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6123B - 馬桶座裝置及排泄物偵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馬桶座裝置及排泄物偵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6123B
TWI836123B TW109125535A TW109125535A TWI836123B TW I836123 B TWI836123 B TW I836123B TW 109125535 A TW109125535 A TW 109125535A TW 109125535 A TW109125535 A TW 109125535A TW I836123 B TWI836123 B TW I8361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mory
data
cover
toilet s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5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0781A (zh
Inventor
樋口仁郎
称崎正道
永石昌之
酒井雄太
木里子
大井亮
高木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oto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591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73187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oto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oto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0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0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6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6123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在等待大便落下的期間,抑制記憶體的記憶領域耗盡。 實施形態的馬桶座裝置,是載置於形成有用來承接排泄物之便盆部的馬桶上部的馬桶座裝置,具有:可供使用者就座的馬桶座;用來照射光的發光部;用來接收光的受光部;用來記憶前述受光部所接收之資料的第1記憶體;用來執行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對前述第1記憶體的轉送、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憶之資料的解析及刪除的演算處理裝置,前述演算處理裝置,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1記憶體,並且當解析出「暫時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前述資料,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之大便的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刪除前述資料。

Description

馬桶座裝置及排泄物偵測裝置
所揭示的實施形態,關於馬桶座裝置及排泄物偵測裝置。
傳統以來,已知一種具備可偵測「被排泄於馬桶內之落下中的大便(以下,也稱為排泄物)」的感測器的馬桶座裝置(譬如,請參考專利文獻1)。
上述之傳統技術的馬桶座裝置,譬如具有:可對大便照射光的發光部、可接收來自於大便之反射光的受光部、用來記錄由受光部所接收之大便的資訊的記憶體,可依據大便而取得有關使用者之健康狀態的生物資訊(Biological information)。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5861977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如同上述的傳統技術,為了偵測落下中的大便,有必要對落下中的大便進行光的照射。話雖如此,由於大便的落下時機難以預測,在偵測大便落下的期間,發光部有必要朝馬桶內持續地照射光。此時,在經過特定時間而大便未由使用者排泄的場合中,由有關「在該期間受光部所接收之來自馬桶內面的反射光」的資料,導致用來記憶所取得之資料的記憶裝置的記憶領域,全數被使用,而產生所謂「當大便已排泄時,恐無法記憶所取得之資料」的問題。
所揭示的實施形態,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在等待大便落下的期間,抑制記憶體的記憶領域耗盡之馬桶座裝置及排泄物偵測裝置。 [解決問題之手段]
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是載置於形成有用來承接排泄物之便盆部的馬桶上部的馬桶座裝置,其特徵為具有:可供使用者就座的馬桶座;用來照射光的發光部;用來接收光的受光部;用來記憶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的第1記憶體;用來執行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對前述第1記憶體的轉送、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憶之資料的解析及刪除的演算處理裝置,前述演算處理裝置,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1記憶體,並且當解析出「暫時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前述資料,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之大便的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刪除前述資料。
本案的發明人,為了開發不會有下述情形的馬桶座裝置,而進行了反覆的檢討:基於「以可偵測落下中之大便的速度而照射之發光部的光」而由受光部所接收的大量資料,導致記憶領域被填滿。根據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藉由將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轉送至第1記憶體,能使資料暫時地記憶於第1記憶體,並且在演算處理裝置進行解析,並判斷該暫時記憶的資料,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之大便的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刪除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的資料。因此,在等待大便被排泄至馬桶內的期間,能抑制第1記憶體的記憶領域被「基於來自馬桶內面之反射光的資料」所填滿的疑慮。
在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中,前述發光部,對由前述使用者所排泄之落下中的大便照射光,前述受光部,相對於由前述發光部所照射的光,接收來自於大便的反射光。
根據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在往馬桶的上部載置時,對由使用者所排泄的排泄物照射光,相對於所照射的光而接收來自於排泄物的反射光,藉此能取得被排泄至馬桶內之排泄物的資訊。
在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中,前述演算處理裝置,在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1記憶體之前,刪除前述受光部所接收之資料的一部分。
在大便為香蕉狀的長條狀而非顆粒狀之短小狀的場合中,有時無法在短時間內落下至馬桶內,而是緩慢地落下。此時,由於大便的落下速度過於緩慢,導致第1記憶體的記憶領域被來自大便之反射光的相關資料所填滿,而恐有無法記憶「所排泄的1條大便從頭到尾的連續資料」的疑慮。根據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並非將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全部轉送至第1記憶體,刪除了「基於來自大便的反射光,且沒有疑慮之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的一部分後,轉送至第1記憶體。結此,能減少記憶於第1記憶體的資料量,且能抑制由於大便的落下速度過於緩慢,導致第1記憶體的記憶領域被來自大便之反射光的相關資料所填滿的疑慮。
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具有可轉送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憶的資料,且記憶領域大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第2記憶體,前述演算處理裝置,在「暫時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資料,被解析為是基於來自落下中之大便的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使前述資料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並且緊接於其後,在「暫時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期間經過了特定期間以上的場合中,將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憶之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2記憶體。
第1記憶體,資料的處理速度快,但資料的記憶領域小。為了活用所取得的資料,最好將資料朝「記憶領域大於第1記憶體的第2記憶體」轉送。但是,記憶領域大的第2記憶體,卻具有資料的轉送速度比第1記憶體慢的缺點。此時,從第1記憶體將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的速度,大幅地慢於大便的落下速度。因此,產生了以下所述的新問題:在大便的落下過程中,當欲將第1記憶體所記憶的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時,由於在轉送期間,大便沒入便盆部內的水封部,導致錯失了偵測落下中之大便的機會。根據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的資料,被解析為「是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使該資料記憶於第1記憶體,並且緊接於其後,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的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期間經過了特定期間以上的場合中,將第1記憶體所記憶之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因此,由使用者所排泄的大便,落下至可由本發明的馬桶座裝置所偵測之範圍內的過程中,將基於來自該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連續記憶於第1記憶體,並且當大便落下至偵測範圍外後(譬如,沒入水中後),在「使用者未排泄大便的這一點,被解析為持續特定時間以上」的場合中,將第1記憶體所記憶的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據此,既能抑制「錯失偵測落下中之大便的機會」的疑慮,又能將第1記憶體所記憶的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
在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中,具有可轉送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憶的資料,且記憶領域大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第2記憶體,前述演算處理裝置,在「暫時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資料,基於來自落下中之大便的反射光的資料量」成為特定閾值以上的場合中,將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憶之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2記憶體。
根據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對應於第1記憶體所暫時記憶的資料量,而轉送至第2記憶體,藉此能適當地管理第1記憶體的資料量。據此,既能抑制「錯失偵測落下中之大便的機會」的疑慮,又能將第1記憶體所記憶的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
在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中,前述演算處理裝置,藉由與「記憶領域大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外部記憶體,亦即第2記憶體」之間的通訊,而將前述第1記憶體所暫時記憶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2記憶體。
根據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馬桶座裝置,由於藉由與「記憶領域大於第1記憶體的外部記憶體,亦即第2記憶體」之間的通訊,而將第1記憶體所暫時記憶的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因此,無需在裝置內設置第2記憶體,便能適當地管理第1記憶體的資料量。據此,既能抑制「錯失偵測落下中之大便的機會」的疑慮,又能將第1記憶體所記憶的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
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排泄物偵測裝置,是配設於形成有用來承接排泄物之便盆部的馬桶的排泄物偵測裝置,其特徵為具有:用來照射光的發光部;用來接收光的受光部;用來記憶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的第1記憶體;用來執行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對前述第1記憶體的轉送、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憶之資料的解析及刪除的演算處理裝置,前述演算處理裝置,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1記憶體,並且當解析出「暫時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前述資料,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之大便的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刪除前述資料。
根據實施形態之其中一種樣態的排泄物偵測裝置,藉由將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轉送至第1記憶體,能使資料暫時地記憶於第1記憶體,並且在演算處理裝置進行解析,並判斷該暫時記憶的資料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刪除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的資料。因此,在等待大便被排泄至馬桶內的期間,能抑制第1記憶體的記憶領域被「基於來自馬桶內面之反射光的資料」所填滿的疑慮。 [發明的效果]
根據實施形態的其中一種樣態,能在等待大便落下的期間,抑制記憶體的記憶領域耗盡。
