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1832B - 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1832B
TWI821832B TW110148199A TW110148199A TWI821832B TW I821832 B TWI821832 B TW I821832B TW 110148199 A TW110148199 A TW 110148199A TW 110148199 A TW110148199 A TW 110148199A TW I821832 B TWI821832 B TW I8218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erminal
input terminal
circuit
valle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8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8369A (zh
Inventor
李暉
王斯然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茂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茂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茂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8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8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83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9Devices or circuits for detecting current in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25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reference values, feedback values or error values in the control loop of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1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digital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了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包括:取樣開關變換器的輸出信號,產生反饋信號;基於反饋信號與參考信號之差,產生補償信號;將補償信號與調變信號進行比較,產生脈衝頻率調變信號;檢測開關變換器的諧振電壓波形,產生表示波谷的波谷脈衝信號;基於脈衝頻率調變信號與上一週期的波谷數,產生目標波谷數,並提供回應於目標波谷數的波谷致能信號;基於波谷致能信號和波谷脈衝信號,產生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取樣流過主開關管的電流,產生電流取樣信號;將電流取樣信號與第一閾值電壓進行比較,產生電流比較信號;基於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和電流比較信號,產生控制信號以控制主開關管。

Description

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電子電路,尤其有關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開關變換器通常採用變壓器或電感作為儲能元件。例如反激變換器中即採用變壓器作為儲能元件,一開關電耦接至變壓器的初級繞組,控制電路控制該開關的導通與關斷,使能量交替地在變壓器中被儲存或被傳遞到變壓器的次級。變壓器的次級經過濾波器在輸出電容器的兩端產生一輸出電壓,該輸出電壓即為反激變換器的直流輸出電壓。
目前開關變換器最常用的控制為準諧振控制(Quasi-Resonant Control),圖1為準諧振控制開關變換器的波形圖。準諧振控制中,開關變換器操作在臨界模式下,當流過儲能元件的電流Ics下降至零後,儲能元件和開關的寄 生電容器開始諧振,當開關兩端的諧振電壓VDS在其最小電壓值時開關被控制信號PG導通(通常被稱為谷底開通),從而減小開關損耗。當流過開關的電流大於一與輸出電壓相關的反饋信號Vfb時開關被控制信號PG關斷,從而達到調節輸出電壓的目的。
然而,谷底開通會導致開關變換器的輸出功率不連續,經過迴路調節後,開關頻率會在幾個開關週期內跳變,從而引起音頻雜訊。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一個或多個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透過脈衝頻率調變信號來選擇保持或切換要谷底導通的波谷數,在谷底開通的同時防止鄰近週期的跳變,達到防止音頻雜訊產生的目的。