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25925U - Cylinder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Cylinder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25925U
TWM425925U TW100221444U TW100221444U TWM425925U TW M425925 U TWM425925 U TW M425925U TW 100221444 U TW100221444 U TW 100221444U TW 100221444 U TW100221444 U TW 100221444U TW M425925 U TWM425925 U TW M42592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ushing
wall
combustion chamber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221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Hong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Colis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lis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lis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0221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25925U/zh
Publication of TWM425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25925U/zh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Description

M425925 五、新型說明: _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0001]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汽缸結構,尤指一種可有效提 高活塞摩擦與油氣爆炸熱能排散的汽缸結構。 【先前技術】 [0002] 按,引擎燃燒循環是在汽缸中進行,有溫度、壓力 、熱傳導、廢氣殘留等變因。引擎燃燒過程,主要係由 供油系統將混合好的油氣送入汽缸内,經由活塞作動壓 縮汽缸内空氣後,點火系統便會啟動火星塞引燃油氣, 當點火完成後,火焰便開始以燃燒壓力波的形式向外傳 播燃燒,並產生強大的推力,以將活塞往下推,而形成 幫助車輛行進的動力。 、 [0003] 故在引擎作動的過程中,汽缸内部因為活塞往復作 動與汽缸壁摩擦生熱及油氣引爆後發出的燃燒熱量等, 皆會使汽缸產生極高的溫度,因此,一般於汽缸都會設 有散熱構造,以避免汽缸因高溫而損壞,現有汽缸散熱 構造,主要分有氣冷式及水冷式,其中,水冷式又比氣 冷式具有更高冷卻效率,現有水冷引擎的汽缸,請參閱 第四圖所示,係主要於鑄造過程中,於汽缸主體(4 ) 的燃燒室(4 1 )周側設有流道(4 2 ),並於汽缸主 體(4) 一側設有入水口( 4 3 ),以與流道(4 2) 相通,另使汽缸主體(4)與汽缸蓋(5)組接之一端 成形有複數與流道(4 2)相通之開孔,以與設於汽缸 蓋(5)之出水口(51)相通,達到使冷卻水循環的 效果,而為了提高汽缸主體(4)與汽缸蓋(5)結合 表單編號A0101 第3頁/共15頁 M425925 的密.合性及防止冷卻水滲入燃燒室(4 1 )内,一般皆 會於汽缸主體(4)及汽缸蓋(5)組接處設置橡膠墊 圈;然,隨著橡膠墊圈的老化其防漏效果越差,若未定 期更換墊圈,便會發生冷卻水滲入燃燒室(4 1 ),造 成引擎損壞的情形,且由於現有汽缸主體(4)係由鑄 造成形,在考量鑄液的流動率及熱漲冷縮等因素,現有 水冷式汽缸主體(4)其燃燒室(4 1 )與流道(4 2 )間係呈具相當之壁厚,隨著壁厚的增加,燃燒室(4 1)内溫度愈難傳遞至流道(42),如此,即造成冷 卻效率的不當損失,降低引擎汽缸的使用壽命者。 [0004] 緣是,本創作人有鑑於現有汽缸冷卻設計的缺失, 乃藉其多年於相關領域的製造及設計經驗和知識的輔佐 ,並經多方巧思,針對現有汽缸構造做更新的研發改良 ,而研創出本創作。 