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8771U - 接頭結構 - Google Patents

接頭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8771U
TWM488771U TW102224143U TW102224143U TWM488771U TW M488771 U TWM488771 U TW M488771U TW 102224143 U TW102224143 U TW 102224143U TW 102224143 U TW102224143 U TW 102224143U TW M488771 U TWM488771 U TW M48877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ut
metal
inner sleeve
coaxial cable
metal pie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4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i-Chih Wei
Original Assignee
Ezcon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zconn Corp filed Critical Ezconn Corp
Priority to TW102224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8771U/zh
Priority to CN201410216786.0A priority patent/CN104733884A/zh
Priority to CN201410216360.5A priority patent/CN104733875A/zh
Priority to US14/320,587 priority patent/US9306324B2/en
Publication of TWM488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8771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接頭結構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接頭結構,尤指一種具有良好電連接性之同軸電纜接頭結構。
目前電視之收訊,係以有線電視為主流。有線電視之訊號利用同軸電纜線(Coaxial cable)連接至接收電視。此同軸電纜藉由旋轉式F型連接器(Screw-on F-Type connectors)與有線電視解碼器(Cable TV decoders)、卡帶錄影機/數位影碟(VCR/DVD)之數位式硬碟記錄器(hard disk digital recorders)、衛星接收器(satellite receivers)、視訊遊戲(video games)、電視信號分佈式分離器(TV signal distribution splitters)及開關(switches)連結。
習知旋轉式F型連接器接地電連性常發生接觸不良的問題,原因在於,F型連接器之螺帽與上述設備之螺紋介面連接器連合時,螺帽與F型連接器之內套筒未完全接觸,以及內套筒與螺紋介面連接器未接觸,上述接觸不良導致接器本體與螺紋介面連接器的接地性變差,而使電氣信號傳輸性能降低,造成其間的接觸不良須予以克服。
本創作同軸電纜連接器在螺帽、內套筒、外套筒或接頭上設置一金屬片,此金屬片分別與螺帽、內套筒或外套筒為一體成型,藉由金屬片之彈性,使螺帽與內套筒能確實的接觸,杜絕電性接觸不良情形發生。
本創作為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適於接合一電子裝置之具有一螺紋表面之一接頭,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一內套筒、一外套筒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外、一螺帽套設在該內套筒上,其中該螺帽之一螺紋部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當該螺帽與該接頭接合時,該內套筒之一外凸緣位在該螺帽之一內凸緣與該電子裝置之該接頭之間,其特徵在於:該內套筒包括一第一金屬片及一內套筒本體,該內套筒本體與該第一金屬片為一體成型,該第一金屬片位於該外凸緣與該內凸緣之間,其中且一第一溝槽位於該第一金屬片與該外凸緣之間。
本創作為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適於接合一電子裝置之具有一螺紋表面之一接頭,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一內套筒、一外套筒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外、一螺帽套設在該內套筒上,其中該螺帽之一螺紋部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當該螺帽與該接頭接合時,該內套筒之一外凸緣位在該螺帽之一內凸緣與該電子裝置之該接頭之間,其特徵在於:當該螺帽與該接頭接合時,該內套筒之一第一金屬片接觸該接頭,當該螺帽未與該接頭接合時,該第一金屬片係在一第一徑向方向由內而外地往遠離該內套筒之一本體之方向傾斜。
本創作為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適於接合一電子裝置之具有一螺紋表面之一接頭,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一內套筒、一外套筒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外、一螺帽套設在該內套筒上,其中該螺帽之一螺紋部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當該螺帽與該接頭接合時,該內套筒之一外凸緣位在該螺帽之一內凸緣與該電子裝置之該接頭之間,其特徵在於:該螺帽包括一第一金屬片,一體成型地結合該螺帽之一本體,該第一金屬片位於該本體與該外套筒之間,且該第一 金屬片係在一第一徑向方向上內而外地往遠離該螺帽之該本體之方向傾斜,且該內凸緣抵觸該內套筒之該本體。
一種同軸電纜連接器適於接合一電子裝置之具有一螺紋表面之一接頭,該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一內套筒、一外套筒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外、一螺帽套設在該內套筒上,其中該螺帽之一螺紋部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當該螺帽與該接頭接合時,該內套筒之一外凸緣位在該螺帽之一內凸緣與該電子裝置之該接頭之間,其特徵在於:該外套筒包括一第一金屬片,一體成型地結合該外套筒之一本體,該第一金屬片位於該外套筒與該螺帽之間,該第一金屬片係在一第一徑向方向上內而外地往遠離該外套筒之該本體之方向傾斜。
一種接頭適於設置在一電子裝置上,該接頭具有一螺紋表面,適於接合一同軸電纜連接器,該軸電纜連接器包括一內套筒、一外套筒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外、一螺帽套設在該內套筒上,其中該螺帽之一螺紋部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當該螺帽與該接頭接合時,該內套筒之一外凸緣位在該螺帽之一內凸緣與該電子裝置之該接頭之間,其特徵在於:當該螺帽與該接頭接合時,該接頭之一第一金屬片接觸該內套筒,當該螺帽未與該接頭接合時,該第一金屬片係在一第一徑向方向上內而外地往遠離該接頭之一本體之方向傾斜。
現將經由對說明性實施例、隨附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之以下詳細描述的評述,使本創作之此等以及其他組件、步驟、特徵、效益及優勢變得明朗。
1‧‧‧金屬線
3‧‧‧絶緣層
5‧‧‧薄金屬層
7‧‧‧編織層
9‧‧‧塑膠皮層
10‧‧‧內套筒
12‧‧‧外套筒
14‧‧‧螺帽
19‧‧‧金屬環
100‧‧‧內套筒本體
102‧‧‧金屬片
101‧‧‧穿孔
104‧‧‧第一外凸緣
106‧‧‧第一溝槽
108‧‧‧第二溝槽
110‧‧‧第二外凸緣
112‧‧‧第三外凸緣
114‧‧‧第一表面
116‧‧‧第二表面
118‧‧‧後端延伸部
121‧‧‧穿孔
122‧‧‧內凸緣
124‧‧‧後端延伸部
125‧‧‧可形變部
127‧‧‧凹槽
129‧‧‧階梯狀部分
141‧‧‧穿孔
142‧‧‧內凸緣
144‧‧‧螺紋部
500‧‧‧接頭
502‧‧‧螺紋部
103‧‧‧金屬片
107‧‧‧溝槽
1021‧‧‧凹折線
1031‧‧‧凹折線
30‧‧‧內套筒
300‧‧‧內套筒本體
302‧‧‧金屬片
3021‧‧‧凹折線
301‧‧‧穿孔
304‧‧‧第一外凸緣
310‧‧‧第二外凸緣
312‧‧‧第三外凸緣
314‧‧‧第一表面
316‧‧‧第二表面
318‧‧‧後端延伸部
303‧‧‧缺口
40‧‧‧內套筒
42‧‧‧外套筒
44‧‧‧螺帽
401‧‧‧穿孔
404‧‧‧外凸緣
406‧‧‧表面
408‧‧‧後端延伸部
441‧‧‧穿孔
442‧‧‧內凸緣
444‧‧‧螺紋部
420‧‧‧外套筒本體
422‧‧‧金屬片
4221‧‧‧凹折線
423‧‧‧缺口
60‧‧‧內套筒
62‧‧‧外套筒
64‧‧‧螺帽
601‧‧‧穿孔
604‧‧‧外凸緣
606‧‧‧表面
608‧‧‧後端延伸部
621‧‧‧穿孔
622‧‧‧內凸緣
624‧‧‧後端延伸部
640‧‧‧螺帽本體
642‧‧‧金屬片
6421‧‧‧凹折線
641‧‧‧穿孔
644‧‧‧螺紋部
646‧‧‧內凸緣
643‧‧‧缺口
66‧‧‧外套筒
661‧‧‧可形變部
667‧‧‧凹槽
669‧‧‧階梯狀部分
662‧‧‧金屬環
664‧‧‧外套筒本體
665‧‧‧內凸緣
666‧‧‧穿孔
668‧‧‧後端延伸部
605‧‧‧第一表面
607‧‧‧第二表面
70‧‧‧內套筒
72‧‧‧外套筒
74‧‧‧螺帽
700‧‧‧內套筒本體
702‧‧‧第一金屬片
7021‧‧‧凹折線
703‧‧‧第二金屬片
7031‧‧‧凹折線
701‧‧‧穿孔
704‧‧‧第一外凸緣
706‧‧‧第一溝槽
708‧‧‧第二溝槽
710‧‧‧第二外凸緣
712‧‧‧第三外凸緣
