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0252A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0252A
TW201640252A TW104114226A TW104114226A TW201640252A TW 201640252 A TW201640252 A TW 201640252A TW 104114226 A TW104114226 A TW 104114226A TW 104114226 A TW104114226 A TW 104114226A TW 201640252 A TW201640252 A TW 2016402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agnetic element
frame
bracket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4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8969B (zh
Inventor
黃冠璋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14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8969B/zh
Priority to US15/061,135 priority patent/US956895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8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896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40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025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changing, e.g. reversing, the face orientation of the screen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e.g. for folding into tablet PC like position or orient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user to show to a second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一顯示模組、一電腦模組及一框架。顯示模組與電腦模組分別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與一第二磁性元件。框架內設置有一可移動之磁吸元件並相對第一、二磁性元件設置。磁吸元件與第二磁性元件間的磁力,根據框架相對電腦模組的設置角度而改變。當上述設置角度大於一臨界值後,上述磁力足以吸引磁吸材料,以釋放顯示模組使其可相對框架進行運動。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特別係一種利用磁力限制二個組件間運動之電子裝置。
由於筆記型電腦(notebook computer)具有與一般桌上型電腦(desktop computer)相同的功能,再加上輕薄化的設計讓使用者方便攜帶,使得筆記型電腦已經成為某些使用者不可或缺的隨身工具。隨著筆記型電腦的價格不斷下降,某些使用者甚至以筆記型電腦直接取代桌上型電腦。
一般來說,筆記型電腦包含主機及可展開或閉合於主機的螢幕(如液晶顯示螢幕),且螢幕可具有觸控輸入功能。為了讓使用者能夠更舒適地對顯示模組進行觸控操作,一些筆記型電腦的螢幕並非直接樞接於主機而是透過框架來連接於主機,使螢幕可自主機卸除或相對主機進行旋轉。
目前已知之電子裝置中,是利用複雜的結構以固定螢幕與主機之間的相對位置,然而卻造成生產成本增加及製造不易等缺點。
本揭露之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可於多種狀態進行調整之電子裝置,其具有重量輕、組裝簡單等優點。
根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上述電子裝置包括一顯示模組、一電腦模組、一框架及一磁吸元件。顯示模組包括一螢幕殼件與一設置於螢幕殼件內之第一磁性元件。電腦模組包括一主機殼件與一設置於主機殼件內之第二磁性元件。框架係以可繞一第一樞轉軸的方式樞接於主機殼件。顯示模組藉由框架連結電腦模組。磁吸元件設置於框架內並可移動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第二位置較第一位置靠近電腦模組。
當框架相對電腦模組設置於一第一角度時,第一磁性元件對磁吸元件所產生之磁力大於第二磁性元件對磁吸元件所產生之磁力,磁吸元件固定於第一位置。當框架相對電腦模組設置於一第二角度時,第一磁性元件對磁吸元件所產生之磁力小於第二磁性元件對磁吸元件所產生之磁力,磁吸元件固定於第二位置。第二角度大於第一角度。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二角度介於約85度至約135度之間。另外,當框架相對主機殼件設置於一第三角度時,磁吸元件受第一磁性元件吸引固定於第一位置,其中第三角度大於第二角度。