【新型内容】 [0005]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汽缸結構,其主要目的係為了 提供一種可有效提高活塞摩擦與油氣爆炸熱能排散的汽 缸。 [0006] 為了達到上述實施目的,本創作人乃研擬如下汽缸 結構,係主要設有汽缸主體,並於汽缸主體成形有燃燒 室,又於燃燒室中套設有襯套,且於燃燒室與襯套間形 成有水流空間,另使汽缸主體外壁二側分別設有入水口 及出水口,以與該水流空間相通,復於襯套中心處成形 有通孔。 [0007] 如上所述之汽缸結構,其中,該燃燒室周壁係進一 表單編號A0101 第4頁/共15頁 [0008] [0009] [0010] [0011] [0012] [0013] 步環設有流道,而設於汽缸主體外壁之入水口及出水口 則與該流道相通,另使襯套外壁相對燃燒室之流道處環 設有槽道,以使燃燒室之流道與襯套之槽道間形成該水 流空間。 如上所述之汽缸結構,其中,該襯套係進一步於槽 道的上、下方處形成有止漏部,以與燃燒室室壁密合接 設。 如上所述之汽缸結構,其中,該汽缸主體外壁係進 一步成形有散熱鰭片。 藉此,本創作利用汽缸主體與襯套間形成之水流空 間,即可提供冷卻水於該水流空間與傳遞至襯套之活塞 摩擦與油氣爆炸熱能快速進行熱交換,達到有效提高汽 缸使用壽命及提升引擎運作效能等實質效益。 又本創作係藉由襯套上、下一體成形之止漏部,以 與汽缸主體之燃燒室室壁密合接設,達到確實防止冷卻 液不當滲漏,造成汽缸損壞的效果。 另本創作係於汽缸主體外壁成形有散熱鰭片,以幫 助傳遞至汽缸主體之熱量發散於外,利用該散熱鰭片設 計,即可進一步輔助提高水冷時的冷卻效果,亦可單獨 提供氣冷使用,達到水冷與氣冷兩用的實質功效。 【實施方式】 而為令本創作之技術手段及其所能達成之效果,能 夠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茲詳細說明如下,請一併參 閱揭露之圖式及圖號: 表單編號A0101 第5頁/共15頁 [0014] 首先’請參閲第-、二圖所示,為本創作之汽紅結 構,係主要於汽紅主體(1 )成形有燃燒室(i i ), 並於燃燒室(1 1 )周壁環設有流道(1 2 ),又於汽 缸主體(1 )外壁成形有散熱缝片(1 3),且於汽^ 主體(1 )外壁—側分別設有人水口(14)及出水σ (1 5),並使入水口(i 4)及出水口(丄5 )與流 道(1 2)相通,又於汽缸主體(1)之燃燒室(i i )套設有襯套(2),並使襯套(2)外壁相對燃燒室 (1 U之流道(1 2)處環設有槽道(2 1 ),以於 燃燒室(1 1 )之流道(i 2 )與襯套(2)之槽道( 2 1 )間形成水流空間(3),另襯套(2)於槽道( 2 1)的上、下方則形成與燃燒室丄)室壁密合接 設之止漏部(2 2),復使襯套(2)於中心處成形有 通孔(2 3)。 [0015] 據此,當引擎作動時,請一併參閱第三圖所示,活 塞係在套設於汽缸主體(i )其燃燒室(i i )的襯套 (2)通孔(2 3)中往復作動,以配合火星塞的點火 ,將注入汽缸主體(1)内的油氣引燃爆炸,以產生強 大的推力推動活塞,進而使活塞組接之連桿作動車輛行 進0 [0016] 當引擎作動的同時,汽缸主體(i )之冷卻水係會 由汽缸主體(1 ) 一側之入水口( 1 4)流入汽缸主體 (1)與襯套(2)共同形成之水流空間(3),再由 汽缸主體(1 )另側之出水口(1 5 )流出於外,而冷 卻水在由入水口(1 4 )經水流空間(3)往出水口( 表單編號A0101 第6頁/共15頁 M'425925 1 5)流動的過程中,即會將活塞往復作動與襯套(2 )相互摩擦產生的熱能及油氣引爆後傳導至襯套(2) 的熱量進行熱交換後帶離襯套(2),以使汽缸快速冷 卻,另於冷卻水帶引活塞作動及油氣引爆之熱量遠離汽 缸之際,設於汽缸主體(1 )外壁之散熱鰭片(丄3) 亦會同時產生散熱的作用,以將傳遞至汽缸主體(工) ,的熱量發散於外,藉此,以有效防止汽缸過熱損壞的情 形0 [0017] [0018] [0019] 由於本創作汽缸之水流空間(3)係隔著車削成形 之襯套(2)所具薄形壁厚,係可使流動於水流空間( 3)内之冷卻水有效將作用於襯套(2)之活塞摩擦熱 能與油氣爆炸熱量予以帶走,故請參閱第一併參閱第四 圖所示,與現有直接於鑄造之汽缸主體(4)上成形流 道(4 2)受限於鑄液的流動率及熱漲冷縮等因素,必 須使汽缸主體(4)之燃燒室(4 1)與流道(4 2) 間呈具相當厚度之壁厚相較下,本創作於壁厚有效縮減 後,係大幅提高熱傳導效率,達到提高汽缸的使用壽命 及提升引擎運作效能等實質效益。 