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247759U - Fluid line member with internal temperature control - Google Patents

Fluid line member with internal temperature contro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247759U
TWM247759U TW092220393U TW92220393U TWM247759U TW M247759 U TWM247759 U TW M247759U TW 092220393 U TW092220393 U TW 092220393U TW 92220393 U TW92220393 U TW 92220393U TW M247759 U TWM247759 U TW M24775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temperature
flow
fluid transport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220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tefan Zikeli
Friedrich Ecker
Original Assignee
Zimm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mmer Ag filed Critical Zimmer Ag
Publication of TWM247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24775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17D1/08Pipe-line systems for liquids or viscous products
    • F17D1/16Facilitating the conveyance of liquids or effecting the conveyance of viscous products by modification of their viscosity
    • F17D1/18Facilitating the conveyance of liquids or effecting the conveyance of viscous products by modification of their viscosity by hea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Treatment of filament-forming or like material
    • D01D1/06Feeding liquid to the spinning head
    • D01D1/09Control of pressure, temperature or feeding rat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2/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Manufacture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Lubricants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Pipeline Systems (AREA)
  • Pipe Accessori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Weting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Description

M247759 五、創作說明(1) 創作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涉及一種用於模組式流體傳輸系統的流體運送 元件,該運送元件使結晶、熱敏的工作流體如合成聚合 物、纖維素衍生物或由纖維素、水和胺氧化物構成的溶液 流經其中,所述流體運送元件包括一個工作流體流經其中 的工作流體傳輸部。 先前技術 這樣 塑材料進 流體從混 無論 作流體在 體是熱敏 可用 度而定的 尤其 含有含纖 (NMMO ) 劑和任選 纖維素、 染料、抗 碳、碳黑 為了 的流體運 入模具時 合反應槽 何時在流 低於所述 且會進行 於本創作 枯性,其 適用於紡 維素、水 的紡絲溶 的添加劑 聚乙二醇 菌作用藥 或導電碳 傳送工作 送元件以單管著稱並且過去被用於在模 壓紡工作流體的紡絲設備。通常,工作 流經流體運送元件地流向壓紡喷絲頭。 體運送元件中超過規定最高溫度或當工 最高溫度下長時間保存時,所用工作流 自發放熱反應。 的工作流體大體上具有非常高的且隨溫 粘性隨溫度升高和剪切率增大而降低。 絲的工作流體是模塑材料,該模塑材料 和叔胺氧化物如N -曱基嗎琳N -氧化物 液以及用於熱穩定纖維素和溶劑的穩定 ,如二氧化鈦、硫酸鋇、石墨、羧曱基 、曱殼質、聚胺基葡糖、藻酸、多糖、 劑、含填、函素或氮的财燃劑、活性 黑、矽酸、有機溶劑如稀釋劑等。 流體,一方面,流體運送元件必須是可
