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4468U - 螺絲結構 - Google Patents

螺絲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4468U
TWM454468U TW102202601U TW102202601U TWM454468U TW M454468 U TWM454468 U TW M454468U TW 102202601 U TW102202601 U TW 102202601U TW 102202601 U TW102202601 U TW 102202601U TW M454468 U TWM454468 U TW M45446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axis
screw structure
thread
thread seg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2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eng-tia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hen Shun Bao
Jian Xue Q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 Shun Bao, Jian Xue Qin filed Critical Chen Shun Bao
Priority to TW102202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4468U/zh
Priority to CN 201320122693 priority patent/CN203146530U/zh
Publication of TWM454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4468U/zh

Links

Description

螺絲結構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螺絲,特別是指一種螺絲結構。
參閱圖1與圖2,為習知一種螺絲1,該螺絲1具有一以一軸線L為軸心且沿該軸線L延伸的頭部10,及一連接於該頭部10且以該軸線L為軸心並沿該軸線L延伸的桿部11,該桿部11具有一環繞該軸線L的螺紋段111,其中,該頭部10與該桿部11是以共軸線的方式配置,所以當使用者利用一手工具(圖未示)來操作該頭部10以帶動該桿部11轉動時,其轉動力臂即為該軸線L至一施力點之垂直距離,故進行轉動迫緊時的力臂,完全是靠該手工具的長度來提供,該螺絲1本身結構在力臂上並無任何貢獻。
另一方面,在工件的裝配上,該螺絲1是用來將一具有一穿孔301的第一工件300與一具有一螺孔401的第二工件400二者進行固定,由於該螺孔401的一母螺紋402與該螺絲1的該螺紋段111尺寸配合上必定會存在公差,當使用者旋轉該螺絲1而進行迫緊時,在該螺紋段 111之未受力一側112與該母螺紋402之間勢必會產生一背隙500。然而,該等背隙500內因為會夾雜著空氣,所以,在長時間使用之下,會漸漸導致該螺絲1的該螺紋段111或該螺孔401的該母螺紋402受侵蝕,若同時再有遭到外力或振動之影響時,而容易導致該螺絲1鬆脫情況發生。針對上述缺點,雖然已有人利用接固劑來進行改善,但是,如此一來,勢必要再多增加該接固劑的花費成本,而且在組裝上也多了一道工序,故仍有待改善之空間。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具有良好鎖固與防鬆脫效果且轉動力臂較大的螺絲結構。
於是本新型螺絲結構,包含一頭部,及一桿部。
該頭部以一第一軸線為軸心且沿該第一軸線延伸,該桿部連接成型於該頭部底側且以一與該第一軸線相間隔的第二軸線為軸心並沿該第二軸線延伸。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該頭部與該桿部二者呈偏心而非共軸線的設計,讓使用者在轉動時可以有較大的轉動力臂,如此一來,施力上能夠較為省力,進而提升鎖固與防鬆脫上的效果。
100‧‧‧第一工件
101‧‧‧穿孔
200‧‧‧第二工件
201‧‧‧螺孔
202‧‧‧母螺紋
2‧‧‧頭部
21‧‧‧扳手凹槽
3‧‧‧桿部
31‧‧‧第一螺紋段
311‧‧‧第一背側腹面
312‧‧‧第一壓力側腹面
