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2889U - 火星塞 - Google Patents

火星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2889U
TWM482889U TW103204420U TW103204420U TWM482889U TW M482889 U TWM482889 U TW M482889U TW 103204420 U TW103204420 U TW 103204420U TW 103204420 U TW103204420 U TW 103204420U TW M482889 U TWM482889 U TW M48288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inuous planar
insulator
discharge end
side electrode
planar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4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n-jun Liao
Original Assignee
chen-jun Li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jun Liao filed Critical chen-jun Liao
Priority to TW103204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2889U/zh
Publication of TWM482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2889U/zh

Links

Landscapes

  • Spark Plugs (AREA)

Description

火星塞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火星塞,特別是指一種具有至少二個以上不等距的點火間隙之火星塞。
常見的汽車與摩托車都使用汽油引擎,而汽油引擎必須使用火星塞來點火促使汽油燃燒,其燃燒的效率越高,引擎的性能就越能夠發揮,因此正確的使用火星塞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火星塞的主要功能是產生一火花點燃已壓縮的油氣混合體,使之爆炸而推動活塞,進而成為引擎之動力。傳統式火星塞產生火花的原理是利用高壓電尖端放電(Point Discharge)的物理原理進行點火。所以,在過去火星塞的設計上,其不論設計款式為何,幾乎皆僅設定一固定點火間隙。
參閱圖1,為一習知的火星塞1,其中央設有一被陶瓷絕緣體11所包覆,且其一端向上凸伸的中心電極12(正電極),該陶瓷絕緣體11的外側被一鐵殼13所圍繞,而該鐵殼13頂端向上延伸有一側電極14(負電極),且該側電極14與該中心電極12之間具有一點火間隙(圖未示)。當高 壓電通過火星塞1時,電流從中心電極12對該側電極14放電,產生高壓電火花跳躍該點火間隙,以點燃燃燒室(圖未示)內壓縮混合的氣體。
但是,習知之火星塞1的中心電極12與側電極14之點火間隙為一固定值(介於0.5mm-1.5mm)。該點火間隙大小對火星塞的效能影響很大,然而一般人卻很少留意它,因為火星塞在製造時已將該點火間隙調整到適用於一般情況的大小,所以若要提升其效能,勢必要針對該點火間隙做研究。關於該點火間隙大小的優缺點,整理如下:
1.點火間隙大
優點:點火的火花越強,火花越強則氣缸內的燃料不但越容易點燃,並且能燃燒的更好,使用油料也能節省。
缺點:可能會使火星塞點火不易而引擎不易發動,或車子跑不快,加速無力;這是因為高速行駛或加速時引擎的節氣門大開,空氣大量進入氣缸,壓縮之壓力增大,使得點火需要的電壓大幅增高,而點火系統供給的電壓有一定限度,便發生間歇不點火的情形。
2.點火間隙小
優點:點火快速,冷車發動容易。
缺點:火花不夠強,點燃後不易完全燃燒,引擎油耗增加,且容易讓油氣與積碳累積而造成中心電極與連續面狀側電極間的短路。
因此,如何構思出一種能兼顧上述不同點火間隙的優點 ,且改善其缺點的火星塞,遂成為本新型要進一步改進的主題。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有至少二個以上不等距的點火間隙之火星塞。
於是,本新型火星塞是包含一絕緣體、一中心電極、一金屬殼體,及一該連續面狀側電極。該中心電極被該絕緣體包覆,且具有一外露於該絕緣體外的放電端部,該放電端部具有一遠離該絕緣體的端面,及一連接該端面並外露於該絕緣體的側環面;該金屬殼體設於該絕緣體之外側,並鄰近該中心電極的放電端部。該連續面狀側電極位於該放電端部的外環側,且藉由至少一連接件連接於該金屬殼體,該連續面狀側電極與該放電端部的側環面之間具有至少二個以上不等距的點火間隙。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該連續面狀側電極與該放電端部的側環面之間不等距的特性。可於冷車發動時,藉助較小的點火間隙所產生的高壓電火花利於引擎容易啟動,而當發動後引擎運轉時,該放電端部可同時利用較大的點火間隙,產生多數高壓電火花,形成多點接觸該連續面狀側電極,可高效率引爆燃油,提高整體燃燒效率,進而使引擎達到更環保、更節省能源之目的。
1‧‧‧火星塞
11‧‧‧絕緣體
12‧‧‧中心電極
13‧‧‧外殼
14‧‧‧側電極
2‧‧‧火星塞
3‧‧‧絕緣體
4‧‧‧中心電極
41‧‧‧放電端部
411‧‧‧端面
412‧‧‧側環面
5‧‧‧金屬殼體
6‧‧‧連續面狀側電極
61‧‧‧連接件
62‧‧‧較小點火間隙
63‧‧‧較大點火間隙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 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一習知之火星塞;圖2是一部分剖面圖,說明本新型火星塞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圖3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圖4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火星塞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圖5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火星塞之第三較佳實施例;圖6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火星塞之第四較佳實施例;及圖7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火星塞之第五較佳實施例。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五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本新型火星塞2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絕緣體3、一中心電極4、一金屬殼體5,及一連續面狀側電極6。該中心電極4被該絕緣體3包覆,且具有一外露於該絕緣體3外的放電端部41,該放電端部41具有一遠離該絕緣體3的端面411,及一連接該端面411並外露於該 絕緣體3的側環面412;該金屬殼體5設於該絕緣體3之外側,並鄰近該中心電極4的放電端部41。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位於該放電端部41的外側,且藉由一連接件61連接於該金屬殼體5,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與該放電端部41的側環面412之間具有不等距的點火間隙。其中,該不等距的點火間隙具有一較小點火間隙62,及一較大點火間隙63。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的,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是呈一三角形體,而環繞於該放電端部41的側環面412,故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與該放電端部41的側環面412之間具有較小點火間隙62與較大點火間隙63,以供該放電端部41點火使用,如此一來,本新型兼具兩種不同點火間隙的優點,可於冷車發動時,藉助該較小點火間隙62點火,使引擎容易發動,而當發動後引擎運轉時,該放電端部41可利用該較大間隙63點火,讓燃燒面積增大,藉本新型之設計可提高燃燒效率,進而提昇引擎性能及降低油耗達環保之功效。
