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8840U - 顯示裝置與背光模組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與背光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8840U
TWM478840U TW102220909U TW102220909U TWM478840U TW M478840 U TWM478840 U TW M478840U TW 102220909 U TW102220909 U TW 102220909U TW 102220909 U TW102220909 U TW 102220909U TW M478840 U TWM478840 U TW M47884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cklight module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attach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0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Hsin Lin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M478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8840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3Detail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light sources to drivers, circuit board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與背光模組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與背光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使用了發光條的顯示裝置與背光模組。
目前的電子裝置大多會配置顯示模組以提供最佳的人機介面。然而,部分顯示模組的顯示面板本身無法發光,故在顯示面板下方需配置背光模組以提供顯示畫面所需光線。傳統的背光模組主要包括了光源與導光板,光源發出的光從導光板的一側進入而從導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而進入顯示面板。
圖1是一種習知背光模組的局部剖示圖。請參照圖1,在組裝習知背光模組100時,是先將導光板110以及環繞導光板110四周的膠框120組裝於底框130內。接著,再將發光條140貼附於膠框120上,並使發光條140上的發光元件142位於膠框120與導光板110的入光側112之間。然而,由於貼附發光條140時,發光元件142是朝下配置的,因此難以確認發光元件142與入光側112之間的距離是否保持在理想值。發光元件142與入光側112之間的距離會影響從導光板110的出光面射出的光線的亮度的分 布是否均勻。換言之,習知背光模組100的設計會導致背光模組100的光學特性無法有效控制在理想狀態。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可解決習知背光模組的光學特性無法有效控制的問題。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可解決習知顯示裝置所使用的背光模組的光學特性無法有效控制的問題。
本新型創作的背光模組包括底框、導光板、發光條以及支撐條。底框具有底板。導光板配置於底板上,且具有底面、出光面與入光側面。底面與出光面相對。入光側面連接底面與出光面。發光條包括軟性電路板與多個發光元件。發光元件成排配置於軟性電路板的安裝面。安裝面位於此排發光元件的兩側的部分分別為第一區與第二區。支撐條具有相對的底部與頂部。底部附著於底板上。頂部附著於安裝面的第一區。出光面鄰近入光側面的部分附著於安裝面的第二區。發光元件位於支撐條與入光側面之間。
本新型創作的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顯示面板配置於背光模組上。背光模組包括底框、導光板、發光條以及支撐條。底框具有底板。導光板配置於底板上,且具有底面、出光面與入光側面。底面與出光面相對。入光側面連接底面與出光面。導光板位於底板與顯示面板之間。發光條包括軟性電路板 與多個發光元件。發光元件成排配置於軟性電路板的安裝面。安裝面位於此排發光元件的兩側的部分分別為第一區與第二區。支撐條具有相對的底部與頂部。底部附著於底板上。頂部附著於安裝面的第一區。出光面鄰近入光側面的部分附著於安裝面的第二區。發光元件位於支撐條與入光側面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條的底部與頂部的距離實質上等於導光板的厚度。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頂部與安裝面的第一區是分段地彼此附著。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反射片,配置於導光板與底板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條的底部與頂部的距離實質上等於導光板與反射片的總厚度。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底框更具有側板。側板連接於底板的邊緣。側板向外彎折形成支撐片。支撐片附著於安裝面的第一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雙面膠。支撐片藉由雙面膠附著於安裝面的第一區。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片的表面具有對位線。軟性電路板的邊緣對齊對位線。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膠框,配置於底板上而與支撐條共同環繞導光板,且將導光板壓附 於底板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墊條,配置於軟性電路板與顯示面板之間。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的顯示裝置與背光模組中,發光條附著於導光板,發光元件與入光側面的距離可以得到精確地控制,因此確保背光模組的光學特性在理想狀態,進而讓顯示裝置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習知背光模組
110‧‧‧導光板
112‧‧‧入光側
120‧‧‧膠框
130‧‧‧底框
140‧‧‧發光條
142‧‧‧發光元件
50‧‧‧顯示裝置
52‧‧‧顯示面板
200、300‧‧‧背光模組
210、310‧‧‧底框
212、312‧‧‧底板
220‧‧‧導光板
222‧‧‧底面
224‧‧‧出光面
226‧‧‧入光側面
230、330‧‧‧發光條
