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8566U - 背光模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8566U
TWM458566U TW101224931U TW101224931U TWM458566U TW M458566 U TWM458566 U TW M458566U TW 101224931 U TW101224931 U TW 101224931U TW 101224931 U TW101224931 U TW 101224931U TW M458566 U TWM458566 U TW M45856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light guide
edge
limiting slot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24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ng-En Zhou
zhen-yu Du
chong-qi Wu
Original Assignee
Tpv Electronics Fu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v Electronics Fu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v Electronics Fuji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M458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8566U/zh

Links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導光板定位結構改良的背光模組。
    液晶顯示面板是目前眾多電子產品會應用的裝置,如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投影機與攝錄影裝置中都需應用到液晶顯示面板,而背光模組(Back light module)是液晶顯示面板中不可或缺的零組件,液晶顯示面板透過背光模組發出亮度充足且均勻的光源,方能使液晶顯示面板正常的顯像,而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又是背光模組中的關鍵元件,導光板(LGP)可以改變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入射光的方向,通過內部微結構設計,破壞原有的全反射,使光線在其中發生反射與折射,達到出射時的均勻亮度。
    導光板(LGP)一般主要原料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材料,因為PMMA材料具有高光透過率、複屈折率、流動性等優勢,但PMMA 材料耐熱性不高且有易碎的問題,因此,背光模組的設計中尚需考量導光板的固定方式,使導光板能避免在遭受撞擊時容易碎裂。

  傳統的側入式背光模組的導光板定位方式為,通過背板左右側卡勾來加以限制導光板的X/Y方向移動。因為導光板會熱脹冷縮,為了避免導光板接觸到發光二極體而受熱變形,或被背板卡勾擠壓到變形,故背板、導光板與發光二極體之間於X方向、Y方向上的配合需預留較大間隙。然而過大的間隙容易產生問題,若導光板與背板配合間隙過大,發生振動或碰撞時,導光板移動量大,網點與背板摩擦,容易產生白斑等損傷現象,特別是IR製程的網點硬度較弱,更會加大導光板不良率;此外,若間隙起伏過大,亦會產生其他問題,導光板與發光二極體之間間隙起伏較大,會使光學品質相對不穩定。導光板與發光二極體之間間隙大小對光學品質會產生相當的影響,在期望使間隙能保持穩定值,從而獲得穩定的光學品質,並保證符合製程能力指數的條件之下,本創作提出一種背光模組,期以解決上述問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種背光模組,期可解決導光板因熱脹冷縮而和背板互相擠壓產生變形,或是接觸到發光組件導致受熱變形的情況。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提出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背板與導光板。背板於Y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上側與下側,於X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左側與右側,背板還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與第三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設置於上側,第二限位件設置於左側,第三限位件設置於右側。導光板設置於背板上,且具有上緣、下緣、左緣與右緣,上緣對應於上側,下緣對應於下側,左緣對應於左側,右緣對應於右側,導光板還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與第三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位於上緣且對應於第一限位件設置,第一限位槽與第一限位件互相配合限制導光板與背板於X方向上的相對位移。第二限位槽位於左緣且對應於第二限位件設置,第二限位槽與第二限位件互相配合限制導光板與背板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第三限位槽位於右緣且對應於第三限位件設置,第三限位槽與第三限位件互相配合限制導光板與背板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與第一限位槽之間於X方向上的間隙小於第一限位件與第一限位槽之間於Y方向上的間隙。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與第二限位槽之間於Y方向上的間隙小於第二限位件與第二限位槽之間於X方向上的間隙;所述第三限位件與第三限位槽之間於Y方向上的間隙小於第三限位件與第三限位槽之間於X方向上的間隙。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發光組件,發光組件設置於背板的下側且對應於所述導光板的下緣。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位於導光板的上緣的中間。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槽與第三限位槽分別於Y方向上相對較靠近發光組件。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與第三限位件包括彈性材質。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還提出另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背板、導光板與發光組件。背板於Y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上側與下側,於X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左側與右側,背板還包括黏著件,黏著件設置於左側與右側中間且於Y方向上相對較靠近下側。導光板設置於背板上且具有上緣、下緣、左緣與右緣,上緣對應於上側,下緣對應於下側,左緣對應於左側,右緣對應於右側。導光板還包括黏著區,黏著區位於左緣與右緣中間且於Y方向上相對較靠近下緣。黏著件與黏著區互相黏接限制導光板與背板於X方向與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發光組件設置於下側。

