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9629B - 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9629B
TWI839629B TW110130226A TW110130226A TWI839629B TW I839629 B TWI839629 B TW I839629B TW 110130226 A TW110130226 A TW 110130226A TW 110130226 A TW110130226 A TW 110130226A TW I839629 B TWI839629 B TW I8396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rview mirror
screen
electronic rearview
vehicle
warning symb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0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8876A (zh
Inventor
王英傑
Original Assignee
公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丞信電子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公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丞信電子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公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0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962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8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8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9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9629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主要是透過一車輛、二主視角攝影鏡頭、二廣角攝影鏡頭及二電子後視鏡之組合設計,該電子後視鏡係顯示出一第一視屏及一第二視屏,其中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係透過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來顯示畫面,而該廣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係透過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來顯示畫面,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之移動物偵測(MOD)訊號及該廣角攝影鏡頭之盲點偵測(BSD)訊號之其中任一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時,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使駕駛者能立即踩下煞車,並根據該警示符號產生於左側的電子後視鏡或是右側的電子後視鏡來快速觀察移動物體的行進狀況,以進行應變處理。

Description

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尤指一種透過電子後視鏡來快速觀察移動物體的行進狀況及進行應變處理之效能,而適用於大型車輛或是小型車輛等各種型態之車輛。
現今的車輛不管是小型車輛如轎車、休旅車或巴士車等,或是大型車輛如公共汽車、大客車或遊覽車等,都有裝設傳統的後照鏡,而傳統的後照鏡都是由平鏡面組成,也就是透過平鏡面的反射來後方的行進動態,以協助駕駛者判斷。
而由於後照鏡是平面鏡的關係,就需要配合駕駛者的身高來調整後照鏡的位置及角度,以取得最好的映射角度,讓駕駛者能擁有較佳的視野角度。然而,有些大型車輛如公共汽車、大客車或是遊覽車等的車身較長,所以需要透過裝設後照鏡架來將後照鏡能再往外推出一些,讓駕駛者能看到全車身及遠方的視野角度。
另外,現有大型車輛如公共汽車、大客車或是遊覽車等都透過裝設輔助裝置來幫忙延伸可見的視角,其中該輔助裝置大多是攝影鏡頭,透過其廣角鏡或是拍攝角度的方式來減少死角的地方,且該輔助裝置所攝錄的是視野畫面都是傳遞到位於駕駛者位置旁的螢幕來顯示,讓駕駛者可以近距離參考。
但是,上述的輔助容易讓駕駛者出現分心,尤其是一下子要看車輛外面的後照鏡,一下子要看車輛內的螢幕,兩者的視野角度並不能完全相同,容易讓駕駛者產生視野誤差,進而影響判斷。
因此,本發明人有鑑於上述缺失,期能提出一種具有提醒的警示效能的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令使用者可輕易完成操作及安裝,乃潛心研思、設計組製,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為本發明人所欲研發之發明動機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主要是透過一車輛、二主視角攝影鏡頭、二廣角攝影鏡頭及二電子後視鏡之組合設計,該電子後視鏡係顯示出一第一視屏及一第二視屏,其中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係透過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來顯示畫面,而該廣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係透過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來顯示畫面,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之移動物偵測(MOD)訊號及該廣角攝影鏡頭之盲點偵測(BSD)訊號之其中任一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時,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使駕駛者能立即踩下煞車,並根據該警示符號產生於左側的電子後視鏡或是右側的電子後視鏡來快速觀察移動物體的行進狀況,以進行應變處理,進而增加整體之實用性。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且透過該警示符號係分別顯示於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的上端處,而該警示符號係為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之其中任一種,當該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顯示出警示符號時,該警示符號並具有閃爍或明暗之其中任一種表示方式,以增加其顯示效果,再者,該警示符號出現時,同步會產生一聲音,而該聲音係為短音、長音、短促音、長促音、音樂之其中任一種,讓該警示符號除了顯示效果外,也具有透過聲音來產生聽覺效果,使具有多重提醒之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安全性。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且透過該車輛於車後處裝設有至少一倒車攝影鏡頭,該倒車影像訊號畫面除了能傳輸至該駕駛者旁的影音系統之顯示器來顯示外,也能將該倒車影像訊號畫面傳輸至該電子後視鏡,當該電子後視鏡接收到該倒車攝影鏡頭所傳輸的倒車影像訊號畫面時,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所顯示畫面係主動由該廣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切換成該倒車攝影鏡頭之倒車影像訊號畫面,而當有至少一移動物體靠近該車輛之車後處,並出現於該倒車攝影鏡頭之倒車影像訊號畫面時,會產生一移動物偵測(MOD)訊號,並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且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使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具有切換顯示畫面功能,且能由該電子後視鏡同步該影音系統之顯示器的倒車影像訊號畫面,並產生具有多重提醒的警示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操作性。
為了能夠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特點和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惟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10:車輛
11:側柱
20:雷達感測器
30:主視角攝影鏡頭
31:影像訊號畫面
40:廣角攝影鏡頭
41:影像訊號畫面
50:電子後視鏡
501:左側電子後視鏡
502:右側電子後視鏡
51:第一視屏
52:第二視屏
60:移動物體
70:警示符號
71:輔助警示符號
711:警示指示框
712:圖示
80:倒車攝影鏡頭
81:倒車影像訊號畫面
S100:第一視屏顯示畫面
S110:第二視屏顯示畫面
S120:移動物體靠近該車輛
S130:出現警示符號
S200:倒車影像訊號畫面傳輸
