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9942U - 吸/隔音箱構造及具有該吸/隔音箱之吸/隔音牆 - Google Patents

吸/隔音箱構造及具有該吸/隔音箱之吸/隔音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9942U
TWM479942U TW103203252U TW103203252U TWM479942U TW M479942 U TWM479942 U TW M479942U TW 103203252 U TW103203252 U TW 103203252U TW 103203252 U TW103203252 U TW 103203252U TW M479942 U TWM479942 U TW M4799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sound insulation
sound
panel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3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h-Ming Lu
Original Assignee
Ckm Building Materi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km Building Material Corp filed Critical Ckm Building Material Corp
Priority to TW103203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9942U/zh
Publication of TWM479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9942U/zh

Link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Description

吸/隔音箱構造及具有該吸/隔音箱之吸/隔音牆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吸隔音箱構造及具有該吸隔音箱之吸隔音牆,特別是一種具吸/隔音板之箱體構造,並且將該吸/隔音板之箱體相鄰連接為牆體,用以作為一種隔音牆。
習知微孔板係具密佈微孔之板材,每平方公尺的板材約分佈15萬~60萬個微孔,藉由微孔板面向聲音來源,聲波撞擊微孔板後,微孔分解聲波而衰減的聲波的強度,達到吸音的效果。如習知技術之中華民國新型第M353224號「隔音牆」專利案,係為具有微孔板之箱體構造,把強度衰減的聲波留在封閉之箱體內,而達到隔音的效果。隨著生活品質要求的提升,對於噪音汙染也相當地重視,現今隔音板普遍地使用於高速公路或鐵路周圍,隨著科技的進步車輛運行的速度更快,而造成的噪音也相對更大,因此習知隔音牆之隔音效果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習知更有一種隔音牆構造,於箱體內隔上一層吸音棉,進一步吸收強度衰減的聲波,但該種隔音牆裝設於室外遇下雨時,雨水經由微孔流入該箱體內,浸濕吸音棉使吸音棉變形,而海棉長期使用有脆硬老化的質變狀況,皆會影響吸音效果。
爰此,為改良習知隔音牆之隔音效果,本創作提出一種吸/隔音箱構造及具有該吸/隔音箱之吸/隔音牆。
本創作之吸/隔音箱構造包括有:一主體,包含有一背板,以及一吸/隔音面板,連接在前述背板上,該吸/隔音面板與前述背板之間包圍封閉的一第一空間;至少一吸/隔音隔板,設置於前述第一空間內,並連接在前述主體上,藉以將前述第一空間分隔 出一個以上第二空間。
其中前述吸/隔音面板係為礦纖面板。
其中前述吸/隔音面板係為微孔面板。
其中前述微孔面板包含有一第一表面及相對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設有複數第一線型槽,各第一線型槽呈平行排列,並且由前述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呈漸縮狀,該第二表面上設有複數第一凹陷槽,該第一凹陷槽對應前述第一線型槽設置呈陣列樣態,前述第一線型槽與前述第一凹陷槽相互貫通形成複數第一微孔。
其中前述第二表面面向前述第一空間。
其中前述吸/隔音隔板係為礦纖隔板。
其中前述吸/隔音隔板係為微孔隔板。
