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7758U - 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 - Google Patents

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7758U
TWM477758U TW103201197U TW103201197U TWM477758U TW M477758 U TWM477758 U TW M477758U TW 103201197 U TW103201197 U TW 103201197U TW 103201197 U TW103201197 U TW 103201197U TW M477758 U TWM477758 U TW M47775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disposed
item
ball
clo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1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ng-Chang Chiang
Original Assignee
Sinher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her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nher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TW103201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7758U/zh
Publication of TWM477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7758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 【0001】
本創作有關一種雙軸鉸鍊,尤指一種透過具有滾珠的連動滑塊產生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
【0002】
現今普遍的掀蓋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可攜式電話等,會於其所包含的一顯示模組與一本體之間設置至少一鉸鍊連接該顯示模組及該本體,以令該顯示器得相對該本體進行開啟或閉合的動作。早期的鉸鍊主要是以單一轉軸作為旋轉軸心的單軸式鉸鍊,其雖然產生了令該顯示器相對該本體進行開合的功效,但單軸式鉸鍊並無法進行較大角度的開啟動作,於開啟一定角度後該顯示器及該本體就會相互干涉而無法繼續開啟,大為限制了掀蓋式電子裝置的可開啟角度。
【0003】
為能改善前述單軸式鉸鍊的缺失,遂有廠商提出一種以雙軸實施的鉸鍊。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28642號,其揭露一種雙軸式無水平落差樞紐器及其可攜式裝置,包括一上旋轉承架、一下旋轉承架以及複數設置於一齒輪室中的齒輪。透過該齒輪之間齒比配合,使裝於該上旋轉承架上的一上蓋與裝於該下旋轉承架上的底座可以呈現180度的開啟狀態。然而,上述以齒輪結構實施的雙軸式樞紐器雖然可以克服單軸式鉸鍊的缺點,但複數齒輪的實施將導致齒輪比的設計的困難,設計上需多方考慮每一齒輪的齒比、齒距等參數。此外,以齒輪實施的雙軸式鉸鍊於轉動開啟的過程中,亦會有空行程產生的問題,而有待改善。
【0004】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易而能產生同動的雙軸鉸鍊。
【0005】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包含有一支撐架,一第一轉動軸,一第二轉動軸以及一連動滑塊。該支撐架包含有一第一組裝孔以及一第二組裝孔。該第一轉動軸穿設於該第一組裝孔並相對該支撐架進行轉動,該第一轉動軸包含有一第一承接部以及一以該第一轉動軸為軸心環設於該第一轉動軸的第一螺旋軌道。該第二轉動軸平行於該第一轉動軸且穿設於該第二組裝孔並相對該支撐架進行轉動,該第二轉動軸包含有一第二承接部以及一以該第二轉動軸為軸心環設於該第二轉動軸的第二螺旋軌道。該連動滑塊夾置於該第一轉動軸與該第二轉動軸之間,包含有一本體、至少一與該第一螺旋軌道接觸的第一滾珠以及至少一與該第二螺旋軌道接觸的第二滾珠,其中,該本體具有至少一面對該第一轉動軸並分別與該第一滾珠組裝接觸而受該第一滾珠推抵的第一凹槽,以及至少一面對該第二轉動軸並分別與該第二滾珠組裝接觸而受該第二滾珠推抵的第二凹槽。
【0006】
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一螺旋軌道的螺紋方向相反於該第二螺旋軌道的螺紋方向。
【0007】
於一實施例中,該本體具有一對應該第一轉動軸設置的第一弧面,以及一對應該第二轉動軸設置的第二弧面。
【0008】
於一實施例中,該支撐架包含有二限制該連動滑塊位移方向的擋壁。
【0009】
於一實施例中,該支撐架於相對該第一螺旋軌道的另一側具有一對應該第一組裝孔設置的第一作用軌道,該第一轉動軸具有一對應該第一作用軌道設置並相對該第一作用軌道滑移產生扭力的第一樞紐件。
【0010】
於一實施例中,該支撐架於相對該第二螺旋軌道的另一側具有一對應該第二組裝孔設置的第二作用軌道,該第二轉動軸具有一對應該第二作用軌道設置並相對該第二作用軌道滑移產生扭力的第二樞紐件。
【0011】
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一轉動軸包含有一第一扭力調整部,該第二轉動軸包含有一第二扭力調整部。
【0012】
於一實施例中,該連動滑塊具有二第一滾珠以及二第二滾珠。
【0013】
透過本創作所揭結構,相較於習用實施方式具有以下特點:
【0014】
1. 本創作該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以連動滑塊,取代習用雙軸鉸鍊中的齒輪結構,進而避免齒輪比、齒距等設計相對困難的問題,並克服了齒輪結構於樞轉過程中會產生空行程的問題。
【0022】
1‧‧‧支撐架
11‧‧‧第一組裝孔
12‧‧‧第二組裝孔
13‧‧‧擋壁
14‧‧‧第一作用軌道
15‧‧‧第二作用軌道
2‧‧‧第一轉動軸
21‧‧‧第一承接部
22‧‧‧第一螺旋軌道
23‧‧‧第一樞紐件
24‧‧‧第一扭力調整部
3‧‧‧第二轉動軸
31‧‧‧第二承接部
32‧‧‧第二螺旋軌道
33‧‧‧第二樞紐件
34‧‧‧第二扭力調整部
4‧‧‧連動滑塊
41‧‧‧本體
411‧‧‧第一凹槽
412‧‧‧第二凹槽
413‧‧‧第一弧面
414‧‧‧第二弧面
42‧‧‧第一滾珠
43‧‧‧第二滾珠
L1‧‧‧起始位置
L2‧‧‧作用位置
【0015】

