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4496U - 發光模組保護罩 - Google Patents

發光模組保護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4496U
TWM454496U TW101211496U TW101211496U TWM454496U TW M454496 U TWM454496 U TW M454496U TW 101211496 U TW101211496 U TW 101211496U TW 101211496 U TW101211496 U TW 101211496U TW M454496 U TWM454496 U TW M45449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housing
emitting module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1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Shun Lee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O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Oasi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O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211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4496U/zh
Publication of TWM454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4496U/zh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發光模組保護罩
本創作係有關發光模組之殼罩,特別是指一種可獲致較佳光源表現效果的發光模組保護罩。
按,發光二極體挾其省電、壽命長、驅電電壓低,以及反應速率快等諸多優點,已漸漸成為一種發展最快的發光元件,隨著發光二極體(LED)技術的突飛猛進,加上相關周邊積體電路控制元件及散熱技術的日漸成熟,使得發光二極體的應用日漸多元化。
由於傳統之燈泡型照明燈具,主要係以白熾燈泡為主,傳統白熾燈泡雖然依照瓦數設有多種不同的規格,但大部分都是一圓形燈頭,尾端形成有一螺接頭,可供旋入燈泡座內;因此坊間類似之發光二極體燈泡結構大多係在一燈頭狀的殼體內部設有數一發光二極體模組,以及在燈頭狀的殼體一端形成有一呈螺接頭型式的電極接頭,以供與既有之燈泡座相螺合。
類似習用發光二極體燈泡之發光模組,多係由數量不等的發光二極體以預定的排列方式建構在一基板上,僅在基板設有發光二極體元件之一側具有照明效果;再者,類似習用發光二極體燈泡必須利用燈頭狀的殼體對內部之發光模組構成屏蔽作用,該殼體之上半部主要係由一具複數鰭片的金屬殼罩所構成,導致其所應用之發光二極體燈泡僅在能夠在相 對於發光二極體燈泡之下半部產生照明效果,進而降低發光二極體燈泡之實用性。
有鑑於此,本創作即在提供發光模組一種可獲致較佳光源表現效果的保護罩結構,為其主要目的者。
為達上揭目的,本創作之發光模組保護罩係由一屏蔽殼體及一出光殼體對應蓋合構成;其中:該屏蔽殼體係由透光性材質所製成,其具有一供容置發光模組的第一容置空間,並且設有數道與該第一容置空間相通的第一對流槽;該出光殼體係對應蓋合於該屏蔽殼體之第一容置空間開口處,該出光殼體係由透光性材質所製成,並且於其內面塗佈有一反光層。
利用上述結構特徵,當發光模組保護罩內部之發光模組運作時,發光模組產生的光源可直接由該發光模組保護罩之出光殼體向外照射,並利用該屏蔽殼體之第一對流槽加速發光模組產生之廢熱排放速度;尤其,發光模組產生的部份光源可在該反光層之作用下反射至該屏蔽殼體,並經該屏蔽殼體對外照射。俾可獲致較佳的光源表現效果。
依據上述主要結構特徵,所述發光模組保護罩係在該屏蔽殼體之第一容置空間處設有一供安裝發光模組的支撐架,該支撐架係由透光性材質所製成,其本體上設有數道第二對流槽。
所述支撐架係具有一第二收容置空間,於該第二容置空間處設有一與該發光模組電性連接的電源轉換模組,該屏蔽 殼體對應於該出光殼體另端設有一與該發光模組電性連接的電極接頭。
上述電極接頭係為一螺接頭之結構型態。
所述屏蔽殼體及該出光殼體之蓋合處係分別設有對應接合的階級,並且於該屏蔽殼體及該出光殼體之階級處設有相對應扣持的卡扣槽及卡扣體。
具體而言,本創作之係可以產生下列功效:
1.可在屏蔽殼體及出光殼體皆產生照明效果,故尤適合設計成燈泡狀的型體,取代傳統白熾燈泡使用。
2.可在屏蔽殼體之第一對流槽作用下,提升發光模組之廢熱排放效率,使發光模組能夠長效維持較佳之工作效能。
