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2262B - 允許光線穿過的電子裝置及其構成的電子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允許光線穿過的電子裝置及其構成的電子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2262B
TWI832262B TW111119645A TW111119645A TWI832262B TW I832262 B TWI832262 B TW I832262B TW 111119645 A TW111119645 A TW 111119645A TW 111119645 A TW111119645 A TW 111119645A TW I832262 B TWI832262 B TW I8322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light
electronic device
conductive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9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2412A (zh
Inventor
敏鑽 劉
李冠鋒
Original Assignee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2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2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2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226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1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comprising TFTs having a different architecture, e.g. top- and bottom gate TF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2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 H01L27/122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with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not belonging to the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e.g. InGaZnO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0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 H01L29/78633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with a light shiel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公開了一種允許一光線穿過的電子裝置及包括所述電子裝置之一電子模組。所述電子裝置包括一基板,一含矽半導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一第一導電層設置在所述含矽半導體上,一氧化物半導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以及一第二導電層設置在所述氧化物半導體上。所述第一導電層以及所述第二導電層的其中一者包括允許所述光線穿過的一第一開口。所述電子模組包括所述電子裝置以及設置在所述電子裝置下方的一指紋感測器或一影像感測器。

Description

允許光線穿過的電子裝置及其構成的電子模組
本揭露涉及一種電子裝置及由所述電子裝置構成的電子模組。具體來說,本揭露特別是涉及一種允許光線穿過的電子裝置及由所述電子裝置構成的電子模組。
為了獲得輕巧的電子模組及提升使用者體驗,業界正積極發展將感測功能整合至電子模組之中的感測技術,可在電子模組上實現感測、輸入與顯示的任務。舉例而言,如何減少感測器接收到的雜訊光線以提高感測靈敏度為本領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揭露提出一種允許光線穿過的電子裝置及由所述電子裝置構成的電子模組。本揭露可在電子裝置中設置遮光結構來遮擋雜訊光穿過電子裝置而被設置在電子模組的感測器所接收,因此可降低雜訊,提高偵測靈敏度。
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基板、一含矽半導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一第一導電層,設置在所述含矽半導體上、一氧化物 半導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以及一第二導電層,設置在所述氧化物半導體上,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以及所述第二導電層的其中一者包括允許所述光線穿過的一第一開口。
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模組,包括允許一光線穿過的電子裝置以及設置在所述電子裝置下方的一感測器。所述電子裝置包括一基板、一含矽半導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一第一導電層,設置在所述含矽半導體上、一氧化物半導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以及一第二導電層,設置在所述氧化物半導體上,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以及所述第二導電層的其中一者包括允許所述光線穿過的一第一開口。所述感測器配置以用於接收所述光線。
10:電子裝置
100:基板
102:緩衝層
200:顯示元件層
202:含矽半導體
204:介電層
206:閘極
210:介電層
211:介電層
212:底閘極
214:介電層
216:氧化物半導體
218:介電層
220:頂閘極
222:介電層
224:介電層
226-1:源極
226-2:汲極
228-1:源極
228-2:汲極
232:導電結構
242:陽極
244:發光膜層
246:陰極
300:感測器
302:感測元件
102a:第一緩衝層
102b:第二緩衝層
10A:電子模組
200a:電路結構層
200b:發光元件層
202a:濾光層
216a:濾光層
CH1:通道區
CH2:通道區
D1:汲極區
D2:汲極區
LEU:發光元件
LT:光線
LTa:光線
M0:遮光結構
M1:第一導電層
M1a:遮光結構
M2:第二導電層
M2a:遮光結構
M3:第三導電層
M3a:遮光結構
M4:第四導電層
M4a:遮光結構
M5:第五導電層
M5a:遮光結構
OP0:開口
OP1’:量測線
OP1:開口
OP3:開口
OP4:開口
OP5:開口
OP6:開口
PDL:畫素定義層
PLN1:平坦化層
PLN2:平坦化層
TFT1:矽基薄膜電晶體
TFT2: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
W0:寬度
W1:寬度
W2:寬度
圖1A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B所繪示為圖1A所示電子裝置的遮光結構的一些實施態樣的平面示意圖。
圖2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A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B所繪示為圖6A所示電子裝置的遮光結構的一些實施態樣的平面示意圖。
圖7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8A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8B所繪示為圖8A所示電子裝置的遮光結構的一實施態樣的平面示意圖。
圖9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0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1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2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3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4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5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6左側圖例為圖14之電子裝置的遮光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圖16右側圖例為圖15之電子裝置的遮光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圖17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模組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通過參考以下的詳細描述並同時結合附圖可以理解本揭露。須注意的是,為了使讀者能容易瞭解及圖式的簡潔,本揭露中的多張圖式只繪出電子裝置的一部分,且圖式中的特定元件並非依照實際比例繪圖。此外,圖中各元件的數量及尺寸僅作為示意,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的範圍。
