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1207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1207B
TWI831207B TW111118312A TW111118312A TWI831207B TW I831207 B TWI831207 B TW I831207B TW 111118312 A TW111118312 A TW 111118312A TW 111118312 A TW111118312 A TW 111118312A TW I831207 B TWI831207 B TW I8312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area
emitting area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6270A (zh
Inventor
黃昱嘉
樂瑞仁
蔡宗翰
李冠鋒
Original Assignee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6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6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1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120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 G02F1/139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the birefringence of the liquid crystal being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e.g. ECB-, DAP-, HAN-, PI-LC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4Arrangements combining different electro-active layers, e.g. electrochromic, liquid crystal or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1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nsmissiv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面板以及控光單元。面板包括第一發光區以及鄰近第一發光區設置的透明區。控光單元設置在面板上,其中控光單元與第一發光區重疊。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括控光單元的電子裝置。
在電子裝置中,顯示面板所發出的光有各種角度。有些角度的光束可使對於觀賞者所觀看到的畫面品質造成影響。例如,在車用顯示裝置中,顯示面板所輸出的大角度光束(例如,向上的光束)可能經由擋風玻璃的反射形成雜散光而傳遞至駕駛者的眼中,此種雜散光可能影響駕駛者的注意力。因此,調整面板所發出光的角度以改善畫面品質,為目前研發人員亟欲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可調整面板所發出光的角度以改善畫面品質。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包括面板以及控光單元。面板包括第一發光區以及鄰近第一發光區設置的透明區。控光單元設置在面板上,其中控光單元與第一發光區重疊。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本揭露通篇說明書與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會使用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元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電子裝置製造商可能會以不同的名稱來指稱相同的元件。本文並不意在區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稱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含有”與“包含”等詞為開放式詞語,因此其應被解釋為“含有但不限定為…”之意。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在附圖中,各圖式繪示的是特定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結構及/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徵。然而,這些圖式不應被解釋為界定或限制由這些實施例所涵蓋的範圍或性質。舉例來說,為了清楚起見,各膜層、區域及/或結構的相對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縮小或放大。
本揭露中所敘述之一結構(或層別、元件、基材)位於另一結構(或層別、元件、基材)之上/上方,可以指二結構相鄰且直接連接,或是可以指二結構相鄰而非直接連接。非直接連接是指二結構之間具有至少一中介結構(或中介層別、中介元件、中介基材、中介間隔),一結構的下側表面相鄰或直接連接於中介結構的上側表面,另一結構的上側表面相鄰或直接連接於中介結構的下側表面。而中介結構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的實體結構或非實體結構所組成,並無限制。在本揭露中,當某結構設置在其它結構“上”時,有可能是指某結構“直接”在其它結構上,或指某結構“間接”在其它結構上,即某結構和其它結構間還夾設有至少一結構。
術語“大約”、“等於”、“相等”或“相同”、“實質上”或“大致上”一般解釋為在所給定的值或範圍的20%以內,或解釋為在所給定的值或範圍的10%、5%、3%、2%、1%或0.5%以內。
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等之用詞用以修飾元件,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或該些)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該些序數的使用僅用來使具有某命名的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區分。申請專利範圍與說明書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詞,據此,說明書中的第一構件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可能為第二構件。
本揭露中所敘述之電性連接或耦接,皆可以指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於直接連接的情況下,兩電路上元件的端點直接連接或以一導體線段互相連接,而於間接連接的情況下,兩電路上元件的端點之間具有開關、二極體、電容、電感、電阻、其他適合的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但不限於此。
在本揭露中,厚度、長度與寬度的量測方式可以是採用光學顯微鏡(Optical Microscope,OM)量測而得,厚度或寬度則可以由電子顯微鏡中的剖面影像量測而得,但不以此為限。另外,任兩個用來比較的數值或方向,可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另外,本揭露中所提到的術語“等於”、“相等”、“相同”、“實質上”或“大致上”通常代表落在給定數值或範圍的10%範圍內。此外,用語“給定範圍為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給定範圍落在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的範圍內”表示所述給定範圍包括第一數值、第二數值以及它們之間的其它數值。若第一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則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角度可介於80度至100度之間;若第一方向平行於第二方向,則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角度可介於0度至10度之間。
