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9065U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9065U
TWM539065U TW105215022U TW105215022U TWM539065U TW M539065 U TWM539065 U TW M539065U TW 105215022 U TW105215022 U TW 105215022U TW 105215022 U TW105215022 U TW 105215022U TW M539065 U TWM539065 U TW M53906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display screen
support member
support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5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翔
黃寶民
鄭硯丰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15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9065U/zh
Publication of TWM539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9065U/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的電子裝置。
隨著技術的進步,各式電子裝置的設計亦日漸多元化。例如行動通訊裝置、筆記型電腦、車用電子裝置、家用電視等家用電子裝置等,均不斷在功能上及設計上推陳出新。在現今的設計中,顯示裝置被廣泛的運用在上述的電子裝置上。不論在功能上或外觀表現上,顯示裝置均具有相當的重要性。為了滿足設計上的需求,除傳統平板式的顯示裝置外,亦產生了具曲面(弧面)顯示的顯示裝置。
以筆記型電腦而言,當其顯示裝置具備前述的曲面顯示螢幕時,其在結構上會與主機產生對應的影響。即,當顯示裝置相對於主機閉闔之後,曲面顯示螢幕會與主機的操作面(即鍵盤與觸控板所在表面)之間形成一非均等的間隙。當曲面顯示螢幕 遭受外力時,因為僅在曲面顯示螢幕的左右兩側有支撐架能夠承受且支撐外力之外,曲面顯示螢幕的中間因為間隙的關係而無任何支撐物,故易造成曲面顯示螢幕變形而產生破裂及功能受損的情形。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與使用多元性。
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其包括一主體、一顯示螢幕、一第一支撐件、一第二支撐件以及一第三支撐件。顯示螢幕組裝於主體上。第一支撐件樞接於主體與顯示螢幕之間,且固定於顯示螢幕的一第一側邊。第二支撐件樞接於主體與顯示螢幕之間,且固定於顯示螢幕相對於第一側邊的一第二側邊。第三支撐件樞接於主體與顯示螢幕之間,且位於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之間,其中第三支撐件包括一可動部。當第三支撐件的可動部由一第一位置轉動或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顯示螢幕由一平面狀態形變成一曲面狀態。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撐件包括一第一支撐部以及一連接第一支撐部的第一樞紐部。第二支撐件包括一第二支撐部以及一連接第二支撐部的第二樞紐部。第三支撐件更包括一第三支撐部以及一連接第三支撐部的第三樞紐部。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以及第三支撐部配置於顯示螢幕的一背 面,而第一樞紐部、第二樞紐部以及第三樞紐部配置於主體與顯示螢幕之間,而第三樞紐部位於可動部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支撐部的一接觸面與顯示螢幕的背面直接接觸,且接觸面為一曲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撐部與主體之間具有一第一夾角,第二支撐部與主體之間具有一第二夾角,而第三支撐部與主體之間具有一第三夾角。當第三支撐件的可動部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夾角等於第二夾角,而第二夾角等於第三夾角。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夾角的角度、第二夾角的角度以及第三夾角的角度分別介於0度至120度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動部具有一固定部以及一轉動部,固定部連接第三支撐部與轉動部,而第三樞紐部位於轉動部上。當可動部的轉動部相對於固定部由第一位置旋轉至第二位置時,第一夾角等於第二夾角,而第三夾角大於第一夾角與第二夾角。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夾角的角度與第二夾角的角度分別介於121度至135度之間,而第三夾角的角度介於135度至145度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動部具有一固定部以及一移動部,移動部位於第三支撐部與固定部之間,而第三樞紐部位於固定部上。當可動部的移動部相對於固定部由第一位 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第一夾角等於第二夾角,且第二夾角等於第三夾角。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夾角的角度、第二夾角的角度以及第三夾角的角度分別介於121度至135度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背板,組裝於顯示螢幕上,其中第三支撐件位於顯示螢幕與背板之間,而第一支撐件以及第二支撐件固定於背板的相對兩側邊。
