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3545U - 真空磁控導引結構 - Google Patents

真空磁控導引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3545U
TWM473545U TW102203712U TW102203712U TWM473545U TW M473545 U TWM473545 U TW M473545U TW 102203712 U TW102203712 U TW 102203712U TW 102203712 U TW102203712 U TW 102203712U TW M473545 U TWM473545 U TW M47354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shaft
seat tube
magnet
outer r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3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Long Wu
guang-jun Xu
jun-jie Wu
Original Assignee
Lj Uh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j Uhv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j Uh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03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3545U/zh
Publication of TWM473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3545U/zh

Links

Description

真空磁控導引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運用磁力控制管體內構件運動的結構,尤其是一種真空磁控導引結構。
其中超距力的定義係指施力體與受力體不用接觸即可發生力的作用,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常見的超距力則為重力、磁力及靜電力。
而在習知技術對於管體外的物件要操控管體內的物件移動大多是運用超距力控制,即是在管體外物件及管體內物件上分別設置一磁鐵,利用磁鐵的磁極產生彼此相吸或相斥,間接控制管體內的物件移動。
但有時管體外物件及管體內物件的長度會因操作環境及情況而有所變動,但磁鐵本身在成型之後除非破壞,不然無法隨意更動尺寸,因此習知技術的環境適應性較差;且有時運用磁鐵進行控制時,因控制環境的不同,所以所需求的磁鐵磁力也有所不同,如能夠控制兩構件上的磁鐵數量及種類,方能改善此一問題。
因此,本創作之創作人亟需構思一種新技術以改善其問 題。
所以本創作的目的係為解決上述習知技術上的問題,本創作中提出一種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目的在於改良習知磁控裝置之結構,運用磁鐵的堆疊及元件的組裝,使得磁控裝置得以因使用者所需求的長度而靈活的改變。
另一目的在於,於磁控裝置上設置多個磁鐵安裝槽,藉由控制磁控裝置之間的磁鐵數量,除可增加或減少動作的解析度之外,亦可控制磁控裝置所需要之磁鐵成本。
又一目的在於將一管體內的真空及非真空區域,藉由磁控的方式產生變動。
為達到上述之目的,本案提出一種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包含:一輸送管體,該輸送管體材質為非磁性材質所製成;一外套環,套設於該輸送管體的外環,該外套環內設置有至少一對外環磁鐵;一內軸座管,該內軸座管以與該輸送管體同軸向的方式設置於該輸送管體內,該內軸座管的中心用以設置一連接軸,該連接軸之一連接端突伸出該內軸座管之前端;以及該內軸座管內設置有至少一對內軸磁鐵,各內軸磁鐵之位置與其所對應的外套磁鐵位置相對且相互磁吸;由上結構,藉由控制該輸送管體外之外套環的活動即可控制該輸送管體內的內軸座管延著其軸向移動或旋轉,並間接控制該連接軸之連接端於該輸送管體內的位置。
由下文的說明可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其優點,閱讀時並請參考附圖。
10‧‧‧輸送管體
20‧‧‧外套環
21,21’‧‧‧外環磁鐵
22‧‧‧外套磁鐵座管
221,221’‧‧‧溝槽組
2211,2212‧‧‧溝槽
23‧‧‧外環磁鐵組
24‧‧‧外蓋殼
25‧‧‧前蓋殼