gmll232 改請.ptd 第5頁 M247759 五、創作說明(2) 加熱的,從而工作流體粘性降低且流經流體運送元件的工 作流體在少量損耗下進行傳送。另一方面,溫度必須不太 高以防止了工作流體的分解和自發放熱反應。最後,應該 通過工作流體所流經的流體運送元件的流體橫截面獲取盡 可能均勻的速度截面以確保工作流體均勻流過流體運送元 件。 至於該問題的解決方案,EP-0668941B1建議,在管道 中央和/或流體運送元件内壁的溫度應根據其所示公式來 控制。為此,冷卻介質流過包圍工作流體傳輸部的冷卻 套。冷卻介質從工作流體帶走可能出現的放熱反應的熱量 並冷卻流體流動的外部。 但是,EP- 0 6 6 8 9 4 1 B1所建議的流體傳輪系統的缺陷 是,通過工作流體流過而獲得的效率很低並且工作流體隨 溫度而定的特性只能不準確地加以控制。 創作内容 因此,本創作的目地是提供一種更有效的流體運送元 件,當工作流體流經其中時,所述流體運送元件允許更直 接地控制工作流體的隨溫度而定的特性。 對於上述類型的流體運送元件來說,根據本創作地如 此實現了上述目的,即工作流體部具有大致成環形的流動 橫截面,代替工作流體中心流在流體運送元件中央設置溫 度控裝置以控制流體運送元件内的工作流體溫度。 因而,使用這種解決方法,中心流不再存在。因此,
grull232己夂請.ptd 第6頁 M247759 五、創作說明(3) 在流體的整個橫截面範圍内,可以很好地影響外部流體的 溫度。溫度控制裝置佔據了中心流的位置,從而允^從流 體内控制工作流體溫度。結果,工作流體和進而工作流體 隨溫度而定的特性可以更精確地進彳亍控制,可降彳氏流體^損 耗。不再需要只能是人們努力但很不精確且間接地進行的 中心流溫度測量。 不同於EP-0668 9 41B1所用解決方案,其中只能通過冷 卻外部溫度來間接改變中心溫度,可以通過工作流體環繞 其流動的本創作溫度控制裝置直接影響工作流體内部的溫 度。 由於代替工作流體中心流設置了溫度控制裝置和由此 產生的環形工作流體傳輸部,受到溫控的流動橫截面的厚 度也減小了;在EP-0668941A1的方法中,溫控層的厚度對 應於工作流體傳輸部的内徑。根據本創作,溫控工作流體 的層厚度只對應於環形流動橫截面壁的厚度。由於層厚減 小,所以,傳熱的時間常數減小。 根據溫度控制裝置溫度比工作流體溫度是高還是低, 溫度控制裝置可被用於冷卻加熱工作流體。在流體運送元 件中’還可以這樣控制溫度控制裝置的溫度,即溫度控制 裝置的特定部分作為冷卻部,而其他部分作為加熱部。在 工作流體傳輸部的整個流動橫截面内均勻的工作流體溫度 起到了工作流體基準溫度的作用。 ,據一個特別有利的設計方案,溫度控制裝置被設計 成内管形狀’該内管同軸放置在溫控流體所流經的工作流
gmll232改請.ptd 第7頁 M247759 五、創作說明(4) 體傳輸部中。與電加熱比較,可以通過溫控流體獲得更均 勻的傳熱,而溫度沒有任何大的局部差異。 通過流經溫度控制裝置的溫控流體,工作流體可以在 逆流或同向流體中被冷卻或加熱。在同向流體的情況下, 工作流體和溫控流體的流動方向是完全相同的。在逆流情 況下,工作流體和溫控流體的流動方向是完全相反的。 在另一個特別有利的流體運送元件的改進方案中,除 溫度控制裝置外,設置了至少部分包圍工作流體傳輸部的 溫控套管段。因此,在該改進方案中,設置一個直接作用 於流體内部的溫度控制裝置和直接作用於流體外部的另一 個溫度控制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同時使用雙溫度控制 裝置具有明顯增大的傳熱面積。 在另一個有利的改進方案中,溫控流體可流經溫控套 管段。與電加熱比較,使用溫控流體可實現更均勻的傳 熱,而溫度沒有任何大的局部差異。 因此,在該改進方案中,與現有技術相比,在工作流 體和溫控流體之間獲得了實際上增大的傳熱面積。增大的 傳熱面積影響了流過各套管表面的大熱流。由於傳熱速度 更快,所以,溫控流體與工作流體之間的溫差更小。因 =^ ^在現有技術中迄今為止可獲得精確度相比,可以更 精確地控制溫度和工作流體的粘性。 在另一個有利的改進方案 體具有與溫度控制裝置中溫控 度。與溫度控制裝置無關地,
中,溫控套管段中的溫控流 流體無關地受到控制的溫 可以按照同向流動或逆流的
M247759 五、創作說明(5) 方式將溫控套管段用於冷卻或加熱 為了盡可能地低保持流 用絕熱層至少部分地覆 工作流體在溫度控制裝 在另一個有利的改進方案中, 體運送元件與其環境之間的傳熱, 蓋住工作流體傳輸部。 尤其是為了實現本創作目地, 置周圍流動是重要的。根據另一個有利的改進方案,這是 如此實現的,即流體運送元件包括一個從温度控制裝置伸 '入工作流體地到達工作流體運送元件内壁的墊塊。根據各 自的要求,可以在相應的有利設計方案中設置所需數量的 塾塊。分別加熱塾塊也是可行的。 為了在工作流體環繞墊塊流動時盡可能小地保持流動 損耗,墊塊可具有大致成流線型的橫截面。 當溫控流體流動於塾塊周圍時,可再次增大傳熱面 積。結果,可直接影響沒有直接接觸溫度控制裝置或溫控 套管段的工作流體的溫度。同時,該解決方案提供了結構 簡單地給溫度控制裝置提供溫控流體的可能性。 當流體運送元件内徑被定為DA且溫度控制裝置外徑為 Di時,其中DA對應於環形工作流體傳輸部的外徑,Di對應於 環形工作流體傳輸段的内徑,並且當適當的流體傳輸直徑 Dad被定義為/ ( DA2-DJ )時,表面比可如此定義:0 = (+ DA ) / Dad。表面比0最妤在0 = 1到0 = 4之間,最佳地是在 0 = 1至0 = 1 · 8之間。 直徑DA與01之比可通過工作流體層厚比A來表示,工作 流體層厚比A為層厚比S= ( DA- Di ) /2 (在具有溫度控制裝
