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2605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2605B
TWI832605B TW111147558A TW111147558A TWI832605B TW I832605 B TWI832605 B TW I832605B TW 111147558 A TW111147558 A TW 111147558A TW 111147558 A TW111147558 A TW 111147558A TW I832605 B TWI832605 B TW I8326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ap
casing
electronic device
slot
in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7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道華
吳文中
李姵儀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47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260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2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260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機殼、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以及提帶。機殼包括第一側表面及位於第一側表面的提帶槽。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設置於機殼的第一側表面並位於提帶槽。提帶可滑動地設置於提帶槽,以覆蓋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或突出於機殼並露出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便攜型的電子裝置。
日常生活中的電子產品如投影機、音響、螢幕…等,常常有短距移動的需求。此外,電子產品還具備數個輸入/輸出連接埠以供與其他電子設備電性連接以輸入或輸出資料。
而為了達到防塵、防水的效果以及視覺美觀性,通常會設置防護蓋將輸入/輸出連接埠遮蔽起來。
習知的作法是提把與保護蓋設計為各自獨立的部件。提把與保護蓋這兩種功能大多數情況下只會擇一使用,例如,移動中使用提把時,不需使用接口功能;反之,就定位開始使用接口功能時,因為不需要移動,所以提把在此情境下大多沒有作用。
本揭示提供一種便攜型的電子裝置。
本揭示的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機殼、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以及提帶。機殼包括第一側表面及位於第一側表面的提帶槽。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設置於機殼的第一側表面並位於提帶槽。提帶可滑動地設置於提帶槽,以覆蓋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或突出於機殼並露出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
基於上述,在本揭示的電子裝置中,僅使用提帶一個元件便能夠取代習知的電子裝置中需要同時設置遮蔽蓋及提把兩個元件所能夠達成的功能。
圖1A及圖1B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不同側面的視圖,其中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抽拉出來。
請同時參考圖1A及圖1B,電子裝置1包括一裝置本體11以及一提帶12。裝置本體11包括一機殼111以及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112,其中機殼111包含第一側表面1111以及位於第一側表面1111的一提帶槽1111a,輸入/輸出連接埠112設置於機殼111的第一側表面1111並對應於提帶槽1111a。以本實施例而言,圖1B中示出3個輸入/輸出連接埠112,並設置於提帶槽1111a內。
於本實施例中,提帶12可滑動地設置於提帶槽1111a,且提帶12可以覆蓋輸入/輸出連接埠112,以作為防塵蓋使用,或突出於機殼111並露出至少一個輸入/輸出連接埠112,以作為提帶使用。
詳細來說,提帶12具有一第一部分121及兩第二部分122,其中第一部分121位於兩第二部分122之間,且第一部分121對應輸入/輸出連接埠112,而各個第二部分122分別延伸至機殼111的一第二側表面1112及一第三側表面1113,其中第一側表面1111位於第二側表面1112及第三側表面1113之間,且第二側表面1112及第三側表面1113與第一側表面1111大致垂直相連。
附帶一提,雖然前述是以兩個第二部分122連接在第一部分121的兩端為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具體地說,在設計能夠達到力平衡的狀態下,也可以只設置一個第二部分122,且此第二部分122僅延伸至機殼111的第二側表面1112。