26‧‧‧後蓋殼
30‧‧‧內軸座管
31,31’‧‧‧內軸磁鐵
320,320’,320”‧‧‧內軸座管延伸組
32‧‧‧磁鐵座管
321‧‧‧溝槽組
3211,3212‧‧‧溝槽
33‧‧‧內軸磁鐵組
34‧‧‧內軸外蓋殼
35‧‧‧前蓋殼
36‧‧‧後蓋殼
50‧‧‧導引件
51‧‧‧連接孔洞
52,52’,52”‧‧‧培林座
53,53’,53”‧‧‧培林
54‧‧‧彈簧機構
第1圖為本創作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之外套環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之外套磁鐵座管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之外套磁鐵座管立體示意圖。
第5圖為本創作之外套磁鐵座管結合外環磁鐵之立體示意圖。
第6圖為本創作之外套磁鐵座管另一示意圖。
第7圖為本創作之外套磁鐵座管結合多個外環磁鐵之另一立體示意圖。
第8圖為本創作之內軸座管示意圖。
第9圖為本創作之磁鐵座管示意圖。
第10圖為本創作之內軸座管另一示意圖。
第11圖為本創作之內軸座管與連接軸結合示意圖。
第12圖為本創作之另一示意圖。
第13圖為本創作之導引件示意圖。
茲謹就本案的結構組成,及所能產生的功效與優點,配合圖式,舉本案之一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考第1圖,本創作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包含:一輸送管體10,該輸送管體10材質為非磁性材質所製成,如不鏽鋼、塑膠材質(鐵氟龍);該輸送管體10內部環境較佳者為真空;一外套環20,套設於該輸送管體10的外環,該外套環20內設置有至少一對外環磁鐵21,21’;一內軸座管30,該內軸座管30以與該輸送管體10同軸向的方式設置於該輸送管體10內,該內軸座管30的中心用以設置一連接軸40,該連接軸40之一連接端突伸該內軸座管30之前端特定距離,該連接軸40用以與特定裝置連接;以及該內軸座管30內設置有至少一對內軸磁鐵31,各內軸磁鐵31,31’之位置與其所對應的外環磁鐵21,21’位置相對且相互磁吸;由上結構,藉由控制該輸送管體10外之外套環20的活動即可控制該輸送管體10內的內軸座管30延著其軸向移動或旋轉,並間接控制該連接軸40之連接端。
其中該輸送管體10內相對於該內軸座管30的一端為真空,另一端為非真空,因此控制該內軸座管30的位置亦可控 制該輸送管體10內真空的區域。
其中該外套環20及該內軸座管30內分別設置的外環磁鐵及內軸磁鐵數量為複數個,用以增加該外套環20對該內軸座管30的控制解析度,意指藉由增加彼此之間的磁力控制以降低無法同步控制的目的。
請參考第2圖,本創作之外套環20包含:一開口端具有階級凸緣的外套磁鐵座管22、至少一外環磁鐵組23、外蓋殼24及一前、後蓋殼25,26;該外環磁鐵組23係為兩外環磁鐵;該外套磁鐵座管22外壁面上具有至少一溝槽組221,用以容置該外環磁鐵組23,該溝槽組221包含兩溝槽2211,2212,各溝槽2211,2212之位置於外管壁上相互對應(意指以外套磁鐵座管22中心為基準點,兩溝槽2211,2212之間夾角為180度),以及各溝槽2211,2212的開槽方向與該外套磁鐵座管22同軸向,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各溝槽2211,2212各別用以容置該外環磁鐵組23其中之一外環磁鐵,再藉由各溝槽2211,2212相互對應的位置關係,使得兩溝槽2211,2212上的磁鐵相互產生磁吸(意指產生朝向該外套磁鐵座管22中心的作用力),再藉由各磁鐵與所屬溝槽之間卡合,使該外環磁鐵組23固定於該外套磁鐵座管22上,如第3、4及5圖所示;該外蓋殼24用以套置於該外套磁鐵座管22上,其一端 藉由該外套磁鐵座管22的階級凸緣抵頂限位,另一端再由該前蓋殼24封裝後限位,使得該外蓋殼24被限位於該外套磁鐵座管22的階級凸緣及該前蓋殼24之間,間接使得該外環磁鐵組23被封裝至該外套磁鐵座管22及該外蓋殼24之間;以及該後蓋殼25用以封裝該外套磁鐵座管22的階級凸緣端。
其中該外套環20之前蓋殼24及後蓋殼25之中心皆具有一開孔,各開孔位置及大小對應於該外套磁鐵座管22之開口。
請參考第5圖及第6圖所顯示,在本創作之該溝槽組係具有多組221,221’,各溝槽組221,221’以外套磁鐵座管22軸心為中心相距特定角度環設於對應的外壁面上,而各溝槽組221,221’分別對應一外環磁鐵組23;較佳者各溝槽組所設置之外環磁鐵磁性與其相鄰溝槽內的外環磁鐵相互磁吸,達到穩定的安裝狀態。