本揭露通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會使用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元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電子設備製造商可能會以不同的名稱來指稱相同的元件。本文並不意在區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稱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含有」、「包括」與「具有」等詞為開放式詞語,因此其應被解釋為「含有但不限定為...」之意。
應理解的是,當元件或膜層被稱為「在另一元件或膜層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或膜層」時,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或膜層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膜層,或者兩者之間可存在有其他元件或膜層而非直接接觸或連接。相對的,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個元件或膜層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膜層」時,兩者之間不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層。
此外,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頂部」的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於描述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關係,如圖所示。應當理解,相對術語旨在包括除了圖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裝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的「下」側的元件將被定向在其它元件的「上」側。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決於附圖的特定取向。類似地,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術語「上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雖然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可用來描述或命名不同的構件,而此些構件並不以此些術語為限。此些術語僅用以區別說明書中的一構件與其他構件,無關於此些構件的製造順序。申請專利範圍中可不使用相同術語,並可依照申請專利範圍中元件宣告的順序,以「第一」、「第二」、「第三」等來取代。據此,在以下說明書中,第一構件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可能為第二構件。
在本揭露中,長度、寬度、厚度、高度或面積、或元件之間的距離 或間距的量測方式可以是採用光學顯微鏡(optical microscopy,OM)、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薄膜厚度輪廓測量儀(α-step)、橢圓測厚儀、或其它合適的方式量測而得。詳細而言,根據一些實施例,可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取得包含欲量測的元件的剖面結構影像,並量測各元件的寬度、厚度、高度或面積、或元件之間的距離或間距,但不以此為限。另外,任兩個用來比較的數值或方向,可存在著一定的誤差。
於文中,「約」、「大約」、「實質上」、「大致上」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10%之內、或5%之內、或3%之內、或2%之內、或1%之內、或0.5%之內。在此給定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亦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約」、「大約」、「實質上」、「大致上」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大約」、「實質上」、「大致上」之含義。
須知悉的是,以下所舉實施例可以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下,將數個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徵進行替換、重組、混合以完成其他實施例。
本揭露的電子裝置可包括顯示裝置、背光裝置、天線裝置、感測裝置或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顯示裝置可為非自發光型顯示裝置或自發光型顯示裝置。天線裝置可為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或非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感測裝置可為感測電容、光線、熱能或超聲波的感測裝置,但不以此為限。拼接裝置可例如是顯示器拼接裝置或天線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需注意的是,電子裝置可為前述之任意排列組合,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的電子裝置可為可彎折或可撓式電子裝置。本揭露之電子模組由上述電子裝置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電子模組可應用在屏下指紋辨識、屏下鏡頭、 以及屏下光感測等技術領域,但不限於此。
電子裝置其中包含的電子元件可包括被動元件與主動元件,例如電容、電阻、電感、二極體、電晶體、感測器等,其中二極體可包括發光二極體或光電二極體;發光二極體可包括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uantum dot LED),但不以此為限。
本揭露之設置在電子裝置中的遮光結構可以是由任何透光率小於20%的材料構成,例如可由透光率小於20%的介電材料或導電材料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可以是由電子裝置原有的材料層構成,可與電子裝置的其他部件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遮光結構也可由在電子裝置中增加額外的材料層和/或由另一額外光罩製作,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1A和圖1B。圖1A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B所繪示為圖1A所示電子裝置10的遮光結構的一些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如圖1A所示,電子裝置10可包括一基板100以及設置在基板100上的顯示元件層200。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元件層200與基板100之間可包括緩衝層102。圖1A中,電子裝置10的上方可包括設置有顯示元件層200的上表面和/或包括任何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上方的其它電子元件;電子裝置10的下方可包括基板100的下表面(基板100未設置顯示元件層200側的表面)和/或包括任何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的其它電子元件。電子裝置10包括可允許一光線LT穿過的區域。一感測器(圖未示)可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當光線LT(例如環境光或反射光等)自電子裝置10的上方穿過顯示元件層200、緩衝層102以及基板100的上 表面照射至感測器時,感測器可將光線LT轉換成電訊號。
基板100可包括硬性基板或可撓性基板,例如可包括玻璃、陶瓷、石英、藍寶石、聚醯亞胺(polyimide,PI)、聚碳酸(polycarbonate,PC)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前述材料的組合所構成的基板,但不限於此。緩衝層102可包括單層或多層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層102可包括氮化矽(SiNx)、氧化矽(SiOx)、氮氧化矽(SiON)或其它合適的材料,但不限於此。在圖1A中,緩衝層102可包括第一緩衝層102a以及第二緩衝層102b,其中第一緩衝層102a以及第二緩衝層102b的材料可相同也可不同。
顯示元件層200可包括電路結構層200a以及設置在電路結構層200a上的發光元件層200b。電路結構層200a可包括多層結構,其中包括用於控制發光元件層200b內的發光元件LEU出光的驅動電路元件及電路走線。例如,電路結構層200a中可包括電晶體、電容、資料線、掃描線、發光控制線、電源線、接地電位線、時脈訊號線、扇出線路(fan out circuit)及/或畫素電極,但不限於此。
