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1814U - 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 - Google Patents

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1814U
TWM471814U TW102215742U TW102215742U TWM471814U TW M471814 U TWM471814 U TW M471814U TW 102215742 U TW102215742 U TW 102215742U TW 102215742 U TW102215742 U TW 102215742U TW M471814 U TWM471814 U TW M47181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seat
occupant
fixing portion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5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eng-Chuan Cai
Shao-Yong Chen
yan-wei Zhang
Yan-Ru Lai
ting Shao
Original Assignee
Karma Medical Prod Co Ltd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ma Medical Prod Co Ltd,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filed Critical Karma Medical Pro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15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1814U/zh
Publication of TWM471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1814U/zh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扶手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
一般常見的輪椅、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等可供人員乘坐的座椅,通常會在該座椅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一個扶手,以供乘坐者的手臂置放。
依國外學者(Seedhom et al.,1976)的研究指出,乘坐狀態的人體欲起身時,若利用雙手掌撐著扶手輔助起身,將可減少下肢肌群三分之一的施力。但由於現有的扶手之長度較短,並無法提供雙手有效的支撐點。更何況會使用這類座椅的人員通常是行動不便者或意識不清者,其下肢較無力,因此若能改變習知扶手的結構設計,將可協助乘坐者起身,進一步還可減輕看護人員的負擔。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朝前調整長度,以輔助乘坐者起身的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
於是,本新型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可朝前調整長度地安裝在一座椅之一坐墊的左右兩側中的其中 一側上,藉以輔助一乘坐者起身。該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包含:一架桿,以及一扶撐單元。
該架桿安裝在該坐墊的側邊。該扶撐單元可朝前翻轉地樞接在該架桿的前端,並具有上下間隔的一扶手面與一支撐面,該扶手面具有前後間隔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支撐面具有前後設置的一頂撐段與一手壓段,該扶撐單元可相對該架桿在一乘坐位置與一輔助起身位置間轉動,在該乘坐位置時,該第一端朝前,該支撐面朝向該架桿的頂面,且該扶手面朝上以供該乘坐者的手臂置放,在該輔助起身位置時,該扶撐單元是朝前樞擺翻轉,而使該第一端朝後,該支撐面朝上,且該頂撐段往後樞擺並頂撐在該架桿的底面,該手壓段延伸於架桿前方以供該乘坐者的手部握壓施力
此外,本新型的另一種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可朝前調整長度地安裝在一座椅之一坐墊的左右兩側中的其中一側上,藉以輔助一乘坐者起身。該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包含:一架桿,以及一扶撐單元。
該架桿安裝在該坐墊的側邊。該扶撐單元包括一安裝在該架桿上的固定部,以及一可朝前翻轉地樞接在該固定部的前端的翻轉部,該翻轉部具有上下間隔的一扶手面與一支撐面,該扶手面具有前後間隔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翻轉部可相對該固定部在一乘坐位置與一輔助起身位置間轉動,在該乘坐位置時,該第一端朝前,該扶手面朝上,且該扶手面配合該固定部的頂面可供該乘坐者 的手臂置放,在該輔助起身位置時,該翻轉部是朝前樞擺翻轉,而使該第一端朝後,該支撐面朝上以供該乘坐者的手部握壓施力。
此外,本新型的另一種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可朝前調整長度地安裝在一座椅之一坐墊的左右兩側中的其中一側上,藉以輔助一乘坐者起身。該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包含:一架桿,以及一扶撐單元。
