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1208U - 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 - Google Patents

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1208U
TWM481208U TW103203761U TW103203761U TWM481208U TW M481208 U TWM481208 U TW M481208U TW 103203761 U TW103203761 U TW 103203761U TW 103203761 U TW103203761 U TW 103203761U TW M481208 U TWM481208 U TW M4812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age
panel
plate
side panel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3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g-Hsing Wu
Jen-Wei Peng
Chung-Kuan Ting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3203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1208U/zh
Priority to CN201420241465.1U priority patent/CN203806381U/zh
Publication of TWM481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1208U/zh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特別是一種便取式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
易碎物品之包裝向來為產品運送時之重要課題。包裝不夠妥善時,產品於運送途中則有可能受到非預期之撞擊而造成產品損壞,如此一來,廠商勢必需額外生產來補足缺額,進而增加整體的製造成本。
上述狀況尤其容易發生在如液晶玻璃、顯示面板等易碎物品。因此,為了降低產品損壞的機率,包裝盒普遍設有緩衝結構來吸收撞擊外力。此外,為了降低包裝成本及運送成本,廠商一般會採用集成式包裝盒,以期能夠高密度地存放或運送產品。高密度則代表各產品間的間隙較小,故組裝人員容易受到此空間上的限制而不便於取放產品。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藉以提升包裝盒的產品取放便利性。
本新型所揭露之包裝盒,用以承載一板件,包裝盒包含一第一側板、一第二側板及一載板。載板具有多個彎折而形成至少一承載槽。承載槽用以承載板件。載板之相對兩端分別連接於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而載板可彈性伸縮而令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具有相對靠攏的一板件固定位置或相對遠離的一板件取放位置。
本新型所揭露之包裝結構,用以承載一板件,包裝結構包含上述之一包裝盒及一包裝蓋。包裝蓋包含一蓋板部及相對二側蓋部。二側蓋部連接於蓋板部之相對兩側。二側蓋部可相對蓋板部彎折而具有一展開位置及一收折位置。二側蓋部位於收折位置時,包裝蓋將包裝盒包覆於內。二側蓋部位於展開位置時,包裝蓋覆蓋於包裝盒。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由於載板具有彈性伸縮的效果,故當使用者需取放板件時,可將定位塊全部或部分取下,以藉由載板之彈性伸縮能力來將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調整至板件取放位置或半展開狀態,以提升包裝盒的產品取放便利性。
此外,與承載槽係由多個紙板組裝形成的方式相比,由同一張紙板彎折形成的方式,較易控制承載槽之尺寸,進而能夠大幅提升板件存放數量。
以上之關於本新型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之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10‧‧‧包裝結構
20‧‧‧板件
30‧‧‧棧板
100‧‧‧包裝盒
110‧‧‧第一側板
111‧‧‧第一提把部
112‧‧‧第一牆部
112a‧‧‧第一卡槽
112b‧‧‧第一扣部
113‧‧‧第一緩衝部
120‧‧‧第二側板
121‧‧‧第二提把部
122‧‧‧第二牆部
122a‧‧‧第二卡槽
122b‧‧‧第一扣部
123‧‧‧第二緩衝部
130‧‧‧載板
131‧‧‧板件承載部
132‧‧‧底板段
133‧‧‧側板段
134‧‧‧承載槽
135‧‧‧彈性補強部
136‧‧‧延伸段
137‧‧‧第二扣部
140‧‧‧定位塊
141‧‧‧卡塊
142‧‧‧凸塊
143‧‧‧定位槽
150‧‧‧限位件
200‧‧‧包裝蓋
210‧‧‧蓋板部
220‧‧‧側蓋部
第1圖為第一實施例所揭露之包裝結構置於棧板的分解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包裝盒的分解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之包裝盒處於板件固定位置的平面示意圖。
第4圖為第1圖之包裝盒處於板件取放位置的平面示意圖。
第5圖為第1圖之包裝盒處於半展開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第6圖至第9圖為包裝結構包裝過程示意圖。
第10A圖與第10B圖為第二實施例所揭露之包裝蓋的使用示意圖。
第11圖為第三實施例所揭露之包裝盒的使用示意圖。