詳細而言,如圖1A所示,電路結構層200a可包括第一半導體層、介電層204、第一導電層M1、介電層210、第二導電層M2、介電層214、第二半導體層、介電層218、第三導電層M3、介電層222、介電層224、第四導電層M4、平坦化層PLN1、第五導電層M5以及平坦化層PLN2或其它合適的疊層,但不限於此。其中,第一半導體層可以是圖1A中標示的202或216的任一個,第二半導體層可以是圖1A中標示的202或216的另一個。舉例而言,假如第一半導體層是圖1A中的202,那第二半導體層是216;假如第一半導體層是圖1A中的216,那第二半導體層是202。介電層204、介電層210、介電層214、介電層218、介電層 222、介電層224分別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結構,並且分別可包括氮化矽(SiNx)、氧化矽(SiOx)、氮氧化矽(SiON)、氧化鋁(Al2O3)、氧化鈦(TiO2)、氧化鉭(Ta2O5)、氧化鉿(HfO2)或氧化鋯(ZrO2)等介電材料,或上述材料之組合,但不限於此。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介電層204、介電層214、介電層218和介電層222可包括氧化矽,介電層210和介電層224可包括氮化矽。平坦化層PLN1以及平坦化層PLN2可包括有機介電材料例如丙烯酸類樹脂(acrylic resin)、矽氧烷類樹脂(siloxane resin)、環氧樹脂(epoxy resin)或其他適合的介電材料。第一導電層M1、第二導電層M2、第三導電層M3、第四導電層M4、第五導電層M5分別可以包括單層或多層之導電材料,適用的導電材料可包括例如鋁(Al)、銅(Cu)、銀(Ag)、鉻(Cr)、鈦(Ti)、鉬(Mo)、鎳(Ni)、鏌(Mc)等金屬材料之其中至少一者、上述金屬材料之複合層或上述金屬材料之合金,但不限於此。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第一導電層M1、第二導電層M2、第三導電層M3、第四導電層M4、第五導電層M5分別可包括多層結構,例如是由鉬(Mo)/鋁(Al)、鈦(Ti)/鋁(Al)、鉬(Mo)/銅(Cu)、鈦(Ti)/銅(Cu)、鉬(Mo)/鋁(Al)/鉬(Mo)、鈦(Ti)/鋁(Al)/鈦(Ti)、鉬(Mo)/銅(Cu)/鉬(Mo)、鈦(Ti)/銅(Cu)/鈦(Ti)等金屬所構成之多層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半導體層與第二半導體層可包括單層或多層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半導體層與第二半導體層的材料可包括含矽半導體材料、氧化物半導體材料,或前述材料的組合,但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半導體層與第二半導體層的材料可相同也可不同。
電路結構層200a內可包括任何適用的半導體疊層。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電路結構層200a可包括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和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但不限於此。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與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可設置在電路結構層200a的不同層別中。如圖1A所示,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可 設置在第二緩衝層102b和平坦化層PLN1之間。以頂閘型(top-gate type)電晶體為例,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可包括含矽半導體202,其中含矽半導體202包括通道區CH1、源極226-1、汲極226-2、介電層204以及閘極206。含矽半導體202可包括非晶矽、低溫多晶矽或單晶矽,但不限於此。閘極206位於通道區CH1上,可由圖案化第一導電層M1而形成。介電層204位於閘極206和含矽半導體202之間作為閘極絕緣層。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的源極226-1和汲極226-2位於通道區CH1的相對兩側,可由圖案化第四導電層M4而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也可例如是底閘型(bottom-gate type)電晶體,或亦可視需求改為雙閘極(double-gate type)電晶體或其他適合的電晶體。
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可設置在介電層210與平坦化層PLN之間。以雙閘極電晶體為例,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可包括氧化物半導體216(其中氧化物半導體216包括通道區CH2)、源極228-1、汲極228-2、介電層214、介電層218、底閘極212以及頂閘極220。氧化物半導體216可包括金屬氧化物,但不限於此。適用的金屬氧化物可包括例如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氧化銦鎵錫(Indium Gallium Tin Oxide,IGTO)或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TZO),但不限於此。底閘極212可以設置在氧化物半導體216下側,由圖案化第二導電層M2而形成。頂閘極220可以設置在氧化物半導體216上側,由圖案化第三導電層M3而形成。介電層214位於底閘極212和氧化物半導體216之間,作為底閘極212的閘極絕緣層。介電層218位於頂閘極220和氧化物半導體216之間,作為頂閘極220的閘極絕緣層。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的源極228-1和汲極228-2位於通道區CH2的相對兩側,可由圖案化第四導電層M4而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也可例如為底閘型(bottom-gate type)電晶體,或亦可視需求改為頂閘型(top-gate type)電晶體 或其他適合的電晶體。
發光元件層200b可包括多個發光元件LEU(圖中只繪示出一個)以及用於區隔開各發光元件LEU的畫素定義層PDL。發光元件LEU可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uantum dot LED),但不以此為限。以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為例,發光元件LEU可包括陽極(anode)242、陰極(cathode)246,以及位於陽極242和陰極246之間的發光膜層244。陽極242和陰極246分別可包括金屬導電材料、透明導電材料或其他適合種類的導電材料,其中透明導電材料例如可包括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GZO)或氧化鋁鋅(AZO),但並不以此為限。發光膜層244可包括有機發光材料與無機發光材料,但不限於此。本實施例的發光元件LEU的陽極242設置在發光膜層244下方,通過導電結構232與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的汲極226-2電連接,其中導電結構232可由圖案化第五導電層M5而形成。陰極246設置在發光膜層244上方。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元件LEU的陽極242和陰極246的設置位置可依設計需求而互換。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246可與一接地電位線(圖未示)電連接。畫素定義層PDL可包括有機介電材料、無機介電材料或其他適合的材料,但並不以此為限。
本揭露之電子裝置10可在電路結構層200a中或者電路結構層200a與基板100之間設置遮光結構。遮光結構包括開口(opening),其中開口以外的大部份光線(包括LTa等光線)可被遮光結構遮擋。遮光結構可允許包括光線LT等光線穿過開口而被基板100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達到減少雜訊以及/或提高感測準確度的功效。本揭露之遮光結構可以由任何透光率小於20%的材料來製作。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可由圖案化電路結構層200a的至少一層導電層 所形成,並且可與電路結構層200a內的驅動電路元件及/或電路走線整合製作,可達到簡化製程以及減少電子裝置10厚度的功效。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可由圖案化第一導電層M1、第二導電層M2、第三導電層M3、第四導電層M4、第五導電層M5中的至少一層導電層所形成,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舉例來說,如圖1A所示,電子裝置10可包括遮光結構M1a,其中遮光結構M1a包括開口OP1,且遮光結構M1a與開口OP1由圖案化第一導電層M1所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M1a可與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的閘極206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可包括相同的導電材料(第一導電層M1)。遮光結構M1a的開口OP1可允許光線LT穿過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設置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光線LTa則會被開口OP1周圍的遮光結構M1a遮擋而不會被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線LTa對感測器而言,可視為雜訊光。
遮光結構M1a和開口OP1的圖案可根據設計需求調整。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B左側圖例所示,遮光結構M1a包括開口OP1,開口OP1可以是由第一導電層M1圖案完全圍繞的封閉式開口,例如是一小孔(pinhole),其中開口OP1的寬度W1可取自小孔圖案的最大寬度,例如當小孔大致上是圓孔時,寬度W1可沿著大致上通過小孔圓心的量測線OP1’來取得。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B中間圖例所示,遮光結構M1a包括開口OP1,開口OP1可以是位於兩個第一導電層M1圖案之間的開放式開口,其中兩個第一導電層M1圖案可以是沿著同一方向延伸且互相平行的圖案。開口OP1的寬度W1可取自大致上通過遮光結構M1a相距最遠處的量測線OP1’來取得(即寬度W1可為兩個第一導電層M1圖案之間的最大距離)。如圖1B右側圖例所示,開口OP1可以是位於第一導電層M1圖案之彎曲線 段之間的開放式開口,其中開口OP1的寬度W1可取自遮光結構M1a相距最遠處的量測線OP1’來取得(即寬度W1可為兩個第一導電層M1圖案之間的最大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M1a包括開口OP1,開口OP1可以是由兩個第一導電層M1圖案所構成的開放式開口,其中兩個第一導電層M1圖案可以是包括至少一部份不互相平行的線段,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圖1B例示的遮光結構M1a和開口OP1的形狀僅為舉例,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只要可遮擋雜訊光通過的遮光結構的圖案設計,均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