該架桿安裝在該坐墊的側邊。該扶撐單元包括一安裝在該架桿上的固定部,以及一位於該固定部下側且可朝前樞擺地樞接在該固定部的前端的旋擺部,該旋擺部具有上下間隔的一遮蔽面與一底側面,該遮蔽面具有前後間隔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旋擺部可相對該固定部在一乘坐位置與一輔助起身位置間轉動,在該乘坐位置時,該遮蔽面的第一端朝前,該遮蔽面受該固定部遮蔽,且該固定部的頂面可供該乘坐者的手臂置放,在該輔助起身位置時,該旋擺部繞一垂直軸地往前樞擺並使第一端朝後,且該遮蔽面外露以供該乘坐者的手部握壓施力。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利用該扶撐單元、該翻轉部或該旋擺部可朝前延伸的設計,使延伸後的部位可供該乘坐者的手部握壓施力,因此能輔助該乘坐者起身。
1‧‧‧座椅
11‧‧‧坐墊
12‧‧‧連接桿
2‧‧‧架桿
3‧‧‧扶撐單元
4‧‧‧扶手本體
40‧‧‧舒適面
41‧‧‧固定部
411‧‧‧凹槽
42‧‧‧翻轉部
421‧‧‧扶手面
422‧‧‧第一端
423‧‧‧第二端
424‧‧‧支撐面
425‧‧‧頂撐段
426‧‧‧手壓段
427‧‧‧連接段
43‧‧‧延伸部
44‧‧‧旋擺部
441‧‧‧遮蔽面
442‧‧‧底側面
443‧‧‧的一端
444‧‧‧第二端
5‧‧‧扣合件
51‧‧‧卡扣部
52‧‧‧連接部
53‧‧‧按壓部
6‧‧‧按鈕
7‧‧‧軸桿
8‧‧‧樞接片
θ‧‧‧翻轉部的傾斜角度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新型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之一第一較佳 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與一個座椅組裝在一起的情況;圖2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視示意圖;圖3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翻轉部位在一個乘坐位置;圖4是類似於圖3的視圖,說明該翻轉部位在一個輔助起身位置;圖5是本新型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翻轉部位在一個乘坐位置;圖6是類似於圖5的視圖,說明該翻轉部位在一個輔助起身位置;圖7是本新型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該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翻轉部位在一個乘坐位置;圖8是類似於圖7的視圖,說明該翻轉部位在一個輔助起身位置;圖9是本新型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該第四較佳實施例的一個扶手本體位在一個乘坐位置;圖10是該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說明該扶手本體位在一個輔助起身位置;圖11是本新型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之一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該第五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翻轉部位 在一個乘坐位置;圖12是類似於圖11的視圖,說明該翻轉部位在一個輔助起身位置;圖13是本新型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之一第六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該第六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翻轉部位在一個乘坐位置;圖14是類似於圖13的視圖,說明該翻轉部位在一個輔助起身位置;圖15是本新型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之一第七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該第七較佳實施例的一個旋擺部位在一個乘坐位置;及圖16是類似於圖15的視圖,說明該旋擺部位在一個輔助起身位置。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4,本新型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是可朝前調整長度地安裝在一座椅1之一坐墊11的左右兩側中的任一側上。當然,實際實施時,是將兩個扶手裝置分別安裝在該坐墊11的左右兩側(圖1)。但為了簡化說明,以下僅以一個安裝在該坐墊11左側的扶手裝置來敘述(圖2~4)。在本實施例中,該座椅1是以輪椅為例,但不以此為限,例如也可以是辦公椅、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等可供人員乘坐的椅子。而該座椅的輔 助起身扶手裝置包含:一個架桿2,以及一個扶撐單元3。
本實施例的架桿2是透過該座椅1的一連接桿12安裝在該坐墊11的左側。但在本實施例中,該架桿2的結構形狀並非本創作之重點,所以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的扶撐單元3包括一扶手本體4,以及一扣合件5。該扶手本體4具有一連接固定在該架桿2上的固定部41,以及一位於該固定部41的前側且與該架桿2的前端樞接的翻轉部42。該翻轉部42具有上下間隔的一扶手面421與一支撐面424。該扶手面421具有前後間隔的一第一端422與一第二端423。該支撐面424具有前後間隔的一頂撐段425與一手壓段426,以及一連接在該頂撐段425與該手壓段426之間的連接段427。在本實施例中,是透過一軸桿7與兩個連接在該連接段427的樞接片8,將該翻轉部42樞接在該架桿2的前端,藉此該翻轉部42可以該軸桿7為軸心而相對該架桿2前後翻轉。
