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5692B - 觸控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5692B
TWI825692B TW111116069A TW111116069A TWI825692B TW I825692 B TWI825692 B TW I825692B TW 111116069 A TW111116069 A TW 111116069A TW 111116069 A TW111116069 A TW 111116069A TW I825692 B TWI825692 B TW I8256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device
electrode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6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3211A (zh
Inventor
林哲民
黃俊儒
游礎寬
曹芳銘
姜凱鐙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6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5692B/zh
Priority to US18/070,982 priority patent/US20230350517A1/en
Priority to CN202211684297.9A priority patent/CN116009723A/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3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3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5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569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Abstract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第一觸控電極、第二觸控電極及第一觸控訊號線。第一觸控電極位於觸控顯示裝置之第一區域,並用以接收第一控制訊號,藉以產生第一觸控訊號。第二觸控電極位於觸控顯示裝置之第二區域,並用以接收第二控制訊號,藉以產生第二觸控訊號。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相鄰不重疊。第一觸控訊號線耦接於第一觸控電極及第二觸控電極。第一觸控訊號線用以於第一階段傳送第一區域之第一觸控訊號。第一觸控訊號線用以於第二階段傳送共電極訊號。第一觸控訊號線用以於第三階段傳送第二區域之第二觸控訊號。

Description

觸控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
本案涉及一種電子裝置及方法。詳細而言,本案涉及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
現有觸控顯示裝置之解析度因應不同尺寸有分為高清解析度之Full High Definition(FHD)、2K解析度之Quarter High Definition(QHD)及4K解析度以上之Ultra High Definition(UHD)。
當觸控顯示裝置之解析度從FHD提升至UHD時,觸控電極之數量需增加,使得觸控顯示裝置之觸控走線數量亦需增加,因此,接合如此大數量的觸控走線提高了接合失敗的風險。
因此,上述技術尚存諸多缺陷,而有待本領域從業人員研發出其餘適合的觸控顯示裝置之觸控走線設計。
本案的一面向涉及一種觸控顯示裝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第一觸控電極、第二觸控電極及第一觸控訊號線。第一觸控電極位於觸控顯示裝置之第一區域,並用以接收 第一控制訊號,藉以產生第一觸控訊號。第二觸控電極位於觸控顯示裝置之第二區域,並用以接收第二控制訊號,藉以產生第二觸控訊號。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相鄰不重疊。第一觸控訊號線耦接於第一觸控電極及第二觸控電極。第一觸控訊號線用以於第一階段傳送第一區域之第一觸控訊號。第一觸控訊號線用以於第二階段傳送共電極訊號。第一觸控訊號線用以於第三階段傳送第二區域之第二觸控訊號。
本案的另一面向涉及一種驅動方法。驅動方法適用於觸控顯示裝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第一觸控電極、第二觸控電極一第一觸控訊號線。第一觸控電極位於觸控顯示裝置之第一區域。第二觸控電極位於觸控顯示裝置之第二區域。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相鄰不重疊。第一觸控訊號線耦接於第一觸控電極及第二觸控電極。驅動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於一第一階段藉由第一觸控訊號線傳送第一區域之第一觸控電極之第一觸控訊號;於第二階段藉由第一觸控訊號線傳送共電極訊號;以及於第三階段藉由第一觸控訊號線傳送第二區域之第二觸控電極之第二觸控訊號。
100:觸控顯示裝置
Z:局部區域
TE1~TE6:觸控電極
P1~P8:畫素電路
T1~T8:電晶體
C1~C8:電容
M1:第一觸控電晶體
M2:第二觸控電晶體
G1~G4:閘極線
TPG_O:第一控制線
TPG_E:第二控制線
Vpixel:電壓
TP1~TP3:觸控訊號線
SL1~SL2:資料線
H:孔洞
A1~A6:區域
IC:積體電路
