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6600U - 避震器 - Google Patents

避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6600U
TWM486600U TW103209374U TW103209374U TWM486600U TW M486600 U TWM486600 U TW M486600U TW 103209374 U TW103209374 U TW 103209374U TW 103209374 U TW103209374 U TW 103209374U TW M486600 U TWM486600 U TW M4866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assage
inner cylinder
damping
mas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9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ong-Mi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Hong-Ming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Ming Lin filed Critical Hong-Ming Lin
Priority to TW103209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6600U/zh
Publication of TWM486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6600U/zh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避震器
本創作有關一種避震器,尤指一種適用在機車上的後避震器。
避震器廣泛應用在汽、機車上,其可吸收汽、機車煞車時所產生的衝力來達到緩衝效果,以提供乘坐上的舒適性及行駛時的安全性。習用避震器一般包括固接於車體上的一壓缸,該壓缸內部容納有高黏滯性之阻尼油且設有一活塞,該壓缸的一端穿設一連桿,該連桿的一端固接於車輪的輪框,另一端與該壓缸內的活塞固接,且該連桿的外部套設有彈簧。當煞車時,車體可經由該連桿帶動該活塞以壓縮壓缸內部的阻尼油,藉以獲得緩衝作用。
為了提高機車用避震器的緩衝作用,已有多數避震器的結構改良產生。例如專利證書號M366519新型專利案揭示一種「機車避震器改良結構」,其包含一連接座、一氣瓶本體以及一壓缸,該連接座形成有兩連接部及一調整部,該兩連接部與該調整部設有穿孔且三者間可相互連通,於一連接部中並相鄰於調整部處設置有一隔板,該隔板分隔兩連接部,使得連接部需經由調整部才得以與另一連接部連通,且調整部中設有一調整鈕用以進行流量調整。氣瓶本體的一端連接有一罩體,另一端連接於一連接部,該壓缸具有一容置空間,且壓缸一端連接於另一連接部,另一端設有一定位件且連接有一蓋體。容置空間中設有一活塞桿,該活塞桿鄰近連接於連接部之一端設有一活塞,另一端貫穿該定位件及蓋體並突伸至壓缸外部,該定位件可使活塞桿穩定於壓缸中作軸向位移。當油液或空氣進入氣瓶本體後,氣瓶本體中的活塞可提供分隔油液與氣瓶本體中的氣體,而氣瓶本體中的氣體可平衡壓缸中的壓力,進而獲得避震效果。
習用避震器的改良結構在實施上雖然已具有部分的成效,然而阻尼油的流動路徑未有良好設計,因而避震效果無法進一步提升。具體而論,一般避震器係透過壓缸內的油液在壓缸內流動時所產生的阻尼力來吸收震動能量,所以,阻尼油的流動路徑與避震的阻尼力有重要的關聯。然而習用避震器的活塞在缸體內做伸縮滑移的過程中,阻尼油的流動路徑通常不足,造成阻尼效果受限,此外,避震力道也不易調整。
本創作人有鑑於此,乃悉心再加以研究設計,於今有本創作的產生。緣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避震器,該避震器可用於機車上以提供緩衝作用,而且該避震器的阻尼強弱可以微調,此外,還能便利地調整彈簧的預載或軟硬,以搭配出趨於完善的避震性能者。