本實施例的裝置本體11例如為投影機,其中裝置本體11還包括設置於機殼111的第四側表面1114的鏡頭13,其中第四側表面1114與第一側表面1111為朝向相反側的表面,且第二側表面1112及第三側表面1113連接於第一側表面1111及第四側表面1114之間。然而,本揭示中的裝置本體11並不以投影機為限,也可能是其他的電子產品,例如喇叭或電玩主機等等。
圖2A及圖2B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縮回的不同視角的視圖。
請同時參考圖1A及圖2A,機殼111的第二側表面1112及第三側表面1113分別具有一延伸槽1115,其中延伸槽1115連通提帶槽1111a,而第二部分122可滑動地嵌入於相對應的延伸槽1115中,因此第二部分122能夠沿著相對應的延伸槽1115而相對機殼111伸縮以使第一部分121沿著第一側表面1111的法線方向N1移動。
具體地說,當第二部分122沿著延伸槽1115而相對機殼111伸出時,提帶12的第一部分121相對遠離第一側表面1111,且暴露出輸入/輸出連接埠112;此時,提帶12可作為提把使用。使用者可以握持提帶12以便利地攜帶裝置本體11。
請同時參考圖1B、圖2A及圖2B,而當將第二部分122沿著延伸槽1115而相對機殼111縮回時,提帶12的第一部分121相對緊貼第一側表面1111,且遮蔽住輸入/輸出連接埠112;此時,提帶12作為遮蔽蓋,以對輸入/輸出連接埠112達到防塵、防水等效果。
本實施例的提帶12由複合材質結合而成,此複合材質包括尼龍織布以及橡膠,其中尼龍織布的硬度可小於橡膠的硬度。於一實施例中,提帶12的第一部分121可以選用橡膠,而第二部分122可選用尼龍織布。橡膠具有較大的硬度及緻密度,因此不僅可作為提把的握持部使用以供使用者握持,還在遮蔽住輸入/輸出連接埠112時提供良好及確實的防塵、防水功能;而尼龍織布的部分相對較軟,具有較佳的變形能力,因此當使用者握持第一部分121時,尼龍織布能夠適應並緊貼裝置本體11的外型輪廓以達到夾持裝置本體11的功能,以讓使用者可以藉由提帶12而便利地攜帶裝置本體11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表面1112及第三側表面1113分別具有一孔洞1117,且提帶12的第二部分122的部分穿過孔洞1117以位於機殼111內。提帶12的第一部分121的厚度大於第二部分122的厚度。更確切地說,第一部分121的截面積大於孔洞1117的截面積,如此能夠避免第一部分121進入孔洞1117。換言之,第二部分121能夠穿過孔洞1117而第一部分121無法穿過孔洞1117。
附帶一提,電子裝置1可更包括連接於機殼111的內部及提帶12的第二部分122的末端的彈簧14,通過彈簧14的彈性變形能力而可以在提帶12未受到使用者施力以拉伸的情況下使提帶12的第二部分122自動地縮回而使第一部分121遮蔽住輸入/輸出連接埠112。
電子裝置1還可更包括第一磁鐵15以及第二磁鐵16,其中第一磁鐵15設置於機殼111的第一側表面1111並位於輸入/輸出連接埠112的一側,且第二磁鐵16設置於提帶12,第一磁鐵15與第二磁鐵16提供定位的功能。具體地說,藉由第一磁鐵15及第二磁鐵16的相吸以使提帶12的第一部分121確實地貼合於第一側表面1111而覆蓋遮蔽住輸入/輸出連接埠112。
圖1C至圖1F為提帶與裝置本體連接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作動示意圖。在如圖1C至圖1E的實施方式中,通過拉彈組件的設置,使得當提帶12相對突出於第一側表面1111且使用者放手未施力於提帶12時,提帶12會停頓住而不會立刻縮回,而能夠保持暴露出輸入/輸出連接埠112的狀態,以便於使用者使用輸入/輸出連接埠112。
請參考圖1C,第二側表面1112及第三側表面1113的內側表面(未標示)各設置有一拉彈組件17。此拉彈組件17包括彈簧171、一固定件172以及一軌道蓋板173。彈簧171連接於機殼111的內部以及提帶12的第二部分122的末端。彈簧171可以選用彈簧或是其他能夠拉動提帶12的元件,依照實際需求而選擇。固定件172凸設置在提帶12的第二部分122,並可移動地穿設於延伸槽1115的一導引槽孔1119中。
此外,軌道蓋板173基於內側表面 (未標示)之一凸軸175樞接於機殼111,並具有一環狀軌道1731,而固定件172適以穿過導引槽孔1119並滑設於於環狀軌道1731內。
拉彈組件17還包括扭簧174,扭簧174套設於凸軸175,且內側表面凸設有一限位點1118,其中扭簧174的一端抵接於限位點1118,扭簧174的另一端抵接於軌道蓋板173。
環狀延伸槽1731具有一定位凹口1732,其中定位凹口1732用以使固定件172停留在該處,使提帶12相對機殼的第一側表面1111突出並暴露出輸入/輸出連接埠113。
具體地說,如圖1C所示,固定件173相對於環狀延伸槽1731位在起始位置。
請同時參考圖1C及圖1D,當使用者握持提帶12的第一部分121將提帶12往朝向第一側表面1111的法線方向N1拉出時,提帶12的第一部分121遠離第一側表面1111,固定件172同時沿著導引槽1119及環狀延伸槽1731移動至定位凹口1732並停駐於此。此時,彈簧171拉伸並儲存一彈性恢復力。使用者藉由固定件172移動至定位凹口1732的回饋手感可停止施力,此時提帶12相對於機殼111定位,即提帶12保持被拉出的狀態,且暴露出輸入/輸出連接埠113供使用者使用。
請同時參考圖1D及圖1E,當使用者欲捲收提帶12時,使用者再次施力於提帶12的第一部分121將提帶12往朝向第一側表面1111的法線方向N1移動,此時固定件172被帶離開定位凹口1732,並且扭簧174帶動延伸槽蓋板173轉動向上而使固定件172進入環狀延伸槽173的下部。