B:基板
I1~I4:階段
300:方法
310~330:步驟
參照後續段落中的實施方式以及下列圖式,當可更佳地理解本案的內容:第1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觸控顯示裝置之電路方塊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觸控顯示裝置之部分觸控電極之電路方塊示意圖;第3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觸控顯示裝置之訊號時序示意圖;第4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驅動方法之步驟流程示意圖;第5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觸控顯示裝置之部分觸控電極之電路方塊狀態示意圖;第6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觸控顯示裝置之部分觸控電極之電路方塊狀態示意圖;第7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觸控顯示裝置之部分觸控電極之電路方塊狀態示意圖;以及第8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觸控顯示裝置之部分觸控電極之電路方塊狀態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敘述清楚說明本案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案之實施例後,當可由本案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案之精神與範圍。
本文之用語只為描述特定實施例,而無意為本案之限制。單數形式如“一”、“這”、“此”、“本”以及“該”,如本文所用,同樣也包含複數形式。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包含』、『包括』、『具有』、 『含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即意指包含但不限於。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詞(terms),除有特別註明外,通常具有每個用詞使用在此領域中、在本案之內容中與特殊內容中的平常意義。某些用以描述本案之用詞將於下或在此說明書的別處討論,以提供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有關本案之描述上額外的引導。
第1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觸控顯示裝置100之電路方塊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1圖,觸控顯示裝置100包含第一觸控電極TE1、第二觸控電極TE2及第一觸控訊號線TP1。第一觸控電極TE1位於觸控顯示裝置100之第一區域A1,並用以接收第一控制訊號,藉以產生第一觸控訊號。第二觸控電極TE2位於觸控顯示裝置100之第二區域A2,並用以接收第二控制訊號,藉以產生第二觸控訊號。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相鄰不重疊。
接者,請參閱第1圖之最左側,第一觸控訊號線TP1耦接於第一觸控電極TE1及第二觸控電極TE2。第一觸控訊號線TP1用以於第一階段傳送第一區域A1之第一觸控訊號。第一觸控訊號線TP1用以於第二階段傳送共電極訊號。第一觸控訊號線TP1用以於第三階段傳送第二區域A2之第二觸控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100更包含第一控制線TPG_O及第二控制線TPG_E。第一控制線TPG_O耦接於第一觸控電極TE1,並用以傳送第一控制 訊號。第二控制線TPG_E耦接於第二觸控電極TE2,並用以傳送第二控制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100更包含第二觸控訊號線TP2、第三觸控電極TE3及第四觸控電極TE4。第三觸控電極TE3位於觸控顯示裝置100之第三區域A3。第二觸控訊號線TP2耦接於第三觸控電極TE3及第四觸控電極TE4。第三觸控電極TE3包含至少一孔洞H(繪示為白色)。第一觸控訊號線TP1通過第三觸控電極TE3之至少一孔洞H。
接著,請參閱第1圖之最左側,第四觸控電極TE4位於觸控顯示裝置100之第四區域A4。第四觸控電極TE4亦包含如第三觸控電極TE3之孔洞。第一觸控訊號線TP1亦通過第四觸控電極TE4之孔洞。
此外,第一觸控訊號線TP1與第二觸控訊號線TP2互相平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100更包含第三觸控訊號線TP3、第五觸控電極TE5及第六觸控電極TE6。第五觸控電極TE5位於觸控顯示裝置100之第五區域A5。第六觸控電極TE6位於觸控顯示裝置100之第六區域A6。第三觸控訊號線TP3耦接於第五觸控電極TE5及第六觸控電極TE6。
接者,第五觸控電極TE5及第六觸控電極TE6包含如第三觸控電極TP3及第四觸控電極TP4之孔洞(繪示為白色)。第五觸控電極TE5及第六觸控電極TE6之孔 洞得以分別讓第一觸控訊號線TP1及第二觸控訊號線TP2通過。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控制線TPG_O耦接於第一觸控電極TE1、第三觸控電極TE3及第五觸控電極TE5。換言之,第一控制線TPG_O耦接於奇數區域之觸控電極(例如:第一區域A1、第三區域A3及第五區域A5)。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控制線TPG_E耦接於第二觸控電極TE2、第四觸控電極TE4及第六觸控電極TE6。換言之,第二控制線TPG_E耦接於偶數區域之觸控電極(例如:第二區域A2、第四區域A4及第六區域A6)。