其中前述微孔隔板包含有一第三表面及相對該第三表面之一第四表面,該第三表面設有複數第二線型槽,各第二線型槽呈平行排列,並且由前述第三表面朝向第四表面的方向呈漸縮狀,該第四表面上設有複數第二凹陷槽,該第二凹陷槽對應前述第二線型槽設置呈陣列樣態,前述第二線型槽與前述第二凹陷槽相互貫通形成複數第二微孔。
其中前述第四表面面向前述第二空間。
本創作另提出一種使用如所述之吸/隔音箱構造的吸/隔音牆,包含有:複數牆柱;複數吸/隔音箱,所述吸/隔音箱相鄰連接,設置於上述牆柱之間,且所述吸隔/音箱之吸/隔音面板形成一吸/隔音牆面。
本創作之功效在於:
1.聲波的強度經過前述吸/隔音面板衰減後,進入前述第一空間內反射,進一步碰撞前述吸/隔音隔板後再度衰減進入前述第二空間,藉由前述吸/隔音面板與前述吸/隔音隔板多次折減聲波的強度,並透過封閉的前述第一空間及前述第二空間,包圍聲波使其於空間內重覆反射及衰減,進而達到吸/隔音吸音的效果,且相對於習知技術之隔音效果具有進一步的提升。
2.前述吸/隔音隔板係以剛體分隔出前述第二空間,改善習知吸音棉受雨水浸溼變形及質變的問題。
綜合上述技術特徵,本創作吸/隔音箱構造及具有該吸/隔音箱之吸/隔音牆的主要功效將可於下述實施例清楚呈現。
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本創作之吸/隔音面板可為礦纖面板或微孔面板,而本實施例中係以微孔面板實施;本創作之吸/隔音隔板可為礦纖隔板或微孔隔板,而本實施例中係以微孔隔板實施,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係包含;一主體(1),包含有一背板(2),該背板(2)係為金屬板材,以及一微孔面板(3),連接在前述背板(2)上,該微孔面板(3)與前述背板(2)之間包圍封閉一第一空間(A),其中該主體(1)係呈方形箱體,由呈凹槽狀之前述背板(2),及前述微孔面板(3)蓋合於前述背板(2),為了製作的便利性,該背板又包含有在相對二側的二側板(21);至少一微孔隔板(4),設置於前述第一空間(A)內,並連接在前述主體(1)上,藉以將前述第一空間(A)分隔出一個以上第二空間(B),其中本實施例中設有一第一微孔隔板(41)及一第二微孔隔板(42),前述兩者剖面呈漸縮狀,且各分別隔出前述第二空間(B),其中前述第一微孔隔板(41)呈梯形狀內凹的型態連接於前述背板(2)上,前述第二微孔隔板(42)呈三角形內凹的型態連接於前述背板(2)上;進一步前述微孔面板(3)設有至少一凹入(31)。
請參閱第三圖、第四圖及第五圖所示,其中前述微孔面板(3)包含有一第一表面(32)及相對該第一表面(32)之一第二表面(33),該第一表面(32)設有複數第一線型槽(321),各第一線型槽(321)呈平行排列,並且由前述第一表面(32)朝向第二表面(33)的方向呈漸縮狀,該第二表面(33)上設有複數第一凹陷槽(331),該第一凹陷槽(331)對應前述第一線型槽(321)設置呈陣列樣態,前述第一線型槽(321)與前述第一凹陷槽(331)相互貫通形成複數第一微孔(34),其中前述第二表面(33)面向前述第一空間(A)。
請參閱第三圖、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其中前述微孔隔板(4)包含有一第三表面(43)及相對該第三表面(43)之一第四表面(44),該第三表面(43)設有複數第二線型槽(431),各第二線型槽(431)呈平行排列,並且由前述第三表面(43)朝向第四表面(44)的方向呈漸縮狀,該第四表面(44)上設有複數第二凹陷槽(441),該第二凹陷槽(441)對應前述第二線型槽(431)設置呈陣列樣態,前述第二線型槽(431)與前述第二凹陷槽(441)相互貫通形成複數第二微孔(45),其中前述第四表面(44)面向前述第二空間(B)。
請參閱第三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剖面圖,前述微孔面板(3)面對聲波(C)來源,聲波(C)經前述微孔面板(3)折減後進入前述第一空間(A),於第一空間(A)內反射,進一步撞擊前述第一微孔隔板(41)或前述第二微孔隔板(42),再次折減後進入前述第二空間(B),折減後的聲波(C)被封閉的前述第一空間(A)及前述第二空間(B)所包圍,達到隔音吸音的效果。
請參閱第八圖及第九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以複數個組合為本創作之吸/隔音牆的樣態,將前述呈方形箱體之主體(1),係相鄰堆疊呈牆體態樣,設置於複數鋼樑(51)之間,使複數微孔面板(3)形成一吸/隔音牆面(52),並該等主體(1)係與該鋼樑(51)透過固定片以螺絲或卯釘組裝穩固,使前述吸/隔音牆面(52)面對聲波(C)來源,阻隔聲波(C)傳遞至本創作之吸/隔音牆的背面,達到降低噪音污染的危害。