232、332‧‧‧軟性電路板
232A、332A‧‧‧安裝面
232A1、332A1‧‧‧第一區
232A2‧‧‧第二區
234‧‧‧發光元件
240‧‧‧支撐條
242‧‧‧底部
244‧‧‧頂部
250‧‧‧反射片
260‧‧‧雙面膠
270‧‧‧光學膜片
280‧‧‧墊條
290‧‧‧膠框
314‧‧‧側板
314A‧‧‧支撐片
314A1‧‧‧對位線
圖1是一種習知背光模組的局部剖示圖。
圖2是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局部剖示圖。
圖3是圖2的顯示裝置在遠離發光條的一側的局部剖示圖。
圖4是圖2的背光模組的爆炸圖。
圖5是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局部剖示圖。
圖2是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局部剖示圖。請參照圖2,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50包括顯示面板52與背光模組200。顯示面板52配置於背光模組200上。本新型創作的一 實施例的背光模組200包括底框210、導光板220、發光條230以及支撐條240。底框210具有底板212。導光板220配置於底板212上,且具有底面222、出光面224與入光側面226。底面222與出光面224相對。入光側面226連接底面222與出光面224。本實施例是以底面222平行於出光面224且垂直於入光側面226為例,但本新型創作不侷限於此。導光板220位於底板212與顯示面板52之間。發光條230包括軟性電路板232與多個發光元件234。發光元件234成排配置於軟性電路板232的安裝面232A。成排配置的發光元件234是指發光元件234按規律沿著一個方向排列,這些發光元件234可以是排成單排或多排。安裝面232A位於這排(單排或多排)發光元件234的一側(例如圖2中的左側)的部分為第一區232A1,而安裝面232A位於這排(單排或多排)發光元件234的另一側(例如圖2中的右側)的部分為第二區232A2。支撐條240具有相對的底部242與頂部244。底部242附著於底板212上。頂部244附著於安裝面232A的第一區232A1。在此所說的附著是以黏著為例,但不侷限於此。出光面224鄰近入光側面226的部分附著於安裝面232A的第二區232A2。發光元件234位於支撐條240與入光側面226之間。
從上述可知,發光條230的軟性電路板232附著於導光板220的入光側面226旁,因此發光條230的發光元件234與導光板220的入光側面226之間的距離可以得到精確地控制。如此一來,發光元件234所提供的光線可以按照原先設計的光路從入 光側面226進入導光板220,並從導光板220的出光面224射出而進入顯示面板52。由於發光元件234與入光側面226之間的距離精確地控制在理想值,從出光面224射出的光線的亮度也會有均勻的分布,使顯示裝置50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
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200更包括反射片250,配置於導光板220與底板212之間。反射片250可將從導光板220的底面222射出的光線反射回導光板220內,以提高背光模組200的光利用率。本實施例的支撐條240的底部242與頂部244的距離實質上等於導光板220與反射片250的總厚度。在此,兩者實質上等於是指在排除了製造公差之類的常見變數後兩者相等的意思。藉由這樣的設計,可讓支撐條240的頂部244與導光板220的出光面224的高度相同,以提供發光條230的軟性電路板232共平面的兩個支撐面。在未繪示的實施例中,若未配置反射片,則可讓支撐條240的底部242與頂部244的距離實質上等於導光板220的總厚度,同樣可以提供發光條230的軟性電路板232共平面的兩個支撐面。
本實施例中,支撐條240的頂部244與軟性電路板232的安裝面232A的第一區232A1是分段地彼此附著。也就是,不論是利用雙面膠260、或其他任何型態可提供附著力的手段,支撐條240的頂部244與軟性電路板232的安裝面232A不需要連續不斷地彼此附著,而可選擇分段地彼此附著,如此可降低當需要重工或維修時的困難度。當然,支撐條240的頂部244與軟性電路 板232的安裝面232A的第一區232A1也可以從頭到尾連續不斷地彼此附著。另外,出光面224鄰近入光側面226的部分也可以利用雙面膠或其他任何型態可提供附著力的手段附著於安裝面232A的第二區232A2。
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200可更包括多個光學膜片270,配置於導光板220的出光面224,以進一步提升背光模組200的光學特性。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200還可包括墊條280,配置於軟性電路板232與顯示面板52之間。墊條280可隔絕顯示面板52與發光條230,以避免工作狀態時呈高溫狀態的發光元件234過度靠近顯示面板52而損壞顯示面板52。
圖3是圖2的顯示裝置在遠離發光條的一側的局部剖示圖,而圖4是圖2的背光模組的爆炸圖。請參照圖3與圖4,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200還可包括膠框290,配置於底板212上而與支撐條240共同環繞導光板220。膠框290將導光板220壓附於底板212上,且膠框290可與底框210卡合。膠框290與墊條280共同支撐顯示面板52。
接著請參照圖2與圖4舉例說明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組裝方式。在組裝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200時,首先將反射片250置放於底框210的底板212上。另外,將發光條230的軟性電路板232附著於導光板220的出光面224鄰近入光側面226的部分。在結合發光條230與導光板220時,可翻轉發光條230與導光板220,以便於直接觀察發光條230的發光元件234與導光板220的 入光側面226之間的距離並做調整。反之,在組裝如圖1的習知的背光模組100時,由於導光板110與膠框120都已經組裝於底框130內,因此無法單獨翻轉導光板110與發光條140,也就無法直接觀察並精確控制發光元件142與入光側112之間的距離。此外,墊條280與支撐條240也可先附著於發光條230上。
接著繼續參照圖4,將已經彼此附著的導光板220、發光條230、墊條280與支撐條240共同置放於底板212上,其中導光板220位於反射片250上。之後,將膠框290置入底框210內,並利用膠框290將導光板220壓附於底板212上。另外,也將光學膜片270置放於導光板220的出光面224。至此,即大致完成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200的組裝。由上述內容可知,藉由改變膠框290的設計或是直接取消膠框290的使用,發光條230可以在導光板220置入底框210內之前就先與導光板220結合,以確保背光模組200具有較佳的光學特性。