在上述實施例中,磁吸元件具有一第一段部及一連結第一段部之第二段部,其中第一段部較第二段部靠近第一樞轉軸,且第一段部之截面積大於第二段部之截面積。磁吸元件具有T形之截面。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與第二磁性元件分別為一磁鐵,且磁吸元件為一磁性金屬。第一磁性元件之磁力小於第二磁性元件之磁力。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二磁性元件相對第一樞轉軸偏移設置。
在上述實施例中,螢幕殼件以可繞一第二樞轉軸的方式樞接於框架,當框架相對主機殼件設置於第二角度時,磁吸元件受第二磁性元件吸引固定於第二位置,螢幕殼件可繞第二樞轉軸轉動。
在上述實施例中,框架包括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及一第三支架。第一支架平行第一樞轉軸延伸。第二支架與第三支架係分別連結第一支架之相對二端,並朝遠離電腦模組之方向延伸。螢幕殼件樞接於第二支架或第三支架至少其中之一者。
在上述實施例中,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鉸鍊結構,鉸鍊結構連結螢幕殼件至第二支架或第三支架至少其中之一者並配置用於提供一扭力固定顯示模組。
1‧‧‧電子裝置
10‧‧‧顯示模組
11‧‧‧螢幕殼件
111‧‧‧第一側邊
112‧‧‧第二側邊
113‧‧‧第三側邊
114‧‧‧第四側邊
115‧‧‧開口
116‧‧‧插槽
12‧‧‧第一磁性元件
13‧‧‧顯示面板
20‧‧‧電腦模組
21‧‧‧主機殼件
211‧‧‧第一側邊
212‧‧‧第二側邊
213‧‧‧第三側邊
214‧‧‧第四側邊
216‧‧‧上表面
22‧‧‧第二磁性元件
23‧‧‧運算單元
25‧‧‧突出殼件
251‧‧‧曲面
30‧‧‧框架
31‧‧‧第一支架
311‧‧‧下側邊
313‧‧‧上側邊
315‧‧‧第一導槽
317‧‧‧第二導槽
32‧‧‧第二支架
321‧‧‧末端
33‧‧‧第三支架
331‧‧‧末端
34‧‧‧連接部
35‧‧‧鉸鍊結構
40‧‧‧磁吸元件
41‧‧‧第一段部
43‧‧‧第二段部
431‧‧‧末端
C‧‧‧曲率中心(中心)
d1‧‧‧間距
d2‧‧‧間距
d3‧‧‧間距
P1‧‧‧第一樞轉軸
P2‧‧‧第二樞轉軸
第1圖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其中框架相對電腦模組設置於一第二角度,且顯示模組相對框架位於開啟狀態。
第2圖顯示第1圖之A-A’截線之剖面示意圖。
第3圖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其中框架相對電腦模組設置於一第一角度。
第4圖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其中框架相對電腦模組設置於一第二角度,且顯示模組相對框架位於調整 狀態。
第5圖顯示本揭露之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剖面示意圖,其中框架相對電腦模組設置於一第三角度。
為了讓本揭露之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之說明。其中,實施例中的各元件之配置係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且實施例中圖式標號之部分重複,係為了簡化說明,並非意指不同實施例之間的關聯性。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
參照第1圖,本揭露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例如:筆記型電腦(notebook computer),包括一顯示模組10、一電腦模組20、一框架30、及一磁吸元件40。框架30繞一第一樞轉軸P1樞接於電腦模組20。顯示模組10透過框架30連結電腦模組20。顯示模組10與電腦模組20分別包括第一磁性元件12與第二磁性元件22。磁吸元件40可移動地設置於框架30內,並常態性受第一磁性元件12磁性吸引。磁吸元件40與第二磁性元件22間的磁力,根據框架30相對電腦模組20的設置角度而改變。當上述設置角度大於一臨界值後,因第一磁性元件12與磁吸元件40距離變大,第一磁性元件12對磁吸元件40所產生之磁力小於第二磁性元件22對磁吸元件40所產生之磁力,顯示模組10受釋放並可相對框架30進行運動。
電子裝置1之示範性結構特徵說明如下:
顯示模組10包括一螢幕殼件11、二第一磁性元件12、及一顯示面板13。螢幕殼件11具有複數個側邊,例如:第一側邊111、第二側邊112、第三側邊113、及一第四側邊114。第一側邊111、第二側邊112、第三側邊113、及第四側邊114依序連接,其中第一側邊111相對第三側邊113,且第二側邊112相對第四側邊114。螢幕殼件11定義一開口115,顯示面板13相對開口115設置於螢幕殼件11當中。顯示面板13根據一控制訊號顯示影像。在部分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3為具有感測觸控功能之觸控面板。在部分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0為具有獨立運作功能之平板電腦。
二個第一磁性元件12之一者相鄰第一側邊111設置於螢幕殼件11內部。二個第一磁性元件12之一者相鄰第三側邊113設置於螢幕殼件11內部。二個第一磁性元件12分別具有長條型之結構並沿平行第一樞轉軸P1的方向延伸。
參照第2圖,第一側邊111與第三側邊113分別具有一插槽116(第2圖僅顯示形成於第一側邊111之插槽116)。二個插槽116之開口分別形成於第一側邊111與第三側邊113之上。在部分實施例中,位於第一側邊111上之插槽116係朝遠離第一側邊111之方向延伸,並連結鄰近第一側邊111之第一磁性元件12,然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位於第一側邊111上之插槽116係朝遠離第一側邊111之方向延伸,但未連結第一磁性元件12。