grull232 己夂請.ptd 第9頁 M247759 五、創作說明(6) 置(環形)的情況下)或S = DA (沒有溫度控制裝置,只有 外管)與工作流體傳輸部外徑〇4的比,A = S/Dad,該比率最 好小於0 . 5,最佳地小於0 . 4。 對於流體運送元件的穩定性及其製造來說,當墊塊被 安裝在位於工作流體流向上的流體運送元件一端上時,這 是特別有利的。 對於模組式流體傳輸系統的構造來說,可以在至少一 個位於工作流體流向的端部上給流體運送元件配備一個如 此設計的接頭部,即流體運送元件可與其他流體運送元件 相連。 在另一個優選改進方案中,可以在接頭部提供用於溫 度控制裝置的溫控流體。為此,接頭部包含至少一個溫控 流體口,可以通過該開口從流體運送元件的外部把溫控流 體供應溫度控制裝置。 在許多個流體運送元件串聯的情況下,當在至少一個 位於工作流體流向的端部上給溫度控制裝置配設了 一個溫 度控制裝置内的溫控流體的流通口時,其中流通口不能連 接其他流體運送元件的相應流通口時,可省略分別給各流 體運送元件供應溫控流體。在這種有科的實施例中,串聯 流體運送元件的溫度控制裝置直接一個連另一個。為此, 容納器件相應地一個接一個地設置在各自的流通口上。在 特殊情況下,流體運送元件可具有與之相連的且沒有配備 溫度控制裝置的本創作的流體運送元件。在這種情況下, 可設置一個可安裝在内加熱段的溫控流體的流通口上的且
grull232 改請.ptd 第10頁 M247759 五、創作說明(7) 通過它緊密封閉 控流體倒流進工 盡可能小,在另 大致成流線型的 向相同或相反方 在上述改進 程中都是標準的 例如,本創 所需曲率的彎管 有用於連接另外 種流體運送元件 作流體。 但是,流體 連接另外的流體 配流器成Y型、T 另一個可能 件,即該端件具 頭部。在這種情 閉。 流體運送元 上的那端上,工 流向相反那端上 不同流體傳輸系 此外,在另 流通口 作流體 一個的 外形。 向上的 方案中 任何功 作的流 ,他在 兩個流 ,可以 的封閉 。為了 有利改 封閉機 溫度控 ,流體 能形式 體運送 與工作 體運送 精確控 機構。通過封閉機構防止溫 保持封閉機構處的流動損耗 進方案中,封閉機構可具有 構可設置在位於工作流體流 制裝置一端上。 運送元件可以採取在管道工 元件可 流體流 元件的 制溫度 設計成直管或有任何 向相同的每一端上具 使用這 傳輸工 相應接頭部。 截面地遠距離 件也可設計成至少裝配有三個用於 件接頭部的配流器。例如,這樣的 他任何三維形狀。 性就是將流體運送元件設計成這樣的端 有唯--個用於另一個流體運送元件的接 況下,工作流體的流通口也適當地被封 運送元 運送元 型或其 件還可被設計成漸縮管,在工作流體流向 作流體所流經的漸縮管流動橫截面小於在 的流動橫截面。這種漸縮管可被用於產生 統之間的過渡段。 一個有利的改進方案中,流體運送元件包
grull232改請.ptd 第11頁 M247759 五、創作說明(8) 含一個用於處理工作流體和改變聚合物特性的内置式混合 反應器或反應槽。流體運送元件還包含一個或多個用於過 濾工作流體的流體篩檢程式。 本創作不局限於特殊類型的溫控流體。例如,液體和 氣體都可用做溫控流體。 任何能抵抗可能出現的放熱反應壓力的耐蝕材料都可 用作溫度控制裝置、工作流體傳輸部或溫控套管段的材 料。在這裏,材料可一是鋼或優質或特種鋼或鍍鉻的鋼或 優質鋼。為了使工作流體對壁的粘附和摩擦最小,溫度控 制裝置的外壁或工作流體傳輸部的内壁可被處理成特別光 滑或塗上減摩塗層。 本創作還涉及模組式流體傳輸系統,它由至少兩個如 上述實施例之一所述的串聯流體運送元件構成。流體傳輸 系統還包括一個用來控制工作流體的控制器或封閉機構。 可以通過溫控流體供應系統給控制器或封閉機構供應溫控 流體。 為了改造現有流體傳輸系統或將其安裝在普通的流體 導管中,溫度控制裝置可被製成一個可與傳統流體運送元 件相連的獨立件或一個標準導管。為此,溫度控制裝置包 括一個與其他溫控模組或其他流體運送元件相連的且同時 流體運送元件被緊固在其上的連接器件。溫度控制裝置佔 據流體導管内的中心流位置,從而在溫度控制裝置和改造 的流體導管之間獲得了成薄層式的且大致成環形的流動橫 截面。
grull232己夂請.ptd 第12頁 M247759 五、創作說明(9) 實施方式 將參照實施例並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創作。 圖1以沿流體運送元件1的令心軸線Μ截取的縱截面來 表示本創作的流體運送元件1的第一實施例。流體運送元 件1是一個大致成管狀的構件且相對中心軸線Μ對稱旋轉。 當工作流體流經時,圖1中的流體運送元件特別設計用於 通過紡絲液,紡絲液包括水、纖維素和叔胺氧化物。工作 流體流經具有環形流動橫截面的工作流體傳輸部2。工作 流體傳輸部具有限定出工作流體傳輸部2的流動橫截面的 外壁3和内壁4。 工作流體傳輸部2的内壁4由溫度控制裝置5形成的。 溫度控制裝置5包括設計成與工作流體傳輸部2同軸的 且具有溫控流體所流經的内室7的傳輸部或内體6。内體6 大致成管狀。 通過工作流體傳輸部2内的工作流體,溫度控制裝置5 在外部環流。由於在溫度控制裝置5内室7中的溫控流體溫 度與工作流體傳輸部中工作流體溫度不同,所以通過管道 壁6進行熱交換。依賴溫控流體溫度高於或低於工作流體 溫度地,熱從工作流體中被交換到溫控流體中,或者熱從 溫控流體中被交換到工作流體中。 因此,溫度控制裝置可被用於加熱或冷卻工作流體。 工作流體傳輸部2的外壁3是由組成溫控套管段的管體 8形成的。為此,管道8被環繞溫控流體流動的孔腔9包