圖5是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局部剖示圖。請參照圖5,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300與圖2的背光模組200相似,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底框310具有底板312與側板314,且側板314向外彎折形成支撐片314A。側板314連接於底板312的邊緣。支撐片314A附著於發光條330的軟性電路板332的安裝面332A的第一區332A1。換言之,本實施例的發光條330不僅固定於導光板220與支撐條240,更固定於底框310的支撐片314A。另外,支撐片314A的表面還可設置對位線314A1,而軟性電路板 332的邊緣可對齊對位線314A1,以進一步提升發光條330的組裝位置的精確度。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顯示裝置與背光模組中,由於發光條附著於導光板,因此發光條上的發光元件與導光板的入光側面的距離可以得到精確地控制。藉此,可確保背光模組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勻性,進而提升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0‧‧‧顯示裝置
52‧‧‧顯示面板
200‧‧‧背光模組
210‧‧‧底框
212‧‧‧底板
220‧‧‧導光板
222‧‧‧底面
224‧‧‧出光面
226‧‧‧入光側面
230‧‧‧發光條
232‧‧‧軟性電路板
232A‧‧‧安裝面
232A1‧‧‧第一區
232A2‧‧‧第二區
234‧‧‧發光元件
240‧‧‧支撐條
242‧‧‧底部
244‧‧‧頂部
250‧‧‧反射片
260‧‧‧雙面膠
270‧‧‧光學膜片
280‧‧‧墊條

Claims (20)

  1.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底框,具有一底板;一導光板,配置於該底板上,且具有一底面、一出光面與一入光側面,其中該底面與該出光面相對,該入光側面連接該底面與該出光面;一發光條,包括一軟性電路板與多個發光元件,其中該些發光元件成排配置於該軟性電路板的一安裝面,該安裝面位於該排發光元件的兩側的部分分別為一第一區與一第二區;以及一支撐條,具有相對的一底部與一頂部,其中該底部附著於該底板上,該頂部附著於該安裝面的該第一區,該出光面鄰近該入光側面的部分附著於該安裝面的該第二區,該些發光元件位於該支撐條與該入光側面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支撐條的底部與該頂部的距離實質上等於該導光板的厚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頂部與該安裝面的該第一區是分段地彼此附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配置於該導光板與該底板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支撐條的底部與該頂部的距離實質上等於該導光板與該反射片的總厚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多個光學 膜片,配置於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底框更具有一側板,該側板連接於該底板的邊緣,該側板向外彎折形成一支撐片,該支撐片附著於該安裝面的該第一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雙面膠,其中該支撐片藉由該雙面膠附著於該安裝面的該第一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支撐片的表面具有一對位線,該軟性電路板的邊緣對齊該對位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膠框,配置於該底板上而與該支撐條共同環繞該導光板,且將該導光板壓附於該底板上。
  1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一背光模組,其中該顯示面板配置於該背光模組上,該背光模組包括:一底框,具有一底板;一導光板,配置於該底板上,且具有一底面、一出光面與一入光側面,其中該底面與該出光面相對,該入光側面連接該底面與該出光面,該導光板位於該底板與該顯示面板之間;一發光條,包括一軟性電路板與多個發光元件,其中該些發光元件成排配置於該軟性電路板的一安裝面,該安裝面 位於該排發光元件的兩側的部分分別為一第一區與一第二區;以及一支撐條,具有相對的一底部與一頂部,其中該底部附著於該底板上,該頂部附著於該安裝面的該第一區,該出光面鄰近該入光側面的部分附著於該安裝面的該第二區,該些發光元件位於該支撐條與該入光側面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條的底部與該頂部的距離實質上等於該導光板的厚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頂部與該安裝面的該第一區是分段地彼此附著。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配置於該導光板與該底板之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條的底部與該頂部的距離實質上等於該導光板與該反射片的總厚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底框更具有一側板,該側板連接於該底板的邊緣,該側板向外彎折形成一支撐片,該支撐片附著於該安裝面的該第一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雙面膠,該支撐片藉由該雙面膠附著於該安裝面的該第一區。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片 的表面具有一對位線,該軟性電路板的邊緣對齊該對位線。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膠框,配置於該底板上而與該支撐條共同環繞該導光板,且將該導光板壓附於該底板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墊條,配置於該軟性電路板與該顯示面板之間。
TW102220909U 2013-10-30 2013-11-08 顯示裝置與背光模組 TWM47884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76916.XU CN203500982U (zh) 2013-10-30 2013-10-30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8840U true TWM478840U (zh) 2014-05-21

Family

ID=5033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0909U TWM478840U (zh) 2013-10-30 2013-11-08 顯示裝置與背光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17051A1 (zh)