以下,參考圖面詳細地說明本發明所揭示的馬桶座裝置及排泄物偵測裝置的實施形態。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以下所揭示的實施形態。在以下的說明中,針對有關「盥洗室之使用者的排泄物的資訊收集(以下,也稱為「排泄資訊收集」)」的處理和用來執行該處理的構造進行說明,首先,說明作為前提之盥洗室系統等的各種構造。
<1、盥洗室系統的構造> 首先,參考圖1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盥洗室系統的構造。圖1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如圖1所示,盥洗室系統1具備馬桶座裝置2、操作裝置10。如圖1所示,在盥洗室R,於地板面F設置有座式馬桶(以下,記載為「馬桶」)7。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從地板面F面向盥洗室R之空間內」的方向,記載為「上」。馬桶座裝置2被設在馬桶7的上部。
馬桶7,譬如為陶製品。在馬桶7形成有便盆部8。便盆部8,呈現朝下方凹陷的形狀,是用來承接使用者之排泄物的部位。馬桶7,並不侷限於如圖面所示的落地安裝(floor mounted)式,只要能適用於盥洗室系統1,可以為任何種類的形式,也可以是如壁掛式等的形式。在馬桶7,設有位於「便盆部8所面向之開口」的端部之全周的邊緣部9。在盥洗室R,譬如可在馬桶7附近設置用來貯留洗淨水的洗淨水槽、也可以是不設置洗淨水槽之所謂的「無水槽式」。
舉例來說,倘若設置於盥洗室R之洗淨用的洗淨操作部(圖示省略)受到使用者的操作,便執行「對馬桶7的便盆部8供給洗淨水」的馬桶洗淨。洗淨操作部,可以是操作桿、或者對操作裝置10所顯示之馬桶洗淨項目(object)的觸碰操作。洗淨操作部,並不侷限於操作桿等藉由使用者的手動操作來實施馬桶洗淨的形式,亦可是藉由就座感測器等偵測使用者之感測器的人體偵測來實施馬桶洗淨的形式。
馬桶座裝置2被設在馬桶7的上部,且具備本體部3、馬桶蓋4、馬桶座5、洗淨噴嘴6。馬桶座裝置2,被載置於「形成有用來承接排泄物之便盆部8的馬桶7」的上部。馬桶座裝置2,為了在洗淨噴嘴6噴射洗淨水之前朝便盆部8前進,而被載置於馬桶7的上部。馬桶座裝置2,可對馬桶7安裝成可裝卸、或亦可安裝成與馬桶7形成一體化。
如圖1所示,馬桶座5,形成「在中央具有開口50」的環狀,且沿著邊緣部9,配置在重疊於馬桶7之開口的位置。馬桶座5供使用者就座。馬桶座5,作為「用來支承已就座之使用者的臀部」的就座部發揮作用。此外,如圖1所示,馬桶蓋4及馬桶座5,各自的一端部由本體部3所軸支,並安裝成:能以本體部3的軸支部分作為中心而轉動(可開閉)。馬桶蓋4,可視需要而安裝於馬桶座裝置2,馬桶座裝置2亦可不具有馬桶蓋4。
洗淨噴嘴6,是用來排出洗淨用水的噴嘴。洗淨噴嘴6可噴射洗淨水。洗淨噴嘴6,可朝使用者噴射洗淨水。洗淨噴嘴6,是局部洗淨用的噴嘴。洗淨噴嘴6構成:可藉由電動馬達等之驅動源(圖4中的噴嘴馬達61等)的驅動,而對本體部3的框體,亦即本體蓋30形成進退。此外,洗淨噴嘴6連接於圖面中未顯示的水管之類的水源。然後,洗淨噴嘴6如圖1所示,當位於「已朝本體部3的框體,亦即已朝本體蓋30前進的位置(以下,稱為「退出位置」)」時,使來自水源的水朝使用者的身體噴出,而洗淨局部。
在圖1中,顯示洗淨噴嘴6位於前進位置的狀態。洗淨噴嘴6,亦可兼用於馬桶7(便盆部8等)內的洗淨。洗淨噴嘴6,亦可用於切換「洗淨使用者之局部」的局部洗淨模式、「朝馬桶7內撒水」的馬桶洗淨模式。舉例來說,洗淨噴嘴6,亦可對應於馬桶座裝置2之控制裝置34(請參圖4)的控制,而用於切換局部洗淨模式、馬桶洗淨模式。
操作裝置10設在盥洗室R內。操作裝置10設在使用者可操作的位置。操作裝置10設在:當使用者就座於馬桶座5時,可操作的位置。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操作裝置10,從已就座於馬桶座5的使用者觀看,配置在右側的壁面W。操作裝置10,只要是已就座於馬桶座5的使用者可利用,則不限於壁面,亦可依據各種樣態而配置。舉例來說,操作裝置10亦可與馬桶座裝置2設成一體。
操作裝置10,透過特定的網路(譬如,圖11中的網路N),利用有線或者無線而可通訊地與馬桶座裝置2連接。舉例來說,馬桶座裝置2與操作裝置10,只要可以收發資訊,能以任何的形式連接,可藉由有線而連接成可通訊、或亦可藉由無線而連接成可通訊。
操作裝置10,譬如可利用觸碰面板功能,而透過顯示面(譬如,顯示畫面11)接收來自使用者的各種操作。此外,操作裝置10,亦可具備開關或按鈕,而藉由開關或按鈕等接收各種操作。顯示畫面11,譬如是由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顯示器等所實現之平板終端裝置等的顯示畫面,是用來顯示各種資訊的顯示裝置。換言之,操作裝置10,是由顯示畫面11接收使用者的輸入,也執行對使用者的輸出(顯示)。顯示畫面11,是用來顯示各種資訊的顯示裝置。
操作裝置10,接收使用者用來停止「由馬桶座裝置2所執行中的控制」的操作。操作裝置10,接收使用者用來開始「由馬桶座裝置2所執行之局部洗淨的執行」的操作。操作裝置10,接收使用者對洗淨噴嘴6的指示。操作裝置10,接收使用者用來「使馬桶座裝置2輸出特定聲響」的操作。操作裝置10,接收使用者用來「執行以除菌水對馬桶座裝置2的洗淨噴嘴6(請參考圖1)殺菌之殺菌處理」的操作。操作裝置10,接收使用者用來調整「馬桶座裝置2執行局部洗淨時之排水強度」的操作。操作裝置10,接收使用者用來調整「馬桶座裝置2所輸出之聲響的音量」的操作。操作裝置10,接收使用者用來選擇「將有關盥洗室的使用資訊顯示於操作裝置10、或者輸出聲響時的語言」的操作。
舉例來說,操作裝置10,亦可在顯示畫面11上顯示「用來接收上述之使用者操作」的項目,並依據使用者對所顯示之項目的接觸,執行各種處理。舉例來說,操作裝置10,亦可具有「用來接收上述之使用者操作」的開關或按鈕等,並依據使用者對開關或按鈕等的接觸,執行各種處理。上述的說明為一種例子,操作裝置10,亦可接收使用者執行各種處理的操作。
盥洗室系統1,藉由後述的各種構造和處理,偵測使用者之排泄物(大便)的形狀、大小、品質、顏色等的各種特性(character)。盥洗室系統1,藉由光學方式偵測使用者的排便。亦即,盥洗室系統1,是以光學性手段偵測排泄物(大便)之資訊的盥洗室系統。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藉由使用者就座於馬桶座5後的個人認證或對操作裝置10的操作,而成為後述的待機模式,藉由使用者的排泄而自動地成為測量模式。盥洗室系統1,亦可以測量的結果作為基礎,對使用者之智慧型手機等的終端裝置執行資訊提供。
<2、馬桶座裝置的構造> 接著,參考圖2及圖3,說明馬桶座裝置2的構造。圖2及圖3,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馬桶座裝置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具體地說,圖2是顯示光學單元100的蓋部110呈現已關閉狀態(以下,也稱為「封閉狀態」)時的圖。此外,圖3是顯示已去除了光學單元100之蓋部110的狀態的圖。
如圖2所示,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光學單元100之蓋部110以外的構造(圖3和圖5中的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等),隱藏於蓋部110的背面。這裡所謂的「封閉狀態」,是表示藉由蓋部110使水不會作用於受光部130的狀態,也包含:開放「水不會作用於受光部130」之部位的構造。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蓋部110位於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方。如此一來,蓋部110,在封閉狀態中位於受光部130的前方。亦即,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蓋部110位於:從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面向馬桶7內的方向。藉此,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由本體蓋30及蓋部110所覆蓋。如此一來,在作為框體的本體蓋30,配置有發光部120及受光部130。在圖2的例子中,雖顯示了蓋部110與本體蓋30同樣是由透過性闕如(透過性低)的材料所形成的場合,但蓋部110也可以由不同於本體蓋30的材料所形成。舉例來說,也可以由透過性材料形成蓋部110(的局部),這一點將在稍後詳細說明。
此外,在圖2中,顯示洗淨噴嘴6(請參考圖1)位在「收納於本體蓋30內」的位置(以下,也稱為「收納位置」)的狀態。如圖2所示,在洗淨噴嘴6位於收納位置的場合中,噴嘴用蓋60封閉,洗淨噴嘴6被隱藏於噴嘴用蓋60的背面。在由洗淨噴嘴6執行洗淨的場合中,噴嘴用蓋60開放,且洗淨噴嘴6從本體蓋30的開口31b(請參考圖5)突出,洗淨噴嘴6形成前進狀態。
如圖3所示,在已去除蓋部110的場合中,光學單元100的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從本體蓋30的開口31外露。舉例來說,在蓋部110已開放的狀態(以下,也稱為「開放狀態」)中,如圖3所示,形成蓋部110未位在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之前方的狀態。藉此,在蓋部110的開放狀態中,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形成外露。然後,在蓋部110的開放狀態中,發光部120可朝向馬桶7內的排泄物照射光,受光部130可接收來自馬桶7內之排泄物的反射光。如以上所述,蓋部110,藉由在封閉狀態中位於受光部130的前方,而覆蓋受光部130的前方,且藉由在開放狀態中位於受光部130的前方,而開放受光部130的前方。蓋部110,在覆蓋受光部130之前方的位置、與開放受光部130之前方的位置之間,可對受光部130自由開閉。對於蓋部110的開放狀態,將於稍後詳細描述。
如圖2及圖3所示,馬桶座裝置2呈現:將光學單元100配置在鄰接於洗淨噴嘴6之位置的構造。光學單元100,並不侷限在鄰接於洗淨噴嘴6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各種位置,關於這一點將於稍後說明。
<3、馬桶座裝置的功能構造> 接著,參考圖4,說明馬桶座裝置2的功能構造。圖4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馬桶座裝置之功能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塊狀圖。如圖4所示,馬桶座裝置2具備:人體偵測感測器32、就座偵測感測器33、控制裝置34、電磁閥71、噴嘴馬達61、洗淨噴嘴6、光學單元100。在圖4中,省略了圖1中所說明之馬桶座裝置2的部分構造(本體部3、馬桶座5、馬桶7等)的圖示。
舉例來說,人體偵測感測器32、就座偵測感測器33、控制裝置34,設在馬桶座裝置2的本體部3。雖然圖示省略,但馬桶座裝置2具有與操作裝置10進行通訊的通訊裝置(譬如,圖11中的通訊裝置35等)。舉例來說,通訊裝置,可由通訊迴路等實現。接著,通訊裝置,利用有線或無線而與特定的網路(譬如,圖11中的網路N)連接,和操作裝置10等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執行資訊的收發。此外,在本體部3,亦可於控制裝置34外部具有記憶部(圖18中的第2記憶體20等)。在該場合中,馬桶座裝置2,亦可從控制裝置34朝第2記憶體20發送資料,並加資料收藏於第2記憶體20,關於這點將於稍後詳述。
人體偵測感測器32,具有偵測人體的功能。舉例來說,人體偵測感測器32,可由使用紅外線訊號的熱電感測器(pyroelectric sensor)等所實現。舉例來說,人體偵測感測器32,亦可由微波感測器(μ wave sensor/ microwave sensor)等所實現。上述的說明為一種例子,人體偵測感測器32並不侷限於以上所述,亦可利用各種的手段偵測人體。舉例來說,人體偵測感測器32,用來偵測已進入盥洗室R(請參考圖1)的人(使用者等)。人體偵測感測器32,朝控制裝置34輸出偵測訊號。
就座偵測感測器33,具有偵測「人朝馬桶座裝置2就座」的功能。就座偵測感測器33,偵測「使用者已就座於馬桶座5」的行為。就座偵測感測器33,可偵測使用者對馬桶座5的就座行為。就座偵測感測器33,也可以作為「用來偵測使用者從馬桶座5離座」的離座感測器發揮作用。就座偵測感測器33,偵測使用者對馬桶座5的就座狀態。
舉例來說,就座偵測感測器33,藉由荷重感測器偵測「使用者已就座於馬桶座5」的行為。舉例來說,就座偵測感測器33,為紅外線收發式的測距感測器,也可以偵測:在人(使用者)就座於馬桶座5之前,位於馬桶座5附近的人體;和已就座於馬桶座5的使用者。上述的說明為一種例子,就座偵測感測器33並不侷限於以上所述,亦可利用各種的手段偵測人對馬桶座裝置2的就座。就座偵測感測器33,朝控制裝置34輸出就座偵測訊號。
控制裝置34,作為用來控制各種構造和處理的控制部發揮作用。控制裝置34,控制噴嘴馬達61、電磁閥71、光學單元100。控制裝置34,依據操作裝置10所發送的訊號,控制噴嘴馬達61、電磁閥71、光學單元100。控制裝置34,依據有關「操作裝置10所發送之局部洗淨」的控制指示的訊號,控制噴嘴馬達61。控制裝置34,為了使洗淨噴嘴6形成進退,而控制噴嘴馬達61。控制裝置34,控制電磁閥71的開閉。控制裝置34,為了使蓋部110形成開閉,而控制光學單元100。控制裝置34,將「使蓋部110形成開放狀態」的控制資訊發送至光學單元100。控制裝置34,將「使蓋部110形成封閉狀態」的控制資訊發送至光學單元100。控制裝置34,將「用來控制發光部120之點亮和熄滅」的控制資訊發送至光學單元100。控制裝置34,在使用者就座前、和已取得充分資料等的場合中,於受光部130不需要受光(接收光)的時機,控制蓋部110形成封閉狀態。
控制裝置34,將「用來控制受光部130之電子快門(electronic shutter)的功能」的控制資訊發送至光學單元100。受光部130的電子快門,與所謂「鏡頭快門」的機械性快門不同,為電子控制受光元件132(攝像元件)並讀取曝光(exposure)的快門方式。亦即,受光部130的電子快門,是所謂的電子式快門或電子控制式快門。控制裝置34,藉由有線,將控制資訊發送至噴嘴馬達61、電磁閥71、光學單元100。控制裝置34,亦可藉由無線,將控制資訊發送至噴嘴馬達61、電磁閥71、光學單元100。
控制裝置34,控制蓋部110的開閉動作。控制裝置34,在由就座偵測感測器33偵測到使用者就座之後開啟蓋部110,在由就座偵測感測器33偵測使用者離座之前,封閉蓋部110。控制裝置34,依據「受光部130所接收之來自排泄物的反射光」,封閉蓋部110。
控制裝置34,連動於「為了使洗淨噴嘴6動作,由使用者對操作裝置10下達的指示」,而封閉蓋部110。控制裝置34,依據「受光部130所接收之來自已進入便盆部8之洗淨噴嘴6的反射光」,封閉蓋部110。
控制裝置34,當開放蓋部110的控制時開放蓋部110,使「由發光部120所照射之光的中心軸」與蓋部110不會重疊。控制裝置34,在蓋部110的開放狀態中,將蓋部110控制在不會與「發光部120所照射之光的中心軸」交會的位置。控制裝置34,在蓋部110的開放狀態中,將蓋部110控制在「發光部120所照射之光的半值角(half-value angle)」的領域外。控制裝置34,控制發光部120,使相同波長的光一起照射。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將較「蓋部110已完全開放的狀態(全開狀態)」更接近封閉位置的位置作為開放狀態,而開放蓋部110。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將「蓋部110位於各發光元件121的半值角領域外,且較全開狀態更前方的位置」作為開放狀態,而開放蓋部110。
控制裝置34,連動於洗淨噴嘴6的動作,封閉蓋部110。控制裝置34,將「使用者為了控制洗淨噴嘴6而對操作裝置10的操作」作為起點,控制蓋部110。控制裝置34,偵測洗淨噴嘴6的動作(噴嘴朝便盆部的前進),控制蓋部110。
控制裝置34,在朝馬桶7載置時,控制蓋部110朝上方開放。控制裝置34,在洗淨噴嘴6動作時,控制蓋部110形成封閉狀態。控制裝置34,在配設於馬桶7的洗淨噴嘴6動作時,控制蓋部110形成封閉狀態。
控制裝置34,在「由就座偵測感測器33偵測使用者朝馬桶座5就座」的期間,具有:測量模式,照射具有可見光域之波長的光;測量待機模式(待機模式),照射具有不可見光域之波長的光、或者具有「較測量模式中所照射的光之波長,更接近不可見光域之波長」的光。在該場合中,控制裝置34藉由切換測量模式、待機模式,而執行切換動作的模式。控制裝置34,執行待機模式,直到受光部130接收來自大便的反射光,當受光部130已接收來自大便之反射光,則執行測量模式。
控制裝置34,控制發光部120之光的照射。控制裝置34控制:對發光元件121的通電、及對受光元件132的電壓施加。控制裝置34,對受光元件132發送「開啟電子快門」的控制指示,藉由對發光元件121通電,執行「可接收來自大便之反射光」的接收控制。
控制裝置34,將開始執行一次接收控制後,到執行下一次接收控制前的間隔,控制成0.2毫秒(millisecond)以上。控制裝置34,將開始執行一次接收控制後,到執行下一次接收控制前的間隔,控制成10毫秒以下。控制裝置34,在一次的接收控制中,僅對複數個發光元件121中的一個發光元件121通電,每當一次接收控制結束,就變更在下一次接收控制中通電的發光元件121,且將開始執行一次接收控制後,到執行下一次接收控制前的間隔,控制成1.6毫秒以下。控制裝置34,在接收控制中,根據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波長,使對發光元件121通電的時間不同。