714‧‧‧第一表面
716‧‧‧第二表面
718‧‧‧後端延伸部
705‧‧‧缺口
721‧‧‧穿孔
722‧‧‧內凸緣
724‧‧‧後端延伸部
725‧‧‧可形變部
727‧‧‧凹槽
729‧‧‧階梯狀部分
741‧‧‧穿孔
742‧‧‧內凸緣
744‧‧‧螺紋部
501‧‧‧第一端部
503‧‧‧第二端部
504‧‧‧金屬片
5041‧‧‧凹折線
506‧‧‧缺口
80‧‧‧內套筒
82‧‧‧外套筒
84‧‧‧螺帽
804‧‧‧第一外凸緣
810‧‧‧第二外凸緣
812‧‧‧第三外凸緣
814‧‧‧第一表面
816‧‧‧第二表面
818‧‧‧後端延伸部
842‧‧‧內凸緣
844‧‧‧螺紋部
822‧‧‧內凸緣
824‧‧‧後端延伸部
第1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之立體部份斷面圖。
第2a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2b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
第2c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內套筒之立體圖。
第2d圖及第2e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不同數量金屬片之示意圖。
第2f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組裝完成時之剖面圖。
第2g圖及第2h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結合至接頭之步驟示意圖。
第3a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3b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內套筒之剖面圖。
第3c圖及第3d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不同數量金屬片之示意圖。
第3e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結合至接頭後之剖面圖。
第4a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4b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
第4c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內套筒之立體圖。
第4d圖及第4e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不同數量金屬片之示意圖。
第4f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組裝完成時之剖面圖。
第4g圖及第4h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結合至接頭之步驟示意圖。
第5a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5b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
第5c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外套筒之立體圖。
第5d圖及第5e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不同數量金屬片之示意圖。
第5f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組裝完成時之剖面圖。
第5g圖及第5h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結合至接頭之步驟示意圖。
第6a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6b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
第6c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螺帽之立體圖。
第6d圖及第6e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不同數量金屬片之示意圖。
第6f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組裝完成時之剖面圖。
第6g圖及第6h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結合至接頭之步驟示意圖。
第6i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另一態樣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
第6j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另一態樣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結合至接頭之步驟示意圖。
第7a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剖面圖。
第7b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
第7c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內套筒之立體圖。
第7d圖及第7e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之不同數量第一金屬片之示意圖。
第7f圖及第7g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之不同數量第一金屬片之示意圖。
第7h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組裝完成時之剖面圖。
第7i圖及第7j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結合至接頭之步驟示意圖。
第8a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接頭之剖面圖。
第8b圖及第8c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之不同數量金屬片之示意圖。
第8d圖及第8e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之接頭與同軸電纜連接器結合之步驟示意圖。
第9a圖為本創作第八實施例第一種組合態樣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剖面圖。
第9b圖為本創作第八實施例第二種組合態樣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剖面圖。
雖然在圖式中已描繪某些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所描繪之實施例為說明性的,且可在本創作之範疇內構想並實施彼等所示實施例之變化以及本文所述之其他實施例。
圖式揭示本創作之說明性實施例。其並未闡述所有實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他實施例。為節省空間或更有效地說明,可省略顯而易見或不必要之細節。相反,可實施一些實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細節。當相同數字出現在不同圖式中時,其係指相同或類似組件或步驟。
當以下描述連同隨附圖式一起閱讀時,可更充分地理解本創作之態樣,該等隨附圖式之性質應視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該等圖式未必按比例繪製,而是強調本創作之原理。
現描述說明性實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他實施例。為節省空間或更有效地呈現,可省略顯而易見或不必要之細節。相反,可實施一些實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細節。
本創作為一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同軸電纜之剖面圖如第1圖所示,此同軸電纜包括一金屬線1、包覆金屬線1之一絶緣層3、包覆絶緣層3之一薄金屬層5、包覆薄金屬層5之一金屬編織層7及包覆金屬編織層7之一塑膠皮層9,其中金屬線1之材質為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 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另外薄金屬層5之材質為含鋁之金屬層、含銅之金屬層或含有導電物質之導電層,例如一鋁箔包覆層或銅箔包覆層,其中薄金屬層5具有電性遮蔽功效,可減少干擾,而金屬編織層7之形式包括二層編織(Standard)、三層編織(Tri-shield)及四層編織(Quad)等不同包覆形式,金屬編織層7的材質例如為鋁、鋁合金、銅或銅合金。
本創作具有數個實施例,該些實施例皆可相互結合其特點,以下依序說明本創作之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第2a圖、第2b圖及第2c圖所示,其依序為第一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剖面圖、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及內套筒之立體圖。此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同軸之一內套筒10、一外套筒12、一螺帽14及一金屬環19,其中內套筒10及外套筒12係以同軸配置方式並容納如第1圖所示之同軸電纜,內套筒10、螺帽14及金屬環19之材質為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內套筒10、螺帽14及金屬環19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本實施例之外套筒12例如為塑膠材質,但也可替換成金屬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