圖1,本創作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一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2,本創作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一實施例之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本創作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一實施例之另一視角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4-1,本創作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一實施例之剖面實施示意圖(一)。
圖4-2,本創作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一實施例之剖面實施示意圖(二)。
圖5,本創作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一實施例之開啟後結構剖面示意圖。
【0016】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0017】
請參閱圖1至圖4-1,本創作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可應用於一筆記型電腦或一可攜式電話上。其主要包含有一支撐架1、一第一轉動軸2、一第二轉動軸3以及一連動滑塊4。其中,該支撐架1包含有一第一組裝孔11以及一第二組裝孔12,該第一轉動軸2穿設於該第一組裝孔11並可相對該支撐架1進行轉動,且該第一轉動軸2更包含有一第一承接部21以及一以該第一轉動軸2為軸心環設於該第一轉動軸2的第一螺旋軌道22。而該第二轉動軸3則平行於該第一轉動軸2而穿設於該第二組裝孔12而可相對該支撐架1進行轉動,該第二轉動軸3更包含有一第二承接部31以及一以該第二轉動軸3為軸心環設於該第二轉動軸3的第二螺旋軌道32。再者,該連動滑塊4夾置於該第一轉動軸軸2與該第二轉動軸3之間,其主要包含有一本體41、至少一與該第一螺旋軌道22接觸的第一滾珠42、至少一與該第二螺旋軌道32接觸的第二滾珠43。其中,該本體41更具有至少一面對該第一轉動軸2並分別與該第一滾珠42接觸而受該第一滾珠42推抵的第一凹槽411,以及至少一面對該第二轉動軸3並分別與該第二滾珠43組裝接觸而受該第二滾珠43推抵的第二凹槽412。具體說明,該第一滾珠42是分別對應該本體41上的該第一凹槽411設置,意指該本體41上的該第一凹槽411數量是對應該第一滾珠42,而該第一凹槽411的態樣可進一步對應該第一滾珠42的外觀,就以該第一滾珠42來說,為能令該第一滾珠42可以確實的接觸該第一凹槽411,該第一凹槽411可進一步設計成弧形狀的凹槽。同樣地,該第二滾珠43亦分別對應該本體41上的該第二凹槽412設置,也就是說該凹槽412僅會裝設有單一該第二滾珠43,而該第二凹槽412的態樣同樣可以對應該第二滾珠43的外觀進行設計,將其形成為弧型狀的凹槽。再者,該本體41更可具有一對應該第一轉動軸2設置的第一弧面413,以及一對應該第二轉動軸3設置的第二弧面414。除此之外,本創作該第一螺旋軌道22的螺旋方向可相反於該第二螺旋軌道32的螺旋方向,意味著本創作該第一螺旋軌道22與該第二螺旋軌道32的螺旋方向為不同,並非侷限於本創作文字記載。此外,為了確保該連動滑塊4可以確實的位移於該第一轉動軸2與該第二轉動軸3之間,本創作該支撐架1更包含有二限制該連動滑塊4位移方向的擋壁13,而該擋壁13可進一步為該支撐架1一體延伸的一部件,又或者是以另一結構組裝於該支撐架1上形成。而本創作前述所揭的該第一承接部21及該第二承接部31可分別與該筆記型電腦的一顯示器或一主機本體組裝。