須說明的是,第1圖之實施例之區域均繪示區域(例如:第一區域A1至第六區域A6)中單一行之觸控電極。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區域A1至第六區域A6包含複數行之觸控電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1圖之最左側,第一控制線TPG_O、第二控制線TPG_E、第一觸控訊號線TP1、第二觸控訊號線TP2及第三觸控訊號線TP3耦接於觸控顯示裝置100之積體電路IC。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積體電路IC設置於基板B之上。
第2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第1圖之觸控顯示裝置100之局部區域Z之部分觸控電極之電路方塊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2圖,觸控顯示裝置100之局部區域Z包含第一觸控電極TE1、第二觸控電極 TE2、複數個資料線(例如:第一資料線SL1及第二資料線SL2)以及複數個閘極線(例如:傳送第一閘極訊號之第一閘極線G1至傳送第四閘極訊號之第四閘極線G4)。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第一觸控電極TE1包含複數個第一畫素電路(畫素電路P1至畫素電路P6)及第一觸控電晶體M1。須說明的是,畫素電路P1至畫素電路P6繪示為如第1圖所示之複數個黑色網點。第一觸控電極TE1與複數個第一畫素電路(畫素電路P1至畫素電路P6)位於不同層。
接著,畫素電路P1、畫素電路P3及畫素電路P5耦接於第一資料線SL1。畫素電路P2、畫素電路P4及畫素電路P6耦接於第二資料線SL2。
此外,畫素電路P1及畫素電路P2耦接於第一閘極線G1(用以傳送第一閘極訊號)。畫素電路P3及畫素電路P4耦接於第二閘極線G2(用以傳送第二閘極訊號)。畫素電路P5及畫素電路P6耦接於第三閘極線G3(用以傳送第三閘極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畫素電路(畫素電路P1至畫素電路P6)皆包含一顆電晶體及一顆電容。舉例而言,畫素電路P1包含電晶體T1及電容C1。畫素電路P2至畫素電路P6之詳細電路結構皆相同於畫素電路T1之詳細電路結構,於此不作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畫素電路(畫素電路P1至畫素電路P6)分別根據複數個閘極線之閘極訊號驅動, 藉以進行顯示。詳細而言,畫素電路P1及畫素電路P2為同一列。畫素電路P3及畫素電路P4為同一列。畫素電路P5及畫素電路P6為同一列。觸控顯示裝置100將依序由上逐列掃描至下方,其電路操作將於後續段落詳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2圖,請以元件之上方及右方起算為第一端,第一觸控電晶體M1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及控制端。
第一觸控電晶體M1之第一端耦接於第一觸控訊號線TP1。第一觸控電晶體M1之第二端耦接於複數個第一畫素電路其中一者(例如:畫素電路P1)。第一觸控電晶體M1之控制端耦接於第一控制線TPG_O(用以傳送第一控制訊號)。
接著,第一觸控電晶體M1耦接於複數個第一畫素電路其中一者(畫素電路P1之電容C1)。
須說明的是,第一觸控電晶體M1之位置不以圖式實施例為限,可以依據實際需求設計。第一觸控電晶體M1可耦接於第一觸控電極TE1之複數個畫素電路(畫素電路P1至畫素電路P6)任意其中一者。
進一步說明的是,第一觸控電晶體M1之數量亦不以圖式實施例為限,可以依據實際需求設計。換言之,若第一觸控電晶體M1增加數量且分別設置於畫素電路P3及畫素電路P5中,第一閘極線G1(用以傳送第一閘極訊號)之數量亦須對應於第一觸控電晶體M1之數量增加。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第二 觸控電極TE2包含複數個第二畫素電路(畫素電路P7至畫素電路P8)及第二觸控電晶體M2。第二觸控電極TE2與複數個第二畫素電路(畫素電路P7至畫素電路P8)位於不同層。
接著,畫素電路P7耦接於第一資料線SL1。畫素電路P8耦接於第二資料線SL2。
此外,畫素電路P7及畫素電路P8耦接於第四閘極線G4(用以傳送第四閘極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二畫素電路(畫素電路P7及畫素電路P8)皆包含一顆電晶體及一顆電容。舉例而言,畫素電路P7包含電晶體T7及電容C7。畫素電路P8之詳細電路結構皆相同於畫素電路P7之詳細電路結構,於此不作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二畫素電路(畫素電路P7及畫素電路P8)根據第四閘極線G4之第四閘極訊號驅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2圖,請以元件之上方及右方起算為第一端,第二觸控電晶體M2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及控制端。
第二觸控電晶體M2之第一端耦接於第一觸控訊號線TP1。第二觸控電晶體M2之第二端耦接於複數個第二畫素電路其中一者(例如:畫素電路P7)。第二觸控電晶體M2之控制端耦接於第二控制線TPG_E(用以傳送第二控制訊號)。
接著,第二觸控電晶體M2耦接於複數個第二畫素電路其中一者(畫素電路P7之電容C7)。