基於上述,由於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具有位於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之間的第三支撐件,因此相較於習知僅具有左右兩支撐架之曲面顯示螢幕的顯示裝置而言,本新型創作的第三支撐件可加強顯示螢幕的結構強度。此外,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可透過第三支撐件的可動部由第一位置轉動或移動至第二位置,而使得顯示螢幕可從平面狀態形變成曲面狀態,可提高使用者在使用上的多元性。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電子裝置
110‧‧‧主體
120‧‧‧顯示螢幕
121‧‧‧背面
122‧‧‧第一側邊
124‧‧‧第二側邊
130‧‧‧第一支撐件
134‧‧‧第一支撐部
136‧‧‧第一樞紐部
140‧‧‧第二支撐件
144‧‧‧第二支撐部
146‧‧‧第二樞紐部
150‧‧‧第三支撐件
151、151’‧‧‧固定部
152、152’‧‧‧可動部
153‧‧‧轉動部
153’‧‧‧移動部
154‧‧‧第三支撐部
155‧‧‧接觸面
156‧‧‧第三樞紐部
160‧‧‧背板
A1、A1’‧‧‧第一夾角
A2、A2’‧‧‧第二夾角
A3、A3’‧‧‧第三夾角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圖1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繪示為圖1之電子裝置的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以及第三支撐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繪示為圖1之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背板、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以及第三支撐件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4繪示為圖1之電子裝置的第三支撐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繪示為圖1之電子裝置的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以及第三支撐件位於第二位置時的示意圖。
圖6A與圖6B分別繪示為圖1之電子裝置的第三支撐件的可動部位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圖7A與圖7B分別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第三支撐件的可動部位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圖1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繪示為圖1之電子裝置的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以及第三支撐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繪示為圖1之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背板、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以及第三支撐件另一視角的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起見,圖1與圖2中有部分區域以透視的方式表示,而圖2及圖3中省略部分構件。請同時參考圖1、圖2與圖3,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包括一主體110、一顯示螢幕120、一第一支撐件130、一第二支撐件140以及一第三支 撐件150。
在此以筆記型電腦為例,主體110例如為筆記型電腦的主機部分,且其上配置有操作元件(例如鍵盤(未繪示)或觸控板等),而顯示螢幕120組裝於主體110上。第一支撐件130樞接於主體110與顯示螢幕120之間,且固定於顯示螢幕120的一第一側邊122。第二支撐件140樞接於主體110與顯示螢幕120之間,且固定於顯示螢幕120相對於第一側邊122的一第二側邊12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130與第二支撐件140是延伸包覆於顯示螢幕120的第一側邊122與第二側邊124,在其他可能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利用組合、螺鎖、成形、膠合或焊接等其他方式將第一支撐件130及第二支撐件140固定於顯示螢幕120。第三支撐件150樞接於主體110與顯示螢幕120之間,且位於第一支撐件130與第二支撐件140之間,其中第三支撐件150包括一可動部152。本實施例的顯示螢幕120透過第一支撐件130、第二支撐件140以及第三支撐件150可相對於主體110展開或閉闔。
詳細來說,請再參考圖2與圖3,本實施例第一支撐件130包括一第一支撐部134以及一連接第一支撐部134的第一樞紐部136,其中第一支撐部134與主體110之間具有一第一夾角A1。第二支撐件140包括一第二支撐部144以及一連接第二支撐部144的第二樞紐部146,其中第二支撐部144與主體110之間具有一第二夾角A2。第三支撐150件更包括一第三支撐部154以及一連接第三支撐部154的第三樞紐部156,其中第三支撐部154與主體 110之間具有一第三夾角A3。第一支撐部134、第二支撐部144以及第三支撐部154配置於顯示螢幕120的一背面121,而第一樞紐部136、第二樞紐部146以及第三樞紐部156配置於主體110與顯示螢幕120之間,而第三樞紐部156位於可動部152上。再者,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還包括一背板160,組裝於顯示螢幕120上,其中第三支撐件150的第三支撐部154位於顯示螢幕120與背板160之間,而第一支撐件130的第一支撐部134以及第二支撐件140的第二支撐部144固定於背板160的相對兩側邊。