32‧‧‧第二螺紋段
321‧‧‧第二背側腹面
322‧‧‧第二壓力側腹面
L1‧‧‧第一軸線
L2‧‧‧第二軸線
d1‧‧‧第一直徑
d2‧‧‧第二直徑
d3‧‧‧第三直徑
M‧‧‧螺紋中心線
P1‧‧‧牙距
P2‧‧‧牙距
F‧‧‧施力源
X1‧‧‧偏移量
X2‧‧‧垂直距離
S1‧‧‧大接觸面
S2‧‧‧小接觸面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為一剖視圖,說明習知一種螺絲螺鎖之情況; 圖2為習知該螺絲的一局部放大圖;圖3為本新型螺絲結構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說明螺鎖之情況;圖4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局部放大圖,說明一桿部的一第一螺紋段與一第二螺紋段;圖5為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俯視圖;圖6為本新型螺絲結構之一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圖7為本新型螺絲結構之一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圖8為本新型螺絲結構之一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圖9為本新型螺絲結構之一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圖10是該第五較佳實施例的一俯視圖,說明一頭部與一扳手凹槽;圖11為本新型螺絲結構之一第六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及圖12是該第六較佳實施例的一俯視圖,說明一頭部與一扳手凹槽。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3、圖4,及圖5,本新型螺絲結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適合螺鎖於一具有一母螺紋202的螺孔201,該螺絲結構包含一頭部2,及一桿部3。而該頭部2與該桿部3為金屬材質一體成型而成。
該頭部2以該第一軸線L1為軸心且沿該第一軸 線L1延伸,用以供手工具操作使用,而在本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頭部2具有一由頂面中間位置往下凹設且供內六角扳手(圖未示)插置使用的扳手凹槽21。
該桿部3連接成型於該頭部2底側,該桿部3以一與該第一軸線L1相間隔的第二軸線L2為軸心且沿該第二軸線L2並朝遠離頭部2方向逐漸縮束延伸。該桿部3包括一環繞該第二軸線L2的一第一螺紋段31,及一環繞該第二軸線L2且介於該第一螺紋段31與該頭部2之間的第二螺紋段32。其中,在本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桿部3連接於該頭部2處之直徑為一第一直徑d1,該桿部3中段位置處之直徑為一第二直徑d2,該桿部3尾端之直徑為一第三直徑d3,而且滿足該第一直徑d1>該第二直徑d2>該第三直徑d3之關係,讓該桿部3具有微量錐度外形,並且該第二螺紋段32的長度等於該桿部3長度的一半。當然,在其它實際製造上,該第二螺紋段32的長度也可以設計成大於該桿部3長度的一半,但仍不以此為限制。
該第一螺紋段31具有一背向於該頭部2且與該母螺紋202相間隔的第一背側腹面311,及一面向於該頭部2且貼抵於該母螺紋202的第一壓力側腹面312。其中,該第一螺紋段31的結構是同等於習知技術裡所述的螺紋段111(見圖1),是為一般市面上所習知的螺紋形式。
該第二螺紋段32具有一背向於該頭部2且貼抵於該母螺紋202的第二背側腹面321,及一面向於該頭部2且貼抵於該母螺紋202的第二壓力側腹面322。其中,該第 二背側腹面321輪廓外形與該第二壓力側腹面322的輪廓外形不相對稱,由圖4所示,位於假想線上方為該第二螺紋段32的局部放大,位於假想線下方為該第一螺紋段31的局部放大,由圖4中可以清楚的瞭解到,該第一螺紋段31的牙距為P1,該第二螺紋段32的牙距為P2,且該第一螺紋段31與該第一螺紋段32具有相同牙距。其該第二背側腹面321相較於該第一背側腹面311是較為偏離於螺紋中心線M,也就是說,該第二螺紋段32的該第二背側腹面321是較為飽牙的形態,以至於在迫緊該母螺紋202時,該第二背側腹面321能夠和該母螺紋202緊密貼合,此點特徵,是與先前技術裡的該螺紋段111(見圖2)在迫緊於該母螺紋402(見圖2)時的狀態不同。