請參閱第2b圖及第2c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內套筒10具有一內套筒本體100及二金屬片102,此內套筒本體100與二金屬片102一體成型,此內套筒本 體100具有一穿孔101、一第一外凸緣104、一第一溝槽106、一第二溝槽108、一第二外凸緣110、一第三外凸緣112、一第一表面114、一第二表面116及一後端延伸部118,其中第一溝槽106位於第一外凸緣104與金屬片102之間、第二溝槽108位於金屬片102與第二外凸緣110之間、第二表面116位於第二外凸緣110與第三外凸緣112之間、第一表面114為第二外凸緣110表面且位於第二溝槽108與第二表面116之間。且每一金屬片102係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100,每一金屬片102係往遠離第一外凸緣104之方向凹折,每一金屬片10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20度至180度之間。金屬片102與內套筒10之一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a為一銳角,此夾角例如介於10度至40度之間、15度至60度之間及20度至80度之間,金屬片102係往第二外凸緣110之方向傾斜。另外金屬片102之厚度例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而第一溝槽106在內套筒100之徑向方向上由內而外地逐漸變寬,第二溝槽108在內套筒100之徑向方向上由內而外地逐漸變窄,第一溝槽106之最小寬度(位於第一溝槽106之底部)例如介於0.1至1毫米(mm)之間、0.3至1.5毫米之間及0.5至2毫米之間,第二溝槽108之最大寬度(位於第二溝槽106之頂部)例如介於0.1至1毫米(mm)之間、0.3至1.5毫米之間及0.5至2毫米之間,而第一溝槽106之深度例如介於0.5至2毫米(mm)之間,第二溝槽108之深度例如介於0.25至1毫米(mm)之間,金屬片102之頂端到內套筒100之一軸線間的一徑向距離大致上等於或小於第一外凸緣104之外徑表面到內套筒100之該軸線間的一徑向距離,但大於第二外凸緣110之第二表面116到內套筒100之該軸線間的一徑向距離。
另外,本實施例之金屬片102數量可為二片,但是金屬片102數量也可為一片、三片或四片以上,例如金屬片102數量為四片時,請參閱第2d圖所示,每片金屬片102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100,每一金屬片102係以一凹折 線102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104之方向凹折,每一金屬片10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50度至110度之間。若金屬片102數量為一片時,請參閱第2e圖所示,此金屬片102之形狀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100,金屬片102係以一凹折線102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104之方向凹折,金屬片10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50度至300度之間。
本實施例之外套筒12具有一穿孔121、一內凸緣122、一可形變部125、一凹槽127及一後端延伸部124。本實施例之螺帽14具有一穿孔141、一內凸緣142及一螺紋部144。後端延伸部124的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118之外徑,其中螺帽14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請同時參閱第2f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將金屬環19套在外套筒12之外圍,其中金屬環19之側壁靠近中後段處之內表面係呈一傾斜面,使得金屬環19之插孔靠近中後段處愈往後方孔徑係逐漸變大金屬環19之側壁靠近中後段處之內表面係呈一傾斜面,使得金屬環19之插孔靠近中後段處愈往後方孔徑係逐漸變大,其中金屬環19之傾斜面與金屬環之一軸向方向之間呈一第一傾斜角,該第一傾斜角例如介於5度至45度,外套筒12包括具有一傾斜面之一可形變部125,可形變部125之傾斜面與外套筒12之一軸向方向之間呈一第二傾斜角,該第二傾斜角例如介於5度至45度。另外,在可形變部125之傾斜面的後側設有一凹槽127,環繞在外套筒12上,藉以使可形變部125易於形變。此時,金屬環19之傾斜面係頂靠可形變部125之傾斜面。接著,將內套筒本體100之後端延伸部118穿過螺帽14之穿孔141,並使內凸緣142套在內套筒本體100之第一表面114之外圍,接著將後端延伸部118穿過外套筒12之穿孔121,並 使外套筒12之內凸緣122套接在第二表面116上,且以緊配合的方式將內凸緣122緊密的卡合在第二表面116上及第二外凸緣110及第三外凸緣112之間,此時後端延伸部118與後端延伸部124之間形成環狀空心且呈同心環繞關係。另外在組裝完成時,會因金屬片102之彈力抵住螺帽14之內凸緣142,進而使螺帽14抵觸外套筒12之內凸緣122,同時螺帽14之內凸緣142可在內套筒10之第一外凸緣104與外套筒12之內凸緣122之間自由旋轉,且因金屬片102之彈力限制螺帽14之軸向移動,透過金屬片102可以使螺帽14與內套筒10保持電性連接,亦即電性接地。
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內套筒10之後端延伸部118與外套筒12之後端延伸部124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未標示於第2f圖中)會從穿孔101之後端穿進內套筒10之穿孔1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14之螺紋部144所構成之空間內。接著,將金屬環19軸向地往後移動,使外套筒12之可形變部125向內變形頂壓同軸電纜之塑膠皮層9,藉以固定該同軸電纜,此時金屬環19之後端會頂靠外套筒12之一階梯狀部分129,此階梯狀部分129即為在可形變部125尚未形變前凹槽127靠近後端之側壁。
安裝同軸電纜連接器至一接頭500,此接頭500可設置在一電子裝置上,或是一延長同軸電纜之中間轉接頭,或是一T型或F型之轉接頭,其中組裝步驟,請參閱第2g圖及第2h圖所示,此接頭500具有一螺紋部502,使同軸電纜中心的金屬線1穿進接頭500內,接著旋轉螺帽14使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內套筒10的第一外凸緣104慢慢接近接頭500,此時螺帽14之內凸緣142因金屬片102之彈力壓迫,使螺帽14與接頭500的接合過程初期,螺帽14之內凸緣142一直與外套 筒12的內凸緣122接觸。接近接合完成時,金屬片102與內套筒10之徑向方向之間的夾角a會逐漸的縮小,此時螺帽14之內凸緣142不再與外套筒12的內凸緣122接觸。在螺帽14與接頭500鎖緊接合完成時,金屬片102與內套筒10之徑向方向之間的夾角a變成0度,或者金屬片102甚至會往第一外凸緣104的方向傾斜。所以安裝同軸電纜連接器至接頭500後,金屬片102與螺帽14之內凸緣142會一直保持接觸,形成良好電性連接之途徑,使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使用時不小心拉扯導致螺帽14與接頭500未緊迫連接時,仍可提供良好的接地(ground)電性連接,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其係為第二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剖面圖及內套筒之剖面圖。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類似,在本實施例中之元件,與第一實施例之元件具有相同標號,可以參照第一實施例中對於該元件之說明。二金屬片103與內套筒10為一體成型,差異在於此二金屬片103分別設置在第二外凸緣110之第一表面114上,且金屬片103與第一外凸緣104之間僅具有一溝槽107,與第一實施例金屬片102二側具有第一溝槽106及第二溝槽108不同,且此金屬片103之厚度作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溝槽107在內套筒100之徑向方向上由內而外地逐漸變窄至一最小寬度後,維持此最小寬度至溝槽107底部,溝槽107之最小寬度例如介於0.1至1毫米(mm)之間、0.3至1.5毫米之間及0.5至2毫米之間,溝槽107之最大寬度(位於第二溝槽107之頂部)例如介於0.1至1毫米(mm)之間、0.3至1.5毫米之間及0.5至2毫米之間,溝槽107之深度例如介於0.25至1毫米(mm)之間,金屬片103之頂端到內套筒100之一軸線間的一徑向距離大致上等於或小於第一外凸緣104之外徑表面到 內套筒100之該軸線間的一徑向距離,但大於第二外凸緣110之第二表面116到內套筒100之該軸線間的一徑向距離,另外金屬片103由內而外延伸的方向與一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b為一銳角,金屬片103徑向地由內而外地往第一外凸緣104相反方向傾斜,此夾角a是介於10度至40度之間、15度至60度之間及20度至80度之間。
