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9724U - 樞軸結構 - Google Patents

樞軸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9724U
TWM469724U TW102208512U TW102208512U TWM469724U TW M469724 U TWM469724 U TW M469724U TW 102208512 U TW102208512 U TW 102208512U TW 102208512 U TW102208512 U TW 102208512U TW M469724 U TWM469724 U TW M46972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angle
limiting portion
limiting
rec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8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Hsien Lin
Tung-Yang Tu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M469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9724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樞軸結構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樞軸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兩個轉軸的樞軸結構。
由於筆記型電腦(notebook computer)具有與一般桌上型電腦(desktop computer)相同的功能,再加上輕薄化的設計讓使用者方便攜帶,使得筆記型電腦已經成為某些使用者不可或缺的隨身工具。隨著筆記型電腦的價格不斷下降,某些使用者甚至以筆記型電腦直接取代桌上型電腦。
一般來說,筆記型電腦是由底座和螢幕所組成,而為了使筆記型電腦具有更多樣化的操作與使用方式來滿足消費者,一些筆記型電腦的螢幕需被設計為可翻轉至底座的背面以使筆記型電腦成為類似於平板電腦的形態。據此,筆記型電腦之樞軸結構的設計方式亦需相應地加以改良,以讓使用者能夠順暢地將筆記型電腦的螢幕翻轉至底座的背面。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樞軸結構,可使電子裝置的螢幕順暢地翻轉至底座的背面。
本新型創作的樞軸結構包括一第一轉軸、一第二轉軸、一限位件、一第一架體及一第二架體。第一轉軸具有一第一限位部及一第一止擋部。第一限位部具有一第一凹部。第二轉軸具有一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具有一第二凹部。限位件具有一第一止擋點。第一轉軸及第二轉軸可轉動地穿設於限位件。第一架體及第二架體分別固定於第一轉軸及第二轉軸。當第一架體相對於第二架體的一展開角度小於一第一角度時,部分第一限位部位於第二凹部內以限制第二轉軸為無法轉動,且第一轉軸適於轉動而增加展開角度。當展開角度增加至第一角度時,第一止擋部接觸第一止擋點以阻止第一轉軸繼續轉動,且第一凹部對位於第二凹部以使第二轉軸適於轉動而繼續增加展開角度。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角度等於180度。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轉軸更具有一第二止擋部,限位件更具有一第二止擋點,當展開角度增加至大於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時,第二止擋部接觸第二止擋點以阻止第二轉軸繼續轉動。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角度等於360度。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轉軸更具有一第二止擋部,限位件更具有一第二止擋點,當展開角度大於第一角度時,部分第二限位部位於第一凹部內以限制第一轉軸為無法轉動,且第二轉軸適於轉動而減少展開角度,當展開角度減少至第一角度時,第二止擋部接觸第二止擋點以阻止第二轉軸繼續轉動,且第一凹部對位於第二凹部以使第一轉軸適於轉動而繼續減少展開角度。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當展開角度減少至小於第一角度的一第三角度時,第一止擋部接觸第一止擋點以阻止第一轉軸繼續轉動。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角度等於0度。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限位部的周緣的曲率半徑等於第二凹部的內緣的曲率半徑,且當展開角度小於第一角度時,第一轉軸通過第二凹部的內緣的曲率中心。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限位部的周緣的曲率半徑等於第一凹部的內緣的曲率半徑,且當展開角度大於第一角度時,第二轉軸通過第一凹部的內緣的曲率中心。