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0176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0176U
TWM480176U TW102224185U TW102224185U TWM480176U TW M480176 U TWM480176 U TW M480176U TW 102224185 U TW102224185 U TW 102224185U TW 102224185 U TW102224185 U TW 102224185U TW M480176 U TWM480176 U TW M48017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ductive por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4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ao-Yu Yueh
Original Assignee
Chao-Yu Yue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o-Yu Yueh filed Critical Chao-Yu Yueh
Priority to TW102224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0176U/zh
Publication of TWM480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0176U/zh
Priority to CN201420657302.1U priority patent/CN204271403U/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關於一種可適配於多種規格之連接埠的電連接器。
由於多媒體電腦剛問世時,外接式裝置的傳輸介面各不相同,如印表機只能接LPT port、數據機只能接RS232、滑鼠鍵盤只能接PS/2等。繁雜的介面系統,加上必須安裝驅動程式並重新開機才能使用的限制,都不免造成使用者的困擾。因此,創造出一個統一且支援熱插拔的外接式傳輸介面,便成為無可避免的趨勢。
於1994年,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被發表,其是連線電腦系統與外部裝置的一種串列埠匯流排標準,也是一種輸入輸出介面的技術規範,之後,挾其便利性而被廣泛地應用於個人電腦和行動裝置等訊息通訊產品,並擴充功能至攝影器材、數位電視(機頂盒)、遊戲機等其它相關領域。
第1圖係USB 2.0 Micro-B版本的一連接埠11以及一連接端子12的示意圖。第2圖係USB 3.0 Micro-B版本的一連接埠21以及一連接端子22一示意圖。在USB 3.0 Micro-B版本中的連接埠21及連接端子22分別具有一第一部分211、221,及一第二部分212、222。其中第一部分211、221係為USB 2.0的部分,而第二部分212、222係為USB 3.0的部分。
當新的電子裝置陸續都配備了USB 3.0介面之後,使用者所攜帶的連接線將都是如第2圖所示的連接端子22的連接線。然而,周邊仍然有許多讀取裝置係配備如第1圖所示的USB 2.0連接埠,因此使用者將無法將自己的USB 3.0連接線與USB 2.0的 連接埠連接,將會造成使用者非常不便利。
有鑒於上述課題,本創作之目的為提供一種能夠符合不同連接埠使用的電連接器。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導線組、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以及一第三端子。導線組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導電部、一第一外殼部及一第一組合部。第一導電部電性連接於導線組之該第一端。第一外殼部罩設部分之第一導電部。第一組合部設置於第一外殼部。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導電部、一第二外殼部及一第二組合部。第二導電部電性連接於導線組之第一端。第二外殼部罩設部分之第二導電部。第二組合部設置於第二外殼部,並與第一組合部組設。第三端子具有一第三導電部及一第三外殼部。第三導電部電性連接於導線組之第二端,並藉由導線組而分別與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電性連接。第三外殼部罩設部分之第三導電部。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第一組合部與第二組合部係分別為一磁性元件。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第一組合部係為一凸部,第二組合部係為一凹部。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第一組合部係為一卡鉤,第二組合部係為一卡扣。
另外,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創作之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導線組、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樞軸組件以及一第三端子。導線組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之第一端。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之第一端。樞軸組件係與第二導電部連結,並使第二導電部於第二端子之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第三端子,具有一第三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之第二端,藉由導線組而分別與第一端子之第一導電部及第二端子之第二導電部電性連接。