另外,本實施例之金屬片103數量可為二片,但是金屬片103數量也可為一片、三片或四片以上,例如金屬片103數量為四片時,請參閱第3c圖所示,每片金屬片103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100,每一金屬片103係以一凹折線103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104之方向凹折,每一金屬片103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50度至110度之間。若金屬片103數量為一片時,請參閱第3d圖所示,此金屬片103之形狀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100,金屬片103係以一凹折線103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104之方向凹折,金屬片103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50度至300度之間。另外本實施例其它元件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重覆說明。
本實施例同軸電纜連接器之組裝方式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其中位在第一表面114上之金屬片103在組裝完成後,因金屬片103之彈力抵住螺帽14之內凸緣142,使螺帽14抵觸外套筒12之內凸緣122,同時螺帽14之內凸緣142可在內套筒10與外套筒12之間自由旋轉,但因金屬片103之彈力限制螺帽14之軸向移動。
請參閱第3e圖所示,安裝本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至接頭500之方式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其中接合過程之中金屬片103與內套筒10之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a會逐漸的縮小,在螺帽14與接頭500鎖緊接合完成時,螺帽14之內凸緣142會稍微的往接頭500的方向移動,使內凸緣142不接觸外套 筒12之內凸緣122,而金屬片103與內套筒10之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a變成0度,安裝同軸電纜連接器至接頭500後,金屬片103與螺帽14之內凸緣142會一直保持接觸,形成良好電性連接之途徑,使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使用時不小心拉扯導致螺帽14與接頭500未緊迫連接時,仍可提供良好的接地(ground)電性連接,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第三實施例:
請參閱第4a圖、第4b圖及第4c圖所示,其依序為第三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剖面圖、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及內套筒之立體圖。第三實施例的外套筒12、螺帽14及金屬環19與第一實施例相同,請參閱第一實施例所述,在此就不重覆說明,在本實施例中之元件,與第一實施例之元件具有相同標號,可以參照第一實施例中對於該元件之說明。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差異在於內套筒10的結構不同。本實施例之內套筒30具有一內套筒本體300及二金屬片302,此內套筒本體100與金屬片302一體成型,此內套筒本體300具有一穿孔301、一第一外凸緣304、一第二外凸緣310、一第三外凸緣312、一第一表面314、一第二表面316及一後端延伸部318,其中金屬片302係位在第一外凸緣304前端,第二表面316位於第二外凸緣310與第三外凸緣312之間,且第一表面314為第二外凸緣310表面。且每一金屬片302係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300,每一金屬片302係以對應之一凹折線302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304之方向凹折,每一金屬片30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20度至180度之間。每一金屬片302與第一外凸緣304之間具有一缺口303,此缺口303徑向地切過內套筒30之一管壁,並隔開金屬片302之內徑與內套筒本體300及隔開金屬片302之外徑與內套筒本體300,且在垂直於凹折線3021之徑向方向上,隔開金屬片302之外徑與內套筒本體300之間的距離係大於隔開金屬片302之內徑與內套筒本體300之間的距離,亦即隔開 金屬片302與內套筒本體300之間的距離係在徑向方向上由內而外地逐漸變寬,其中每一金屬片302與內套筒30之一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c為一銳角,且金屬片302往遠離第一外凸緣304之方向傾斜,此夾角c例如介於20度至60度之間、30度至70度之間及45度至80度之間。另外金屬片302之厚度例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另外此缺口303之探度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
另外,本實施例之金屬片302數量可為二片,但是金屬片302數量也可為一片、三片或四片以上,例如金屬片302數量為四片時,請參閱第4d圖所示,每片金屬片302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300,每一金屬片302係以一凹折線302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304之方向凹折,每一金屬片30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50度至110度之間。若金屬片302數量為一片時,請參閱第4e圖所示,此金屬片302之形狀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300,金屬片302係以一凹折線302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304之方向凹折,金屬片30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50度至300度之間。
請同時參閱第4f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先將金屬環19套在外套筒12之外圍,其中金屬環19之側壁靠近中後段處之內表面係呈一傾斜面,使得金屬環19之插孔靠近中後段處愈往後方孔徑係逐漸變大,其中金屬環19之傾斜面與金屬環之一軸向方向之間呈一第一傾斜角,該第一傾斜角例如介於5度至45度,外套筒12包括具有一傾斜面之一可形變部125,可形變部125之傾斜面與外套筒12之一軸向方向之間呈一第二傾斜角,該第二傾斜角例如介於5度至45度。另外,在可形變部125之傾斜面的後側設有一凹槽127,環繞在外套筒12上,藉以使可形變部125易於形變。此時,金屬環19之傾斜面係頂靠可形變部125之傾斜面。接著,將內套筒本體300之後端延伸部318穿過螺帽14之穿 孔141,並使內凸緣142套在內套筒本體300之第一表面314之外圍,接著將後端延伸部318穿過外套筒12之穿孔121,並使外套筒12之內凸緣122套接在第二表面116上,且以緊配合的方式將內凸緣122緊密的卡合在第二表面316上及第二外凸緣310及第三外凸緣312之間,此時後端延伸部318與後端延伸部124之間形成環狀空心且呈同心環繞關係。螺帽14之內凸緣142夾在內套筒30之第一外凸緣304與外套筒12的內凸緣122之間,且可在第一外凸緣304與內凸緣122之間自由旋轉及移動。
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內套筒30之後端延伸部318與外套筒12之後端延伸部124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未標示於第4f圖中)會從穿孔301之後端穿進內套筒30之穿孔3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14之螺紋部144所構成之空間內。接著,將金屬環19軸向地往後移動,使外套筒12之可形變部125向內變形頂壓同軸電纜之塑膠皮層9,藉以固定該同軸電纜,此時金屬環19之後端會頂靠外套筒12之一階梯狀部分129,此階梯狀部分129即為在可形變部125尚未形變前凹槽127靠近後端之側壁。
安裝本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至一接頭500,此接頭500可設置在一電子裝置上,或是一延長同軸電纜之中間轉接頭,或是一T型或F型之轉接頭,其中組裝步驟,請參閱第4g圖及第4h圖所示,此接頭500具有一螺紋部502,使同軸電纜中心的金屬線1穿進接頭500內,接著旋轉螺帽14使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內套筒30的第一外凸緣304慢慢接近接頭500,此時位在第一外凸緣304前端的金屬片302會與螺紋部502之一端接觸,同時金屬片302與內套筒30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a會逐漸縮小,在螺帽14與接頭500鎖緊接合完成時,接頭500表面會壓 迫金屬片302,使金屬片302與內套筒30徑向方向之間的夾角a變成幾近0度,並且金屬片302之一表面與接頭500表面貼合。所以安裝同軸電纜連接器至接頭500後,金屬片302與接頭500之金屬表面一直保持接觸,形成良好電性連接之途徑,縱使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使用時不小心拉扯導致螺帽14與接頭500未緊迫連接時,金屬片302會因彈力持續接觸接頭500之金屬表面,仍保持良好的導電途徑,同時提供良好的接地(ground)電性連接,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第四實施例:
