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8979U - 躺椅 - Google Patents

躺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8979U
TWM468979U TW102214479U TW102214479U TWM468979U TW M468979 U TWM468979 U TW M468979U TW 102214479 U TW102214479 U TW 102214479U TW 102214479 U TW102214479 U TW 102214479U TW M468979 U TWM468979 U TW M4689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sleeve
seat
mandrel
c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4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San Weng
Original Assignee
Qi-San W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an Weng filed Critical Qi-San Weng
Priority to TW102214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8979U/zh
Publication of TWM468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8979U/zh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Description

躺椅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躺椅,特別是指一種可調整椅背的後躺角度的躺椅。
參閱圖1、2,已知的躺椅包含:一椅座11、與該椅座11安裝結合的一前腳架12與一後腳架13、一樞接於該椅座11後方的椅背14、二左右間隔且樞接於該椅背14的左右兩側的扶手15,以及二分別安裝於該等扶手15底部的調整座16。每一調整座16包括數個前後間隔的卡齒161,任兩相鄰的卡齒161之間具有一個定位槽162。該前腳架12包括二左右間隔並朝下且朝前斜伸的前腳桿121。該後腳架13包括二左右間隔並朝下且朝後斜伸的後腳桿131。該等後腳桿131的頂部分別與該等前腳桿121的頂部連接。且該等後腳桿131與前腳桿121的連接部位120為可選擇地卡合在該等調整座16的任一定位槽162中,進而使該等扶手15可穩固地架靠在該前腳桿121與後腳桿131上。
當要改變該椅背14的後躺角度時,必需將該等扶手15略微向上抬起並向前或向後拉動,以使其他任一定 位槽162與該等後腳桿131及前腳桿121的連接部位120卡合,從而改變該等扶手15與該等前腳桿121及後腳桿131之間的相對位置,而且由於該椅背14與該扶手15樞接,如此亦可同時改變該椅背14的後躺角度,達到調整目的。
由於上述的調整方式為手動調整,使用者要額外用手拉動扶手15才能改變椅背14角度,使用上較不方便,此種設計不夠人性化。而該等調整座16的卡齒161外露,在進行調整時容易刮傷使用者的手,而且也容易發生夾手問題,因此該躺椅有待改良。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方便調整後躺角度、使用安全的躺椅。
於是,本新型躺椅,包含:一椅座、一可改變角度地樞接在該椅座後方的椅背、一包括二位於該椅座的左右兩側的第一腳桿的椅腳,及二扶手單元。每一扶手單元包括一和與其對應的該第一腳桿結合的套筒,以及一前後延伸且可前後移動地穿伸通過該套筒且後端與該椅背樞接的心桿,該等扶手單元中的其中至少一個還包括一位於該套筒前端與該心桿前端之間的彈性件。當該椅背相對於該椅座向後樞轉時,會帶動該等扶手單元的心桿向後移動,使該彈性件被抵壓而呈現壓縮狀態並蓄積彈力,以將該椅背固定於其向後樞轉的位置上。
本新型之功效:藉由該等扶手單元的設計,使用者只要直接朝後躺靠即可帶動該椅背向後樞轉並定位, 而使用者身體往前時,則可藉由彈性件釋放彈力而自動帶動該椅背復位,此種可自動化調整椅背角度的結構,非常創新且實用,在使用上相當方便,並可避免以往躺椅的夾手問題,可安全使用。