該扣合件5具有一伸出該架桿2的頂面且可與該翻轉部42的後側扣合的卡扣部51、一自該卡扣部51的底部朝下延伸且伸出該架桿2的底面的連接部52,以及一連接在該連接部52的底部且可受按壓而解除該翻轉部42的固定狀態的按壓部53。在本實施例中,該扣合件5為一按壓卡榫。
本實施例使用時,按壓該扣合件5的按壓部53,可使該翻轉部42相對該架桿2在一乘坐位置(圖3)與一輔助起身位置(圖4)間轉動。當該翻轉部42位在該乘坐位 置時,該扶手面421的第一端422朝前、該第二端423靠近該固定部41,而該支撐面424朝向該架桿2的頂面,且該扶手面421朝上。此外,在該乘坐位置時,朝上的該扶手面421配合該固定部41的頂面共同構成一可供該乘坐者的手臂置放的舒適面40。該舒適面40是自該扶手面421的第一端422與該固定部41的後端朝該第二端423且朝內逐漸凹陷而形成彎弧形,而且該舒適面40自該第一端422朝前逐漸凹陷。藉此,該舒適面40位在該第一端422前側的部位可讓手腕舒適的靠放,而該舒適面40位在該第一端422後側的部位則可讓手臂舒服的靠置。
然而,當乘坐者朝上按壓該扣合件5的按壓部53時,該按壓部53會帶動該卡扣部51朝後移動而脫離該翻轉部42的後側,以解除該翻轉部42的固定狀態。而解除固定狀態後,乘坐者可將該翻轉部42朝如圖2所示的箭頭方向向前翻轉,使該第二端423逐漸朝前且該第一端422逐漸朝後,此外,該支撐面424的手壓段426會逐漸朝前延伸,而該頂撐段425則往後樞擺。最後當該頂撐段425頂撐在該架桿2前側的底面時,該翻轉部42位在該輔助起身位置。因此,當該翻轉部42位在該輔助起身位置時,延伸於架桿2前方的手壓段426可供該乘坐者的手部握壓施力,以輔助乘坐者起身。另外,在該輔助起身位置時,該翻轉部42以一角度θ傾斜地由該架桿2的前端往前並往上延伸,較佳地,該角度θ為5~40度,更佳地,該角度為30度,如此可讓乘坐者起身時獲得更佳的支撐。
除此之外,當乘坐者起身後而又欲乘坐時,只要將該翻轉部42朝該乘坐位置翻轉,該翻轉部42的後側即會抵推該扣合件5的卡扣部51,使該卡扣部51略為朝後移動,該翻轉部42就可以移動至該乘坐位置。而該扣合件5可透過一圖未示的回復機構,驅使該卡扣部51恆朝扣住該翻轉部42之後側的位置移動。
綜上所述,利用該扶撐單元3的翻轉部42可朝前翻轉的設計,讓乘坐者起身時,其手掌可撐扶在該翻轉部42的支撐面424上,如此可減少乘坐者下肢肌肉的施力,進而輔助乘坐者起身。此外,當乘坐者乘坐時,利用該扶手本體4的舒適面40之弧形凹陷的設計,可供手腕與手臂舒適地靠放,實用性甚高,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參閱圖5、6,本新型扶手裝置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該扶撐單元3的扶手本體4的結構設計。
本實施例的翻轉部42是透過該軸桿7而樞接在該架桿2的前端部,因此該翻轉部42同樣可朝前翻轉,而達到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功效。此外,本實施例的該扶手本體4還具有二分別固定在該架桿2的前側且位在該翻轉部42的左右兩側的延伸部43,且該等延伸部43的頂面、該固定部41的頂面與該翻轉部42的扶手面421共同構成該舒適面40,而該舒適面40同樣有彎弧凹陷的設計,讓乘坐者的手臂與手腕可舒適地靠放。
參閱圖7、8,本新型扶手裝置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該扶撐單元3的扶手本體4的結構設計。
本實施例的翻轉部42同樣是透過該軸桿7而樞接在該架桿2的前端部,因此亦可達到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朝前翻轉之功效。但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固定部41具有一由其頂面向下延伸至該架桿2的頂面的凹槽411。當該翻轉部42位在該乘坐位置時,該翻轉部42是位在該凹槽411內,此時該固定部41的頂面與該翻轉部42的扶手面421構成一舒適面40,而該舒適面40同樣有彎弧凹陷的設計,可讓乘坐者的手臂與手腕舒適地靠放。
參閱圖9、10,本新型扶手裝置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主要不同的地方在於:該扶撐單元3的扶手本體4的結構設計。
在本實施例中,該扶手本體4是一體成型的,並整個樞接在該架桿2的前端上,且該扶手本體4可朝前翻轉,因此也可相對該架桿2在一乘坐位置與一輔助起身位置間轉動。該扶手本體4具有上下間隔的一扶手面421與一支撐面424。因此,當該扶手本體4位在該輔助起身位置時,該支撐面424朝上,而該支撐面424的頂撐段425往後樞擺並頂撐在該架桿2前側的底面,且該手壓段426延伸於架桿2前方,以供該乘坐者的手部握壓施力,藉此,可達到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功效。當然,在本實施例中,該扶手面421同樣有凹陷的設計,讓乘坐者的手 臂與手腕可舒適地靠放。
參閱圖11、12,本新型扶手裝置之一第五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主要不同的地方在於:該扶撐單元3的扶手本體4的結構設計。