參照第1圖,電腦模組20包括一主機殼件21、一第二磁性元件22、一運算單元23、及一突出殼件25。主機殼件21具有複數個側邊,例如:第一側邊211、第二側邊212、第三側邊213、及一第四側邊214。第一側邊211、第二側邊212、第三側邊213、 及第四側邊214依序連接,其中第一側邊211相對第三側邊213,且第二側邊212相對第四側邊214。運算單元23設置於主機殼件21內,用於控制電子裝置1之作動。
如第2圖所示,突出殼件25連結於主機殼件21之第三側邊213之鄰近處。在部分實施例中,突出殼件25包括一曲面251。曲面251連結於上表面216與第三側邊213之間。曲面251具有相同之曲率並具有曲率中心C,但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曲面251具有多個段部,依序自上表面216連結至第三側邊213並圍繞中心C設置,其中相鄰二個段部具有相異之曲率。突出殼件25在平行第一樞轉軸P1的方向上之長度小於主機殼件21平行第一樞轉軸P1的方向上之長度。突出殼件25在平行第一樞轉軸P1的方向上的兩端部與第二側邊212及第四側邊214分別相隔一間距。
第二磁性元件22設置於突出殼件25內部。第二磁性元件22具有長條型之結構並沿平行第一樞轉軸P1的方向延伸。在部分實施例中,第二磁性元件22係與曲面251之曲率中心C偏移設置,第二磁性元件22係較曲面251之曲率中心C靠近第三側邊213(電腦模組20之後側)。在部分實施例中,第二磁性元件22係與曲面251之曲率中心C偏移設置,第二磁性元件22係較曲面251之曲率中心C靠近曲面251之最高點(電腦模組20之上側)。
在部分實施例中,第二磁性元件22在一特定距離下所產生之磁力係大於第一磁性元件12在相同特定距離下所產生之磁力。舉例而言,第一磁性元件12為N42磁鐵,第二磁性元件22為N52磁鐵。
參照第1圖,框架30具有一第一支架31、一第二支架32、一第三支架33、二個連接部34、及多個鉸鍊結構35。第一支架31沿平行第一樞轉軸P1的方向延伸。第二支架32與第三支架33係分別連結第一支架31之相對二端,並朝遠離電腦模組20之方向延伸。二個連接部34分別樞接於突出殼件25之兩端部,使框架30可繞第一樞轉軸P1旋轉。框架30相對主機殼件21之設置角度可以透過適當之元件加以固定。舉例而言,框架30可透過二個設置於連接部34內部之鉸鍊結構(圖未示)提供一扭力,以維持框架30相對主機殼件21之設置角度。
在此實施例中,如第2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樞轉軸P1重合曲面251之曲率中心C,然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樞轉軸P1自曲率中心C偏移,只要框架30繞主機殼件21的過程不致使框架30之第一支架31與主機殼件21發生干涉即可。
參照第1圖,在部分實施例中,框架30之第二支架32之末端321與第三支架33之末端331係分別樞接於螢幕殼件11之第二側邊111與第四側邊114,使顯示模組10可繞一第二樞轉軸P2相對框架30進行旋轉。二個鉸鍊結構35係分別設置於框架30之第二支架32之末端321與第三支架33之末端331並連結框架30至螢幕殼件11,以維持螢幕殼件11相對框架30之旋轉角度。在部分實施例中,二個鉸鍊結構35所提供之扭力係大於使用者觸控顯示面板13所施加之外力。
參照第2圖,框架30之第一支架31具有一下側邊311及一相對下側邊311之上側邊313。下側邊311相鄰突出殼件25之曲 面251。上側邊313相鄰顯示模組10之第一側邊111。第一支架31相鄰下側邊311之內部具有一第一導槽315。上側邊313上具有一第二導槽317。第二導槽317朝遠離上側邊313之方向延伸並連結連通於第一導槽315。第一導槽315在垂直第一樞轉軸P1之平面上之寬度係大於第二導槽317在相同平面上之寬度。
磁吸元件40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框架30之第一支架31當中。磁吸元件40具有一第一段部41及一連結第一段部41之第二段部43。第一段部41設置於第一導槽315內。第二段部43自第一段部41朝第二導槽317延伸一既定長度並設置於第二導槽317內。第一段部41之截面積大於第二段部43之截面積。
如第2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中,磁吸元件40具有T形之截面,然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磁吸元件40之形狀可依照框架30內部之導槽之形狀進行變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磁吸元件40具有L形之截面。磁吸元件40可為鐵和鎳鉻鈷鎘等磁性金屬,或任何可被第一磁性元件12及第二磁性元件22吸引之材料。
電子裝置1之操作方式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3圖,其顯示電子裝置1之框架30相對電腦模組20設置於0度時之剖面示意圖。在此狀態下,框架30之下側邊311係相鄰突出殼件25之曲面251與主機殼件21之上表面216之交界處。框架30之下側邊311與第二磁性元件22間相隔一間距d1。第一磁性元件12對磁吸元件40所產生之磁力大於第二磁性元件22對磁吸元件40所產生之磁力。於是,磁吸元件40與第一磁性元件12磁力耦合並固定於如第3圖所示之第一位置。此時,第一段部41抵靠第一導槽315相鄰第二導槽317之內壁面,並且第二段部43的 一部分通過第二導槽317之開口以及插孔116之開口插入顯示模組10中,以確保顯示模組10的位置固定,無法相對框架30進行運動。
若顯示模組10沿第3圖所示之箭頭5方向繞第一樞轉軸P1樞轉,使框架30之下側邊311周向地沿突出殼件25之曲面251移動。在此過程中,磁吸元件40與第二磁性元件22之距離逐漸減少,第二磁性元件22對磁吸元件40所產生之磁力隨之逐漸增加。
