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4669B - 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座、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以及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座、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以及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4669B
TWI834669B TW108117134A TW108117134A TWI834669B TW I834669 B TWI834669 B TW I834669B TW 108117134 A TW108117134 A TW 108117134A TW 108117134 A TW108117134 A TW 108117134A TW I834669 B TWI834669 B TW I8346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aforementioned
key
socket
keyw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7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6285A (zh
Inventor
蓮沼正裕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沙巴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331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6897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沙巴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沙巴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6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6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669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使鍵與鍵槽容易對準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 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3包括:插頭本體,基端部係固定有軟管並且前端部係能夠裝卸地連接於插座,且形成有與軟管連通之流體流路;鍵板30,係設置於插頭本體之外周,且相對於插頭本體轉動自如;以及兩個以上之鍵32,係設置於鍵板30。包括圓周方向之寬度較其他鍵32大之主鍵32a。

Description

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座、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以及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
[0001] 本發明係關於例如用以傳輸半導體製造裝置中使用之藥液或氣體的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座、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以及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
[0002] 例如專利文獻1中所示,為了傳輸半導體製造裝置中所使用之流體(藥液或氣體)而使用流體傳輸用連接器。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例如包括:插座,係固定設置於建築物側,前述建築物側設置有暫時貯存流體之緩衝槽;以及插頭,係固定於從槽罐車引出之軟管之前端。藉由對插座連接插頭,而將流體從槽罐車傳輸至緩衝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03]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504695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0004] 半導體製造裝置中所使用之流體有各種種類,針對各個流體個別地存在插頭與插座之組合。為了無錯誤地連接前述固有之插頭與插座之組合,係使用防誤連接用的鍵與鍵槽。通常,鍵或鍵槽只要固定地設置於插頭及插座之預定位置處便可充分發揮其作用。然而,當固定於插頭之軟管之剛性較大時(例如軟管內徑為25mm以上之情形時),為了使鍵與鍵槽對準,在使插頭與軟管一起轉動時需要較大之力,這給作業人員帶來了負擔。 [0005] 本發明係有鑒於這種情況而完成,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使鍵與鍵槽容易對準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座、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以及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0006]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包括:插頭本體,基端部係固定有軟管並且前端部係能夠裝卸地連接於插座,且形成有與前述軟管連通之流體流路;環體,係設置於前述插頭本體之外周,且相對於前述插頭本體轉動自如;以及兩個以上之鍵或鍵槽,係設置於前述環體。 [0007] 藉由將插頭插入插座進行連接,而使流體流路可連通於插頭與插座之間。 環體中係設置有兩個以上之鍵或鍵槽。藉由設置兩個以上之鍵或鍵槽,可使插頭與插座一對一地對應,從而可防止誤連接。 由於插頭本體之外周設置有相對於插頭本體轉動自如之環體,故當使鍵或鍵槽與插座側之鍵槽或鍵進行位置對準時,無須使插頭本體轉動,進而亦不須使固定於插頭本體之軟管轉動。藉此,鍵與鍵槽之間進行位置對準時無須對作業人員施加使插頭與軟管一起轉動這樣的繁重作業。尤其,因從槽罐車傳輸藥液時所使用的軟管較粗(例如內徑為25mm以上),故作業變得極容易。 環體只要設為跨預定範圍之角度轉動自如即可,但亦可跨360°旋轉自如。 [0008] 進而,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中,包括前述轉動方向之寬度較其他前述鍵或前述鍵槽大的主鍵或主鍵槽。 [0009] 藉由設置轉動方向之寬度較其他大之鍵或鍵槽,可將其識別為主鍵或主鍵槽。藉此,可將主鍵或主鍵槽作為標記而容易地進行環體之轉動方向上之位置對準。 [0010] 而且,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座連接有上述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且設置有與前述插頭之前述鍵或前述鍵槽對應之鍵槽或鍵。 [0011] 藉由設置與前述插頭之鍵或鍵槽對應之鍵槽或鍵,而能提供與前述插頭對應之插座。 [0012] 而且,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包括前述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以及前述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座。 [0013] 藉由使用設置於轉動之環體之鍵或鍵槽來連接插頭與插座。藉此,提供可藉由連接時容易地對準鍵與鍵槽而防止誤連接的流體傳輸用連接器。 [0014] 而且,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係將插座連接於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前述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包括:插頭本體,基端部係固定有軟管並且前端部係能夠裝卸地連接於前述插座,且形成有與前述軟管連通之流體流路;環體,係設置於前述插頭本體之外周,相對於前述插頭本體轉動自如;以及兩個以上之鍵或鍵槽,係設置於前述環體;前述插座設置有與前述插頭之前述鍵或前述鍵槽對應之鍵槽或鍵;前述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係於使前述環體轉動而使前述插頭之前述鍵或前述鍵槽與前述插座之前述鍵槽或前述鍵對準後,連接前述插頭與前述插座。 [0015] 由於使環體轉動而對準鍵與鍵槽後連接插頭與插座,故連接時可容易地對準鍵與鍵槽。 [0016] 進而,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其中前述插頭包括前述轉動方向之寬度較前述鍵或前述鍵槽大之主鍵或主鍵槽,前述插座包括與前述主鍵或前述主鍵槽對應之主鍵槽或主鍵,於以前述插頭之前述主鍵或前述主鍵槽位於鉛直上方之方式使前述環體轉動後,連接前述插頭與前述插座。 [0017] 藉由設置轉動方向之寬度較其他大之鍵或鍵槽,可將其識別為主鍵或主鍵槽。藉此,可將主鍵或主鍵槽作為標記而容易地進行環體之轉動方向之位置對準。而且,藉由使主鍵或主鍵槽位於鉛直上方,作業人員可從上方容易辨識出主鍵或主鍵槽,因而可不給作業人員增加負擔地進行連接作業。 (發明功效) [0018] 於插頭本體之外周設置相對於插頭本體轉動自如之環體,並於環體設置鍵或鍵槽,因此可容易對準鍵與鍵槽。
[0020]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中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插頭3及插座5。插頭3及插座5用作流體傳輸用連接器1。作為所使用之流體,例如有半導體製造裝置中使用之藥液或氣體。 [0021] 插座5固定於建築物之壁部,後端連接有配管6之一端。配管6之另一端連接於設置在建築物內之緩衝槽(未圖示)。插座5係於前端(圖1中之左端)具備接收插頭3之插入口8。插入口8形成於圓筒狀之插入筒體10之內部。於插入筒體10之前端設置有切開一部分而形成之複數個鍵槽11。鍵槽11係於插入筒體10之圓周方向上隔開預定間隔而設置有複數個。位於鉛直上方之鍵槽11a設為主鍵槽,且為圓周方向之寬度較其他鍵槽11大之槽。 [0022] 插入筒體10對在圓周方向上隔開配置之複數個鎖定球9(參照圖4)加以保持。各鎖定球9係於固定插頭3與插座5時使用。 [0023] 於插入筒體10之後方(圖1中之右方)設置有插座本體13。插座本體13設為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中心軸線之圓筒形狀,且內部具備進行流路之開閉之閥體13a(參照圖5A等)。於插座本體13之前後固定有前側固定板15及後側固定板16。前側固定板15及後側固定板16係設為豎立設置於鉛直方向之矩形板狀體。於前側固定板15及後側固定板16之下方設置有用於固定在設置面之腿部17。四個支持軸體18係延伸設置於水平方向,以便貫通前側固定板15及後側固定板16之四個角。 [0024] 各支持軸體18之前端及後端係固定於前側支持板20及後側支持板21。前側支持板20及後側支持板21為豎立設置於鉛直方向之矩形板狀體。前側支持板20支持前述插入筒體10。 [0025] 於各支持軸體18安裝氣缸23。各氣缸23固定於前側固定板15與後側固定板16之間。各氣缸23連接有氣體供給配管24,藉由從氣體供給配管24供給之空氣壓,支持軸體18相對於氣缸23在軸線方向上往復移動。藉此,支持於前側支持板20之插入筒體10相對於插座本體13接近或離開。 [0026] 於上方之一側之第一支持軸體18a安裝有蓋部27。具體而言,以沿著第一支持軸體18a之中心軸線上貫通的方式在內部設置有蓋部驅動用軸體18a1。於蓋部驅動用軸體18a1之前端固定有蓋部27。蓋部驅動用軸體18a1藉由設置於第一支持軸體18a之後端之第一致動器29a,進行前後方向(軸線方向)上之往復動作及繞軸線之轉動動作。第一致動器29a之動作係藉由未圖示的控制部進行。 [0027] 蓋部27係用於在未使用流體傳輸用連接器1之狀態下,當將插頭3從插座5卸下時堵住插入口8。圖2係顯示蓋部27已閉合之狀態。不僅可藉由蓋部27堵住插入口8來防止流體之污染,且亦可藉由在非使用時由蓋部27堵住插入口8,從而防止從蓋部27到插座本體13內之閥體為止的流路之污染。 [0028] 如圖1所示,於上方之另一側之第二支持軸體18b與相對於第二支持軸體18b隔著插入筒體10而位於對角線上的第三支持軸體18c係安裝有套筒驅動板19。具體而言,於以沿著第二支持軸體18b之中心軸線上貫通的方式設置之套筒驅動板用軸體18b1之前端與以沿著第三支持軸體18c之中心軸線上貫通的方式設置之套筒驅動板用軸體18c1之前端,固定有套筒驅動板19。各套筒驅動板用軸體18b1、18c1藉由設置於各第二支持軸體18b、第三支持軸體18c之後端之第二致動器29b及第三致動器29c,而在前後方向(軸線方向)上往復移動。第二致動器29b、第三致動器29c之動作藉由未圖示的控制部進行。 [0029] 套筒驅動板19設為中央形成有開口之大致菱形形狀之板狀體。於套筒驅動板19之開口插入有呈圓筒形狀之套筒22之前端22a。如圖4之下半部的部分所顯示的,套筒22以覆蓋插入筒體10之外周的方式配置,且在軸線方向上相對於插入筒體10往復移動。於取下固定於插座5之插頭3時,套筒驅動板19以使套筒22位移的方式進行動作。