須知悉的是,以下所舉實施例可以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下,可將數個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徵進行替換、重組、混合以完成其他實施例。各實施例間特徵只要不違背發明精神或相衝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含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本揭露實施例有特別定義。
在本揭露中,電子裝置可包括顯示裝置、背光裝置、天線裝置、感測裝置或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電子裝置可為可彎折或可撓式電子裝置。顯示裝置可為非自發光型顯示裝置或自發光型顯示裝置。天線裝置可為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或非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感測裝置可為感測電容、光線、熱能或超聲波的感測裝置,但不以此為限。在本揭露中,電子裝置可包括電子元件,電子元件可包括被動元件與主動元件,例如電容、電阻、電感、二極體、電晶體等。二極體可包括發光二極體或光電二極體。發光二極體可例如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uantum dot LED),但不以此為限。拼接裝置可例如是顯示器拼接裝置或天線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需注意的是,電子裝置可為前述之任意排列組合,但不以此為限。下文將以顯示裝置做為電子裝置或拼接裝置以說明本揭露內容,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須說明的是,下文中不同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可相互替換、組合或混合使用,以在未違反本揭露精神的情況下構成另一實施例。
圖1A以及圖1B分別是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以及局部剖面示意圖。圖1B例如是對應圖1A中剖線I-I’的剖面。
請參照圖1A以及圖1B,電子裝置1可包括面板10以及控光單元12。面板10可包括第一發光區E1以及鄰近第一發光區E1設置的透明區T。控光單元12設置在面板10上,其中控光單元12與第一發光區E1重疊。
面板10可用以提供顯示資訊,如圖案或文字等資訊,但不以此為限。面板10可為顯示面板。面板10可為透明顯示面板或非透明顯示面板。面板10可為自發光顯示面板或非自發光顯示面板。當面板10為非自發光顯示面板時,電子裝置1可進一步包括光源模組。
以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為例,如圖1B所示,面板10可包括基板100、半導體層101、絕緣層102、第一導電層103、絕緣層104、第二導電層105、絕緣層106、第三導電層107、畫素定義層108、發光元件109以及填充層110,但不以此為限。
基板100可用以承載元件或膜層。舉例來說,基板100可為硬性基板或柔性基板。硬性基板100的材料可包括玻璃、陶瓷、石英、藍寶石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柔性基板例如可為樹脂(resin)、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醚碸(polyether sulfone,PES)、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醯亞胺(polyimide,PI)、或其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半導體層101設置在基板100上。舉例來說,半導體層101的材料可包括非晶矽、多晶矽或氧化物半導體,但不以此為限。半導體層101可為圖案化半導體層且可包括多個彼此分離的半導體圖案101P(圖1B只繪示出一個)。
絕緣層102設置在基板100上且覆蓋半導體層101。舉例來說,絕緣層102的材料可包括無機材料或有機材料,其中無機材料例如包括氧化矽或氮化矽等,但不以此為限。
第一導電層103設置在絕緣層102上。舉例來說,第一導電層103的材料可包括金屬或金屬疊層,如鋁、鉬、銅或鈦/鋁/鈦等,但不以此為限。第一導電層103可圖案化且可包括多個閘極GE(圖1B只繪示出一個)、多條訊號線(未繪示)等,但不以此為限。多個閘極GE分別設置在多個半導體圖案101P上方。
絕緣層104設置在絕緣層102上且覆蓋第一導電層103。舉例來說,絕緣層104的材料可參照絕緣層102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
第二導電層105設置在絕緣層104上。舉例來說,第二導電層105的材料可參照第一導電層103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第二導電層105可圖案化且可包括多個源極SE(圖1B只繪示出一個)、多個汲極DE(圖1B只繪示出一個)、多條訊號線(未繪示)等,但不以此為限。在一實施例中,源極SE可貫穿絕緣層102以及絕緣層104並與半導體圖案101P的一部分區域(如源極區)連接。汲極DE可貫穿絕緣層102以及絕緣層104並與半導體圖案101P的另一部分區域(如汲極區)連接。
在電子裝置1中,各閘極GE與對應的一個半導體圖案101P、對應的一個源極SE以及對應的一個汲極DE構成一個主動元件AD,且電子裝置1可包括多個主動元件AD(圖1B只繪示出一個)。
絕緣層106設置在絕緣層104上並覆蓋第二導電層105。舉例來說,絕緣層106的材料可參照絕緣層102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
第三導電層107設置在絕緣層106上。舉例來說,第三導電層107的材料可參照第一導電層103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第三導電層107可圖案化且可包括多個電極圖案107P(圖1B只繪示出一個),但不以此為限。在一實施例中,電極圖案107P可貫穿絕緣層106並與汲極DE連接。
畫素定義層108設置在絕緣層106上,用以定義發光元件109的設置位置。舉例來說,畫素定義層108的材料可包括不透光或半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如黑色樹脂或半透明樹脂類材料,但不以此為限。圖1B是對應圖1A中剖線I-I’的剖面。如圖1B所示,畫素定義層108可圖案化而可形成多個開口和多個畫素定義圖案108P。多個開口可包括多個第一開口A1和多個第二開口A2。畫素定義層108的第一開口A1可定義發光區(例如第一發光區E1),例如,發光元件109的設置位置。畫素定義層108的第二開口A2可定義透明區T。圖1B只繪示出兩個開口:第一開口A1、第二開口A2。為使圖面簡潔且易於說明,圖1A中未顯示畫素定義層108。
依據一些實施例,第一開口A1下方的絕緣層厚度可大於第二開口A2下方的絕緣層厚度。依據一些實施例,第一開口A1下方的絕緣層數量可大於第二開口A2下方的絕緣層數量。具體而言,如圖1B所示,第一開口A1下方,有絕緣層102、絕緣層104、絕緣層106設置在基板100上。對應於第二開口A2位置上(第二開口A2的下方),絕緣層有開口A3,例如,絕緣層102、絕緣層104、絕緣層106在對應於第二開口A2的位置上形成開口A3。絕緣層的開口A3可重疊於畫素定義層108的第二開口A2,而定義透明區T。圖1B中顯示在透明區T,三層絕緣層(絕緣層102、絕緣層104、絕緣層106)形成開口A3,而曝露出基板100。然而,依據其他實施例,在透明區T中,開口A3不需要曝露出基板100,亦即,開口A3的位置上,仍可有絕緣層(未顯示)設置在基板100上。例如,在開口A3的對應位置,可保留絕緣層102、絕緣層104、絕緣層106的至少一者。