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用於開關變換器的控制器,該開關變換器包括主開關管與儲能元件,該控制器包括:誤差放大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代表開關變換器輸出電壓的反饋信號,第二輸入端接收參考信號,誤差放大電路基於反饋信號和參考信號之差,在輸出端產生補償信號;調變信號產生電路,產生調變信號;以及第一比較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耦接至誤差放大電路的輸出端以接收補償信號,第二輸入端耦接至 調變信號產生電路以接收調變信號,第一比較電路將補償信號與調變信號進行比較,在輸出端產生脈衝頻率調變信號;波谷檢測電路,檢測開關變換器諧振電壓的波形,並輸出表示諧振電壓波谷的波谷脈衝信號;波谷選定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脈衝頻率調變信號,第二輸入端接收波谷脈衝信號,波谷選定電路基於脈衝頻率調變信號與波谷脈衝信號,產生目標波谷數,並在輸出端提供對應於目標波谷數的波谷致能信號;開關頻率控制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波谷脈衝信號,第二輸入端接收波谷致能信號,基於波谷脈衝信號以及波谷致能信號,在輸出端產生開關頻率控制信號;第二比較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代表流過主開關管電流的電流取樣信號,第二輸入端接收第一閾值電壓,第二比較電路將電流取樣信號與第一閾值電壓進行比較,在輸出端產生第二比較信號;以及邏輯電路,基於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和第二比較信號產生控制信號以控制主開關管。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開關變換器,包括如前所述的控制器。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用於開關變換器的控制方法,該開關變換器包括主開關管和儲能元件,該控制方法包括:取樣開關變換器的輸出信號,產生反饋信號;基於反饋信號與參考信號之差,產生補償信號;將補償信號與 調變信號進行比較,產生脈衝頻率調變信號;檢測開關變換器的諧振電壓波形,產生表示諧振電壓波谷的波谷脈衝信號;基於脈衝頻率調變信號與上一週期的波谷數,產生目標波谷數,並提供回應於目標波谷數的波谷致能信號;基於波谷致能信號和波谷脈衝信號,產生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取樣流過主開關管的電流,產生電流取樣信號;將電流取樣信號與第一閾值電壓進行比較,產生電流比較信號;以及基於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和電流比較信號,產生控制信號以控制主開關管。
不同於傳統的準諧振控制,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開關變換器基於脈衝頻率調變信號與上一週期的波谷數來決定目前的目標波谷數,並回應於目標波谷數提供波谷致能信號,基於波谷致能信號來產生開關頻率控制信號。既避免音頻雜訊,同時仍然享有準諧振控制的優點,實現了谷底導通,改善了開關變換器的效率。同時採用限頻電路主開關管的開關頻率進行限定,不僅能減小輕載下開關頻率,還可以改善寬範圍線路輸入電壓下的最大輸出功率曲線。
30:脈衝頻率調變電路
30A:脈衝頻率調變電路
100:開關變換器
101:誤差放大電路
102:調變信號產生電路
103:第一比較電路
104:波谷檢測電路
105:波谷選定電路
106:開關頻率控制電路
107:第二比較電路
108:邏輯電路
200:開關變換器
201:誤差放大電路
202:調變信號產生電路
203:第一比較電路
204:波谷檢測電路
205:波谷選定電路
206:開關頻率控制電路
207:第二比較電路
208:邏輯電路
209:線路電壓檢測電路
210:電路
211:第一整流電路
212:閾值產生電路
213:斜坡補償單元
300:開關變換器
300A:開關變換器
301:誤差放大電路
302:調變信號產生電路
303:第一比較電路
304:波谷檢測電路
305:波谷選定電路
306:開關頻率控制電路
306A:開關頻率控制電路
307:第二比較電路
308:邏輯電路
309:線路電壓檢測電路
310:第一整流電路
311:第二整流電路
312:閾值產生電路
313:限頻電路
340:鉗位電路
341:遲滯比較器
342:單脈衝產生電路
350:計數器
351:暫存器
352:目標波谷數產生器
353:數位比較器
360:限頻電路
521:第一多路選擇器
522:第二多路選擇器
523:暫存器
PG:控制信號
VDS:諧振電壓
Ics:電流
Vfb:反饋信號
T1:變壓器
MP:主開關管
FB:反饋信號
Vin:輸入電壓
Vo:輸出電壓
CTRL:控制信號
V_Pulse:波谷脈衝信號
SYNC:同步信號
VREF:參考信號
VEN:波谷致能信號
VM:調變信號
COMP:補償信號
PFM:脈衝頻率調變信號
FS:開關頻率控制信號
VTH1:第一閾值電壓
VCS:電流取樣信號
CMPO2:第二比較信號
Cin:輸入電容器
HV:整流信號
H/L:線路電位指示信號
VZCD:反射電壓
R1,R2:電阻器
EA:誤差放大器
C1:電容器
IS1:電流源
S1:開關管
FF2:觸發器
ZD1:齊納二極體
COM1:比較器
C2:電容器
AND1:及閘
Fsmax:限頻信號
AND2:及閘
COM2:比較器
FF1:觸發器
VZCD_TH:反射閾值
V_CNT:第一數值
V_PFM:第二數值
AND3:及閘
FLMT:限頻信號
AND4:及閘
COM3:比較器
FF3:觸發器
COM4:比較器
FF4:觸發器
IS2:電流源
VS1至VS3:電壓源
D1,D2:二極體
S2,S3:開關管
VFB1:第一反饋值
VFB2:第二反饋值
CTRL1:第一控制信號
CTRL2:第二控制信號
VFB3:第三反饋值
[圖1]為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的波形圖;[圖2]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100的方塊圖;[圖3]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準諧振控制的開關 