2‧‧‧椅座
21‧‧‧座側桿
22‧‧‧座前桿
3‧‧‧椅背
31‧‧‧背側桿
4‧‧‧墊體
5‧‧‧椅腳
51‧‧‧第一腳桿
511‧‧‧主桿段
512‧‧‧彎折桿段
52‧‧‧第一底桿
53‧‧‧第二腳桿
54‧‧‧第二底桿
55‧‧‧第一樞接件
56‧‧‧第二樞接件
6‧‧‧扶手單元
60‧‧‧間隙
61‧‧‧套筒
62‧‧‧心桿
63‧‧‧扶手桿
631‧‧‧擋止部
64‧‧‧彈性件
65‧‧‧筒身
651‧‧‧內周面
652‧‧‧通道
653‧‧‧穿孔
66‧‧‧端蓋
661‧‧‧結合部
662‧‧‧端部
663‧‧‧貫孔
67‧‧‧椅腳結合體
7‧‧‧定位件
71‧‧‧卡合部
711‧‧‧第一卡段
712‧‧‧第二卡段
72‧‧‧扳動部
d1、d2、d2’‧‧‧厚度
w‧‧‧間隙的寬度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種已知躺椅的側視圖;圖2是一類似圖1的側視圖,同時顯示該躺椅的一椅背的角度改變;圖3是本新型躺椅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4是該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側視圖,圖中局部剖視以顯示一扶手單元的結構;圖5是圖4的局部放大圖;圖6是該較佳實施例的部分元件的橫剖視圖,同時顯示一定位件位於一非卡抵位置;圖7是一類似圖4的側視圖,同時顯示該較佳實施例的一椅背向後樞轉到不同的位置;及圖8是一類似圖6的剖視圖,同時顯示該定位件位於一卡抵位置。
參閱圖3、4、5,本新型躺椅之較佳實施例包含:一椅座2、一椅背3、一墊體4、一椅腳5、二扶手單元6 ,以及一定位件7。
該椅座2包括二左右間隔相對且前後延伸的座側桿21,以及一左右延伸且連接該等座側桿21前端的座前桿22。
該椅背3為可改變角度地樞接在該椅座2後方,並包括二左右間隔且上下延伸的背側桿31,以及一左右延伸且連接於該等背側桿31之間的背頂桿(圖未示)。該等背側桿31的底端分別與該等座側桿21樞接。
該墊體4延伸於該椅座2與該椅背3上,進而形成一體連接的一坐部與一背靠部,可提供使用者舒適的坐靠感受。
該椅腳5包括二位於該椅座2的左右兩側且大致朝前且朝下斜伸的第一腳桿51、一左右延伸且連接於該等第一腳桿51之間的第一底桿52、二位於該椅座2的左右兩側並朝後且朝下斜伸的第二腳桿53,以及一左右延伸且連接於該等第二腳桿53之間的第二底桿54。
每一第一腳桿51包括一自該第一底桿52朝上且朝後斜伸的主桿段511,以及一與該主桿段511之間呈非直線連接且朝後斜伸的彎折桿段512,該彎折桿段512相對於該主桿段511更加地朝後斜伸。該等第二腳桿53分別藉由一第一樞接件55與該等第一腳桿51樞接,該等第二腳桿53與該等第一腳桿51樞接的位置高於該椅座2的高度。該等第二腳桿53還分別藉由一第二樞接件56與該椅座2的該等座側桿21後端樞接。
該等扶手單元6連接於該椅背3的左右兩側並朝前延伸,且結合在該椅腳5上方。每一扶手單元6包括一個和與其對應的該第一腳桿51結合的套筒61、一前後延伸且可前後移動地穿伸通過該套筒61的心桿62、一組裝在該心桿62周圍並可與該心桿62同步地前後移動的扶手桿63,以及一穿套在該心桿62上的彈性件64。
該套筒61包括一呈環形且圍繞該心桿62的筒身65、二分別結合在該筒身65的前後兩端的端蓋66,以及一與該筒身65固定結合且位於該筒身65下方的椅腳結合體67。該筒身65具有一圍繞界定出一通道652的內周面651,且該等扶手單元6中的其中一個的該筒身65進一步地還具有一貫穿其下方筒壁且連通該通道652的穿孔653。該椅腳結合體67和與其位於同側的該第一腳桿51的彎折桿段512結合。
每一扶手單元6的每一端蓋66具有一塞裝於該筒身65內的結合部661、一連接該結合部661且位於該筒身65外部的端部662,以及一貫穿該結合部661與該端部662的貫孔663,該貫孔663的直徑大約等於該心桿62的直徑,且小於該通道652的直徑,藉此使該心桿62可穿伸通過該等端蓋66與該筒身65,且該心桿62接觸該等端蓋66的內周面,但該心桿62與該筒身65的內周面651間隔而形成一間隙60,該間隙60的寬度為w,亦即該心桿62與該內周面651的距離。
每一扶手單元6的心桿62與扶手桿63的後端 皆與位於同側的該背側桿31樞接,其中,該扶手桿63覆蓋在該心桿62與該彈性件64上,並且可以其後端為樞轉中心而相對該心桿62向上樞轉掀起。該扶手桿63包括一位於該心桿62前側的擋止部631。該彈性件64是一個壓縮彈簧,並且被限位於該套筒61前端與該扶手桿63的擋止部631之間,也相當於被限位在該套筒61前端與該心桿62前端之間。