S210:第二視屏切換顯示畫面
S300:移動物體靠近該車輛
S310:出現警示符號
S400:移動物體靠近該車輛
S410:出現警示符號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裝設於車輛內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具有影像訊號畫面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車輛裝備示意圖。
第4A圖係為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具有影像訊號畫面示意圖。
第4B圖係為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出現警示符號示意圖。
第5A圖係為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為廣角影像訊號畫面示意圖。
第5B圖係為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為倒車影像訊號畫面並出現警示符號示意圖。
第6A圖係為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具有影像訊號畫面示意圖。
第6B圖係為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出現警示符號及輔助警示符號示意圖。
第7A圖係為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為廣角影像訊號畫面示意圖。
第7B圖係為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為倒車影像訊號畫面並出現警示符號及輔助警示符號示意圖。
第8圖係為本發明之主要步驟流程示意圖。
第9圖係為本發明之倒車攝影鏡頭的步驟流程示意圖。
第10圖係為本發明之當有至少一移動物體靠近時出現警示符號的步驟流程示意圖。
第11圖係為本發明之當感測到至少一移動物體靠近時出現警示符號的步驟流程示意圖。
請參閱第1~11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示意圖,而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的最佳實施方式係運用於大型車輛或是小型車輛等各種型態之車輛,且能透過電子後視鏡50來快速觀察移動物體的行進狀況及進行應變處理之效能。
而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系統,主要是透過一車輛10、二主視角攝影鏡頭30、二廣角攝影鏡頭40及二電子後視鏡50之組合設計(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其中該車輛10為大型車輛或是小型車輛等各種型態之車輛,而本發明之圖式以大型車輛(如公共汽車、客運車、遊覽車等)為示,但不以本發明之內容及圖式為限。而該電子後視鏡50係為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該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可為12.3吋,且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係採用720x1920解析度並為豎屏方向,其寬高比為3:8及16.7萬畫素,但不以本發明之內容及圖式為限。
另該電子後視鏡50係裝設於該車輛10之外邊的車側處(也就是前車窗旁)(圖未示),或是該車輛10之內部位於前擋風玻璃的側柱11(也就是俗稱為A柱)上之其中任一位置或是同時安裝皆可,本發明之圖式係以側柱11(也就是俗稱為A柱)(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來表示,用以取代原傳統的後照鏡(也就是前車窗旁),但不以本發明之內容及圖式為限,且該電子後視鏡50具有左側電子後視鏡501及右側電子後視鏡502,而不管是左側電子後視鏡501或是右側電子後視鏡502,其該電子後視鏡50係顯示出一第一視屏51及一第二視屏52(如第1圖及 第2圖所示),而該第一視屏51係為主視屏,該第一視屏51係採用為720x1280解析度,且該第二視屏52為廣角視屏或是倒車輔助視屏,該第二視屏52係採用為720x640解析度,而本發明之第一視屏51與該第二視屏52係為相鄰排列。
另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係裝設於該車輛10之車側處(也就是原來傳統後照鏡的位置)、車頂處(如第3圖所示)或是車前處(如傳統後照鏡架的延伸架體上)之其中任一位置皆可,且該車輛10係設有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以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讓該車輛10內的電子設備與晶片間能相互通信並傳遞訊息協定。而該主視角攝影鏡30頭係具有範圍為80度視角至100度視角之其中任一角度視角,其中本發明較佳的視角為90度視角,且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係與該電子後視鏡50進行連接,其連接方式係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形成連接(圖未示)或是以訊號線來形成連接,以能傳輸一影像訊號畫面31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使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影像訊號畫面31係透過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來顯示(如第4A圖所示)。另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運算,而該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運算乃是利用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所內建的特殊演算法來演算出當時速為0~10km/h時所靠近車身外側至少2至5米內的移動物體(如汽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等)之距離及速度,當發現有至少一移動物體60(如第4B圖所示)進入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影像訊號畫面31時,會產生一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並傳輸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
另該廣角攝影鏡頭40係裝設於該車輛10之車側處(也就是原來傳統後照鏡的位置)、車頂處(如第3圖所示)或是車前處(如傳統後照鏡架的延伸架體上)之其中任一位置皆可,且該車輛10係設有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以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讓該車輛10內的電子設備與晶片間能相互通信並傳遞訊息協定。而該廣角攝影鏡頭40係具有範圍為110度視角至150度視角之其中任一角度視角,其中本發明較佳的視角為130度視角,且該廣角攝影鏡頭40係與該電子後視鏡50進行連接,其連接方式係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形成連接(圖未示)或是以訊號線來形成連接,以能傳輸一影像訊號畫面41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使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影像訊號畫面41係透過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二視屏52來顯示(如第4A圖所示)。另該廣角攝影鏡頭40係具有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運算,而該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運算乃是利用該廣角攝影鏡頭40所內建的特殊演算法來演算出當時速為大於20km/h時該車輛10的盲區範圍(如一個車道寬)內的移動物體60(如汽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等)之距離及速度,或是時速小於20km/h時該車輛10的盲區範圍(如一個車道寬)內的移動物體60(如汽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等)之距離及速度,當發現有至少一移動物體60(如第4B圖所示)進入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影像訊號畫面41時,會產生一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訊號,並傳輸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
再者,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及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訊號之其中任一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而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70(如第4B圖及第5B圖所示),使駕駛者能立即踩下煞車,並根據該警示符號70產生於左側電子後視鏡501或是右側電子後視鏡502來快速觀察移動物體60的行進狀況,以進行應變處理。