具體而言,如圖5A所示,從由套筒22限制了鎖定球9之半徑方向外側之移動之狀態起,如圖5B所示,將套筒驅動板19拉向前側支持板20側(同一圖中的右側)而使套筒22位移,藉此容許鎖定球9向半徑方向外側之移動,從而解除鎖定。當對插座5進行插頭3的固定時,係藉由以下方式來進行,即,根據將插頭3插入至插入筒體10之動作,使鎖定球9轉動而卡合於第一固定環39之凹部39a。此時,套筒驅動板19不動作。如此,藉由鎖定球9或套筒22等構成將插頭3相對於插入筒體10亦即插座5鎖定之鎖定機構。 [0030] 如圖1所示,於第二支持軸體18b之下方且第三支持軸體18c之側方設置有第四支持軸體18d。從第四支持軸體18d之內部到套筒22之內側設置有感測器線18d1。於感測器線18d1之前端設置有投光元件(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與受光元件配對之感測器(未圖示)。藉由前述感測器檢測插頭3是否已插入至插入筒體10內的適當位置。感測器之輸出經由感測器線18d1向未圖示的控制部傳送。 [0031] 控制部例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及電腦可讀取之記憶媒體等構成。而且,用以實現各種功能之一連串處理,作為一例係以程式之形式記憶於記憶媒體等中,且CPU將前述程式讀出至RAM等中並執行資訊之加工、運算處理,藉此實現各種功能。另外,亦可適用於以下形態:程式預先安裝於ROM或其他記憶媒體中,以記憶於電腦可讀取之記憶媒體之狀態提供,經由有線或無線之通信機構分發等。電腦可讀取之記憶媒體係指磁碟、光磁碟、CD-ROM(Compact Disk Read Only Memory;唯讀光碟記憶體)、DVD-ROM(Digital Video Disk Read Only Memory;數位化通用光碟-唯讀記憶體)、半導體記憶體等。 [0032] 如圖1所示,插頭3係呈大致圓筒形狀,內部具備供流體流通之流路。於插頭3之基端部(圖1中的左方)固定有軟管4之一端。軟管4之另一端固定於槽罐車(未圖示)。軟管4之內徑為25mm以上,較佳為50mm以上。 [0033] 於插頭3之後方位置安裝有鍵板(環體)30。鍵板30係呈無端狀的環形狀。於鍵板30之圓周方向上之複數個部位設置有向前端側(圖1中的右側)突出之鍵32。複數個鍵32中之一個設為圓周方向上之寬度較其他鍵32大的主鍵32a。鍵板30能夠相對於插頭本體3A繞軸線相對旋轉。藉此,如圖3所示,作業人員可藉由手動使鍵板30轉動而使主鍵32a移動至所期望之位置即鉛直上方位置。 [0034] 圖4係顯示插頭3之縱剖面圖。另外,圖4之下半部分係顯示插座5側之鎖定球9、插入筒體10、套筒22及套筒驅動板19。 [0035] 插頭本體3A從前端側(圖4中的右側)起具備:前端筒部33、中間筒部34及基端筒部35。該些筒部33、34、35具有共通之插頭中心軸線L1並連接著,且內部形成供流體流動之流路。 [0036] 閥體33a係收納於前端筒部33內。閥體33a藉由彈簧33b朝向前端筒部33之前端側推壓。藉此,閥體33a關閉前端筒部33之前端開口。於閥體33a之前端側之中央設置有沿著插頭中心軸線L1上向前端側突出之突出部33c。當將插頭3與插座5連接時,突出部33c抵靠於對向之插座5側之閥體之突出部(未圖示)。藉由插座5側之閥體之突出部與插頭3之突出部33c之抵靠或克服彈簧33b所施加之推壓力,閥體33a向基端部側退避,從而使插頭3內之流路打開。 [0037] 前端筒部33之基端側(左側)與中間筒部34之前端側於對接之狀態下藉由插承接合(spigot joint)連接。前端筒部33與中間筒部34之間設置有O形環37而液密或氣密地連接。 [0038] 以覆蓋前端筒部33之基端側之外周的方式設置第一固定環39。於第一固定環39之外周跨圓周方向設置凹部39a。當將插頭3連接於插座5側時,保持於插入筒體10之鎖定球9藉由套筒22而向半徑方向內側移動並進入至凹部39a。藉由鎖定球9嵌合於凹部39a內使插頭3固定於插座5。於第一固定環39之內周側形成有臺階形之肩部39b,設置於前端筒部33之基端部之大徑部卡合於前述肩部39b。於第一固定環39之基端側之內周形成有母螺紋部39c。 [0039] 以覆蓋中間筒部34之外周之大致整體的方式設置第二固定環41。於第二固定環41之內周側形成有臺階形之肩部41b,設置於中間筒部34之前端側之大徑部卡合於前述肩部41b。於第二固定環41之前端側之外周形成有公螺紋部41c。將第二固定環41之公螺紋部41c與第一固定環39之母螺紋部39c螺合,藉此使前端筒部33與中間筒部34相互固定。 [0040] 從基端部側將鎖緊螺母43擰接於第二固定環41之公螺紋部41c。鎖緊螺母43固定在抵靠至第一固定環39之基端側之端部的位置。鎖緊螺母43收納於鍵板30之內周側。