在本實施例中,該扶手本體4的固定部41同樣是固定在該架桿2上,但該翻轉部42則是樞接在該固定部41的前端部,因此可相對該固定部41朝前翻轉,而達到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功效。另外,本實施例的固定部41具有一位於內側的凹槽411,當該翻轉部42位在該乘坐位置時,該翻轉部42是位在該凹槽411內,此時該固定部41的頂面與該翻轉部42的扶手面421構成該舒適面40,而該舒適面40同樣有凹陷的設計,讓乘坐者的手臂與手腕可舒適地靠放。另外,本實施例的該扶撐單元3還包括一設置在該翻轉部42上的按鈕6。當該翻轉部42位在該乘坐位置時,該翻轉部42透過一圖未示的卡扣機構與該固定部41卡扣固定在一起,因此需按壓該按鈕6才可解除該翻轉部42的固定狀態。
參閱圖13、14,本新型扶手裝置之一第六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五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主要不同的地方在於:該扶撐單元3的扶手本體4的結構設計。
在本實施例中,該翻轉部42同樣是樞接在該固定部41的前端,因此可達到翻轉而朝前延伸之功效。而且該固定部41具有一凹設在其頂面的凹槽411。其中,在該乘坐位置時,該翻轉部42位在該凹槽411內,且該固定部 41頂面與該翻轉部42的扶手面421共同構成該舒適面40。
參閱圖15、16,本新型扶手裝置之一第七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五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主要不同的地方在於:該扶撐單元3的扶手本體4的結構設計。
本實施例的扶手本體4具有一固定部41,以及一位於該固定部41下方且其前端與該固定部41的前端樞接的旋擺部44。該固定部41具有一朝上凹入該底面且可供該旋擺部44容裝的的凹槽411。該旋擺部44具有上下間隔的一遮蔽面441與一底側面442,而該遮蔽面441具有前後間隔的一第一端443與一第二端444。
本實施例使用時,該旋擺部44可相對該固定部41在一乘坐位置與一輔助起身位置轉動。在該乘坐位置時,該旋擺部44位在該凹槽411內,而使該遮蔽面441受該固定部41遮蔽,且該遮蔽面441的第一端443朝前,此時乘坐者的手臂可靠放在該固定部41的頂面。然而,當乘坐者欲起身時,可朝如圖15所示的箭頭方向側向轉動該旋擺部44,使該旋擺部44繞一垂直軸地往前樞擺,直到該第二端444朝前、該第一端443朝後且該遮蔽面441外露並朝前延伸,此時該旋擺部44位在該輔助起身位置,因此乘坐者可施力於該遮蔽面441,藉以輔助起身。需說明的是,該固定部41的頂面同樣有凹陷的設計,可讓人手舒適的靠放。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 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架桿
3‧‧‧扶撐單元
4‧‧‧扶手本體
40‧‧‧舒適面
41‧‧‧固定部
42‧‧‧翻轉部
421‧‧‧扶手面
422‧‧‧第一端
423‧‧‧第二端
424‧‧‧支撐面
425‧‧‧頂撐段
426‧‧‧手壓段
427‧‧‧連接段
5‧‧‧扣合件
51‧‧‧卡扣部
52‧‧‧連接部
53‧‧‧按壓部
7‧‧‧軸桿
8‧‧‧樞接片
θ‧‧‧翻轉部的傾斜角度

Claims (9)

  1. 一種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可朝前調整長度地安裝在一座椅之一坐墊的左右兩側中的其中一側上,藉以輔助一乘坐者起身,該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包含:一架桿,安裝在該坐墊的側邊;及一扶撐單元,可朝前翻轉地樞接在該架桿的前端,並具有上下間隔的一扶手面與一支撐面,該扶手面具有前後間隔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支撐面具有前後設置的一頂撐段與一手壓段,該扶撐單元可相對該架桿在一乘坐位置與一輔助起身位置間轉動,在該乘坐位置時,該第一端朝前,該支撐面朝向該架桿的頂面,且該扶手面朝上以供該乘坐者的手臂置放,在該輔助起身位置時,該扶撐單元是朝前樞擺翻轉,而使該第一端朝後,該支撐面朝上,且該頂撐段往後樞擺並頂撐在該架桿的底面,該手壓段延伸於架桿前方以供該乘坐者的手部握壓施力。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其中,該扶手面自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朝中央且朝內逐漸凹陷,並自該第一端朝前逐漸凹陷。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其中,該扶撐單元還具有一設置在該架桿上的固定部,以及一與該架桿的前端樞接且具有該扶手面及該支撐面的翻轉部,在該乘坐位置時,該支撐面貼靠該架桿的頂面,且朝上的該扶手面配合該固定部的頂面共同構成 一可供該乘坐者的手臂置放的舒適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其中,該舒適面自該扶手面的第一端與該固定部的後端朝該第二端且朝內逐漸凹陷,並自該第一端朝前逐漸凹陷。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其中,該架桿水平地安裝在該坐墊的側邊,在該輔助起身位置時,該翻轉部以一角度傾斜地由該架桿的前端往前並往上延伸。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其中,該角度為5~40度。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其中,該扶撐單元還具有一樞設在該架桿上的扣合件,該扣合件具有一伸出該架桿的頂面且可與該翻轉部扣合而使該翻轉部固定在該乘坐位置的卡扣部、一自該卡扣部朝下延伸且伸出該架桿的底面的連接部,以及一連接在該連接部底端且可受按壓而解除該翻轉部的固定狀態的按壓部。