另該警示符號70係分別顯示於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的上端處,而該警示符號70係為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之其中任一種,其中本發明圖式係以三角形為顯示方式(如第4B圖及第5B圖所示),並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在該三角形下方顯示出訊號來源,如BSD、MOD等(不一定要顯示),另為了加強效果也可以於三角形旁增加顯示符號,如閃電符號、雷達符號等(不一定要顯示),當該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顯示出警示符號70時,該警示符號70並具有閃爍或明暗之其中任一種表示方式(圖未示),以增加其顯示效果,再者,該警示符號70出現時,同步會產生一聲音(圖未示),而該聲音係為短音、長音、短促音、長促音、音樂之其中任一種,讓該警示符號70除了顯示效果外,也具有透過聲音來產生聽覺效果,使具有多重提醒之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安全性。
而上述的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中當出現該警示符號70後,能再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於該第一視屏51或是該第二視屏52內顯示出一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其中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設有一警示指示框711及一圖示712(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該圖示712係位於該警示指示框711內,而該圖示 712係為車輛或其他任何形體皆可,不以本發明之圖示為限。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一視屏51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一視屏51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所示),且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一視屏51內進行游移,另外,當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二視屏52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二視屏52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7B圖所示),且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二視屏52內進行游移,讓該輔助警示符號71能產生吸引駕駛者目光之效能。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態樣係為該車輛10於車後處裝設有至少一倒車攝影鏡頭80(如第3圖所示),且該車輛10係設有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以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讓該車輛10內的電子設備與晶片間能相互通信並傳遞訊息協定。而該倒車攝影鏡頭80係與該電子後視鏡50連接,其連接方式係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形成連接(圖未示)或是以訊號線來形成連接,且該倒車攝影鏡頭80係傳輸一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該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除了能傳輸至該駕駛者旁的影音系統之顯示器來顯示外(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也能將該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傳輸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當該電子後視鏡50接收到該倒車攝影鏡頭80所傳輸的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時,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二視屏52所顯示畫面係主動由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影像訊號畫面41切換成該倒車攝影鏡頭80之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 1(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示),使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二視屏52具有切換顯示畫面功能。
另該倒車攝影鏡頭80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運算,而該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運算乃是利用該倒車攝影鏡頭80所內建的特殊演算法來演算出當倒車時速為0~10km/h時所靠近車輛10後方至少2至5米內的移動物體60(如汽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等)之距離及速度,當發現有至少一移動物體60(如第5B圖所示)進入該倒車攝影鏡頭80之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時,會產生一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並傳輸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且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70(如第5B圖所示),使駕駛者能立即踩下煞車,並根據該警示符號70來快速觀察移動物體60的行進狀況,以進行應變處理。
另該警示符號70係分別顯示於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的上端處,而該警示符號70係為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之其中任一種,其中本發明圖式係以三角形為顯示方式(如第4B圖及第5B圖所示),並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在該三角形下方顯示出訊號來源,如BSD、MOD等(不一定要顯示),另為了加強效果也可以於三角形旁增加顯示符號,如閃電符號、雷達符號等(不一定要顯示),當該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顯示出警示符號70時,該警示符號70並具有閃爍或明暗之其中任一種表示方式(圖未示),以增加其顯示效果,再者,該警示符號70出現時,同步會產生一聲音(圖未示), 而該聲音係為短音、長音、短促音、長促音、音樂之其中任一種,讓該警示符號70除了顯示效果外,也具有透過聲音來產生聽覺效果,使具有多重提醒之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安全性。
而上述的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中當出現該警示符號70後,能再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於該第一視屏51或是該第二視屏52內顯示出一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其中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設有一警示指示框711及一圖示712(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該圖示712係位於該警示指示框711內,而該圖示712係為車輛或其他任何形體皆可,不以本發明之圖示為限。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一視屏51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一視屏51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所示),且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一視屏51內進行游移,另外,當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二視屏52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二視屏52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7B圖所示),且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二視屏52內進行游移,讓該輔助警示符號71能產生吸引駕駛者目光之效能。