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一電子裝置包括一螢幕及一底座,第一架體及第二架體分別連接於螢幕及底座。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限位部一體成型地形成於第一轉軸上,第二限位部一體成型地形成於第二轉軸上。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樞軸結構之第一架體及第二架體可分別連接於電子裝置的螢幕及底座。當使用者在第一架體相對於第二架體的展開角度(可等同於螢幕相對於底座的展開角度)小於第一角度的情況下翻轉螢幕時,第一轉軸上之第一限位部會部分地位於第二轉軸上之第二限位部的第二凹部內,而使得第二轉軸被限制為無法轉動,此時使用者所施之力會帶動第一轉軸進行轉動。接著,當上述展開角度隨著第一轉軸的轉動而增加至上述第一角度時,第一轉軸上的第一止擋部會接觸限位件上的第一止擋點以阻止第一轉軸繼續轉動,且第一限位部的第一凹部已隨著第一轉軸於上述作動過程中的轉動而對位於第二限位部的第二凹部,故第二轉軸不再受到第一限位部的限制,此時使用者所施之力會帶動第二轉軸轉動而繼續增加上述展開角度直到螢幕翻轉至底座的背面。藉由上述的配置與作動方式,在使用者將閉合於底座之正面的螢幕翻轉至底座之背面的過程中,樞軸結構會被限制為先以第一轉軸進行轉動然後再以第二轉軸進行轉動,而可避免使用者所施之力讓樞軸結構產生非預期的作動方式,以使電子裝置的螢幕能夠順暢地翻轉至底座的背面。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50‧‧‧電子裝置
52‧‧‧螢幕
54‧‧‧底座
100、200‧‧‧樞軸結構
110、210‧‧‧第一轉軸
112、212‧‧‧第一限位部
112a‧‧‧第一凹部
114、214‧‧‧第一止擋部
120、220‧‧‧第二轉軸
122、222‧‧‧第二限位部
122a‧‧‧第二凹部
124、224‧‧‧第二止擋部
130、230‧‧‧限位件
132‧‧‧第一止擋點
134‧‧‧第二止擋點
140、240‧‧‧第一架體
150、250‧‧‧第二架體
160、260‧‧‧第一扭力組件
170、270‧‧‧第二扭力組件
180、280‧‧‧擋片
圖1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樞軸結構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樞軸結構的分解圖。
圖3為圖1的樞軸結構應用於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4A至圖4D為圖3的樞軸結構的作動流程圖。
圖5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樞軸結構的分解圖。
圖1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樞軸結構的立體圖。圖2為圖1的樞軸結構的分解圖。圖3為圖1的樞軸結構應用於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為使圖式較為清楚,圖3僅繪示出圖1及圖2中的部分結構。請參考圖1至圖3,本實施例的樞軸結構100包括一第一轉軸110、一第二轉軸120、一限位件130、一第一架體140及一第二架體150。第一轉軸110具有至少一第一限位部112(圖1及圖2繪示為兩個)及一第一止擋部114,第一限位部112具有一第一凹部112a。第二轉軸120具有至少一第二限位部122(圖1及圖2繪示為兩個)及一第二止擋部124,第二限位部122具有一第二凹部122a。限位件130具有一第一止擋點132及一第二止擋點134。第一轉軸110及第二轉軸120可轉動地穿設於限位件130。第一架體140及第二架體150分別固定於第一轉軸110及第二轉軸120。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樞軸結構100可應用於電子裝置50,電子裝置50例如為筆記型電腦且包括螢幕52及底座54,螢幕52及底座54分別連接於第一架體140及第二架體150,以使螢幕52能夠藉由樞軸結構100的作動而相對於底座54翻轉。圖3係繪示螢幕52閉合於底座54的正面,此時第一架體140相對於第二架體150的展開角度為0度。
圖4A至圖4D為圖3的樞軸結構的作動流程圖。當第一架體140相對於第二架體150的展開角度如圖3及圖4A所示小於一第一角度(本實施例的第一角度例如為180度)時,部分第一限位部112位於第二凹部122a內且吻合於第二凹部122a以限制第二轉軸120為無法轉動,且第一轉軸110適於轉動而如圖3至圖4A及圖4A至圖4B所示逐漸增加第一架體140的展開角度。當第一架體140的展開角度如圖4B所示增加至180度(即上述第一角度)時,第一止擋部114接觸第一止擋點132以阻止第一轉軸110繼續轉動,且第一凹部112a對位於第二凹部122a以使第二轉軸120適於如圖4B至圖4D所示轉動而繼續增加第一架體140的展開角度。
