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2449B - 釣具之魚鉤構造 - Google Patents
釣具之魚鉤構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42449B TWI842449B TW112110953A TW112110953A TWI842449B TW I842449 B TWI842449 B TW I842449B TW 112110953 A TW112110953 A TW 112110953A TW 112110953 A TW112110953 A TW 112110953A TW I842449 B TWI842449 B TW I84244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ook
- angle
- rod
- fish
- fishhook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8883 loss of bala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釣具之魚鉤構造,包含:一第一魚鉤本體,設有一圈部,該圈部具有分別扭轉一角度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相對於該圈部扭轉的一第一夾角,係相等於該第二端相對於該圈部扭轉的一第二夾角之角度,又該第一端係延伸有一第一桿部,該第一桿部的一端係向上彎曲形成有一第一鉤部;一第二魚鉤本體,設有一第二桿部,該第二桿部係與該第一桿部反向的併排固定,並使該第二桿部的一端與該第二端相對固定。藉由圈部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別扭轉的第一夾角及第二夾角係為相等,使其可保持平衡,有助於提高中魚的機率。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可以保持平衡以提高中魚機率的魚鉤構造。
目前一般釣具的魚鉤構造,如第六圖所示,其主要係在於一假餌本體A的底部設有一接合部A1,該接合部A1上結合有一捲環A2而固定有一魚鉤B,該魚鉤B的頂部捲曲有一圈部B1,藉以活動扣結於該捲環A2上,使其可吊掛於該假餌本體1的底部。然如此之構造,由於該魚鉤B的鉤部B2之鉤魚方向Y,與該假餌本體A的延伸方向X均為同方向,因此會受到該假餌本體A的阻擋,使得該鉤部B2的鉤魚角度C變小,而影響到中魚的機率。
因此有中華民國101年11月21日所公告的新型第M441330號「魚鈎結構改良」專利案。其係揭露:一般習知的魚鈎設有頂端之綁線端,相對於綁線端方向延設一鈎柄段,由鈎柄段下端往下延伸一朝上彎曲之彎折段,以及設於該彎折段端部之一鈎掣段,並於該鈎掣段設有向下之一倒鈎部。其中,該鈎掣段係徑長與鈎柄段徑長相同,其末端設有一由下而上漸縮成尖刺狀之尖刺端。
該專利前案所揭示的習知魚鉤構造,其魚鉤的圈部(綁線端)係與該鉤部及假餌本體的方向垂直,因此一旦將該習知魚鉤綁在該假餌的下方處時,該鉤部係可位於該假餌的兩側方向,因此不會受到該假餌本體的阻擋,可以增大其鉤魚角度,以增加中魚的機率。惟如此構造,由於僅裝設有單一魚鉤及單一鉤部,因此所能中魚的機率仍然有限。又如果是將二魚鉤反向併排焊接固定,使該二圈部的軸心連成一直線,由於該二魚鉤的圈部係併排固定,造成了
該二圈部的寬度增加一倍,使得魚鉤的擺動幅度變小,而且不易穿套吊掛於假餌本體底部的接合部之捲環內,而且容易撐開捲環造成變形,中魚後使得魚鉤容易脫落。如第七圖所示,若是將其中一魚鉤B的圈部B1剪掉後,將該二魚鉤B反向併排焊接固定,由於剪去圈部B1的魚鉤B之重量較輕,造成另一完整的魚鉤B因未剪去圈部B1,故重量相對較重,由於重量的不平均,當吊掛於該假餌本體A下方,將會失去平衡而偏斜,同樣會影響到中魚的機率。
又有中華民國102年8月11日所公告的新型第M458801號「負重式魚鉤組的假餌插掛結構」專利案。其係揭露:單一魚鉤上設有多個鉤部,藉以能多方向使魚上鉤,以增加中魚的機率。
惟該專利前案之魚鉤構造複雜,需要另外開模製造,製造上較為麻煩困難,因此於使用上仍不盡理想。
爰此,有鑑於目前魚鉤的構造具有上述之缺點。故本發明提供一種釣具之魚鉤構造,以供吊掛於一假餌本體的下方,該釣具之魚鉤構造包含有:一第一魚鉤本體,設有一圈部,該圈部具有分別扭轉一角度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又該第一端係延伸有一第一桿部,該第一桿部的一端係向上彎曲形成有一第一鉤部;一第二魚鉤本體,設有一第二桿部,該第二桿部係與該第一桿部反向的併排固定,並使該第二桿部的一端與該第二端相對固定。
上述第一端相對於該圈部扭轉的一第一夾角,係相等於該第二端相對於該圈部扭轉的一第二夾角之角度。
上述第一夾角及該第二夾角的角度係介於5度至45度之間。
上述第一桿部係與該第二桿部焊接固定。
上述第二桿部的該一端係與該第二端相對焊接固定。
上述第一鉤部的一第一鉤魚方向,係與該第二鉤部的一第二鉤魚方向相反。
上述第一鉤魚方向與該第二鉤魚方向係分別與該假餌本體的一延伸方向互呈垂直狀態。
根據上述技術特徵係具有下列之優點:
1.藉由該圈部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別扭轉的第一夾角及第二夾角係為相等,使得該第一桿部、該第一鉤部及該第二桿部、該第二鉤部相對於該圈部可以保持平衡,當第一鉤部及第二鉤部於水中時仍然能保持平衡,不會造成偏斜,可有助於提高中魚的機率。