依據本創作構成的避震器包括一連接座、一避震器主結構、一副壓缸及至少一阻尼調節器。該連接座包含一連接端及一凹室,該連接端用來固接於一機車的車體,該連接座的外周圍向外設至少一調節部及一副壓缸安裝部,該調節部與該連接座的凹室之間有一第一通道連通。該副壓缸安裝部與該連接座的凹室之間有一第二通道連通,該副壓缸安裝部與該調節部之間有一第三通道連通。該避震器主結構包含一主壓缸、一內筒、一活塞及一活塞桿,該主壓缸的下端結合於該連接座的凹室內,該內筒容納在主壓缸內且該內筒的內部裝有阻尼油,該內筒的外壁與該主壓缸的內壁分隔使得該內筒與該主壓缸之間具有可供該阻尼油流通的空間,該空間與該第一通道連通,該內筒的上端具有與該空間連通的至少一穿孔,該內筒的下端內部與該第二通道連通,該活塞容納在內筒內且可沿著該主壓缸的軸向位移,該活塞桿包含位在該主壓缸內的一第一端及位在該主壓缸外的一第二端,該活塞結合於該活塞桿的第一端。該副壓缸結合至該副壓缸安裝部且內部具有一油室,該油室與該第二通道連通。該至少一阻尼調節器結合至該調節部內,該阻尼調節器的內部具有可供該阻尼油流通的流道,該流道與該第一通道及該第三通道連通。當該活塞桿朝向該主壓缸內移動時,該內筒內在該活塞與該凹室之間的阻尼油將經由該第二通道流入該副壓缸的油室內,再依序經由該第三通道、該阻尼調節器的流道及該第 一通道而流入該內筒與該主壓缸之間的空間,接著經由該內筒上端的穿孔回流至該內筒內。另一方面,當該活塞桿朝向該主壓缸外移動時,該內筒內的阻尼油將從該內筒上端的穿孔依序流經該空間、該第一通道、該阻尼調節器的流道、該第三通道再流入該副壓缸的油室內,接著經由該第二通道回流至該內筒內。
在一實施例中,該主壓缸的下端外壁具有一螺紋段,該螺紋段結合一調整環,該調整環可相對該主壓缸轉動而沿著該主壓缸的軸向位移,該主壓缸的外部套裝一彈簧,該彈簧位在該活塞桿的第二端與該調整環之間且被壓縮,當移動該調整環在該主壓缸上的軸向位置時,該彈簧的長度會改變。
關於本創作之其他目的、優點及特徵,將可由以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並參照所附圖式來了解。
10‧‧‧避震器
12‧‧‧連接座
14‧‧‧避震器主結構
16‧‧‧副壓缸
18‧‧‧阻尼調節器
20‧‧‧連接端
22‧‧‧凹室
24‧‧‧調節部
26‧‧‧副壓缸安裝部
28‧‧‧容室
30‧‧‧第一通道
32‧‧‧第二通道
34‧‧‧第三通道
36‧‧‧主壓缸
38‧‧‧內筒
40‧‧‧活塞
42‧‧‧活塞桿
44‧‧‧上蓋
46‧‧‧螺紋段
48‧‧‧調整環
50‧‧‧彈簧
52‧‧‧下端
54‧‧‧空間
56‧‧‧穿孔
58‧‧‧外周圍
60‧‧‧螺帽
62‧‧‧第一端
64‧‧‧第二端
65‧‧‧接頭
66‧‧‧上端
67‧‧‧擋件
68‧‧‧副活塞
70‧‧‧氣室
72‧‧‧油室
74‧‧‧流道
76‧‧‧調整桿
78‧‧‧箭頭
80‧‧‧箭頭
圖1係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構成的避震器的立體圖。
圖2係圖1的避震器的元件分解圖。
圖3係圖1的避震器的剖視圖。
圖4顯示圖1的避震器的活塞在下壓狀態的阻尼油的流動示意圖。
圖5顯示圖4的避震器的活塞在上升狀態的阻尼油的流動示意圖。
本創作可有多種不同的結構實施例。現將僅為例子但非用以限制的一具體實施例,並參照所附圖式就本創作之較佳結構內容說明如下:參閱圖1至圖5,顯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例構成的避震器10,該避震器10包括一連接座12、一避震器主結構14、一副壓缸16及至少一阻尼調節器18。該連接座12包含一連接端20及一凹室22,該連接端20用來固接於一機車的車體上(未圖示),該凹室22用以提供避震器主結構14結合。在本實施例中,該連接座12的外周圍向外延伸有二調節部24及一副壓缸安裝部26,各調節部24概呈筒狀且內部具有可提供一阻尼調節器18容納的容室28,各調節部24與該連接座12的凹室22之間有一第一 通道30連通。該副壓缸安裝部26提供該副壓缸16的一端結合,該副壓缸安裝部26與該連接座12的凹室22之間有一第二通道32連通,且該副壓缸安裝部26與各調節部24之間有一第三通道34連通。
該避震器主結構14包含一主壓缸36、一內筒38、一活塞40及一活塞桿42。該主壓缸36的下端結合於該連接座12的凹室22內,該主壓缸36的上端結合一上蓋44以封閉該該主壓缸36的上端開口。在本實施例中,該主壓缸36的下端外壁具有一螺紋段46,該螺紋段46結合一調整環48,該調整環48可相對該主壓缸36轉動而沿著該主壓缸36的軸向位移。該主壓缸36的外部套裝一彈簧50,該彈簧50的下端52抵於該調整環48。該內筒38容納在主壓缸36內且該內筒38的內部裝有具黏滯性之阻尼油(未圖示),該內筒38的外壁與該主壓缸36的內壁分隔,使得該內筒38與該主壓缸36之間具有可供該阻尼油流通的空間54,該空間54與該第一通道30連通。該內筒38的上端具有與該空間54連通的複數穿孔56,再者,該內筒38的下端內部與該第二通道32連通(見圖4)。
該活塞40容納在內筒38內且可沿著該主壓缸36的軸向位移,該活塞40的外周圍58接觸該內筒38的內壁以形成密合,該活塞40結合於該活塞桿42的第一端62且以一螺帽60定位,該活塞桿42的第二端64位在該主壓缸36的外側且結合一可用於固接至車輪框的接頭65。再者,該彈簧50的上端66抵於一安裝在該活塞桿42之第二端64的擋件67,使得該彈簧50位在該活塞桿42的第二端64與該調整環48之間且被壓縮。當移動該調整環48在該主壓缸36的軸向位置時,該彈簧50的長度會改變因而可調整該彈簧50的預載。
