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1327B - 飲料容器蓋體 - Google Patents

飲料容器蓋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1327B
TWI841327B TW112112120A TW112112120A TWI841327B TW I841327 B TWI841327 B TW I841327B TW 112112120 A TW112112120 A TW 112112120A TW 112112120 A TW112112120 A TW 112112120A TW I841327 B TWI841327 B TW I8413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andle
portions
beverage container
piv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2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謝涵淳
謝涵婕
Original Assignee
羽鈦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羽鈦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羽鈦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1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1327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飲料容器蓋體,其中包括:一第一蓋體,能夠設置於一飲料容器的開口,第一蓋體設置有兩個樞接部;一第二蓋體,第二蓋體用來將第一蓋體的一個流體出口封閉;一提把,樞接於兩個樞接部上,提把具有兩個末端部分,兩個末端部分的內側具有樞接於樞接部的兩個第一樞軸;第一蓋體頂面具有位於兩個樞接部外側的兩個定位槽,提把的末端部分的底側具有對應兩個定位槽的限位凸肋,當提把擺動到直立位置的狀態下,兩個限位凸肋能夠卡合在兩個定位槽內,以防止提把和樞接部脫落。

Description

飲料容器蓋體
本發明涉及一種飲料容器蓋體,特別是涉及一種供使用者隨身攜帶飲料或飲水用途的飲料容器所使用的飲料容器蓋體。
近年來,由於現代人追求環保而減少一次性塑膠容器的使用量,因此使得隨身攜帶保溫、保冷瓶或者隨身杯來承裝飲水或飲料,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風潮。此外,為了減少塑膠吸管的用量,現代人也會使用金屬或玻璃製造的重複性吸管來飲用飲料。
然而,現有的保溫杯或保冷杯,當蓋體蓋合在容器的開口時,無法在容器內放置長度大於容器高度的吸管,而必須將吸管另外取出放置,造成使用的麻煩,且容易污染到吸管。
此外,市面上部分的飲料容器蓋體上設置有提把,但多數的提把是固定式的,因而會使得容器蓋體的高度增加,而不利於將飲料容器放置於隨身背包內。而另有一部分的飲料容器是設置有樞接形式的提把,但當飲料容器盛裝飲料時,因為飲料容器的重量增加,使得提把受力變形,因而使得提把容易脫落,導致飲料容器意外掉落的危險。
由於以上因素,使得現有的容器搭配使用的容器蓋體相當多不便之處。因此,如何透過結構改良,克服上述問題已成為該項事業重要課題。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飲料容器蓋體,用來設置於一飲料容器,所述飲料容器具有一容器本體,所述容器本體內部形成一容納空間,所述容器本體的上端具有一開口端;所述飲料容器蓋體包括:能夠密合於所述容器本體的所述開口端的一個第一蓋體,所述第一蓋體具有一頂部,和貫穿過所述頂部的一個流體開口,和位於所述頂部的一頂面上且位於所述第一蓋體的徑向方向上相對兩側邊的兩個樞接部,和連接於所述第一蓋體上的一提把;其中,兩個所述樞接部分別具有一個第一樞軸孔,兩個所述第一樞軸孔的開口分別位於兩個所述樞接部彼此相對的兩個外側壁;所述提把具有兩個側部,和形成於兩所述側部末端的兩個末端部分,和連接於兩所述側部相對於兩所述末端部分的一端之間的橫向連接部,兩所述末端部分彼此相對的內側壁分別具有能夠樞接於兩所述第一樞軸孔的第一樞軸,而使得所述提把的能夠透過兩所述第一樞軸樞接於兩所述樞接部,並且所述提把能夠以兩所述第一樞軸為中心而旋轉至一個朝向所述第一蓋體的上方延伸的直立位置,當所述提把位於所述直立位置狀態下,所述提把的兩所述末端部分朝向所述第一蓋體的所述頂面的一側定義為底側;一第二蓋體,所述第二蓋體樞接設置於所述第一蓋體的頂面,所述第二蓋體具有樞接於所述第一蓋體頂面的一連接端,和遠離所述連接端的一活動端,所述第二蓋體在所述活動端的底面具有位置對應所述流體開口的一個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能夠和所述流體開口密合,而阻止流體從所述流體開口流出;其中,所述第一蓋體的所述頂面在位於兩所述樞接部外側的位置具有鄰近於所述提把的兩個所述末端部分的底側的兩個鄰接部分,兩所述鄰接部分具有從所述鄰接部分的表面向下凹陷的兩個定位槽,所述提把的兩所述末端部分的底側對應於兩所述定位槽的位置具有能夠配合於兩所述定位槽的兩個限位凸肋,兩所述限位凸肋配置為當所述提把位於所述直立位置的狀態下,兩所述限位凸肋遠離所述提把的一端低於所述鄰接部分的表面而能夠卡入於兩所述定位槽內,而能夠阻止所述提把的兩個所述末端部分朝向遠離兩所述樞接部的方向位移。