grull232己夂請.ptd 第13頁 M247759 五、創作說明(ίο) 圍。不論溫度控制裝置5中的溫控流體溫度是多少,溫控 套管段9中的溫控流體的溫度可高於或低於工作流體的溫 度。因此,外壁3可以獨立於溫度控制裝置5地加熱或冷卻 工作流體。 ° 溫控套管段配備了用於供應溫控流體的通道。在預定 的可控溫度下’溫控流體流入溫控套管段g。 通過徑向延伸的並終止於流通口丨丨的供應通路丨〇給溫 度控制裝置5供應溫控流體。 流通口11設置在流體運送元件i的凸緣狀接頭部12 上:接頭部1 2用於把流體運送元件i連接到另外的流體運 送元件(未顯示)上。工作流體在此通過環形流通口丨3從 一個流體運送元件流入另一個。 j頭部可配備通道或螺紋口 1 4,可通過螺紋建立與其 他&體運送元件接頭部的耐壓耐流體連接。 為了解釋供應溫控流體的各種方式,圖1的流體運送 元=如圖所示地位於在工作流體通道方向上的且兩端有不 同接,部的溫度控制裝置5 i,如在中心軸線M方向上。 中所不的左端,用於給溫度控制裝置提供溫控 流體的部分與溫度控制裝置5牢固地相連。 μ祕1中,在溫度控制裝置5的管道6的一端設置了封 /通過該封閉機構關閉溫控流體進入溫度控制裝 置5的流通口。 Ί 9f f 的流體運送元件1的端部上,晝出了接頭部 多’、、、/皿又控制裝置5供應溫控流體的一個不同變形方
第14頁 M247759
2運Ξ LH *山至溫度控制裝置5的供應裝置地,在流 ΚΐΠϋ端上的供應裝置形成了獨立的供應模組 栌制步詈5的^ _ /供應杈組1 6配備了可緊密連接到溫度 3裝^的甬度^體产路6上的傳輪段16,。在圖】的實施 、、攻疋I k傳輪段1 6被推入線路或内體6中實現的。 恤控流體線路6的内部7通過傳輸段丨6被連接到沿徑向或成 幸畐條狀延伸的供應模組丨6的供應線路i 〇。 固定件1 6的供應線路1 〇終止於被連接到溫控流體供應 源上(未顯示)的流通口 1 1處。
圖中未晝出的溫控流體供應源把溫控流體送至溫度控 制裴置5並同時·控制回應於預定處理參數如工作流體成 分、工作流體供應速率、工作流體的物流量等地控制溫控 流體溫度。 可以設置不同的溫控流體供應系統來供應溫控套管段 9和溫度控制裝置5。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表面比0 = ( D〗+ DA ) / Dad為工作 流體傳輸段2的内經與外徑之和與適當的流體運送直徑dad = /" ( DA2 - D!2 )的商構成的,表面比最好在0 = 1 - 0 = 4之間, 最佳地在0 = 1 - 0 = 1 · 8之間。 層厚S = ( DA - h ) / 2與工作流體傳輸部2的適當流體運 送直徑Dad之比A = S / Dad最好小於〇 . 5 ;在實施例1中小於 3.4° 圖2顯示垂直於圖1沿I I - I I線中軸Μ的橫截面; 如圖2中所示,供應線路1 〇沿徑向筆直延伸並佈置成 ______ I ί 1 1 S 1 1 R 1 I S 1 grull232改請.Ptd 第15頁 M247759 五、創作說明(12) 星形。供應線路的數量是隨意的,同樣它們的佈置也是隨 意的。為了防止供應線路後面的死水區,其橫截面在工作 流體傳送方向上成流線型。 在圖2中,連接供應線路1 0而形成了一環形腔1 7。所 述環形膛1 7通過一個或多個連接期間被連接至溫控流體供 應系統上(此處未顯示)。 無論何時要使串聯流體運送元件的溫度控制裝置5相 互隔絕開,則使用封閉機構1 4。 例如,這可以用來在溫度控制裝置5内沿溫控流體流 向保持小溫降或者以交替地加熱或冷卻串聯的流體運送元 件。 溫度控制裝置5内的溫控流體流向可同向於或逆向於 流過工作流體傳輸段2的流向,例如同流流動或逆流流 動。 圖3表示本創作流體運送元件1的第二實施例。在此實 施例中,同樣的參考數位被用於完成與如圖1的實施例相 同或相.似功能的元件。 圖3的流體運送元件被設計成Y型配流器件。圖3的實 施例還可以成其他所需的配流器件形式,如成T形或以任 何所需的三維形式。 在圖3的實施例中,配流器件配備了兩個結束於根據 圖1的一個變形方式的接頭部12上的彎管段20。在專用情 況下,可省去插入管件。在這種情況下,接頭部1 2直接放 在配流器件1上。
grull23235:if .ptd 第16頁 M247759 五、創作說明(13) 配流器件1設置在包圍工作流體傳輸段2的 8 控套管段9的外面。在圖3所示的配流器件的情 Jp, 尚 供應線路8將溫控套管段g連接到溫度控制装置$ ^ 配流器件1連接了共三個流體運送元 1 在工作流體傳輪部分支的地方,為了不阻其”'、不衣 流動,沒有裝配溫度控制裝置5。兩管段、的卫作= 裝置5結束於各Μ目應的流體運送元件中t =溫度控制 前。為了在溫孔器5端區内獲得盡可能 的交叉點 動狀1以及為了避免形成工作流體可能貝的有利流^ 這種情況下,機構成流線型如圓錐型質3:! j 現了工作流體在配流器件i中鮮明地分流二的;V十/ 段9段2產生了兩管道俨9 n的、、w洚 通過脈控套& 交換。 &道奴20的Λ度控制袈置5的溫控流體的
M247759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以縱截面表示流體運送元件的第一實施例; 圖2以橫截面表示圖1的流體運送元件; 圖3表示根據本發明的流體運送元件的第二實施例。 圖式之主要符號說明 2工作流體傳輸部 5溫度控制裝置 Μ中心軸線 1流體運送元件 8管體 9孔腔 3外壁 1 0供應通路 6内體 1 1、1 4 ’流通口 1 2接頭部 1 5封閉機構
grull232己夂請.ptd 第18頁

Claims (1)