此外,控制裝置34,控制如圖1所示的馬桶蓋4和馬桶座5。控制裝置34,依據操作裝置10所發送的訊號,控制馬桶蓋4和馬桶座5。控制裝置34,依據有關「操作裝置10所發送之馬桶蓋開閉」的控制指示的訊號,控制馬桶蓋4。控制裝置34,依據有關「操作裝置10所發送之就座部開閉」的控制指示的訊號,控制馬桶座5。控制裝置34,藉由有線,將控制資訊發送至馬桶蓋4和馬桶座5。控制裝置34,亦可藉由無線,將控制資訊發送至馬桶蓋4和馬桶座5。
控制裝置34,判斷人體偵測感測器32是否已偵測到使用者進入室內。控制裝置34,判斷人體偵測感測器32是否已偵測到使用者進入盥洗室R。控制裝置34,判斷就座偵測感測器33是否已偵測到使用者的就座。控制裝置34,判斷就座偵測感測器33是否已偵測到使用者就座於馬桶座5。控制裝置34,具有用來執行「有關上述控制之演算」的演算處理裝置342(請參考圖18)和記憶體部等的各種構造。舉例來說,演算處理裝置342,可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應用積體電路)等的處理器;和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閘門陣列)之類的積體電路等的各種手段所實現。對於控制裝置34的構造,將於稍後詳細描述。
電磁閥71具有「藉由電磁性方法控制流體之流動」的閥的功能。電磁閥71,譬如可切換來自供水管之自來水的供給及停止。電磁閥71,因應來自控制裝置34的指示而執行開閉的控制。
噴嘴馬達61,是用來驅動洗淨噴嘴6進退的驅動源(馬達)。噴嘴馬達61,執行使洗淨噴嘴6對本體部3的本體蓋30形成進退的控制。噴嘴馬達61,因應來自控制裝置34的指示,執行使洗淨噴嘴6形成進退的控制。
光學單元100具備:蓋部110、致動器111、發光部120、受光部130。光學單元100,作為排泄物偵測裝置(排泄物測量裝置)發揮作用。作為排泄物偵測裝置發揮作用的光學單元,也可以是獨立於馬桶座裝置之外的個體,這點將於稍後說明。
蓋部110,可以位在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方,作為蓋子發揮作用。蓋部110,可以位在發光部120的發光面所面向之側(前方)。蓋部110,可以位在受光部130的接收面所面向之側(前方)。蓋部110,為了作為「降低光學單元100之目視的可能性,且考慮到使用者之隱私」的構造,最好是由非透明的材料形成。舉例來說,蓋部110,亦可藉由著色而形成非透明狀態。蓋部110,亦可將非透明的材料(塗料)塗裝於表面。蓋部110並不侷限於非透明的構造,亦可為透明。蓋部110設在受光部130的前方,可自由開閉。蓋部110,可藉由致動器111而形成開放狀態與封閉狀態,而形成:位於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方、或者使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露出。蓋部110,在使用者就座前、和已取得充分資料的場合等中,於受光部130不需要受光(接收光)的時機,形成封閉狀態。如此一來,蓋部110可抑制:因為髒污,導致受光部130的偵測精確度下降。
蓋部110,在開放狀態中,不會與「發光部120所照射之光的中心軸」交會。蓋部110,在開放狀態中,位在「發光部120所照射之光的半值角」的領域外。蓋部110,在朝馬桶7載置時朝上方開放。蓋部110,在洗淨噴嘴6動作時呈現封閉狀態。蓋部110,在配設於馬桶7的洗淨噴嘴6動作時呈現封閉狀態。
致動器111,是用來使蓋部110形成開放狀態或封閉狀態的驅動源(馬達)。致動器111,因應來自控制裝置34的指示,執行使蓋部110形成開放狀態、或者形成封閉狀態的控制。致動器111,在使用者就座前、和已取得充分資料的場合等中,於受光部130不需要受光(接收光)的時機,使蓋部110形成封閉狀態。
致動器111,在蓋部110的開放狀態中,將蓋部110保持在不會與「發光部120所照射之光的中心軸」交會的位置。致動器111,在蓋部110的開放狀態中,將蓋部110保持在「發光部120所照射之光的半值角」的領域外。致動器111,在朝馬桶7載置時,使蓋部110朝上方開放。致動器111,在洗淨噴嘴6動作時,使蓋部110形成封閉狀態。致動器111,在配設於馬桶7的洗淨噴嘴6動作時,使蓋部110形成封閉狀態。
發光部120照射光(線)。發光部120,具有照射光(線)的發光元件121(請參考圖5)。發光部120,對使用者所排泄的排泄物照射光。發光部120,對使用者所排泄的大便照射光。發光部120,對落下中的大便照射光。
發光部120,設有照射光(線)的發光元件121。發光部120,設有朝前方照射光(線)的發光元件121。發光部120設有:朝向使用者所排泄的排泄物,朝前方照射光(線)的發光元件121。
發光部120朝前方照射光(線)。發光部120配置成:發光部120的中心軸與受光部130的中心軸平行、或者在前方側朝「接近受光部130之中心軸的方向」傾斜。這裡所稱之受光部130的中心軸,是通過透鏡131的中心,垂直地交會於透鏡131的線。發光部120配置成:發光部120之中心軸的方向,對受光部130的中心軸形成傾斜。受光部130的中心軸,也可以是譬如延伸於「受光部130之透鏡131的厚度方向」,通過透鏡131之中心的中心軸。此外,在受光部130不具有透鏡131的場合中,受光部130的中心軸,也可以是譬如延伸於「受光部130之受光元件132的厚度方向」,通過受光元件132之中心的中心軸。發光部120配置成:各發光元件121之中心軸的方向,對受光元件132的中心軸形成傾斜。發光部120,朝向使用者所排泄的大便,朝前方照射光(線)。
發光部120,具備複數個發光元件121。發光部120,具備複數個照射光(線)的發光元件121。發光部120,設有複數個照射相同波長之光(線)的發光元件121。發光部120,對使用者所排泄之落下中的大便照射光。發光部120,具備用來照射不同波長之光(線)的複數個發光元件121。各發光元件121配置成:中心軸的方向,對受光元件132的中心軸形成傾斜。
發光元件121,在作為框體的本體蓋30的側面視角或者俯視視角中,配置成與受光部130並列、或者較受光部130更前方。發光元件121,在作為框體的本體蓋30的側面視角或者俯視視角中,配置成與透鏡131並列、或者較透鏡131更前方。
在發光元件121的周圍,設有使「由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光」具有朝前方之單一指向性的反射手段。反射手段,可以是由傾斜構件所形成的傾斜面,也可以是形成於發光元件121之周圍的凹面(凹部的外表面)。複數個發光元件121,可照射各自不同波長的光。由複數個發光元件121所照射之光的半值角領域,在馬桶座5的俯視視角中,配置成在馬桶座5的開口50內重疊。複數個發光元件121配置成:使複數個發光元件121所照射之光的半值角領域,分別重疊於由使用者所排泄之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
複數個發光元件121,配置在受光部130的周圍。在待機模式中所使用的發光元件121,在朝馬桶7載置時,較僅於測量模式中使用的發光元件121,配置於更上方。在待機模式中所使用之發光元件121的數量,少於僅在測量模式中使用之發光元件121的數量。複數個發光元件121,在朝馬桶7載置時,配置在較受光部130更上方。對於發光部120和發光元件121的構造,將於稍後詳細描述。
受光部130接收光(線)。受光部130,具有透鏡131(請參考圖5)和接收光(線)的受光元件132(請參考圖13)。受光部130接收:排泄物相對於發光部120所照射的 光而反射的光。受光部130接收:大便相對於發光部120所照射的光而反射的光。受光部130接收:落下中的大便相對於發光部120所照射的光而反射的光。
受光部130,設有接收光的受光元件132。受光部130,具備用來將光聚光於受光元件132前方的透鏡131。在受光元件132的周圍設有殼體133,該殼體133是用來抑制「來自受光元件132之前方以外的光入射」的蓋。在受光元件132的周圍設有殼體133,該殼體133是用來抑制「通過配置於前方之透鏡131的光以外的光,入射於受光元件132」的蓋。在受光元件132的周圍設有殼體133,該殼體133是用來抑制「來自受光元件132之側部方向的光入射」的蓋。
殼體133,作為「遮斷來自受光元件132之前方以外的光、或使其衰減」的入射抑制蓋發揮作用。殼體133譬如著色成:黑色等的光不易透過的顏色。只要能形成所期望的形狀,殼體133亦可採用樹脂等的各種材料。受光部130接收:大便相對於發光部120所照射的光而反射的光。受光部130接收:落下中的大便相對於發光部120所照射的光而反射的光。受光部130接收:大便相對於發光部120所照射的光而反射的光。對於受光部130的構造,將於稍後詳細描述。
<4、蓋部的開閉>
這裡採用圖5說明光學單元100之蓋部110的開閉。圖5為顯示蓋部之開關動作的其中一例的圖。具體地說,圖5是顯示蓋部110在開放狀態與封閉狀態間之遷移動作的其中一例的圖。蓋部110,藉由致動器111的驅動,而在開放狀態與封閉狀態之間遷移。雖然在圖5中,對應於蓋部110的位置而區分為蓋部110-1~110-4說明,但特別區分說明之場合以外的場合,則作為「蓋部110」。此外,在圖5中,為了顯示蓋部110的開閉,僅顯示本體蓋30的一部分,而省略了「用來覆蓋洗淨噴嘴6用的開口31b」的噴嘴用蓋60等的圖示。如圖5所示,在本體蓋30,設有「光學單元100用的開口31」與「洗淨噴嘴6用的開口31b」的2個開口。光學單元100用的開口31,可由蓋部110所覆蓋。此外,洗淨噴嘴6用的開口31b,可由噴嘴用蓋60所覆蓋。舉例來說,開口31b設在馬桶7之後方側的中央部,開口31設在鄰接於開口31b的位置。
圖5所示的蓋部110-1,顯示封閉狀態的蓋部110。封閉狀態中的蓋部110-1,位在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方。蓋部110-1,與本體蓋30形成大致相同的表面,覆蓋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方。如此一來,作為框體的本體蓋30,相較於發光部120及受光部130位在更前方。
蓋部110在以下的場合中,位於蓋部110-1的位置,成為封閉狀態:使用者就座於盥洗室R的馬桶座5之前、洗淨噴嘴6的動作時、有關排便的偵測已結束。藉此,蓋部110,抑制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外露,並抑制: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在使用者進入盥洗室R時被看見、或水作用於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等。
蓋部110,藉由控制裝置34對致動器111的控制,而位在蓋部110-1的位置,並形成封閉狀態。然後,蓋部110,藉由控制裝置34對致動器111的控制,從封閉狀態遷移至開放狀態。蓋部110,依據蓋部110-1、110-2、110-3、110-4的順序遷移其位置,而從封閉狀態遷移至開放狀態。舉例來說,在使用者就座於盥洗室R的馬桶座5之後、洗淨噴嘴6的動作結束等時,蓋部110,從封閉狀態的蓋部110-1遷移至開放狀態的蓋部110-4。
蓋部110,將鄰接於「本體蓋30之開口31上端」的一端部側作為軸,相對於本體蓋30執行開閉動作。蓋部110,藉由將一端部側作為軸並執行轉動動作,使面向一端部的另一端部從下朝上移動位置。如此一來,在圖5的例子中,蓋部110,藉由相對於本體蓋30形成轉動動作,而從封閉狀態的蓋部110-1遷移至開放狀態的蓋部110-4。
蓋部110-2、110-3表示:從封閉狀態的蓋部110-1遷移至開放狀態的蓋部110-4期間的中途狀態。如此一來,藉由蓋部110的另一端部從蓋部110-1,往蓋部110-2、110-3、110-4緩緩地朝上方移動,使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外露。具體地說,藉由蓋部110的另一端部朝上方移動,發光部120的發光元件121和受光部130的透鏡131等,從本體蓋30的開口31外露。
如以上所述,藉由開放狀態的蓋部110-4於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方且位在上方,可抑制:外部光(盥洗室R內的照明等)對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影響、或水從上方作用於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
此外,蓋部110,藉由控制裝置34對致動器111的控制,從開放狀態遷移至封閉狀態。從開放狀態朝封閉狀態的遷移,為上述「從封閉狀態朝開放狀態遷移」的反向動作,故省略其詳細說明,蓋部110,依據蓋部110-4、110-3、110-2、110-1的順序遷移其位置,而從開放狀態遷移至封閉狀態。蓋部110,藉由將一端部側作為軸並執行轉動動作,使另一端部從上朝下移動位置。舉例來說,在使用者就從盥洗室R的馬桶座5離座後、洗淨噴嘴6的動作時、有關排便的偵測已結束的場合中,蓋部110,從開放位置的蓋部110-4朝封閉狀態的蓋部110-1遷移。
雖然在圖5的例子中,蓋部110,將鄰接於「本體蓋30之開口31上端」的一端部側作為軸,相對於本體蓋30執行開閉動作,而朝上下方向執行開閉動作,但是蓋部110的構造並不侷限於圖5的例子,可以為各種的樣態。舉例來說,蓋部110,也可以是收納於「本體蓋30之開口31的上端側所設置之收納部」的構造。舉例來說,蓋部110亦可構成:連接複數片細長構件的百葉門(louver door)。此外,舉例來說,蓋部110,亦可將鄰接於「本體蓋30的開口31之橫向的端部」的一端部側作為軸,相對於本體蓋30執行開閉動作,而朝橫向執行開閉動作。此外,舉例來說,蓋部110可分離成複數個組件,並不侷限於單門的構造,也可以是雙門的構造。
<5、窗部> 蓋部110,雖然整體是由透過性闕如(透過性低)的材料所形成,但蓋部的一部分亦可具有透過性。針對這一點,將於稍後詳細描述。圖6為顯示具有窗部之光學單元的其中一例的圖。
在圖6的例子中,光學單元100具備:蓋部110A,具有光可透過的窗部1101;發光部120,具有複數個發光元件121;受光部130。蓋部110A,在圍繞周圍的框內具有窗部1101。窗部1101,只要是發光部120所照射的光可透過,且受光部130所接收的光可透過,可由任何種類的材料形成。這裡所述的光,並不侷限於可見光(visible light),也包含被稱為紅外線的不可見光(invisible light)。
在圖6的例子中,光學單元100的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配置於框體101。如此一來,框體101,配置有發光部120及受光部130。此外,蓋部110A,由框體101的端部所支承,位在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方。如此一來,框體101的端部,相較於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位在更前方。
在圖6的例子中,蓋部110A構成:窗部1101配置成位在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方,無須蓋部110A的開閉動作,光學單元100即可偵測排便。蓋部110A亦可固定於框體101,亦可對框體101形成開閉動作。此外,對於控制裝置34的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和演算處理裝置342,將於稍後說明。
<6、其他裝置構造和配置例> 裝置構造和光學單元的配置,並不侷限於以上所述,也可以是各式各樣的構造和配置。
<6-1、光學單元的其他配置例> 舉例來說,光學單元,亦可配置於各種位置,並不侷限在本體部3的本體蓋30內。對於這點,採用圖7及圖8說明。圖7為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側視圖。圖8為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具體地說,圖7是顯示光學單元100A的蓋部110呈現已關閉狀態時的圖。此外,圖8是顯示已去除了光學單元100A之蓋部110的狀態的圖。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之盥洗室系統1相同的部分,標示相同的符號並適時地省略其說明。
盥洗室系統1A具備馬桶座裝置2A、操作裝置10(圖示省略)。圖7及圖8所示的盥洗室系統1A,只顯示了說明馬桶座裝置2A時的必要構造,而省略了其他構造(操作裝置10等)的圖示。與馬桶座裝置2相同,馬桶座裝置2A設在盥洗室R(請參考圖1)。如圖8所示,馬桶座裝置2A,在本體部3A的本體蓋30A不具有光學單元用的開口31,這點與馬桶座裝置2不同。
如圖7所示,盥洗室系統1A,將光學單元100A配置在馬桶座裝置2A之馬桶7的邊緣部9與馬桶座5之間。具體地說,光學單元100A,配置在馬桶座5供使用者就座之面的相反面側,亦即背面51側。光學單元100A,在馬桶座5與邊緣部9之間,配置在「蓋部110、發光部120、受光部130面向馬桶7內」的方向。如此一來,馬桶座裝置2A,藉由將光學單元100A配置在馬桶座5的背面51側,可降低光學單元100A被盥洗室R的使用者所目視的可能性。光學單元100A亦可配置在「設於馬桶座5之背面51的襯墊部52」內。