鎖緊螺母43之基端部位於較鍵板30之基端部靠前端側。藉此,鎖緊螺母43收納於鍵板30之內部,且不從鍵板30之基端部側突出。 [0041] 鎖緊螺母43之前端側之外周直徑設得較基端側小。藉此,於鎖緊螺母43與第一固定環39之基端側之端部之間形成有溝槽,向鍵板30之前端側之內周側突出之小徑部30a係插入至前述溝槽內。小徑部30a之插頭中心軸線L1方向之尺寸小於所插入之溝槽。如此,藉由將鍵板30之小徑部30a可動嵌合於溝槽內,鍵板30能夠在旋轉方向上自由移動,另一方面,限制了插頭中心軸線L1方向之位置。 [0042] 各鍵32分別藉由螺栓45而固定於鍵板30。螺栓45從基端側朝向前端側插入至鍵板30及鍵32。另外,鍵32之固定方法不限定於藉由螺栓45進行之固定,例如,亦可使鍵板30與鍵32一體形成。 [0043] 中間筒部34之基端側與基端筒部35之前端側於對接之狀態下藉由插承接合連接。中間筒部34與基端筒部35之間設置有O形環47而液密或氣密連接。 [0044] 第二固定環41之基端側之凸緣41a藉由螺栓50而固定於基端側凸緣49。基端側凸緣49能於卡合在基端筒部35之基端部之外周的狀態下固定。螺栓50擰接於基端側凸緣49。藉此,基端筒部35能被固定於中間筒部34及前端筒部33。 [0045] 於基端側凸緣49之基端側之面係固定有複數個固定螺栓52。各固定螺栓52係貫通用以固定軟管4之軟管用凸緣53,前端擰接有螺母51。藉此,軟管用凸緣53與基端側凸緣49得以固定,從而將軟管4固定於插頭3。 [0046] 圖6係顯示複數個鍵32之圓周方向上之角度位置。同一圖中係顯示三個鍵32。於鉛直上方亦即12點位置處,主鍵32a固定於鍵板30。再者,圖6中係將旋轉自如之鍵板30之圓周方向之位置定位成主鍵32a成為12點之位置的狀態。 [0047] 第一子鍵32b係於9點與12點之中間位置處固定於鍵板30。第二子鍵32c係於6點之位置處固定於鍵板30。主鍵32a之圓周方向之寬度大於第一子鍵32b或第二子鍵32c,為約2倍之尺寸。使第一子鍵32b與第二子鍵32c之圓周方向之寬度設為相同。再者,第一子鍵32b與第二子鍵32c之寬度方向之尺寸可不同。 [0048] 第一子鍵32b及第二子鍵32c相對於主鍵32a之角度位置可根據所使用之流體之種類而變更。具體而言,如圖7所示,可根據面向插頭3及插座5之供流體流動之流路的構件之材質(金屬、樹脂等),在(A)至(C)中選擇第一子鍵32b之位置,且,可根據流體之種類(化學種類)從(01)至(15)中選擇第二子鍵32c之位置。這樣,可根據插頭3及插座5中使用之材質及流體之種類逐個地選定鍵32之配置。 [0049] 接下來,說明將上述插頭3連接於插座5或從插頭3解除連接的動作。 <連接前準備步驟> 首先,如圖1所示,使插頭3位於與插座5對向之位置。然後,如圖3所示,藉由作業人員之手動使鍵板30轉動而進行定位,使得主鍵32a位於作業人員可從上方容易辨識的位置,亦即主鍵32a位於鉛直上方。 [0050] <插入步驟> 於將鍵板30定位後,如圖8所示,將插頭3之前端插入至插座5之插入口8。於直接在軸線方向上對插座5插入插頭3時,如圖9所示,鍵32匹配地嵌合於設置在插座5之插入筒體10之鍵槽11。若鍵32與鍵槽11匹配地嵌合,則確認是與插座5對應之插頭3從而防止誤連接。如果是鍵槽11與鍵32不匹配的情況,則插頭3無法對插座5壓入到連接位置,因而作業人員可知插頭3與插座5不對應。 [0051] <鎖定步驟> 當鍵32與鍵槽11匹配且對插入筒體10適當地插入插頭3時,根據將插頭3在軸線方向上壓入至插入筒體10的動作,如圖4之下半部分所示,由插入筒體10保持之各鎖定球9插入至設置於插頭3之第一固定環39之凹部39a內,從而進行插頭3與插座5之固定。 [0052] <前清洗步驟> 如圖10所示,從圖9之狀態起將插頭3拉向插座本體13側而位移至第一前進位置P1處。具體來說,根據控制部之指示,藉由使用從氣體供給配管24供給至各氣缸23之空氣使各支持軸體18向軸線方向動作而自動地進行。然後,如圖10中箭頭A1及A2所示,藉由純水清洗插頭3之前端與插座5之間的空間,然後,利用氮等惰性氣體進行乾燥。前述前清洗步驟中,插頭3之閥體33a(參照圖4)及插座5之閥體13a為關閉位置,且阻斷各個流路。 [0053] <流體傳輸步驟> 接下來,如圖11所示,將插頭3從圖10之第一前進位置P1進一步拉向插座本體13側從而位移至第二前進位置P2處。具體而言,根據控制部之指示,藉由使用從氣體供給配管24供給至各氣缸23之空氣使各支持軸體18向軸線方向動作而自動地進行。如此,使插頭3相對於圖9所示之初始位置P0,分為圖10之第一前進位置P1及圖11之第二前進位置P2之兩個階段前進。 [0054] 當插頭3位於第二前進位置P2處時,插頭3之閥體33a之突出部33c(參照圖4)與插座5之閥體13a之突出部抵靠或彼此擠壓以位移至打開位置,藉此解放各個流路。