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第1圖為第一實施例所揭露之包裝結構置於棧板的分解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包裝盒的分解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之包裝盒處於板件固定位置的平面示意圖。第4圖為第1圖之包裝盒處於板件取放位置的平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包裝結構10包含一包裝盒100及一包裝蓋200。包裝盒100用以承載一板件20,板件20例如為顯示面板或基板。包裝蓋200可分離地覆蓋於包裝盒100與板件20上,以達防塵效果。
詳細來說,包裝盒100包含一第一側板110、一第二側板120及一載板130。
第一側板110例如由單一張瓦楞紙彎折而成。第一側板110還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提把部111、一第一牆部112及一第一緩衝部113。第一牆部112之相對兩側分別連接於第一提把部111與第一緩衝部113。第一提把部111與第一牆部112之間可具有彎折線,使第一提把部111可相對第一牆部112彎折。使用者可扣住第一提把部111與第二提把部121,以便於移動包裝盒100。
第一牆部112具有多個第一卡槽112a。這些第一卡槽112a分別位於第一牆部112之相對兩側緣,但並不以此為限,這些第一卡槽112a也可以分別位於第一牆部112之三個側緣以上,且第一卡槽112a的數量也可以為一個或三個以上。第一緩衝部113為瓦楞紙彎折而成管狀的中空結構。
第二側板120例如由單一張瓦楞紙彎折而成。第二側板120還可以更包含一第二提把部121、一第二牆部122及一第二緩衝部123。第二牆部122 之相對兩側分別連接於第二提把部121與第二緩衝部123。第二提把部121與第二牆部122之間可具有彎折線,使第二提把部121可相對第二牆部122彎折。第二牆部122具有二第二卡槽122a。二第二卡槽122a位於第二牆部122之同一側緣,但並不以此為限,二第二卡槽122a也可以位於第二牆部122之相異側緣,且第二卡槽122a的數量也可以為一個或三個以上。第二緩衝部123為瓦楞紙彎折而成管狀的中空結構。
載板130例如由單一張紙彎折而成,使得載板具有彈性伸縮的效果,更進一步的,載板130可由單一張瓦楞紙彎折而成波浪狀的載板。載板130包含多個板件承載部131及二彈性補強部135。這些板件承載部131與二彈性補強部135處於同一水平高度,並位於二彈性補強部135之間。每一板件承載部131包含一底板段132及二側板段133。二側板段133分別連接於底板段132之相對兩側而構成承載槽134。本實施例之單一底板段132之寬度D1與單一側板段133之垂直高度D2為1比2。二彈性補強部135各具有多個延伸段136。這些延伸段136相連而構成鋸齒狀結構,以令載板130具有較佳之彈性伸縮效果。
第一牆部112與第二牆部122各具有二第一扣部112b、122b。二彈性補強部135分別於靠近第一側板110與第二側板120之一側各具有二第二扣部137。各第二扣部137分別扣合於各第一扣部112b、122b,以令載板130之相對兩端分別連接於第一牆部112與第二牆部122。當載板130組裝於第一側板110與第二側板120時,第一側板110之第一緩衝部113與第二側板120之第二緩衝部123分別位於載板130之底板段132背向承載槽134之一側。也就是說,第一側板110之第一緩衝部113與第二側板120之第二緩衝部123分別位於載板130下方,以提供緩衝吸震的效果。本實施例之第一緩衝部113與第二 緩衝部123為方管狀,使得包裝盒100能夠更平穩地立於平台。
除此之外,由於載板130具有彈性伸縮的功能,故當載板130之相對兩端分別組裝於第一側板110與第二側板120上時,載板130可彈性伸縮而令第一側板110與第二側板120具有相對靠攏的一板件固定位置(如第3圖所示)或相對遠離(沿箭頭a所指示的方向)的一板件取放位置(如第4圖所示)。第一側板110與第二側板120位於板件取放位置時,載板130之相對兩端的最長距離D3與單一底板段132之長度D1的比為10比1,以令載板130具有較佳之彈性伸縮效果。
本實施例之包裝結構10更包含一限位件150。限位件150之相對兩端分別可活動地扣於第一緩衝部113與第二緩衝部123。限位件150長度可限制載板130之彈性伸長量而控制第一側板110與第二側板120之最大間距(即為第一側板110與第二側板120於板件取放位置時之間距D3)。
請參閱第2圖與第5圖。第5圖為第1圖之包裝盒處於半展開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包裝結構10更包含多個定位塊140。每一定位塊140包含二卡塊141及多個凸塊142。二卡塊141分別可拆卸地卡合於第一卡槽112a與第二卡槽122a。各凸塊142彼此相分離而形成多個定位槽143。更進一步的,各定位槽143的位置還可以對應於承載槽134,使得板件20同時受到承載槽134與定位槽143的侷限而被穩固地固定於包裝盒100內。
當第一牆部112與第二牆部122相對兩側緣皆裝設有定位塊140時,各定位塊140可將第一側板110與第二側板120固定於板件定位置(如第3圖所示)。當第一牆部112與第二牆部122其中一側緣未裝設定位塊140時,載板130之彈力會迫使第一牆部112與第二牆部122未裝設定位塊140之一側相 互遠離而呈現包裝盒100之一側相靠攏,另一側相遠離的半展開狀態(如第5圖所示)。當包裝盒100位於半展開狀態時,包裝盒100之底部呈梯形,使得包裝盒100能夠更平穩地立於平台,亦有助於提升板件20取放之便利性。
請參閱第6圖至第9圖。第6圖至第9圖為包裝結構包裝過程示意圖。
首先,將板件20置入包裝盒100或自包裝盒100取出的方式有多種,以下僅舉其中兩種方式來說明。如第6圖所示,第一種方式為先將各定位塊140取下,以令第一側板110與第二側板120位於板件放位置。接著,沿箭頭b所指示的方向將板件20從包裝盒100之上方放進各承載槽134內,取出板件20則反向進行。或者,如第7圖所示,只將其中一側之定位塊140取下,以令第一側板110與第二側板120呈半展開狀態。接著,沿箭頭b所指示的方向順勢將板件20從包裝盒100之側邊沿承載槽134的路徑推入,直到板件20之側緣嵌入定位槽143,取出板件20則反向進行。