參照第2圖,其顯示電子裝置1之框架30相對電腦模組20設置於90度時之剖面示意圖。當框架30相對電腦模組20之設置角度大於一第一臨界角度(例如:85-89度)後,框架30之下側邊311與第二磁性元件22間相隔一間距d2。第一磁性元件12對磁吸元件40所產生之磁力小於第二磁性元件22對磁吸元件40所產生之磁力。於是,磁吸元件40與第二磁性元件12磁力耦合並固定於如第2圖所示之第二位置。此時,第一段部41抵靠於框架30之下側邊311,第二段部43之末端431自插槽116分離。在部分實施例中,由於第二段部43的長度大於第二導槽317的長度,當磁吸元件40位於第二位置時,第二段部43之末端431雖已自插孔116分離,但仍經由第二導槽317位於上側邊313之開口暴露於外部。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當磁吸元件40位於第二位置時,第二段部43之末端431係位於第二導槽317當中,而未暴露於外部。
此時,顯示模組10可相對框架30繞第二樞轉軸P2改變其傾斜角度,如第4圖所示,以利於使用者觀看及操作。在部分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0繞第二樞轉軸P2進行180度之樞轉,使設置在第三側邊113之第一磁性元件12相鄰磁吸元件40。如此一來,顯示模組10將翻轉至另一側,以滿足不同使用需求。
若顯示裝置10繼續沿第2圖所示之箭頭6方向繞第一樞轉軸P1樞轉,框架30之下側邊311將周向地沿突出殼件25之曲面251移動,朝第三側邊213與曲面251之交界處移動。於是磁吸元件40與第二磁性元件22之距離又再度增加,第二磁性元件22對磁吸元件40所產生之磁力隨之逐漸減少。
參照第5圖,其顯示電子裝置1之框架30相對電腦模組20設置於180度時之剖面示意圖。當框架30相對電腦模組20之設置角度大於一第二臨界角度(例如:120-135度)後,框架30之下側邊311與第二磁性元件22間相隔一間距d3。第一磁性元件12對磁吸元件40所產生之磁力大於第二磁性元件22對磁吸元件40所產生之磁力。於是,磁吸元件40與第一磁性元件12磁力耦合並固定於如第5圖所示之第一位置。磁吸元件40的第二段部43的一部分通過第二導槽317之開口以及插槽116之開口插入顯示模組10中,以確保顯示模組10的位置固定,無法相對框架30進行運動。
上述實施例中,間距d1(第3圖)大於間距d3(第5圖),且間距d3大於間距d2(第2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增加第二磁性元件22對磁吸元件40所產生之磁力,磁吸元件40之第一段部41之寬度係大於第二段部43之寬度,並且第二磁性元件22之磁力係大於第一磁性元件12之磁力。
應當理解的是,在第1圖顯示之實施例中,雖然僅具有單一分別沿平行第一樞轉軸P1之方向延伸之第一磁性元件12、第二磁性元件22、磁吸元件40,但第一磁性元件12、第二磁性元件22、磁吸元件40之數量不應受上述實施例所限。在其餘未圖示之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具有複數個磁吸元件40,依序沿平行 第一樞轉軸P1之方向排列。第一磁性元件12及第二磁性元件22之數量可為單一。或者,第一磁性元件12以及/或者第二磁性元件22具有對應於磁吸元件40之數量,並依序沿平行第一樞轉軸P1之方向排列。另外,雖然上述實施例中,顯示模組10係樞設於框架30,但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在其餘實施例中,框架30之第二支架32與第三支33架分別具有一滑軌。顯示模組10以可滑動的方式設置於該二個滑軌內。顯示模組10根據框架30相對電腦模組20之設置角度決定是否可自框架30抽離。
本揭露之電子裝置1之顯示模組10與電腦模組20內部分別配置有相對磁吸元件40設置之磁性元件12、22。磁吸元件40與設置於電腦模組20的磁性元件22間的距離因框架30相對電腦模組20的設置角度而改變。因此,當框架30相對電腦模組20設置於小於第一臨界角度之第一角度時,或者當框架30相對電腦模組20設置於大於第二臨界角度之第三角度時,磁吸元件40與顯示模組10之磁性元件12磁性耦合,顯示模組10受固定。當框架30相對電腦模組20設置於第一臨界角度與第二臨界角度之間之第二角度時,磁吸元件40與電腦模組20之磁性元件22磁性耦合,顯示模組10受釋放。於是,顯示模組10可相對框架30進行運動。
本揭露之電子裝置,用於固定顯示模組之磁性元件相較於同類型之電子裝置所採用之磁性元件數量較少。因此,有利裝置厚度下降必減輕裝至重量。
雖然本揭露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於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 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電子裝置
10‧‧‧顯示模組
111‧‧‧第一側邊
116‧‧‧插槽
12‧‧‧第一磁性元件
20‧‧‧電腦模組
21‧‧‧主機殼件
213‧‧‧第三側邊
216‧‧‧上表面
22‧‧‧第二磁性元件
25‧‧‧突出殼件
251‧‧‧曲面
30‧‧‧框架
31‧‧‧第一支架
311‧‧‧下側邊
313‧‧‧上側邊
315‧‧‧第一導槽
317‧‧‧第二導槽
40‧‧‧磁吸元件
41‧‧‧第一段部
43‧‧‧第二段部
431‧‧‧末端
6‧‧‧箭頭
C‧‧‧曲率中心(中心)
d2‧‧‧間距