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飲料容器蓋體,能夠透過在所述第一蓋體上設置兩個所述樞接部,並且在所述第一蓋體頂面位於兩所述樞接部外側的位置設置兩個定位槽,以及在所述提把的兩個末端部分的內側設置兩個第一樞軸,透過兩個所述第一樞軸樞接於兩個所述樞接部的第一樞軸孔中,並且於兩所述末端部分的底側設置對應兩個所述定位槽的限位凸肋,使得所述提把向上擺動到一個直立位置的狀態下,兩個所述限位凸肋能夠卡合在兩個所述定位槽中,而防止所述提把的兩個末端部分朝向遠離所述樞接部的方向位移,因而能夠達到防止提把使用時意外脫落,而能夠供使用者放心使用提把提取飲料容器的功效。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第一實施例]
如圖1至圖8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飲料容器蓋體2。所述飲料容器蓋體2用來設置於一飲料容器1上使用,且所述飲料容器1能夠搭配一吸管3使用。
其中,所述飲料容器1具有一容器本體100,容器本體100能夠定義出上端和下端。容器本體100的上端具有一開口端110,容器本體100的內部形成用以盛裝飲料或飲水的容納空間120。本實施例中,容器本體100內部形成一真空的斷熱夾層,用以提高飲料容器1的隔熱能力,以達到保溫或保冷功效。開口端110的內側設置有一內螺紋111,用以供飲料容器蓋體2鎖合。
特別說明,本實施例中,飲料容器1的容器本體100能夠為鈦金屬板製成,並且容納空間120的底部能夠形成中央位置向下凹陷的一凹陷底部121,用來使得容納在容納空間120內部的飲料當中含有顆粒狀食材(如:粉圓、椰果、蒟蒻等)時,顆粒狀食材能夠因重力作用而集中在凹陷底部121的中心位置(如圖8所示),因而使得使用者能夠順利地使用吸管3吸取飲料中的顆粒狀食材,而不會形成顆粒狀食材卡在飲料容器底部邊緣而無法吸取的情形。
本實施例中,吸管3為不可彎折的非單次使用性的吸管,優選地,吸管3為一中空管體,且其材料能夠採用塑膠、玻璃或金屬材料製成,因此使得吸管3具有足夠的強度,而且能夠重複使用而不損壞。吸管3的中心具有從上端貫穿到下端的穿孔,吸管3的中心穿孔的直徑配置為6mm至15mm的範圍,而能夠供直徑較大的顆粒狀食材通過,因此使得吸管3適合用來吸取添加有粉圓、蒟蒻、果粒等固態顆粒食材的飲料。
如圖1至圖5所示,飲料容器蓋體2設置於容器本體100的開口端110。飲料容器蓋體2包含:一第一蓋體200、和一第二蓋體300。其中,第一蓋體200包含有一頂部210、和一套接部220、和設置於頂部210上的兩個樞接部230,以及連接於樞接部230上的一個提把240。
其中,所述頂部210概略呈圓形板體,頂部210能夠定義出一頂面211,並且在頂部210的外側設置有多個止滑紋路217。頂部210設置有一流體開口212和兩個樞接部230,流體開口212的位置位於靠近頂部210的外週緣內側的位置,流體開口212為從頂部210的頂面貫穿到底面的圓孔,並且流體開口212的直徑配置為大於吸管3的外部直徑,而使得吸管3能夠穿過流體開口212。值得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吸管3的長度配置為大於容器本體100的容納空間120的底部距離第一蓋體200的頂部210的頂面的長度,而使得吸管3從流體開口212插入到飲料容器1內部時,吸管3的上端能夠突出於流體開口212的上端。
本實施例中,第一蓋體200在所述頂部210的所述頂面211鄰近於所述流體開口212外側的位置設置有一個流體導引部214,所述流體導引部214的形狀為大致上垂直於所述頂面211,並且凹陷面朝向所述流體開口212的一個弧形片體,並且所述流體導引部214相對於所述流體開口212的一側設置有一個橫向的卡合槽215,用來供定位所述第二蓋體300。
其中所述第一蓋體200還具有連接於所述頂部210的底面且直徑配合於所述容器本體100的所述開口端110的一個套接部220,所述套接部220大致上呈援柱形,其外側具有配合於設置於所述開口端110內側的內螺紋111的外螺紋221,而使得套接部220能夠鎖入於容器本體100的開口端110內。並且套接部220上端的外側套設一個第一密封構件260,用來和容器本體100的開口端110密合,以防止流體從第一蓋體200和容器本體100的開口端110之間的縫隙洩漏。