3.可在支撐架之作用下,加速發光模組及電源轉換模組之廢熱排放速度,有效提升發光模組及電源轉換模組之使用壽命。
本創作之特點,可參閱本案圖式及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而獲得清楚地瞭解。
如第一圖本創作之發光模組保護罩外觀結構圖、第二圖本創作之結構分解圖、第三圖本創作所應用之發光模組安裝示意圖所示,本創作之發光模組保護罩20係由一屏蔽殼體21及一出光殼體22對應蓋合構成;其中:該屏蔽殼體21係由透光性材質所製成,其具有一供容置發光模組10的第一容置空間211,並且設有數道與該第一容置空間211相通的第一對流槽212。
該出光殼體22係對應蓋合於該屏蔽殼體21之第一容置空間211開口處,該出光殼體22係由透光性材質所製成,並且於其內面塗佈有一反光層221。
請同時配合第四圖所示,該屏蔽殼體21及該出光殼體22之蓋合處係分別設有對應接合的階級213、222,並且於該屏蔽殼體21及該出光殼體22之階級213、222設有相對應扣持的卡扣槽214及卡扣體223,使得以利用簡單的卡扣接合動作,快速完成該屏蔽殼體21及該出光殼體22之組裝接合。
原則上,本創作所應用之發光模組10係在一基板11上建構有預定數量的發光二極體12,當發光模組保護罩20內部之發光模組10運作時,該發光模組10產生的光源可直接由該發光模組保護罩20之出光殼體22向外照射,並利用該屏蔽殼體21之第一對流槽212加速發光模組10產生之廢熱排放速度。
尤其,發光模組10產生的部份光源係可在該反光層221之作用下反射至該屏蔽殼體21,並經該屏蔽殼體21對外照射,由於該該屏蔽殼體21係由透光性的材質所製成,因此除了可讓光線經由第一對流槽212向外照射之外,亦可在各第一對流槽212之間的隆脊部位產生均亮的導光效果。俾可讓所應用之對象獲致較佳的光源表現效果,尤適合設計成燈泡狀的型體,取代傳統白熾燈泡使用。
請同時配合參照第二圖及第四圖所示,本創作發光模組保護罩20係可以進一步在該屏蔽殼體21之第一容置空間211處設有一供安裝發光模組10的支撐架23,該支撐架23係由透光性材質所製成,其本體上設有數道與第一對流槽212對應的第二對流槽232。
以及,該支撐架23係可進一步設有一第二收容置空間231,於該第二容置空間231處設有一與該發光模組10電性連接的電源轉換模組24,該屏蔽殼體21對應於該出光殼體22另端設有一與該發光模組10電性連接的電極接頭25,該電極接頭25係為一螺接頭之結構型態,即可獲致一種可供與既有之燈泡座相螺合使用之發光模組保護罩。
與傳統習用結構相較,本創作之發光模組保護罩可在屏蔽殼體及出光殼體皆產生照明效果,以及可在屏蔽殼體之第一對流槽作用下,提升發光模組之廢熱排放效率,使發光模組能夠長效維持較佳之工作效能。尤其,可在支撐架之作用下,加速發光模組及電源轉換模組之廢熱排放速度,有效提升發光模組及電源轉換模組之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發光模組一較佳可行之保護罩,爰依法提呈新型專利之申請;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及技術特點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項技術之人士仍可能基於本創作之揭示而作各種不背離本案創作精神之替換及修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應不限於實施例所揭示者,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創作之替換及修飾,並為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先前技術]
10‧‧‧發光模組
11‧‧‧基板
12‧‧‧發光二極體
[本創作]
20‧‧‧發光模組保護罩
21‧‧‧屏蔽殼體
211‧‧‧第一容置空間
212‧‧‧第一對流槽
213‧‧‧階級
214‧‧‧卡扣槽
22‧‧‧出光殼體
221‧‧‧反光層
222‧‧‧階級
223‧‧‧卡扣體
23‧‧‧支撐架
231‧‧‧第二容置空間
232‧‧‧第二對流槽
24‧‧‧電源轉換模組
25‧‧‧電極接頭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之發光模組保護罩外觀結構圖。
第二圖係為本創作之結構分解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所應用之發光模組安裝示意圖。
第四圖係為係為本創作之發光模組保護罩結構剖視圖。
10‧‧‧發光模組
11‧‧‧基板
12‧‧‧發光二極體
20‧‧‧發光模組保護罩
21‧‧‧屏蔽殼體
211‧‧‧第一容置空間
212‧‧‧第一對流槽
213‧‧‧階級
214‧‧‧卡扣槽
22‧‧‧出光殼體
221‧‧‧反光層
222‧‧‧階級
223‧‧‧卡扣體
231‧‧‧第二容置空間
24‧‧‧電源轉換模組
25‧‧‧電極接頭

