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300U - 開關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開關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2300U
TWM472300U TW102212454U TW102212454U TWM472300U TW M472300 U TWM472300 U TW M472300U TW 102212454 U TW102212454 U TW 102212454U TW 102212454 U TW102212454 U TW 102212454U TW M472300 U TWM472300 U TW M4723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switch
groove
chamber
conductive me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2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eng-Nan Hou
Zhi-Yuan Wu
Original Assignee
Switchlab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witchlab Inc filed Critical Switchlab Inc
Priority to TW102212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2300U/zh
Publication of TWM472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2300U/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開關改良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開關的結構設計;特別是指一種提供電性導線插入連接的(凸輪)開關裝置,設置限制體來導行載體,以建立一可應用於樞接裸線端子和扁平端子型式的導線之新型者。
  應用在電機、電子、自動控制系統,讓操作者控制機台工作(ON)或關閉(OFF)狀態之開關或凸輪開關,係已屬一習知技藝。
  這類開關包括一個絕緣殼體10(通常係塑膠材料製成),界定有複數個腔室11;腔室11內配裝有導電金屬20、組合在導電金屬20上的華司30(或墊片)和調整螺絲35。以及,對應每個腔室11,殼體10有複數個通孔12,讓端子導線可插入腔室11;並且,經操作螺絲35、華司30壓制固定該端子導線,而和導電金屬20形成電性連接。
  第1、2圖特別描繪了殼體10設置有一旋鈕13和凸輪14;當操作旋鈕13驅動凸輪14轉動時,可選擇性的控制每一個裝配在腔室11裏面的導電金屬20位在形成工作通路(ON)或關閉(OFF)的狀態。就像那些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依據現場設備的配置和需要,該殼體10可互相嵌合疊置複數層或複數個;例如,第1圖顯示了應用二層殼體10疊置組合的型態。
  一個有關這類開關在結構設計和應用方面的課題是,為了配合自動設備的配置而組合使用多層殼體10的型態,殼體10的厚度或高度不能太大(殼體10高度約1㎝~1.5㎝);所述的限制條件不僅影響了螺絲35的操作空間,也限制了那些插入腔室11和導電金屬20連接的導線型式。
  請參考第2、3圖,為了讓端子導線能順利的從通孔12插入腔室11的導電金屬20和華司30之間,操作者會本能的鬆釋螺絲35,而造成螺絲35掉出殼體10外的情形。為了改善所述的問題,習知技藝在製作華司30時,係配合沖壓、彎折作業,使華司30具有兩個垂直的圓弧形翼部31,來包圍限制該螺絲35,阻止螺絲35因操作掉出殼體10的情形。
  不過,就像那些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這會增加華司30的結構複雜性和製造成本。並且,為了利於華司30被沖壓、彎折出圓弧形翼部31,華司30的厚度必須要薄(通常約0.6㎜);相對的,也降低了華司30的結構強度和鎖制該端子導線的能力,而這種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另一個有關上述多層組合的殼體10厚度或高度不能太大的課題是,它限制了螺絲35的操作空間;這使得該殼體10、華司30只能適用那些具有扁平頭端的端子型導線;例如,O型或Y型端子導線。像直徑或厚度較大的裸線型導線,即很難操作插入腔室11的導電金屬20和華司30之間。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有關開關結構和導電金屬、華司、螺絲和端子導線等相關組合結構的設計技藝;如果重行設計考量開關的組合結構,使其構造不同於習用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型態,而有別於舊法;實質上,也會改善它的應用情形,保持它整體的穩定性和導線夾制能力。