再者’本創作係於襯套(2)上、下方車削成形與 汽缸主體(1 )之燃燒室(1 1 )室壁密合之止漏部( 22) ’與現有汽缸利用橡膠墊圈(1)作為防漏設計 相較下’本創作與襯套(2) —體成形之鋼質止漏部( 2 2)係不會有老化損壞情形’故可確實防止冷卻液不 當滲漏’造成汽缸毁損的效果β 另’本創作之汽缸主體(1 )係於外壁成形有散熱 第7頁/共15頁 表單編號Α0101 M425925 [0020] [0021] [0022] [0023] 鰭片(1 3),以幫助傳遞至汽缸主體(1 )之熱量發 散於外,故當實施水冷時,係可配合冷卻水,一併將活 塞往復作動與襯套(2)摩擦產生的熱能及油氣引爆後 傳導至襯套(2)的熱量有效帶離汽缸,另亦可單獨提 供氣冷使用,以由散熱鰭片(1 3)將經襯套(2)傳 遞至汽缸主體(1)的熱量帶離汽缸,而達到水冷與氣 冷兩用的實質功效者。 由上述結構及實施方式可知,本創作係具有如下優 點: 1. 本創作之汽缸結構係於汽缸主體與襯套間設有水 流空間,利用車削成形之襯套所具薄形壁厚,即可提高 冷卻水與傳遞至襯套之活塞摩擦與油氣爆炸熱能的熱交 換率,進而達到提高汽缸使用壽命及提升引擎運作效能 等實質效益。 2. 本創作之汽缸結構係於襯套上、下方車削成形與 汽缸主體之燃燒室室壁密合之止漏部,藉由與襯套一體 成形之鋼質止漏部,係可有效防止止漏部老化損壞的情 況,而確實達到避免冷卻液不當滲漏,造成汽缸毀損的 效果。 3. 本創作之汽缸結構係於汽缸主體外壁成形有散熱 鰭片,以幫助傳遞至汽缸主體之熱量發散於外,利用此 散熱鰭片設計,係可進一步輔助提高水冷時的冷卻效果 ,亦可單獨提供氣冷使用,達到水冷與氣冷兩用的實質 功效。 表單编號A0101 第8頁/共15頁 M425925 _ 肖上所述’本創作實施财能達到所翻功效,.又 其所揭露之具體構造’不僅未曾見諸於同類產品中亦 未曾公開於申清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 ,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 專利,則實感德便》 【圖式簡單說明】 [0025] 第一圖: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0026] 第二圖:本創作之剖視圖
[0027] 第三圖:本創作之使用狀態圖 [0028] 第四圖:現有之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29] 〈本創作〉 [0030] (1) 汽缸主體 (11)燃燒室 [0031] (1 2 )流道 (13)散熱鰭片 [0032] (1 4 )入水口 (1 5)出水口 [0033] (2 ) 襯套 (2 1 )槽道 [0034] (2 2)止漏部 (2 3)通孔 [0035] (3) 水流空間 [0036] 〈現有〉 [0037] (4) 汽缸主體 (4 1 )燃燒室 [0038] (4 2 )流遒 (4 3)入水口 表單編號A0101 第9頁/共15頁 M425925 [0039] (5)汽缸蓋 (5 1 )出水口 表單编號A0101 第10頁/共15頁

Claims (1)

  1. M425925 、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汽缸結構,係設有汽缸主體,並於汽缸主體成形有燃 燒室,又於燃燒室中套設有襯套,且於燃燒室與襯套間形 成有水流空間,另使汽缸主體外壁二側分別設有入水口及 出水口,以與該水流空間相通,復於襯套中心處形成有通 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汽缸結構,其中,該燃燒室周
    壁係進一步環設有流道,而設於汽缸主體外壁之入水口及 出水口則與該流道相通,另使襯套外壁相對燃燒室之流道 處環設有槽道,以使燃燒室之流道與襯套之槽道間形成該 水流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汽缸結構,其中,該襯套係進 一步於槽道的上、下方處形成有止漏部,以與燃燒室室壁 密合接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汽缸結構,其中,該汽缸主體 外壁係進一步成形有散熱鰭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汽缸結構,其中,該襯套係進
    一步於上、下方處成形有止漏部,以與燃燒室室壁密合接 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汽缸結構,其中,該汽缸主體 外壁係進一步成形有散熱鰭片。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汽缸結構,其中,該汽缸主體. 外壁係進一步成形有散熱鰭片。 100221444 表單編號A0101 第11頁/共15頁 1002070256-0