發光元件109可設置在第一開口A1中。以有機發光二極體為例,發光元件109可包括依序堆疊在絕緣層106上的電洞傳輸層109-1、發光層109-2以及電子傳輸層109-3,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電子傳輸層109-3上可進一步設置有電極圖案。
填充層110設置在畫素定義層108上且覆蓋發光元件109。舉例來說,填充層110的材料可包括有機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環氧樹脂(epoxy)、丙烯酸類樹脂(acylic-based resin)、矽膠(silicone)、聚醯亞胺聚合物(polyimide polymer)或上述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填充層110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
應理解,面板10中的元件或膜層可依據不同的需求而增加或減少。舉例來說,當面板10為微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時,面板10可選擇性地省略畫素定義層108,但不以此為限。
圖1B是對應圖1A中剖線I-I’的剖面。如圖1B所示,在面板10中,在有設置畫素定義層108的架構下,可以畫素定義層108的第一開口A1的底部範圍作為發光區(如第一發光區E1)的範圍。為使圖面簡潔且易於說明,圖1A中未顯示畫素定義層108。另一方面,依據一些實施例,在沒有設置畫素定義層108的架構下,可以發光元件109(如微發光二極體)的發光面作為發光區(如第一發光區E1)的範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A所示,面板10還可包括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以及第四發光區E4,但不以此為限。和前述類似地,畫素定義層108的第一開口A1可定義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以及第四發光區E4。第二發光區E2在第一方向D1上鄰近第一發光區E1設置,第三發光區E3在第二方向D2上鄰近第二發光區E2設置,且第四發光區E4在第二方向D2上鄰近第一發光區E1設置。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可為不同,且可為彼此相交。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可皆垂直於基板100的法線方向(如第三方向D3)。舉例來說,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可彼此垂直,但不以此為限。
圖1A雖未顯示畫素定義層108,對於具有畫素定義層的電子裝置而言,各發光區可由畫素定義層108的第一開口A1所定義,且透明區T可由畫素定義層108的第二開口A2所定義。具體而言,例如,請參照沿著第二方向D2所標示的第四發光區E4(A1)、第一發光區E1(A1)、和透明區T(A2),畫素定義層108的兩個第一開口A1,可定義第四發光區E4和第一發光區E1,且第四發光區E4(A1)和第一發光區E1(A1)之間是以畫素定義圖案108P所隔開。畫素定義層108的第二開口A2,可定義透明區T,且第一發光區E1(A1)和透明區T(A2)之間是以畫素定義圖案108P所隔開。
如圖1A所示,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以及第四發光區E4例如分別為紅色發光區、綠色發光區、藍色發光區以及白色發光區,但不以此為限。上述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以及第四發光區E4的顏色僅為舉例,本揭露不以此為限。上述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以及第四發光區E4的排列順序僅為舉例,本揭露不以此為限。依據一些實施例,一個發光區(例如,一個第一發光區E1)可定義一個子畫素。依據一些實施例,多個不同顏色的發光區(子畫素)可構成一個畫素。例如,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以及第三發光區E3可定義一個畫素。例如,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以及第四發光區E4可定義一個畫素Px,如圖1A的虛框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面板10可包括多個第一發光區E1、多個第二發光區E2、多個第三發光區E3以及多個第四發光區E4。多個第一發光區E1以及多個第二發光區E2例如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排列。多個第三發光區E3以及多個第四發光區E4例如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排列。多個第一發光區E1、多個第四發光區E4以及透明區T例如在第二方向D2上交替排列。多個第二發光區E2、多個第三發光區E3以及透明區T例如在第二方向D2上交替排列。然而應理解,面板10中發光區的顏色種類、顏色數量或排列方式等可依不同需求改變,而不以圖1A所顯示的為限。
透明區T設置在第一發光區E1的一側。舉例來說,在第二方向D2上,透明區T位於第一發光區E1與第四發光區E4之間,且透明區T與第一發光區E1之間無其他發光區(如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或第四發光區E4)。
如圖1A所示,面板10可包括多個發光區和多個透明區T。數個發光區和一個透明區T可構成一個顯示區塊DR。例如,在圖1A中,一個顯示區塊DR可包括8個發光區和一個透明區T,例如2個畫素Px和一個透明區T。面板10可包括複數個重複的上述顯示區塊DR。如圖2所示,顯示區塊DR可包括8個發光區和一個透明區T。上述顯示區塊DR中發光區和透明區的個數,僅為舉例,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如前所述,透明區T是由畫素定義層108的第二開口A2所定義,並且,如圖1B所示,第二開口A2是由畫素定義圖案108P所界定。因此,如圖1A所示,兩相鄰透明區T之間(例如,沿著第一方向D1的兩透明區T),可由畫素定義圖案108P所隔開。兩相鄰透明區T,是指此兩相鄰透明區T之間,無其他發光區存在。再者,如圖1A所示,兩相鄰顯示區塊DR之間(例如,沿著第一方向D1的兩相鄰顯示區塊DR),可由畫素定義圖案108P所隔開。依據一些實施例,同一顯示區塊DR中的透明區T內,可不設置畫素定義圖案108P。
透明區T可利用光學顯微鏡來觀測出。圖2是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中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請參照圖2,面板10中包括多個不透明元件,如驅動電路DV、發光元件109、導線CL(如訊號線、電源線等)、黑矩陣(未繪示)、黑色的畫素定義層108(未繪示於圖2,請參照圖1B)、金屬接墊(未繪示)等。上述不透明元件設置在不透明區NT中且位於透明區T之外,即透明區T不包括上述不透明元件。透明區T的範圍可由不透明區NT的範圍而界定。詳細而言,如圖2所示,透明區T的邊界可由不透明區NT中的不透明元件所界定。例如,導線CL和/或發光區的邊緣可界定出透明區T的邊界。例如,可由位於不透明區NT邊緣的不透明元件之朝向透明區T的側面來劃分出透明區T的邊界。在一些實施例中,透明區T的範圍可進一步由透光率或是透明區與發光區的面積比來界定。舉例來說,透明區T對於可見光(如波長在400奈米(nm)至700奈米的光或波長為550奈米的光)的透光率可大於或等於60%且小於或等於99%;或者,透光率可大於或等於60%且小於或等於80%。在一些其他的實施例中,一個顯示區塊DR包括數個發光區和一個透明區T,在一個顯示區塊DR內的透明區T與一個發光區(如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或第四發光區E4)的面積比可大於或等於1且小於或等於20;或者,面積比可大於或等於2且小於或等於8。應理解,為便於繪示及說明,圖1A省略繪示出上述不透明元件。此外,圖1A中的多個發光區的邊界以及發光區與透明區T的邊界可設置有畫素定義圖案108P。