基於本實施例之樞軸結構100的上述作動方式,當使用者在第一架體110相對於第二架體120的展開角度(可等同於螢幕52相對於底座54的展開角度)小於上述第一角度(例如為180度)的情況下翻轉螢幕52時,第一轉軸110上之第一限位部112會部分地位於第二轉軸120上之第二限位部122的第二凹部122a內, 而使得第二轉軸120被限制為無法轉動,此時使用者所施之力會帶動第一轉軸110進行轉動。接著,當上述展開角度隨著第一轉軸110的轉動而增加至上述第一角度時,第一轉軸110上的第一止擋部114會接觸限位件130上的第一止擋點132以阻止第一轉軸110繼續轉動,且第一限位部112的第一凹部112a已隨著第一轉軸110於上述作動過程中的轉動而對位於第二限位部122的第二凹部122a,故第二轉軸120不再受到第一限位部112的限制,此時使用者所施之力會帶動第二轉軸120轉動而繼續增加上述展開角度直到螢幕52如圖4D所示翻轉至底座54的背面。據此,在使用者將閉合於底座54之正面的螢幕52翻轉至底座54之背面的過程中,樞軸結構100會被限制為先以第一轉軸110進行轉動然後再以第二轉軸120進行轉動,而可避免使用者所施之力讓樞軸結構100產生非預期的作動方式,以使電子裝置100的螢幕52能夠順暢地翻轉至底座54的背面。
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架體140的展開角度如圖4D所示增加至大於上述第一角度(例如為180度)的一第二角度(例如為360度)時,第二轉軸120上的第二止擋部124會接觸限位件130上的第二止擋點134以阻止第二轉軸120繼續轉動,使螢幕52在如圖4D所示翻轉至底座54的背面之後即停止作動。
以下說明螢幕52從圖4D所示狀態回復至圖3所示狀態的流程。當第一架體140的展開角度如圖4D及圖4C所示大於上述第一角度(例如為180度)時,部分第二限位部122位於第一凹部 112a內且吻合於第一凹部112a以限制第一轉軸110為無法轉動,且第二轉軸120適於轉動而如圖4D至圖4C及圖4C至圖4B所示逐漸減少第一架體140的展開角度。當第一架體140的展開角度如圖4B所示減少至180度(即上述第一角度)時,第二止擋部124接觸第二止擋點134以阻止第二轉軸120繼續轉動,且第一凹部112a對位於第二凹部122a以使第一轉軸110適於如圖4B至圖4A及圖4A至圖3所示轉動而繼續減少第一架體140的展開角度。
基於本實施例之樞軸結構100的上述作動方式,當使用者在第一架體110相對於第二架體120的展開角度(可等同於螢幕52相對於底座54的展開角度)大於上述第一角度(例如為180度)的情況下翻轉螢幕52時,第二轉軸120上之第二限位部122會部分地位於第一轉軸110上之第一限位部112的第一凹部112a內,而使得第一轉軸110被限制為無法轉動,此時使用者所施之力會帶動第二轉軸120進行轉動。接著,當上述展開角度隨著第二轉軸120的轉動而減少至上述第一角度時,第二轉軸120上的第二止擋部124會接觸限位件130上的第二止擋點134以阻止第二轉軸120繼續轉動,且第二限位部122的第二凹部122a已隨著第二轉軸120於上述作動過程中的轉動而對位於第一限位部112的第一凹部112a,故第一轉軸110不再受到第二限位部122的限制,此時使用者所施之力會帶動第一轉軸110轉動而繼續減少上述展開角度直到螢幕52如圖3所示回復至底座54的正面。據此,在使用者將翻轉至底座54之背面的螢幕52回復至底座54之正面的 過程中,樞軸結構100會被限制為先以第二轉軸120進行轉動然後再以第一轉軸110進行轉動,而可避免使用者所施之力讓樞軸結構100產生非預期的作動方式,以使電子裝置50的螢幕52能夠順暢地回復至底座54的正面。
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架體140的展開角度如圖3所示減少至小於上述第一角度(例如為180度)的一第三角度(例如為0度)時,第一轉軸110上的第一止擋部114會接觸限位件130上的第一止擋點132以阻止第一轉軸110繼續轉動,使螢幕52在如圖3所示回復至底座54的正面之後即停止作動。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2的周緣的曲率半徑被設計為等於第二限位部122之第二凹部122a的內緣的曲率半徑,且當第一架體110的展開角度如圖3及圖4A所示小於上述第一角度(例如為180度)時,第一轉軸110通過第二凹部122a的內緣的曲率中心。藉由上述的設計方式,當部分第一限位部112如圖3及圖4A所示位於第二限位部122之第二凹部122a內而限制第二轉軸120為無法轉動時,第一限位部112不會受到第二限位部122的限制而使第一轉軸110能夠順利地進行轉動。
相似地,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22的周緣的曲率半徑被設計為等於第一限位部112之第一凹部112a的內緣的曲率半徑,且當第一架體110的展開角度如圖4C及圖4D所示大於上述第一角度(例如為180度)時,第二轉軸120通過第一凹部112a的內緣的曲率中心。藉由上述的設計方式,當部分第二限位部122 如圖4C及圖4D所示位於第一限位部112之第一凹部112a內而限制第一轉軸110為無法轉動時,第二限位部122不會受到第一限位部112的限制而使第二轉軸120能夠順利地進行轉動。
請參考圖1及圖2,在本實施例中,樞軸結構100更包括一第一扭力組件160及一第二扭力組件170。第一扭力組件160及第二扭力組件170分別設置於第一轉軸110及第二轉軸120,以提供樞軸結構100適當的扭力。此外,樞軸結構100包括一擋片180,擋片180配置於上述扭力組件(即第一扭力組件160及第二扭力組件170)與上述限位部(即第一限位部112及第二限位部122)之間,且第一限位部112及第二限位部122位於擋片180與限位件130之間。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止擋部114一體成型地形成於第一轉軸110上,且第二止擋部124一體成型地形成於第二轉軸120上。第一限位部112以套設的方式組裝於第一轉軸110。第二限位部122以套設的方式組裝於第二轉軸120。然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以下藉由圖式加以舉例說明。