須說明的是,第二觸控電晶體M2之位置不以圖式實施例為限,可以依據實際需求設計。第二觸控電晶體M2可耦接於第二觸控電極TE2之複數個畫素電路(畫素電路P7及畫素電路P8)任意其中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第一觸控電極TE1至第六觸控電極TE6之複數個畫素電路之數量可為360個,並不以圖式實施例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TE1至第六觸控電極TE6用以感應使用者之手指觸控之觸控電容時,第一觸控電極TE1至第六觸控電極TE6之尺寸為5毫米(mm)至6毫米(mm)。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TE1至第六觸控電極TE6用以感應觸控筆之觸控電容時,第一觸控電極TE1至第六觸控電極TE6之尺寸為4毫米(mm)。
值得注意的是,請參閱第2圖,第一觸控電極TE1之第一觸控電晶體M1與第二觸控電極TE2之第二觸控電晶體M2耦接於同一條第一觸控訊號線TP1。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觸控訊號線TP1不越過複數個資料線(例如:第一資料線SL1及第二資料線SL2)。換言之,複數個資料線(例如:第一資料線SL1及第二資料線SL2)與第一觸控訊號線TP1互相平行。因此,第一觸控電晶體M1及第二觸控電晶體M2必定位於同一列或同 一行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2圖,第一觸控訊號線TP1與第一控制線TPG_O(用以傳送第一控制訊號)於垂直投影方向上重疊。第一觸控訊號線TP1與第二控制線TPG_E(用以傳送第二控制訊號)於垂直投影方向上重疊。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2圖,第一控制線TPG_O(用以傳送第一控制訊號)、第二控制線TPG_E(用以傳送第二控制訊號)、第一閘極線G1(用以傳送第一閘極訊號)、第二閘極線G2(用以傳送第二閘極訊號)、第三閘極線G3(用以傳送第三閘極訊號)及第四閘極線G4(用以傳送第四閘極訊號)互相平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使第1圖之觸控顯示裝置100的操作易於理解,請一併參閱第1圖至第8圖。第3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觸控顯示裝置之訊號時序示意圖。第4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驅動方法300之步驟流程示意圖。第5圖至第8圖為根據本案一些實施例繪示的觸控顯示裝置之部分觸控電極之電路方塊狀態示意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3圖及第5圖,第一閘極線G1傳送之第一閘極訊號於第一階段I1為高準位。第一控制線TPG_O傳送之第一控制訊號為高準位。第二控制線TPG_E傳送之第二控制訊號為高準位。
第一觸控電極TE1之第一觸控電晶體M1響應第 一控制訊號之高準位導通。第二觸控電極TE2之第二觸控電晶體M2響應第二控制訊號之高準位導通。
接著,畫素電路P1之第一電晶體T1及畫素電路P2之第二電晶體T2響應第一閘極訊號之高準位導通,藉以進行顯示。第一資料線SL1及第二資料線SL2分別用以傳送電壓Vpixel。
當第二閘極線G2傳送之第二閘極訊號於第一階段I1為高準位時,畫素電路P3之第三電晶體T3及畫素電路P4之第四電晶體T4響應第二閘極訊號之高準位導通,藉以進行顯示。
當第三閘極線G3傳送之第三閘極訊號於第一階段I1為高準位時,畫素電路P5之第五電晶體T5及畫素電路P6之第六電晶體T6響應第三閘極訊號之高準位導通,藉以進行顯示。
須說明的是,第一階段I1為觸控顯示裝置100之顯示階段。第1圖之觸控顯示裝置100之複數個積體電路IC於第一階段I1由上至下依序透過複數個閘極線傳送閘極訊號控制第一觸控電極TE1,並透過第一觸控訊號線TP1傳送共電極訊號至第一觸控電極TE1及第二觸控電極TE2。換言之,於第一階段I1中,觸控顯示裝置100之複數個積體電路IC傳送共電極訊號至複數個電極。
於步驟310中,於第一階段藉由第一觸控訊號線傳送第一區域之第一觸控電極之第一觸控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1圖、第3圖、第4 圖及第6圖,於第二階段I2中,第一控制線TPG_O傳送第一控制訊號為高準位。第二控制線TPG_E傳送第二控制訊號為低準位。
位於第一區域A1之第一觸控電極TE1之第一觸控電晶體M1響應第一控制訊號之高準位維持導通。位於二區域A2之第二觸控電極TE2之第二觸控電晶體M2響應第二控制訊號之低準位關閉。
接著,第一觸控訊號線TP1傳送第一區域A1之第一觸控電極TE1之第一觸控訊號至觸控顯示裝置100之下方積體電路IC。
同樣地,位於第三區域A3之第三觸控電極TE3及位於第五區域A5之第五觸控電極TE5響應第一控制訊號之高準位導通。第二觸控訊號線TP2用以傳送第三區域A3之第三觸控電極TE3之觸控訊號至下方積體電路IC。第三觸控訊號線TP3用以傳送第五區域A5之第五觸控電極TE5之觸控訊號至下方積體電路IC。
須說明的是,第二階段I2亦為觸控顯示裝置100之觸控階段。
於步驟320中,於第二階段藉由第一觸控訊號線傳送共電極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1圖、第3圖、第4圖及第7圖,於第三階段I3中,第四閘極線G4傳送之第四閘極訊號於第三階段I3為高準位。第一控制線TPG_O傳送之第一控制訊號為高準位。第二控制線TPG_E傳送 之第二控制訊號為高準位。
第一觸控電極TE1之第一觸控電晶體M1響應第一控制訊號之高準位導通。第二觸控電極TE2之第二觸控電晶體M2響應第二控制訊號之高準位導通。
接著,畫素電路P7之第七電晶體T7及畫素電路P8之第八電晶體T8響應第四閘極訊號之高準位導通,藉以進行顯示。