請再參照圖1A以及圖1B,控光單元12用以調整電子裝置1的視角(viewing angle)。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光單元12是可電控切換(electrically switchable),即可通過改變電壓來控制控光單元12以調整電子裝置1的視角。舉例來說,控光單元12可包括光電材料,如液晶、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染料摻雜液晶(dye-doped liquid crystal,DDLC)、電致變色材料(electrochromic material)或液體透鏡等,但不以此為限。當控光單元12包括液晶,例如電控雙折射型液晶(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ECB)時,可透過電壓控制來改變穿過控光單元12的光的相位,以調整電子裝置1的視角。當控光單元12包括聚合物分散液晶時,可透過電壓控制來改變控光單元12的霧度,以調整電子裝置1的視角。當控光單元12包括染料摻雜液晶時,可透過電壓控制來改變控光單元12的顏色,以調整電子裝置1的視角。當控光單元12包括電致變色材料時,可透過電壓控制來改變控光單元12的顏色,以調整電子裝置1的視角。當控光單元12包括液體透鏡時,可透過電壓控制來改變區塊液體外貌進而改變光的路徑,以調整電子裝置1的視角。
以控光單元12包括液晶為例,如圖1B所示,控光單元12可包括基板120、基板121以及液晶122。基板121與基板120相對,且液晶122設置在基板121與基板120之間。基板121與基板120的材料可參照基板100的材料,於此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液晶122的一側(如下側)或相對側(如上下側)可設置有導電層。通過對導電層的電壓控制來改變液晶的傾倒方向,以調整電子裝置1的視角。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光單元12除了與第一發光區E1重疊之外,還可與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第四發光區E4以及透明區T重疊,即控光單元12在第三方向D3上重疊於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第四發光區E4以及透明區T。圖1A示意性繪示出控光單元12的面積略小於面板10的面積,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光單元12的面積可大於、等於或小於面板10的面積。
在控光單元12採用光電材料的架構下,可使在第三方向D3上與發光區(如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以及第四發光區E4)重疊的控光單元12作動且使在第三方向D3上不與發光區重疊的控光單元12不作動,來改變電子裝置1在發光區處的視角且不改變電子裝置1在發光區以外區域(如透明區T)處的視角。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可使控光單元12整體作動,來改變電子裝置1整體的視角。
依據一些實施例,控光單元可抑制面板所發出的特定方向的光,可改善觀賞者所看到的畫面品質。依據一些實施例,電子裝置可應用於車輛中,控光單元可抑制面板所發出的特定方向的光,如此,可減少此特定方向的光被擋風玻璃反射,以降低駕駛者看到的雜散光,而可改善駕駛者觀看到的畫面品質,改善對駕駛者注意力的影響。
圖3A以及圖3B分別是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以及局部剖面示意圖。圖3B例如是對應圖3A中剖線II-II’的剖面。
請參照圖3A以及圖3B,電子裝置1A與圖1A以及圖1B的電子裝置1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為方便說明,以下實施例的一些俯視圖中,未繪示顯示區塊DR的範圍。但可理解,面板10中可包括多個上述顯示區塊DR。如圖3A所示,在電子裝置1A中,面板10包括第一發光區E1和第二發光區E2,第二發光區E2在第一方向D1上鄰近第一發光區E1設置,控光單元12A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並與第二發光區E2重疊。圖3A中未繪示一個顯示區塊DR的範圍。舉例來說,控光單元12A可包括多個遮光元件123,多個遮光元件123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多個遮光元件123中的至少一個遮光元件(如遮光元件123-1)重疊於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第一發光區E1以及第二發光區E2。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A所示,多個遮光元件123中的至少另一個遮光元件(如遮光元件123-2)可重疊於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第三發光區E3以及第四發光區E4,且多個遮光元件123中的至少又一個遮光元件(如遮光元件123-3)可重疊於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透明區T,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B所示,控光單元12A除了與發光區(如第一發光區E1)重疊之外,還可局部地與透明區T重疊,例如控光單元12A中的遮光元件123-1與第一發光區E1重疊,且控光單元12A中的遮光元件123-3與透明區T重疊,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控光單元12A可不與透明區T重疊,例如在圖3B中可省略遮光元件123-3,如此當觀賞者透過透明區T觀看在電子裝置1A後方的景物時,可提高在透明區T觀賞者觀看景物處的顯示品質(如畫面清晰度),但不以此為限。在又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控光單元12A可與面板10的整個顯示區(未繪示)重疊。詳細而言,面板10可包括顯示區,顯示區可包括上述發光區(例如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和第四發光區E4)以及透明區T。例如多個遮光元件123可設置在發光區和透明區T上,藉此提升製程的便利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B所示,多個遮光元件123可設置在填充層110上。多個遮光元件123的材料可包括黑色樹脂、灰色樹脂、白色樹脂或金屬,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A還可包括覆蓋層14。覆蓋層14設置在填充層110上且包括多個遮光元件123。亦即,多個遮光元件123可設置在覆蓋層14內。舉例來說,覆蓋層的材料可包括有機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環氧樹脂、丙烯酸類樹脂、矽膠、聚醯亞胺聚合物或上述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如圖3A所示,透過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且沿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個遮光元件123的設置,可限制電子裝置1A在第二方向D2上光的發散角度,即限制電子裝置1A在第二方向D2上的視角。依據一些實施例,電子裝置可應用於車輛中,控光單元可抑制面板所發出的特定方向(例如第二方向D2上)的光(向上的光)。如此,因抑制特定方向(如第二方向D2)的光線,可減少此特定方向的光被擋風玻璃反射,以降低駕駛者看到的雜散光,有助於改善雜散光問題,也可改善駕駛者觀看到的畫面品質,改善對駕駛者注意力的影響。