再者,本發明的再一實施態樣係為該車輛10裝設有至少一雷達感測器20(如第3圖所示),該雷達感測器20係裝設於該車輛10之車側處(也就是原來傳統後照鏡的位置或是車身處)、車頂處、車前處(如前保險桿)、車後處(如後保險桿)之其中任一位置皆可,且該車輛10係設 有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以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讓該車輛10內的電子設備與晶片間能相互通信並傳遞訊息協定。而該雷達感測器20係與該電子後視鏡50連接,其連接方式係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形成連接(圖未示)或是以訊號線來形成連接,且該雷達感測器20具有毫米波雷達,且該毫米波雷達係採用24GHz或是77GHz二種短波雷達頻譜技術,並兼有微波傳導與光電傳導能力,能穿透雨、霧、煙、灰塵,具有全天候及抗干擾之優點,時時協助駕駛者偵測該車輛10四周狀況,其中該毫米波雷達係具有180度視角與70公尺偵測距離,涵蓋了該車輛10於轉彎時所產生內輪差與視野盲區。另該雷達感測器20係與該電子後視鏡50進行連接,而當該雷達感測器20感測到至少一移動物體60(如汽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等)靠近時(圖未示),該雷達感測器20會產生一毫米波雷達訊號,並傳輸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且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70(如第4B圖及第5B圖所示),使駕駛者能立即踩下煞車,並根據該警示符號70來快速觀察移動物體60的行進狀況,以進行應變處理。
另該警示符號70係分別顯示於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的上端處,而該警示符號70係為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之其中任一種,其中本發明圖式係以三角形為顯示方式(如第4B圖及第5B圖所示),並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在該三角形下方顯示出訊號來源,如BSD、MOD等(不一定要顯示),另為了加強效果也可以於三角形旁增加顯示符號,如閃電符號、雷達符號等(不一定要顯示),當該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顯示出警示符號70時,該警 示符號70並具有閃爍或明暗之其中任一種表示方式(圖未示),以增加其顯示效果,再者,該警示符號70出現時,同步會產生一聲音(圖未示),而該聲音係為短音、長音、短促音、長促音、音樂之其中任一種,讓該警示符號70除了顯示效果外,也具有透過聲音來產生聽覺效果,使具有多重提醒之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安全性。
而上述的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中當出現該警示符號70後,能再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於該第一視屏51或是該第二視屏52內顯示出一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其中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設有一警示指示框711及一圖示712(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該圖示712係位於該警示指示框711內,而該圖示712係為車輛或其他任何形體皆可,不以本發明之圖示為限。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一視屏51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一視屏51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所示),且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一視屏51內進行游移,另外,當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二視屏52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二視屏52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7B圖所示),且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二視屏52內進行游移,讓該輔助警示符號71能產生吸引駕駛者目光之效能。
另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係包含一車輛10、二主視角攝影鏡頭30、二廣角攝影鏡頭40及二電子後視鏡50,其中該車 輛10為大型車輛或是小型車輛等各種型態之車輛,而本發明之圖式以大型車輛(如公共汽車、客運車、遊覽車等)為示(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但不以本發明之內容及圖式為限。而該電子後視鏡50係為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該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可為12.3吋,且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係採用720x1920解析度並為豎屏方向,其寬高比為3:8及16.7萬畫素,但不以本發明之內容及圖式為限。
另該電子後視鏡50係裝設於該車輛10之外邊的車側處(也就是前車窗旁)(圖未示),或是該車輛10之內部位於前擋風玻璃的側柱11(也就是俗稱為A柱)上之其中任一位置或是同時安裝皆可,本發明之圖式係以側柱11(也就是俗稱為A柱)(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來表示,用以取代原傳統的後照鏡(也就是前車窗旁),但不以本發明之內容及圖式為限,且該電子後視鏡50具有左側電子後視鏡501及右側電子後視鏡502,而不管是左側電子後視鏡501或是右側電子後視鏡502,其該電子後視鏡50係顯示出一第一視屏51及一第二視屏52(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而該第一視屏51係為主視屏,該第一視屏51係採用為720x1280解析度,且該第二視屏52為廣角視屏或是倒車輔助視屏,該第二視屏52係採用為720x640解析度,而本發明之第一視屏51與該第二視屏52係為相鄰排列。
另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係裝設於該車輛10上(如第3圖所示),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運算,該廣角攝影鏡頭40係裝設於該車輛10上(如第 3圖所示),該廣角攝影鏡頭40係具有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運算,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及該廣角攝影鏡頭40係分別與該電子後視鏡50進行連接。
而本發明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首先進行的(如第8圖所示)步驟S100第一視屏顯示畫面:透過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傳輸一影像訊號畫面31至該電子後視鏡50,並由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來顯示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影像訊號畫面31。而完成上述步驟S100後即進行下一步驟S110。
而上述之步驟S100中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係裝設於該車輛10之車側處(也就是原來傳統後照鏡的位置)、車頂處(如第3圖所示)或是車前處(如傳統後照鏡架的延伸架體上)之其中任一位置皆可,且該車輛10係設有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以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讓該車輛10內的電子設備與晶片間能相互通信並傳遞訊息協定。而該主視角攝影鏡30頭係具有範圍為80度視角至100度視角之其中任一角度視角,其中本發明較佳的視角為90度視角,且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係與該電子後視鏡50進行連接,其連接方式係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形成連接(圖未示)或是以訊號線來形成連接,以能傳輸一影像訊號畫面31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使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影像訊號畫面31係透過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來顯示(如第4A圖所示)。
另,下一步進行的步驟S110第二視屏顯示畫面:透過該廣角攝影鏡頭40傳輸一影像訊號畫面41至該電子後視鏡50,並由該 電子後視鏡50之第二視屏52來顯示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影像訊號畫面41。而完成上述步驟S110後即進行下一步驟S120。