如第7圖所顯示,各外環磁鐵組23之一外環磁鐵得以延著外套磁鐵座管22之軸向以層疊的方式設置於其所對應的溝槽221內,各層之外環磁鐵21,21’,21”之間以非磁性物質區隔;其中各溝槽內所設置的磁鐵極性為同一極性之磁鐵;此種將磁鐵分層配置的方式係便於當該外套磁鐵座管22軸向尺寸有增減時,只需以組合方式將磁鐵與該外套磁鐵座管結合,而不需要專屬長度的磁鐵。
請參考第8圖,本創作之內軸座管30包含:至少一內軸座管延伸組320及一內軸前蓋殼35;該內軸座管延伸組320內包含該磁鐵座管32、至少一內軸磁鐵組33、該內軸外蓋殼34及該內軸後蓋殼36;該內軸磁鐵組33係為兩內軸磁鐵;該磁鐵座管32上之溝槽組數量及開槽方向係對應於該外套磁鐵座管22之數量及開槽方向;各溝槽組321,用以容置該內軸磁鐵組33,該溝槽組321包含兩溝槽3211,3212,各溝槽3211,3212之位置於該磁鐵座管32外壁面上相互對應(意指以該磁鐵座管32中心為基準點,兩溝槽3211,3212之間夾角為180度),如第9圖所示;各溝槽3211,3212各別用以容置該內軸磁鐵組33其中之一內軸磁鐵,再藉由各溝槽3211,3212相互對應的位置關係,使得各溝槽3211,3212上的內軸磁鐵之間相互產生磁吸,再藉由各內軸磁鐵所屬溝槽3211,3212之間卡合,使該內軸磁鐵組固定於該磁鐵座管32上,其原理及方式同於外套磁鐵座管22固定外環磁鐵於其溝槽上;該內軸外蓋殼34用以套置於該磁鐵座管32上,其一端藉由該內軸後蓋殼36的階級凸緣抵頂封裝並限位,另一端再由該內軸前蓋殼35封裝後限位,使得該內軸外蓋殼34及該磁鐵座管32被限位於該內軸後蓋殼36的階級凸緣及該內軸前蓋殼35之間,也間接使得該內軸磁鐵組33被封裝至該磁 鐵座管32及該內軸外蓋殼34之間。
其中該內軸座管30之內軸前蓋殼35及該內軸後蓋殼36之中心皆具有一開孔,各開孔位置及大小對應於該磁鐵座管32之中心孔。
如第10圖顯示,該內軸座管30為多組內軸座管延伸組320,320’,320”所組成(圖中係以三組內軸座管延伸組表示,但不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範圍),各內軸座管延伸組320,320’,320”以同心方式堆疊,其堆疊順序係將一內軸座管延伸組320’之內軸外殼蓋蓋緣與前一內軸座管延伸組320之後蓋殼的階級段差處接合,依序推疊,再將最前面的內軸座管延伸組320的內軸外殼蓋開口部分以該內軸前蓋殼35封裝;又如第1圖及第11圖所顯示,該內軸座管30經組合過後與該連接軸40結合之情況,如圖所示,該連結軸40穿入該內軸座管30的中心孔內。
由上可知,當外套環20之長度有所變化時,該內軸座管30可藉由數個內軸座管延伸組的堆疊以配合該外套環20;反之該內軸座管30之長度有所變化時,該外套環20除了將該外套磁鐵座管22的長度選取適配的長度外,其上方的外環磁鐵之間堆疊距離也可以根據內軸座管延伸組的位置而有所改變;因此本創作的外套環20及內軸座管30可適用於不同的長度,且各自所擁有的磁鐵也能彼此相互配對吸引。
如第12圖及第13圖所示,本創作尚包含一導引件50, 設置於該內軸座管30之尾端,並藉由其近中心處的一連接孔洞51與該連接軸40之尾端連接;該導引件50上設有至少三培林座52,52’,52”,分別設置於該導引件50之一側邊上,各培林座52,52’,52”上設有一培林53,53’,53”,以及至少一彈簧機構54,設置於一培林座52”與其所對應的導引件側邊之間,該彈簧機構54用以藉由該培林53”與該輸送管體10內壁相互抵頂的作用力使該培林座52”與該導引件50之連接孔洞51中心之間的距離產生自動調整的動作;由上結構使得該內軸座管30於該輸送管體10內運動時,藉由該導引件50上至少三培林53,53’,53”與該輸送管體10的內管壁保持至少三點的滾動接觸,使得該內軸座管30不易受到輸送管體10的些微變形而造成無法順暢移動的情況發生。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改良習知磁控裝置之結構,運用磁鐵的堆疊及元件的組裝,使得磁控裝置得以因使用者所需求的長度而靈活的改變。
另一目的在於,於磁控裝置上設置多個磁鐵安裝槽,藉由控制磁控裝置之間的磁鐵數量,除可增加或減少動作的解析度之外,亦可控制磁控裝置所需要之磁鐵成本。
又一目的在於將一管體內的真空及非真空區域,藉由磁控的方式產生變動。
綜上所述,本案人性化之體貼設計,相當符合實際需求。其具體改進現有缺失,相較於習知技術明顯具有突破性之進步優點,確實具有功效之增進,且非易於達成。本案未曾公開或揭露於國內與國外之文獻與市場上,已符合專利法規定。
上列詳細說明係針對本創作之一可行實施例之具體說明,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凡未脫離本創作技藝精神所為之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於本案之專利範圍中。
10‧‧‧輸送管體
20‧‧‧外套環
21,21’‧‧‧外環磁鐵
30‧‧‧內軸座管