參閱圖4,本新型火星塞2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包含一絕緣體3、一中心電極4、一金屬殼體5,及一連續面狀側電極6。本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的形狀是為多邊形體,其餘元件完全相同,於此不再重複說明相同部分,在此僅針對不同處做說明。由於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呈一多邊形體,本實施例是以長方形體為例,同樣地使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與該放電端部 41的側環面412之間,具有較小點火間隙62,及較大點火間隙63。雖然本實施例之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的形狀與第一較佳實施例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的形狀有所不同,但是整體的設計同樣可以達成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與該放電端部41的側環面412之間具有不等距之特性,使該火星塞2同樣具有不同點火間隙之特性,而能兼顧點火快速,冷車發動容易及增進點火火花強度,促使燃燒更完全等功效,以達本新型之目的。
參閱圖5,本新型火星塞2之第三較佳實施例包含一絕緣體3、一中心電極4、一金屬殼體5,及一連續面狀側電極6。本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呈一橢圓形體,其餘元件完全相同,於此不再重複說明相同部分。
於本實施例中,由於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同樣地環繞於該放電端部41的側環面412,藉由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形狀之特性,使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與該放電端部41的側環面412之間亦具有較小點火間隙62,及較大點火間隙63,上述點火間隙不等之特性,使本實施例同樣兼具點火間隙大或點火間隙小兩者不同之優點,進而達到提高燃燒效率的功效。
參閱圖6,本新型火星塞2之第四較佳實施例包含一絕緣體3、一中心電極4、一金屬殼體5,及一個連續面狀側電極6。本實施例與前述較佳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形狀的不同,且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利用 多數個連接件61與該金屬殼體5連接,同樣地使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與該放電端部41的側環面412之間具有較小點火間隙62,及較大點火間隙63,本實施例中,該連接件61數量為四個,且彼此分別相間隔排列,可更穩固地共同支撐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而本較佳實施例與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於該連接件61數量的增加,以及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形狀的不同,其餘元件完全相同,於此不再重複說明其他部分。
綜合上述四個實施例所揭露之內容,只要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與該放電端部41的側環面412之間具有較小點火間隙62,及較大點火間隙63,即可達到本新型點火間隙不等距之特性,不但能避免單一點火間隙之缺點,且能具備點火間隙大或點火間隙小兩者不同之優點,以達提高燃燒效率的功效,又,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的形狀以及該連接件61的數量並不以前述四個實施例所揭露者為限。
請參閱圖7,本新型之第五較佳實施例揭露一種偏心設計的火星塞2,包含一絕緣體3、一中心電極4、一金屬殼體5,及一連續面狀側電極6。本實施例與前述四個較佳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於該中心電極4的放電端部41與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的幾何中心具有距離,呈現一偏心設計。而在本實施例中,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呈一圓形體,且由於該中心電極4的放電端部41的偏心設計,進而使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與該放電端部41的側環面412之間具有不等距的點火間隙,其中,同樣地具有較小點火間隙62, 及較大點火間隙63。上述中,亦可達到本新型欲達到點火間隙不等距之特性,而能同時具有點火間隙大及點火間隙小兩者之優點,進而使該火星塞2於運作時,達到提昇引擎性能及降低油耗等之功效。
在此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是在此僅表現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是呈一圓形體,但並不限於圓形體,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亦可為前述四個實施例所呈現的形狀,或是其他任何之形狀,皆包含於本實施例實施之範圍,並不以本實施例揭露為限。
綜上所述,藉由該連續面狀側電極6與該放電端部41的側環面412之間具有第一點火間隙62,及第二點火間隙63,且令該第二點火間隙63大於該第一點火間隙62的設計,如此不等點火間隙的特性,可於冷車發動時,提供該較小點火間隙62使引擎容易發動,而當發動後引擎運轉時,該放電端部41可利用該較大點火間隙63,產生更強的火花點火,或是同時使多條高壓電火花產生,讓點火面積增大,因而可提高燃燒效率降低油耗,進而提昇引擎性能及降低污染亦兼顧環保之功效。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火星塞
3‧‧‧絕緣體
4‧‧‧中心電極
41‧‧‧放電端部
412‧‧‧側環面
5‧‧‧金屬殼體
6‧‧‧連續面狀側電極
62‧‧‧較小點火間隙
63‧‧‧較大點火間隙