請參閱第十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剖面圖,有別於第一實施例,該第二實施例之第一微孔隔板(41a)及第二微孔隔板(42a)的剖面呈方形,且前述兩者深度不一致。
請參閱第十一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剖面圖,有別於第一實施例,該第三實施例係以一第一微孔隔板(41b)及二個第二微孔隔板(42b)實施,前述第一微孔隔板(4a)及前述第二微孔隔板(4b)的剖面呈方形,且前述兩者深度不一致。
請參閱第十二圖所示,並參考第三圖及第十圖,係為本創作與習知隔音牆構造之吸音率曲線圖,於頻率大於630(Hz)以上,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吸音率優於習知之隔音牆構造的趨勢明顯;而於100(Hz)~630(Hz)頻率之間,三者吸音律互有優劣。因此透過前述微孔隔板(4、4a)的剖面形狀和深度的不同,可以得到設計該第二空間(B)改變吸音率對聲譜的影響,亦即可針對環境噪聲的特徵頻譜,不僅利用該第一空間(A)降噪,同時設計該第二空間(B)以達到充分降噪的效果。在實施上可以根據現場環境噪聲的頻率,選擇較佳吸音率的吸/隔音箱樣態,例如第二實施例於250(Hz)~315(Hz)頻率之間有優異的吸音表現,因此當環境噪音有局部 250(Hz)~315(Hz)頻率需要強化吸收效果,則於此區段則以第二實施例之吸/隔音箱組合為吸/隔音牆,做為減少噪音的手段,使獲得最大的吸/隔音效果。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創作之操作、使用及本創作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創作涵蓋之範圍內。
(1)‧‧‧主體
(2)‧‧‧背板
(21)‧‧‧側板
(3)‧‧‧微孔面板
(31)‧‧‧凹入
(32)‧‧‧第一表面
(321)‧‧‧第一線型槽
(33)‧‧‧第二表面
(331)‧‧‧第一凹陷槽
(34)‧‧‧第一微孔
(4)‧‧‧微孔隔板
(4a)‧‧‧微孔隔板
(4b)‧‧‧微孔隔板
(41)‧‧‧第一微孔隔板
(41a)‧‧‧第一微孔隔板
(41b)‧‧‧第一微孔隔板
(42)‧‧‧第二微孔隔板
(42a)‧‧‧第二微孔隔板
(42b)‧‧‧第二微孔隔板
(43)‧‧‧第三表面
(431)‧‧‧第二線型槽
(44)‧‧‧第四表面
(441)‧‧‧第二凹陷槽
(45)‧‧‧第二微孔
(51)‧‧‧鋼樑
(52)‧‧‧吸/隔音牆面
(A)‧‧‧第一空間
(B)‧‧‧第二空間
(C)‧‧‧聲波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剖面圖。
[第四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微孔面板的微觀立體圖。
[第五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微孔面板的微觀剖面圖。
[第六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微孔隔板的微觀立體圖。
[第七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微孔隔板的微觀剖面圖。
[第八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以複數個組合為吸/隔音牆之剖面圖。
[第九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以複數個組合為吸/隔音牆之前視圖。
[第十圖]係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剖面圖。
[第十一圖]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剖面圖。
[第十二圖]係為本創作與習知隔音牆構造之吸音率曲線圖。
(1)‧‧‧主體
(2)‧‧‧背板
(21)‧‧‧側板
(3)‧‧‧微孔面板
(31)‧‧‧凹入
(4)‧‧‧微孔隔板
(41)‧‧‧第一微孔隔板
(42)‧‧‧第二微孔隔板