兩所述樞接部230凸出設置於頂部210的頂面211,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樞接部230的數量配置為兩個,並且兩個樞接部230的位置位於頂部210的頂面211相對於流體開口212的一側。兩個樞接部230分別具有一個第一樞軸孔231,兩個所述第一樞軸孔231的開口分別位於兩個所述樞接部230彼此相對的兩個外側壁232。兩個第一樞軸孔231用來供樞接所述提把240,兩個所述第一樞軸孔231的位置位於所述第一蓋體200的徑向方向上相對的兩側邊,並且兩個所述第一樞軸孔231的中心大致上對準於所述第一蓋體200的重心位置,以使得使用者使用提把240提取所述飲料容器蓋體2和飲料容器1時,所述提把240和所述第一蓋體200連接的位置位於所述第一蓋體200的重心位置,以避免飲料容器1傾倒。
並且本實施例中,兩所述樞接部230彼此相互間隔,並且兩所述樞接部230相互鄰近的一側形成相互平行的兩個內側壁233,兩個所述內側壁233共同界定形成一個狹長的槽體,且兩所述內側壁233共同界定形成的槽體的中心對準於所述流體開口212。兩個所述內側壁233上設置有彼此相對的兩個第二樞軸孔234。兩個所述第二樞軸孔234用來供樞接所述第二蓋體300。
並且,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蓋體200的中心軸線方向的正投影面上,兩個所述樞接部230的外側壁232形成曲率半徑小於所述第一蓋體200的外週緣的半徑的弧形曲面,並且從所述第一蓋體200的側面方向觀察,兩所述樞接部230的高度高於所述第一蓋體200的所述頂部210的頂面211。
特別說明,本實施例中,兩所述樞接部230雖然配置為兩個相互分離的凸塊,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本發明其他圖未繪示實施例中,兩個所述樞接部230也能夠相互連接為同一個凸塊。
本實施例中,如圖3至圖6所示,提把240以樞接方式連接於樞接部230上。本實施例中,提把240概略呈弧形,提把240具有相對的內側與外側,如圖4所示,提把240的內側的輪廓形狀配合於樞接部230的外側壁232的輪廓形狀,且提把240外側的輪廓配合頂部210的外週緣的輪廓形狀,並且提把的厚度配合於樞接部230凸出於頂部210頂面211的高度,因此使得提把240折疊貼靠於頂部210的頂面時,提把240的內側能夠貼近於樞接部230的外側壁232,提把240的外側邊緣和上側面能夠和第一蓋體200的頂部210的外週緣以及樞接部 的頂面重合,而使得提把240的外側不會突出於頂部210的外週緣外側,且提把240的頂面高度能夠接近於樞接部230的頂面的高度。
如圖2和圖4及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提把240具有兩個側部241,和形成於兩側部241末端的兩個末端部分242,和連接於兩所述側部241相對於兩所述末端部分242的一端之間的橫向連接部244。兩所述末端部分242彼此相對的內側壁分別具有能夠樞接於兩所述第一樞軸孔231的第一樞軸243,而使得所述提把240的能夠透過兩所述第一樞軸243樞接於兩所述樞接部230。
如圖3和圖5所示,所述提把240能夠以兩個第一樞軸243為中心旋轉,而向上擺動至一個朝向所述第一蓋體200的上方延伸的直立位置,或者擺動至一個平行於所述第一蓋體200的所述頂面211的平放位置。為便於說明起見,當所述提把240位於所述直立位置狀態下,所述提把的兩所述末端部分242朝向所述第一蓋體200的所述頂面211的一側定義為底側。
如圖2、圖4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蓋體200的所述頂部210在位於兩所述第一樞軸孔231外側的位置具有鄰近於所述提把240的兩個所述末端部分242底側的鄰接部分216,兩所述鄰接部分216位於兩所述末端部分242底側的下方,且在所述提把240擺動的過程中,兩所述鄰接部分216和兩所述末端部分不會產生干涉,而使得所述提把240能夠順利地擺動。
在兩所述鄰接部分216上設置有從所述鄰接部分216的表面向下凹陷的兩個定位槽213,所述提把240的兩所述末端部分242的底側對應於兩所述定位槽213的位置具有能夠配合於兩所述定位槽213的兩個限位凸肋245,如圖5和圖6所示,兩所述限位凸肋245配置為當所述提把240位於所述直立位置的狀態下,兩所述限位凸肋245遠離所述提把240的一端的位置能夠低於所述鄰接部分216表面的高度而卡入於兩所述定位槽213內,而能夠阻止所述提把240的兩個所述末端部分242朝向遠離兩所述樞接部230的方向位移。
並且,如圖3和圖4所示,當所述提把240在一個離開所述直立位置的狀態下,兩所述限位凸肋245能夠脫離兩所述定位槽213,而使得所述提把240的兩個末端部分242能夠向外張開,而使得兩個所述第一樞軸243能夠脫離兩個第一樞軸孔231,以便於操作者將所述提把240從所述第一蓋體200上拆卸下來。