藉此,如箭頭A3及A4所示,將流體經由流體傳輸用連接器1從槽罐車向建築物內之緩衝槽傳輸。 [0055] <後清洗步驟> 當流體之傳輸結束時,如圖12所示,後退至與圖10相同之第一前進位置P1處。然後,如圖12中箭頭A1及A2所示,藉由純水清洗插頭3之前端與插座5之間的空間,然後,利用氮等惰性氣體進行乾燥。前述後清洗步驟中,插頭3之閥體33a(參照圖4)及插座5之閥體13a為關閉位置,且阻斷各個流路。 [0056] <卸下步驟> 當圖12所顯示之後清洗步驟結束時,使插頭3後退至圖9所示之初始位置P0處,藉由控制部之指示,使套筒驅動板19動作而使套筒22向插頭3之前端方向(圖12中的右方向)移動並解除鎖定球9的鎖定,之後將插頭3從插座5卸下。 [0057] 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實現以下之作用功效。 如圖6所示,於鍵板30設置兩個以上之鍵32,藉此可使插頭3與插座5一對一地對應,從而可防止誤連接。 [0058] 如圖4所示,於第一固定環39之外周設置相對於插頭本體3A旋轉自如之鍵板30,因而當使鍵32與插座5側之鍵槽11進行位置對準時,無須使插頭本體3A轉動,進而亦不須使固定於插頭本體3A之軟管4轉動。藉此,鍵32與鍵槽11之間進行位置對準時無須對作業人員施加使插頭3與軟管4一起轉動這樣的繁重作業。尤其,因從槽罐車傳輸藥液時所使用的軟管4較粗(例如內徑為25mm以上),具有剛性,故作業變得極容易。 [0059] 藉由設置圓周方向之寬度較其他大之鍵32,可將其識別為主鍵32a。藉此,可將主鍵32a作為標記而容易進行鍵板30之轉動方向之位置對準。 [0060] 藉由使主鍵32a位於鉛直上方,作業人員可從上方容易辨識主鍵32a,因而可不給作業人員增加負擔地進行連接作業。 [0061]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設為使鍵板30旋轉自如,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只要能夠於鍵32之位置對準所需之角度範圍內轉動即可,設為跨小於360°之預定範圍之角度轉動自如即可。 [0062]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設為於插頭3側設置鍵32且於插座5側設置鍵槽11之構成,亦可相反地,亦即,設為於插頭3側設置鍵槽且於插座5側設置鍵之構成。 [0063] 而且,作為要傳輸之流體,因軟管4之剛性較大,故液體較氣體更佳,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亦可應用於氣體。
[0064] 1‧‧‧流體傳輸用連接器 3‧‧‧插頭 3A‧‧‧插頭本體 4‧‧‧軟管 5‧‧‧插座 6‧‧‧配管 8‧‧‧插入口 9‧‧‧鎖定球 10‧‧‧插入筒體 11‧‧‧鍵槽 11a‧‧‧主鍵槽 13‧‧‧插座本體 13a‧‧‧閥體 15‧‧‧前側固定板 16‧‧‧後側固定板 17‧‧‧腿部 18‧‧‧支持軸體 18a‧‧‧第一支持軸體 18a1‧‧‧蓋部驅動用軸體 18b‧‧‧第二支持軸體 18b1‧‧‧套筒驅動板用軸體 18c‧‧‧第三支持軸體 18c1‧‧‧套筒驅動板用軸體 18d‧‧‧第四支持軸體 18d1‧‧‧感測器線 19‧‧‧套筒驅動板 20‧‧‧前側支持板 21‧‧‧後側支持板 22‧‧‧套筒 22a‧‧‧前端 23‧‧‧氣缸 24‧‧‧氣體供給配管 27‧‧‧蓋部 29a‧‧‧第一致動器 29b‧‧‧第二致動器 29c‧‧‧第三致動器 30‧‧‧鍵板(環體) 30a‧‧‧小徑部 32‧‧‧鍵 32a‧‧‧主鍵 32b‧‧‧第一子鍵 32c‧‧‧第二子鍵 33‧‧‧前端筒部 33a‧‧‧閥體 33b‧‧‧彈簧 33c‧‧‧突出部 34‧‧‧中間筒部 35‧‧‧基端筒部 37、47‧‧‧O形環 39‧‧‧第一固定環 39a‧‧‧凹部 39b、41b‧‧‧肩部 39c‧‧‧母螺紋部 41‧‧‧第二固定環 41a‧‧‧凸緣 41c‧‧‧公螺紋部 43‧‧‧鎖緊螺母 45‧‧‧螺栓 49‧‧‧基端側凸緣 50‧‧‧螺栓 51‧‧‧螺母 52‧‧‧固定螺栓 53‧‧‧軟管用凸緣 L1‧‧‧插頭中心軸線 P0‧‧‧初始位置 P1‧‧‧第一前進位置 P2‧‧‧第二前進位置 A1至A4‧‧‧箭頭