接著如圖1F示,當使用者的手放開提帶12時,藉由彈簧171的彈性恢復力帶動提帶12往沿著法線方向N1的反向移動至起始位置。
圖3A及圖3B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不同側面的視圖,其中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抽拉出來。圖3C為圖3A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4A及圖4B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縮回的不同視角的視圖。
本實施例的設置架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設置架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中,提帶22還具有一第三部分223,此第三部分233連接在第二部分222與第一部分221之間,但第三部分233對應位於機殼111的一頂面1116,且第三部分223適於沿著頂面1116的法線方向N2移動。前述的頂面1116位於第二側表面1112以及第三側表面1113之間,且同時連接於第一側表面1111、第二側表面1112及第三側表面1113。
經由上述的設置架構的不同,使得本實施例的提帶22的第一部分221所提供的功效不同於前述第一實施例的提帶12的第一部分121所能提供的功能。
本實施例的提帶22的第一部分221能夠提供遮蔽蓋的功能,而第三部分223能夠提供握把的功能。
具體地說,相較於前述第一實施例的提帶12的第一部分121依照其相對於裝置本體11的第一側表面1111的突出與否而能夠提供握把或是遮蔽蓋的功能,本實施例中的提帶22的第一部分221提供遮蔽蓋的功能,而第三部分223提供握把的功能。
如圖3C所示,第二側表面1112、第三側表面1113分別具有孔洞1117,而頂面1116具有帶穿孔1116a,其中第二部分222穿過孔洞1117及帶穿孔1116a以分別與第一部分221及第三部分223連接。
請同時參考圖4A及圖4B,當欲將電子裝置2移動時,可拉提提帶22的第三部分223,使第三部分223沿著機殼111的頂面1116的法線方向N2相對遠離頂面1116而提供提把的功能。
在此同時,提帶22的整體因為第三部分223受到拉提而被拉緊,因此第一部分221遮蔽住輸入/輸出連接埠112。
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可在機殼111的第一側表面1111處及提帶22分別設置第一磁鐵15及第二磁鐵16,且利用第一磁鐵15及第二磁鐵16的磁力相吸以使第一部分221能夠良好地定位於機殼111的第一側表面1111以遮蔽住輸入/輸出連接埠112。
附帶一提,與前述實施例相同,提帶22的第三部分223的截面積大於帶穿孔1116a的截面積,如此可以防止第三部分223通過帶穿孔1116a進入機殼111的內部。
圖5A及圖5B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不同側面的視圖,其中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抽拉出來。圖5C為圖5A的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6A及圖6B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縮回的不同視角的視圖。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及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而其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中,提帶32以門片的形式呈現,因此在操作上更為直覺且方便。
請同時參考圖5A、圖5B及圖5C,在本實施例中,在提帶槽111a的一側設置有一軌道1111a,而以門片形式呈現的提帶32可滑動地設置於軌道1111a中且能夠沿著機殼111的一頂面1116的法線方向N2移動以突出於機殼111。
於本實施例中,提帶32整體可由較硬的材質,例如橡膠,製作而成,且提帶32的一部分可作為握把的形狀。
此外,為門片的提帶32具有第一定位結構32a,而軌道1111a具有第二定位結構1111b,且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定位結構32a為定位凹槽且第二定位結構1111b為定位凸肋,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定位結構32a也可以是定位凸肋且第二定位結構1111b也可以是定位凹槽。在能夠達到定位的前提之下,第一定位結構32a及第二定位結構1111b也並不局限於凹槽與凸肋的形式。
藉由第一定位結構32a與第二定位結構1111b的互相干涉,以固定門片相對機殼111的位置。如此,在提帶32相對機殼111突出時,提帶32突出於頂面1116的部分可作為提把使用
由圖5B及圖6B可知,當提帶32相對機殼111收合時,提帶32遮蔽住設置在第一側表面1111的輸入/輸出連接埠 112。
綜上所述,本揭示的電子裝置提供了一種不同於習知的電子裝置的新穎架構,可以在僅使用提帶一個元件的情況下,同時提供遮蔽蓋及提把的功能。
相較於習知的電子裝置中需要同時設置遮蔽蓋及提把兩個元件才能夠達成的兩種功能,本揭示的電子裝置僅需要一個元件便能夠達成,因此相較於習知的電子裝置可以減少元件的設置數量,進而節省成本。此外,對於使用者而言,仍不失其使用便利性。