圖5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樞軸結構的分解圖。請參考圖5,在本實施例的樞軸結構200中,第一轉軸210、第二轉軸220、限位件230、第一架體240、第二架體250、第一扭力組件260、第二扭力組件270及擋片280的配置方式類似於圖2所示之第一轉軸110、一第二轉軸120、一限位件130、一第一架體140及一第二架體150、第一扭力組件160、第二扭力組件170及擋片 180的配置方式,於此不再贅述。樞軸結構200與樞軸結構100的不同處如下述。第一止擋部214並非一體成型地形成於第一轉軸210上,而是以套設的方式組裝於第一轉軸210。第二止擋部224並非一體成型地形成於第二轉軸220上,而是以套設的方式組裝於第二轉軸220。第一限位部212並非以套設的方式組裝於第一轉軸210,而是一體成形地形成於第一轉軸210上。第二限位部222並非以套設的方式組裝於第二轉軸220,而是一體成形地形成於第二轉軸220上。
在樞軸結構200的製造過程中,例如是藉由車削加工製作出第一轉軸210及第二轉軸220,並藉由車削加工而一體成型地在第一轉軸210及第二轉軸220分別形成第一限位部212及第二限位部222。藉此,不需以沖壓等容易在工件上形成毛邊的製造方式來製作第一限位部212及第二限位部222,而可避免第一限位部212及第二限位部222因毛邊而非預期地相互帶動。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樞軸結構之第一架體及第二架體可分別連接於電子裝置的螢幕及底座。當使用者在第一架體相對於第二架體的展開角度(可等同於螢幕相對於底座的展開角度)小於第一角度的情況下翻轉螢幕時,第一轉軸上之第一限位部會部分地位於第二轉軸上之第二限位部的第二凹部內,而使得第二轉軸被限制為無法轉動,此時使用者所施之力會帶動第一轉軸進行轉動。接著,當上述展開角度隨著第一轉軸的轉動而增加至上述第一角度時,第一轉軸上的第一止擋部會接觸限位件上的第一 止擋點以阻止第一轉軸繼續轉動,且第一限位部的第一凹部已隨著第一轉軸於上述作動過程中的轉動而對位於第二限位部的第二凹部,故第二轉軸不再受到第一限位部的限制,此時使用者所施之力會帶動第二轉軸轉動而繼續增加上述展開角度直到螢幕翻轉至底座的背面。藉由上述的配置與作動方式,在使用者將閉合於底座之正面的螢幕翻轉至底座之背面的過程中,樞軸結構會被限制為先以第一轉軸進行轉動然後再以第二轉軸進行轉動。利用同樣的作動原理,在使用者將翻轉至底座之背面的螢幕回復至底座之正面的過程中,樞軸結構會被限制為先以第二轉軸進行轉動然後再以第一轉軸進行轉動。據此,可避免使用者所施之力讓樞軸結構產生非預期的作動方式,以使電子裝置的螢幕能夠順暢地翻轉於底座的正面與背面之間。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0‧‧‧電子裝置
52‧‧‧螢幕
54‧‧‧底座
110‧‧‧第一轉軸
112‧‧‧第一限位部
112a‧‧‧第一凹部
114‧‧‧第一止擋部
120‧‧‧第二轉軸
122‧‧‧第二限位部
122a‧‧‧第二凹部
124‧‧‧第二止擋部
130‧‧‧限位件
132‧‧‧第一止擋點
134‧‧‧第二止擋點
140‧‧‧第一架體
150‧‧‧第二架體

Claims (11)

  1. 一種樞軸結構,適用於一電子裝置,該樞軸結構包括:一第一轉軸,具有一第一限位部及一第一止擋部,其中該第一限位部具有一第一凹部;一第二轉軸,具有一第二限位部,其中該第二限位部具有一第二凹部;一限位件,具有一第一止擋點,其中該第一轉軸及該第二轉軸可轉動地穿設於該限位件;一第一架體,固定於該第一轉軸;以及一第二架體,固定於該第二轉軸,其中當該第一架體相對於該第二架體的一展開角度小於一第一角度時,部分該第一限位部位於該第二凹部內以限制該第二轉軸為無法轉動,且該第一轉軸適於轉動而增加該展開角度,當該展開角度增加至該第一角度時,該第一止擋部接觸該第一止擋點以阻止該第一轉軸繼續轉動,且該第一凹部對位於該第二凹部以使該第二轉軸適於轉動而繼續增加該展開角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一角度等於180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二轉軸更具有一第二止擋部,該限位件更具有一第二止擋點,當該展開角度增加至大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時,該第二止擋部接觸該第二止擋點以阻止該第二轉軸繼續轉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二角度等於360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二轉軸更具有一第二止擋部,該限位件更具有一第二止擋點,當該展開角度大於該第一角度時,部分該第二限位部位於該第一凹部內以限制該第一轉軸為無法轉動,且該第二轉軸適於轉動而減少該展開角度,當該展開角度減少至該第一角度時,該第二止擋部接觸該第二止擋點以阻止該第二轉軸繼續轉動,且該第一凹部對位於該第二凹部以使該第一轉軸適於轉動而繼續減少該展開角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