Claims (5)

  1. 一種發光模組保護罩,係包括:一屏蔽殼體,由透光性材質所製成,其具有一供容置發光模組的第一容置空間,並且設有數道與該第一容置空間相通的第一對流槽;一出光殼體,對應蓋合於該屏蔽殼體之第一容置空間開口處,該出光殼體係由透光性材質所製成,並且於其內面塗佈有一反光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模組保護罩,其中,該發光模組保護罩係在該屏蔽殼體之第一容置空間處設有一供安裝發光模組的支撐架,該支撐架係由透光性材質所製成,其本體上設有數道第二對流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光模組保護罩,其中,該支撐架係具有一第二收容置空間,於該第二容置空間處設有一與該發光模組電性連接的電源轉換模組,該屏蔽殼體對應於該出光殼體另端設有一與該發光模組電性連接的電極接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發光模組保護罩,其中,該電極接頭係為一螺接頭之結構型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發光模組保護罩,其中,該屏蔽殼體及該出光殼體之蓋合處係分別設有對應接合的階級,並且於該屏蔽殼體及該出光殼體之階級處設有相對應扣持的卡扣槽及卡扣體。
TW101211496U 2012-06-14 2012-06-14 發光模組保護罩 TWM454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1496U TWM454496U (zh) 2012-06-14 2012-06-14 發光模組保護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1496U TWM454496U (zh) 2012-06-14 2012-06-14 發光模組保護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4496U true TWM454496U (zh) 2013-06-01

Family

ID=49030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1496U TWM454496U (zh) 2012-06-14 2012-06-14 發光模組保護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44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58176U (ja) Led照明装置
KR20110108269A (ko) 엘이디 조명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조명램프
JP3166727U (ja) 半導体固体化照明器具
JP5337786B2 (ja) ランプ
CN102679206A (zh) Led灯泡
JP2010129501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KR101072584B1 (ko)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JP5717114B1 (ja) 直管形発光ダイオード式照明灯
JP2013232411A (ja) ランプカバ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
TWM461013U (zh) 可加大照射範圍的光源模組及燈具結構
TWM448615U (zh) Led球泡燈結構
KR20170064433A (ko) 벌브형 led 램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램프
JP2019012617A (ja) 照明器具
KR101202392B1 (ko) 딥 드로잉 방식을 이용한 벌브형 등기구
TWM454496U (zh) 發光模組保護罩
CN202675104U (zh) 一种深藏光led防眩天花灯
KR200452760Y1 (ko) 엘이디 조명장치
TWM448610U (zh) 發光二極體燈具
WO2017002960A1 (ja) 照明装置
KR101202406B1 (ko) Led 조명장치
JP2013157488A (ja) Ledランプ
KR101325793B1 (ko) 직관형 엘이디램프
CN202719442U (zh) 一种led筒灯
CN207778183U (zh) 天井灯
KR101233637B1 (ko) Pla탄소나노소재를 이용한 벌브형 등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