請參考圖2,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與圖1A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圖2所示與圖1A所示的其中之一差異在於遮光結構M3a與開口OP3。具體的說,圖2之電子裝置10可包括遮光結構M3a,其中遮光結構M3a包括開口OP3,且遮光結構M3a與開口OP3可由圖案化第三導電層M3所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M3a可與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的頂閘極220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可包括相同的導電材料(第三導電層M3)。遮光結構M3a的開口OP3可允許光線LT穿過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設置於開口OP3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開口OP3以外的大部份光線(例如圖1舉例的光線LTa等光線)則會被開口OP3周圍的遮光結構M3a遮擋而不會被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3以外的光線(例如圖1舉例的光線LTa等光線)對感測器而言,可視為雜訊光。開口OP3的設計態樣可參考上述圖1B之說明,在此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還可包括如圖8A之遮光結構M2a與開口OP2。具體的說,遮光結構M2a包括開口OP2,且遮光結構M2a與開口OP2可由圖案化第二導電層M2所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M2a可與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的底閘極212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 可包括相同的導電材料(第二導電層M2)。開口OP2可允許光線LT穿過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設置於開口OP2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開口OP2以外的大部份光線則會被開口OP2周圍的遮光結構M2a遮擋而不會被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開口OP2的設計態樣,請參考上述圖1B之說明,在此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2和開口OP3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使遮光結構M3a的開口OP3和遮光結構M2a的開口OP2(例如圖8A的開口OP2)可允許光線LT穿過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設置於開口OP2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開口OP3和開口OP2以外的大部份光線則會被開口OP3周圍的遮光結構M3a及/或開口OP2周圍的遮光結構M2a遮擋而不會被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3和開口OP2,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
請參考圖3,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與圖1A~圖2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圖3之電子裝置10可包括如上述圖1A、圖1B中之遮光結構M1a、開口OP1與如上述圖2中之遮光結構M3a、開口OP3。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1和開口OP3可以是封閉式開口,例如都是一小孔。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1和開口OP3可以是開放式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1和開口OP3的其中一者為封閉式開口,另一者為開放式開口。開口OP1和開口OP3的寬度可依需求調整,且開口OP1和開口OP3可具有相同寬度也可具有不同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3和開口OP1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3和開口OP1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本實施例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3和開口 OP1,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還可包括如圖8A之遮光結構M2a,其中遮光結構M2a包括開口OP2,且遮光結構M2a與開口OP2由圖案化第二導電層M2所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M2a可與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的底閘極212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可包括相同的導電材料(第二導電層M2)。開口OP2可允許光線LT穿過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設置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開口OP2以外的大部份光線則會被開口OP2周圍的遮光結構M2a遮擋而不會被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開口OP2的設計態樣,請參考上述圖1B之說明,在此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2和開口OP1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2和開口OP1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其中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2和開口OP1,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1、開口OP2和開口OP3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1、開口OP2和開口OP3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其中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1、開口OP2和開口OP3,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
請參考圖4,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與圖1A、圖1B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圖4所示與圖1A所示的其中之一差異在於遮光結構M4a與開口OP4。具體的說,圖4之電子裝置10可包括遮光結構M1a、開口OP1、遮光結構M4a以及開口OP4。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M4a可與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和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的源極 226-1、228-1和汲極226-2、228-2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可包括相同的導電材料(第四導電層M4)。開口OP1和開口OP4各自的設計態樣可參考圖1B及有關圖1B的說明,在此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1和開口OP4可都是封閉式開口,例如都是一小孔。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1和開口OP4可都是開放式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1和開口OP4的其中一者為封閉式開口,另一者為開放式開口。開口OP1和開口OP4的寬度可依需求調整,且開口OP1和開口OP4可具有相同寬度也可具有不同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4和開口OP1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4和開口OP1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本實施例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4和開口OP1,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雜訊光。