  我們發覺一個比較理想的開關結構型態,必須能夠克服或改善上述所討論的課題;還應包括下列幾個設計考量,例如,在符合殼體高度限制的條件下,使該華司和導電金屬、固定螺絲的配合關係具有理想的結構強度和鎖制能力,以及降低華司結構的複雜性和成本;並且,在具備操作簡便條件下,進一步使該殼體結構和相關組合構件可同時適用於扁平型端子導線(例如,O型或Y型端子導線)和裸線型導線之作用等手段。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教示或具體揭露。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開關改良結構,提供可應用於樞接裸線端子和扁平端子型式的導線之作用。該開關包括一本體和本體界定的至少一個腔室;腔室配置有固定器和導電金屬,用以壓制端子導線形成電性連接。一可往復移動的載體,係組合固定器;載體設有臂,配合一彈性件,共同設置在一限制體上;以及,該限制體係配置在腔室裏面,限制載體的移動方向或距離,以改善習知開關結構強度和鎖制能力較低等情形。
  根據本創作之開關改良結構,該限制體設置有一槽室,收容該載體的臂和彈性件,而容許載體響應固定器的操作,沿槽室產生往復移動的作用;這使得載體和固定器具備了一個彈性的操作空間,而容許該扁平頭端的端子型導線和裸線型導線插入腔室的導電金屬和載體之間,配合固定器鎖制固定。
10‧‧‧殼體
11‧‧‧腔室
12‧‧‧通孔
13‧‧‧旋鈕
14‧‧‧凸輪
20‧‧‧導電金屬
30‧‧‧華司
31‧‧‧翼部
35‧‧‧螺絲
40‧‧‧本體
41‧‧‧腔室
42‧‧‧通孔
43‧‧‧凸輪
44‧‧‧凹部
45‧‧‧導電片
50‧‧‧導電金屬
51‧‧‧平面
52‧‧‧樞接孔
53‧‧‧觸腳
54‧‧‧牆
55‧‧‧溝槽
60‧‧‧載體
61‧‧‧載面
62‧‧‧孔洞
63‧‧‧頸部
64‧‧‧臂
65‧‧‧副臂
66‧‧‧彈性件
70‧‧‧固定器
80‧‧‧限制體
81‧‧‧槽室
82‧‧‧導槽
第1圖係習知開關結構示意圖;描繪了殼體組合旋鈕的結構情形。
第2圖係習知開關之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該殼體、導電金屬、華司等組件翻轉180°位置的情形。
第3圖係習知開關之結構剖視示意圖;描繪了殼體、導電金屬、華司等組件的配合情形。
第4圖係本創作之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該殼體、導電金屬、載體等組件翻轉180°位置的情形。
第5圖係本創作之結構剖視示意圖;描繪了殼體、導電金屬、載體、彈性件等組件的配合情形。
第6圖係本創作之一操作實施例示意圖;描繪了固定器驅動載體往動,壓縮彈性件蓄積能量的情形。
第7圖係本創作夾制扁平頭端的端子型導線之實施例示意圖;該扁平頭端的端子型導線係O型或Y型端子導線。
第8圖係本創作夾制裸線型導線之實施例示意圖。
  請參閱第4、5圖,本創作之開關改良結構包括一個絕緣材料製成的本體,概以參考編號40表示之。本體40界定有複數個腔室41和對應腔室41的通孔42,讓端子導線可插入腔室41裏面。腔室41內配裝有導電金屬50、組合導電金屬50的載體60和固定器70。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固定器70係選擇一螺絲的型態。因此,端子導線從通孔42插入腔室41後,可配合操作固定器70使載體60壓制固定該端子導線,而和導電金屬50形成電性連接。並且,如習知作業型態,操作轉動一組合在本體40上的凸輪43時,可選擇性的控制每一個裝配在腔室41裏面的導電金屬50位在形成工作通路(ON)或關閉(OFF)的狀態。
  圖中顯示了該導電金屬50包括一平面51和形成在平面51上的樞接孔52(或螺孔);當操作固定器70往動時,固定器70可和樞接孔52樞接。導電金屬50有一觸腳53,用來和配置在本體40內的導電片45觸接,形成電性連接的狀態;例如,第4圖所描繪的情形。
  在所採較佳的實施例中,導電金屬50設有一垂直於該平面51的牆54和形成在牆54上的溝槽55。對應導電金屬50的平面51和溝槽55,載體60設有一載面61和凸出於載面61的頸部63;並且,使頸部63被容許在溝槽55內移動。
  具體來說,載面61設有一組合固定器70的孔洞62,對應導電金屬50的樞接孔52。因此,當操作固定器70往動時,固定器70會壓動載體60,使頸部63沿著溝槽55移動。此部分在下文中還會予以敘述。
  第4圖也描繪了該載體60在頸部63末端設置有臂64和副臂65;臂64和副臂65係相互平行的型態,垂直於載面61。在所採的實施例中,臂64的長度小於副臂65;以及,臂64組合有一彈性件66。彈性件66係一彈簧型態。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腔室41形成有一凹部44,來配置一限制體80;限制體80用以導引載體60運動的方向或距離。限制體80可和本體40一體成型;考量射出成型作業,限制體80也可和本體40形成兩件式組合的型態。
  詳細來說,限制體80係一塊狀物型態,設有相鄰和平行的槽室81和導槽82。槽室81係收容該載體60的臂64和彈性件66;導槽82係收容該副臂65,並且輔助導引副臂65在導槽82內移動,以增加載體60因固定器70操作而往復移動的穩定度。
  第5圖顯示了固定器70穿過載體孔洞62,組合載體60的情形。第6圖描繪了操作固定器70往動時,固定器70壓動載體60朝導電金屬50的平面51的位置移動的情形;同時,載體60的臂64會壓縮彈性件66蓄積能量。第6圖也描繪了固定器70鎖合在導電金屬50的樞接孔52,形成定位固定的情形。