更詳細地說,如圖4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蓋體200的側投影方向上,兩個所述定位槽213的形狀大致上呈圓弧狀凹槽,兩個所述限位凸肋245的形狀大致上呈弧形的凸肋,並且在所述第一蓋體200的徑向方向上,兩個所述限位凸肋245的厚度小於所述提把240的兩個所述末端部分242的厚度。
此外,如圖2所示,為使得所述提把240能夠被定位在所述第一蓋體200的所述頂面上,本實施例中,在兩個所述樞接部230的外側壁232上設置有兩個定位凹部235,並且在所述提把內側面具有配合於兩個所述定位凹部235的定位凸點246,當所述提把擺動至和所述第一蓋體200的所述頂面211平行位置的狀態下,兩個所述定位凸點246能夠卡合在兩個所述定位凹部235中,而將所述提把240定位在平行於所述第一蓋體200的頂面的位置上。
此外,如圖2、圖7和圖8所示,本發明所述第一蓋體200在所述套接部220的內側和頂部210的底面共同界定形成一向上凹入的凹陷頂部222,並且在凹陷頂部222內還設置有一金屬內襯250,金屬內襯250具有形狀配合頂部210的底面的一頂板251,和形狀配合套接部220的內側壁的一側板252,並且頂板251具有形狀對應流體開口212的一開孔253。金屬內襯250能夠透過射出包覆手段結合於所述凹陷頂部222內,而且側板252和頂板251分別貼附並遮蔽於套接部220的內側壁和頂部210的底面,而使得第一蓋體200接觸飲料或飲水的面積減少。此外,所述金屬內襯250同時具有補強第一蓋體200的功效,使得第一蓋體200會因套接部220變形而導致卡死或無法鎖入容器本體100的開口端110內的情形,或者因變形而導致漏水。
優選地,金屬內襯250能夠為鈦金屬板製成,由於鈦金屬板具有無毒、耐腐蝕、不易沾黏、且不易吸附異味的特性,因此使得金屬內襯250接觸到飲料容器1內所盛裝的飲料或飲水時,不會釋放化學物質到飲料或飲水中,並且接觸酸性飲料時也不會被腐蝕,且不會吸附飲料的異味,並減少殘渣沾黏的情形,因而達到增進飲水衛生避免污染的目的。
如圖2、及圖7、圖8所示,第二蓋體300樞接於所述第一蓋體200的所述頂部210上。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蓋體300能夠定義出相對的連接端310和遠離所述連接端310的一個活動端320。所述第二蓋體300在所述第二蓋體300在所述活動端320的底面具有位置對應所述流體開口212的一個密封部330,並且在所述密封部330的外側設置有一個第二密封構件350。當所述第二蓋體300蓋合在所述第一蓋體200的所述頂面211的狀態下,所述密封部330能夠和所述流體開口212接合,且透過所述第二密封構件350和所述流體開口212密封,而阻止流體從所述流體開口212流出。
活動端320內側具有從活動端320的底面向上凹陷的一吸管容納凹部321,吸管容納凹部321為概略呈圓柱形,吸管容納凹部321的內部直徑配置為大於吸管3的外徑,優選地,吸管容納凹部321的直徑配置為大於8mm以上,當第二蓋體300蓋合在第一蓋體200上時,吸管容納凹部321位於所述流體開口212上方,且所述吸管容納凹部321的一頂壁的高度高於所述流體開口212和所述頂面211的高度。並且吸管容納凹部321的高度配置為介於5mm至50mm之間。如圖7所示,當第二蓋體300蓋合在第一蓋體200頂面的狀態下,活動端320的密封部330密合於流體開口212,並且吸管容納凹部321位於流體開口212的上方,因而使得吸管3上端能夠容納在吸管容納凹部321中。
連接端310為採用具有彈性的塑料製成,連接端310的兩側分別具有向外突出於連接端310兩側的兩個第二樞軸311,和形成於連接端310中央的一彈性伸縮縫312。兩第二樞軸311的位置及直徑對應於樞接部230的兩第二樞軸孔234,並且兩第二樞軸311末端的間距大於所述樞接部230的兩個內側壁233的間距,而使得兩個所述第二樞軸311能夠卡入於兩個第二樞軸孔234中,而使得連接端310能夠樞接在兩個所述樞接部230之間。
彈性伸縮縫312為位置介於兩第二樞軸311之間,且開口朝向連接端310末端的一凹槽。由於連接端310具有彈性,因此使得連接端310在彈性伸縮縫312位置的寬度能夠伸縮變形,而使得兩第二樞軸311的間距能夠縮短,藉以使得兩第二樞軸311末端的間距能夠縮短至小於兩個所述內側壁233間距的程度,而使其能夠易於卡入或脫離兩第二樞軸孔234。透過上述手段,使得第二蓋體300能夠容易地組裝於第一蓋體200上,也能夠容易地從第一蓋體200上拆卸下來,因而使得第二蓋體300能夠更換。