  1. M247759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包含用於使結晶、熱 敏放熱反應性的工作流體如由纖維素、水和胺氧化物構 成的溶液物流經其中的至少兩個可串聯的流體運送元件, 該流體運送元件中的至少一個包括工作流體流過其中的工 作流體傳輸部(2)並具有大致成環形的流動橫截面,該流 體運送系統還包含一個内部溫度控制裝置(5 )代替了工 作流體中心流被放置在所述流體運送元件(1 )的中心(Μ )’以便控制工作流體傳輸部(2 )内的工作流體溫度, 該内部溫度控制裝置(5 )為一溫控流體所流經,其特徵 在於還包含一個供應模組(1 6 )其可連結於兩相鄰的該流體 運送元件(1 )之間的該至少一個流體運送元件的一末端 上,且可速結於該内部溫度控制裝置(5 )以將該溫控流 體導入該内部溫度控制裝置。 控控 第度溫 圍溫狀 範部管 利内的 專述中 請所其 申,經 如於流 2.在體 徵流 特控 組 模 的 項 C路 置通 裝體 制流 其溫 ,成 統計 系設 送被 運好 體最 流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其 特徵在於,溫度控制裝置(5 )的溫度高於工作流體的溫 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其 特徵在於,溫度控制裝置(5 )的溫度低於工作流體的溫
    grull232 改請.ptd 第19頁 M247759 六、申請專利範圍 度。 其 統 送 il 體 流 式 組 模 的 項 2 第 圍 範 利 專 請 申 如 置 裝 制 控 度 溫 在 於 在 徵 特 基 向 流 的 體 流 控 溫 的 内 部 輸 傳 體 流 作 工 經 流 與 上。 本同 相 向 流 的 體 流 作 工 的 其 , 統 系 送 ^ 體 流 式 組 模 的 項 2 第 圍 範 利 專 請 申 如 置 裝 制 控 度 溫 於 在 徵 特 全 完 向 流 的 體 流 控 溫 的 内 部 輸 傳 體 流 作 工 述 所 經 流。 與反 相 向 流 的 體 流 作 工 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其 特徵在於,所述流體運送元件(1 )包括一個用於控制工 作流體溫度的溫控套管段(9 ),所述溫控套管段(9 )至 少部分地包圍所述工作流體傳輸部(2 )。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其 特徵在於,所述溫控套管段(9 )内的溫控流體的溫度高 於所述溫度控制裝置(5 )的溫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其 特徵在於,所述溫控套管段(9 )内的溫控流體溫度低於 所述溫度控制裝置(5 )溫度。
    grull232改請.ptd 第20頁 M247759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9項中任一項的模組式流體 運送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溫控套管段(9 )内的溫控 流體的流向與所述工作流體傳輸部(2 )中的工作流體的 流向相同。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9項中任一項的模組式流體 運送系統,其特徵在於,在外部溫控套管段(9 )内的溫 控流體的流向與所述工作流體傳輸部(2 )中的工作流體 的流向相反。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所述工作流體傳輸部(2 )至少部分地塗有 絕熱層。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墊塊(1 0 )從所述溫度控制裝置 (5 )延伸至所述工作流體傳輸部(2 )的外壁(3 )伸入 所述工作流體。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所述墊塊(1 0 )具有基本上成流線型的橫截 面〇
    grull232改請.ptd 第21頁 M247759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或1 4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 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溫度控制裝置(5 )中的溫控流體 流經所述墊塊(1 0 )。 ,上 統向 系方 送送 運傳 體體 流流 式作 組工 模於 的位 項在 15置。 1 端 第設4 圍3 範ο的 利(1} 1X 專塊C 請墊件 申,元 如於送 .在運 16徵體 特流 其的 統3) 5 系C 送置 運裝 體制 流控 式度 組溫 模於 的裝 項在 15置; 第設J ] 之 圍 範ο } 1± CU 利c C 專塊組 請塾模 申,應 如於供 •在立 17徵獨 特的 其上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給接頭部(1 2 )配備了至少一個溫控流體開 口( 1 1 ),通過該開口可將溫控流體從所述流體運送元件 (1 )外部供應至所述溫度控制裝置(5 )。 系 送 il 體 流 式 組 模 的 項 8 ii 或 1流 第作 圍工 範於 利位 專, 請於 申在 如徵 •特 19其 統 的 上 向 方 送 傳 體 裝 制 控 度 少 至 的 包 端 ,件 4元 1 C送 口運 通體 流流 5)體他 丨流其 置控到 括 所 溫接 的連 内地。 }密上 5緊} 被, 置 4 )1 裝 C 制口 控C通 度口流 溫通應 在流相 個述的 2 ο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grull232改請.ptd 第22頁 M247759 六、申請專利範圍 其特徵在於,封閉機構(1 5 )可設置在溫度控制裝置(5 )的溫控流體流通口 ( 1 4 ’)處,且通過其所述流通口 (1 4 ’)可緊密地封閉通道。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所述封閉機構(1 5 )具有實質上成流線型的 外形。 述於 前在 如徵 •特 2其 2 Jy 統 少 至 的 元 送 ^ 體 流 >他 1—- ^ C其 件至 端 請位::件 .流 第體 圍流 々巳 一二 >/摩作 利工 專於 模 的 項 系 送 f&c· il 體 流 式 元 送 體 流 的 上 向 方 通 件 元 送 運。 體} 流12 述C 所部 接頭 連接 於的 用 括(1 包 2 3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 統,其特徵在於,一表面比0 = ( D! + DA ) / Dad由環形工作流 體傳輸部(2 )的外徑DA與内徑Di之和以及適當的流體運送 直徑Dad=,(DA1-D〖1)得到,其值在0=1至0 = 4之間,較佳的 0 = 1至0 = 1 · 8之間。
    grull232改請.ptd 第23頁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工作流體層的厚度率A = S/Dad的值為層厚度率 S= ( DA- D! ) /2除以所述工作流體傳輸部(2 )的適當流體 運送直徑Dad,其值最好小於0. 5,最佳小於0 . 4。 M247759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流體運送元件(1 )被設計成直管或具有任 何所需曲率的彎管,位於工作流體流向上的每個端件包括 相應的用於連接另外兩個流體運送元件(1 )的接頭部 (12 )。 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流體運送元件(1 )被設計成配流器,該配 流器包括至少三個用於連接其他流體運送元件(1 )的接 頭部。 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流體運送元件(1 )被設計成只有一個用於 連接另一個流體運送元件(1 )的接頭部(1 2 )的端件。 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流體運送元件(1 )包括一個安裝用於傳送 工作流體的泵。 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流體運送元件.(1 )包括一個安裝用於處理 工作流體並且改變聚合物特性的混合反應器。 3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grull232改請.ptd 第24頁 M247759 六、申請專利範圍 其特徵在於,流體運送元件(1 )包括一個或多個用於過 濾工作流體的流體過濾件。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所述溫控流體是液體。 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所述溫控流體是氣體。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 其特徵在於,在工作流體傳輸部(2 )中的流體運送元件 (1)是由鋼、優質鋼或鍍鉻鋼製成的。 ,鍍 統或 系鋼 送質 運優 體、 流鋼 式由 組} 模5 的 項置 1裝 第制 圍控 範度 利溫。 專述成 請所製 申,鋼 如於質 •在優 34徵或 特鋼 其鉻 3 5 · —種安裝在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的流體運送元件 (1 )内的溫度控制裝置,所述模組式流體運送系統用於 使結晶、熱敏的工作流體如由纖維素、水和胺氧化物組成 的溶液流經其中,所述流體運送元件(1 )包括一個工作 流體流經其中的工作流體傳輸部(2 ),其特徵在於,所 述溫度控制裝置(5 )包括一個與其他溫度控制裝置(5 ) 或其他流體運送元件(1 )的連接機構(1 2 )相連的連接
    grull232改請.ptd 第25頁 M247759
    grull232 改請.ptd 第26頁
TW092220393U 2000-05-18 2001-06-27 Fluid line member with internal temperature control TWM247759U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024540A DE10024540A1 (de) 2000-05-18 2000-05-18 Fluidleitungsstück mit Innentemperier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247759U true TWM247759U (en) 2004-10-21

Family