請參閱第5a圖、第5b圖及第5c圖所示,其依序為第四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剖面圖、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及外套筒之立體圖。此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同軸向之一內套筒40、一外套筒42及一螺帽44,其中內套筒40及外套筒42係以同軸方式接納如第1圖所示之同軸電纜,內套筒40、外套筒42及螺帽44之材質為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內套筒40、外套筒42及螺帽44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其中螺帽44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內套筒40具有一穿孔401、一外凸緣404、一表面406及一後端延伸部408。本實施例之螺帽44具有一穿孔441、一內凸緣442及一螺紋部444。本實施例之外套筒42具有一外套筒本體420及二金屬片422,此外套筒本體420與二金屬片422一體成型,此外套筒本體420具有一穿孔421、一內凸 緣424及一後端延伸部428,其中金屬片422係位在內凸緣424前端,且每一金屬片422係兩末端連接外套筒本體420,每一金屬片422係以對應之一凹折線4221為基準往遠離內凸緣424之方向凹折,每一金屬片42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20度至180度之間。每一金屬片422與內凸緣424之間具有一缺口423,此缺口423徑向地切過外套筒42之一管壁,並隔開金屬片422之內徑與外套筒本體420及隔開金屬片422之外徑與外套筒本體420,且在垂直於凹折線4221之徑向方向上,隔開金屬片422之外徑與外套筒本體420之間的距離係大於隔開金屬片422之內徑與外套筒本體420之間的距離,亦即隔開金屬片422與外套筒本體420之間的距離係在徑向方向上由內而外地逐漸變寬。其中每一金屬片422與外套筒42之一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d為一銳角,且金屬片422往遠離內凸緣424之方向傾斜,此夾角d例如介於20度至60度之間、30度至70度之間及45度至80度之間。另外金屬片422之厚度例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另外此缺口423之探度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
另外,本實施例之金屬片422數量可為二片,但是金屬片422數量也可為一片、三片或四片以上,例如金屬片422數量為四片時,請參閱第5d圖所示,每片金屬片422兩末端連接外套筒本體420,每一金屬片422係以一凹折線4221為基準往遠離內凸緣424之方向凹折,每一金屬片42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50度至110度之間。若金屬片422數量為一片時,請參閱第5e圖所示,此金屬片422之形狀兩末端連接外套筒本體420,金屬片422係以一凹折線4221為基準往遠離內凸緣424之方向凹折,金屬片42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50度至300度之間。
請同時參閱第5f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將內套筒40之後 端延伸部408穿過螺帽44之穿孔441,並使內凸緣442套在內套筒40之表面406之外圍,接著將後端延伸部408穿過外套筒42之穿孔421,並使外套筒42之內凸緣424套接在表面406上,且以緊配合的方式將內凸緣424緊密的卡合在表面406上,此時後端延伸部408與後端延伸部428之間形成環狀空心且呈同心環繞關係。另外組裝完成時會因金屬片422之彈力抵住螺帽44之內凸緣442,進而使螺帽44抵觸內套筒40之外凸緣404,同時螺帽44之內凸緣442可在內套筒40與外套筒42之間自由旋轉,但因金屬片422之彈力限制螺帽44之軸向移動。
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內套筒40之後端延伸部408與外套筒42之後端延伸部428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未標示於第5f圖中)會從穿孔401之後端穿進內套筒40之穿孔4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44之螺紋部444所構成之空間內。接著,利用工具徑向地施壓外套筒42,使外套筒42向內變形頂壓同軸電纜之塑膠皮層9,藉以固定該同軸電纜。
安裝同軸電纜連接器至一接頭500,此接頭500可設置在一電子裝置上,或是一延長同軸電纜之中間轉接頭,或是一T型或F型之轉接頭,其中組裝步驟,請參閱第5g圖及第5h圖所示,此接頭500具有一螺紋部502,使同軸電纜中心的金屬線1穿進接頭500內,接著旋轉螺帽44使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內套筒40的外凸緣404慢慢接近接頭500,此時螺帽44之內凸緣442因金屬片422之彈力壓迫,使螺帽44與接頭500的接合過程之中,使螺帽44之內凸緣442一直與內套筒40的外凸緣404接觸,其中螺帽44與接頭500接合過程至接合完成,金屬片422與外套筒42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d不會改變,螺帽44之內凸緣442持續與 內套筒40的外凸緣404接觸,形成良好電性連接之途徑,使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使用時不小心拉扯導致螺帽44與接頭500未緊迫連接時,仍可提供良好的接地(ground)電性連接,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第五實施例:
請參閱第6a圖、第6b圖及第6c圖所示,其依序為第五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剖面圖、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及螺帽之立體圖。此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同軸向之一內套筒60、一外套筒62及一螺帽64,其中內套筒60及外套筒62係以同軸方式接納如第1圖所示之同軸電纜,內套筒60、外套筒62及螺帽64之材質為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內套筒60、外套筒62及螺帽64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其中螺帽64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內套筒60具有一穿孔601、一外凸緣604、一表面606及一後端延伸部608。本實施例之外套筒62具有一穿孔621、一內凸緣622及一後端延伸部624。本實施例之螺帽64具有一螺帽本體640及二金屬片642,此螺帽本體640與二金屬片642一體成型,此螺帽本體640具有一穿孔641、一螺紋部644及一內凸緣646,此金屬片642係位在內凸緣646後端,且每一金屬片642係兩末端連接螺帽本體640,每一金屬片642係以對應之一凹折線6421為基準往遠離內凸緣646之方向凹折,每一金屬片64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20度至180度之間。每一金屬片642與內凸緣646之間具有一缺口643,此缺口643徑向地切過螺帽64之一 管壁,並隔開金屬片642之內徑與螺帽本體640及隔開金屬片642之外徑與螺帽本體640,且在垂直於凹折線6421之徑向方向上,隔開金屬片642之外徑與螺帽本體640之間的距離係大於隔開金屬片642之內徑與螺帽本體640之間的距離,亦即隔開金屬片642與螺帽本體640之間的距離係在徑向方向上由內而外地逐漸變寬。其中每一金屬片642與螺帽64之一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e為一銳角,且金屬片642往遠離內凸緣646之方向傾斜,此夾角e例如介於20度至60度之間、30度至70度之間及45度至80度之間。另外金屬片642之厚度例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另外此缺口643之探度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
另外,本實施例之金屬片642數量可為二片,但是金屬片642數量也可為一片、三片或四片以上,例如金屬片642數量為四片時,請參閱第6d圖所示,每片金屬片642兩末端連接螺帽本體640,每一金屬片642係以一凹折線6421為基準往遠離內凸緣646之方向凹折,每一金屬片64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50度至110度之間。若金屬片642數量為一片時,請參閱第5e圖所示,此金屬片642之形狀兩末端連接螺帽本體640,金屬片642係以一凹折線6421為基準往遠離內凸緣646之方向凹折,金屬片64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50度至300度之間。
請同時參閱第6f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將內套筒64之後端延伸部608穿過螺帽64之穿孔641,並使內凸緣646套在內套筒60之表面606之外圍,接著將後端延伸部608穿過外套筒62之穿孔621,並使外套筒62之內凸緣622套接在表面606上,且以緊配合的方式將內凸緣622緊密的卡合在表面606上,此時後端延伸部608與後端延伸部624之間形成環狀空心且呈同心環繞關係。另外組裝完成時會因金屬片642之彈力抵住外套筒62之內凸緣622,進而 使螺帽64抵觸內套筒60之外凸緣604,同時螺帽64之內凸緣646可在內套筒60與外套筒62之間自由旋轉,但因金屬片642之彈力限制螺帽64之軸向移動。
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內套筒60之後端延伸部608與外套筒62之後端延伸部624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未標示於第6f圖中)會從穿孔601之後端穿進內套筒60之穿孔6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44之螺紋部644所構成之空間內。接著,利用工具徑向地施壓外套筒62,使外套筒62向內變形頂壓同軸電纜之塑膠皮層9,藉以固定該同軸電纜。