如圖2、圖3及圖7、圖8所示,第二蓋體300在活動端320相對於連接端310的一側還設置一彈性卡合構件340,本實施例中,彈性卡合構件340一體成型連接於活動端320的外側壁,且彈性卡合構件340的末端向外且同時向下方延伸到流體導引部214的外側。彈性卡合構件340的內側形成配合於卡合槽215的一卡勾341,且彈性卡合構件340的下端向下延伸且向外彎折,而形成可供操作者手指撥動的外型。如圖7所示,當第二蓋體300蓋合在第一蓋體200上時,彈性卡合構件340的位置位於第一蓋體200的流體導引部214的外側,並且卡勾341能夠卡合於卡合槽215中,而將第二蓋體300定位在能夠蓋合於第一蓋體200的位置。且當使用者要開啟第二蓋體300時,能夠以單手抓握住飲料容器1,並且以同一手的手指由下往上地扳動彈性卡合構件340,而使得卡勾341脫離卡合槽215,且能夠順勢地將第二蓋體300頂起,因此使得第二蓋體300能夠容易開啟。
如圖7及圖8所示,當飲料容器蓋體2設置於飲料容器1上,吸管3能夠從流體開口212插入於飲料容器1的內部,並且吸管3的上端能夠伸出於流體開口212的上方。並且當吸管3插置於飲料容器1內部,且第二蓋體300蓋合在第一蓋體200上方的情形下,吸管3上端能夠容納於吸管容納凹部321內,而不會和第二蓋體300干涉,因而使得使用者能夠在不抽出吸管3的情形下將第二蓋體300蓋合在第一蓋體200上,因此使得吸管3能夠隱藏收納於飲料容器1內部,而不需要另外取出收放,因而避免了吸管3收納造成的困擾,也避免吸管3遭受污染的風險。
此外,如圖8所示,當使用者將第二蓋體300開啟以後,吸管3的上端直接露出於第一蓋體200的流體開口212的上方,因而使得使用者不需要用手指將吸管3從流體開口212的內側拉出,便能夠直接以嘴唇咬住吸管而吸取到飲料容器1內的飲料或飲水,因此操作過程中使用者的手指不需接觸到吸管3,因此減少了吸管3受到污染的機會,並且也避免了手指被吸管3上的飲料或飲水沾濕的困擾。
值得說明的是,本發明將第二蓋體300的連接端310設計為能夠快速地組裝於樞接部230上,或者從樞接部230拆卸下來,因而對於生產者而言,能夠使用相同規格的第一蓋體200,且依據不同的需求,搭配不同規格的第二蓋體300,以符合不同的需求。舉例來說,在本發明一可行實施例中,飲料容器組合搭配使用的吸管3具有多種不同直徑的規格,而第二蓋體300的活動端320內側的吸管容納凹部321的直徑也能夠依據吸管3的直徑而變化,因此生產者能夠提供多組具有不同直徑的吸管容納凹部321的第二蓋體300,且依據搭配使用的吸管3的直徑而選用不同的第二蓋體300,而使得第二蓋體300的吸管容納凹部321的直徑和吸管3相配合。
因此,生產者或銷售者能夠在銷售飲料容器組合時,能夠提供多種不同直徑的吸管3供消費者選用,且再依據消費者選用的吸管3直徑搭配不同規格的第二蓋體300,而達到客製化目的。或者銷售者能夠在每一個飲料容器組合中搭配多組不同直徑的吸管3,和不同規格的第二蓋體300,而讓消費者在使用時依據使用的需求而選用不同直徑的吸管3,並自行更換搭配使用的第二蓋體300,而增進使用者的方便性。
[第二實施例]
如圖9至圖10所示,為本發明使用的飲料容器蓋體2的第二實施例。需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飲料容器蓋體2的基本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似,因此相同技術內容不再重複介紹。
如圖9至圖10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提把240包含有相互平行的兩個側部241,和連接於兩所述側部241底端的兩末端部分242,和連接於兩所述側部241之間的一個橫向連接部244。
其中,兩個所述側部241之間的間距配置為大於所述第一蓋體200和所述容器本體100的直徑,並且兩個所述末端部分242配置為從兩所述側部241的底端朝向兩個所述樞接部230的方向彎折的橫向桿體,並且兩個所述末端部分242朝向所述樞接部230的一端的端面上凸出設置兩個第一樞軸243,兩個所述第一樞軸243能夠插入於兩個所述第一樞軸孔231中,而使得所述。所述橫向連接部244的兩端連接於兩所述側部241相對於所述末端部分242的一端,而使得所述提把240能夠樞接於兩個所述樞接部230上。
並且所述橫向連接部244配置為具有在兩所述側部241的長軸方向的正投影面上的彎曲弧線,且所述橫向連接部244的所述彎曲弧線的半徑配置為大於所述容器本體100在其本身中心軸線的正投影面上的半徑,因此當所述提把240能夠向下擺動到一個使得兩個所述側部241位於所述容器本體100的外側壁的兩側面的垂放位置。
如圖9和圖10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提把240能夠以兩個所述第一樞軸243為中心而向上擺動到一個朝向所述第一蓋體200上方的方向延伸的直立位置(如圖9所示),或者向下擺動到一個使得兩個所述側部241位於所述容器本體100的外側,且所述橫向連接部244貼靠在所述容器本體100外側壁的一個垂放位置(如圖10所示)。