須說明的是,第三階段I3亦為觸控顯示裝置100之顯示階段。於第三階段I3中,觸控顯示裝置100之複數個積體電路IC將會透過複數個觸控訊號線(例如:第一觸控訊號線TP1至第三觸控訊號線TP3)傳送共電極訊號至複數個觸控電極(例如:第一觸控電極TE1至第六觸控電極TE6)中。
於步驟330中,於第三階段藉由第一觸控訊號線傳送第二區域之第二觸控電極之第二觸控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請參閱第1圖、第3圖、第4圖及第8圖,於第四階段I4中,第一控制線TPG_O傳送第一控制訊號為低準位。第二控制線TPG_E傳送第二控制訊號為高準位。
位於第一區域A1之第一觸控電極TE1之第一觸控電晶體M1響應第一控制訊號之低準位關閉。位於第二區域A2之第二觸控電極TE2之第二觸控電晶體M2響應第二控制訊號之高準位維持導通。
接著,第一觸控訊號線TP1傳送第二區域A2之 第二觸控電極TE2之第二觸控訊號至觸控顯示裝置100之下方積體電路IC。
同樣地,位於第四區域A4之第四觸控電極TE4及位於第六區域A6之第六觸控電極TE6響應第二控制訊號之高準位導通。第二觸控訊號線TP2用以傳送第四區域A4之第四觸控電極TE4之觸控訊號至下方積體電路IC。第三觸控訊號線TP3用以傳送第六區域A6之第六觸控電極TE6之觸控訊號至下方積體電路IC。
須說明的是,第四階段I4亦為觸控顯示裝置100之觸控階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1圖之觸控顯示裝置100之觸控走線及觸控電極設計可使觸控走線數量相較現有技術減半。
舉例而言,現有觸控顯示裝置之解析度因應不同尺寸有分為高清解析度之Full High Definition(FHD)、2K解析度之Quarter High Definition(QHD)及4K解析度以上之Ultra High Definition(UHD)。若現有觸控顯示裝置具有手指觸控之感應功能,不同解析度之觸控顯示裝置之觸控走線數量均為5760條。採用本案之觸控走線及觸控電極設計可將觸控走線數量縮減為2880條。
若現有觸控顯示裝置具有觸控筆之感應功能,不同解析度之觸控顯示裝置之觸控走線數量均為11520條。採用本案之觸控走線及觸控電極設計可將觸控走線數量縮減 為5760條。
依據前述實施例,本案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藉以透過本案觸控走線耦接於不同區域之觸控電極之架構,以及將不同區域之觸控電極分時驅動之方式,來因應當觸控顯示裝置之解析度提升時,觸控顯示裝置之觸控走線數量縮減,進而降低接合製程中觸控走線失敗之風險。
雖然本案以詳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本案並不排除其他可行之實施態樣。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而非受於前述實施例之限制。
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對本案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基於前述實施例,所有對本案所作的更動與潤飾,亦涵蓋於本案之保護範圍內。
Z:局部區域
TE1~TE2:觸控電極
P1~P8:畫素電路
T1~T8:電晶體
C1~C8:電容
M1:第一觸控電晶體
M2:第二觸控電晶體
G1~G4:閘極線
TPG_O:第一控制線
TPG_E:第二控制線
Vpixel:電壓
TP1:第一觸控訊號線
SL1~SL2:資料線

Claims (20)

  1.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觸控電極,位於該觸控顯示裝置之一第一區域,並用以接收一第一控制訊號,藉以產生一第一觸控訊號;一第二觸控電極,位於該觸控顯示裝置之一第二區域,並用以接收一第二控制訊號,藉以產生一第二觸控訊號,其中該第一區域與該第二區域相鄰不重疊;以及一第一觸控訊號線,耦接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及該第二觸控電極,其中該第一觸控訊號線用以於一第一階段傳送該第一區域之該第一觸控訊號,該第一觸控訊號線用以於一第二階段傳送一共電極訊號,且該第一觸控訊號線用以於一第三階段傳送該第二區域之該第二觸控訊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一控制線,耦接於該第一觸控電極,並用以傳送該第一控制訊號;以及一第二控制線,耦接於該第二觸控電極,並用以傳送該第二控制訊號。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一畫素電路,用以於該第二階段根據一第一閘極線之一第一閘極訊號驅動,藉以進行顯示。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更包含:一第一觸控電晶體,包含:一第一端,耦接於該第一觸控訊號線;一第二端,耦接於該些第一畫素電路其中一者;以及一控制端,耦接於該第一控制線;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晶體於該第一階段響應該第一控制訊號傳輸該第一區域之該第一觸控訊號。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晶體耦接於該些第一畫素電路其中一者之一電容。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畫素電路,用以於一第四階段根據一第二閘極線之一第二閘極訊號驅動,藉以進行顯示。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極更包含:一第二觸控電晶體,包含:一第一端,耦接於該第一觸控訊號線;一第二端,耦接於該些第二畫素電路其中一者; 以及一控制端,耦接於該第二控制線;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晶體於該第三階段響應該第二控制訊號傳輸該第二區域之該第二觸控訊號。