在圖3A以及圖3B中,電子裝置1A具有第一側S1以及與第一側S1連接的第二側S2,其中第一側S1的長度LS1大於第二側S2的長度LS2,且第一側S1實質上平行於控光單元12A所延伸的方向(即遮光元件123的延伸方向,如第一方向D1)。
然而,應理解,可依據不同需求改變控光單元12A所延伸的方向(如遮光元件123的延伸方向)、發光區(如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以及第四發光區E4)的顏色種類、發光區的顏色數量、發光區的排列方式或遮光元件123與發光區的相對設置關係等。
圖4A至圖4E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中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具體地,圖4A至圖4E繪示出發光區與透明區的四種相對設置關係,但應理解,發光區與透明區的其他相對設置關係也欲概括在本揭露的涵蓋範圍內。圖4A至圖4E並顯示不同的子畫素排列。
在圖4A中,多個第一發光區E1與多個第四發光區E4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且多個第二發光區E2與多個第三發光區E3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其中在第二方向D2上兩個相鄰的第三發光區E3之間有兩個第二發光區E2。第一發光區E1在第一方向D1上位於透明區T與第三發光區E3之間或位於透明區T與第二發光區E2之間,且第四發光區E4在第一方向D1上位於透明區T與第二發光區E2之間或位於透明區T與第三發光區E3之間。以下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以及第四發光區E4例如分別為紅色發光區、綠色發光區、藍色發光區以及白色發光區,但不以此為限。依據一些實施例,一個發光區(例如,一個第一發光區E1)可定義一個子畫素。圖4A中,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和第四發光區E4可構成一個畫素Px。沿著第二方向D2上,兩個第二發光區E2(例如綠色發光區)可為相鄰設置,亦即,兩個第二發光區E2之間沒有其他發光區。依據一些實施例,兩個綠色發光區相鄰設置,可改善顯示品質,如影像銳利度。
在圖4B中,在第二方向D2上兩個相鄰的第一發光區E1之間有兩個第四發光區E4,其中第一發光區E1在第一方向D1上位於透明區T與第三發光區E3之間,且第四發光區E4在第一方向D1上位於透明區T與第二發光區E2之間。圖4B中,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和第四發光區E4可構成一個畫素Px。沿著第二方向D2上,兩個第二發光區E2(例如綠色發光區)可為相鄰設置,兩個第四發光區E4(例如白色發光區)可為相鄰設置。依據一些實施例,兩個白色發光區相鄰設置,可改善顯示品質,如影像亮度。
在圖4C中,面板包括了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以及第三發光區E3且不包括第四發光區E4。多個第三發光區E3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且在第二方向D2上兩個相鄰的第三發光區E3之間有一個第一發光區E1以及一個第二發光區E2,且所述一個第一發光區E1以及所述一個第二發光區E2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圖4C中,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和第三發光區E3可構成一個畫素Px。沿著第二方向D2上,發光區可為錯開的。例如,沿著第二方向D2上,第一發光區E1和第三發光區E3可為錯開的,亦即,第一發光區E1的中心和第三發光區E3中心在第二方向上D2是不對齊的。依據一些實施例,沿著第二方向D2上,第二發光區E2和第三發光區E3可為錯開的。
在圖4D中,同色的多個發光區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且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以及第四發光區E4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
在圖4E中,多個透明區T例如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且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此外,多個透明區的寬度(如寬度T1、寬度T2、寬度T3以及寬度T4)例如可沿第一方向D1逐漸增加或減小。以左駕為例,可透過使寬度T4大於寬度T3、寬度T3大於寬度T2且寬度T2大於寬度T1,以改善大視角透光率降低的問題。以右駕為例,可透過使寬度T1大於寬度T2、寬度T2大於寬度T3且寬度T3大於寬度T4,以改善大視角透光率降低的問題。
圖5A至圖5C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具體地,圖5A至圖5C繪示出遮光元件、發光區與透明區的三種相對設置關係,但應理解,遮光元件、發光區與透明區的其他相對設置關係也欲概括在本揭露的涵蓋範圍內。
在圖5A中,多個遮光元件123例如沿第一方向D1上延伸且沿第二方向D2上排列,以限制光束在第二方向D2上的發散角度,即限制電子裝置在第二方向D2上的視角,進而有助於改善雜散光問題。圖5A至圖5C中,畫素排列方式相同,且與上述圖4A相同,可參照圖4A的相關說明。沿著第二方向D2上,兩個第二發光區E2(例如綠色發光區)可為相鄰設置,亦即,兩個第二發光區E2之間沒有其他發光區。
在圖5B中,多個遮光元件123例如沿第二方向D2上延伸且沿第一方向D1上排列,以限制光束在第一方向D1上的發散角度,即限制電子裝置在第一方向D1上的視角,進而有助於改善左右眼影像的疊影問題(例如立體顯示的應用)。
在圖5C中,多個遮光元件123例如沿第四方向D4上延伸且沿第五方向D5上排列,以限制光束在第五方向D5上的發散角度,即限制電子裝置在第五方向D5上的視角(例如應用在面板的邊緣處)。
第四方向D4與第五方向D5相交且皆垂直於第三方向D3。舉例來說,第四方向D4與第五方向D5可彼此垂直,但不以此為限。第四方向D4相對於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傾斜,且第五方向D5相對於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傾斜。換句話說,第四方向D4不平行也不垂直於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且第五方向D5不平行也不垂直於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
圖6至圖9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另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具體地,圖6至圖9繪示出遮光元件與發光區的四種相對設置關係,但應理解,遮光元件與發光區的其他相對設置關係也欲概括在本揭露的涵蓋範圍內。
在圖6的電子裝置1B中,面板10B包括多個第一發光區E1、多個第二發光區E2、多個第三發光區E3以及多個第四發光區E4。多個第一發光區E1以及多個第四發光區E4在第二方向D2上交替排列,且多個第二發光區E2以及多個第三發光區E3在第二方向D2上交替排列。
電子裝置1B的第一側S1實質上平行於控光單元12A中遮光元件123所延伸的方向。舉例來說,遮光元件123的延伸方向例如平行於第一方向D1,且遮光元件123在第三方向D3上例如重疊於一個第一發光區E1以及一個第二發光區E2或重疊於一個第三發光區E3以及一個第四發光區E4。
在圖7的電子裝置1C中,面板10C包括多個第一發光區E1、多個第二發光區E2以及多個第三發光區,且這些發光區在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上交錯設置。此外,多個第一發光區E1、多個第二發光區E2以及多個第三發光區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排列,且同色的多個發光區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