而上述之步驟S110中該廣角攝影鏡頭40係裝設於該車輛10之車側處(也就是原來傳統後照鏡的位置)、車頂處(如第3圖所示)或是車前處(如傳統後照鏡架的延伸架體上)之其中任一位置皆可,且該車輛10係設有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以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讓該車輛10內的電子設備與晶片間能相互通信並傳遞訊息協定。而該廣角攝影鏡頭40係具有範圍為110度視角至150度視角之其中任一角度視角,其中本發明較佳的視角為130度視角,且該廣角攝影鏡頭40係與該電子後視鏡50進行連接,其連接方式係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形成連接(圖未示)或是以訊號線來形成連接,以能傳輸一影像訊號畫面41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使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影像訊號畫面41係透過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二視屏52來顯示(如第4A圖所示)。
另,下一步進行的步驟S120移動物體靠近該車輛:當有至少一移動物體60靠近該車輛10,出現於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影像訊號畫面31時,會產生一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出現於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影像訊號畫面41時,會產生一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訊號。而完成上述步驟S120後即進行下一步驟S130。
而上述之步驟S120中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運算,而該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運算乃是利用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所內建的特殊 演算法來演算出當時速為0~10km/h時所靠近車身外側至少2至5米內的移動物體(如汽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等)之距離及速度,當發現有至少一移動物體60(如第4B圖所示)進入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影像訊號畫面31時,會產生一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並傳輸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
且該廣角攝影鏡頭40係具有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運算,而該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運算乃是利用該廣角攝影鏡頭40所內建的特殊演算法來演算出當時速為大於20km/h時該車輛10的盲區範圍(如一個車道寬)內的移動物體60(如汽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等)之距離及速度,或是時速小於20km/h時該車輛10的盲區範圍(如一個車道寬)內的移動物體60(如汽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等)之距離及速度,當發現有至少一移動物體60(如第4B圖所示)進入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影像訊號畫面41時,會產生一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訊號,並傳輸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
另,下一步進行的步驟S130出現警示符號;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及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訊號之其中任一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70。
而上述之步驟S130中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70(如第4B圖所示),使駕駛者能立即踩下煞車,並根據該警示符號70產生於左側電子後視鏡501 或是右側電子後視鏡502來快速觀察移動物體60的行進狀況,以進行應變處理。另該警示符號70係分別顯示於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的上端處,而該警示符號70係為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之其中任一種,其中本發明圖式係以三角形為顯示方式(如第4B圖及第5B圖所示),並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在該三角形下方顯示出訊號來源,如BSD、MOD等(不一定要顯示),另為了加強效果也可以於三角形旁增加顯示符號,如閃電符號、雷達符號等(不一定要顯示),當該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顯示出警示符號70時,該警示符號70並具有閃爍或明暗之其中任一種表示方式(圖未示),以增加其顯示效果,再者,該警示符號70出現時,同步會產生一聲音(圖未示),而該聲音係為短音、長音、短促音、長促音、音樂之其中任一種,讓該警示符號70除了顯示效果外,也具有透過聲音來產生聽覺效果,使具有多重提醒之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安全性。
而上述的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中當出現該警示符號70後,能再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於該第一視屏51或是該第二視屏52內顯示出一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其中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設有一警示指示框711及一圖示712(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該圖示712係位於該警示指示框711內,而該圖示712係為車輛或其他任何形體皆可,不以本發明之圖示為限。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一視屏51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一視屏51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所示),且該輔 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一視屏51內進行游移,另外,當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二視屏52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二視屏52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7B圖所示),且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二視屏52內進行游移,讓該輔助警示符號71能產生吸引駕駛者目光之效能。
再者,該車輛10係於車後處裝設有至少一倒車攝影鏡頭80(如第3圖所示),且該車輛10係設有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以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讓該車輛10內的電子設備與晶片間能相互通信並傳遞訊息協定。而該倒車攝影鏡頭80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運算,且該倒車攝影鏡頭80係與該電子後視鏡50連接,其連接方式係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形成連接(圖未示)或是以訊號線來形成連接,另該倒車攝影鏡頭80係傳輸一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該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除了能傳輸至該駕駛者旁的影音系統之顯示器來顯示外(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也能將該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傳輸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如第5B圖所示),並包含有下列步驟,首先進行的(如第9圖所示)步驟S200倒車影像訊號畫面傳輸:透過該倒車攝影鏡頭80傳輸一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至該電子後視鏡50。而完成上述步驟S200後即進行下一步驟S210。