1、2、3:電子裝置 11:裝置本體 111:機殼 112:輸入/輸出連接埠 1111:第一側表面 1111a:提帶槽 1112:第二側表面 1113:第三側表面 1114:第四側表面 1115:延伸槽 1116:頂面 1116a:帶穿孔 1117:孔洞 1118:限位點 1119:導引槽孔 12、22、32:提帶 121、221:第一部分 122、222:第二部分 13:鏡頭 14:彈簧 15:第一磁鐵 16:第二磁鐵 17:拉彈組件 171:彈簧 172:固定件 173:延伸槽蓋板 1731:環狀延伸槽 1732:定位凹口 174:扭簧 175:凸軸 223:第三部分 32a:第一定位結構 1111b:第二定位結構 N1、N2:法線方向
圖1A及圖1B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不同側面的視圖,其中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抽拉出來。 圖1C至圖1F為提帶與裝置本體連接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作動示意圖。 圖2A及圖2B為本揭示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縮回的不同視角的視圖。 圖3A及圖3B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不同側面的視圖,其中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抽拉出來。 圖3C為圖3A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4A及圖4B為本揭示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縮回的不同視角的視圖。 圖5A及圖5B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不同側面的視圖,其中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抽拉出來。 圖5C為圖5A的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6A及圖6B為本揭示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提帶相對於裝置本體縮回的不同視角的視圖。
1:電子裝置
11:裝置本體
111:機殼
112:輸入/輸出連接埠
1111:第一側表面
1112:第二側表面
1113:第三側表面
1115:延伸槽
12:提帶
121:第一部分
122:第二部分
15:第一磁鐵
16:第二磁鐵

Claims (12)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機殼,包含一第一側表面及位於該第一側表面的一提帶槽;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設置於該機殼的該第一側表面並位於該提帶槽;以及一提帶,可相對該機殼滑動地設置於該提帶槽,以覆蓋該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或突出於該機殼並露出該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一磁鐵及一第二磁鐵,其中該第一磁鐵設置於該機殼的該第一側表面,且該第二磁鐵設置於該提帶,該第一磁鐵適於與該第二磁鐵相吸,致該提帶的一第一部分貼合於該第一側表面以覆蓋該些輸入/輸出連接埠。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提帶具有相連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對應該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而該第二部分延伸至該機殼的一第二側表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機殼的該第二側表面具有一延伸槽,且該延伸槽連通於該提帶槽,該第二部分可滑動地位於該延伸槽,並能沿著該延伸槽而伸縮,致該第一部分遠離或接近該第一側表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拉彈組件,設置於相對該第二側表面的一內側表面,該拉彈組件包括: 一彈簧,連接於該機殼及該提帶的該第二部分的末端;一固定件,凸設於該提帶的該第二部分,並可移動地穿設於該延伸槽的一導引槽孔中;以及一軌道蓋板,基於該內側表面之一凸軸樞接於該機殼,並具有一環狀軌道,該固定件適以穿過該導引槽孔並滑設於於該環狀軌道內。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拉彈組件更包括一扭簧,該內側表面凸設有一限位點,該扭簧套設於該凸軸,且該扭簧的一端抵接於該限位點,另一端抵接於該軌道蓋板。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環狀軌道具有一定位凹口,當該提帶的該第一部分向遠離該第一側表面的方向移動,該彈簧拉伸,並帶動該固定件滑動至該定位凹口,致該提帶相對於該機殼定位並露出該至少一輸入/輸出連接埠。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側表面具有一孔洞,該提帶之該第二部分適以穿過該孔洞,且該提帶之該第一部分的截面積大於該孔洞的截面積。