電子裝置1C的第一側S1實質上平行於控光單元12A中遮光元件123所延伸的方向。舉例來說,遮光元件123的延伸方向例如平行於第一方向D1,其中多個遮光元件123中的至少一個遮光元件(如遮光元件123-4)在第三方向D3上重疊於第一發光區E1、第二發光區E2、第三發光區E3中的至少一個發光區,且多個遮光元件123中的至少一個遮光元件(如遮光元件123-5)在第三方向D3上不與任何發光區重疊。
在圖8的電子裝置1D中,面板10D包括多個顯示單元DU。每一個顯示單元DU可例如為一個畫素,包括一個第一發光區E1、一個第二發光區E2、一個第三發光區E3以及一個第四發光區E4,但不限於此。多個顯示單元DU在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上交錯設置。
電子裝置1D的第一側S1實質上平行於控光單元12A中遮光元件123所延伸的方向。舉例來說,遮光元件123的延伸方向例如平行於第一方向D1,且遮光元件123在第三方向D3上例如可重疊於一個第一發光區E1以及一個第二發光區E2或可重疊於一個第三發光區E3以及一個第四發光區E4。
在圖9的電子裝置1E中,面板10E可包括第一區R1和第二區R2。面板10E上設置有控光單元12A以及控光單元12E,控光單元12A對應面板10E的第一區R1設置,控光單元12E對應面板10E的第二區R2設置。電子裝置1E的第一側S1實質上平行於控光單元12A所延伸的方向。舉例來說,控光單元12A包括多個遮光元件123-6。遮光元件123-6的延伸方向例如平行於第一方向D1,且遮光元件123-6在第三方向D3上例如重疊於一個第一發光區E1以及一個第二發光區E2或重疊於一個第三發光區E3以及一個第四發光區E4。電子裝置1E的第二側S2實質上平行於控光單元12E所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D2)。舉例來說,控光單元12E包括多個遮光元件123-7。遮光元件123-7的延伸方向例如平行於第二方向D2,且遮光元件123-7在第三方向D3上例如重疊於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個第一發光區E1以及多個第四發光區E4或重疊於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個第二發光區E2以及多個第三發光區E3。
如圖9所示,對應第一區R1設置的控光單元12A可用以限制光束在第二方向D2上的發散角度,對應第二區R2設置的控光單元12E可用以限制光束在第一方向D1上的發散角度。當電子裝置1E用於車輛中時,例如,用作儀錶板時,第一區R1可對應駕駛者所在區域,第二區R2可對應副駕駛所在區域。對應第一區R1設置的控光單元12A可抑制從面板10E輸出的大角度光束(例如限制在第二方向D2上的光束)。如此,可減少大角度的光束(相對於第三方向D3)被擋風玻璃反射,以降低駕駛者看到的雜散光,可改善駕駛者觀看到的畫面品質。另一方面,對應第二區R2設置的控光單元12E可限制光束在第一方向D1上的發散角度,亦即,抑制在第一方向D1上的光束。如此,可降低第二區R2(副駕駛前方)所發出的光被駕駛者所看到,因而可降低對駕駛者注意力的影響。應理解,在本揭露的任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可包括單一種控光單元,以限制光束在單一方向上的發散角度,或者,電子裝置可包括多種(如圖9所示的兩種或更多種)控光單元,以限制光束在不同方向上的發散角度,例如面板的不同區域可設置不同種類的控光單元,以實現區域控光。
圖10A至圖10C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中遮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控光單元包括多個遮光元件(如遮光元件123、遮光元件123-1、遮光元件123-2、遮光元件123-3、遮光元件123-4、遮光元件123-5、遮光元件123-6、遮光元件123-7)的任一實施例中,遮光元件的剖面形狀可以依需求改變。舉例來說,遮光元件的剖面形狀可以是矩形(如正方形或圖3B所示的長方形)、梯形(如圖10A所示)、三角形(如圖10B所示)、平行四邊形(如圖10C所示),但不以此為限。
圖11A以及圖11B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中遮光元件在非作動以及作動時的剖面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1A以及圖11B所示,遮光元件123A例如是可電控切換。具體地,遮光元件123A可包括導電的遮光粒子1230。遮光元件123A在非作動時,遮光粒子1230可置於遮光元件123A的底部,使得遮光元件123A大體上是透光的,而不具控光效果(例如限制光束的發散角度)。另一方面,當遮光元件123A在作動時,遮光粒子1230可因電場作用而散佈於遮光元件123A內,使得遮光元件123A大體上是遮光的,而具有控光效果。
圖12至圖16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又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2,電子裝置1F與圖3B的電子裝置1A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電子裝置1F還包括光轉換層16以及保護層18。光轉換層16設置在覆蓋層14上且在第三方向D3上與發光區(如第一發光區E1)重疊。光轉換層16可用以增加電子裝置1F的色飽和度。舉例來說,光轉換層16的材料可包括波長轉換材料及/或光過濾材料,如螢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量子點(Quantum Dot,QD)、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保護層18設置在覆蓋層14上且覆蓋光轉換層16。保護層18的材料可包括透明材料、阻水氧材料、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組合,但不限於此。舉例來說,保護層18的材料包括環氧樹脂(epoxy)、丙烯酸類樹脂(acylic-based resin)、矽膠(silicone)、聚醯亞胺聚合物(polyimide polymer)或上述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轉換層16可形成在覆蓋層14上。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光轉換層16以及保護層18可形成在另一基板(未繪示)上,再貼附至覆蓋層14上,亦即,光轉換層16和覆蓋層14之間有黏著層(未繪示)。
請參照圖13,電子裝置1G與圖12的電子裝置1F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
在電子裝置1G中,光轉換層16以及保護層18先形成在一基板(未繪示)上,再貼附至填充層110上,亦即,光轉換層16和填充層110之間有黏著層(未繪示)。此外,控光單元12A以及覆蓋層14先形成在另一基板(未繪示)上,再貼附至保護層18上,亦即,覆蓋層14和保護層18之間有黏著層(未繪示)。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可先將形成在所述另一基板(未繪示)上的控光單元12A以及覆蓋層14貼附至填充層110,再將形成在所述一基板(未繪示)上的光轉換層16以及保護層18貼附至覆蓋層14上。
請參照圖14,電子裝置1H與圖3B的電子裝置1A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在電子裝置1H中,面板10H例如為微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且發光元件109A例如為微發光二極體。
請參照圖15,電子裝置1I與圖14的電子裝置1H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在電子裝置1I中,面板10I可不包括圖14的畫素定義層108。在此架構下,以發光元件109A(如微發光二極體)的發光面作為發光區(如第一發光區E1)的範圍。此外,面板10I還可包括修補區R。第三導電層107的部分的電極圖案107P可位於修補區R中,如此,當發光元件109A無法作動時,可將另一個發光元件109A接合至修補區R中的電極圖案107P上。