蓋部110,設在「用來收納光學單元100A之蓋部110以外的構造(圖8中的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等」之框體101A(請參考圖8)的其中一面。蓋部110,覆蓋「對應於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表面側」之框體101A的開口面。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等,隱藏於蓋部110的背面。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蓋部110位於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方。亦即,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蓋部110位於:從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面向馬桶7內的方向。藉此,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由框體101A及蓋部110所覆蓋。在圖7的例子中,雖顯示了蓋部110與框體101A同樣是由透過性闕如(透過性低)的材料所形成的場合,但蓋部110也可以由不同於框體101A的材料所形成。
如圖8所示,在已去除蓋部110的場合中,光學單元100A的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從框體101A外露。舉例來說,在蓋部110的開放狀態中,如圖8所示,形成蓋部110未位在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之前方的狀態。藉此,在蓋部110的開放狀態中,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形成外露。蓋部110對框體101A的開閉動作,與「蓋部110對本體蓋30的開閉動作」相同,而省略說明。在圖7及圖8所示之盥洗室系統1A的場合中,將光學單元100A配置在馬桶座裝置2A外。因此,在盥洗室系統1A中,由於無須變更「複雜且緊密地配置有各種機器之馬桶座裝置2A內」的設計,故相較於將光學單元配置於馬桶座裝置內的構造(譬如,盥洗室系統1的馬桶座裝置2等),製造容易。
<6-2、其他裝置構造例> 馬桶座裝置與光學單元也可以是不同的個體。對於這點,採用圖9~圖11說明。首先,採用圖9及圖10說明盥洗室系統的構造。圖9及圖10,為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具體地說,圖9是顯示光學單元100B的蓋部110呈現已關閉狀態時的圖。此外,圖10是顯示已去除了光學單元100B之蓋部110的狀態的圖。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之盥洗室系統1和第2實施形態的馬桶座裝置2A相同的部分,標示相同的符號並適時地省略其說明。
盥洗室系統1B具備馬桶座裝置2B、光學單元100B、操作裝置10(圖示省略)。圖9及圖10所示的盥洗室系統1B,只顯示了說明馬桶座裝置2B及光學單元100B時的必要構造,而省略了其他構造(操作裝置10等)的圖示。與馬桶座裝置2相同,馬桶座裝置2B設在盥洗室R(請參考圖1)。如圖9所示,馬桶座裝置2B,與馬桶座裝置2不同之處在於:在本體部3B的本體蓋30B不具有光學單元用的開口31;光學單元100B為獨立的個體。如此一來,在盥洗室系統1B中,光學單元100B,作為獨立於馬桶座裝置2B之外的排泄物偵測裝置發揮作用。如圖9所示,作為排泄物偵測裝置的光學單元100B,被載置於「形成有用來承接排泄物之便盆部8的馬桶7」。
如圖9所示,盥洗室系統1B,將光學單元100B配置成勾掛於馬桶座裝置2B的邊緣部9與馬桶座5之間。具體地說,光學單元100B,藉由用來收納光學單元100B的框體101B的鉤部(鉤構造),勾掛於邊緣部9而形成配置。光學單元100B,沿著邊緣部9的內周壁,配置在「蓋部110、發光部120、受光部130面向馬桶7內」的方向。框體101B,用來收納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本體部沿著邊緣部9的內周壁配置,且藉由設在「設有本體部的端部之相反側」的鉤部而勾掛於邊緣部9。
蓋部110,設在「用來收納光學單元100B之蓋部110以外的構造(圖8中的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等」之框體101B的其中一面。蓋部110,覆蓋「對應於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表面側」之框體101B的開口面。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等,隱藏於蓋部110的背面。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蓋部110位於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方。亦即,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蓋部110位於:從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面向馬桶7內的方向。藉此,在蓋部110的封閉狀態中,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由框體101B及蓋部110所覆蓋。在圖7的例子中,雖顯示了蓋部110與框體101B同樣是由透過性闕如(透過性低)的材料所形成的場合,但蓋部110也可以由不同於框體101B的材料所形成。
如圖10所示,在已去除蓋部110的場合中,光學單元100B的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從框體101B外露。舉例來說,在蓋部110的開放狀態中,如圖10所示,形成蓋部110未位在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之前方的狀態。藉此,在蓋部110的開放狀態中,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形成外露。蓋部110對框體101B的開閉動作,與「蓋部110對本體蓋30的開閉動作」相同,而省略說明。在圖9及圖10所示之盥洗室系統1B的場合中,僅將光學單元100B配置在既有的馬桶7即完成。因此,盥洗室系統1B,不需要購入馬桶座裝置(譬如,盥洗室系統1的馬桶座裝置2等)或者馬桶裝置(譬如,含有盥洗室系統1A的光學單元100A和馬桶座5的馬桶裝置等),購入單價變得便宜。
<6-2-1、盥洗室系統的功能構造> 接著,參考圖11,說明盥洗室系統1B的功能構造。圖11為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之功能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塊狀圖。如圖11所示,盥洗室系統1B具備馬桶座裝置2B、與馬桶座裝置2B通訊的光學單元100B。如以上所述,盥洗室系統1B具備操作裝置10(圖示省略)等的其他裝置,對於與盥洗室系統1、1A同樣的部分,省略其說明。
如圖11所示,馬桶座裝置2B具備:人體偵測感測器32、就座偵測感測器33、控制裝置34B、通訊裝置35、電磁閥71、噴嘴馬達61、洗淨噴嘴6、光學單元100B。在圖11中,與圖4相同,省略了馬桶座裝置2的部分構造(本體部3、馬桶座5、馬桶7等)的圖示。
通訊裝置35,可由通訊迴路等實現,與光學單元100B進行通訊。接著,通訊裝置35,利用有線或無線而與網路N連接,與光學單元100B等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執行資訊的收發。通訊裝置35,因應於控制裝置34B的控制,與光學單元100B進行通訊。此外,通訊裝置35,亦可透過網路N和其他的網路,而與操作裝置10等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執行資訊的收發。
控制裝置34B,作為用來控制各種構造和處理的控制部發揮作用。控制裝置34B,與控制裝置34相同,對噴嘴馬達61、電磁閥71進行控制。控制裝置34B,透過通訊裝置35控制光學單元100B。控制裝置34B,為了使蓋部110形成開閉,而透過通訊裝置35控制光學單元100B。控制裝置34B,將「使蓋部110形成開放狀態」的控制資訊,透過通訊裝置35發送至光學單元100B。控制裝置34B,將「使蓋部110形成封閉狀態」的控制資訊,透過通訊裝置35發送至光學單元100B。控制裝置34B,與控制裝置34相同,舉例來說,亦可具有「由CPU、MPU、ASIC等的處理器;以及FPGA之類的積體電路等的各種手段所實現」的演算處理裝置342(請參考圖18)、和各種記憶部等。
光學單元100B具備:蓋部110、致動器111、發光部120、受光部130、控制裝置140、通訊裝置(圖示省略)。光學單元100B,與光學單元100相同,作為排泄物偵測裝置(排泄物測量裝置)發揮作用。
光學單元100B的通訊裝置,可由通訊迴路等實現,與馬桶座裝置2B進行通訊。接著,光學單元100B的通訊裝置,利用有線或無線而與網路N連接,與馬桶座裝置2B等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執行資訊的收發。光學單元100B的通訊裝置,因應於控制裝置140的控制,與馬桶座裝置2B進行通訊。此外,光學單元100B的通訊裝置,亦可透過網路N和其他的網路,而與操作裝置10等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執行資訊的收發。
控制裝置140,作為用來控制各種構造和處理的控制部發揮作用。控制裝置140,控制光學單元100B的各種構造。控制裝置140,與控制裝置34合作,對蓋部110、致動器111、發光部120、受光部130進行控制。控制裝置140,依據從控制裝置34所接收的訊號(控制資訊等),對蓋部110、致動器111、發光部120、受光部130進行控制。
控制裝置140,控制蓋部110的開閉動作。控制裝置140,藉由控制致動器111,而控制蓋部110的開閉動作。控制裝置140,從控制裝置34接收「使蓋部110形成開放狀態」的控制資訊,而控制致動器111使蓋部110形成開放。控制裝置140,從控制裝置34接收「使蓋部110形成封閉狀態」的控制資訊,而控制致動器111使蓋部110形成封閉。
控制裝置140,控制發光部120的點亮和熄滅。控制裝置140,從控制裝置34接收「用來控制發光部120之點亮和熄滅」的控制資訊,而控制發光部120的點亮和熄滅。控制裝置140,從控制裝置34接收「用來控制受光部130之電子快門功能」的控制資訊,而控制受光部130之電子快門的功能。控制裝置140,控制受光部130之電子快門的功能。
控制裝置140,藉由有線網路,對蓋部110、致動器111、發光部120、受光部130發送控制資訊。控制裝置140,亦可藉由無線網路,對蓋部110、致動器111、發光部120、受光部130發送控制資訊。
控制裝置140,與控制裝置34和控制裝置34B相同,舉例來說,亦可具有「由CPU、MPU、ASIC等的處理器;以及FPGA之類的積體電路等的各種手段所實現」的演算處理裝置、和各種記憶部等。
<7、各種構造及處理> 以下,將第1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1、馬桶座裝置2、光學單元100作為一例,說明各種構造及處理。在以下的記載中,盥洗室系統1的各種構造,也可以理解為盥洗室系統1A和盥洗室系統1B中對應的構造。舉例來說,馬桶座裝置2,亦可理解為馬桶座裝置2A或馬桶座裝置2B,光學單元100,亦可理解為光學單元100A或光學單元100B。
<8、發光部及受光部的構造例> 首先,參考圖12~圖17,說明發光部及受光部的各種構造。針對圖12~圖17所示的發光部120及受光部130、130A、130B的構造,只要該構造可採用,便可在光學單元100、100A、100B的其中任一個採用。在以下的說明中,具有將圖12及圖13所示的發光部120及受光部130的構造記載為「第1構造」,將圖14及圖15所示的發光部120及受光部130A的構造記載為「第2構造」,將圖16及圖17所示的發光部120及受光部130B的構造記載為「第3構造」的場合。舉例來說,光學單元100之發光部120及受光部130的構造,可以是以下所示之第1構造~第3構造的其中任一種構造。
<8-1、發光部及受光部的第1構造> 首先,說明圖12及圖13所示的第1構造。圖12為顯示發光部及受光部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圖。圖13為顯示發光部及受光部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側視圖。
如第12圖及第13圖所示,第1構造的發光部120,具有6個發光元件121-1、121-2、121-3、121-4、121-5、121-6。以下,針對發光元件121-1、121-2、121-3、121-4、121-5、121-6等,除了特別區分說明的場合之外,皆記載為「發光元件121」。舉例來說,發光元件121為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發光元件121並不侷限於LED,也可以採用各種元件。
以下,具有將用來照射不可見光域的波長或者趨近於不可見光域之波長的光的發光元件121記載為「第1發光元件」,將用來照射可見光域之波長的光的發光元件121記載為「第2發光元件」、「第3發光元件」、「第4發光元件」等的場合。舉例來說,第1發光元件可用於稍後描述的待機模式及測量模式的雙方,而第2發光元件則僅用於測量模式,關於這一點將於稍後說明。
如第12圖及第13圖所示,第1構造的受光部130,具有透鏡131、受光元件132、用來支承透鏡131的殼體133。舉例來說,受光元件132為線感測器(line sensor)。舉例來說,受光元件132,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器、或者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氧半導體)感測器排列成一列的線感測器。受光元件132,並不侷限於線感測器(一維的影像感測器),也可以採用區域感測器(二維的影像感測器)等的各種感測器。在光學單元100為排泄物偵測裝置的場合中,控制裝置140亦可設於位在受光元件132之背面側的矩形構件內。
支承部150,支承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支承部150,只要可以支承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可由各種材料形成。支承部150,支承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而使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露出於支承部150的其中一面(以下也稱為「前表面」)側。舉例來說,支承部150,支承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而使各發光元件121和受光部130的透鏡131外露。各發光元件121,將光朝「支承部150的前表面所面向的方向」照射,受光部130,接收來自於「支承部150的前表面所面向之方向」的光。舉例來說,各發光元件121和受光部130,在支承部150之前表面的相反面(背面)側連接於電源裝置(圖示省略),而接受電力供給。
如圖12所示,發光部120的各發光元件121,配置在受光部130的周圍。此外,在第1構造中,受光部130的透鏡131的尺寸大於發光部120的發光元件121。
<8-1-1、發光元件的發射波長及配置例> 以下,展示有關各發光元件所照射之光的波長(發射波長(emission wavelength))的其中一例。在圖12的例子中,發光元件121-3、121-4的2個發光元件121,是照射不可見光域的波長或者趨近於不可見光域之波長的光的第1發光元件121,發光元件121-1、121-2、121-5、121-6的4個發光元件121,是照射可見光的第2發光元件121。每個第1發光元件121,可照射相同波長的光,亦可照射不同波長的光。此外,每個第2發光元件121,可照射相同波長的光,亦可照射不同波長的光。舉例來說,第2發光元件121-1、121-2,可照射相同波長的光。此外,發光元件121-5、121-6,也可以是照射相同波長之光的第3發光元件121-5、121-6,其所照射的光的波長,不同於第2發光元件121-1、121-2所照射之光的波長。舉例來說,為了辨識排泄物的顏色,發光部120最好可照射3種以上之波長領域的光。