參閱圖4、5、6,該定位件7安裝在其中一扶手單元6的筒身65上,具體而言是安裝於具有該穿孔653的該筒身65上。該定位件7包括一安裝在該筒身65的通道652且圍繞該心桿62局部部位的卡合部71,以及一連接該卡合部71並可經由該穿孔653而伸到該筒身65外的扳動部72。該卡合部71具有二分別位於該心桿62的左右兩側的第一卡段711,以及一連接於該等第一卡段711之間且連接該扳動部72的第二卡段712,該第二卡段712的厚度d2大於該等第一卡段711的厚度d1,所述第一卡段711、第二卡段712的厚度d1、d2,是指該第一卡段711、該第二卡段712在沿著該心桿62的徑向方向上的厚度。而且該等第一卡段711的厚度d1等於或略小於該心桿62與該套筒61的內周面651之間的該間隙60的寬度w。該第二卡段712的厚度d2則大於該間隙60的寬度w,該第二卡段712的不同部位的厚度不一定要相同(例如d2與d2’不相同),但是都大於該寬度w。該扳動部72呈長桿狀,並可帶動該卡合部71繞著該心桿62轉動。
該扳動部72與該卡合部71可以為兩個獨立的元件,該扳動部72之連接該卡合部71的一端可設有外螺紋,而該卡合部71上則可設有一螺孔。組裝時,該卡合部71可由該筒身65的前端或後端開口塞入該筒身65的通道652中,並將該卡合部71移動調整到對應該筒身65的穿孔653位置後,再將該扳動部72與該卡合部71螺鎖結合,如此即完成該定位件7之組裝。
參閱圖4、5、7,本新型使用時,當要調整該椅背3的後躺角度時,使用者可直接朝後用力躺靠,該椅背3就會如圖4箭頭方向所示,以一條通過其背側桿31底部的軸線為樞轉軸線而向後樞轉,且該椅背3帶動該等扶手單元6的心桿62與扶手桿63跟著向後移動,該等扶手桿63的擋止部631進而分別靠近與其對應的該等彈性件64,使該等彈性件64受到該等擋止部631與該等套筒61前端的配合抵壓,該等彈性件64進而呈現壓縮狀態並蓄積彈力,彈性件64產生的彈力與使用者後躺的力量可達成平衡,使該椅背3可定位在任意的向後樞轉的位置上。具體來說,當該椅背3後傾角度較大時,該等心桿62與該等扶手桿63朝後位移量大,彈性件64即產生較大的彈力來達成力平衡;當該椅背3後傾角度較小時,該等心桿62與該等扶手桿63朝後位移量小,彈性件64即產生較小的彈力來達成力平衡。
當使用者想要由圖7之後躺角度較大的位置回到圖4之後躺角度較小的位置時,只要將其身體稍微向前 而離開該椅背3,該等彈性件64即釋放彈力,並將該等扶手桿63的擋止部631向前頂推,從而帶動該等扶手桿63與心桿62朝前移動,並拉動該椅背3向前樞轉,使該椅背3的後躺角度變小。
補充說明的是,由於不同使用者的重量不同,後躺時所施加的力量也不同,為了因應此需求,本新型躺椅可選用多種不同彈簧常數(k值)的彈性件64。對於不同k值的彈性件64而言,當壓縮量相同時,k值愈大的彈性件64可承受較大的外力,進而可適用於體重較重的使用者。此外,本新型僅需要在其中一個扶手單元6中設置彈性件64,即可達到定位後躺角度的功能,實施上不以該兩個扶手單元6都分別設置一彈性件64為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該椅腳5的該等第一腳桿51整體並非呈直線設計,其目的在於:由於該等套筒61分別安裝在該等第一腳桿51上,若每一第一腳桿51整體呈直線延伸(亦即只設置該等主桿段511),將使套筒61的安裝位置較為往前;但相對地,由於本實施例設置該等彎折桿段512,該等彎折桿段512比該等主桿段511更為向後彎折,如此就可使該等套筒61的安裝位置較為往後,從而使該等套筒61的筒身65前側與該等扶手桿63的擋止部631的距離加長,如此使該等心桿62與該等扶手桿63有較長的向後移動空間,當然,該等彈性件64的整體長度也可以配合加長,進而能增加該椅背3可向後樞轉的角度。
參閱圖4、6、8,此外,本新型的定位件7可在 一如圖6的非卡抵位置,以及一如圖8的卡抵位置間移動。在該非卡抵位置時,該等第一卡段711皆位於該心桿62與該筒身65的內周面651之間,該第二卡段712對應該筒身65的穿孔653位置,並且未接觸該內周面651,而該扳動部72大致鉛直朝下延伸,此時該心桿62雖然接觸該第一卡段711,但未被固定卡住,該心桿62可相對該套筒61自由地前後移動。扳動該扳動部72時(如圖6箭頭所示方向,但也可以為反向扳動),可帶動該卡合部71轉動,以轉換到該卡抵位置,此時該卡合部71的第二卡段712位於該心桿62與該套筒61的內周面651之間,由於第二卡段712的厚度較大而會迫緊於該套筒61與該心桿62之間,並可緊密地抵壓該心桿62,此時該心桿62即無法自由地前後移動,藉此將該心桿62固定住。因此,藉由該定位件7的設計,當該定位件7位於該非卡抵位置時,使用者可自由調整該椅背3角度;當完成角度調整後,可將該定位件7扳動轉換到該卡抵位置,以輔助固定該心桿62,從而使該椅背3向後樞轉之後可被固定住,使用上更加安全。但由於本新型藉由該等彈性件64就可使該椅背3定位於任一向後樞轉的位置,因此本新型不以該定位件7為必要。