請參照圖16,電子裝置1J與圖15的電子裝置1I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在電子裝置1J中,面板10J可不包括修補區R。
儘管圖14至圖16的實施例中只繪示出單一顆發光元件109A,但應理解,電子裝置中的發光元件109A的數量可以是多顆。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儘管未繪示,發光元件109A可以是整合型LED(如封裝在一起的紅綠藍三色LED),但不以此為限。另外,圖14至圖16實施例中的控光單元12A也可置換成圖1B所示的控光單元12,並可依據不同需求而增設光轉換層16及/或保護層18。
綜上所述,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電子裝置包括面板和控光單元,面板包括第一發光區和透明區,控光單元與第一發光區重疊。依據一些實施例,控光單元可抑制面板所發出的特定方向的光,可改善觀賞者所看到的畫面品質。依據一些實施例,電子裝置可應用於車輛中,控光單元可抑制面板所發出的特定方向的光,如此,可減少此特定方向的光被擋風玻璃反射,以降低駕駛者看到的雜散光,可改善駕駛者觀看到的畫面品質,改善對駕駛者注意力的影響。
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揭露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揭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揭露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雖然本揭露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且各實施例間的特徵可任意互相混合替換而成其他新實施例。此外,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並未局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揭露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揭露使用。因此,本揭露的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請求項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請求項及實施例的組合。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1、1A、1B、1C、1D、1E、1F、1G、1H、1I、1J:電子裝置 10、10B、10C、10D、10E、10H、10I、10J:面板 12、12A、12E:控光單元 14:覆蓋層 16:光轉換層 18:保護層 100、120、121:基板 101:半導體層 101P:半導體圖案 102、104、106:絕緣層 103:第一導電層 105:第二導電層 107:第三導電層 107P:電極圖案 108:畫素定義層 108P:畫素定義圖案 109、109A:發光元件 109-1:電洞傳輸層 109-2:發光層 109-3:電子傳輸層 110:填充層 122:液晶 123、123-1、123-2、123-3、123-4、123-5、123-6、123-7、123A:遮光元件 1230:遮光粒子 A1:第一開口 A2:第二開口 A3:開口 AD:主動元件 CL:導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D5:第五方向 DE:汲極 DR:顯示區塊 DU:顯示單元 DV:驅動電路 E1:第一發光區 E2:第二發光區 E3:第三發光區 E4:第四發光區 GE:閘極 LS1、LS2:長度 NT:不透明區 Px:畫素 R1:第一區 R2:第二區 R:修補區 S1:第一側 S2:第二側 SE:源極 T:透明區 T1、T2、T3、T4:寬度 I-I’、II-II’:剖線
圖1A以及圖1B分別是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以及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中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3A以及圖3B分別是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以及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4A至圖4E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中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5A至圖5C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6至圖9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另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10A至圖10C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中遮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11A以及圖11B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中遮光元件在非作動以及作動時的剖面示意圖。 圖12至圖16分別繪示出根據本揭露的又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1:電子裝置
10:面板
12:控光單元
100、120、121:基板
101:半導體層
101P:半導體圖案
102、104、106:絕緣層
103:第一導電層
105:第二導電層
107:第三導電層
107P:電極圖案
108:畫素定義層
108P:畫素定義圖案
109:發光元件
109-1:電洞傳輸層
109-2:發光層
109-3:電子傳輸層
110:填充層
122:液晶
A1:第一開口
A2:第二開口
A3:開口
AD:主動元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E:汲極
E1:第一發光區
GE:閘極
SE:源極
T:透明區
I-I’:剖線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面板,包括:第一發光區;以及透明區,鄰近所述第一發光區設置;以及控光單元,設置在所述面板上;其中所述控光單元與所述第一發光區重疊,所述控光單元不與所述透明區重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控光單元是可電控切換。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控光單元包括多個遮光元件。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控光單元包括光電材料。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面板還包括:第二發光區,在第一方向上鄰近所述第一發光區設置,其中所述控光單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並與所述第二發光區重疊。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透明區對於可見光的透光率大於或等於60%且小於或等於99%。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透光率大於或等於60%且小於或等於80%。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透明區與所述第一發光區的面積比大於或等於1且小於或等於20。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面積比大於或等於2且小於或等於8。