舉例來說,第1發光元件121所照射之光的波長領域(也稱為「第1波長領域」),為700nm以上的波長領域。如此一來,第1波長領域,成為不可見光域的波長或者趨近於不可見光域的波長領域。舉例來說,第1波長領域,成為對應於紅外線和紅色等的波長領域。此外,舉例來說,第2發光元件121所照射之光的波長領域(也稱為「第2波長領域」),為未滿700nm~600nm以上的波長領域。如此一來,第2波長領域,成為可見光域的波長領域。舉例來說,第2波長領域,成為對應於橙色~紅色等的波長領域。此外,舉例來說,第3發光元件121所照射之光的波長領域(也稱為「第3波長領域」),為未滿600nm~450nm以上的波長領域。如此一來,第3波長領域,是波長比第2波長領域更短的領域,成為可見光域的波長領域。舉例來說,第3波長領域,成為對應於藍色~黃色等的波長領域。上述的第1波長領域、第2波長領域及第3波長領域之各自的具體數值僅為一個例子,各波長領域並不侷限於此。第1波長領域也可以是對應於紅外線(紅色)的波長領域,第2波長領域也可以是對應於綠色的波長領域,第3波長領域也可以是對應於接近綠色之藍色的波長領域。
此外,照射相同波長的發光元件121,最好是配置成相鄰。如以上所述,將相鄰的2個發光元件121-3、121-4作為第1發光元件121,將相鄰的2個發光元件121-1、121-2作為第2發光元件121,將相鄰的2個發光元件121-5、121-6作為第3發光元件121。此外,第1發光元件121-3、121-4,相較於其他的發光元件121-1、121-2、121-5、121-6最好是配置在更上方。上述的第1發光元件121~第3發光元件121的配置為其中一個例子,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
如此一來,盥洗室系統1,是由具有「分別對應於3種波長領域的發光元件121(LED)」的發光部120、與具有1個線感測器等的受光部130,執行有關使用者之排泄物的偵測。盥洗室系統1,並不侷限於3種波長領域,亦可由具有「分別對應於5種波長領域的發光元件121(LED)」的發光部120,執行有關使用者之排泄物的偵測。舉例來說,在圖12及圖13中,亦可第1發光元件121-3、121-4的2個發光元件121照射第1波長領域的光,剩餘的4個發光元件121-1、121-2、121-5、121-6,則分別照射不同波長領域(第2波長領域~第5波長領域)的光。在該場合中,亦可形成:第1波長領域為波長最長的領域,第2波長領域、第3波長領域、第4波長領域、第5波長領域則是依序形成短波長的波長領域。此外,對於用來偵測有關使用者之排泄物的構造,不侷限於以上所述,舉例來說,亦可藉由具有「用來照射白色光之發光元件(LED)」的發光部、和具有「光譜濾器(spectral filter)等之分光功能」的受光部的構造來執行。
<8-2、發光部及受光部的第2構造> 接著,說明圖14及圖15所示的第2構造。圖14為顯示發光部及受光部之構造的另一例的圖。圖15為顯示發光部及受光部之構造的另一例的側視圖。對於與第1構造相同之部分的說明,適當地予以省略。
如圖14及圖15所示,第2構造的發光部120,具有6個發光元件121。第2構造的受光部130A,具有透鏡131A、受光元件132、用來支承透鏡131A的殼體133A。與支承部150相同,支承部150A支承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A。
如圖14所示,發光部120的各發光元件121,配置在受光部130A的周圍。此外,在第2構造中,受光部130A的透鏡131A,與發光部120的發光元件121為相同程度的尺寸。因此,藉由適當地配置發光部120(各發光元件121),相較於第1構造,能使整體的尺寸小型化。
<8-3、發光部及受光部的第3構造> 接著,說明圖16及圖17所示的第3構造。圖16為顯示發光部及採用柱面透鏡的受光部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圖。圖17為顯示發光部及採用柱面透鏡的受光部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側視圖。對於與第1構造和第2構造相同之部分的說明,適當地予以省略。
如圖16及圖17所示,第3構造的發光部120,具有6個發光元件121。第3構造的受光部130B,具有本身為柱面透鏡的透鏡131B、受光元件132B、用來支承透鏡131B的殼體133B。受光元件132B為線感測器。如此一來,第3構造的受光部130B,是由本身為柱面透鏡的透鏡131B、與本身為線感測器的受光元件132B所構成。與支承部150相同,支承部150B支承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B。
如圖16所示,發光部120的各發光元件121,配置在受光部130B的周圍。此外,在第3構造中,受光元件132B為線感測器,透鏡131B為柱面透鏡。由於本身為線感測器的受光元件132B,是朝單一方向(橫向)伸長的感測器,一旦將透鏡形成圓形,便能將透鏡設在沒有線感測器(受光元件132B)的領域。另外,如第3構造所示,藉由採用朝單一方向(橫向)伸長之圓柱狀的透鏡(柱面透鏡),可將透鏡僅設在具有感測器的領域,因此,相較於第1構造和第2構造,能使整體的尺寸(特別是高度方向)小型化。
在上述的第1構造~第3構造的其中任一個中,發光元件121的光軸(中心軸)對受光部130(透鏡131)的中心軸形成傾斜,這點將於稍後詳述。所謂發光元件121的光軸,是在從發光元件121起相等距離的位置,通過照度(illumination)最強之處的軸。此外,將「發光元件121之光軸的照度之一半的位置」作為半值角。
<9、排泄資訊收集的處理> 接下來,說明盥洗室系統1中排泄資訊收集的處理。
<9-1、排泄資訊收集的構造> 首先,參考圖18,說明用來實現「盥洗室系統1中排泄資訊收集」的具體構造。圖18為顯示有關排泄資訊收集之處理的盥洗室系統之功能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塊狀圖。對於與上述盥洗室系統1、1A、1B相同的部分,標示相同的符號並適時地省略其說明。
如圖18所示,在盥洗室系統1中含有:致動器111、發光部120、受光部130、控制裝置34、第2記憶體20的構造。圖18所示的盥洗室系統1,只顯示了說明排泄資訊收集時的必要構造,而省略了其他構造(操作裝置10等)的圖示。此外,如同盥洗室系統1B,在「光學單元100B,作為獨立於馬桶座裝置2B之外的排泄物偵測裝置發揮作用」的場合中,以下所述之控制裝置34的構造和處理,亦可替換為控制裝置140的構造和處理。
致動器111,是用來使蓋部110形成開放狀態或封閉狀態的驅動源。發光部120,具有第1發光元件121-3和第2發光元件121-1等的複數個發光元件121。發光部120,也可以僅具有1個發光元件,該發光元件為可照射複數個波長之光的構造。亦即,發光部120,亦可僅具有用來照射不可見光及可見光的1個發光元件。如此一來,發光部120,亦可僅具有「具備第1發光元件及第2發光元件之雙方的功能」的1個發光元件。受光部130,具有透鏡131和受光元件132。
馬桶座裝置2的控制裝置34,具有類比數位轉換器341、演算處理裝置342、ROM343、第1記憶體344。
類比數位轉換器341,是所謂的A/D轉換器,具有將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的功能。類比數位轉換器341,也可以是類比數位轉換迴路。舉例來說,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將受光部130所接收(偵測)的類比資料轉換成數位資料。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將類比資料之中,已刪除了特定範圍之資料的類比資料轉換成數位資料。舉例來說,類比數位轉換器341,留下對應於預設範圍(譬如,中央的特定範圍)之像素的資料,而將對應於剩餘範圍之像素的資料刪除。在受光元件132採用了「設定有用於排泄物偵測之像素數等的線感測器」之類的專用感測器的場合中,類比數位轉換器341,並不會執行特定範圍之資料的刪除,而將整個類比資料轉換成數位資料。
演算處理裝置342,可由CPU和微處理器等的各種手段所實現,執行各種的處理。舉例來說,演算處理裝置342執行:採用了由類比數位轉換器341所轉換之數位資料的各種處理。演算處理裝置342,依據ROM343所記憶的程式(譬如,排泄判斷程式等),執行各種處理。舉例來說,演算處理裝置342可藉由以下的方式實現:將演算處理裝置342內所暫時使用的記憶領域等作為作業領域,執行ROM343所記憶的程式。
演算處理裝置342,對資料進行解析。演算處理裝置342,對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進行解析。演算處理裝置342執行:將受光部130所接收的資料朝第1記憶體344的轉送、第1記憶體344所記憶之資料的解析及刪除。演算處理裝置342,將受光部130所接收的資料轉送至第1記憶體344,並且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形成可刪除資料的狀態。
演算處理裝置342,在將受光部130所接收的資料轉送至第1記憶體344之前,刪除受光部130所接收之資料的一部分。演算處理裝置342,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被解析為「是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使資料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並且緊接於其後,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期間經過了特定期間以上的場合中,將第1記憶體344所記憶之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20。演算處理裝置342,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且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量」成為特定閾值以上的場合中,將第1記憶體344所記憶之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20。
ROM343,是所謂的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用來記憶譬如排泄判斷程式等的各種程式。
第1記憶體344,是用來暫時儲存各種資料的記憶裝置(記憶體)。第1記憶體344,記憶受光部130所接收的資料。第1記憶體344,儲存由類比數位轉換器341所轉換的數位資料。舉例來說,第1記憶體344是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第1記憶體344並不侷限於SRAM,也可以採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之類的其他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PROM(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程式唯讀記憶體)等可高速處理的ROM。
第1記憶體344,因應「演算處理裝置342的控制」,而儲存資料。舉例來說,第1記憶體344採用96 KB(kilobyte)或512 KB(kilobyte)等之記憶容量的記憶裝置。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之受光部130所接收的資料中,包含由受光部130所偵測的原始資料(類比資料)、和已由A/D轉換所加工的資料(數位資料)。
第2記憶體20,是用來儲存各種資料的記憶裝置(記憶體)。第2記憶體20,儲存從控制裝置34取得的數位資料。舉例來說,第2記憶體20,採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第2記憶體20,也可以採用SD卡(Secure Digital Card)記憶體、和USB (Universal Serial Bus)記憶體之的各種記憶裝置(記憶體)。
第2記憶體20,可轉送「第1記憶體344所記載的資料」。第2記憶體20,其記憶領域大於第1記憶體344。舉例來說,第2記憶體20採用4 GB(gigabyte)等記憶容量大於第1記憶體344的記憶裝置。第2記憶體20所記憶的資料,亦可發送至外部裝置。盥洗室系統1,亦可藉由馬桶座裝置2的通訊裝置等,利用無線將第2記憶體20所記憶的資料,發送至使用者所利用的終端裝置之的外部裝置。
第2記憶體20,亦可設在馬桶座裝置2內和馬桶座裝置2外等的其中任一處。舉例來說,第2記憶體20,也可以是馬桶座裝置2內的MircoSD(Mirco Secure Digital),或亦可是位於馬桶座裝置2外,藉由Wi-Fi(註冊商標:wireless fidelity)等與馬桶座裝置2通訊的外部記憶體。在該場合中,演算處理裝置43,藉由與「記憶領域大於第1記憶體344的外部記憶體,亦即第2記憶體」之間的通訊,而將第1記憶體344所暫時記憶的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第2記憶體20與馬桶座裝置2之間的通訊,並不侷限於Wi-Fi(註冊商標),也可以是利用各種通訊規格,譬如ZigBee(註冊商標)或Bluetooth(註冊商標)等所執行的通訊。
<9-2、排泄資訊收集之處理的控制流程>
接下來,參考圖19說明盥洗室系統1所執行的排泄資訊收集之處理的控制流程。圖19為顯示排泄資訊收集之處理的控制流程的概念圖。
首先,盥洗室系統1,偵測使用者朝盥洗室R的進入(步驟S1)。盥洗室系統1,依據人體偵測感測器32所執行的人體偵測,來偵測使用者朝盥洗室R的進入。
接著,盥洗室系統1,偵測使用者朝盥洗室R內之馬桶座5的就座(步驟S2)。盥洗室系統1,依據就座偵測感測器33所執行的就座偵測,來偵測使用者朝盥洗室R內之馬桶座5的就座。
接著,盥洗室系統1,執行攝影的準備(步驟S3)。盥洗室系統1,執行已進入朝盥洗室R之使用者的個人認證。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藉由使用者對操作裝置10的操作、或者與使用者所具有的攜帶終端之間的通訊等,執行使用者的個人認證。盥洗室系統1,只要可以執 行已進入盥洗室R之使用者的個人認證,可採用任何的方法來執行使用者的個人認證。盥洗室系統1,向使用者取得關於排便偵測的同意。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藉由使用者對操作裝置10的操作、或者與使用者所具有的攜帶終端之間的通訊等,向使用者取得偵測的同意。盥洗室系統1,只要可以執行已進入盥洗室R之使用者的個人認證,可採用任何的方法向使用者取得偵測的同意。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在已取得使用者之同意的場合中,使光學單元100的蓋部110形成開放狀態,而遷移至可偵測使用者之排便的狀態。然後,盥洗室系統1取得初期資料。盥洗室系統1,將「使用者就座於馬桶座5後所拍攝的使用者沒有排便」的狀態下所拍攝的資料,作為初期資料而取得。然後,盥洗室系統1,將不含有「就座後首次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之來自排泄物的反射光」的初期資料,用於稍後的排泄判斷。所記憶之初期資料的數量,隨著發光元件121之波長的數量而改變。
接著,盥洗室系統1,執行排泄偵測(步驟S4)。盥洗室系統1,藉由等待使用者排泄的模式(也稱為「待機模式」)、與測量使用者之排泄的模式(也稱為「測量模式」),執行排泄偵測。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在待機模式中,僅使一部分的發光元件121(第1發光元件121)照射光,偵測來自使用者之排泄物的落下。如此一來,舉例來說,在待機模式中,僅點亮各波長的發光元件121之中,用來照射「不可見光域的波長或者趨近於不可見光域的波長領域(第1波長領域)」的光的第1發光元件121。舉例來說,在待機模式中,僅點亮各波長的發光元件121之中,用來照射「700nm以上之波長領域(第1波長領域)」的光的第1發光元件121。亦即,在待機模式中,僅點亮上述第1波長領域、第2波長領域及第3波長領域之中,用來照射第1波長領域的光的發光元件121。然後,盥洗室系統1,當在待機模式中已偵測到排泄物落下的場合,將模式切換成測量模式。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在測量模式中,使各波長的發光元件121依序點亮,執行「落下的排泄物」的測量(偵測)。如此一來,舉例來說,在測量模式中,使包含「用來照射不可見光域的波長或者趨近於不可見光域的波長領域(第1波長領域)的光的第1發光元件121」之各波長的發光元件121依序點亮。舉例來說,在測量模式中,使包含「用來照射700nm以上之波長領域(第1波長領域)的光的第1發光元件121」之各波長的發光元件121依序點亮。亦即,在測量模式中,使照射上述第1波長領域、第2波長領域及第3波長領域等之不同波長的發光元件121依序點亮。然後,盥洗室系統1執行資料分析。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採用在測量模式中所測得的資料,執行使用者的排泄物之顏色和形狀等關於排泄物之特性的分析。
接著,盥洗室系統1顯示結果(步驟S5)。盥洗室系統1,在資料分析已完成的場合中,使顯示開啟。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將使用者的排泄物的特性等有關排泄物之分析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譬如,操作裝置10的顯示畫面11等)。如此一來,使用者可確認自身之排泄物的特性。上述的個人認證,亦可在步驟S5的結果顯示之後,在無認證的場合中,不會將資料蓄積於第2記憶體20而是將其刪除。在未從盥洗室R的使用者取得個人認證的場合中,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並不會將於該使用者的使用期間所收集的資料,轉送(發送)至第2記憶體20,而是將該資料刪除。