  須加以說明的是,第5、6圖顯示了限制體80的槽室81和導槽82,收容該載體60的臂64、彈性件66和副臂65,而容許載體60響應固定器70的操作,沿槽室81和導槽82產生往復移動的作用;這使得載體60和固定器70具備了一個彈性的操作空間,而容許扁平頭端的端子型導線(例如,O型或Y型端子導線)和裸線型導線插入腔室41的導電金屬50和載體60之間,配合固定器70鎖制固定;例如,第7、8圖所描繪的情形。
  代表性的來說,這開關改良結構在具備有符合理想和穩定操作的條件下,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包括了下列的優點和考量:
  1. 該開關結構或其相關結合組件(例如,使該本體10設置凹部44來配置限制體80;限制體80設有槽室81和導槽82,分別收容載體60的臂64、彈性件66和副臂65;導電金屬50設置溝槽55,以容許載體頸部63沿該溝槽55運動等)在使用和結構設計、組織關係等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使其不同於習用者,而有別於舊法。並且,也改變了它的使用型態和應用範圍,而具備了理想的結構強度、鎖制能力和操作簡便的作用。
  2. 特別是,像習知技藝為了阻止螺絲因操作而掉出殼體,使華司配合沖壓、彎折作業而增加它的結構複雜性和製造成本,以及降低了華司的結構強度和鎖制端子導線的能力等情形,係獲得明顯的改善。
  3. 在開關或殼體高度限制的條件下,該限制體80配合載體60的結構型態,係使載體60、固定器70和導電金屬50之間建立了一個彈性的操作空間,而適用於扁平頭端的O型或Y型端子導線及/或裸線型導線。明顯改善了像習知技藝只能應用在扁平頭端的端子型導線,增加了使用者選用的不便性等情形。
  故,本創作係提供了一有效的開關改良結構,其空間型態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40‧‧‧本體
41‧‧‧腔室
42‧‧‧通孔
43‧‧‧凸輪
44‧‧‧凹部
45‧‧‧導電片
50‧‧‧導電金屬
51‧‧‧平面
52‧‧‧樞接孔
53‧‧‧觸腳
54‧‧‧牆
55‧‧‧溝槽
60‧‧‧載體
61‧‧‧載面
62‧‧‧孔洞
63‧‧‧頸部
64‧‧‧臂
65‧‧‧副臂
66‧‧‧彈性件
70‧‧‧固定器
80‧‧‧限制體
81‧‧‧槽室
82‧‧‧導槽

Claims (18)

  1. 一種開關改良結構,包括:
      一本體和本體界定的至少一個腔室;本體設有對應腔室的通孔;
      腔室配置有固定器和導電金屬;
      一可往復移動的載體,係組合該固定器;載體設有臂,組合一彈性件;
      一限制體,係配置在腔室裏面;以及
      限制體設有槽室,收容該載體的臂和彈性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導電金屬包括一平面和形成在平面上的樞接孔;
      導電金屬設有一牆和形成在牆上的溝槽;以及
      導電金屬有一觸腳,可觸接一配置在本體內的導電片,形成電性連接的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牆垂直於該平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載體設有一載面和凸出於載面的頸部,對應導電金屬的平面和溝槽,而使頸部容許在溝槽內移動;以及
      對應導電金屬的樞接孔,載面設有一組合固定器的孔洞。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載體設有副臂;以及
      臂和副臂係相互平行的型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頸部末端設有副臂;臂也形成在頸部末端;
      臂和副臂係相互平行的型態,垂直於載面;以及
      臂的長度小於副臂。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彈性件係一彈簧型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腔室形成有一凹部,配置該限制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限制體和本體一體成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限制體設有槽室和導槽;以及
      槽室係收容該載體的臂和彈性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限制體設有槽室和導槽;以及
      槽室係收容該載體的臂和彈性件;以及
      導槽係收容該副臂,並容許副臂在導槽內移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限制體設有槽室和導槽;以及
      槽室係收容該載體的臂和彈性件;以及
      導槽係收容該副臂,並容許副臂在導槽內移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限制體係一塊狀物型態;以及