[0019]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關閉蓋部之狀態之插座的立體圖。 圖3係顯示使插頭之鍵板轉動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4係顯示插頭之縱剖面圖。 圖5A係顯示套筒限制了鎖定球之移動之狀態之縱剖面圖。 圖5B係顯示套筒解除了鎖定球之移動之狀態之縱剖面圖。 圖6係顯示設置於圖4之插頭之鍵之位置之前視圖。 圖7係顯示鍵之位置之使用例之前視圖。 圖8係顯示將插頭之前端插入至插座之插入口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9係顯示使插頭之鍵與插座之鍵槽匹配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0係顯示使插頭位移至第一前進位置並正進行前清洗步驟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1係顯示使插頭位移至第二前進位置並正進行流體傳輸步驟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2係顯示使插頭位移至第一前進位置並正進行後清洗步驟之狀態的立體圖。
3‧‧‧插頭
30‧‧‧鍵板(環體)
32‧‧‧鍵
32a‧‧‧主鍵
32b‧‧‧第一子鍵
32c‧‧‧第二子鍵

Claims (8)

  1. 一種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包括:插頭本體,基端部係固定有軟管並且前端部係能夠裝卸地連接於插座,且形成有與前述軟管連通之流體流路;環體,係設置於前述插頭本體之外周,且相對於前述插頭本體轉動自如;以及兩個以上之鍵或鍵槽,係設置於前述環體;設置於前述環體之兩個以上之前述鍵或前述鍵槽係配置於比插入至前述插座之插入口的前述前端部還靠近前述基端部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係包括前述轉動方向之寬度較其他前述鍵或前述鍵槽大之主鍵或主鍵槽。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係具備:閥體,係收納於前述插頭本體的前述前端部,並用以打開或關閉前述流體流路;在設置於前述環體之兩個以上的前述鍵或前述鍵槽與設置於前述插座之兩個以上的鍵或鍵槽嵌合之狀態下,前述閥體係打開。
  4. 一種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座,係連接有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且設置有與前述插頭之前述鍵或前述鍵槽對應之鍵槽或鍵。
  5. 一種流體傳輸用連接器,包括: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以及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座。
  6. 一種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係將插座連接於流體傳 輸用連接器之插頭,前述插頭包括:插頭本體,基端部係固定有軟管並且前端部係能夠裝卸地連接於前述插座,且形成有與前述軟管連通之流體流路;環體,係設置於前述插頭本體之外周,相對於前述插頭本體轉動自如;以及兩個以上之鍵或鍵槽,係設置於前述環體;前述插座設置有與前述插頭之前述鍵或前述鍵槽對應之鍵槽或鍵;設置於前述環體之前述兩個以上之鍵或鍵槽係配置於比插入至前述插座之插入口的前述前端部還靠近前述基端部的位置;前述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係將前述插頭本體的前述前端部插入至前述插座之插入口;於前述前端部插入至前述插入口的狀態下,於使前述環體轉動而使前述插頭之前述鍵或前述鍵槽與前述插座之前述鍵槽或前述鍵對準後,連接前述插頭與前述插座。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其中前述插頭包括前述轉動方向之寬度較前述鍵或前述鍵槽大之主鍵或主鍵槽;前述插座包括與前述主鍵或前述主鍵槽對應之主鍵槽或主鍵;於以前述插頭之前述主鍵或前述主鍵槽位於鉛直上方之方式使前述環體轉動後,連接前述插頭與前述插座。
  8.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其中前述插頭係具備:閥體,係收納於前述插頭本體的前述前端部,並用以打開或關閉前述流體流路;在設置於前述環體之兩個以上的前述鍵或前述鍵槽與 設置於前述插座之兩個以上的前述鍵或前述鍵槽嵌合之狀態下,前述閥體係打開。
TW108117134A 2018-07-13 2019-05-17 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座、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以及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 TWI8346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3180 2018-07-13