另,下一步進行的步驟S210第二視屏切換顯示畫面:當該電子後視鏡50接收到該倒車攝影鏡頭80所傳輸的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時,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二視屏52所顯示畫面係主動由該廣角攝 影鏡頭40之影像訊號畫面41切換成該倒車攝影鏡頭80之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
而上述之步驟S210中當該電子後視鏡50接收到該倒車攝影鏡頭80所傳輸的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時,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二視屏52所顯示畫面係主動由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影像訊號畫面41切換成該倒車攝影鏡頭80之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示),使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二視屏52具有切換顯示畫面功能。
另外,該倒車攝影鏡頭80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運算,係進一步包含有下列步驟,首先進行的(如第10圖所示)步驟S300移動物體靠近該車輛:當有至少一移動物體60靠近該車輛10之車後處,並出現於該倒車攝影鏡頭80之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時,會產生一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而完成上述步驟S300後即進行下一步驟S310。
而上述之步驟S300中該倒車攝影鏡頭80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運算,而該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運算乃是利用該倒車攝影鏡頭80所內建的特殊演算法來演算出當倒車時速為0~10km/h時所靠近車輛10後方至少2至5米內的移動物體60(如汽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等)之距離及速度,當發現有至少一移動物體60(如第5B圖所示)進入該倒車攝影鏡頭80之倒車影像訊號畫面81時,會產生一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並傳輸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
另,下一步進行的步驟S310出現警示符號;當該倒車攝影鏡頭80之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70。
而上述之步驟S310中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70(如第5B圖所示),使駕駛者能立即踩下煞車,並根據該警示符號70產生於左側電子後視鏡501或是右側電子後視鏡502來快速觀察移動物體60的行進狀況,以進行應變處理。另該警示符號70係分別顯示於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的上端處,而該警示符號70係為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之其中任一種,其中本發明圖式係以三角形為顯示方式(如第4B圖及第5B圖所示),並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在該三角形下方顯示出訊號來源,如BSD、MOD等(不一定要顯示),另為了加強效果也可以於三角形旁增加顯示符號,如閃電符號、雷達符號等(不一定要顯示),當該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顯示出警示符號70時,該警示符號70並具有閃爍或明暗之其中任一種表示方式(圖未示),以增加其顯示效果,再者,該警示符號70出現時,同步會產生一聲音(圖未示),而該聲音係為短音、長音、短促音、長促音、音樂之其中任一種,讓該警示符號70除了顯示效果外,也具有透過聲音來產生聽覺效果,使具有多重提醒之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安全性。
而上述的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中當出現該警示符號70後,能再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於該第一視屏51或是該第二視屏5 2內顯示出一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其中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設有一警示指示框711及一圖示712(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該圖示712係位於該警示指示框711內,而該圖示712係為車輛或其他任何形體皆可,不以本發明之圖示為限。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一視屏51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一視屏51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所示),且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一視屏51內進行游移,另外,當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二視屏52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二視屏52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7B圖所示),且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二視屏52內進行游移,讓該輔助警示符號71能產生吸引駕駛者目光之效能。
另外,該車輛10係裝設有至少一雷達感測器20(如第3圖所示),且該雷達感測器20係裝設於該車輛10之車側處(也就是原來傳統後照鏡的位置或是車身處)、車前處(如前保險桿)、車後處(如後保險桿)之其中任一位置皆可,且該車輛10係設有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以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讓該車輛10內的電子設備與晶片間能相互通信並傳遞訊息協定。而該雷達感測器20具有毫米波雷達,該雷達感測器20係與該電子後視鏡50連接,其連接方式係透過該車用區域網路(CAN BUS)來形成連接(圖未示)或是以訊號線來形成連接,並包含有下列步驟:首先進行的(如第11圖所示)步驟S400移動物體靠近該 車輛:當感測到至少一移動物體60靠近時,該雷達感測器20會產生一毫米波雷達訊號。而完成上述步驟S400後即進行下一步驟S410。
而上述之步驟S400中該雷達感測器20具有毫米波雷達,且該毫米波雷達係採用24GHz或是77GHz二種短波雷達頻譜技術,並兼有微波傳導與光電傳導能力,能穿透雨、霧、煙、灰塵,具有全天候及抗干擾之優點,時時協助駕駛者偵測該車輛10四周狀況,其中該毫米波雷達係具有180度視角與70公尺偵測距離,涵蓋了該車輛10於轉彎時所產生內輪差與視野盲區。另該雷達感測器20係與該電子後視鏡50進行連接,而當該雷達感測器20感測到至少一移動物體60(如汽車、機車、腳踏車、行人等)靠近時(圖未示),該雷達感測器20會產生一毫米波雷達訊號,並傳輸至該電子後視鏡50內。
另,下一步進行的步驟S410出現警示符號;當該雷達感測器20之毫米波雷達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70。
而上述之步驟S410中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70(如第5B圖所示),使駕駛者能立即踩下煞車,並根據該警示符號70產生於左側電子後視鏡501或是右側電子後視鏡502來快速觀察移動物體60的行進狀況,以進行應變處理。另該警示符號70係分別顯示於該電子後視鏡50之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的上端處,而該警示符號70係為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之其中任一種,其中本發明圖式係以三角形為顯示方式(如第4B圖及第5B圖所示),並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在該三角形下 方顯示出訊號來源,如BSD、MOD等(不一定要顯示),另為了加強效果也可以於三角形旁增加顯示符號,如閃電符號、雷達符號等(不一定要顯示),當該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顯示出警示符號70時,該警示符號70並具有閃爍或明暗之其中任一種表示方式(圖未示),以增加其顯示效果,再者,該警示符號70出現時,同步會產生一聲音(圖未示),而該聲音係為短音、長音、短促音、長促音、音樂之其中任一種,讓該警示符號70除了顯示效果外,也具有透過聲音來產生聽覺效果,使具有多重提醒之效能,進而增加整體之安全性。