在組配使用上,是先將一具有一穿孔101的第一工件100與具有該螺孔201的該第二工件200彼此疊合,並讓該穿孔101與該螺孔201彼此對準後,再將該桿部3穿過該穿孔101,而利用內六角扳手操作該頭部2旋轉,以慢慢地進行迫緊動作,而一開始施力時,因為該第一螺紋段31先接觸到該母螺紋202,其因為尺寸配合上有公差存在之關係,所以,在施力上較為省力,而當該桿部3漸漸被旋轉而往下移動到讓該第二螺紋段32接觸到該母螺紋202時,由於該第二背側腹面321與該第二壓力側腹面322皆是緊貼抵於該母螺紋202二側,所以,在施力上,是需施較大力量,但如此一來,當完全迫緊之後,能夠有效地減少背隙的產生,進而提升鎖固與防鬆脫上的效果。
另外,由於該頭部2與該桿部3二者分別是以非共軸線的方式設計,亦即偏心的意思,如圖5所示,故該頭部2與該桿部3其軸心之間必定會存在一偏移量X1,而相較於習知技術,由於該頭部10(見圖1)與該桿部11(見圖1)是共軸線故不會存在有該偏移量X1。所以,當使用者利用內六角扳手轉動本新型的該頭部2時,其力臂長度即為一施力源F至該第一軸線L1之間的一垂直距離X2與該偏移量X1之總合,所以相較於習知技術,本新型由於多了該偏移量X1,故增加了力臂,所以,在轉動施力上是能夠更加的省力而利於迫緊。
再參閱圖3,由於該頭部2是偏心於該桿部3,所以,當迫緊鎖固之後,其該頭部2底側是以非對稱的接觸面與該第一工件100相接觸,如圖3中所示之一大接觸面S1與一小接觸面S2,如此一來,由於該大接觸面S1的面積大,其所產生的磨擦阻力也會較大,故會讓本新型在迫緊之後,更不容易受外力影響而產生鬆脫現象。
參閱圖6,為本新型螺絲結構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其內容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該頭部2的截面外形為六角形,是設計成可供開口扳手(圖未示)操作之態樣。
參閱圖7,為本新型螺絲結構之第三較佳實施例,其內容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該頭部2的整體外形略成半球形。
參閱圖8,為本新型螺絲結構之第四較佳實施例 ,其內容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該頭部2的整體外形略成半球形,而且該扳手凹槽21是偏心的凹設於該頭部2,如此一來,更增加了力臂,在施力上能夠更為省力,以提升迫緊與防鬆脫效果。
參閱圖9與圖10,為本新型螺絲結構之第五較佳實施例,其內容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該扳手凹槽21是偏心的凹設於該頭部2,如此一來,更增加了力臂,在施力上能夠更為省力,以提升迫緊與防鬆脫效果。
參閱圖11與圖12,為本新型螺絲結構之第六較佳實施例,其內容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該頭部2的截面外形為花瓣形,是設計成可供梅花板手(圖未示)操作之態樣,其施力上較為省力。另外,該扳手凹槽21是偏心的凹設於該頭部2,故當選擇利用內六角板手操作時,也同樣的增加了力臂,在施力上也能夠較為省力,如此二個特點,皆可以用以提升迫緊與防鬆脫效果。
綜上所述,本新型螺絲結構具有下列優點及功效:
一、藉由該頭部2與該桿部3二者呈偏心而非共軸線的設計,讓使用者在轉動時,可以有較大的力臂,如此一來,轉動上可以較為省力,進而提升鎖固與防鬆脫上的效果。
二、藉由該第二螺紋段32的該第二背側腹面 321可以貼抵於該母螺紋202的設計,當迫緊後,本新型能夠有效地減少背隙產生,進而大幅地提升鎖固與防鬆脫上之效果。
三、藉由該第二螺紋段32的該第二背側腹面321可以貼抵於該母螺紋202的設計,當迫緊後,能夠有效地減少背隙產生,所以相對地能夠減少接固劑之使用,以降低組裝成本與組裝上之工序。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第一工件
101‧‧‧穿孔
200‧‧‧第二工件
201‧‧‧螺孔
202‧‧‧母螺紋
2‧‧‧頭部
21‧‧‧扳手凹槽
3‧‧‧桿部
31‧‧‧第一螺紋段
311‧‧‧第一背側腹面
312‧‧‧第一壓力側腹面
32‧‧‧第二螺紋段
321‧‧‧第二背側腹面
322‧‧‧第二壓力側腹面
L1‧‧‧第一軸線
L2‧‧‧第二軸線
d1‧‧‧第一直徑
d2‧‧‧第二直徑
d3‧‧‧第三直徑
S1‧‧‧大接觸面
S2‧‧‧小接觸面