並且,本實施例中,兩個所述末端部分242在當所述提把位於所述直立位置狀態下朝向所述第一蓋體200的一側的一個底側上分別設置有一個限位凸肋245,並且兩所述末端部分242在相對於兩所述限位凸肋245的一側面設置有兩個第二凸肋247。兩個所述第二凸肋247的形狀和兩所述限位凸肋大致上相同,因此當所述提把擺動到所述垂放位置的狀態下,兩個所述第二凸肋247能夠卡合在兩個所述定位槽213內,而限制兩個所述末端部分242的位置,使其無法朝向遠離兩個樞接部230的方向位移。
因此,本實施例中,當所述提把擺動到所述垂放位置的狀態下,能夠透過兩個所述第二凸肋247卡合於兩個所述定位槽213中,而限制所述提把的兩個末端部分242和兩個側部241無法向外張開,因而能夠避免兩個第一樞軸243和第一樞軸孔231脫離而導致提把240和第一蓋體200分離的情形產生。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飲料容器蓋體,能夠透過在所述第一蓋體上設置兩個所述樞接部,並且在所述第一蓋體頂面位於兩所述樞接部外側的位置設置兩個定位槽,以及在所述提把的兩個末端部分的內側設置兩個第一樞軸,透過兩個所述第一樞軸樞接於兩個所述樞接部的第一樞軸孔中,並且於兩所述末端部分的底側設置對應兩個所述定位槽的限位凸肋,使得所述提把向上擺動到一個直立位置的狀態下,兩個所述限位凸肋能夠卡合在兩個所述定位槽中,而防止所述提把的兩個末端部分朝向遠離所述樞接部的方向位移,因而能夠達到防止提把使用時意外脫落,而能夠供使用者放心使用提把提取飲料容器的功效。
更進一步來說,本發明所述第二蓋體的活動端設置有位置高於所述第一蓋體的所述流體開口的吸管容納凹部,因此當飲料容器搭配長度大於容器本體的容納空間底部距離第一蓋體頂面高度的吸管使用時,吸管的上端能夠直接露出於流體開口的上端,且在不抽出吸管的情形下將第二蓋體蓋合在第一蓋體上,且使得吸管的上端能夠容納在吸管容納凹部中。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飲料容器
2:飲料容器蓋體
3:吸管
100:容器本體
110:開口端
111:內螺紋
120:容納空間
121:凹陷底部
200:第一蓋體
210:頂部
211:頂面
212:流體開口
213:定位槽
214:流體導引部
215:卡合槽
216:鄰接部分
217:止滑紋路
220:套接部
221:外螺紋
222:凹陷頂部
230:樞接部
231:第一樞軸孔
232:外側壁
233:內側壁
234:第二樞軸孔
235:定位凹部
240:提把
241:側部
242:末端部分
243:第一樞軸
244:橫向連接部
245:限位凸肋
246:定位凸點
247:第二凸肋
250:金屬內襯
251:頂板
252:側板
253:開孔
260:第一密封構件
300:第二蓋體
310:連接端
311:第二樞軸
312:彈性伸縮縫
320:活動端
321:吸管容納凹部
330:密封部
340:彈性卡合構件
341:卡勾
350:第二密封構件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飲料容器蓋體和搭配使用的飲料容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飲料容器蓋體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飲料容器蓋體在提把收合未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從圖3的IV部分所取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飲料容器蓋體的提把直立狀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6為從圖5的VI部分所取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飲料容器蓋體在第二蓋體蓋合狀態下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飲料容器蓋體在第二蓋體開啟狀態下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飲料容器蓋體和搭配使用的飲料容器在提把直立狀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飲料容器蓋體和搭配使用的飲料容器在提把垂放狀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2:飲料容器蓋體
200:第一蓋體
210:頂部
211:頂面
212:流體開口
213:定位槽
214:流體導引部
215:卡合槽
217:止滑紋路
220:套接部
221:外螺紋
230:樞接部
231:第一樞軸孔
232:外側壁
233:內側壁
234:第二樞軸孔
235:定位凹部
240:提把
241:側部
242:末端部分
243:第一樞軸
244:橫向連接部
245:限位凸肋
246:定位凸點
250:金屬內襯