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還可包括如圖8A之遮光結構M2a,其中遮光結構M2a包括開口OP2,且遮光結構M2a與開口OP2由圖案化第二導電層M2所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M2a可與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的底閘極212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可包括相同的導電材料(第二導電層M2)。開口OP2可允許光線LT穿過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設置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開口OP2以外的大部份光線則會被開口OP2周圍的遮光結構M2a遮擋而不會被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開口OP2的設計態樣,請參考上述圖1B之說明,在此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2和開口OP4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2和開口OP4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其中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4和開口OP2,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4、開口OP2和開口OP1在基板 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4、開口OP2和開口OP1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其中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4、開口OP2和開口OP1,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
請參考圖5,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與圖2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圖5所示與圖2所示的其中之一差異在於遮光結構M5a與開口OP5。具體的說,圖5之電子裝置10可包括遮光結構M3a、開口OP3、遮光結構M5a以及開口OP5。開口OP3和開口OP5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5和開口OP3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3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M5a可與導電結構232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可包括相同的導電材料(第五導電層M5)。開口OP3和開口OP5各自的設計態樣可參考圖1B及有關圖1B的說明,在此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3和開口OP5可都是封閉式開口,例如都是一小孔。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3和開口OP5可都是開放式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3和開口OP5的其中一者為封閉式開口,另一者為開放式開口。開口OP3和開口OP5的寬度可依需求調整,其中開口OP3和開口OP5可具有相同寬度也可具有不同寬度。本實施例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5和開口OP3,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雜訊光。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還可包括如圖8A之遮光結構M2a,其中遮光結構M2a包括開口OP2,且遮光結構M2a與開口OP2由圖案化第二導電層M2所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M2a可與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的底閘極212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 同的光罩整合製作,可包括相同的導電材料(第二導電層M2)。開口OP2可允許光線LT穿過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設置於開口OP2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開口OP2以外的大部份光線則會被開口OP2周圍的遮光結構M2a遮擋而不會被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開口OP2的設計態樣,請參考上述圖1B之說明,在此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5和開口OP2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5和開口OP2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2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其中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5和開口OP2,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5、開口OP3和開口OP2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5、開口OP3和開口OP2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2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其中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5、開口OP3和開口OP2,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還可包括如圖1A、圖1B之遮光結構M1a與開口OP1,其中開口OP5和開口OP1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5和開口OP1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其中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5和開口OP1,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5、開口OP3和開口OP1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5、開口OP3和開口OP1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其中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5、開口OP3和開口OP1,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 裝置10可包括開口OP5、開口OP3、開口OP2和開口OP1,其中開口OP5、開口OP3、開口OP2和開口OP1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5、開口OP3、開口OP2和開口OP1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1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其中包括位於不同導電層(即位於不同的水平高度處)的開口OP5、開口OP3、開口OP2和開口OP1,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
請參考圖6A和圖6B。圖6A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6B所繪示為圖6A所示電子裝置10的遮光結構的一些實施態樣的平面示意圖。圖6A與圖1A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本實施例與圖1A所示的其中之一差異在於遮光結構M0與開口OP0。具體的說,圖6A之電子裝置10可包括遮光結構M0、開口OP0、遮光結構M1a與開口OP1。遮光結構M0包括開口OP0,遮光結構M0設置在基板100上,可位於基板100與含矽半導體202之間,或者可位於電路結構層200a內的各種元件和材料層(例如含矽半導體202和氧化物半導體216等層)的下方。遮光結構M0可以是由透光率小於20%的材料構成,可包括介電材料或導電材料。遮光結構M0可以是單層或多層。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遮光結構M0可包括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材料,其中適用的金屬材料例如可包括鋁(Al)、銅(Cu)、銀(Ag)、鉻(Cr)、鈦(Ti)、鉬(Mo)、鎳(Ni)、鏌(Mc)之其中至少一者、上述金屬材料之複合層或上述金屬材料之合金,但不限於此。開口OP0與形成在第一導電層M1中的開口OP1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並且比開口OP1更接近基板100。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1和開口OP0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