又,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創作之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導線組、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伸縮組件以及一第三端子。導線組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之第一端。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之第一端。伸縮組件與第二端子連結,並使第二端子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第三端子具有一第三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之第二端。第三導電部藉由導線組而分別與第一端子之第一導電部及第二端子之第二導電部電性連接。
呈上所述,依據本創作之一種電連接器係利用可分離的連接端子,或藉由特定的機構使部分的端子可以運動,以變換電連接器之端子的造型,因而可符合特定不同的連接埠使用。
11、21‧‧‧連接埠
12、22‧‧‧連接端子
211、221‧‧‧第一部分
212、222‧‧‧第二部分
30、40、50、30A、30B‧‧‧電連接器
31、41、51‧‧‧導線組
311、411、511‧‧‧第一端
312、412、512‧‧‧第二端
32、42、52‧‧‧第一端子
321、421、521‧‧‧第一導電部
322、522‧‧‧第一外殼部
323、324、325‧‧‧第一組合部
33、43、53‧‧‧第二端子
331、431、531‧‧‧第二導電部
332、532‧‧‧第二外殼部
333、334‧‧‧第二組合部
34、44、54‧‧‧第三端子
341、441、541‧‧‧第三導電部
342‧‧‧第三外殼部
45‧‧‧樞軸組件
55‧‧‧伸縮組件
561‧‧‧彈性卡榫
562‧‧‧開口
第1圖係習知USB 2.0 Micro-B版本之連接埠與連接端子之一示意圖。
第2圖係習知USB 3.0 Micro-B版本之連接埠與連接端子之一示意圖。
第3圖係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一種電連接器之一示意圖。
第4圖係根據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一種電連接器之一部份示意圖。
第5圖係根據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一種電連接器之一部份示意圖。
第6A圖係根據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一種電連接器之一示意圖。
第6B圖係第6A圖中之第二端子位於一第二位置之一示意圖。
第7A圖係根據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一種電連接器之一示意圖。
第7B圖係第7A圖中之第二端子位於一第二位置之一示意圖。
以下將結合附圖,以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描述本創作之一種電連接器。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請參照第3圖所示,依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一種電連接器30係包括一導線組31、一第一端子32、一第二端子33以及一第三端子34。於本實施例中,電連接器30係以USB 3.0 Micro-B版本之電連接器為例說明,然其並非為限制性。
導線組31具有一第一端311及一第二端312。第一端311與第二端312係為導線相對的二端。
第一端子32具有一第一導電部321、一第一外殼部322及一第一組合部323。第一導電部321係與導線組31之第一端311電性連接,且第一導電部321之部分係外露於第一外殼部322。外露之第一導電部321係用以與相對應之連接埠電性連接。於本實施例中,第一端子32係為符合USB 3.0 Micro-B版本之USB 2.0部分的端子。第一組合部323係設置於第一外殼部322之一側。於本實施例中,第一組合部323係為一磁性元件。
第二端子33具有一第二導電部331、一第二外殼部332及一第二組合部333。第二導電部331係與導線組31之第一端311電性連接,且第二導電部331之部分係外露於第二外殼部332。外露之第二導電部331係用以與相對應之連接埠電性連接。於本實施例中,第二端子33係為符合USB 3.0 Micro-B版本之USB 3.0部分的端子。第二組合部333係設置於第二外殼部332之一側,用以與第一組合部323組設之用。於本實施例中,第二組合部333係為一磁性元件,其磁性係與第一組合部323之磁性相反,換言之,第一組合部323及第二組合部333係可藉由磁性相互吸引而組設。
第三端子34具有一第三導電部341及一第三外殼部342。第三導電部341係電性連接於導線組31之第二端312,並藉由導線組31而分別與第一端子32及第二端子33電性連接。第三外殼部342係罩設部分之第三導電部341。
上述之第一外殼部322、第二外殼部332及第三外殼 部342係分別用以保護第一導電部321、第二導電部331及第三導電部341之用,其材質例如係為橡膠或塑膠,於此不對其限制。
當電連接器30需要與USB 2.0 Micro-B之連接埠電連接時,可將第一組合部323及第二組合部333分開,而僅將第一端子32連接於USB 2.0 Micro-B之連接埠,即可使用。而當電連接器30需要與USB 3.0 Micro-B之連接埠電連接時,可將第一組合部323及第二組合部333組設後,而將第一端子32與第二端子33同時連接於USB 3.0 Micro-B之連接埠,即可使用,因此同一電連接器可符合不同的連接埠使用。
請再參照第4圖所示,依據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一種電連接器30A,其與第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30不同之處在於,電連接器30A之第一組合部324係為一凹部,而第二組合部334係為一凸部。藉由相互配合之凹部與凸部,可使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相互組設。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凸部與凹部係可互換,且在凸部與凹部之適當處,亦可加上卡合結構,使其能夠更穩固的組設。