安裝同軸電纜連接器至一接頭500,此接頭500可設置在一電子裝置上,或是一延長同軸電纜之中間轉接頭,或是一T型或F型之轉接頭,其中組裝步驟,請參閱第6g圖及第6h圖所示,此接頭500具有一螺紋部502,使同軸電纜中心的金屬線1穿進接頭500內,接著旋轉螺帽64使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內套筒60的外凸緣604慢慢接近接頭500,此時螺帽64之內凸緣646因金屬片642之彈力壓迫,使螺帽64與接頭500的接合過程之中,使螺帽64之內凸緣646一直與內套筒60的外凸緣604接觸,其中螺帽64與接頭500接合過程至接合完成,金屬片642與外套筒62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e不會改變,螺帽64之內凸緣646持續與內套筒60的外凸緣604接觸,形成良好電性連接之途徑,使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使用時不小心拉扯導致螺帽44與接頭500未緊迫連接時,仍可提供良好的接地(ground)電性連接,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請參閱第6i圖及第6j圖所示,本實施例上述之外套筒62材質為金屬,然熟知本領域之使用者也可利用一非金屬材質或非導電材質之外套筒66取代金屬材質的外套筒62,此外套筒66具有一第一金屬環19、一第二金屬環662、 非金屬材質或非導電材質之外套筒本體664、一內凸緣665、一穿孔666、一可形變部661、一凹槽667及一後端延伸部668,此第二金屬環662是設置在外套筒本體664之內凸緣665上並曝露一側面,且第二金屬環662之下表面曝露在穿孔628之中,此第二金屬環662之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此第二金屬環662表面也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
本實施例之內套筒60具有一穿孔601、一外凸緣604、一第一表面605、一第二表面607及一後端延伸部608,此同軸電纜連接器組裝方式係將第一金屬環19裝設至外套筒66上,其中裝設的方式請參閱第一實施之說明,外套筒66裝設金屬環19後,將內套筒64之後端延伸部608穿過螺帽64之穿孔641,並使內凸緣646套在內套筒60之第一表面605之外圍,接著將後端延伸部608穿過外套筒66之穿孔666,並使外套筒66之內凸緣665套接在第二表面607上,且以緊配合的方式將內凸緣665緊密的卡合在第二表面607上,此時後端延伸部608與後端延伸部668之間形成環狀空心且呈同心環繞關係。另外組裝完成時會因金屬片642之彈力抵住第二金屬環662,進而使螺帽64抵觸內套筒60之外凸緣604,同時螺帽64之內凸緣646可在內套筒60與外套筒62之間自由旋轉,但因金屬片642之彈力限制螺帽64之軸向移動。
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內套筒60之後端延伸部608與外套筒66之後端延伸部668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 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未標示於第6j圖中)會從穿孔601之後端穿進內套筒60之穿孔6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64之螺紋部644所構成之空間內。接著,將金屬環19軸向地往後移動,使外套筒66之可形變部661向內變形頂壓同軸電纜之塑膠皮層9,藉以固定該同軸電纜,此時金屬環19之後端會頂靠外套筒66之一階梯狀部分669,此階梯狀部分669即為在可形變部661尚未形變前凹槽667靠近後端之側壁。
因此本實施例之軸電纜連接器20與接頭500接合後,藉由金屬片642之彈力抵住第二金屬環662,同時使螺帽64之內凸緣646持續與內套筒60的外凸緣604接觸,形成良好電性連接之途徑,使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使用時不小心拉扯導致螺帽64與接頭500未緊迫連接時,仍可提供良好的接地(ground)電性連接,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第六實施例:
請參閱第7a圖、第7b圖及第7c圖所示,其依序為第六實施例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剖面圖、同軸電纜連接器分解剖面圖及內套筒之立體圖。此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同軸向之一內套筒70、一外套筒72及一螺帽74及一金屬環19,其中內套筒70及外套筒72係以同軸配置方式容納如第1圖所示之同軸電纜,內套筒70螺帽74及金屬環19之材質為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內套筒70、螺帽74及金屬環19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其中螺帽74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本實施例之外套筒72例如為塑膠材質,但也可替 換成金屬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
請參閱第7b圖及第7c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內套筒70具有一內套筒本體700及二第一金屬片702及二第二金屬片703,此內套筒本體700與第一金屬片702及第二金屬片703一體成型,此內套筒本體700具有一穿孔701、一第一外凸緣704、一第一溝槽706、一第二溝槽708、一第二外凸緣710、一第三外凸緣712、一第一表面714、一第二表面716及一後端延伸部718,其中第一溝槽706位於第一外凸緣704與第一金屬片702之間、第二溝槽708位於第一金屬片702與第二外凸緣710之間、第二表面716位於第二外凸緣710與第三外凸緣712之間,第一表面714為第二外凸緣710表面且位於第二溝槽708與第二表面716之間。且每一第一金屬片702係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700,每一金屬片702係往遠離第一外凸緣704之方向凹折,每一第一金屬片70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20度至180度之間。其中二第二金屬片703係位在第一外凸緣704前端。
第一金屬片702與內套筒70之一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f為一銳角,此夾角f例如介於10度至40度之間、15度至60度之間及20度至80度之間,第一金屬片702係往第二外凸緣710之方向傾斜。另外第一金屬片702之厚度例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而第一溝槽706在內套筒700之徑向方向上由內而外地逐漸變寬,第二溝槽708在內套筒700之徑向方向上由內而外地逐漸變窄,第一溝槽706之最小寬度(位於第一溝槽706之底部)例如介於0.1至1毫米(mm)之間、0.3至1.5毫米之間及0.5至2毫米之間,第二溝槽708之最大寬度(位於第二溝槽106之頂部)例如介於0.1至1毫米(mm)之間、0.3至1.5毫米之間及0.5至2毫米之間,而第一溝槽706之深度例如介 於0.5至2毫米(mm)之間,第二溝槽708之深度例如介於0.25至1毫米(mm)之間,第一金屬片702之頂端到內套筒700之一軸線間的一徑向距離大致上等於或小於第一外凸緣704之外徑表面到內套筒700之該軸線間的一徑向距離,但大於第二外凸緣710之第二表面716到內套筒700之該軸線間的一徑向距離。
而每一第二金屬片703係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700,每一第二金屬片703係以對應之一凹折線703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704之方向凹折,每一第二金屬片703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20度至180度之間。每一第二金屬片703與第一外凸緣704之間具有一缺口705,此缺口705徑向地切過內套筒70之一管壁,並隔開第二金屬片703之內徑與內套筒本體700及隔開第二金屬片703之外徑與內套筒本體700,且在垂直於凹折線7031之徑向方向上,隔開第二金屬片703之外徑與內套筒本體700之間的距離係大於隔開第二金屬片703之內徑與內套筒本體700之間的距離,亦即隔開第二金屬片703與內套筒本體700之間的距離係在徑向方向上由內而外地逐漸變寬。其中每一第二金屬片703與內套筒70之一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f為一銳角,且第二金屬片703往遠離第一外凸緣704之方向傾斜,此夾角f例如介於20度至60度之間、30度至70度之間及45度至80度之間。另外第二金屬片703之厚度例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另外此缺口705之探度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
本實施例之第一金屬片702數量可為二片,但是第一金屬片702數量也可為一片、三片或四片以上,例如第一金屬片702數量為四片時,請參閱第7d圖所示,每片第一金屬片702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700,每一第一金屬片702係以一凹折線702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704之方向凹折,每一第一金屬片70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50度至110度之間。若第一金屬片702數量為一片 時,請參閱第7e圖所示,此第一金屬片702之形狀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700,第一金屬片702係以一凹折線702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704之方向凹折,第一金屬片702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50度至300度之間。