CN (1) CN203500982U (zh)
TW (1) TWM4788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8682B (zh) * 2018-12-05 2020-07-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746075B (zh) * 2020-06-29 2021-11-11 大陸商蘇州璨鴻光電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6844B (zh) * 2014-05-16 2016-0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與其顯示裝置
CN105987320A (zh) * 2015-02-05 2016-10-05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US10634838B2 (en) 2017-06-30 2020-04-2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CN107102478A (zh) * 2017-06-30 2017-08-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CN113325624B (zh) * 2021-06-10 2022-10-1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可移除黏接件及显示装置
CN113674641B (zh) * 2021-08-06 2023-05-30 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倒扣空间避位结构及电子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0967B2 (ja) * 2009-01-22 2011-04-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実装構造体、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装置
JP4998545B2 (ja) * 2009-12-28 2012-08-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12004056A (ja) * 2010-06-21 2012-01-05 Casio Computer Co Ltd 表示装置
KR20130015789A (ko) * 2011-08-05 2013-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모듈
WO2014061572A1 (ja) * 2012-10-18 2014-04-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8682B (zh) * 2018-12-05 2020-07-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746075B (zh) * 2020-06-29 2021-11-11 大陸商蘇州璨鴻光電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17051A1 (en) 2015-04-30
CN203500982U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78840U (zh) 顯示裝置與背光模組
KR1016936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9280009B2 (en) Double-sided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681987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WO2016173024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US20150226913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CN205229629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US20170131454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5044986A (zh) 胶框及背光模组
TW201321857A (zh) 背光模組及其光源模組
US11347104B2 (en) Backlight modu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KR10213051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868128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TWM392976U (en)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KR101737054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221060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5014610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JP4644746B1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2014024739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device
US9784906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JP6068747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US9022634B2 (en) Backlight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643412B1 (ko) 백라이트 장치
US20170205564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Strip, Backlight Source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9192574A (ja) 複合導光部材、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