Claims (8)

  1. 一種螺絲結構,包含:一頭部,以一第一軸線為軸心且沿該第一軸線延伸;及一桿部,連接成型於該頭部底側且以一與該第一軸線相間隔的第二軸線為軸心並沿該第二軸線延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螺絲結構,其中,該頭部具有一由頂面往下凹設的扳手凹槽。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螺絲結構,其中,該扳手凹槽偏心的凹設於該頭部。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任一項所述的螺絲結構,是適合螺鎖於一具有一母螺紋的螺孔,其中,該桿部包括一環繞該第二軸線的一第一螺紋段,及一環繞該第二軸線且介於該第一螺紋段與該頭部之間的第二螺紋段,該第一螺紋段具有一背向於該頭部且與該母螺紋相間隔的第一背側腹面,及一面向於該頭部且貼抵於該母螺紋的第一壓力側腹面,該第二螺紋段具有一背向於該頭部且貼抵於該母螺紋的第二背側腹面,及一面向於該頭部且貼抵於該母螺紋的第二壓力側腹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螺絲結構,其中,該第二螺紋段的長度大於等於該桿部長度的一半。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螺絲結構,其中,該桿部略呈錐度且沿該第二軸線並朝離遠該頭部方向縮束延伸。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螺絲結構,其中,該頭部的截面外形 為圓形。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螺絲結構,其中,該頭部的截面外形為花瓣形。
TW102202601U 2013-02-06 2013-02-06 螺絲結構 TWM454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2601U TWM454468U (zh) 2013-02-06 2013-02-06 螺絲結構
CN 201320122693 CN203146530U (zh) 2013-02-06 2013-03-18 螺丝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2601U TWM454468U (zh) 2013-02-06 2013-02-06 螺絲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4468U true TWM454468U (zh) 2013-06-01

Family

ID=48974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2601U TWM454468U (zh) 2013-02-06 2013-02-06 螺絲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6530U (zh)
TW (1) TWM4544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0055B (zh) * 2013-08-09 2018-07-21 維特恩斯坦歐洲股份公司 固緊系統及方法、及用於固緊系統之偏心器及直線式機器元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2167A (zh) * 2013-02-06 2014-08-16 Chen Shun Bao 螺絲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0055B (zh) * 2013-08-09 2018-07-21 維特恩斯坦歐洲股份公司 固緊系統及方法、及用於固緊系統之偏心器及直線式機器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6530U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527384A5 (zh)
JP2010519489A5 (zh)
JPWO2012102401A1 (ja) 雌ねじ構造
TW201432167A (zh) 螺絲結構
TWM473901U (zh) 電動手工具之轉接頭構造
TWM454468U (zh) 螺絲結構
CN206918016U (zh) 一种咬合角度大于螺纹升角的法兰面带齿的防松螺母
JP2014119000A (ja) 緩み止めダブルナット
TWM500657U (zh) 多重尺寸之套筒結構
WO2022057750A1 (zh) 一种具有轴承结构的防松动紧固组件
TWM472125U (zh) 螺絲
CN210318125U (zh) 一种紧固装置
JP2012117157A5 (zh)
CN208997528U (zh) 一种防拆卸连接头、连接头组件及空调器
TWI676527B (zh) 手工具用襯套結構
TWM592471U (zh) 翼型止推螺絲結構
TWM511929U (zh) 起子頭之結構改良(一)
WO2016119409A1 (zh) 一种阀门状态显示装置
TWM544577U (zh) 高效能螺栓
TWI579111B (zh) Star screwdriver system
TWI535541B (zh) 螺絲起子
TWM534661U (zh) 用於防止螺栓空轉之接頭
TWI729645B (zh) 翼型止推螺絲結構
TWM498092U (zh) 起子頭結構改良
JP3210799U (ja) ハンドツール回転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