特別是,請參考圖4,本實施例第三支撐件150的第三支撐部154的一接觸面155與顯示螢幕120的背面121直接接觸,且接觸面155實質上為一曲面。須說明的是,透過第三支撐部154的接觸面155為一曲面的設計,可確保第三支撐件150與顯示螢幕120之間穩定受力,可提高電子裝置100的結構強度。再者,本實施例的第三支撐件150的可動部152具有一固定部151以及一轉動部153,其中固定部151連接第三支撐部154與轉動部153,而第三樞紐部156位於轉動部153上。本實施例可透過第三支撐件150的可動部152的轉動部153相對於固定部151旋轉,藉此來改變顯示螢幕120的狀態。
進一步來說,如圖4、5、6A與6B所示,當第三支撐件150的可動部152位於第一位置P1時,即可動部152的固定部151及轉動部153與第三支撐部154皆位於同一延伸方向上,第一夾角A1等於第二夾角A2,而第二夾角A2等於第三夾角A3。此時, 第一夾角A1的角度、第二夾角A2的角度以及第三夾角A3的角度,例如是分別介於0度至120度之間。意即,第一夾角A1的角度、第二夾角A2的角度以及第三夾角A3的角度三者完全相同,因此此時的顯示螢幕120是呈現一平面狀態。當可動部152的轉動部153相對於固定部151由第一位置P1旋轉至第二位置P2時,即可動部152的轉動部153與第三支撐部154及可動部152的固定部151不位於同一延伸方向上,第一夾角A1’等於第二夾角A2’,而第三夾角A3’大於第一夾角A1’與第二夾角A2’。此時,第一夾角A1’的角度與第二夾角A2’的角度分別,例如是,介於121度至135度之間,而第三夾角A3’的角度,例如是,介於135度至145度之間。因此,顯示螢幕120會由原來的平面狀態形變成一曲面狀態,而形成一曲面顯示螢幕。
簡言之,由於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具有位於第一支撐件130與第二支撐件140之間的第三支撐件150,因此相較於習知僅具有左右兩支撐架之曲面顯示螢幕的顯示裝置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三支撐件150可加強顯示螢幕120的結構強度。再者,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可透過第三支撐件150的可動部152由第一位置P1轉動至第二位置P2,而使得顯示螢幕120可從平面狀態形變成曲面狀態,藉此可提高使用者在使用上的多元性。此外,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欲將顯示螢幕120閉闔於主體110上時,第三支撐件150的可動部152可由第二位置P2轉動至第一位置P1,而使顯示螢幕120由曲面狀態恢復成平面狀態,以使顯示螢 幕120閉闔於主體110上時具有相同的間隙。
須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的第三支撐件150的可動部152是透過轉動部153相對於固定部151旋轉,來使顯示螢幕120可從平面狀態形變成曲面狀態。但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透過非旋轉的方式來達成。請參考圖7A與圖7B,本實施例的可動部152’具有一固定部151’以及一移動部153’,其中移動部153’位於第三支撐部154與固定部151’之間,而第三樞紐部156位於固定部151’上。當可動部152’的移動部153’位於第一位置P1時,移動部153’於固定部151’上的的正透影完全重疊於固定部151’;而當可動部152’的移動部153’相對於固定部151’由第一位置P1移動至第二位置P2時,移動部153’的邊緣會突出於固定部151’的邊緣,而使顯示螢幕120的中間處產生位移,進而使得顯示螢幕120可由原來的平面狀態形變成曲面狀態。此時,第一夾角的角度、第二夾角的角度以及第三夾角的角度分別,例如是,介於121度至135度之間(請參考圖2與圖5有關第一夾角、第二夾角及第三夾角的示意圖)。簡言之,顯示螢幕120由原來的平面狀態形變成曲面狀態時,第三樞紐部156下方的絞鏈不須轉動,僅移動部153’相對於固定部151’滑移錯動,即可經由第三支撐部154帶動顯示螢幕120的中央部分移動,使顯示螢幕120變形彎曲而成曲面螢幕。故,在第三樞紐部156下方的絞鏈不動情況下第一夾角、第二夾腳及第三夾角自然為相同角度。
綜上所述,由於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具有位於第一支 撐件與第二支撐件之間的第三支撐件,因此相較於習知僅具有左右兩支撐架之曲面顯示螢幕的顯示裝置而言,本新型創作的第三支撐件可加強顯示螢幕的結構強度。此外,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可透過第三支撐件的可動部由第一位置轉動或移動至第二位置,而使得顯示螢幕可從平面狀態形變成曲面狀態,可提高使用者在使用上的多元性。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10‧‧‧主體
120‧‧‧顯示螢幕
130‧‧‧第一支撐件
140‧‧‧第二支撐件
150‧‧‧第三支撐件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主體; 一顯示螢幕,組裝於該主體上; 一第一支撐件,樞接於該主體與該顯示螢幕之間,且固定於該顯示螢幕的一第一側邊; 一第二支撐件,樞接於該主體與該顯示螢幕之間,且固定於該顯示螢幕相對於該第一側邊的一第二側邊;以及 一第三支撐件,樞接於該主體與該顯示螢幕之間,且位於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二支撐件之間,其中該第三支撐件包括一可動部,當該第三支撐件的該可動部由一第一位置轉動或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該顯示螢幕由一平面狀態形變成一曲面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件包括一第一支撐部以及一連接該第一支撐部的第一樞紐部,該第二支撐件包括一第二支撐部以及一連接該第二支撐部的第二樞紐部,該第三支撐件更包括一第三支撐部以及一連接該第三支撐部的第三樞紐部,該第一支撐部、該第二支撐部以及該第三支撐部配置於該顯示螢幕的一背面,而該第一樞紐部、該第二樞紐部以及該第三樞紐部配置於該主體與該顯示螢幕之間,而該第三樞紐部位於該可動部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支撐部的一接觸面與該顯示螢幕的該背面直接接觸,且該接觸面為一曲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部與該主體之間具有一第一夾角,該第二支撐部與該主體之間具有一第二夾角,而該第三支撐部與該主體之間具有一第三夾角,當該第三支撐件的該可動部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夾角等於該第二夾角,而該第二夾角等於該第三夾角。