JP2018133180A JP7168972B2 (ja) 2018-07-13 2018-07-13 流体移送用コネクタのプラグ、流体移送用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及び流体移送用コネクタ並びに流体移送用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6285A TW202006285A (zh) 2020-02-01
TWI834669B true TWI834669B (zh) 2024-03-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2333A1 (en) 2006-03-02 2008-01-17 Eaton Corporation Keyed coupling assembly and ki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2333A1 (en) 2006-03-02 2008-01-17 Eaton Corporation Keyed coupling assembly and ki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7063B (zh) 流體輸送用連接器及其控制方法
JP3477172B2 (ja) ボール管継手
JP4986520B2 (ja) 流体移送用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ES2443075T3 (es) Herramienta de liberación para un empalme para tubos de ajuste sin holgura
TWI739862B (zh) 分歧總管裝置
US10569074B2 (en) Medical coupling and medical system comprising medical coupling
ES2716656T3 (es) Elemento hembra de conector rápido y conector rápido que comprende un tal elemento hembra
TWI834669B (zh) 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頭、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插座、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以及連接流體傳輸用連接器之方法
JP7168972B2 (ja) 流体移送用コネクタのプラグ、流体移送用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及び流体移送用コネクタ並びに流体移送用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JP4481446B2 (ja) 複数流路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KR101757575B1 (ko) 퀵 커플링장치
TWI825117B (zh) 流體輸送用連接器
JP2015021638A (ja) 浴槽用給湯口アダプタ
KR102462660B1 (ko) 밸브 제어 장치의 하부 어댑터
JP6707492B2 (ja) 管継手部材および管継手装置
EP0351439B1 (en) Quick-acting coupling of the ball-catch type
JP2008164270A (ja) ビルトイン式ガスコンロ
KR102671374B1 (ko) 유체 이송용 커넥터
JP7281360B2 (ja) 雌型継手および管継手
KR102426843B1 (ko) 커플러 정렬 장치 및 커플러 체결 시스템
KR20060011538A (ko) 관 연결방법 및 장치
JP2018194293A (ja) 浴槽用給湯口アダプタ
GB2585950A (en) Safety connector
US20070035128A1 (en) Fluid coupling with anti-rotation feature
JP2010286045A (ja) 誤結防止機能を備えた管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