  在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中,所述背板還包括第二限位件與第三限位件,第二限位件設置於左側,第三限位件設置於右側。導光板還包括第二限位槽與第三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位於左緣且對應於第二限位件設置,第二限位槽與第二限位件互相配合限制導光板與背板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第三限位槽位於右緣且對應於第三限位件設置,第三限位槽與第三限位件互相配合限制導光板與背板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

  在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槽與第三限位槽分別於Y方向上相對較靠近發光組件。

  本創作因採用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第三限位件與相對應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第三限位槽,使導光板的移動方向得以受到限制,同時保有於X方向與Y方向的熱膨脹空間,如此可避免導光板在熱膨脹時,與發光組件接觸而導致受熱變形,亦可避免導光板在熱膨脹時,與背板互相擠壓碰撞造成變形或損壞。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示意圖。請參見圖1,背光模組10包含導光板100、背板200及發光組件210。背板200於Y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上側201與下側202,於X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左側203與右側204,背板200還包括第一限位件300、第二限位件400與第三限位件50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00、第二限位件400與第三限位件500為由背板200延伸的卡勾結構,發光組件210為設置有發光二極體的燈條(light bar)。第一限位件300設置於上側201,第二限位件400設置於左側203,第三限位件500設置於右側204。導光板100設置於背板200上,且具有上緣101、下緣102、左緣103與右緣104,上緣101對應於上側201,下緣102對應於下側202,左緣103對應於左側203,右緣104對應於右側204,導光板100還包括第一限位槽600、第二限位槽700與第三限位槽800。第一限位槽600位於上緣101且對應於第一限位件300設置,第一限位槽600與第一限位件300互相配合限制導光板100與背板200於X方向上的相對位移。第二限位槽700位於左緣103且對應於第二限位件400設置,第二限位槽700與第二限位件400互相配合限制導光板100與背板200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第三限位槽800位於右緣104且對應於第三限位件500設置,第三限位槽800與第三限位件500互相配合限制導光板100與背板200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發光組件210設置於背板200的下側202且對應於所述導光板100的下緣102。
  具體而言,第一限位件300之第一限位件左側面310及第一限位件右側面320之間寬度略小於第一限位槽600之第一限位槽左側面610及第一限位槽右側面620所具有之寬度,使導光板100與背板200於X方向上的相對位移受到較大的限制。第二限位件400之第二限位件上側面410及第二限位件下側面420之間寬度略小於第二限位槽700之第二限位槽上側面710及第二限位槽下側面720所具有之寬度,使導光板100與背板200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受到較大的限制。第三限位件500之第三限位件上側面510及第三限位件下側面520之間寬度略小於第三限位槽800之第三限位槽上側面810及第三限位槽下側面820所具有之寬度,使導光板100與背板200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受到較大的限制。而第一限位件300之第一限位件下側面330與第一限位槽內側面630之間具有間隙631,當導光板100熱膨脹時,間隙631可提供導光板100於Y方向的膨脹空間。而第二限位件400之第二限位件右側面430與第二限位槽內側面730之間具有間隙731,第三限位件500之第三限位件左側面530與第三限位槽內側面830之間具有間隙831,當導光板100熱膨脹時,間隙731、831可提供導光板100於X方向的膨脹空間。前述間隙631、731、831可使導光板100遇熱膨脹後不至於因空間不足而擠壓受損,亦可避免因導光板100過於接近高溫中的發光組件210而導致燒融或受熱變形,或因發光組件210與導光板100互相擠壓碰撞導致損壞。