開口OP1和開口OP0的圖案可根據設計需求調整。在一些實施例中, 開口OP1和開口OP0可為封閉式開口也可為開放式開口。以圖6B左側圖例所示為例,遮光結構M0包括開口OP0,遮光結構M1a包括開口OP1,其中開口OP0和開口OP1可都是小孔,例如開口OP0可以是由一遮光層圖案完全圍繞的封閉式開口,而開口OP1可以是由第一導電層M1圖案完全圍繞的封閉式開口;或者如圖6B中間圖例所示,開口OP0可為小孔,而開口OP1可以是位於兩個第一導電層M1圖案之間的開放式開口,其中兩個第一導電層M1圖案可以是沿著同一方向延伸且互相平行的圖案;或者如圖6B右側圖例所示,開口OP0可為小孔,而開口OP1可由第一導電層M1圖案之彎曲線段之間的開放式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M1a包括開口OP1,開口OP1可以是由兩個第一導電層M1圖案所構成的開放式開口,其中兩個第一導電層M1圖案可以是包括至少一部份不互相平行的線段,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圖6B例示的遮光結構M0、遮光結構M1a開口OP0和開口OP1的形狀僅為舉例,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只要可遮擋雜訊光通過的遮光結構的圖案設計,均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
開口OP1和開口OP0的寬度可依需求調整。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6B的左側、中間和右側圖例所示,可選擇開口OP0的寬度W0小於開口OP1的寬度W1,因此從電子裝置10上方來看,部分遮光結構M0可自開口OP1顯露出來。在圖6B左側圖例所示實施例中,開口OP0和開口OP1大致上構成同心圓,寬度W0和寬度W1是取自大致上通過開口OP0和開口OP1的圓心的量測線OP1’。在圖6B中間和右側圖例所示實施例中,開口OP0的寬度W0和開口OP1的寬度W1是取自大致上通過開口OP0的圓心的量測線OP1’。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選擇開口OP0~OP5中的其中一者取代圖6B的開口OP0,以及其中的另一者取代圖6B的開口OP1。也就是說,可選擇開口OP0~OP5的其中任意兩者來組成如圖6B之圖案,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7,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7與圖6A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本實施例與圖6A所示的其中之一差異在於遮光結構M0與開口OP0的設置位置。具體的說,圖7之電子裝置10可包括遮光結構M0、開口OP0、遮光結構M1a與開口OP1,其中遮光結構M0可包括開口OP0。遮光結構M0可設置在電路結構層200a內或位於某一半導體層的上方,例如可設置在平坦化層PLN2以及含矽半導體202之間。舉例來說,依圖7所示,遮光結構M0與開口OP0可設置於介電層210上且位於含矽半導體202的上方。開口OP0可為封閉式開口(例如小孔)。開口OP0與開口OP1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開口OP1比開口OP0更接近基板100。開口OP1和開口OP0的圖案可依前述關於圖6B之說明,在此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選擇開口OP0~OP5的其中任意兩者來組成如圖6B之圖案,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8A和圖8B。圖8A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8B所繪示為圖8A所示電子裝置10的遮光結構的一實施態樣的平面示意圖。圖8A與圖6A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本實施例與圖6A所示的其中之一差異在於遮光結構M2a與開口OP2。具體的說,本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包括遮光結構M0、開口OP0、遮光結構M1a、開口OP1、遮光結構M2a以及開口OP2,其中遮光結構M2a可包括開口OP2。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結構M2a可與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的底閘極212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可包括相同的導電材料(第二導電層M2)。開口OP2、開口OP1和開口OP0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2、開口OP1和開口OP0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開口OP0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0、開口OP1和開口OP2各自的設計態樣可參考圖 1B和圖6B以及相關說明,在此不再重述。如圖8B所示,開口OP0、開口OP1和開口OP2可都是封閉式開口,例如都是一小孔,並且最接近基板100的開口OP0的寬度W0可最小,最遠離基板100的開口OP2的寬度W2可最大,介於開口OP0和開口OP2之間的開口OP1的寬度W1則可介於寬度W0和寬度W2之間。因此從電子裝置10上方來看,部分遮光結構M0可自開口OP1顯露出來、部分第一導電層M1可自開口OP2顯露出來。在圖8B實施例中,開口OP0、開口OP1和開口OP2大致上構成同心圓,寬度W0、寬度W1和寬度W2是取自大致上通過開口OP0、開口OP1和開口OP2的圓心的量測線OP1’。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選擇開口OP0~OP5中的其中一者取代圖8B的開口OP0,其中另一者取代圖8B的開口OP1,其中再又一者取代圖8B的開口OP2。也就是說,可選擇開口OP0~OP5的其中任意三者來組成如圖8B之圖案,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9,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9與圖1A至圖8B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本實施例與圖8A所示的其中之一差異在於陰極246與開口OP6。具體的說,圖9之電子裝置10可包括陰極246與開口OP6。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246包括開口OP6,開口OP6可由圖案化陰極246而得。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OP6可與開口OP0~OP5其中的至少一者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如圖9所示,開口OP6與開口OP2、開口OP1以及開口OP0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本實施例的開口OP6,可改善陰極246較低的透光度(透光度例如介於50%至60%之間)所導致的光線穿透率降低的問題,可提高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光線LT的訊號強度。
請參考圖10,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0與圖1A至圖9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開口OP0~OP6的其中 至少一者可依需求設置在基板100上的任一位置。舉例來說,可選擇設置開口OP0~OP6的其中至少一者在基板100上且可設計所選的至少一者開口設置在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和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之間的區域中,允許光線LT穿過所選的至少一者開口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者設置在電子裝置10內且位於開口OP0的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可減少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接收的雜訊光。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0所示,允許光線LT穿過的開口(例如開口OP0、開口OP1和開口OP2)可以是設計在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和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之間的區域中,開口OP2、開口OP1以及開口OP0在基板100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光線LT可穿過開口OP2、開口OP1以及開口OP0而被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或開口OP0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圖10之電子裝置10為舉例,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11,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1與圖1A至圖10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設置開口OP0~OP6的其中至少二者在基板100上且可設計所述開口OP0~OP6的其中至少二者隨著與基板100之距離增加而逐漸往某一個方向偏移,因此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錯位的設計,此設計可引導不同角度的光線LT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在一些實施例中,此錯位的設計可分布於電子裝置10的至少一處。在一些實施例中,此錯位的設計,可分布於電子裝置10的兩處,其錯位的方向可相同也可不同。如圖11所示,允許光線LT穿過的開口(例如開口OP0、開口OP1和開口OP2)可隨著與基板100之距離增加而逐漸往一個方向偏移,因此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錯位,且如圖11所示此錯位的設計可分布於電子裝置10的兩處,並且這兩處的錯位的方向可不同。此設計可引導不同角度的光線LT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下方的不同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