  10.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面板,包括:多個第一發光區;以及透明區,鄰近所述多個第一發光區設置;以及多個控光單元,設置在所述面板上;其中所述多個控光單元分別與所述多個第一發光區重疊,所述電子裝置具有第一側以及與所述第一側連接的第二側,所述第一側的長度大於所述第二側的長度,且所述多個控光單元所延伸的方向實質上平行於所述第一側與所述第二側的至少一者。
TW111118312A 2021-12-23 2022-05-17 電子裝置 TWI8312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2568.3A CN116367660A (zh) 2021-12-23 2021-12-23 电子装置
CN202111592568.3 2021-1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6270A TW202326270A (zh) 2023-07-01
TWI831207B true TWI831207B (zh) 2024-02-01

Family

ID=84440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312A TWI831207B (zh) 2021-12-23 2022-05-17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867990B2 (zh)
EP (1) EP4202539A1 (zh)
CN (1) CN116367660A (zh)
TW (1) TWI8312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52481A1 (en) * 2019-10-08 2022-11-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emitting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446A (zh) * 2003-11-28 2005-07-27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及调光装置
CN109100881A (zh) * 2018-09-28 2018-12-2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504930B2 (en) * 2016-11-18 2019-12-10 Hannstar Display Corporatio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9253B2 (en) 2011-09-30 2016-01-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onically switchable privacy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KR102547026B1 (ko) * 2016-07-01 2023-06-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DE102018206656B4 (de) 2018-04-30 2024-03-21 Audi Ag Anzeige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KR102317130B1 (ko) 2019-07-05 2021-10-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표시 장치
KR20210031114A (ko) * 2019-09-11 2021-03-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20210152259A (ko) 2020-06-08 2021-12-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 셔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투명 표시 장치
CN113031337B (zh) 2021-03-10 2023-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446A (zh) * 2003-11-28 2005-07-27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及调光装置
US10504930B2 (en) * 2016-11-18 2019-12-10 Hannstar Display Corporatio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9100881A (zh) * 2018-09-28 2018-12-2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27803A1 (en) 2024-01-25
US11867990B2 (en) 2024-01-09
CN116367660A (zh) 2023-06-30
EP4202539A1 (en) 2023-06-28
US20230204991A1 (en) 2023-06-29
TW202326270A (zh) 202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3188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448909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11027705A1 (ja) 半導体装置、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8022143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21067707A (ja) 表示装置
TW201837558A (zh) 反射偏光層、波長轉換層及液晶顯示裝置
US2024002780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168328A1 (en) Hybrid display device and spliced display device
US1194713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835219B (zh) 电子装置
CN108121104B (zh) 偏振器、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US11221126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I830394B (zh) 電子裝置
TWI834168B (zh) 電子裝置
US2024012201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14283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06661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2416252A (zh) 顯示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202323948A (zh) 電子裝置
CN115808784A (zh) 显示装置
JP2009098307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基板
KR20170066738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20090069778A (ko) 평판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