  圖2為本創作另一最佳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示意圖,其以圖1所示之背光模組10為例,並變更了部份結構。背光模組10a省略了圖1所示之背光模組10所具有的第一限位件300與第一限位槽600,但添加了圖2所示之黏著件900與黏著區910的設計。背光模組10a包括背板200a、導光板100a與發光組件210。背光模組10a同樣具有第二限位件與相應的第二限位槽以及第三限位件與相應的第三限位槽,其結構與作用與前述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背板200a於Y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上側與下側,於X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左側與右側,發光組件210設置於背板200a上且位於下側。背板200a還包括黏著件900,黏著件900設置於左側與右側中間且於Y方向上相對較靠近下側與發光組件210。導光板100a設置於背板上且具有上緣、下緣、左緣與右緣,上緣對應於上側,下緣對應於下側,左緣對應於左側,右緣對應於右側。導光板100a還包括黏著區910,黏著區910位於左緣與右緣中間且於Y方向上相對較靠近下緣與發光組件210。黏著件900與黏著區910互相黏接限制導光板100a與背板200a於X方向與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同時保有導光板100a於X方向與Y方向的熱膨脹空間。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與第二限位槽以及第三限位件與第三限位槽皆可省略,僅利用前述黏著件與黏著區的設計亦可有效限制導光板與背板於X方向與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同時保有導光板於X方向與Y方向的熱膨脹空間。
  綜上所述,本創作使導光板與背板的相對位移得以受到限制,同時保有導光板的熱膨脹空間,還可避免導光板過於靠近發光組件而被發光組件的高溫影響而燒融或受熱變形,也可避免導光板與背板或發光組件互相擠壓碰撞導致損壞。
  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於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0a‧‧‧背光模組
  100、100a‧‧‧導光板
  101‧‧‧上緣
  102‧‧‧下緣
  103‧‧‧左緣
  104‧‧‧右緣
  200、200a‧‧‧背板
  201‧‧‧上側
  202‧‧‧下側
  203‧‧‧左側
  204‧‧‧右側
  210‧‧‧發光組件
  300‧‧‧第一限位件
  310‧‧‧第一限位件左側面
  320‧‧‧第一限位件右側面
  330‧‧‧第一限位件下側面
  400‧‧‧第二限位件
  410‧‧‧第二限位件上側面
  420‧‧‧第二限位件下側面
  430‧‧‧第二限位件右側面
  500‧‧‧第三限位件
  510‧‧‧第三限位件上側面
  520‧‧‧第三限位件下側面
  530‧‧‧第三限位件左側面
  600‧‧‧第一限位槽
  610‧‧‧第一限位槽左側面
  620‧‧‧第一限位槽右側面
  630‧‧‧第一限位槽內側面
  631、731、831‧‧‧間隙
  700‧‧‧第二限位槽
  710‧‧‧第二限位槽上側面
  720‧‧‧第二限位槽下側面
  730‧‧‧第二限位槽內側面
  800‧‧‧第三限位槽
  810‧‧‧第三限位槽上側面
  820‧‧‧第三限位槽下側面
  830‧‧‧第三限位槽內側面
  900‧‧‧黏著件
  910‧‧‧黏著區
  圖1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示意圖。
10‧‧‧背光模組
100‧‧‧導光板
101‧‧‧上緣
102‧‧‧下緣
103‧‧‧左緣
104‧‧‧右緣
200‧‧‧背板
201‧‧‧上側
202‧‧‧下側
203‧‧‧左側
204‧‧‧右側
210‧‧‧發光組件
300‧‧‧第一限位件
310‧‧‧第一限位件左側面
320‧‧‧第一限位件右側面
330‧‧‧第一限位件下側面
400‧‧‧第二限位件
410‧‧‧第二限位件上側面
420‧‧‧第二限位件下側面
430‧‧‧第二限位件右側面
500‧‧‧第三限位件
510‧‧‧第三限位件上側面
520‧‧‧第三限位件下側面
530‧‧‧第三限位件左側面
600‧‧‧第一限位槽
610‧‧‧第一限位槽左側面
620‧‧‧第一限位槽右側面
630‧‧‧第一限位槽內側面
631、731、831‧‧‧間隙
700‧‧‧第二限位槽
710‧‧‧第二限位槽上側面
720‧‧‧第二限位槽下側面
730‧‧‧第二限位槽內側面
800‧‧‧第三限位槽
810‧‧‧第三限位槽上側面
820‧‧‧第三限位槽下側面
830‧‧‧第三限位槽內側面

Claims (10)