請再參照第5圖所示,依據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一種電連接器30B,其與上述之電連接器不同之處在於,電連接器30B之第一組合部325係由第一外殼部322延伸之一容置部。第二外殼部332之部分係可做為第二組合部而與第一組合部325組設,並容置於第一組合部325中。
承上所述,在不同的實施例中,主要目的是令第一組合部與第二組合部可相互組設結合及分離,因此其他變化,例如卡鉤與卡扣的組合亦為可行的實施方式,於此將不逐一限制級說明。
請再參照第6A圖所示,依據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一種電連接器40包括一導線組41、一第一端子42、一第二端子43、一樞軸組件45以及一第三端子44。於本實施例中,電連接器40係以USB 3.0 Micro-B版本之電連接器為例說明,然其並非為限制性。
導線組41具有一第一端411及一第二端412。第一端411與第二端412係為導線相對的二端。
第一端子42具有一第一導電部421,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41之第一端411。第一導電部421係與導線組41之第一端411電性連接。第一導電部421係用以與相對應之連接埠電性連接。於本實施例中,第一端子42係為符合USB 3.0 Micro-B版本之USB 2.0部分的端子。
第二端子43具有一第二導電部431,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41之第一端411。第二導電部431係與導線組41之第一端411電性連接。第二導電部431係用以與相對應之連接埠電性連接。於本實施例中,第二端子43係為符合USB 3.0 Micro-B版本之USB 3.0部分的端子。
樞軸組件45係與第二端子43連結,並使第二端子於一第一位置(第6A圖)與一第二位置(第6B圖)之間運動。樞軸組件45係可貫穿第二端子43並連結於第一端子42,而使第二端子43作旋轉運動。於其他實施例中,樞軸組件45亦可僅設置於第二端子43之二側的一旋轉軸上,而不完全貫穿。
第三端子44具有一第三導電部441,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41之第二端412。第三導電部441藉由導線組41而分別與第一端子42之第一導電部421及第二端子43之第二導電部431電性連接。
請再參照第7A圖所示,依據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一種電連接器50包括一導線組51、一第一端子52、一第二端子53、一伸縮組件55以及一第三端子54。於本實施例中,電連接器50係以USB 3.0 Micro-B版本之電連接器為例說明,然其並非為限制性。
導線組51具有一第一端511及一第二端512。第一端511與第二端512係為導線相對的二端。
第一端子52具有一第一導電部521,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51之第一端511。第一導電部521係與導線組51之第一端511電性連接。第一導電部521係用以與相對應之連接埠電性連接。於本實施例中,第一端子52係為符合USB 3.0 Micro-B版本之USB 2.0部分的端子。
第二端子53具有一第二導電部531,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51之第一端511。第二導電部531係與導線組51之第一端511電性連接。第二導電部531係用以與相對應之連接埠電性連接。於本實施例中,第二端子53係為符合USB 3.0 Micro-B版本之USB 3.0部分的端子。
伸縮組件55係位於第一端子52之一第一外殼部522內,而與第二端子53連結。於本實施例中,伸縮組件55例如係為一彈簧組。另外,於第二端子53之一第二外殼部532上更可設置一彈性卡榫561,而於第一端子52之第一外殼部522上可設置一開口562。當施力於第二端子53將其往第一端子52內推時,將壓縮彈簧組而使第二端子53由一第一位置(如第7A圖)沒入第一端子52之第一外殼部522。且部分之彈性卡榫561將抵住開口562,而固定第二端子53於一第二位置(如第7B圖)。
第三端子54具有一第三導電部541,其電性連接於導線組51之第二端512。第三導電部541藉由導線組51而分別與第一端子52之第一導電部521及第二端子53之第二導電部531電性連接。
綜上所述,依據本創作之一種電連接器係利用可分離的連接端子,或藉由特定的機構(例如樞軸組件或伸縮組件)而構成活動式端子。當電連接器遇到不同的連接埠時,將可變換電連接器之端子的組合方式,而可符合特定的不同連接埠使用。
本創作符合創作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爰依本案創作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包括於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30‧‧‧電連接器
31‧‧‧導線組
311‧‧‧第一端
312‧‧‧第二端
32‧‧‧第一端子
321‧‧‧第一導電部
322‧‧‧第一外殼部
323‧‧‧第一組合部
33‧‧‧第二端子
331‧‧‧第二導電部
332‧‧‧第二外殼部
333‧‧‧第二組合部
34‧‧‧第三端子
341‧‧‧第三導電部
342‧‧‧第三外殼部

Claims (9)

  1. 一種電連接器,包含:一導線組,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導電部、一第一外殼部及一第一組合部,該第一導電部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組之該第一端,該第一外殼部罩設部分之該第一導電部,該第一組合部設置於該第一外殼部;一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導電部、一第二外殼部及一第二組合部,該第二導電部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組之該第一端,該第二外殼部罩設部分之該第二導電部,該第二組合部設置於該第二外殼部,該第二組合部係與該第一組合部組設;以及一第三端子,具有一第三導電部及一第三外殼部,該第三導電部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組之該第二端,藉由該導線組而分別與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電性連接,該第三外殼部罩設部分之該第三導電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組合部與該第二組合部係分別為一磁性元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組合部係為一凸部,該第二組合部係為一凹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組合部係為一卡鉤,該第二組合部係為一卡扣。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係為一USB 3.0電連接器。