接著,盥洗室系統1,偵測使用者從馬桶座5的離座和從盥洗室R的離開(步驟S6)。盥洗室系統1,依據就座偵測感測器33所執行的離座偵測,來偵測使用者從盥洗室R內之馬桶座5的離座。盥洗室系統1,依據人體偵測感測器32所執行的人體偵測,來偵測使用者從盥洗室R的離開。盥洗室系統1,在已偵測到使用者從盥洗室R離開後,使顯示關閉。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在使用者已從盥洗室R離開的場合中,使顯示於顯示裝置(譬如,操作裝置10的顯示畫面11等)的結果,形成非顯示。如此一來,盥洗室系統1,可適當地保護使用者的隱私。
<9-3、待機模式> 接著,參考圖20及圖21,說明待機模式的具體動作。圖20為顯示待機模式中處理步驟之其中一例的流程圖。圖21為顯示待機模式中時序表之其中一例的圖。
首先,參考圖20說明待機模式之處理的流程。如圖20所示,在盥洗室系統1中,控制裝置34從受光部130接收類比資料(步驟S101)。
然後,在盥洗室系統1中,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將類比資料轉換成數位資料(步驟S102)。舉例來說,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將類比資料之中,已刪除了特定範圍之資料的類比資料轉換成數位資料。舉例來說,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將類比資料之中,已刪除了兩端部的特定範圍之資料的類比資料轉換成數位資料。接著,在盥洗室系統1中,演算處理裝置342將數位資料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步驟S103)。演算處理裝置342,將由類比數位轉換器341所轉換的數位資料,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演算處理裝置342,亦可將所轉換之數位資料的一部分刪除,並將剩餘的數位資料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
接著,盥洗室系統1,執行排泄判斷(步驟S104)。舉例來說,在盥洗室系統1中,控制裝置34執行排泄判斷。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採用ROM343所記憶的排泄判斷程式、與第1記憶體344所記憶的數位資料,執行排泄判斷。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藉由相對於使用者就座後所取得的初期資料,判斷受光元件132的輸出值是否形成特定值以上的變動,來執行排泄判斷。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在相對於使用者就座後所取得的初期資料,受光元件132的輸出值已形成特定值以上之變動的場合中,判斷排泄已執行。此外,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在相對於使用者就座後所取得的初期資料,受光元件132的輸出值為未達特定值之變動的場合中,判斷排泄未執行。
然後,盥洗室系統1,當判斷為排泄已執行的場合中(步驟S104:Yes),結束待機模式並進入測量模式。亦即,在盥洗室系統1中,在「受光元件132所接收的光,被判斷成是由排泄物所反射的光」的場合中,結束待機模式並進入測量模式。
另外,盥洗室系統1,在判斷為排泄未執行的場合中(步驟S104:No),演算處理裝置342將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數位資料刪除(步驟S105)。亦即,在盥洗室系統1中,在「受光元件132所接收的光,被判斷為並非由排泄物所反射的光」的場合中,將在步驟S103中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數位資料刪除。演算處理裝置342,亦可使「在步驟S103中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數位資料」形成可覆寫狀態等而刪除。接著,盥洗室系統1,回到步驟S101而重複處理。
接著,參考圖21說明待機模式的時序表。如圖21所示,在待機模式中,盥洗室系統1之各種構造的處理受到控制。舉例來說,受光部130的電子快門、第1發光元件121、第2發光元件121、第3發光元件121、類比數位轉換器341等構造的處理;和朝第1記憶體344之資料轉送等受到控制。
第1發光元件121,照射不可見光域的波長或者趨近於不可見光域之波長的光。此外,第2發光元件121和第3發光元件121,照射可見光域之波長的光。第2發光元件121與第3發光元件121,照射不同波長的光。圖21之時序表所示的控制,亦可由控制裝置34所執行。
電子快門,以特定的間隔切換ON與OFF。在圖21的例子中,電子快門,其「從形成ON起,到下一次ON為止」的間隔,由時間t1與時間t2之間的期間(第1期間)所控制。舉例來說,在電子快門ON狀態(開啟狀態)中,執行受光部130之受光元件132的偵測(拍攝)。
首先,在圖21的例子中,電子快門在時間t1形成ON。接著,在電子快門已形成ON之後,第1發光元件121形成ON,而開始發光。第1發光元件121,在時間t1之後形成ON,而開始發光。亦即,第1發光元件121受到以下的控制:在電子快門已形成ON之後,第1發光元件121開始發光。藉此,來自第1發光元件121的光照射於排泄物等,而來自排泄物等的反射光由受光部130所接收。如此一來,盥洗室系統1,收集對應於「第1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光」之排泄物的類比資料。
接著,在電子快門形成OFF後,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形成ON,執行「由受光部130所測得的類比資料」朝數位資料的轉換。亦即,在電子快門形成OFF狀態(關閉狀態)中,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受到以下的控制: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執行「由受光部130所測得的類比資料」朝數位資料的轉換。
接著,在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形成OFF後,執行朝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轉送。亦即,演算處理裝置342受到以下的控制:在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已將類比資料轉為成數位資料後,開始朝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轉送。藉此,將對應於「第1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光」之排泄物的數位資料,儲存於第1記憶體344。如此一來,盥洗室系統1,收集對應於「第1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光」之排泄物的數位資料。
接著,在朝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轉送完成後,電子快門再次形成ON。在圖21的例子中,電子快門在時間t2形成ON。接著,在電子快門已形成ON之後,第1發光元件121再次形成ON,而開始發光。第1發光元件121,在時間t2之後再次形成ON,而開始發光。亦即,第1發光元件121受到以下的控制:在電子快門已形成ON之後,第1發光元件121開始發光。接著,在待機模式中,如圖21所示地重複相同的處理。
<9-4、測量模式> 接著,參考圖22及圖23,說明測量模式的具體動作。圖22為顯示測量模式中處理步驟之其中一例的流程圖。圖23為顯示測量模式中時序表之其中一例的圖。
首先,參考圖22說明測量模式之處理的流程。如圖22所示,在盥洗室系統1中,控制裝置34從受光部130接收類比資料(步驟S201)。
然後,在盥洗室系統1中,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將類比資料轉換成數位資料(步驟S202)。舉例來說,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將類比資料之中,已刪除了特定範圍之資料的類比資料轉換成數位資料。舉例來說,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將類比資料之中,已刪除了兩端部的特定範圍之資料的類比資料轉換成數位資料。接著,在盥洗室系統1中,演算處理裝置342將數位資料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步驟S203)。演算處理裝置342,將由類比數位轉換器341所轉換的數位資料,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演算處理裝置342,亦可將所轉換之數位資料的一部分刪除,並將剩餘的數位資料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
接著,盥洗室系統1,執行排泄判斷(步驟S204)。舉例來說,在盥洗室系統1中,控制裝置34執行排泄判斷。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採用ROM343所記憶的排泄判斷程式、與第1記憶體344所記憶的數位資料,執行排泄判斷。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藉由相對於使用者就座後所取得的初期資料,判斷受光元件132的輸出值是否形成特定值以上的變動,來執行排泄判斷。步驟S204的排泄判斷,也可以與圖21中待機模式的步驟S104之排泄判斷相同。
然後,盥洗室系統1,在判斷為排泄未執行的場合中(步驟S204:No),演算處理裝置342,判斷「被判斷為非來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是否為特定值以上(步驟S205)。舉例來說,在盥洗室系統1中,控制裝置34,判斷「被判斷為非來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是否為特定值以上。
盥洗室系統1,在「被判斷為非來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被判斷為特定值以上的場合中(步驟S205:Yes),結束測量模式。盥洗室系統1,在「被判斷為非來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被判斷為特定值以上的場合中,將使用者的排泄視為暫時停止或者已經結束,而結束測量模式。接著,在盥洗室系統1中,演算處理裝置342,執行了朝第2記憶體20的資料轉送之後,再次轉換成待機模式。舉例來說,演算處理裝置342,將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數位資料朝第2記憶體20發送後,再次轉換成待機模式。
此外,盥洗室系統1,在「被判斷為非來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被判斷為非特定值以上的場合中(步驟S205:No),返回步驟S201並重複處理。盥洗室系統1,在「被判斷為非來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被判斷為未達特定值的場合中,認為使用者的排泄有可能立刻再次進行,而維持測量模式。
另外,盥洗室系統1,在判斷為排泄已執行的場合中(步驟S204:Yes),判斷「被判斷為來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是否為特定值以上(步驟S206)。舉例來說,在盥洗室系統1中,控制裝置34,判斷「被判斷為來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是否為特定值以上。
盥洗室系統1,在「被判斷為來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被判斷為特定值以上的場合中(步驟S206:Yes),結束測量模式。盥洗室系統1,在「被判斷為來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被判斷為特定值以上的場合中,視為「已充分收集了有關使用者之排泄物的資訊」,而結束測量模式。接著,在盥洗室系統1中,演算處理裝置342,執行了朝第2記憶體20的資料轉送之後,再次轉換成待機模式。舉例來說,演算處理裝置342,將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數位資料朝第2記憶體20發送後,再次轉換成待機模式。
此外,盥洗室系統1,在「被判斷為來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被判斷為非特定值以上的場合中(步驟S206:No),返回步驟S201並重複處理。盥洗室系統1,在「被判斷為自排泄物之光的期間」被判斷為未達特定值的場合中,視為「有關使用者之排泄物的資訊並未充分地收集」,而維持測量模式。
接著,參考圖23說明測量模式的時序表。如圖23所示,在測量模式中,盥洗室系統1之各種構造的處理受到控制。舉例來說,受光部130的電子快門、第1發光元件121、第2發光元件121、第3發光元件121、類比數位轉換器341等構造的處理;和朝第1記憶體344之資料轉送等受到控制。對於與圖21相同之部分的說明,適當地予以省略。
第1發光元件121,照射不可見光域的波長或者趨近於不可見光域之波長的光。此外,第2發光元件121和第3發光元件121,照射可見光域之波長的光。第2發光元件121與第3發光元件121,照射不同波長的光。圖23之時序表所示的控制,亦可由控制裝置34所執行。
電子快門,以特定的間隔切換ON與OFF。在圖23的例子中,電子快門,其「從形成ON起,到下一次ON為止」的間隔,由時間t11與時間t12之間的期間(第2期間)所控制。圖23所示的第2期間,亦可與圖21所示的第1期間相同。
首先,在圖23的例子中,電子快門在時間t11形成ON。接著,在電子快門已形成ON之後,第1發光元件121形成ON,而開始發光。第1發光元件121,在時間t11之後形成ON,而開始發光。藉此,來自第1發光元件121的光照射於排泄物等,而來自排泄物等的反射光由受光部130所接收。如此一來,盥洗室系統1,收集對應於「第1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光」之排泄物的類比資料。
接著,在電子快門形成OFF後,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形成ON,執行「由受光部130所測得的類比資料」朝數位資料的轉換。接著,在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形成OFF後,執行朝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轉送。藉此,將對應於「第1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光」之排泄物的數位資料,儲存於第1記憶體344。如此一來,盥洗室系統1,收集對應於「第1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光」之排泄物的數位資料。
接著,在朝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轉送完成後,電子快門再次形成ON。在圖23的例子中,電子快門在時間t12形成ON。接著,在電子快門已形成ON之後,第2發光元件121形成ON,而開始發光。第2發光元件121,在時間t12之後形成ON,而開始發光。亦即,第2發光元件121受到以下的控制:在電子快門已形成ON之後,第2發光元件121開始發光。藉此,來自第2發光元件121的光照射於排泄物等,而來自排泄物等的反射光由受光部130所接收。如此一來,盥洗室系統1,收集對應於「第2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光」之排泄物的類比資料。
接著,在電子快門形成OFF後,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形成ON,執行「由受光部130所測得的類比資料」朝數位資料的轉換。接著,在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形成OFF後,執行朝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轉送。藉此,將對應於「第2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光」之排泄物的數位資料,儲存於第1記憶體344。如此一來,盥洗室系統1,收集對應於「第2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光」之排泄物的數位資料。