251:頂板
252:側板
253:開孔
260:第一密封構件
300:第二蓋體
310:連接端
311:第二樞軸
312:彈性伸縮縫
320:活動端
330:密封部
340:彈性卡合構件
341:卡勾
350:第二密封構件

Claims (10)

  1. 一種飲料容器蓋體,用來設置於一飲料容器,所述飲料容器具有一容器本體,所述容器本體內部形成一容納空間,所述容器本體的上端具有一開口端;所述飲料容器蓋體包括: 能夠密合於所述容器本體的所述開口端的一個第一蓋體,所述第一蓋體具有一頂部,和貫穿過所述頂部的一個流體開口,和位於所述頂部的一頂面上且位於所述第一蓋體的徑向方向上相對兩側邊的兩個樞接部,和連接於所述第一蓋體上的一提把;其中兩個所述樞接部分別具有一個第一樞軸孔,兩個所述第一樞軸孔的開口分別位於兩個所述樞接部彼此相對的兩個外側壁;所述提把具有兩個側部,和形成於兩所述側部末端的兩個末端部分,和連接於兩所述側部相對於兩所述末端部分的一端之間的橫向連接部,兩所述末端部分彼此相對的內側壁分別具有能夠樞接於兩所述第一樞軸孔的第一樞軸,而使得所述提把的能夠透過兩所述第一樞軸樞接於兩所述樞接部,並且所述提把能夠以兩所述第一樞軸為中心而旋轉至一個朝向所述第一蓋體的上方延伸的直立位置,當所述提把位於所述直立位置狀態下,所述提把的兩所述末端部分朝向所述第一蓋體的所述頂面的一側定義為底側; 一第二蓋體,所述第二蓋體樞接設置於所述第一蓋體的頂面,所述第二蓋體具有樞接於所述第一蓋體頂面的一連接端,和遠離所述連接端的一活動端,所述第二蓋體在所述活動端的底面具有位置對應所述流體開口的一個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能夠和所述流體開口密合,而阻止流體從所述流體開口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蓋體的所述頂面在位於兩所述樞接部外側的位置具有鄰近於所述提把的兩個所述末端部分的底側的兩個鄰接部分,兩所述鄰接部分具有從所述鄰接部分的表面向下凹陷的兩個定位槽,所述提把的兩所述末端部分的底側對應於兩所述定位槽的位置具有能夠配合於兩所述定位槽的兩個限位凸肋,兩所述限位凸肋配置為當所述提把位於所述直立位置的狀態下,兩所述限位凸肋遠離所述提把的一端低於所述鄰接部分的表面而能夠卡入於兩所述定位槽內,而能夠阻止所述提把的兩個所述末端部分朝向遠離兩所述樞接部的方向位移。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飲料容器蓋體,其中兩所述限位凸肋在所述第一蓋體的徑向方向上的厚度小於所述提把的兩所述末端部分在所述第一蓋體的徑向方向上的厚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飲料容器蓋體,其中所述流體開口配置為位於靠近所述頂部的邊緣的一側;兩個所述樞接部彼此相互間隔,並且兩所述樞接部相互鄰近的一側形成相互平行的兩內側壁,兩個所述內側壁共同界定形成一個狹長的槽體,且兩所述內側壁共同界定形成的槽體的中心對準於所述流體開口;兩所述內側壁上設置有彼此相對的兩個第二樞軸孔;所述第二蓋體的所述連接端的兩側設置有對應於兩所述第二樞軸孔的兩第二樞軸,兩所述第二樞軸能夠樞設於兩所述第二樞軸孔中,而使得所述第二蓋體的所述連接端樞接於兩所述樞接部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飲料容器蓋體,其中所述第二蓋體的所述活動端具有從所述密封部的底面向上凹陷的一個吸管容納凹部,當所述第二蓋體的所述密封部密合於所述流體開口,所述吸管容納凹部位於所述流體開口的上方,且所述吸管容納凹部的一頂壁位置高於所述流體開口的高度,而使得所述飲料容器內放置長度大於所述飲料容器內部容納空間高度的吸管時,所述吸管上端能夠容納在所述吸管容納凹部內。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飲料容器蓋體,其中所述吸管容納凹部的直徑配置為大於8mm,所述吸管容納凹部的高度配置為介於5mm至50mm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飲料容器蓋體,其中兩所述樞接部的所述外側壁在所述第一蓋體中心軸線上的正投影面上形成和所述第一蓋體同軸心的弧形曲線,並且所述外側壁所形成的弧形曲線的半徑小於所述第一蓋體的外週緣的半徑;所述提把的內側的輪廓形狀配合於所述樞接部的所述外側壁的輪廓形狀,所述提把外側的輪廓形狀配合所述頂部的外週緣的輪廓形狀,並且所述提把的厚度配合於所述樞接部凸出於所述頂部的所述頂面的高度,而使得所述提把能夠以兩所述第一樞軸為中心而擺動到貼靠於所述頂面的位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飲料容器蓋體,其中所述第一蓋體還具有連接於所述頂部的底面且直徑配合於所述容器本體的所述開口端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外側具有配合於設置於所述開口端內側的內螺紋的外螺紋,所述套接部的內側和所述頂部的底面共同界定形成一向上凹入的凹陷頂部,並且在所述凹陷頂部內設置有一金屬內襯,所述金屬內襯具有形狀配合所述頂部的底面的頂板,和形狀配合所述套接部的內側壁的側板,並且所述頂板具有形狀對應所述流體開口的一開孔。