層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第二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10以保護膠膜層包覆之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第三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12以保護膠膜層包覆之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創作觸控用電極結構第四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15為圖14以保護膠膜層包覆之結構示意圖。
2‧‧‧基材層
3‧‧‧附著層
4‧‧‧導電電極
5‧‧‧第一黑化層
6‧‧‧耐候層

Claims (12)

  1. 一種觸控用電極結構,包含: 一基材層; 至少一附著層,形成一線路圖案佈設於上述基材層表面; 一導電電極,形成於上述附著層表面,並對應上述線路圖案形成一導電線路; 一第一黑化層,對應上述線路圖案並形成於上述導電電極表面,並由易蝕刻性質的材料所製成;以及 一耐候層,形成於上述第一黑化層表面,並由耐蝕刻性質的材料所製成; 其中,上述耐候層小於上述第一黑化層,上述第一黑化層由具有深色顏色的材料所製成,使光線被上述第一黑化層吸收而無法進入上述導電電極,形成一能夠避免使用者直接視察到上述導電電極的遮蔽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用電極結構,其中,上述耐候層進一步由具有深色顏色的材料所製成,形成一能夠避免使用者直接視察到上述導電電極的遮蔽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用電極結構,其中,上述附著層包含一位於上述基材層表面的中介層、一形成於上述中介層表面的導電基底層以及一位於上述導電基底層表面的抗氧化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用電極結構,其中,上述附著層包含一位於上述基材層表面的第二黑化層、一形成於上述第二黑化層表面的中介層、以及一形成於上述中介層表面的導電基底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用電極結構,其中,上述附著層包含一形成於上述基材層表面的第二黑化層、一形成於上述第二黑化層表面的中介層、一形成於上述中介層表面的導電基底層以及一位於上述導電基底層表面的抗氧化層。
  6. 一種觸控用電極結構,包含: 一基材層; 至少一附著層,形成一線路圖案佈設於上述基材層表面; 一導電電極,連接於上述附著層表面,並對應上述線路圖案形成一導電線路;以及 一耐候層,連接包覆於上述導電電極的外周面,使上述導電線路與外部隔絕密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用電極結構,其中,上述耐候層包含一第一耐候層形成於上述導電電極的線路圖案上表面以及一第二耐候層進一步包覆於上述導電電極的線路圖案外周面並連接包覆於上述附著層的線路圖案外周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用電極結構,其中,上述附著層包含一位於上述基材層表面的中介層、一形成於上述中介層表面的導電基底層以及一位於上述導電基底層表面的抗氧化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用電極結構,其中,上述附著層包含一形成於上述基材層表面的第二黑化層、一形成於上述第二黑化層表面的中介層以及一形成於上述中介層表面的導電基底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用電極結構,其中,上述附著層包含一形成於上述基材層表面的第二黑化層、一形成於上述第二黑化層表面的中介層、一形成於上述中介層表面的導電基底層以及一位於上述導電基底層表面的抗氧化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用電極結構,其中,上述導電電極進一步包含一形成透明樣態的保護膠膜層,上述保護膠膜層佈設於上述基材層以及上述耐候層的外周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用電極結構,其中,上述耐候層呈現一ㄇ字型結構。
TW103212219U 2014-07-09 2014-07-09 觸控用電極結構 TWM491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2219U TWM491203U (zh) 2014-07-09 2014-07-09 觸控用電極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2219U TWM491203U (zh) 2014-07-09 2014-07-09 觸控用電極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1203U true TWM491203U (zh) 2014-12-01

Family

ID=52576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2219U TWM491203U (zh) 2014-07-09 2014-07-09 觸控用電極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12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8201A (zh) * 2016-09-30 2017-05-1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黑化金属网格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71677A (zh) * 2018-03-01 2018-08-3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制作方法和触摸屏、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8201A (zh) * 2016-09-30 2017-05-1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黑化金属网格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48201B (zh) * 2016-09-30 2019-07-1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黑化金属网格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I690949B (zh) * 2016-09-30 2020-04-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黑化金屬網格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8471677A (zh) * 2018-03-01 2018-08-3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制作方法和触摸屏、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229154A1 (en) Touch-sensitive panel device and electrode structure therein
TWI559330B (zh) 具有金屬網格的透明導電結構
US9122336B1 (en) Conductive electrode structure
CN203941516U (zh) 触控用电极结构
CN105320369B (zh) 触控用导电电极的制造方法及其构造
KR101504840B1 (ko) 전도성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5320321B (zh) 导电电极
US9128663B1 (en) Touch sensing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5407648B (zh) 极细的金属线路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
TWM491203U (zh) 觸控用電極結構
JP5837160B1 (ja) 導電電極
TWI614651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KR20140041138A (ko) 전극 부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60113696A (ko) 투광성 도전 필름
KR101743328B1 (ko) 터치 감지 전극 구조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559486B (zh) Conductive electrode
JP2016046404A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構造
TWI545478B (zh) Very fine metal w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its structure
TW201603127A (zh) 觸控用導電電極的製造方法及其構造
EP2983072A1 (en) Touch sensing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KR101667976B1 (ko) 전도성 전극 구조물
KR20160084626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2174137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646718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KR20160084632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