本新型不使用時,其整體可以收折以縮小體積,進而方便收藏。
綜上所述,藉由該等扶手單元6的設計,使用者只要直接朝後躺靠即可帶動該椅背3向後樞轉並定位,而使用者身體往前時,則可藉由彈性件64釋放彈力而自動 帶動該椅背3復位,此種可自動化調整椅背3角度的結構,非常創新且實用,在使用上相當方便。並且因為本新型不需要用手調整後躺角度,可避免以往躺椅的夾手問題,可安全使用。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椅座
21‧‧‧座側桿
3‧‧‧椅背
31‧‧‧背側桿
5‧‧‧椅腳
51‧‧‧第一腳桿
511‧‧‧主桿段
512‧‧‧彎折桿段
53‧‧‧第二腳桿
55‧‧‧第一樞接件
56‧‧‧第二樞接件
6‧‧‧扶手單元
61‧‧‧套筒
62‧‧‧心桿
63‧‧‧扶手桿
64‧‧‧彈性件
7‧‧‧定位件

Claims (8)

  1. 一種躺椅,包含:一椅座;一椅背,可改變角度地樞接在該椅座後方;一椅腳,包括二位於該椅座的左右兩側的第一腳桿;及二扶手單元,每一扶手單元包括一和與其對應的該第一腳桿結合的套筒,以及一前後延伸且可前後移動地穿伸通過該套筒且後端與該椅背樞接的心桿,該等扶手單元中的其中至少一個還包括一位於該套筒前端與該心桿前端之間的彈性件;當該椅背相對於該椅座向後樞轉時,會帶動該等扶手單元的心桿向後移動,使該彈性件被抵壓而呈現壓縮狀態並蓄積彈力,以將該椅背固定於其向後樞轉的位置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躺椅,其中,該等扶手單元都包括位於該套筒前端與該心桿前端之間的所述彈性件。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躺椅,其中,該椅腳還包括一左右延伸且連接該等第一腳桿的第一底桿,每一第一腳桿包括一自該第一底桿朝上且朝後斜伸的主桿段,以及一與該主桿段之間呈非直線連接且朝後斜伸的彎折桿段,該彎折桿段相對於該主桿段更加地朝後斜伸,該彎折桿段和與其位於同側的該套筒組裝結合。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躺椅,其中,每一扶手單元還包括一 組裝在該心桿周圍並覆蓋該彈性件的扶手桿,該扶手桿的後端與該椅背樞接,且該扶手桿可與該心桿同步地前後移動,該扶手桿包括一位於該心桿的前側的擋止部,該彈性件穿套在該心桿上,並且被限位於該套筒前端與該扶手桿的擋止部之間。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躺椅,其中,該套筒包括一呈環形且圍繞該心桿的筒身,該筒身具有一圍繞界定出一通道的內周面,該等扶手單元中的其中一個的該筒身還具有一連通該通道的穿孔;該心桿與該筒身的內周面間隔而形成一間隙;該躺椅還包含一安裝於具有該穿孔的該筒身上的定位件,該定位件包括一安裝在該筒身的通道且圍繞該心桿的卡合部,該卡合部具有二分別位於該心桿的左右兩側的第一卡段,以及一連接於該等第一卡段之間的第二卡段,該第二卡段的厚度大於該間隙的寬度,該定位件可在一非卡抵位置與一卡抵位置間移動,當該定位件位於該非卡抵位置時,該等第一卡段位於該心桿與該筒身的內周面之間,該第二卡段對應該筒身的穿孔位置,此時該心桿可相對該套筒前後移動;當該定位件位於該卡抵位置時,該第二卡段位於該心桿與該套筒的內周面之間並緊密地抵壓該心桿,此時該心桿無法相對該套筒前後移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躺椅,其中,該定位件還包括一連接該卡合部並可經由該穿孔而伸到該筒身外的扳動部,該扳動部可帶動該卡合部繞著該心桿轉動。
  7. 如請求項5或6所述的躺椅,其中,該套筒還包括二分別結合在該筒身的前後兩端的端蓋,每一端蓋具有一連通該筒身的通道的貫孔,該貫孔的直徑小於該通道的直徑,該心桿穿伸通過該筒身與該等端蓋。