接著,在測量模式中,如圖23所示地重複相同的處理。舉例來說,在下一次的重複處理中,盥洗室系統1,使第3發光元件121發光,收集對應於「第3發光元件121所照射的光」之排泄物的數位資料。
<9-5、資料> 以下,參考圖24說明排泄資訊收集之處理中的資料。圖24為顯示排泄資訊收集之處理中資料之其中一例的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資料的流程僅記載必要的構造和處理,對於發光部120之發光等的說明則省略。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雖是將測量模式下的處理作為一個例子說明,但在待機模式中也能同樣地處理。
首先,受光部130的受光元件132執行偵測。受光部130,偵測N像素(N為任意數)的類比資料AD1。受光部130,將所測得的類比資料AD1,發送至類比數位轉換器341(步驟S11)。
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將類比值的類比資料AD1轉換成數位值的數位資料。舉例來說,演算處理裝置342,對「經類比數位轉換器341進行AD轉換的像素」進行判斷,來決定N像素的類比資料AD1之中,經類比數位轉換器341轉換的像素。演算處理裝置342,決定N以下的值「n」,並決定經類比數位轉換器341轉換的像素數量「n」。舉例來說,演算處理裝置342,可藉由將N以下的值定義為「n」,而減少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量。
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因應「演算處理裝置342的控制」,對N像素的類比資料AD1中之特定像素(n像素)的類比資料執行AD轉換。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對N像素的類比資料AD1中之n像素的類比資料執行AD轉換,而生成數位資料DD1。
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將經AD轉換的數位資料DD1,儲存於第1記憶體344(步驟S12)。類比數位轉換器341,因應「演算處理裝置342的控制」,而將數位資料DD1儲存於第1記憶體344。在第1記憶體344,如同記憶領域FM1所示,儲存有n像素的數位資料。
接著,演算處理裝置342,對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之n像素的數位資料,執行演算處理(步驟S13)。舉例來說,演算處理裝置342,對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之n像素的數位資料(譬如,數位資料DD1),執行排泄判斷。舉例來說,演算處理裝置342,對n像素的數位資料中之n-m的特定像素,執行閾值判斷。演算處理裝置342,亦可對n像素的數位資料,執行閾值判斷。
演算處理裝置342,因應閾值判斷的結果,對第1記憶體344實施處理(步驟S14)。演算處理裝置342,在「相對於初期資料,受光元件132的輸出值形成特定值以上之變動」的像素數量未達閾值的場合中,如記憶領域FM2所示,將資料刪除。亦即,在「受光元件132所接收的光,被判斷為並非由排泄物所反射的光」的場合中,演算處理裝置342,將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數位資料(譬如,數位資料DD1)刪除。如此一來,演算處理裝置342,在不是「從排泄物反射的光之接收資料」的場合中,將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該資料刪除。
此外,演算處理裝置342,在「相對於初期資料,受光元件132的輸出值形成特定值以上之變動」的像素數量為閾值以上的場合中,如記憶領域FM3所示,蓄積資料。亦即,在「受光元件132所接收的光,被判斷為由排泄物所反射的光」的場合中,不會將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數位資料(譬如,數位資料DD1)刪除。藉此,演算處理裝置342,如記憶領域FM3所示,在成為特定時間或特定量之前,將資料蓄積於第1記憶體344。
<10、資料分析> 以下,採用圖25及圖26來說明有關排泄物(大便)的形狀和顏色等特性的資料分析。在以下的說明中,將盥洗室系統1的控制裝置34執行「有關排泄物(大便)的形狀和顏色等特性的資料分析」之處理的場合,作為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10-1、排泄物的形狀> 首先,採用圖25來說明有關排泄物之形狀的資料分析。圖25為顯示排泄物之形狀的資料分析之其中一例的圖。
圖25中的對象物OB1,示意地顯示作為偵測(測量)對象的大便(排泄物),並概要地說明「將對象物OB1作為一個例子,如何測量(觀測)排泄物的形狀」。在下的說明中,將對象物OB1的長度方向作為上下方向,並將與長度方向直交的方向(短方向)作為橫向來說明。這樣的對象物OB1,朝「沿著上下方向」的方向落下。
各測量結果RS1~RS3,是表示各像素與其反側率之關係的圖表。各測量結果RS1~RS3,顯示對應於對象物OB1的上下方向之各位置的測量結果。測量結果RS1,顯示對應於對象物OB1之上端部的測量結果。測量結果RS2,顯示對應於對象物OB1於上下方向中之中央部的測量結果。測量結果RS3,顯示對應於對象物OB1之下端部的測量結果。
控制裝置34,偵測是否有「受光元件132所接收之各像素的反射率」。控制裝置34,從有反射的像素中求取峰值(peak value)。在各測量結果RS1~RS3中,中央部分成為峰值。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在測量結果RS2中,將像素X0指定為具有峰值的形像。
控制裝置34,在「對具有峰值的像素、與相鄰的像素進行反射率之差異值的比較,當確認出特定值以上或者特定值以下的反射率」的場合中,推定為是來自排泄物的反射光。控制裝置34,對於顏色也進行相同的處理。
控制裝置34,在「已確認是來自排泄物之反射光」的場合中,相對於該像素,更進一步對相鄰的像素執行相同的處理。藉此,控制裝置34,充分地卻分排泄物的端部,而推定排泄物的寬度。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在測量結果RS2中,將從像素X1到像素X2為止的範圍,推定為排泄物。控制裝置34,在測量結果RS1中,將較「測量結果RS2中,從像素X1到影像X2為止的範圍」更窄的寬度L,推定為排泄物的寬度。控制裝置34,堆疊各測量結果RS1~RS3等,而分析排泄物的形狀。在圖25的例子中,控制裝置34分析出以下的形狀:寬度在對應於測量結果RS2的部分(中央部)最寬,且寬度朝向對應於測量結果RS1的部分(上端部)、和對應於測量結果RS3的部分(下端部)而變窄。
藉由上述的處理,偵測從使用者朝向馬桶7的便盆部8落下的對象物OB1。舉例來說,作為落下中之排泄物的對象物OB1,藉由使「面向發光部120和受光部130的前方」,依序通過下端部、中央部、上端部,而依據從下到上的順序受到偵測。具體地說,作為落下中之排泄物的對象物OB1,依據測量結果RS3、測量結果RS2、測量結果RS1的順序受到偵測。藉此,盥洗室系統1,可偵測從使用者落下的排泄物(大便)。盥洗室系統1,不侷限於落下中的排泄物,亦可將「落下後,接觸到便盆部8內的水的排泄物」作為對象進行偵測。
<10-2、排泄物的顏色> 首先,採用圖26來說明有關排泄物之顏色的資料分析。圖26為顯示排泄物之顏色的資料分析之其中一例的圖。圖26為顯示有關「排泄物所含有的血之偵測」的資料分析之其中一例的圖。對於與圖25相同之部分的說明,藉由標示相同的符號,而適當地省略說明。
圖26中的對象物OB2,表示虛擬的大便(排泄物),「在對象物OB2,於中央部含有血領域BD」的這一點,與圖25中的對象物OB1不同。圖26所示的測量結果RS1~RS3,對應於不具血領域BD之圖25中的對象物OB1的測量結果RS1~RS3。
控制裝置34,從照射於作為排泄物的對象物OB2之複數波長的光之中,特定出對「對血具有特徵性反射率之波長的光」具有峰值的像素。舉例來說,控制裝置34,從照射於作為排泄物的對象物OB2之複數波長的光之中,特定出對「對血具有特徵性反射率之670nm的光」具有峰值的像素。
在此之後,控制裝置34,算出對「具有峰值的像素所偵測到之其他波長的光」的反射率。控制裝置34,根據對「具有峰值的像素所偵測到之含有670nm的其他波長的光」之反射率的比,而推定顏色。圖26所示的測量結果RS4表示:如對象物OB2般,對含有血領域BD之部位的測量結果。舉例來說,圖26所示的測量結果RS4表示下述場合的測量結果:將不含有670nm之領域(譬如,第1波長領域)的光,照射於對象物OB2之含有血領域BD的部分。
對血具有特徵性反射率的波長,並不僅限於670nm,也可以是600nm~800nm的範圍。這是由於:在該波長帶領域中,當血附著於大便時,相較於大便的顏色,能更顯著地偵測出對血的顏色的反射率。
以下,參考圖27說明排泄物與血之間的關係。圖27為顯示排泄物與血之間的關係之其中一例的圖。圖27所示的圖表GR1,是顯示相對於各波長,大便的反射、與附著於大便之血的反射之間的關係的圖。
圖27之圖表GR1中的線FL1表示:各波長(約600nm~約870nm)對排泄物(大便)的反射率。如圖27中的線FL1所示,在排泄物(大便)的場合中,反射率隨著波長的變長而上升。如圖27中的線FL1所示,在排泄物(大便)的場合中,600nm附近的反射率最低,而870nm附近的反射率最高。此外,圖27之圖表GR1中的線BD1表示:各波長(約600nm~約870nm)對附著於大便的血(血液)的反射率。如圖27中的線BD1所示,在附著於大便的血(血液)的場合中,670nm附近的反射率與線FL1之間的差值最小,隨著從670nm分離,反射率與線FL1之間的差值變大。
圖27中的圖表GR1,「附著於大便的血的反射率」對「大便的反射率」的比,在670nm附近變得最大,隨著從670nm分離而變小。如此一來,圖27中的圖表GR1,「附著於大便的血的反射率」對「大便的反射率」的比,當670nm的波長時較大,「血的反射率」對「大便的反射率」的比,當870nm的波長時較小。
因此,盥洗室系統1,依據上述各波長之反射率的比,可偵測排泄物所含有的血液。此外,盥洗室系統1,依據上述各波長之反射率的比,可分析排泄物的顏色。對於這點,採用圖28及圖29說明。圖28及圖29,為顯示排泄物之顏色的資料分析之其中一例的圖。
圖28所示的測量結果RS11~RS13表示:將不同顏色的排泄物(大便)作為測量對象時的測量結果。舉例來說,亦可使成為測量對象的排泄物(大便)的顏色,依據測量結果RS11、RS12、RS13的順序變濃。舉例來說,測量結果RS11為赭色(ocherous)之排泄物(大便)的測量結果,測量結果RS12為褐色(brown)之排泄物(大便)的測量結果,測量結果RS13亦可為暗褐色(dark brown)之排泄物(大便)的測量結果。
此外,分別用來表示圖28之測量結果RS11~RS13的LED#1、LED#2及LED#3,是用來照射光的發光元件121,LED#1、LED#2及LED#3的各個曲線,表示像素與反射率之間的關係。LED#1、LED#2及LED#3的每一個,譬如可對應於第1發光元件、第2發光元件及第3發光元件的其中任一個。舉例來說,LED#1可以是第3發光元件,LED#2可以是第2發光元件,LED#3可以是第1發光元件。而上述的說明是一個例子,LED#1、LED#2及LED#3的每一個,可以是照射任何波長領域之光的發光元件。
舉例來說,大便的顏色越濃,對各波長的反射率變小。在圖28的例子中,測量結果RS11~RS13之中,排泄物(大便)的顏色最濃的測量結果RS13中對各波長的反射率變小,各個反射率的比變大。
另外,舉例來說,大便的顏色越淡,對各波長的反射率變大。在圖28的例子中,測量結果RS11~RS13之中,排泄物(大便)的顏色最淡的測量結果RS11中對各波長的反射率變大,各個反射率的比變小。舉例來說,由於越接近淡的顏色,各波長的光越強烈地反射,因此各波長之反射率的差變小。
因此,盥洗室系統1,藉由依據上述波長與反射率之間的關係性進行分析,可將排泄物(大便)的顏色分類。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如圖29所示的分類結果RS21般,依據反射率對LED#1、LED#2及LED#3之每一個的比,而對測量結果RS11~RS13分類,藉此可將各測量結果中排泄物(大便)的顏色分類。
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採用「LED#1的反射率與LED#2的反射率」的比、和「LED#3的反射率與LED#2的反射率」的比,將各測量結果RS11~RS13中排泄物(大便)的顏色分類。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將「LED#1的反射率/LED#2的反射率」作為X軸,將「LED#3的反射率/LED#2的反射率」作為Y軸,並對應各測量結果RS11~RS13的位置,將各測量中之排泄物(大便)的顏色分類。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在「於X軸方向未達X1,且於Y軸方向未達Y1」的場合中,將該測量中之排泄物(大便)的顏色,分類為「赭色」。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在「於X軸方向,為X1以上但未達X2,且於Y軸方向,為Y1以上但未達Y2」的場合中,將該測量中之排泄物(大便)的顏色,分類為「褐色」。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在「於X軸方向為X2以上,且於Y軸方向為Y2以上」的場合中,將該測量中之排泄物(大便)的顏色,分類為「暗褐色」。上述的說明為一個例子,盥洗室系統1,亦可藉由任何的方法,將各測量中之排泄物(大便)的顏色分類。
<11、排泄物的落下位置> 以下,參考圖30說明排泄物(大便)預計落下的位置(虛擬落下位置)。圖30為顯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的其中一例的圖。如以上所述,將馬桶座5的本體部3側作為後方,將遠離馬桶座5之本體部3的側作為前方。
盥洗室系統1,亦可將各種位置(範圍)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亦可將「馬桶座5之俯視視角中,馬桶座5之開口50的範圍」,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如同以下所示,盥洗室系統1,亦可在開口50的範圍之中,將特定的範圍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
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亦可將圖30中的範圍DR1,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具體地說,盥洗室系統1,當以前方側與後方側將馬桶座5的開口50一分為二時,亦可將位於後方側的範圍DR1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盥洗室系統1,亦可在「通過馬桶座5之開口50的前後方向之中央」的中心線LN2,在前後方向上將開口50一分為二,並將位於後方的範圍DR1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
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最好是將圖30中的範圍DR2,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具體地說,盥洗室系統1,亦可將範圍DR2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該範圍DR2是由具有後述之直徑的真圓所圍繞,該直徑連結「將馬桶座5的開口50劃分為前方側與後方側」之中心線LN2的中央、與位於「馬桶座5的開口50之左右方向中央」的後端。盥洗室系統1,亦可將範圍DR2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該範圍DR2是由通過「位於馬桶座5的開口50之左右方向中央的後端(第1點)、與中心線LN2之中央(第2點)」的中心線LN1中,將第1點與第2點之間的中點作為中心的圓所圍繞。
舉例來說,盥洗室系統1,將圖30中的範圍DR3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更為合適。具體地說,盥洗室系統1亦可將範圍DR3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該範圍DR3是由「將從位於馬桶座5的開口50之左右方向中央的後端起70mm的前方位置作為中心,並具有30mm半徑」的真圓所圍繞。盥洗室系統1,亦可將範圍DR3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該範圍DR3是由通過「位於馬桶座5的開口50之左右方向中央的後端(第1點)、與中心線LN2之中央(第2點)」的中心線LN1中,「將距離第1點70mm的前方位置作為中心,並具有30mm半徑」的真圓所圍繞。上述的說明為一個例子,盥洗室系統1,亦可將任何範圍作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