2.藉由第一鉤部及該第二鉤部分別凸出於假餌本體的兩側,使得第一鉤部及第二鉤部不會受到假餌本體的阻擋,而不會造成第一鉤部及第二鉤部的鉤魚角度變小,相對的可擴大該鉤魚角度,以提高中魚的機率。
1:第一魚鉤本體
11:圈部
12:第一端
13:第二端
14:第一桿部
15:第一鉤部
2:第二魚鉤本體
21:第二桿部
22:第二鉤部
A:假餌本體
A1:接合部
A2:捲環
B:魚鉤
B1:圈部
B2:鉤部
C:鉤魚角度
C1:第一鉤魚角度
C2:第二鉤魚角度
E1:第一夾角
E2:第二夾角
Y1:第一鉤魚方向
Y2:第二鉤魚方向
X:延伸方向
Y:鉤魚方向
[第一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第三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圈部分別與第一端及第二端扭轉一角度之示意圖。
[第四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吊掛於假餌本體下方的側視圖。
[第五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吊掛於假餌本體下方的正視圖。
[第六圖]係為習知魚鉤吊掛於假餌本體下方的使用示意圖。
[第七圖]係為另一種習知魚鉤吊掛於假餌本體下方的使用示意圖。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係包含有:第一魚鉤本體1及第二魚鉤本體2,其中:第一魚鉤本體1,設有捲曲的一圈部11,該圈部11具有分別扭轉一角度的一第一端12及一第二端13,該第一端12相對於該圈部11扭轉的一第一夾角E1〔如第四圖所示〕,係相等於該第二端13相對於該圈部11扭轉的一第二夾角E2之角度,該第一夾角E1及該第二夾角E2的角度係介於5度至45度之間。又該第一端12係延伸設有一第一桿部14,該第一桿部14的一端係向上彎曲形成有一第一鉤部15。
第二魚鉤本體2,其係結合固定於該第一魚鉤本體1。該第二魚鉤本體2設有一第二桿部21,該第二桿部21係與該第一桿部14反向的併排焊接固定〔如第三圖所示〕,並使該第二桿部21的一端與該第二端13相對的焊接固定,該第二桿部21的另一端向上彎曲形成有一第二鉤部22,藉以構成一「鬍子鉤」樣態。如第四圖所示,藉由該圈部11的該第一端12及該第二端13分別扭轉的該第一夾角E1及該第二夾角E2係為相等,使得該第一桿部14、該第一鉤部15及該第二桿部21、該第二鉤部22,得以相對於該圈部11保持平衡,而不會任意的偏斜。
使用時,如第一圖、第四圖及第五圖所示,係將該第一魚鉤本體1的該圈部11,活動扣結於假餌本體A底部的接合部A1之捲環A2上,藉以使該第一鉤部15的第一鉤魚方向Y1與該第二鉤部22的第二鉤魚方向Y2係為相反,並且分別與該假餌本體A的延伸方向X互呈垂直狀態,係可使該第一鉤部15及該第二鉤部22分別凸出於該假餌本體A的兩側,因此該第一鉤部15及該第二鉤部22並不會受到該假餌本體A的阻擋,而且不會造成該第一鉤部15的第一鉤魚角度C1及該第二鉤部22的第二鉤魚角度C2變小,相對的可增加該第一鉤部15的該第一鉤魚角度C1及該第二鉤部22的該第二鉤魚角度C2,使得該第一鉤部15及
該第二鉤部22的鉤魚範圍可以擴大,因此,魚在咬餌上鉤時,不會受到該假餌本體A的阻擋,而順利且快速的鉤中魚。
請參考第六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係可以改善習知魚鉤B的鉤部B2之鉤魚方向Y,係與該假餌本體A的延伸方向X均為同方向,因此會受到該假餌本體A的阻擋,使得該鉤部B2的鉤魚角度C變小,而影響到中魚的機率。如第四圖及第五圖所示,反觀本發明實施例的該第一鉤部15及該第二鉤部22係分別凸出於該假餌本體A的兩側,且該第一鉤部15的第一鉤魚方向Y1與該第二鉤部22的第二鉤魚方向Y2分別與該假餌本體A的延伸方向X互呈垂直狀態,因此,該第一鉤部15及該第二鉤部22並不會受到該假餌本體A的阻擋,故可提高中魚的機率。而且本發明實施例利用焊接的固定方式,不需要另外再開一副新模具,可利用舊有的魚鉤構造,經由加工及焊接固定的方式,即可簡單製造出本發明實施例之魚鉤樣態。又該圈部11的該第一端12及該第二端13分別扭轉的該第一夾角E1及該第二夾角E2係為相等,因此該圈部11吊掛於該假餌本體A底部的捲環A2上,可使得該第一桿部14、該第一鉤部15及該第二桿部21、該第二鉤部22,得以相對於該圈部11於水中仍然能保持平衡,不會因重量不平均而造成偏斜,因此,將有助於提高中魚的機率。請參考第七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係可改善習知魚鉤B將其中一魚鉤B的圈部B1剪掉後,然後將該二魚鉤B反向併排焊接固定,由於剪去圈部B1的魚鉤B之重量較輕,使得另一完整的魚鉤B因未剪去圈部B1,重量相對較重,造成重量的不平均,會因為失去平衡而偏斜的缺點。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發明之操作、使用及本發明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發明涵蓋之範圍內。
1:第一魚鉤本體
11:圈部
12:第一端
13:第二端
14:第一桿部
15:第一鉤部
2:第二魚鉤本體
21:第二桿部
22:第二鉤部
Claims (6)
- 一種釣具之魚鉤構造,以供吊掛於一假餌本體的下方,該釣具之魚鉤構造包含有:一第一魚鉤本體,設有一圈部,該圈部具有分別扭轉一角度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又該第一端係延伸有一第一桿部,該第一桿部的一端係向上彎曲形成有一第一鉤部;一第二魚鉤本體,設有一第二桿部,該第二桿部係與該第一桿部反向的併排固定,並使該第二桿部的一端與該第二端相對固定,該第一端相對於該圈部扭轉的一第一夾角,係相等於該第二端相對於該圈部扭轉的一第二夾角之角度。