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飲料容器蓋體,其中兩個所述側部之間的間距配置為大於所述第一蓋體和所述容器本體的直徑,並且兩個所述末端部分配置為從兩所述側部的底端朝向兩個所述樞接部的方向彎折的橫向桿體,並且兩個所述末端部分朝向所述樞接部的一端的端面上凸出設置兩個所述第一樞軸。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飲料容器蓋體,其中所述橫向連接部配置為具有在兩所述側部的長軸方向的正投影面上的彎曲弧線,且所述橫向連接部的所述彎曲弧線的半徑配置為大於所述容器本體在所述中心軸線的正投影面上的半徑,因此當所述提把能夠向下擺動到一個使得兩個所述側部位於所述容器本體的外側壁的兩側面的垂放位置。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飲料容器蓋體,其中所述提把位於所述直立位置狀態下朝向所述第一蓋體的一側的一個所述底側位置上分別設置有一個所述限位凸肋,並且兩所述末端部分在相對於兩所述限位凸肋的一側面設置有兩個第二凸肋;當所述提把擺動到所述垂放位置的狀態下,兩個所述第二凸肋能夠卡合在兩個所述定位槽內。
TW112112120A 2023-03-30 飲料容器蓋體 TWI841327B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41327B true TWI841327B (zh) 2024-05-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7740A1 (en) 2018-05-10 2019-11-14 Runway Blue, Llc Container lid with button release and lock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7740A1 (en) 2018-05-10 2019-11-14 Runway Blue, Llc Container lid with button release and lock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66667B2 (en) Portable and user-friendly multi-functional thermos cup
US11427394B2 (en) Lid for a beverage cup including a snack storage reservoir
TWI540083B (zh) 具有可防止上蓋被移除之閂鎖機構之飲料容器
US5102002A (en) Beverage cup lid
KR20130079338A (ko) 일체화된 플립 탑 손잡이를 갖춘 병 마개
US11673721B2 (en) Lidded container
JP3602764B2 (ja) 金属製保温容器
TWI841327B (zh) 飲料容器蓋體
US20190261795A1 (en) Liquid-cooling container lid construction
US20160157646A1 (en) Liquid-Cooling Container Lid Constructions
TWI841356B (zh) 飲料容器蓋體及其容器組合
TW201803489A (zh) 保溫瓶的改良結構
TW202330360A (zh) 飲料容器蓋體及其容器組合
KR102212090B1 (ko) 스트로가 구비된 텀블러
KR100749826B1 (ko) 밀폐용기
JP2523208Y2 (ja) 蓋つき保温コップ
JPH0930531A (ja) 食品容器
KR200319757Y1 (ko) 그릇의 자루형손잡이겸용 밀착고정식뚜껑
KR20240063382A (ko) 손잡이로 개폐되는 텀블러
TWI805198B (zh) 具有吊掛件之飲料容器
US20240092535A1 (en) Beverage container with a straw storage compartment
KR200319758Y1 (ko) 접시의 손잡이겸용 밀착고정식뚜껑
JPH1035708A (ja) 飲料用容器の注出筒付キャップ
JP2002308340A (ja) クーラーボックス
JP2597009Y2 (ja) 把手付きカッ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