該副壓缸16結合至該副壓缸安裝部26且內部具有一副活塞68,該副活塞68將該副壓缸16的內部分隔成一氣室70及一油室72,該油室72與該第二通道32連通。
各阻尼調節器18安裝於其中一調節部24的容室28內,各阻尼調節器18內部具有可供阻尼油流通的流道74,該流道74與第一通道30及第三通道34連通。各阻尼調節器18具有一調整桿76用以調整流經該流道74的阻尼油流量。該阻尼調節器18非本創作的特徵,在此不加詳敘。
該避震器10在實施上,當車輛受到衝擊時,該活塞桿42會向內移動以壓縮彈簧50(見圖4),其中顯示該活塞40受活塞桿42帶動向下移動時,該內筒38內位在該活塞40與該凹室22之間的阻尼油(如圖4中之箭頭78所示)會經由第二通道32流入該副壓缸16的油室72內,再依序經由第三通道34、該阻尼調節器18的流道74及該第一通道30而流入該內筒38與該主壓缸36之間的空間54,接著,經由該內筒38上端的穿孔56回流至該內筒38內。藉由該具有黏滯性之阻尼油在流動過程中受到阻力,就產生壓縮過程的阻尼作用,且活塞桿42的向內移動會壓縮彈簧50以吸收衝擊能量。另一方面,當該避震器10的彈簧50回彈使該活塞40受活塞桿42帶動向上移動時,該內筒38內在該活塞40上方的阻尼油(如圖5中之箭頭80所示)會從該內筒38上端的穿孔56依序流經空間54、該第一通道30、該阻尼調節器18的流道74、該第三通道34流入該副壓缸16的油室72內,接著,經由第二通道32回流至該內筒38內。藉由阻尼油在流動過程中受到阻力,就產生了減震效果。
依據本創作構成的避震器10,藉由上述之阻尼油的流動路徑結構,使得避震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同時,可以輕易地微調該避震器10的阻尼強弱,亦即,只要些微地旋動阻尼調節器18的調整桿76以調整該流道74的大小,就能調整該避震器10的阻尼強弱。此外,藉由移動該調整環48的位置,就能調整該彈簧50的預載,以和阻尼油的阻尼強弱搭配出趨於完善的避震性能。
前述是就本創作一特定實施例做描述,而依本創作的設計特徵將可做多種變化或修改是可了解的。故對於熟悉此項技藝人士可作之明顯替換與修改,仍將併入於本創作所主張的專利範圍內。
10‧‧‧避震器
12‧‧‧連接座
14‧‧‧避震器主結構
16‧‧‧副壓缸
18‧‧‧阻尼調節器
22‧‧‧凹室
24‧‧‧調節部
26‧‧‧副壓缸安裝部
36‧‧‧主壓缸
38‧‧‧內筒
40‧‧‧活塞
42‧‧‧活塞桿
44‧‧‧上蓋
46‧‧‧螺紋段
48‧‧‧調整環
50‧‧‧彈簧
54‧‧‧空間
66‧‧‧上端

Claims (4)

  1. 一種避震器,其包括:一連接座,其包含一連接端及一凹室,該連接端用來固接於一機車的車體,該連接座的外周圍向外設至少一調節部及一副壓缸安裝部,該調節部與該連接座的凹室之間有一第一通道連通。該副壓缸安裝部與該連接座的凹室之間有一第二通道連通,該副壓缸安裝部與該調節部之間有一第三通道連通;一避震器主結構,其包含一主壓缸、一內筒、一活塞及一活塞桿,該主壓缸的下端結合於該連接座的凹室內,該內筒容納在主壓缸內且該內筒的內部裝有阻尼油,該內筒的外壁與該主壓缸的內壁分隔使得該內筒與該主壓缸之間具有可供該阻尼油流通的空間,該空間與該第一通道連通,該內筒的上端具有與該空間連通的至少一穿孔,該內筒的下端內部與該第二通道連通,該活塞容納在內筒內且可沿著該主壓缸的軸向位移,該活塞桿包含位在該主壓缸內的一第一端及位在該主壓缸外的一第二端,該活塞結合於該活塞桿的第一端且可與該活塞桿在該主壓缸內一起移動;一副壓缸,其結合至該副壓缸安裝部且內部具有一油室,該油室與該第二通道連通;及至少一阻尼調節器,其結合至該調節部內,該阻尼調節器的內部具有可供該阻尼油流通的流道,該流道與該第一通道及該第三通道連通;其中當該活塞桿朝向該主壓缸內移動時,該內筒內的阻尼油將經由該第二通道流入該副壓缸的油室內,再依序經由該第三通道、該阻尼調節器的流道及該第一通道而流入該內筒與該主壓缸之間的空間,接著經由該內筒上端的穿孔回流至該內筒內;其中當該活塞桿朝向該主壓缸外移動時,該內筒內的阻尼油將從該內筒上端的穿孔依序流經該空間、該第一通道、該阻尼調節器的流道、該第三通道再流入該副壓缸的油室內,接著經由該第二通道回流至該內筒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避震器,其中該主壓缸的下端外壁具有一螺紋段,該螺紋段結合一調整環,該調整環可相對該主壓缸轉動而沿著 該主壓缸的軸向位移,該主壓缸的外部套裝一彈簧,該彈簧位在該活塞桿的第二端與該調整環之間且被壓縮;當移動該調整環在該主壓缸上的軸向位置時,該彈簧的長度會改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避震器,其中該副壓缸的內部具有一副活塞,該副活塞將該副壓缸的內部分隔成一氣室及該油室,該阻尼調節器具有一調整桿用以調整流經該流道的阻尼油流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避震器,其中該主壓缸的上端結合一上蓋以封閉該主壓缸的上端開口s