接著,如第8圖所示,當板件20裝載完畢後,將各定位塊140裝上,讓第一側板110與第二側板120固定於板件定位置。
接著,如第9圖所示,將裝載板件20後之包裝盒100放置於棧板30上,並蓋上包裝蓋200,以待後續運送作業。
請參閱第1圖、第10A圖與第10B圖。第10A圖與第10B圖為第二實施例所揭露之包裝蓋的使用示意圖。
本實施例與上述第1圖之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包裝蓋200包含一蓋板部210及相對二側蓋部220。二側蓋部220連接於蓋板部210之相對兩側。二側蓋部220可相對蓋板部210彎折而具有一展開位置(如第1圖所示)及一收折 位置(如第10B圖所示)。因此,本實施例之包裝蓋200的形態可依據實際需求調整。當包裝盒100數量較多時,可將二側蓋部220調整至展開位置,以令包裝蓋200能夠一次覆蓋較多的包裝盒100。當包裝盒100數量較少時,可將二側蓋部220調整至收折位置,以令包裝蓋200能夠將包裝盒100包覆於內,以具有較佳之防塵效果。
請參閱第11圖。第11圖為第三實施例所揭露之包裝盒的使用示意圖。
本實施例與上述第1圖之差異在於上述第1圖之實施例之第一側板110、第二側板120及載板130各由一張瓦楞紙板裁切彎折而成,也就是說,上述第1圖之實施例之第一側板110、第二側板120及載板130分別由三張瓦楞紙板裁切彎折而成。然而,本實施例之第一側板110、第二側板120及載板130係共由單一張瓦楞紙板裁切彎折而成。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由於載板具有彈性伸縮的效果,故當使用者需取放板件時,可將定位塊全部或部分取下,以藉由載板之彈性伸縮能力來將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調整至板件取放位置或半展開狀態,以提升包裝盒的產品取放便利性。
此外,與承載槽係由多個紙板組裝形成的方式相比,由同一張紙板彎折形成的方式,較易控制承載槽之尺寸,進而能夠大幅提升板件存放數量。
雖然本新型之實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舉凡依本新型申請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當可做些許之變更,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第一側板
111‧‧‧第一提把部
112‧‧‧第一牆部
112a‧‧‧第一卡槽
112b‧‧‧第一扣部
113‧‧‧第一緩衝部
120‧‧‧第二側板
121‧‧‧第二提把部
122‧‧‧第二牆部
122a‧‧‧第二卡槽
122b‧‧‧第一扣部
123‧‧‧第二緩衝部
130‧‧‧載板
131‧‧‧板件承載部
132‧‧‧底板段
133‧‧‧側板段
134‧‧‧承載槽
135‧‧‧彈性補強部
136‧‧‧延伸段
137‧‧‧第二扣部
140‧‧‧定位塊
141‧‧‧卡塊
142‧‧‧凸塊
143‧‧‧定位槽
150‧‧‧限位件

Claims (12)

  1. 一種包裝盒,用以承載一板件,該包裝盒包含:一第一側板;一第二側板;以及一載板,具有多個彎折而形成至少一承載槽,該承載槽用以承載該板件,該載板之相對兩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二側板,而該載板可彈性伸縮而令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二側板具有相對靠攏的一板件固定位置或相對遠離的一板件取放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包裝盒,其中該載板具有彎折延伸的至少一板件承載部,該至少一板件承載部包含一底板段及二側板段,該二側板段分別連接於該底板段之相對兩側而構成該承載槽。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包裝盒,其中單一該底板段之寬度與單一該側板段之垂直高度為1比2。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包裝盒,其中該至少一板件承載部的數量為多個,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二側板位於該板件取放位置時,該載板之相對兩端的最長距離與單一該底板段之長度的比為10比1。
  5.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之包裝盒,其中該載板更包含二彈性補強部,該至少一承載槽位於該二彈性補強部之間,該二彈性補強部各具有相連的多個延伸段,該些延伸段構成鋸齒狀結構。
  6.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之包裝盒,其中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二側板各包含一第一扣部,該載板更包含二第二扣部,該至少一承載槽於該二第二扣部之間,且該二第二扣部分別扣合於該二第一扣部。
  7.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之包裝盒,其中該第一側板更包含一第一牆部及一第一緩衝部,該第二側板更包含一第二牆部及一第二緩衝部,該載板之相對兩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一牆部與該第二牆部,該第一緩衝部與該第二緩衝部分別連接於該第一牆部與該第二牆部,並分別位於該底板段背向該承載槽之一側。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包裝盒,其中該第一側板更包含一第一提把部,該第一提把部位於該第一牆部遠離該第一緩衝部之一側,該第二側板更包含一第二提把部,該第二提把部位於該第二牆部遠離該第二緩衝部之一側。