本實施例之第二金屬片703數量可為二片,但是第二金屬片703數量也可為一片、三片或四片以上,例如第二金屬片703數量為四片時,請參閱第7f圖所示,每片第二金屬片703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700,每一第二金屬片703係以一凹折線703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704之方向凹折,每一第二金屬片703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50度至110度之間。若第二金屬片703數量為一片時,請參閱第7g圖所示,此第二金屬片703之形狀兩末端連接內套筒本體700,第二金屬片703係以一凹折線7031為基準往遠離第一外凸緣704之方向凹折,第二金屬片703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50度至300度之間。
本實施例之外套筒72具有一穿孔721、一內凸緣722、可形變部725、凹槽727及一後端延伸部724。本實施例之螺帽74具有一穿孔741、一內凸緣742及一螺紋部744。後端延伸部724的內徑大於後端延伸部718之外徑,其中螺帽74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請同時參閱第7h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組裝方式係將金屬環19套在外套筒72之外圍,其中金屬環19之側壁靠近中後段處之內表面係呈一傾斜面,使得金屬環19之插孔靠近中後段處愈往後方孔徑係逐漸變大,其中金屬環19之傾斜面與金屬環之一軸向方向之間呈一第一傾斜角,該第一傾斜角例如介於5度至45度,外套筒72包括具有一傾斜面之一可形變部725,可形變部725之傾斜面與外套筒72之一軸向方向之間呈一第二傾斜角,該第二傾斜角例如介 於5度至45度。另外,在可形變部725之傾斜面的後側設有一凹槽727,環繞在外套筒72上,藉以使可形變部725易於形變。此時,金屬環19之傾斜面係頂靠可形變部725之傾斜面。接著,將內套筒本體700之後端延伸部718穿過螺帽74之穿孔741,並使內凸緣742套在內套筒本體700之第一表面714之外圍,接著將後端延伸部718穿過外套筒72之穿孔721,並使外套筒72之內凸緣722套接在第二表面716上,且以緊配合的方式將內凸緣722緊密的卡合在第二表面716上及第二外凸緣710及第三外凸緣712之間,此時後端延伸部718與後端延伸部724之間形成環狀空心且呈同心環繞關係。另外在組裝完成時,會因第一金屬片702之彈力抵住螺帽74之內凸緣742,進而使螺帽74抵觸外套筒72之內凸緣722,同時螺帽74之內凸緣742可在內套筒70之第一外凸緣704與外套筒72之內凸緣722之間自由旋轉,且因第一金屬片702之彈力限制螺帽74之軸向移動,透過第一金屬片702可以使螺帽74與內套筒70保持電性連接,亦即電性接地。
當同軸電纜裝設在同軸電纜連接器時,同軸電纜之編織層7及塑膠皮層9會被擠壓至內套筒70之後端延伸部718與外套筒72之後端延伸部724之間所形成之間隙內,此時部分之編織層7會外翻包覆部分之塑膠皮層9之外表面,而同軸電纜之金屬線1、絶緣層3及薄金屬層5(未標示於第2f圖中)會從穿孔701之後端穿進內套筒70之穿孔701之前端,其中金屬線1延伸至螺帽74之螺紋部744所構成之空間內。接著,將金屬環19軸向地往後移動,使外套筒72之可形變部725向內變形頂壓同軸電纜之塑膠皮層9,藉以固定該同軸電纜,此時金屬環19之後端會頂靠外套筒72之一階梯狀部分729,此階梯狀部分729即為在可形變部725尚未形變前凹槽727靠近後端之側壁。
安裝同軸電纜連接器至一接頭500,此接頭500可設置在一電子裝置上,或是一延長同軸電纜之中間轉接頭,或是一T型或F型之轉接頭,其中組 裝步驟,請參閱第7i圖及第7j圖所示,此接頭500具有一螺紋部502,使同軸電纜中心的金屬線1穿進接頭500內,接著旋轉螺帽74使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內套筒70的第一外凸緣704慢慢接近接頭500,此時螺帽74之內凸緣742因第一金屬片702之彈力壓迫,使螺帽74與接頭500的接合過程初期,螺帽74之內凸緣742一直與外套筒72的內凸緣722接觸,而此時位在第一外凸緣704前端的第二金屬片703會與螺紋部502之一端接觸,同時第二金屬片703由內而外延伸的方向與一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b會逐漸縮小,另外接近接合完成時,第一金屬片702與內套筒70之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a會逐漸的縮小,此時螺帽74之內凸緣742不再與外套筒72的內凸緣722接觸。在螺帽74與接頭500鎖緊接合完成時,第一金屬片702與內套筒70之徑向方向之間的夾角f變成0度,或者第一金屬片702甚至會往第一外凸緣704的方向傾斜,而接頭500表面會壓迫第二金屬片703,使第二金屬片703與內套筒70之徑向方向之間的夾角g變成幾近0度,並且第二金屬片703之一表面與接頭500表面貼合。所以安裝同軸電纜連接器至接頭500後,第一金屬片702與螺帽74之內凸緣742會一直保持接觸,形成良好電性連接之一途徑,而第二金屬片703也與接頭500之金屬表面一直保持接觸,形成良好電性連接之另一途徑,使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使用時不小心拉扯導致螺帽74與接頭500未緊迫連接時,仍可提供二個良好的接地(ground)電性連接途徑,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第七實施例:
請參閱第8a圖所示,其係為接頭500之剖面圖,此接頭500之一第一端部501連接或配置在一電子裝置上及一第二端部503連接一同軸電纜連接器,或者此接頭500是一延長同軸電纜之一中間轉接頭,或是一T型或F型之轉接 頭,第一端部501與第二端部503之間具有一螺紋部502,且二金屬片504設置在第二端部503,此金屬片504與接頭500為一體成型,每一金屬片504係兩末端連接至第二端部503表面,每一金屬片504係以對應之一凹折線5041為基準往遠離第二端部503之方向凹折,每一金屬片504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20度至180度之間。每一金屬片504與第二端部503之間具有一缺口506,此缺口506徑向地切過接頭500之一管壁,並隔開金屬片504之內徑與接頭500及隔開金屬片504之外徑與接頭500,且在垂直於凹折線5041之徑向方向上,隔開金屬片504之外徑與接頭500之間的距離係大於隔開金屬片504之內徑與接頭500之間的距離,亦即隔關金屬片504與接頭500之間的距離係在徑向方向上由內而外地逐漸變寬,其中每一金屬片504與接頭500之一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h為一銳角,且金屬片504往遠離第二端部503之方向傾斜,此夾角h例如介於20度至60度之間、30度至70度之間及45度至80度之間。另外金屬片504之厚度例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另外此缺口506之探度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0.3至2毫米之間及0.5至3毫米之間。
此接頭500及金屬片504之材質為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且接頭500及金屬片504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
另外,本實施例之金屬片504數量可為二片,但是金屬片504數量也可為一片、三片或四片以上,例如金屬片504數量為四片時,請參閱第8b圖所示,每片金屬片504兩末端連接至接頭500,每一金屬片504係以一凹折線5041為基準往遠離接頭500之方向凹折,每一金屬片504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50度 至110度之間。若金屬片504數量為一片時,請參閱第8c圖所示,此金屬片504之形狀兩末端連接至接頭500,金屬片504係以一凹折線5041為基準往遠離接頭500之方向凹折,金屬片504之外徑的弧度例如介於150度至300度之間。
接頭500連接至一同軸電纜連接器時,請參閱第8d圖及第8e圖所示,此同軸電纜連接器包括同軸向之一內套筒80、一外套筒82、金屬環19及一螺帽84,其中內套筒80及外套筒82係以同軸方式接納如第1圖所示之同軸電纜,內套筒80、金屬環19及螺帽84之材質為導電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內套筒80、金屬環19及螺帽84之表面可電鍍、無電電鍍或覆蓋上一層防鏽金屬層,其材質包括一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本實施例之外套筒82例如為塑膠材質,但也可替換成金屬材質,例如是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銅鎳合金或其它導電性良好之聚合物或非金屬類之導體等。另外螺帽84的型式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環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之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將連接器鎖在電子裝置上。
本實施例之內套筒80具有一第一外凸緣804、一第二外凸緣810、一第三外凸緣812、一第一表面814、一第二表面816及一後端延伸部818,第二表面816位於第二外凸緣810與第三外凸緣812之間、第一表面814為第二外凸緣810表面。本實施例之螺帽84具有一內凸緣842及一螺紋部844,其中內凸緣842位在內套筒80之第一表面814上。本實施例之外套筒82具有一內凸緣822及一後端延伸部824。其中外套筒82之內凸緣822位在第二表面816上且卡設在第二外凸緣810及第三外凸緣812之間,並以緊配合的方式緊密的卡合在第二表 面816上,其中後端延伸部818與後端延伸部824之間形成環狀空心且呈同心環繞關係,此外此同軸電纜連接器可提供一同軸電纜裝設,其中裝設同軸電纜之說明請參考上述第一實施例所示,在此不加以重覆說明。