  8. 如請求項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躺椅,其中,該椅座包括二左右間隔且前後延伸的座側桿,該椅背包括二左右間隔且上下延伸的背側桿,該等背側桿的底端分別與該等座側桿樞接,該等扶手單元的心桿分別與該等背側桿樞接。
TW102214479U 2013-08-01 2013-08-01 躺椅 TWM468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4479U TWM468979U (zh) 2013-08-01 2013-08-01 躺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4479U TWM468979U (zh) 2013-08-01 2013-08-01 躺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8979U true TWM468979U (zh) 2014-01-01

Family

ID=50346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4479U TWM468979U (zh) 2013-08-01 2013-08-01 躺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89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403B (zh) * 2022-08-02 2023-05-21 亞東學校財團法人亞東科技大學 後壓式輔助起身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3403B (zh) * 2022-08-02 2023-05-21 亞東學校財團法人亞東科技大學 後壓式輔助起身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05585A (zh) 躺椅
US8764110B2 (en) Resilient leaning position-restoring device for height-adjustable chair back of office chair
CA2581206C (en) Back rest tilting device in reclining chair
US9730522B2 (en) Headrest tilt mechanism
JP2014004319A (ja) ネスティング可能な椅子
JP4934674B2 (ja) 椅子
TWM394748U (en) Rocking chair
CA2827755C (en) Hidden braking assembly
JP5905928B2 (ja) 浴室用椅子
TWM468979U (zh) 躺椅
EP3225134A1 (en) Chair
WO2015196575A1 (zh) 一种座椅
JP6228251B2 (ja) 浴室用椅子
JP5255004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椅子
ITTO20030080U1 (it) Dispositivo di stiramento applicabile a mobili.
JP6196438B2 (ja) ロッキング椅子
JP2003164354A (ja) 椅子及びその背インナー板
JP6412300B2 (ja) ネスティング可能な椅子
US20060158010A1 (en) Foldable furniture device
US10820702B1 (en) Chair seat slid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GB2425943A (en) Collapsible chair with mechanism to prevent unwanted collapse
CA3060300C (en) Chair seat slid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US940233A (en) Reclining rocking-chair.
CN116439531B (zh) 一种多段式人体工学仿生座椅
EP3785570B1 (en) Chair seat with slid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