請參考圖12和圖13,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2、圖13與圖1A~圖11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可在光線LT穿過電子裝置10的路徑上設置濾光層,以允許特定波長範圍之光線LT通過而被電子裝置10下方的感測器(圖未示)所接收。在一些實施例中,濾光層可以是由電子裝置10原有的材料層構成,可與電子裝置10的其他部件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濾光層也可由在電子裝置10中增加額外的材料層和/或由另一額外光罩製作,但不以此為限。
舉例來說,如圖12所示,可在圖案化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的含矽半導體202時,同時在開口OP0上方形成一濾光層202a。也就是說,濾光層202a可與矽基薄膜電晶體TFT1的含矽半導體202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並且包括相同材料,例如非晶矽、低溫多晶矽或單晶矽,但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濾光層202a可僅允許紅光和紅外光(IR)波長範圍之光線LT穿過。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可在圖案化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的氧化物半導體時,同時在開口OP1上方形成一濾光層216a。也就是說,濾光層216a可與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TFT2的氧化物半導體216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並且包括相同材料,例如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氧化銦鎵錫(Indium Gallium Tin Oxide,IGTO)或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TZO),但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濾光層216a可吸收藍光波長範圍的光線,允許其他波長範圍例如綠光、紅光和紅外光波長範圍的光線LT穿過。
請參考圖14、圖15和圖16。圖14和圖15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 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剖面結構示意圖。14、圖15、圖16與圖1A至圖13相同之處,在此不再重述。圖16左側圖例為圖14之電子裝置10的遮光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圖16右側圖例為圖15之電子裝置10的遮光結構的平面示意圖。本揭露可用不同層的遮光結構來組成允許光線通過的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的兩側可由不同層的遮光結構所組成,例如遮光結構M0~遮光結構M5a的其中一者設置在開口中的一側(例如左側或上側等側邊),遮光結構M0~遮光結構M5a的其中另一者設置在開口中的另一側(例如右側或下側等側邊),也就是說開口可用遮光結構M0~遮光結構M5a的其中任意兩者所組成,但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如圖14和圖16左側圖例所示,遮光結構M1a僅設置在開口OP0的一側上方,遮光結構M2a則設置在開口OP0的另一側上方,遮光結構M0、遮光結構M1a、遮光結構M2a分別在開口OP0的兩側提供遮擋雜訊光的功能。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開口的周圍可由不同層的遮光結構所組成,例如遮光結構M0~遮光結構M5a的其中之一者設置在開口中的上側,遮光結構M0~遮光結構M5a的其中另一者設置在開口中的下側,遮光結構M0~遮光結構M5a的其中又另一者設置在開口中的左側,遮光結構M0~遮光結構M5a的其中再另一者設置在開口中的右側,也就是說開口可用遮光結構M0~遮光結構M5a的其中任意四者所組成,但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如圖15和圖16右側圖例所示,遮光結構M1a、遮光結構M2a、遮光結構M4a,以及遮光結構M5a分別設置在開口OP0的其中一側上方,並且從電子裝置10上視圖來看是共同圍繞著開口OP0的周圍,以在開口OP0的周圍提供遮擋雜訊光的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開口可為上述開口OP0~OP6的至少一者,但不以此為限。圖16例示的遮光結構和開口的形狀僅為舉例,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只要可遮擋雜訊光通過的遮光結構的圖案設計,均包含在本揭露之範圍。
請參考圖17,所繪示為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電子模組10A的剖面 結構示意圖。電子模組10A包括如前述各種實施例所述之電子裝置10以及設置在電子裝置10下方的感測器300。光線LT可穿過電子裝置10而被感測器300的感測元件302所接收。感測元件302可接收穿過電子裝置10的光線LT並將光線LT訊號轉換成電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300可為指紋感測器(fingerprint sensor,FPS)或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如前述各種實施例所詳述的電子裝置10可包括前述各種實施例所述之遮光結構(圖17僅以遮光結構M1a為例,但不以此為限),用來遮擋雜訊光穿過電子裝置10,因此可降低雜訊,提高偵測靈敏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300可能是整面的,完全與電子裝置10的顯示區重疊。也可以不是整面的,僅與部分電子裝置10重疊。
綜合以上,本揭露可在電子裝置的中設置遮光結構來遮擋雜訊光,減少設置在電子裝置下方或開口下方的感測器接收到雜訊光的問題,可具有降低雜訊及提高偵測靈敏度的功效。另外,本揭露的遮光結構可由圖案化電子裝置原有的材料層(例如導電層)而形成,可與電子裝置的其他部件通過相同的製程和/或相同的光罩整合製作,可達到簡化製程以及減少電子裝置厚度的功效。
以上所述僅為本揭露之實施例,凡依本揭露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揭露之涵蓋範圍。
200a:電路結構層
200b:發光元件層
10:電子裝置
100:基板
102:緩衝層
200:顯示元件層
202:含矽半導體
204:介電層
206:閘極
210:介電層
212:底閘極
214:介電層
216:氧化物半導體
218:介電層
220:頂閘極
222:介電層
224:介電層
232:導電結構
242:陽極
244:發光膜層
246:陰極
102a:第一緩衝層
102b:第二緩衝層
226-1:源極
226-2:汲極
228-1:源極
228-2:汲極
CH1:通道區
CH2:通道區
D1:汲極區
D2:汲極區
LEU:發光元件
LT:光線
LTa:光線
M1:第一導電層
M1a:遮光結構
M2:第二導電層
M3:第三導電層
M4:第四導電層
M5:第五導電層
OP1:開口
PDL:畫素定義層
PLN1:平坦化層
PLN2:平坦化層
TFT1:矽基薄膜電晶體
TFT2: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

Claims (20)