而上述的第一視屏51及第二視屏52中當出現該警示符號70後,能再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於該第一視屏51或是該第二視屏52內顯示出一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其中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設有一警示指示框711及一圖示712(如第6B圖及第7B圖所示),該圖示712係位於該警示指示框711內,而該圖示712係為車輛或其他任何形體皆可,不以本發明之圖示為限。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30之移動物偵測(Moving Object Detection,MO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一視屏51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一視屏51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6B圖所示),且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一視屏51內進行游移,另外,當該廣角攝影鏡頭40之盲點偵測(Blind Spot Detection,BS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50時,該第二視屏52除了顯示警示符號70外,在該第二視屏52內亦同步出現該輔助警示符號71(如第7B圖所示),且該輔助警示符號71係具有於該第二視屏52內進行游移,讓該輔助警示符號71能產生 吸引駕駛者目光之效能。
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瞭本發明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提出發明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車輛
11:側柱
50:電子後視鏡
501:左側電子後視鏡
502:右側電子後視鏡
51:第一視屏
52:第二視屏

Claims (24)

  1. 一種電子後視鏡系統,係包括有:一車輛;二主視角攝影鏡頭,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係裝設於該車輛上,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D)運算,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係傳輸一影像訊號畫面,當發現有至少一移動物體進入影像訊號畫面時,會產生一移動物偵測(MOD)訊號;二廣角攝影鏡頭,該廣角攝影鏡頭係裝設於該車輛上,該廣角攝影鏡頭係具有盲點偵測(BSD)運算,該廣角攝影鏡頭係傳輸一影像訊號畫面,當發現有至少一移動物體進入影像訊號畫面時,會產生一盲點偵測(BSD)訊號;以及二電子後視鏡,該電子後視鏡係裝設於該車輛之內部位於前擋風玻璃的側柱上,該電子後視鏡具有左側電子後視鏡及右側電子後視鏡,該主視角攝影鏡頭及該廣角攝影鏡頭係分別與該電子後視鏡進行連接,該電子後視鏡係為液晶顯示器(LCD),該電子後視鏡係顯示出一第一視屏及一第二視屏,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係透過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來顯示畫面,該廣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係透過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來顯示畫面,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之移動物偵測(MOD)訊號及該廣角攝影鏡頭之盲點偵測(BSD)訊號之其中任一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時,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並根據該警示符號產生於左側電子後視鏡或是右側電子後視鏡來快速觀察該移動物體的行進狀況,當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出現該警示符號 後,能再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於該第一視屏或是該第二視屏內顯示出一輔助警示符號,該輔助警示符號係設有一警示指示框及一圖示,該圖示係位於該警示指示框內,該第一視屏除了顯示警示符號外,該輔助警示符號係於該第一視屏內進行游移,該第二視屏除了顯示警示符號外,該輔助警示符號係於該第二視屏內進行游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係進一步裝設於該車輛之車側處、車頂處或是車前處之其中任一位置,並具有範圍為80度視角至100度視角之其中任一角度視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廣角攝影鏡頭係進一步裝設於該車輛之車側處、車頂處或是車前處之其中任一位置,並具有範圍為110度視角至150度視角之其中任一角度視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電子後視鏡係進一步裝設於該車輛之外邊的車側處或是該車輛之內部位於前擋風玻璃的側柱之其中任一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車輛係進一步於車後處裝設有至少一倒車攝影鏡頭,該倒車攝影鏡頭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D)運算,該倒車攝影鏡頭係傳輸一倒車影像訊號畫面,當發現有至少一移動物體進入倒車影像訊號畫面時,會產生一移動物偵測(MOD)訊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倒車攝影鏡頭係進一步與該電子後視鏡連接,當該電子後視鏡接收到該倒車攝影鏡頭所傳輸的倒車影像訊號畫面時,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所顯示畫面係主 動由該廣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切換成該倒車攝影鏡頭之倒車影像訊號畫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當該倒車攝影鏡頭之移動物偵測(MO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時,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車輛係進一步裝設有至少一雷達感測器,該雷達感測器係具有毫米波雷達,當感測到至少一移動物體靠近時,該雷達感測器會產生一毫米波雷達訊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雷達感測器係進一步裝設於該車輛之車側處、車頂處、車前處、車後處之其中任一位置,而該毫米波雷達係具有180度視角與70公尺偵測距離,涵蓋該車輛於轉彎時所產生內輪差與視野盲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雷達感測器係進一步與該電子後視鏡連接,當該雷達感測器之毫米波雷達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時,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或10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警示符號係進一步為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之其中任一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10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係進一步分別顯示有一輔助警示符號,該輔助警示符號係進一步設有一警示指示框及一圖示,該圖示係位於該警示指示框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或10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系統,其中該警示符號出現時係進一步同步會產生一聲音,該聲音係為短音、長音、短促音、長促音、音樂之其中任一種。
  14. 一種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係包含一車輛、二主視角攝影鏡頭、二廣角攝影鏡頭及二電子後視鏡,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係裝設於該車輛上,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D)運算,該廣角攝影鏡頭係裝設於該車輛上,該廣角攝影鏡頭係具有盲點偵測(BSD)運算,該電子後視鏡係裝設於該車輛之內部位於前擋風玻璃的側柱上,該電子後視鏡具有左側電子後視鏡及右側電子後視鏡,該主視角攝影鏡頭及該廣角攝影鏡頭係分別與該電子後視鏡進行連接,該電子後視鏡係為液晶顯示器(LCD),該電子後視鏡係顯示出一第一視屏及一第二視屏,該顯示方法的主要步驟係包括:第一視屏顯示畫面:透過該主視角攝影鏡頭傳輸一影像訊號畫面至該電子後視鏡,並由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來顯示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第二視屏顯示畫面:透過該廣角攝影鏡頭傳輸一影像訊號畫面至該電子後視鏡,並由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來顯示該廣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移動物體靠近該車輛:當有至少一移動物體靠近該車輛,出現於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時,會產生一移動物偵測(MOD)訊號,出現於該廣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時,會產生一盲點偵測(BSD)訊號;以及 出現警示符號:當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之移動物偵測(MOD)訊號及該廣角攝影鏡頭之盲點偵測(BSD)訊號之其中任一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時,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並根據該警示符號產生於左側電子後視鏡或是右側電子後視鏡來快速觀察該移動物體的行進狀況,當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出現該警示符號後,能再根據不同的訊號來源於該第一視屏或是該第二視屏內顯示出一輔助警示符號,該輔助警示符號係設有一警示指示框及一圖示,該圖示係位於該警示指示框內,該第一視屏除了顯示警示符號外,該輔助警示符號係於該第一視屏內進行游移,該第二視屏除了顯示警示符號外,該輔助警示符號係於該第二視屏內進行游移。