TW103209374U 2014-05-28 2014-05-28 避震器 TWM486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374U TWM486600U (zh) 2014-05-28 2014-05-28 避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374U TWM486600U (zh) 2014-05-28 2014-05-28 避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6600U true TWM486600U (zh) 2014-09-21

Family

ID=51945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9374U TWM486600U (zh) 2014-05-28 2014-05-28 避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66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0208B (zh) * 2015-03-09 2016-09-21 Tw Racing Parts Inc Athletic version of the three pressure shock absorber
US9611914B2 (en) 2015-02-02 2017-04-04 Ted Lin Adjusting device for a damp adjustment cylinder and a vehicular shock absorber including the same
TWD194413S (zh) 2018-04-26 2018-12-01 張平勳 Part of the lower seat of the locomotive front fork shock absorb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11914B2 (en) 2015-02-02 2017-04-04 Ted Lin Adjusting device for a damp adjustment cylinder and a vehicular shock absorber including the same
TWI550208B (zh) * 2015-03-09 2016-09-21 Tw Racing Parts Inc Athletic version of the three pressure shock absorber
TWD194413S (zh) 2018-04-26 2018-12-01 張平勳 Part of the lower seat of the locomotive front fork shock absorb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09384A1 (en) Shock absorber
US9765842B2 (en) Suspension device
CN103375528B (zh) 液压缓冲器
JP2010223303A (ja) 油圧緩衝器
TWM486600U (zh) 避震器
US9981712B2 (en) Shock absorber incorporating a floating piston
US9731574B2 (en) Shock absorber gas spring seal
US20170356518A1 (en) Spring unit
WO2014024798A1 (ja) 緩衝装置
TWM530775U (zh) 可調節阻尼的避震器
JPH04316733A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KR20170003753U (ko) 서스펜션
CN203670581U (zh) 一种汽车起停自动调整减震器
TWM559276U (zh) 直衝式阻尼可調避震器
KR20120085972A (ko) 중공의 아이 부재를 갖는 모노 튜브식 쇽업소버
TWM558214U (zh) 機車後避震器
JP6643164B2 (ja) 緩衝器
CN204025497U (zh) 避震器
CN220828468U (zh) 一种阻尼减震器及独轮车
JP5909422B2 (ja) 緩衝装置
JP2002257174A (ja) 油圧緩衝器
US1471474A (en) Shock absorber
JP2016176543A (ja) 減衰力発生装置及び緩衝器
CN202531711U (zh) 一种防漏液压减震器
TWI688718B (zh) 避震器及其連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