TW100221444U 2011-11-14 2011-11-14 Cylinder structure TWM425925U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221444U TWM425925U (en) 2011-11-14 2011-11-14 Cylinder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221444U TWM425925U (en) 2011-11-14 2011-11-14 Cylinder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25925U true TWM425925U (en) 2012-04-01

Family

ID=46463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221444U TWM425925U (en) 2011-11-14 2011-11-14 Cylinder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259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2004A (zh) * 2012-07-04 2014-01-22 可立新实业有限公司 水冷式机车汽缸制法
TWI447299B (zh) * 2012-06-08 2014-08-01 Colis Ind Co Ltd 水冷式機車汽缸製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7299B (zh) * 2012-06-08 2014-08-01 Colis Ind Co Ltd 水冷式機車汽缸製法
CN103522004A (zh) * 2012-07-04 2014-01-22 可立新实业有限公司 水冷式机车汽缸制法
CN103522004B (zh) * 2012-07-04 2015-09-02 可立新实业有限公司 水冷式机车汽缸制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138909A (ja) 副室式内燃機関
WO2017003460A1 (en) Nozzle combustion shield
JP2011169232A (ja) 内燃機関
JP2007100612A (ja) 副室式内燃機関
TWM425925U (en) Cylinder structure
CN201884087U (zh) 带有散热板的油底壳
JP2018534477A (ja) 冷媒を用いて低減された熱損失を提供するピストン
JP2006177345A (ja) エンジンの燃焼室冷却構造
CN202338405U (zh) 汽缸结构
CN201568147U (zh) 发动机气缸头
CN206668417U (zh) 一种气缸的密封一体件
JP2014077365A (ja) ガスケット
WO2008019553A1 (fr) Système de refroidissement d'unité génératrice numérique de moteur diesel horizontal
CN109184936A (zh) 排气结构和发动机
KR20130010655A (ko) 스터링 엔진의 실린더장치
TWM485956U (zh) 汽缸頭之散熱結構
TWI343448B (zh)
RU2616686C1 (ru) Поршн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варианты)
CN211202135U (zh) 一种能提高散热效果的水冷式气缸套及其安装结构
JP6909717B2 (ja)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装置
TWM599851U (zh) 氣缸頭蓋之改良
CN205382991U (zh) 一种冷压式汽缸体
CN207813763U (zh) 喷雾器发动机缸盖
CN206903757U (zh) 一种气缸体水道密封盖
TWM439704U (en) Air-cooled and water-cooled motorcycle cylinder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