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晶體耦接於該些第二畫素電路其中一者之一電容。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訊號線與該第一控制線於一垂直投影方向上重疊,其中該第一觸控訊號線與該第二控制線於一垂直投影方向上重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線、該第二控制線、該第一閘極線及該第二閘極線互相平行。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與該些第一畫素電路位於不同層,其中該第二觸控電極與該些第二畫素電路位於不同層。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複數個資料線,耦接於該些第一畫素電路及該些第二 畫素電路,其中該些資料線與該第一觸控訊號線互相平行。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訊號線不越過該些資料線。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耦接於該第一觸控訊號線之該第一觸控電晶體及該第二觸控電晶體位於同一列或同一行上。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二觸控訊號線;以及一第三觸控電極,耦接於該第二觸控訊號線,且位於該觸控顯示裝置之一第三區域,其中該第三觸控電極包含至少一孔洞,其中該第一觸控訊號線通過該第三觸控電極之該至少一孔洞。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訊號線及該第二觸控訊號線互相平行。
  17. 一種驅動方法,適用於一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觸控電極、一第二觸控電極及一第一觸控訊號線,其中該第一觸控電極位於該觸控顯示裝置之一第一區域,該第二觸控電極位於該觸控顯示裝 置之一第二區域,且該第一區域與該第二區域相鄰不重疊,其中該第一觸控訊號線耦接於該第一觸控電極及該第二觸控電極,其中該驅動方法包含:於一第一階段藉由該第一觸控訊號線傳送該第一區域之該第一觸控電極之一第一觸控訊號;於一第二階段藉由該第一觸控訊號線傳送一共電極訊號;以及於一第三階段藉由該第一觸控訊號線傳送該第二區域之該第二觸控電極之一第二觸控訊號。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驅動方法,其中該第一觸控訊號不同於該第二觸控訊號。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驅動方法,其中該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二觸控訊號線及一第三觸控電極,其中該第三觸控電極耦接於該第二觸控訊號線,且位於該觸控顯示裝置之一第三區域,其中該第一觸控訊號線及該第二觸控訊號線互相平行,其中於該第一階段藉由該第一觸控訊號線傳送該第一區域之該第一觸控電極之該第一觸控訊號之步驟包含:於該第一階段藉由該第二觸控訊號線傳送該第三區域之該第三觸控電極之一第三觸控訊號。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驅動方法,其中該第三 觸控電極包含至少一孔洞,其中該第一觸控訊號線通過該第三觸控電極之該至少一孔洞。
TW111116069A 2022-04-27 2022-04-27 觸控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 TWI825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6069A TWI825692B (zh) 2022-04-27 2022-04-27 觸控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
US18/070,982 US20230350517A1 (en) 2022-04-27 2022-11-29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CN202211684297.9A CN116009723A (zh) 2022-04-27 2022-12-27 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6069A TWI825692B (zh) 2022-04-27 2022-04-27 觸控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3211A TW202343211A (zh) 2023-11-01
TWI825692B true TWI825692B (zh) 2023-12-11

Family

ID=86032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6069A TWI825692B (zh) 2022-04-27 2022-04-27 觸控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50517A1 (zh)
CN (1) CN116009723A (zh)