ID=7642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220393U TWM247759U (en) 2000-05-18 2001-06-27 Fluid line member with internal temperature control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6997249B2 (zh)
EP (1) EP1282735B1 (zh)
KR (1) KR100488292B1 (zh)
CN (1) CN1289724C (zh)
AT (1) ATE330047T1 (zh)
AU (1) AU6897201A (zh)
BR (1) BR0111160A (zh)
CA (1) CA2407162A1 (zh)
DE (2) DE10024540A1 (zh)
EA (1) EA003975B1 (zh)
MY (1) MY131221A (zh)
NO (1) NO321179B1 (zh)
PL (1) PL358362A1 (zh)
TW (1) TWM247759U (zh)
WO (1) WO2001088232A1 (zh)
ZA (1) ZA2002086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14348B1 (ko) * 2003-12-03 2005-09-13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셀룰로오스 용액의 이송 장치 및 이송 방법
DE102004024028B4 (de) 2004-05-13 2010-04-08 Lenzing Ag Lyocell-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mit Presswasserrückführung
AT505730B1 (de) 2007-08-16 2010-07-15 Helfenberger Immobilien Llc & Mischung, insbesondere spinnlösung
EP2565572A1 (de) 2011-09-02 2013-03-06 Aurotec GmbH Wärmetauscherleitungsystem
CN104712298A (zh) * 2015-03-23 2015-06-17 朱长林 一种真空加热油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54169A (en) * 1930-05-27 1932-04-19 Charles W Fryhofer Cream cooler
US2120000A (en) * 1936-07-31 1938-06-07 Mark C Nell Refractory block and structure
US2218097A (en) * 1939-03-22 1940-10-15 Lee A Rhodes Heat exchanger
US2475635A (en) * 1945-01-08 1949-07-12 Elmer C Parsons Multiple conduit
US3386497A (en) * 1966-09-26 1968-06-04 Robert H. Feldmeier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for heavy liquids
US3889746A (en) * 1973-12-14 1975-06-17 Ernest Laffranchi Heat exchanger
US4461347A (en) * 1981-01-27 1984-07-24 Interlab, Inc. Heat exchange assembly for ultra-pure water
DE3532979A1 (de) 1985-09-16 1987-04-16 Henkel Kgaa Innenliegende begleitheizung fuer rohrleitungen
US4648355A (en) * 1985-11-18 1987-03-10 Martin Bekedam Heat exchanger array for a step down return of condensate
US4740981A (en) * 1986-10-10 1988-04-26 Stemmerich, Inc. Temperature controller for gas laser resonator
US4840226A (en) * 1987-08-10 1989-06-2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Corrosive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
US4834172A (en) * 1988-01-12 1989-05-30 W. Schmidt Gmbh & Co. Kg Heat exchanger
US5257757A (en) * 1992-06-11 1993-11-0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Advanced hypersonic nosecap
US5354371A (en) * 1993-05-28 1994-10-11 Courtaulds Fibres (Holdings) Limited Transport of solutions of cellulose through pipes