樞軸結構,其中當該展開角度減少至小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三角度時,該第一止擋部接觸該第一止擋點以阻止該第一轉軸繼續轉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三角度等於0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一限位部的周緣的曲率半徑等於該第二凹部的內緣的曲率半徑,且當該展開角度小於該第一角度時,該第一轉軸通過該第二凹部的內緣的曲率中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二限位部的周緣的曲率半徑等於該第一凹部的內緣的曲率半徑,且當該展開角度大於該第一角度時,該第二轉軸通過該第一凹部的內緣的曲率中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樞軸結構,其中該電子裝置包括一螢幕及一底座,該第一架體及該第二架體分別連接於該螢幕及該底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樞軸結構,其中該第一限位部一體成型地形成於該第一轉軸上,該第二限位部一體成型地形成於該第二轉軸上。
TW102208512U 2012-05-22 2013-05-08 樞軸結構 TWM46972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50461P 2012-05-22 2012-05-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9724U true TWM469724U (zh) 2014-01-01

Family

ID=50347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8512U TWM469724U (zh) 2012-05-22 2013-05-08 樞軸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97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63339B2 (en) 2017-11-29 2021-11-02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63339B2 (en) 2017-11-29 2021-11-02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9314B (zh) 樞軸結構
US8978209B1 (en) Hinge structure
TWI688323B (zh) 雙軸樞紐器以及電子裝置
US20170208703A1 (en) Pivo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I525263B (zh) 具有分段旋轉功能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TWI602490B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TWI488568B (zh) 轉軸組件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TWI483666B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EP2378387A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nge with two parallel axes
TW201927114A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728806B (zh) 電子裝置鉸鏈
TWI52278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09838932U (zh) 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TWI676093B (zh) 樞轉結構總成及電子裝置
TWM456678U (zh) 樞轉機構
TWI663499B (zh) 鉸鏈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TWM469724U (zh) 樞軸結構
TWI490420B (zh) Rotary stop type biaxial hub
TWI576683B (zh) 具有可旋轉顯示構件之運算裝置(二)
US10767406B2 (en) Hinge mechanism
TW201442599A (zh) 電子裝置
TWI715198B (zh)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539065U (zh) 電子裝置
TWM580311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US20240117837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