P1‧‧‧第一樞轉軸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顯示模組,包括一螢幕殼件與一設置於該螢幕殼件內之第一磁性元件;一電腦模組,包括一主機殼件與一設置於該主機殼件內之第二磁性元件;一框架,以可繞一第一樞轉軸的方式樞接於該主機殼件,其中該顯示模組藉由該框架連結該電腦模組;以及一磁吸元件,設置於該框架內並可移動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其中該第二位置較該第一位置靠近該電腦模組;當該框架相對該電腦模組設置於一第一角度時,該第一磁性元件對該磁吸元件所產生之磁力大於該第二磁性元件對該磁吸元件所產生之磁力,該磁吸元件固定於該第一位置,當該框架相對該電腦模組設置於一第二角度時,該第一磁性元件對該磁吸元件所產生之磁力小於該第二磁性元件對該磁吸元件所產生之磁力,該磁吸元件固定於該第二位置,其中該第二角度大於該第一角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角度介於85度至135度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當該框架相對該主機殼件設置於一第三角度時,該磁吸元件受該第一磁性元件吸引固定於該第一位置,其中該第三角度大於該第二角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磁吸元件具有一第一段部及一連結該第一段部之第二段部,其中該第一段部較該第二段部靠近該第一樞轉軸,且該第一段部之截面積大於該第二段部之截面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磁吸元件具有T形之截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磁性元件與該第二磁性元件分別為一磁鐵,且該磁吸元件為一磁性金屬,其中該第一磁性元件之磁力小於該第二磁性元件之磁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磁性元件相對該第一樞轉軸偏移設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螢幕殼件以可繞一第二樞轉軸的方式樞接於該框架,當該框架相對該主機殼件設置於該第二角度時,該磁吸元件受該第二磁性元件吸引固定於該第二位置,該螢幕殼件可繞該第二樞轉軸轉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框架包括:一第一支架,平行該第一樞轉軸延伸;一第二支架;以及一第三支架,其中該第二支架與該第三支架係分別連結該第一支架之相對二端,並朝遠離該電腦模組之方向延伸;其中,該螢幕殼件樞接於該第二支架或該第三支架至少其中之一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鉸鍊結構,該鉸鍊結構連結該螢幕殼件至該第二支架或該第三支架至少其中之一者並配置用於提供一扭力固定該顯示模組。
TW104114226A 2015-05-05 2015-05-05 電子裝置 TWI548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4226A TWI548969B (zh) 2015-05-05 2015-05-05 電子裝置
US15/061,135 US9568957B2 (en) 2015-05-05 2016-03-04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4226A TWI548969B (zh) 2015-05-05 2015-05-05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8969B TWI548969B (zh) 2016-09-11
TW201640252A true TW201640252A (zh) 2016-11-16

Family

ID=57223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4226A TWI548969B (zh) 2015-05-05 2015-05-05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568957B2 (zh)
TW (1) TWI5489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7310B (zh) * 2018-07-16 2023-04-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USD927482S1 (en) * 2019-05-08 2021-08-10 Dynabook Inc. Electronic computer
TWD214178S (zh) * 2020-12-10 2021-09-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
USD1016802S1 (en) * 2020-12-17 2024-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tebook computer
USD1016800S1 (en) * 2020-12-17 2024-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tebook computer
USD1016801S1 (en) * 2020-12-17 2024-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tebook computer
USD1008264S1 (en) * 2023-08-23 2023-12-19 Riying Ma Portable moni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9693B1 (en) * 1999-03-31 2001-05-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rticulated display for notebook computer