AT403057B (de) 1995-05-09 1997-11-2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cellulosischer formkörper
US6157778A (en) * 1995-11-30 2000-12-05 Komatsu Ltd. Multi-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fluid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pplicable to the same system
DE19547236A1 (de) * 1995-12-18 1997-07-03 Deguss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L-Methionin oder dessen Salz
NL1007899C2 (nl) * 1997-12-24 1999-06-25 Dhv Water Bv Koppelelement voor membraanelemen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O20025484L (no) 2003-01-20
US20040108103A1 (en) 2004-06-10
CA2407162A1 (en) 2001-11-22
ATE330047T1 (de) 2006-07-15
KR20030004412A (ko) 2003-01-14
EA003975B1 (ru) 2003-12-25
BR0111160A (pt) 2003-04-15
EP1282735B1 (de) 2006-06-14
ZA200208676B (en) 2004-02-05
NO20025484D0 (no) 2002-11-15
AU6897201A (en) 2001-11-26
PL358362A1 (en) 2004-08-09
DE10024540A1 (de) 2001-01-18
MY131221A (en) 2007-07-31
WO2001088232A1 (de) 2001-11-22
DE50110157D1 (de) 2006-07-27
EP1282735A1 (de) 2003-02-12
CN1429286A (zh) 2003-07-09
EA200201200A1 (ru) 2003-06-26
KR100488292B1 (ko) 2005-05-11
NO321179B1 (no) 2006-04-03
CN1289724C (zh) 2006-12-13
US6997249B2 (en) 2006-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7232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actor
JPS6327637B2 (zh)
JPS58114924A (ja) 押出プラスチツク管のサイジング装置
US20170165632A1 (en) Reactor device for reaction fluid
TW200824785A (en) An apparatus for the combined carrying out of heat exchange and static mixing using a liquid
US20150316157A1 (en) Shut-off member with rinsing
US5417274A (en) Heater for physiological solutions effective at both low and high flow rates
TWM247759U (en) Fluid line member with internal temperature control
KR102405044B1 (ko) 혼합 반응기 및 방법
CN215550797U (zh) 一种新型螺杆挤出机
US2952873A (en) Apparatus for extrusion of plastic pipe
AUPQ263299A0 (en) Heat exchanger
TWI629285B (zh) 用於製造熱塑性聚合物之聚合裝置及方法
CN211218684U (zh) 用于制备银纳米线的合成装置
CN109807033A (zh) 一种浆料传输用温度控制装置
CN210796713U (zh) 聚合物熔融纺丝加工装置
CN113145021A (zh) 防止热气回流的化料配置系统
CN206066908U (zh) 一种塑料粒子加热模头
CN214863398U (zh) 防止热气回流的化料配置系统
JP4191071B2 (ja) 液体材料気化装置
CN207214868U (zh) 热交换冷却装置及饮水器
CN105289441B (zh) 双层螺旋通道夹套层
CN107289797A (zh) 热交换冷却装置及饮水器
CN209425978U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的环式高温熔体管道
CN203342804U (zh) 一组双扰动环管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