Claims (10)

  1. 一種吸/隔音箱構造,包含: 一主體,包含有一背板,以及一吸/隔音面板,連接在前述背板上,該吸/隔音面板與前述背板之間包圍封閉一第一空間; 至少一吸/隔音隔板,設置於前述第一空間內,並連接在前述主體上,藉以將前述第一空間分隔出一個以上第二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吸/隔音箱構造,其中前述吸/隔音面板係為礦纖面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吸隔/音箱構造,其中前述吸/隔音面板係為微孔面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吸隔/音箱構造,其中前述微孔面板包含有一第一表面及相對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設有複數第一線型槽,各第一線型槽呈平行排列,並且由前述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呈漸縮狀,該第二表面上設有複數第一凹陷槽,該第一凹陷槽對應前述第一線型槽設置呈陣列樣態,前述第一線型槽與前述第一凹陷槽相互貫通形成複數第一微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吸/隔音箱構造,其中前述第二表面面向前述第一空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吸/隔音箱構造,其中前述吸/隔音隔板係為礦纖隔板。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吸/隔音箱構造,其中前述吸/隔音隔板係為微孔隔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吸/隔音箱構造,其中前述微孔隔板包含有一第三表面及相對該第三表面之一第四表面,該第三表面設有複數第二線型槽,各第二線型槽呈平行排列,並且由前述第三表面朝向第四表面的方向呈漸縮狀,該第四表面上設有複數第二凹陷槽,該第二凹陷槽對應前述第二線型槽設置呈陣列樣態,前述第二線型槽與前述第二凹陷槽相互貫通形成複數第二微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吸/隔音箱構造,其中前述第四表面面向前述第二空間。
  10. 一種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任一項所述之吸/隔音箱構造的吸/隔音牆,包含有: 複數牆柱; 複數吸/隔音箱,所述吸/隔音箱相鄰連接,設置於上述牆柱之間,且所述吸隔/音箱之吸/隔音面板形成一吸/隔音牆面。
TW103203252U 2014-02-25 2014-02-25 吸/隔音箱構造及具有該吸/隔音箱之吸/隔音牆 TWM479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3252U TWM479942U (zh) 2014-02-25 2014-02-25 吸/隔音箱構造及具有該吸/隔音箱之吸/隔音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3252U TWM479942U (zh) 2014-02-25 2014-02-25 吸/隔音箱構造及具有該吸/隔音箱之吸/隔音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9942U true TWM479942U (zh) 2014-06-11

Family

ID=51395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3252U TWM479942U (zh) 2014-02-25 2014-02-25 吸/隔音箱構造及具有該吸/隔音箱之吸/隔音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9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2699B2 (ja) 広帯域吸音構造及び吸音材
CN105803965B (zh) 一种宽频带吸声单元板
CN202707419U (zh) 隔音降噪箱体
KR200477936Y1 (ko) 공기층을 포함하는 고흡음 방음 패널
JP7042579B2 (ja) 遮音ルーバー
US9818393B2 (en) Acoustically absorbent cell for acoustic panel
JP5065176B2 (ja) 音響を考慮した居室構造
JP2002356934A (ja) 板材を二重に用いた遮音構造
TWM479942U (zh) 吸/隔音箱構造及具有該吸/隔音箱之吸/隔音牆
JP2015132743A (ja) 上部改良型透光型膜振動吸音遮音壁
Sugie et al. Effect of inserting a Helmholtz resonator on sound insulation in a double-leaf partition cavity
KR20200110950A (ko) 가설 방음판
CN103061424B (zh) 一种隔声减振装置
CN204791946U (zh) 运动声源吸声隔音装置及由其组成的分频吸声隔音罩
CN201262829Y (zh) 特种吸声型隔声设备
KR101542547B1 (ko) 회절소음 감소를 위한 방음판넬 조립체
KR102025689B1 (ko) 상쇄간섭홀이 구비된 흡음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방음패널
JP6271797B1 (ja) 防音室の施工方法及び防音材構成ユニット
CN206941890U (zh) 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轻钢内墙体
JP6476298B2 (ja) 共鳴音吸収のための乾式壁構造物
CN105575379A (zh) 消声室以及用于其的消声器
RU189876U1 (ru) Двойная звукоизолирующ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с обшивками из слоистых вибропоглощающих элементов со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им материалом
CN218758067U (zh) 一种消声室声学屏障
JP3199641U (ja) 防音性能体感装置
Gasparoni et al. BEM simulations of diffraction optimized geometrical noise barriers with a focus on tuna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