【0018】
進一步說明本創作雙軸鉸鍊的實施過程,復請參閱圖1至圖4-1,並請搭配參閱圖4-2以及圖5。為能具體解釋本案的實施過程,於此係先定義該連動滑塊4於該雙軸鉸鍊未開啟時的位置為一起始位置L1,而當本創作該雙軸鉸鍊開啟180度時,該連動滑塊4的所在位置即為一作用位置L2。同時假設使用者是以該第一承接部21作為施力點,以令該第一轉動軸2連動該第二轉動軸3。承上所述,於該雙軸鉸鍊未開啟時,該連動滑塊4常態位於該起始位置L1,當使用者對該第一承接部21施以上掀的力道,令該第一螺旋軌道22推抵該第一滾珠42,該第一滾珠42即受力推抵該第一凹槽412,帶動該本體41朝該作用位置L2的方向位移。同時,該本體41的位移令該第二凹槽412推抵該第二滾珠43,使該第二滾珠43同時位移於該第二螺旋軌道22上,推動該第二轉動軸3同時產生轉動。而當使用者持續對該第一承接部21施力,該連動滑塊4位移至該作用位置L2時,該第一轉動軸2即相對該第二轉動軸3開啟180度。然而,本實施例僅是以開啟180度進行舉例,但實際上本創作該雙軸鉸鍊可實施360度的開啟,而其實施過程於前述相同僅是該作用位置L2的定義位置差異而已。再者,本創作該雙軸鉸鍊的閉合實施態樣則是上述實施方式的逆向實施而已,於此不於贅述。再者,本創作亦可於設置有多個該第一滾珠42以及多個該第二滾珠43,例如設置有二第一滾珠42以及二第二滾珠43,且該第一滾珠42與該第二滾珠43的數量為相應。
【0019】
復請參閱圖1至圖3,本創作該支撐架1於相對該第一螺旋軌道22的另一側具有一對應該第一組裝孔11設置的第一作用軌道14以及一對應該第二組裝孔12設置的第二作用軌道15。進一步地,該第一轉動軸2具有一對應該第一作用軌道14設置並相對該第一作用軌道14滑移產生扭力的第一樞紐件23,該第二轉動軸3具有一對應該第二作用軌道15設置並相對該第二作用軌道15滑移產生扭力的第二樞紐件33。本創作透過該第一作用軌道14與該第一樞紐件23的搭配實施,提供了該第一轉動軸2於轉動時的扭力變化,該第二作用軌道15與該第二樞紐件33的搭配實施則提供了該第二轉動軸3轉動時的扭力變化。除此之外,該第一轉動軸2更可包含一第一扭力調整部24,該第二轉動軸3則包含一第二扭力調整部34。該第一扭力調整部24與該第二扭力調整部34可分別是由複數簧片所組成,透過調整該些簧片產生不同的扭力。
【0020】
粽上所述,本創作該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包含有一支撐架以及分別裝設於該支撐架上的一第一轉動軸與一第二轉動軸。該第一轉動軸包含一第一承接部及一第一螺旋軌道,而該第二轉動軸包含一第二承接部及一第二螺旋軌道。該連動滑塊夾置於該第一轉動軸與該第二轉動軸之間,包含一本體、至少一與該第一螺旋軌道接觸的第一滾珠及至少一與該第二螺旋軌道接觸的第二滾珠,該本體具有至少一面對該第一轉動軸並與該第一滾珠組裝接觸的第一凹槽,以及至少一面對該第二轉動軸並與該第二滾珠組裝接觸的第二凹槽。藉此令該第一轉動軸與該第二轉動軸產生同動,並避免了習用結構以齒輪實施而產生空行程的問題。
【0021】
以上已將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爲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之專利涵蓋範圍內。
1‧‧‧支撐架
13‧‧‧擋壁
2‧‧‧第一轉動軸
21‧‧‧第一承接部
22‧‧‧第一螺旋軌道
23‧‧‧第一樞紐件
24‧‧‧第一扭力調整部
3‧‧‧第二轉動軸
31‧‧‧第二承接部
32‧‧‧第二螺旋軌道
33‧‧‧第二樞紐件
34‧‧‧第二扭力調整部
4‧‧‧連動滑塊
41‧‧‧本體