Claims (3)

  1. 一種火星塞,包含:一絕緣體;一中心電極,被該絕緣體包覆,且具有一外露於該絕緣體外的放電端部,該放電端部具有一遠離該絕緣體的端面,及一連接該端面並外露於該絕緣體的側環面;一金屬殼體,設於該絕緣體之外側,並鄰近該中心電極的放電端部;及一連續面狀側電極,位於該放電端部的外側,且藉由至少一連接件連接於該金屬殼體,該連續面狀側電極與該放電端部的側環面之間具有距離由小至大連續改變的點火間隙。
  2. 如請求項1所述火星塞,其中,該連續面狀側電極呈一橢圓形。
  3. 如請求項2所述火星塞,其中,該連續面狀側電極呈一多邊形。
TW103204420U 2010-12-01 2010-12-01 火星塞 TWM482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4420U TWM482889U (zh) 2010-12-01 2010-12-01 火星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4420U TWM482889U (zh) 2010-12-01 2010-12-01 火星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2889U true TWM482889U (zh) 2014-07-21

Family

ID=5172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4420U TWM482889U (zh) 2010-12-01 2010-12-01 火星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2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99785B1 (en) Embedded igniter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P3370314A1 (en) Ignition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2025927A3 (en) Non-equilibrium plasma discharge type ignition device
KR101011567B1 (ko) 점화 플러그
CN109424420B (zh) 火花塞
KR20100126757A (ko) 내연 기관용 플라즈마 플러그
JP6762008B2 (ja) 点火プラグ装置
JP2024517887A (ja) 熱管理を改善した予燃焼室点火プラグ
JP2010118236A (ja) 内燃機関の点火プラグ
US11509120B2 (en) Dual spark plug
JP2003257585A (ja) ガスエンジン用スパークプラグ
TW200711244A (en) Spark plug
US20140083386A1 (en) Spark Plug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WM482889U (zh) 火星塞
AU2002367687B2 (en) Engine spark plug grounding structure, grounding wiring apparatus, and grounding wiring method
JP2013191560A (ja) 点火プラグ、点火装置及びエンジン
TW201225459A (en) Spark plug
CN108336644B (zh) 复间隙火花塞
JP2009164089A (ja) 中間電極を増設した点火プラグ。
TWM558489U (zh) 火星塞結構
US1797817A (en) Spark plug
JPS5811034Y2 (ja) プラズマ点火栓
JP2007294479A (ja) 多点点火エンジン用点火装置
CN107910751B (zh) 一种火花塞
CN203962271U (zh) 用于内燃机的等离子体栓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