  1.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
      一背板,於Y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一上側與一下側,於X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一左側與一右側,該背板還包括:
         一第一限位件,設置於該上側;
         一第二限位件,設置於該左側;
         一第三限位件,設置於該右側;以及
      一導光板,設置於該背板上且具有一上緣、一下緣、一左緣與一右緣,該上緣對應於該上側,該下緣對應於該下側,該左緣對應於該左側,該右緣對應於該右側,該導光板還包括:
         一第一限位槽,位於該上緣且對應於該第一限位件設置,該第一限位槽與該第一限位件互相配合限制該導光板與該背板於X方向上的相對位移;
         一第二限位槽,位於該左緣且對應於該第二限位件設置,該第二限位槽與該第二限位件互相配合限制該導光板與該背板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
         一第三限位槽,位於該右緣且對應於該第三限位件設置,該第三限位槽與該第三限位件互相配合限制該導光板與該背板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限位件與該第一限位槽之間於X方向上的間隙小於該第一限位件與該第一限位槽之間於Y方向上的間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二限位件與該第二限位槽之間於Y方向上的間隙小於該第二限位件與該第二限位槽之間於X方向上的間隙;該第三限位件與該第三限位槽之間於Y方向上的間隙小於該第三限位件與該第三限位槽之間於X方向上的間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還包括一發光組件,該發光組件設置於該背板的該下側且對應於該導光板的該下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限位槽位於該導光板的該上緣的中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二限位槽與該第三限位槽分別於Y方向上相對較靠近該發光組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限位件、該第二限位件與該第三限位件包括一彈性材質。
  8.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
      一背板,於Y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一上側與一下側,於X方向上具有相對立的一左側與一右側,該背板還包括一黏著件,該黏著件設置於該左側與該右側中間且於Y方向上相對較靠近該下側;
      一導光板,設置於該背板上且具有一上緣、一下緣、一左緣與一右緣,該上緣對應於該上側,該下緣對應於該下側,該左緣對應於該左側,該右緣對應於該右側,該導光板還包括一黏著區,該黏著區位於該左緣與該右緣中間且於Y方向上相對較靠近該下緣,該黏著件與該黏著區互相黏接限制該導光板與該背板於X方向與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以及
      一發光組件,該發光組件設置於該下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背板還包括一第二限位件與一第三限位件,該第二限位件設置於該左側,該第三限位件設置於該右側;該導光板還包括一第二限位槽與一第三限位槽,該第二限位槽位於該左緣且對應於該第二限位件設置,該第二限位槽與該第二限位件互相配合限制該導光板與該背板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該第三限位槽位於該右緣且對應於該第三限位件設置,該第三限位槽與該第三限位件互相配合限制該導光板與該背板於Y方向上的相對位移。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二限位槽與該第三限位槽分別於Y方向上相對較靠近該發光組件。
TW101224931U 2012-07-28 2012-12-24 背光模組 TWM45856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68267 CN202708998U (zh) 2012-07-28 2012-07-28 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安装定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8566U true TWM458566U (zh) 2013-08-01

Family

ID=47589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24931U TWM458566U (zh) 2012-07-28 2012-12-24 背光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08998U (zh)
TW (1) TWM4585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35791B2 (en) 2014-09-04 2017-12-05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panel fixing device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07955B2 (en) 2015-04-27 2018-10-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double-side adhesive blocks
CN104748020B (zh) * 2015-04-27 2017-08-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948383B (zh) * 2019-11-27 2021-05-25 英展新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用于片式枢轴盖体加工的载具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35791B2 (en) 2014-09-04 2017-12-05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panel fixing devic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08998U (zh) 2013-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35971U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JP593350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6173183A1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522694B (zh)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顯示器
EP1865252B1 (en) 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TWI440941B (zh) 背光模組
US10107955B2 (en) Display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double-side adhesive blocks
WO2013053139A1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6143050B2 (ja) 面発光装置
JP2008027736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I507791B (zh) 背光模組
US2015031681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93259B (zh) 光源裝置
WO2013120300A1 (zh) 液晶显示模组
TWM458566U (zh) 背光模組
US10168574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12238431A (ja)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モジュール
WO2016027353A1 (ja) 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472846B (zh) 背光模組
TW202235930A (zh) 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KR10168389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JP7033723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WO2014169529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US9310550B2 (en) Positioning device for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JP6517724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