TWM246671U (en) * 2003-11-07 2004-10-11 Tatung Co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rotation-type display
TWI330311B (en) * 2007-04-18 2010-09-11 Quanta Comp Inc Adjustable support apparatus applied to equipment
US20100238620A1 (en) * 2009-03-23 2010-09-23 Ram David Adva Fish Magnetic Notebooks and Tablets
US20120262857A1 (en) * 2011-04-13 2012-10-18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Terminal apparatus and hinge structure
US8953310B2 (en) * 2012-08-08 2015-02-10 Samuel G. Smith Magnetic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accessories
TWI489249B (zh) * 2012-08-08 2015-06-2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殼體結構
TWI507846B (zh) * 2012-10-04 2015-11-11 Wistron Corp 接合機構
TWM451573U (zh) * 2012-10-31 2013-04-21 Quanta Comp Inc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I494047B (zh) * 2013-04-09 2015-07-21 Acer Inc Support for electronic products
TWM470482U (zh) * 2013-05-16 2014-01-11 Acer Inc 電子裝置
TWI516195B (zh) * 2013-08-07 2016-01-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535365B (zh) * 2013-11-13 2016-05-2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卡鎖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8969B (zh) 2016-09-11
US9568957B2 (en) 2017-02-14
US20160327992A1 (en) 2016-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8969B (zh) 電子裝置
US10238002B2 (en) Pivo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I669593B (zh) 可調式顯示器殼體總成
US8978209B1 (en) Hinge structure
TWM562419U (zh) 電子裝置
US108775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710027B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JP2013504783A (ja) 表示領域可変型ディスプレー装置
BR112015024298B1 (pt) Aparelho e dispositivo de computação para fixação de componente rotativo
EP3757409A1 (en)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505069B (zh) 電子裝置
CN109213272B (zh) 电子装置
US2014034084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042326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hinge member and connecting assembly
TW201507575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30128441A1 (en) Portable Computer
TW202014835A (zh) 電子裝置
US9329640B2 (en) Laptop computer
EP3161579A1 (en)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member
TWI516195B (zh) 電子裝置
US6297947B1 (en) External hinge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cover
CN106462182B (zh) 用于具有可旋转的显示构件的计算设备的联动机构
TWM539065U (zh) 電子裝置
TWI571727B (zh) 電子裝置
TWI756589B (zh) 具鉸鏈總成的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