  1. 一種包括感測器的電子裝置,包括:一基板;一含矽半導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一第一導電層,設置在所述含矽半導體上;一氧化物半導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一第二導電層,設置在所述氧化物半導體上,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以及所述第二導電層的其中一者包括允許所述光線穿過的一第一開口;以及一感測器,位於所述第一開口下方,以接收穿過所述第一開口的光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以及所述第二導電層的其中另一者包括一第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與所述第一開口至少部分重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另包括一遮光結構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並且包括一第三開口,其中所述第三開口至少部分重疊所述第二開口以及所述第一開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開口、所述第二開口和所述第三開口隨著其與所述基板之距離增加而逐漸往一方向偏移,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錯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開口是一小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另包括一遮光結構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並且包括一第三開口,其中所述第三開口與所述第一開口至少部分重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三開口是一小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含矽半導體設置在所述遮光結構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遮光結構設置在所述含矽半導體以及所述氧化物半導體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三開口比所述第一開口更接近所述基板,且所述第三開口的一寬度小於所述第一開口的一寬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另包括一第三導電層設置在所述含矽半導體上,其中所述第三導電層包括一第四開口,且所述第一開口、所述第三開口,以及所述第四開口之間至少部分重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三導電層具有一單層結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另包括一第三導電層設置在所述氧化物半導體上,其中所述第三導電層包括一第四開口,且所述第一開口、所述第三開口,以及所述第四開口之間至少部分重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三導電層具有一多層結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導電層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具有一單層結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具有一多層結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包括與所述含矽半導體重疊的一第一閘極。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包括與所述氧化物半導體重疊的一第二閘極。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模組,其中所述感測器是一指紋感測器或一影像感測器。
TW111119645A 2021-11-29 2022-05-26 允許光線穿過的電子裝置及其構成的電子模組 TWI8322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5517.X 2021-11-29
CN202111435517.XA CN116209316A (zh) 2021-11-29 2021-11-29 允许光线穿过的电子装置及其构成的电子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2412A TW202322412A (zh) 2023-06-01
TWI832262B true TWI832262B (zh) 2024-02-11

Family

ID=86499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9645A TWI832262B (zh) 2021-11-29 2022-05-26 允許光線穿過的電子裝置及其構成的電子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70357A1 (zh)
CN (1) CN116209316A (zh)
TW (1) TWI83226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7194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Wintek Corporation Driving method
US20110006311A1 (en) * 2008-04-28 2011-01-13 Benjamin James Hadwen Photosensitive structure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such a structure
CN111354755A (zh) * 2018-12-21 2020-06-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
TW202032803A (zh) * 2019-02-21 2020-09-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感測器
US20210104567A1 (en) * 2014-04-15 2021-04-08 Sony Corporation Focus detec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131536A (zh) * 2020-01-31 2021-08-16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7194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Wintek Corporation Driving method
US20110006311A1 (en) * 2008-04-28 2011-01-13 Benjamin James Hadwen Photosensitive structure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such a structure
US20210104567A1 (en) * 2014-04-15 2021-04-08 Sony Corporation Focus detec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354755A (zh) * 2018-12-21 2020-06-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
TW202032803A (zh) * 2019-02-21 2020-09-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感測器
TW202131536A (zh) * 2020-01-31 2021-08-16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70357A1 (en) 2023-06-01
TW202322412A (zh) 2023-06-01
CN116209316A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9153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WO2020259647A1 (zh) 显示用基板及显示装置
TWI693453B (zh) 線路基板、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1055959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928964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region in a touch pad
CN108878477A (zh) 显示装置
KR20180058165A (ko) 플랙서블 표시 장치
KR20190001977A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8710445B (zh) 触摸传感器、包括其的显示装置以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US11308730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71687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928225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KR20210079614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TWI832262B (zh) 允許光線穿過的電子裝置及其構成的電子模組
KR102662337B1 (ko) 표시 장치
KR20220106264A (ko) 표시 장치 및 포토 마스크
US2023009484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92946B (zh) 指紋識別方法
US2023024603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12588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225052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420463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405735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US20240206301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12277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