  9.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之包裝盒,更包含一定位塊,該定位塊一端扣合於該第一側板,另一端扣合於該第二側板,以侷限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二側板位於該板件固定位置。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包裝盒,其中該定位塊具有至少一定位槽,該至少一定位槽的位置對應於該至少一承載槽的位置,該定位槽用以定位該板件。
  11. 一種包裝結構,用以承載一板件,該包裝結構包含:如請求項1所述之一包裝盒;以及一包裝蓋,包含一蓋板部及相對二側蓋部,該二側蓋部連接於該蓋板部之相對兩側,該二側蓋部可相對該蓋板部彎折而具有一展開位置及一收折位置,該二側蓋部位於該收折位置時,該包裝蓋將該包裝盒包覆於內,該二側蓋部位於該展開位置時,該包裝蓋覆蓋於該包裝盒。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包裝結構,其中該第一側板、該第二側板及該載板各由一張瓦楞紙板裁切彎折而成或共由單一張瓦楞紙板裁切彎折而成。
TW103203761U 2014-03-05 2014-03-05 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 TWM481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3761U TWM481208U (zh) 2014-03-05 2014-03-05 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
CN201420241465.1U CN203806381U (zh) 2014-03-05 2014-05-12 包装盒及应用包装盒的包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3761U TWM481208U (zh) 2014-03-05 2014-03-05 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1208U true TWM481208U (zh) 2014-07-01

Family

ID=51445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3761U TWM481208U (zh) 2014-03-05 2014-03-05 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06381U (zh)
TW (1) TWM48120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575B (zh) * 2015-01-07 2016-09-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緩衝包材結構
CN106005698B (zh) * 2016-07-12 2018-01-1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包装盒结构和包装箱
TWM534735U (zh) * 2016-10-06 2017-01-01 San Ho Paper & Carton Co Ltd 包裝箱
TWI708723B (zh) * 2020-01-14 2020-11-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6381U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73659A1 (en) Packaging box
TWM481208U (zh) 包裝盒及應用包裝盒之包裝結構
US10442597B1 (en) Retention package with article-loading aper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A2609267A1 (en) Improved shipping and display carton
JP4804098B2 (ja) 空中梱包具
KR20110002494U (ko) 패널제품용 포장박스
JP2015127208A (ja) 物品運送用梱包具
JP2008254752A (ja) 商品包装体
WO2013047338A1 (ja) 物品包装構造
JP2014213914A (ja) 包装ケース及び梱包体
JP4721796B2 (ja) 空中梱包具及び空中梱包具を用いた収納ケース
US20200130915A1 (en) Packaging tray
JP2008018979A (ja) 空中梱包具
JP6922894B2 (ja) 梱包体および梱包体の製造方法
JP4845946B2 (ja) 梱包装置
WO2016039683A1 (en) Flat panel cardboard packaging
JP647065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梱包体
KR200480624Y1 (ko) 휴대용 디바이스 패키징 박스
JP3139973U (ja) 輸送用緩衝材
US20130140303A1 (en) Shipping container and insert for the same
KR200458760Y1 (ko) 패널제품용 포장박스
JP2017077321A (ja) 弁当箱
TWI499540B (zh) 紙箱結構
JP3155827U (ja) 段ボール箱用高さ調節治具
JP3230134U (ja) 保持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