Claims (8)

  1. 【第1項】

    一種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包括有:
      一支撐架,包含有一第一組裝孔以及一第二組裝孔;
      一第一轉動軸,穿設於該第一組裝孔並相對該支撐架進行轉動,該第一轉動軸包含有一第一承接部以及一以該第一轉動軸為軸心環設於該第一轉動軸的第一螺旋軌道;
      一第二轉動軸,平行於該第一轉動軸且穿設於該第二組裝孔並相對該支撐架進行轉動,該第二轉動軸包含有一第二承接部以及一以該第二轉動軸為軸心環設於該第二轉動軸的第二螺旋軌道;以及
      一連動滑塊,夾置於該第一轉動軸與該第二轉動軸之間,包含有一本體、至少一與該第一螺旋軌道接觸的第一滾珠以及至少一與該第二螺旋軌道接觸的第二滾珠,其中,該本體具有至少一面對該第一轉動軸並分別與該第一滾珠組裝接觸而受該第一滾珠推抵的第一凹槽,以及至少一面對該第二轉動軸並分別與該第二滾珠組裝接觸而受該第二滾珠推抵的第二凹槽。
  2. 【第2項】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其中,該第一螺旋軌道的螺紋方向相反於該第二螺旋軌道的螺紋方向。
  3. 【第3項】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其中,該本體具有一對應該第一轉動軸設置的第一弧面,以及一對應該第二轉動軸設置的第二弧面。
  4. 【第4項】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其中,該支撐架包含有二限制該連動滑塊位移方向的擋壁。
  5. 【第5項】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其中,該支撐架於相對該第一螺旋軌道的另一側具有一對應該第一組裝孔設置的第一作用軌道,該第一轉動軸具有一對應該第一作用軌道設置並相對該第一作用軌道滑移產生扭力的第一樞紐件。
  6. 【第6項】

    如請求項第1或5項所述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其中,該支撐架於相對該第二螺旋軌道的另一側具有一對應該第二組裝孔設置的第二作用軌道,該第二轉動軸具有一對應該第二作用軌道設置並相對該第二作用軌道滑移產生扭力的第二樞紐件。
  7. 【第7項】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其中,該第一轉動軸包含有一第一扭力調整部,該第二轉動軸包含有一第二扭力調整部。
  8. 【第8項】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其中,該連動滑塊具有二第一滾珠以及二第二滾珠。
TW103201197U 2014-01-21 2014-01-21 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 TWM477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1197U TWM477758U (zh) 2014-01-21 2014-01-21 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1197U TWM477758U (zh) 2014-01-21 2014-01-21 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7758U true TWM477758U (zh) 2014-05-01

Family

ID=51295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1197U TWM477758U (zh) 2014-01-21 2014-01-21 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77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7652B (zh) * 2015-01-30 2016-09-01 Can be synchronized to rotate the double pivot structure
US9534432B2 (en) 2015-05-07 2017-01-03 Acer Incorporated Hinge structur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7652B (zh) * 2015-01-30 2016-09-01 Can be synchronized to rotate the double pivot structure
US9534432B2 (en) 2015-05-07 2017-01-03 Acer Incorporated Hinge structure
TWI565886B (zh) * 2015-05-07 2017-0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樞軸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73449A1 (en) Hinge assembly
US11353931B2 (en) Hinge device for a foldable device
TWI697629B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
US9009919B1 (en) Steady opening and closing double-axis hinge
TWI603006B (zh) Pivoting device for hinged hinge
TW202044971A (zh) 無縫鉸鏈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TW201921045A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TWI679522B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二)
TW202248546A (zh)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TWM569382U (zh) Two-axis hinge
TWM477758U (zh) 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
TWM478077U (zh) 同步開啓閉合的雙軸鉸鍊
TWI663499B (zh) 鉸鏈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WO2006129911A1 (en) Hinge apparatus
US10365694B2 (en) Pivot structur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M447660U (zh) 順暢開合的雙軸鉸鏈
TWM413776U (en) Single-packet-type bi-axial hinge
TWM632391U (zh) 鉸鏈
TWM469727U (zh) 穩定開合的雙軸鉸鍊
CN104613089B (zh) 稳定开合的双轴铰链
TWI721684B (zh) 隱藏型對開鉸鏈
TWI721711B (zh) 折疊式裝置
TWM612338U (zh) 滑動式鎖定裝置及具有其的雙軸式鉸鏈
TWM615729U (zh)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TWM463968U (zh) 開合順暢的雙軸鉸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