<12、第1記憶體及資料轉送> 以下,對於盥洗室系統1的第1記憶體344和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轉送的這點,進行詳細的說明。在盥洗室系統1中,將第1記憶體344所儲存的資料朝第2記憶體20的轉送,較在控制裝置34內的處理更需要時間。因此,當使用者在「將第1記憶體344所儲存的資料朝第2記憶體20轉送的期間」排便的場合,有可能無法正確地偵測排便。
如此一來,為了抑制「因為將第1記憶體344所儲存的資料朝第2記憶體20轉送之資料的轉送速度的限制,而無法正確地偵測排便」的情形,盥洗室系統1,在使用者的排便已停止的期間執行資料轉送。具體地說,如以上所述,盥洗室系統1,在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期間已經過了特定時間以上的場合中,亦即使用者的排便已經停止的期間,將第1記憶體344所記憶的資料,轉送至第2記憶體20。藉此,盥洗室系統1,即使在第1記憶體344的容量和朝第2記憶體20的資料轉送速度存在限制的狀況中,也能在等待大便落下的期間抑制記憶體之記憶領域的耗盡,能正確地偵測使用者的排便。
此外,對於「在盥洗室系統1中,使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形成可刪除狀態」的這點,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以上所述,演算處理裝置342,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使資料形成可刪除的狀態。這裡所稱的「將資料形成可刪除的狀態」,包含將該資料刪除、和使該資料形成可覆寫的狀態等。舉例來說,演算處理裝置342,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亦可在該時間點將該資料刪除。演算處理裝置342,亦可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時機,將該資料刪除。
此外,演算處理裝置342,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亦可使該資料形成可覆寫狀態,並藉由稍後取得的資料形成覆寫。舉例來說,演算處理裝置342,在「暫時記憶於第1記憶體344的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亦可將該資料作為可覆寫的資料而加以管理,並藉由稍後取得的資料形成覆寫。在該場合中,演算處理裝置342,亦可將記憶有「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領域,作為可覆寫的領域而加以管理,並將稍後取得的資料,記憶於該領域。
藉此,盥洗室系統1,可抑制「記憶容量小的第1記憶體344」所記憶之資料量的增大。因此,盥洗室系統1,能在等待大便落下的期間,抑制記憶容量小的第1記憶體344的記憶領域耗盡。亦即,盥洗室系統1,能在等待大便落下的期間,抑制憶體的記憶領域耗盡。
上述的各實施形態及變形例,能在處理內容不會產生矛盾的範圍內,適當地進行組合。
更進一步的效果和變形例,可容易地由該領域的業者導出。因此,本發明之更廣泛的樣態,並不侷限於以上所表示且記載的特定細節、以及代表性的實施形態。因此,只要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及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內容所定義的總括性發明概念或者範圍,可存在各式各樣的變更。
R:盥洗室(toilet room)
1:盥洗室系統(toilet system)
2:馬桶座裝置
20:第2記憶體
3:本體部
30:本體蓋
31:開口
31b:開口
32:人體偵測感測器
33:就座偵測感測器(seating detecting sensor)
34:控制裝置(控制部)
341:類比數位轉換器(A/D Converter)
342:演算處理裝置
343:ROM(Read Only Memory)
344:第1記憶體
4:馬桶蓋
5:馬桶座
6:洗淨噴嘴
60:噴嘴用蓋
7:座式馬桶(馬桶)
71:電磁閥
8:便盆部
9:邊緣部
10:操作裝置
11:顯示畫面
100:光學單元
110:蓋部
111:致動器
120:發光部
121:發光元件
130:受光部
131:透鏡
132:受光元件
133:殼體
[圖1]:圖1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圖2]:圖2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馬桶座裝置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圖3]:圖3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馬桶座裝置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圖4]:圖4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馬桶座裝置之功能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塊狀圖。 [圖5]:圖5為顯示蓋部之開關動作的其中一例的圖。 [圖6]:圖6為顯示具有窗部之光學單元的其中一例的圖。 [圖7]:圖7為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側視圖。 [圖8]:圖8為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圖9]:圖9為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圖10]:圖10為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圖11]:圖11為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盥洗室系統之功能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塊狀圖。 [圖12]:圖12為顯示發光部及受光部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圖。 [圖13]:圖13為顯示發光部及受光部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側視圖。 [圖14]:圖14為顯示發光部及受光部之構造的另一例的圖。 [圖15]:圖15為顯示發光部及受光部之構造的另一例的側視圖。 [圖16]:圖16為顯示發光部及採用柱面透鏡(cylindrical lens)的受光部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圖。 [圖17]:圖17為顯示發光部及採用柱面透鏡的受光部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側視圖。 [圖18]:圖18為顯示有關排泄資訊收集之處理的盥洗室系統之功能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塊狀圖。 [圖19]:圖19為顯示排泄資訊收集之處理的控制流程的概念圖。 [圖20]:圖20為顯示待機模式中處理步驟之其中一例的流程圖。 [圖21]:圖21為顯示待機模式中時序表(time chart)之其中一例的圖。 [圖22]:圖22為顯示測量模式中處理步驟之其中一例的流程圖。 [圖23]:圖23為顯示測量模式中時序表之其中一例的圖。 [圖24]:圖24為顯示排泄資訊收集之處理中資料之其中一例的圖。 [圖25]:圖25為顯示排泄物之形狀的資料分析之其中一例的圖。 [圖26]:圖26為顯示排泄物之顏色的資料分析之其中一例的圖。 [圖27]:圖27為顯示排泄物與血之間的關係之其中一例的圖。 [圖28]:圖28為顯示排泄物之顏色的資料分析之其中一例的圖。 [圖29]:圖29為顯示排泄物之顏色的資料分析之其中一例的圖。 [圖30]:圖30為顯示大便的虛擬落下位置的其中一例的圖。

Claims (7)

  1. 一種馬桶座裝置,被載置於形成有用來承接排泄物的便盆部之馬桶的上部,其特徵為:具有:馬桶座,供使用者就座;發光部,照射光;受光部,接收光;第1記憶體,記憶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演算處理裝置,執行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朝前述第1記憶體的轉送、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憶之資料的解析及刪除,前述演算處理裝置,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1記憶體,並且在暫時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前述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將前述資料刪除。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馬桶座裝置,其中前述發光部,對前述使用者所排泄之落下中的大便照射光,前述受光部,接收大便相對於前述發光部所照射的光而反射的光。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的馬桶座裝置,其中前述演算處理裝置,在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1記憶體之前,刪除前述受光部所接收之資料的一部分。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的馬桶座裝置,其中具有:第2記憶體,可轉送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載的資料,且記憶領域大於前述第1記憶體,前述演算處理裝置,在暫時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資料,被解析為是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使前述資料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並且緊接於其後,在暫時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期間,經過了特定期間以上的場合中,將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憶之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2記憶體。
  5.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的馬桶座裝置,其中具有:第2記憶體,可轉送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載的資料,且記憶領域大於前述第1記憶體,前述演算處理裝置,在暫時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之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量,成為特定閾值以上的場合中,將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憶之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2記憶體。
  6.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的馬桶座裝置,其中前述演算處理裝置,藉由與記憶領域大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外部記憶體亦即第2記憶體之間的通訊,而將前述第1記憶體所暫時記憶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2記憶體。
  7. 一種排泄物偵測裝置,被配設於形成有用來承接排泄物的便盆部的馬桶, 其特徵為:具有:發光部,照射光;受光部,接收光;第1記憶體,記憶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演算處理裝置,執行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朝前述第1記憶體的轉送、前述第1記憶體所記憶之資料的解析及刪除,前述演算處理裝置,將前述受光部所接收的資料轉送至前述第1記憶體,並且在暫時記憶於前述第1記憶體的前述資料,被解析為並非基於來自落下中的大便之反射光的資料的場合中,將前述資料刪除。
TW109125535A 2019-08-30 2020-07-29 馬桶座裝置及排泄物偵測裝置 TWI8361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9106A JP6773187B1 (ja) 2019-08-30 2019-08-30 便座装置及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JP2019-159106 2019-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0781A TW202120781A (zh) 2021-06-01
TWI836123B true TWI836123B (zh) 2024-03-2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59367A1 (ja) 便座装置
CN112752887B (zh) 便座装置以及排泄物感测装置
TW202120923A (zh) 馬桶座裝置及排泄物偵測裝置
TWI836123B (zh) 馬桶座裝置及排泄物偵測裝置
JP6777206B1 (ja) 便座装置及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JP6860049B2 (ja) 便座装置及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JP6777207B1 (ja) 便座装置及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WO2021040015A1 (ja) 便座装置及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JP7384139B2 (ja) 便座装置及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JP2023126747A (ja) 排泄物管理システム、排泄情報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エッジサーバ及び便座装置
JP6881526B2 (ja) 便座装置及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WO2021040019A1 (ja) 便座装置及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JP6816799B1 (ja) 便座装置及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JP2021038637A (ja) 便座装置及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CN112771233A (zh) 便座装置以及排泄物感测装置
JP7287366B2 (ja) 排泄物管理システム、排泄情報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エッジサーバ及び便座装置
JP4928902B2 (ja) 洋風便器装置
JP2022147030A (ja) 便座装置およ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JP2022147032A (ja) 便座装置及び排泄物検知装置
JP2023117524A (ja) 便座装置及び便器装置
JP2023125307A (ja) 便座装置及び便器装置
JP2023143245A (ja) 便座装置及び便器装置
TWI836137B (zh) 排泄物管理系統、排泄資訊管理方法、排泄資訊管理程式、邊緣伺服器以及便座裝置
JP2023126196A (ja) 便座装置、便器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2024008711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