本實施例之接頭500可連接至同軸電纜連接器,其中組裝步驟,使同軸電纜中心的金屬線1穿進接頭500內,接著旋轉螺帽84使同軸電纜連接器之內套筒80的第一外凸緣804慢慢接近接頭500,此時位在第二端部503之金屬片504會與第一外凸緣804接觸,同時金屬片504與第一外凸緣804之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a會逐漸變小,在螺帽84與接頭500鎖緊接合完成時,第一外凸緣804表面會壓迫金屬片504,使金屬片504與第一外凸緣804之徑向方向之間的夾角a變成幾近0度,並且金屬片504之一表面與第一外凸緣804表面貼合。所以安裝同軸電纜連接器至接頭500後,金屬片504與內套筒80之第一外凸緣804表面一直保持接觸,形成良好電性連接之途徑,縱使同軸電纜連接器在使用時不小心拉扯導致螺帽84與接頭500未緊迫連接時,金屬片504會因彈力持續接觸內套筒80之第一外凸緣804表面,保持良好的導電途徑,同時提供良好的接地(ground)電性連接,進而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此外,揭露在第一、第二、第四及第五實施例中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均可與本實施例所揭露之接頭結合,使得金屬片504可以與第一實施例之內套筒10之第一外凸緣104表面、第二實施例之內套筒10之第一外凸緣104表面、第四實施例之內套筒40之第一外凸緣404表面或第五實施例之內套筒60之第一外凸緣604表面一直保持接觸。
第八實施例:
上述7個實施例皆有不同之特點,每一特點皆可提供同軸電纜連接器與接頭接合時良好的電性連接途徑,因此熟知本領域者可透過上述7個實施 例之揭露結構及說明予以相互結合,如第9a圖所示,其係將上述第五實施例所揭露之螺帽64與第三實施例之內套筒30相互結合,如第9b圖所示,其係將上述第四實施例之外套筒42與第三實施例之內套筒30相互結合,本實施例舉出2種組合方式,此2種方式之元件說明皆揭露至所屬實施例之中,在此不加以重覆說明,其中將上述7個實施例之揭露結構及說明予以相互結合,其目的為提供同軸電纜連接器與接頭接合時二個良好的電性連接途徑,用以確保信號傳遞品質。
儘管已展示及描述了本新型之實施例,但對於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可理解,在不脫離本新型之原理及精神之情況下可對此等實施例進行變化。本新型之適用範圍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新型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所主張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為準。應注意,措詞「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措詞「一」不排除多個。
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本說明書中(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闡述之所有量度、值、等級、位置、量值、尺寸及其他規格為近似而非精確的。上述者意欲具有與其相關功能且與其所屬技術中慣用者相符的合理範圍。
19‧‧‧金屬環
80‧‧‧內套筒
82‧‧‧外套筒
84‧‧‧螺帽
804‧‧‧第一外凸緣
810‧‧‧第二外凸緣
812‧‧‧第三外凸緣
814‧‧‧第一表面
816‧‧‧第二表面
818‧‧‧後端延伸部
842‧‧‧內凸緣
822‧‧‧內凸緣
824‧‧‧後端延伸部
501‧‧‧第一端部
503‧‧‧第二端部
504‧‧‧金屬片
506‧‧‧缺口

Claims (10)

  1. 一種接頭結構,其適於設置在一電子裝置上,該接頭結構具有一螺紋表面,適於接合一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一內套筒、一外套筒同軸地設置在該內套筒外、一螺帽套設在該內套筒上,其中該螺帽之一螺紋部適於接合該螺紋表面,當該螺帽與該接頭結構接合時,該內套筒之一外凸緣位在該螺帽之一內凸緣與該電子裝置之該接頭結構之間,其特徵在於:當該螺帽與該接頭接合時,該接頭結構之一第一金屬片接觸該內套筒,當該螺帽未與該接頭結構接合時,該第一金屬片係往遠離該接頭之一本體之方向傾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頭結構,其中該第一金屬片與該接頭結構之一徑向方向之間的一夾角包括一銳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頭結構,其中該第一金屬片一體成型地結合該接頭結構之該本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頭結構,其中一缺口徑向地切過該接頭結構之一管壁,且位在該第一金屬片與該接頭結構之該本體之間。
  5.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接頭結構,其中該缺口之深度係介於0.1至1.5毫米(mm)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頭結構,其中當該螺帽與該接頭結構接合時,該接頭結構更包括一第二金屬片接觸該內套筒,當該螺帽未與該接頭結構接合時,該第二金屬片係往遠離該接頭結構之該本體之方向傾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頭結構,其中該連接器為一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頭結構,其中該接頭為一T型或一F型之轉接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頭結構,其中該第一金屬片係以對應之一凹折線為基準往遠離該接頭之方向凹折,該第一金屬片之外徑的弧度係介於120度至180度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接頭結構,其中該接頭之材質包括銅、鐡、銀、鎳、錫、金、銅金合金、銅錫合金或銅鎳合金其中之一。
TW102224143U 2013-12-20 2013-12-20 接頭結構 TWM488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4143U TWM488771U (zh) 2013-12-20 2013-12-20 接頭結構
CN201410216786.0A CN104733884A (zh) 2013-12-20 2014-05-21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1410216360.5A CN104733875A (zh) 2013-12-20 2014-05-21 接头结构
US14/320,587 US9306324B2 (en) 2013-12-20 2014-06-30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threaded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4143U TWM488771U (zh) 2013-12-20 2013-12-20 接頭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8771U true TWM488771U (zh) 2014-10-21

Family

ID=52109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4143U TWM488771U (zh) 2013-12-20 2013-12-20 接頭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87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7123A (zh) * 2015-09-07 2016-02-17 江苏正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7123A (zh) * 2015-09-07 2016-02-17 江苏正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6324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threaded connector
US20210091516A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n Electrical Grounding Portion
TWI616039B (zh) 同軸纜線連續性連接器
US9343855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10381791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11855386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9033730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10103459B2 (e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TWM488771U (zh) 接頭結構
TWM505097U (zh) 同軸電纜連接器
TWM538270U (zh) 同軸電纜連接器
JP5063661B2 (ja) コネクタ
TW202332146A (zh) 同軸電纜連接器
TWM634323U (zh) 同軸電纜連接器
JP3160932U (ja) 電気接地接続装置
JP2012105396A (ja) シールド処理端子及びシールド処理端子付シールド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