  6. 一種電連接器,包含:一導線組,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組之該第一端;一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組之該第一端;一樞軸組件,與該第二端子連結,並使該第二端子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運動;以及 一第三端子,具有一第三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組之該第二端,藉由該導線組而分別與該第一端子之該第一導電部及該第二端子之該第二導電部電性連接。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係為一USB 3.0電連接器。
  8. 一種電連接器,包含:一導線組,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組之該第一端;一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組之該第一端;一伸縮組件,與該第二端子連結,並使該第二端子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運動;以及一第三端子,具有一第三導電部,其電性連接於該導線組之該第二端,藉由該導線組而分別與該第一端子之該第一導電部及該第二端子之該第二導電部電性連接。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係為一USB 3.0電連接器。
TW102224185U 2013-12-23 2013-12-23 電連接器 TWM480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4185U TWM480176U (zh) 2013-12-23 2013-12-23 電連接器
CN201420657302.1U CN204271403U (zh) 2013-12-23 2014-11-05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4185U TWM480176U (zh) 2013-12-23 2013-12-23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0176U true TWM480176U (zh) 2014-06-11

Family

ID=51395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4185U TWM480176U (zh) 2013-12-23 2013-12-23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71403U (zh)
TW (1) TWM48017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1943A (zh) * 2017-08-17 2019-03-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71403U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4816B (zh) 可拆卸更換接口模組
US8882518B2 (en) Connector port with port co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TWM460432U (zh) 轉接模組與電子裝置
TW201630510A (zh) 保護套
TW201907773A (zh) 電子裝置
TW201205978A (en) Intellectual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30323951A1 (en) Adaptor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
JP6499762B2 (ja) ボタン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端末
TWI583070B (zh) 電連接器介面保護結構
TWM484780U (zh) 儲存裝置
TW201939300A (zh) 轉接組件及記憶卡裝置
TWM480176U (zh) 電連接器
US20140179147A1 (en) Plug
TW201348928A (zh) 電子裝置
TW201334304A (zh) 組合式電連接器及其連接與導引機構
TWI545847B (zh) 電子裝置及其切換式接頭構造
TWM445791U (zh) 萬用電路板模組及使用該萬用電路板模組的連接器
TWM541662U (zh) 電連接器
JP2020035426A (ja) 電子コンポーネントをブリッジングするモジュール式ブリッジアレイ
TWM488837U (zh) 電子裝置
TWM469530U (zh) 儲存裝置之連接部件
TWI477010B (zh) 輸入/輸出模組及具該輸入/輸出模組之行動電子裝置
CN217427132U (zh) 一种侧按键usb设备
TWM523993U (zh) 改良式連接器(二)
TW202201240A (zh) 多功能單連接埠式電子擴充設備和外接式電子擴充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