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夾角的角度、該第二夾角的角度以及該第三夾角的角度分別介於0度至120度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可動部具有一固定部以及一轉動部,該固定部連接該第三支撐部與該轉動部,而該第三樞紐部位於該轉動部上,當該可動部的該轉動部相對於該固定部由該第一位置旋轉至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夾角等於該第二夾角,而該第三夾角大於該第一夾角與該第二夾角。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夾角的角度與該第二夾角的角度分別介於121度至135度之間,而該第三夾角的角度介於135度至145度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可動部具有一固定部以及一移動部,該移動部位於該第三支撐部與該固定部之間,而該第三樞紐部位於該固定部上,當該可動部的該移動部相對於該固定部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夾角等於該第二夾角,且該第二夾角等於該第三夾角。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夾角的角度、該第二夾角的角度以及該第三夾角的角度分別介於121度至135度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背板,組裝於該顯示螢幕上,其中該第三支撐件位於該顯示螢幕與該背板之間,而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固定於該背板的相對兩側邊。
TW105215022U 2016-10-04 2016-10-04 電子裝置 TWM539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5022U TWM539065U (zh) 2016-10-04 2016-10-04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5022U TWM539065U (zh) 2016-10-04 2016-10-04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9065U true TWM539065U (zh) 2017-04-01

Family

ID=5925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5022U TWM539065U (zh) 2016-10-04 2016-10-04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90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881B (zh) * 2019-11-20 2020-1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2987848A (zh) * 2019-12-02 2021-06-18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881B (zh) * 2019-11-20 2020-1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2987848A (zh) * 2019-12-02 2021-06-18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987848B (zh) * 2019-12-02 2024-05-2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8002B2 (en) Pivo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I518256B (zh) 樞軸結構
TWI528883B (zh) 可攜式電腦
TWI669593B (zh) 可調式顯示器殼體總成
TWI488026B (zh) 可折疊電子裝置
US935466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018960A1 (en)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710027B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TWM470482U (zh) 電子裝置
TWI505069B (zh) 電子裝置
TWI647400B (zh) 支撐裝置
US1042326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hinge member and connecting assembly
TW201640252A (zh) 電子裝置
TWM566839U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52278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4585988A (zh) 计算装置的显示装置
TW201406269A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CN106462182B (zh) 用于具有可旋转的显示构件的计算设备的联动机构
TWM539065U (zh) 電子裝置
TW201435543A (zh) 電子裝置及其鍵盤
TWI533107B (zh) 電子裝置
US8848354B2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617757A (zh) 具有可旋轉顯示構件之運算裝置(二)
TWI759112B (zh) 筆記型電腦
TWM565819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