TW (1) TWI82569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5319B (zh) * 2018-08-10 2019-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US20200081602A1 (en) * 2018-09-07 2020-03-12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TW202132960A (zh) * 2020-02-25 2021-09-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16128B2 (en) * 2019-02-26 2022-01-04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operating touch 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CN110764653B (zh) * 2019-10-28 2020-10-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230061904A (ko) * 2021-10-29 2023-05-09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터치 구동 회로 및 그 구동 방법과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구동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5319B (zh) * 2018-08-10 2019-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US20200081602A1 (en) * 2018-09-07 2020-03-12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TW202132960A (zh) * 2020-02-25 2021-09-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9723A (zh) 2023-04-25
US20230350517A1 (en) 2023-11-02
TW202343211A (zh)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122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082905B2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110737348B (zh)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TWI756859B (zh) 用於驅動包括指紋感測像素、顯示像素和觸控感測器的面板的單晶片元件、電子模組以及包括該單晶片元件的電子裝置
US10535317B2 (en) Shift regist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647068A (zh) 显示装置
JP201612900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877613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with auxiliary switch circuit
US11609445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10048936A1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device and touch detection method
CN109584814B (zh) 面板驱动集成电路、显示装置及集成电路
CN113485587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845659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70015697A (ko) 인셀 터치 방식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ic
US11934601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2925435A (zh)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00174606A1 (en) Touch circuit, touch driving method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TWI825692B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
US10923069B2 (en) Source driv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496175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TWI719817B (zh) 顯示面板與電子裝置
TWI824542B (zh) 電子裝置
US20160028408A1 (en) Parallel interfa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20220223086A1 (en) Pixel driving device
KR102324614B1 (ko) 표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