  9.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提帶之該第一部分的材質為橡膠,該第二部分的材質為尼龍織布。
  10.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提帶還具有一第三部分,該第三部分連接於該第一部分和該第二部分之間,並穿出於該機殼之一頂面,當該第一部分貼合於該第一側表面時,該 第三部分遠離該頂面,當該第一部分遠離該第一側表面時,該第三部分貼合於該頂面。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提帶槽之一側設置有一軌道,而該提帶為一門片,該門片滑設於該軌道,以沿著該機殼的一頂面的法線方向移動。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門片具有一定位凹槽,而該軌道具有一定位凸肋,且該定位凸肋適以卡入該定位凹槽,以將該門片定位於該機殼。
TW111147558A 2022-12-12 2022-12-12 電子裝置 TWI8326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7558A TWI832605B (zh) 2022-12-12 2022-12-12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7558A TWI832605B (zh) 2022-12-12 2022-12-12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2605B true TWI832605B (zh) 2024-02-11

Family

ID=90824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7558A TWI832605B (zh) 2022-12-12 2022-12-12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260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3008B (zh) * 2008-02-19 2014-01-11 Aten Int Co Ltd 多電腦切換裝置
CN217904066U (zh) * 2022-07-14 2022-11-25 天津力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移动电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3008B (zh) * 2008-02-19 2014-01-11 Aten Int Co Ltd 多電腦切換裝置
CN217904066U (zh) * 2022-07-14 2022-11-25 天津力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移动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8958A1 (zh) 电子设备
US108775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1776262B1 (ko) 접철식 기기
KR10258861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526141B (zh) 電子裝置
US6738094B1 (en) Video camera
US6148480A (en) Hinge construction with a snap-open, snap-shut feel, for a folding mobile phone handset
JP4015147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ハウジング
TWI387425B (zh) 閂鎖機構及可攜式電腦
KR20190094470A (ko) 릴 어셈블리, 표시 장치 및 휴대 단말기
KR20190100329A (ko) 지지 조립체 및 표시 장치
US8196262B2 (en) Hinge
WO2021218360A1 (zh) 显示装置
TWM565934U (zh) 保護套
KR20210157282A (ko) 폴딩부 길이조절이 가능한 폴더블 휴대폰용 케이스
TWI832605B (zh) 電子裝置
US7652720B2 (en) Opening structure of portable apparatus
US7868945B2 (en) Function key assembly and portabl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06278978A (ja) 小型電子機器
US20100048263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638967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05576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289391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685121B2 (ja) 雑音電流吸収具
CN217085616U (zh) 皮套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