      該槽室和導槽係相鄰和平行的型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限制體係一塊狀物型態;以及
      該槽室和導槽係相鄰和平行的型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限制體係一塊狀物型態;以及
      該槽室和導槽係相鄰和平行的型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固定器使載體和導電金屬夾制一扁平頭端的端子型導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固定器使載體和導電金屬夾制一裸線型導線。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開關改良結構,其中該樞接孔係一螺孔;以及
      固定器鎖合在導電金屬的樞接孔。
TW102212454U 2013-07-02 2013-07-02 開關改良結構 TWM472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2454U TWM472300U (zh) 2013-07-02 2013-07-02 開關改良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2454U TWM472300U (zh) 2013-07-02 2013-07-02 開關改良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2300U true TWM472300U (zh) 2014-02-11

Family

ID=50551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2454U TWM472300U (zh) 2013-07-02 2013-07-02 開關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23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4517B (zh) * 2013-07-02 2015-05-11
EP2933819A1 (en) * 2014-04-16 2015-10-21 Switchlab Inc. Switch wire-connection terminal block structur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4517B (zh) * 2013-07-02 2015-05-11
EP2933819A1 (en) * 2014-04-16 2015-10-21 Switchlab Inc. Switch wire-connection terminal block structu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03197A (zh) 開關改良結構
KR101197963B1 (ko) 푸쉬-버튼 스위치
US8342862B2 (en) Moveable earth pin for large form factor power connectors
CN102437480B (zh) 终端单元
JP2003297183A (ja)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472300U (zh) 開關改良結構
US9105416B2 (en) Push switch
US11050171B2 (en) Terminal block structure
JP2006331888A (ja) スイッチ付きコンセント
JP2001312930A (ja) 接触子アセンブリ
JP7063581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TWI225657B (en) Sliding electric component
JPH0237055B2 (zh)
KR101800731B1 (ko) 일체형 다중 스위치
CN111193160A (zh) 一体式旋转取电插座、壁式排插接线轨及轻型轨道式排插
JP3612207B2 (ja) 回転駆動式電気部品
KR101668255B1 (ko) 로터리 스위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3386615U (zh) 开关改良结构
TWM466398U (zh) 連接器結構
CN211456173U (zh) 一体式旋转取电插座、壁式排插接线轨及轻型轨道式排插
US2011024473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well electrical connection performance
JP2017224535A (ja) 開閉器
TWI598910B (zh) 按壓式開關接線結構
KR20160090666A (ko) 배터리 커넥터
JP2007305458A (ja) スイッ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