31,31’‧‧‧內軸磁鐵
40‧‧‧連接軸

Claims (15)

  1. 一種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包含:一輸送管體,該輸送管體材質為非磁性材質所製成;一外套環,套設於該輸送管體的外環,該外套環內設置有至少一對外環磁鐵;一內軸座管,該內軸座管以與該輸送管體同軸向的方式設置於該輸送管體內,該內軸座管的中心用以設置一連接軸,該連接軸之一連接端突伸出該內軸座管之前端;以及該內軸座管內設置有至少一對內軸磁鐵,各內軸磁鐵之位置與其所對應的外環磁鐵位置相對且相互磁吸;由上結構,藉由控制該輸送管體外之外套環的活動即可控制該輸送管體內的內軸座管延著其軸向移動或旋轉,並間接控制該連接軸之連接端於該輸送管體內的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外套環及該內軸座管內分別設置的外環磁鐵及內軸磁鐵數量為複數個,用以增加該外套環對該內軸座管的控制解析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外套環包含:一開口端具有階級凸緣的外套磁鐵座管、至少一外環磁鐵組、外蓋殼及一前、後蓋殼;該外環磁鐵組係為至少兩個外環磁鐵; 該外套磁鐵座管外壁面上具有至少一溝槽組,該溝槽組包含兩溝槽,各溝槽之位置於外管壁面且相互對應,各溝槽各別用以容置該外環磁鐵組其中之一外環磁鐵;該外蓋殼用以套置於該外套磁鐵座管上,其一端藉由該外套磁鐵座管的階級凸緣抵頂限位,另一端再由該前蓋殼封裝後限位;以及該後蓋殼用以封裝該外套磁鐵座管的階級凸緣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外套環之前蓋殼及後蓋殼之中心皆具有一開孔,各開孔位置及大小對應於該外套磁鐵座管之開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外環磁鐵組藉由各溝槽相互對應的位置關係,使得兩溝槽上的外環磁鐵相互產生磁吸,再藉由各外環磁鐵與所屬的溝槽之間卡合,使該外環磁鐵組固定於該外套磁鐵座管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溝槽組為多組,各溝槽組以外套磁鐵座管軸心為中心相距特定角度環設於對應的外壁面上;以及各溝槽組所設置之外環磁鐵與其相鄰溝槽內的外環磁鐵相互磁吸,達到穩定的安裝狀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6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同一溝槽內得以以多個外環磁鐵層疊,各層外環磁鐵之間以非磁性物質區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內軸座管包含:至少一內軸座管延伸組及一內軸前蓋殼;該內軸座管延伸組內包含一磁鐵座管、至少一內軸磁鐵組、一內軸外蓋殼及一內軸後蓋殼;該內軸磁鐵組係為至少兩內軸磁鐵;該磁鐵座管上之外壁面上具有至少一溝槽組,該溝槽組包含兩溝槽,各溝槽之位置於該磁鐵座管外壁面且相互對應,各溝槽各別用以容置該內軸磁鐵組其中之一內軸磁鐵;該內軸外蓋殼用以套置於該磁鐵座管上,其一端藉由該內軸後蓋殼的階級凸緣抵頂封裝並限位,另一端再由該內軸前蓋殼封裝後限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內軸磁鐵組藉由各溝槽相互對應的位置關係,使得各溝槽上的內軸磁鐵之間相互產生磁吸,再藉由各內軸磁鐵所屬溝槽之間卡合,使該內軸磁鐵組固定於該磁鐵座管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內軸座管之內軸前蓋殼及該內軸後蓋殼之中心皆具有一開孔,各開孔位置及大小對應於該磁鐵座管之中心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內軸座管為多組內軸座管延伸組所組成,各內軸座管延伸組以同心方式堆疊,其堆疊順序係將一內軸座管延伸組之內軸外殼蓋蓋緣與前一內軸座管延伸組之後蓋殼的階級段差 處接合,依序推疊,再將最前面的內軸座管延伸組的內軸外殼蓋開口部分以該內軸前蓋殼封裝。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尚包含一導引件,設置於該內軸座管之尾端,並藉由其近中心處的一連接孔洞與該連接軸之尾端連接;該導引件上設有至少三培林座,分別設置於該導引件之一側邊上,各培林座上設有一培林,以及至少一彈簧機構,設置於一培林座與其所對應的導引件側邊之間,該彈簧機構用以藉由該培林與該輸送管體內壁相互抵頂的作用力使該培林座與該導引件之連接孔洞中心之間的距離產生自動調整的動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輸送管體之材質為不鏽鋼及塑膠材質之一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輸送管體內部環境為真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真空磁控導引結構,其中該輸送管體內相對於該內軸座管的一端為真空,另一端為非真空。