  8. 一種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可朝前調整長度地安裝在一座椅之一坐墊的左右兩側中的其中一側上,藉以輔助一乘坐者起身,該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包含:一架桿,安裝在該坐墊的側邊;及一扶撐單元,包括一安裝在該架桿上的固定部,以及一可朝前翻轉地樞接在該固定部的前端的翻轉部,該翻轉部具有上下間隔的一扶手面與一支撐面,該扶手面 具有前後間隔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翻轉部可相對該固定部在一乘坐位置與一輔助起身位置間轉動,在該乘坐位置時,該第一端朝前,該扶手面朝上,且該扶手面配合該固定部的頂面可供該乘坐者的手臂置放,在該輔助起身位置時,該翻轉部是朝前樞擺翻轉,而使該第一端朝後,該支撐面朝上以供該乘坐者的手部握壓施力。
  9. 一種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可朝前調整長度地安裝在一座椅之一坐墊的左右兩側中的其中一側上,藉以輔助一乘坐者起身,該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包含:一架桿,安裝在該坐墊的側邊;及一扶撐單元,包括一安裝在該架桿上的固定部,以及一位於該固定部下側且可朝前樞擺地樞接在該固定部的前端的旋擺部,該旋擺部具有上下間隔的一遮蔽面與一底側面,該遮蔽面具有前後間隔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旋擺部可相對該固定部在一乘坐位置與一輔助起身位置間轉動,在該乘坐位置時,該遮蔽面的第一端朝前,該遮蔽面受該固定部遮蔽,且該固定部的頂面可供該乘坐者的手臂置放,在該輔助起身位置時,該旋擺部繞一垂直軸地往前樞擺並使第一端朝後,且該遮蔽面外露以供該乘坐者的手部握壓施力。
TW102215742U 2013-08-22 2013-08-22 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 TWM471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5742U TWM471814U (zh) 2013-08-22 2013-08-22 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5742U TWM471814U (zh) 2013-08-22 2013-08-22 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1814U true TWM471814U (zh) 2014-02-11

Family

ID=50551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5742U TWM471814U (zh) 2013-08-22 2013-08-22 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18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8273A (zh) * 2022-01-12 2022-04-15 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座椅陶铝共用扶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8273A (zh) * 2022-01-12 2022-04-15 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座椅陶铝共用扶手
CN114348273B (zh) * 2022-01-12 2024-05-14 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座椅陶铝共用扶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0565B2 (en) Lift chair
US3759544A (en) Wheel chair with pivoted hand bar
JP2008062015A (ja) 椅子
JP2018023752A (ja) 介護用椅子
JP2017042503A (ja) 便器用手摺
TWM471814U (zh) 座椅的輔助起身扶手裝置
JP4498980B2 (ja) ポータブル・トイレ
KR101310841B1 (ko) 전동휠체어용 암레스트
WO2016019624A1 (zh) 一种腿部康复护理移动椅
KR200465717Y1 (ko) 레그프레임의 각도 조절이 가능한 휠체어
TWI331026B (en) Auxiliary descending structure for a toilet seat
JP2572943B2 (ja) 起立補助椅子
TWI535431B (zh) Wheelchair units that can be lifted by tilting
CN213283894U (zh) 轮椅车的脚托折叠结构
TWI785813B (zh) 具有輔助站立功能的椅子
JP2555578Y2 (ja) 車椅子
JP7148370B2 (ja) 介助装置
WO2016019623A1 (zh) 一种腿部康复训练护理车
JP4996374B2 (ja) 車椅子のフットレストの固定具
JP2008062014A (ja) 椅子
JP4461482B2 (ja) 手すり付ポータブルトイレ
JP3015897U (ja) うしろに腰掛けを着脱自在にできる歩行補助車並びに歩行補助車の腰掛け装置及びそのロック装置
KR101781576B1 (ko) 전후방향으로 사용이 가능한 휠체어
JP2009039529A (ja) 楽々移乗車椅子
JP2000254178A (ja) シーソー式起立補助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