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其中該車輛係進一步於車後處裝設有至少一倒車攝影鏡頭,該倒車攝影鏡頭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D)運算,該倒車攝影鏡頭係進一步與該電子後視鏡連接,並進一步包含有下列步驟:倒車影像訊號畫面傳輸:透過該倒車攝影鏡頭傳輸一倒車影像訊號畫面至該電子後視鏡;以及第二視屏切換顯示畫面:當該電子後視鏡接收到該倒車攝影鏡頭所傳輸的倒車影像訊號畫面時,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二視屏所顯示畫面係主動由該廣角攝影鏡頭之影像訊號畫面切換成該倒車攝影鏡頭之倒車影像訊號畫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其中該倒車攝影鏡頭係具有移動物偵測(MOD)運算,係進一步包含有下列步驟: 移動物體靠近該車輛:當有至少一移動物體靠近該車輛之車後處,並出現於該倒車攝影鏡頭之倒車影像訊號畫面時,會產生一移動物偵測(MOD)訊號;以及出現警示符號;當該倒車攝影鏡頭之移動物偵測(MOD)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時,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其中該車輛係進一步裝設有至少一雷達感測器,該雷達感測器係具有毫米波雷達,該雷達感測器係進一步與該電子後視鏡連接,並進一步包含有下列步驟:移動物體靠近該車輛:當感測到至少一移動物體靠近時,該雷達感測器會產生一毫米波雷達訊號;以及出現警示符號;當該雷達感測器之毫米波雷達訊號輸出至該電子後視鏡時,該電子後視鏡之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係分別顯示一警示符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其中該雷達感測器係進一步裝設於該車輛之車側處、車頂處、車前處、車後處之其中任一位置,而該毫米波雷達係具有180度視角與70公尺偵測距離,涵蓋該車輛於轉彎時所產生內輪差與視野盲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其中該主視角攝影鏡頭係進一步裝設於該車輛之車側處、車頂處或是車前處之其中任一位置,並具有範圍為80度視角至100度視角之其中任一角度視角。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其中該廣角 攝影鏡頭係進一步裝設於該車輛之車側處、車頂處或是車前處之其中任一位置,並具有範圍為110度視角至150度視角之其中任一角度視角。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其中該電子後視鏡係進一步裝設於該車輛之外邊的車側處或是該車輛之內部位於前擋風玻璃的側柱之其中任一位置。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16或17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其中該警示符號係進一步為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之其中任一種。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其中該第一視屏及第二視屏係進一步分別顯示有一輔助警示符號,該輔助警示符號係進一步設有一警示指示框及一圖示,該圖示係位於該警示指示框內。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16或17項所述之電子後視鏡顯示方法,其中該警示符號出現時係進一步同步會產生一聲音,該聲音係為短音、長音、短促音、長促音、音樂之其中任一種。
TW110130226A 2021-08-17 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 TWI839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0226A TWI839629B (zh) 2021-08-17 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0226A TWI839629B (zh) 2021-08-17 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8876A TW202308876A (zh) 2023-03-01
TWI839629B true TWI839629B (zh) 2024-04-2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54316A1 (ja) 2016-03-09 2017-09-14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車両用表示制御装置、車両用表示システム、車両用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54316A1 (ja) 2016-03-09 2017-09-14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車両用表示制御装置、車両用表示システム、車両用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4299B2 (e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with episodic display of video images showing approaching other vehicle
US11679719B2 (e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with console video display and mirror video display for exterior viewing cameras
US11498494B2 (en) Vehicular camera monitoring system
US10029621B2 (en) Rear view camera system using rear view mirror location
US7190259B2 (en) Surrounding surveillance apparatus and mobile body
US20150109444A1 (en) Vision-based object sensing and highlighting in vehicle image display systems
JP6307895B2 (ja) 車両用周辺監視装置
US20050192725A1 (en) Auxiliary visual interface for vehicles
US20100033570A1 (en) Driver observation and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US11884216B2 (en) Vehicular full mirror display system with auxiliary forward and rearward views
CN108725320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5270249A (zh) 一种利用可变形显示器显示摄像头图像的汽车视镜系统
TWI839629B (zh) 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
CN216580342U (zh) 电子后视镜系统
TW202308876A (zh) 電子後視鏡系統及其顯示方法
TWM621803U (zh) 電子後視鏡系統
US20200406819A1 (en) Driver-assisting system for an industrial vehicle
CN212243157U (zh) 一种大型车辆的盲区可视化系统
CN216359937U (zh) 一种电子后视镜控制系统
JP687810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3231104U (ja) レーダー装置に対応する移動車両用画像撮影装置
CN214874514U (zh) 一种兼具车身周视警戒的行车辅助驾驶系统
CN217863912U (zh) 一种电子后视镜结构
TWM629453U (zh) 後視鏡視野輔助系統
CN117360392A (zh) 电子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