TW102203712U 2013-02-27 2013-02-27 真空磁控導引結構 TWM473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3712U TWM473545U (zh) 2013-02-27 2013-02-27 真空磁控導引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3712U TWM473545U (zh) 2013-02-27 2013-02-27 真空磁控導引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3545U true TWM473545U (zh) 2014-03-01

Family

ID=50822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3712U TWM473545U (zh) 2013-02-27 2013-02-27 真空磁控導引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35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8402A (zh) * 2014-03-04 2015-09-09 曾源揆 磁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8402A (zh) * 2014-03-04 2015-09-09 曾源揆 磁阻装置
CN104888402B (zh) * 2014-03-04 2017-04-26 曾源揆 磁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3256B2 (ja) 電気プラグ及びソケットアセンブリ
JP6590908B2 (ja) 試料コンテナキャリヤ、ラボラトリ試料分配システム、およびラボラトリ自動化システム
JP5658046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5913813B2 (ja) 光学要素をガイドするシステム
CN105666503B (zh) 一种运输机器人的端送托盘及运输机器人
TW201109551A (en) Vacuum motion feedthrough device
CN105736554A (zh) 磁性吸盘
TWM473545U (zh) 真空磁控導引結構
CN109416968A (zh) 电磁致动器
KR101919576B1 (ko) 전자석 솔레노이드용 선형 베어링 및 이러한 선형 베어링을 갖춘 솔레노이드
JP6465434B2 (ja) ソレノイド
JP4522611B2 (ja) 磁気バネ装置
CN203162434U (zh) 真空磁控导引装置
JP6496584B2 (ja) 物品の受け渡し装置、物品の受け渡し方法、および物品の検査方法
US11221038B1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reating a super hypermobile, super magnetic joint
JP2018098700A (ja) 回転機構
US20170154716A1 (en) Multi-piece armature and solenoid with amplified stroke
TWM485413U (zh) 音圈馬達
JP5829726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4185720A (ja) 回転軸のブレーキ装置
JPWO2021149339A5 (zh)
TWI494519B (zh) 傳動機構
KR20150098323A (ko) 개량된 가이드 구조를 갖는 렌즈 초점거리 조절모듈
US20110215889A1 (en) Stabilized ball bearings for camera lens
JP5916231B2 (ja) 電磁回転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チューブ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