- 如請求項1之釣具之魚鉤構造,其中,該第一夾角及該第二夾角的角度係介於5度至45度之間。
- 如請求項1之釣具之魚鉤構造,其中,該第一桿部係與該第二桿部焊接固定。
- 如請求項1之釣具之魚鉤構造,其中,該第二桿部的該一端係與該第二端相對焊接固定。
- 如請求項1之釣具之魚鉤構造,其中,該第二桿部的另一端向上彎曲形成有一第二鉤部,該第一鉤部的一第一鉤魚方向,係與該第二鉤部的一第二鉤魚方向相反。
- 如請求項5之釣具之魚鉤構造,其中,該第一鉤魚方向與該第二鉤魚方向係分別與該假餌本體的一延伸方向互呈垂直狀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10953A TWI842449B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釣具之魚鉤構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10953A TWI842449B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釣具之魚鉤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42449B true TWI842449B (zh) | 2024-05-11 |
TW202437910A TW202437910A (zh) | 2024-10-01 |
Family
ID=92076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10953A TWI842449B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釣具之魚鉤構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42449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580327U (zh) * | 2019-04-25 | 2019-07-11 | 莊莉芬 | Improvement of hook structure for fishing shrimp |
CN112207520A (zh) * | 2020-10-14 | 2021-01-12 | 容天进 | 一种不锈钢三本鱼钩及其制作方法 |
-
2023
- 2023-03-23 TW TW112110953A patent/TWI84244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580327U (zh) * | 2019-04-25 | 2019-07-11 | 莊莉芬 | Improvement of hook structure for fishing shrimp |
CN112207520A (zh) * | 2020-10-14 | 2021-01-12 | 容天进 | 一种不锈钢三本鱼钩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84559B2 (en) | Spinner-type fishing lures | |
US4232470A (en) | Fish hook | |
EP0458862B1 (en) | Tandem double offset fishhook | |
US3878637A (en) | Quick change fishhook | |
US7735257B1 (en) | Fishing rigging | |
TWI842449B (zh) | 釣具之魚鉤構造 | |
US2759290A (en) | Fishing rig | |
US4124154A (en) | Fish stringer | |
US5628140A (en) | Keeling bend fly hook | |
US20040123510A1 (en) | Shape-retaining baits and leaders | |
US4023301A (en) | Fly fishing wire and lure | |
KR100434973B1 (ko) | 바다낚시용 채비 | |
US5598660A (en) | Apparatus for tying fishing line to a lure | |
JP7290238B1 (ja) | 釣り用スナップ | |
TWM645215U (zh) | 天平桿組防纏線結構 | |
TWM648630U (zh) | 天平桿組結構 | |
JP2019170313A (ja) | 仕掛けキーパ付き釣竿 | |
TWM636171U (zh) | 釣具之天平裝置 | |
JP6083102B1 (ja) | 鮎の友釣り用逆さ針 | |
JPH0246304Y2 (zh) | ||
US2896358A (en) | Fishing rig | |
US20050120614A1 (en) | Bottom fish rig | |
TWM643115U (zh) | 釣竿結構 | |
TWM614743U (zh) | 釣蝦天平 | |
KR200288494Y1 (ko) | 바다낚시용 채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