變換器200的方塊圖;[圖4]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300的電路原理圖;[圖5]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4所示的脈衝頻率調變電路30的操作波形圖;[圖6]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4所示波谷檢測電路304的操作波形圖;[圖7]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4所示波谷選定電路305的操作波形圖;[圖8]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圖4中波谷選定電路305的操作波形圖;[圖9]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300A的電路原理圖;[圖10]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4與圖9所示開關變換器的最大輸出功率曲線比較;[圖1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引入斜坡補償前後開關變換器的最大輸出功率曲線比較;[圖12]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引入斜坡補償前後開關變換器的最大輸出功率曲線比較;[圖13]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4所示閾值產生電路312的電路圖;[圖14]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圖13所示閾值產生電路312中的第一電壓閾值VTH1與反饋信號FB的關係圖;[圖15]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 換器的控制方法900的流程圖。
下面將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應當注意,這裡描述的實施例只用於舉例說明,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在以下描述中,為了提供對本發明的透徹理解,闡述了大量特定細節。然而,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是,不必採用這些特定細節來實行本發明。在其他實例中,為了避免混淆本發明,未具體描述公知的電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個說明書中,對“一個實施例”、“實施例”、“一個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著: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被包含在本發明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因此,在整個說明書的各個地方出現的短語“在一個實施例中”、“在實施例中”、“一個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個實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適當的組合和/或子組合將特定的特徵、結構或特性組合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此提供的圖式都是為了說明的目的,並且圖式不一定是按比例繪製的。應當理解,當稱“元件”“連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時,它可以是直接連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間元件。相反地,當稱元件“直接連接到”或“直接耦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相同的圖式標記指示相同的元件。這裡使用的術語“和/或”包 括一個或多個相關列出的專案的任何和所有組合。
本發明可以被應用於任何採用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在接下來的詳細描述中,為了簡潔起見,僅以準諧振控制的反激變換器(flyback converter)為例來解釋本發明的具體操作原理。
圖2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100的方塊圖。如圖2所示,開關變換器100包括變壓器T1、主開關管MP以及控制器。變壓器T1具有初級繞組和次級繞組,其中,初級繞組和次級繞組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初級繞組的第一端接收輸入電壓Vin,次級繞組的第一端提供直流輸出電壓Vo,第二端耦接至次級參考地。主開關管MP耦接在初級繞組的第二端與初級參考地之間。控制器接收代表開關變換器100輸出電壓Vo的反饋信號FB,基於該反饋信號FB產生控制信號CTRL來控制初級開關管MP的導通與關斷,以將輸入電壓Vin轉換為輸出電壓Vo。
控制器包括誤差放大電路101、調變信號產生電路102、第一比較電路103、波谷檢測電路104、波谷選定電路105、開關頻率控制電路106、第二比較電路107以及邏輯電路108。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與主開關管MP係整合在同一個晶片內。
誤差放大電路101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代表開關變換器輸出信號(例如,輸出電壓、輸出電流、輸出功率)的反饋信號FB, 第二輸入端接收參考信號VREF。誤差放大電路201基於反饋信號FB和參考信號VREF之差,在輸出端產生補償信號COMP。調變信號產生電路102產生調變信號VM,該調變信號VM可以為鋸齒波信號、三角波信號或其他合適的信號。第一比較電路103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耦接至誤差放大電路101的輸出端以接收補償信號COMP,第二輸入端耦接至調變信號產生電路102以接收調變信號VM。第一比較電路103將補償信號COMP與調變信號VM進行比較,在輸出端產生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
在圖2所示的開關變換器100中,波谷檢測電路104耦接至主開關管MP,透過檢測主開關管MP兩端的電壓VDS來檢測諧振電壓的波形,並輸出表示諧振電壓波谷的波谷脈衝信號V_Pulse。波谷選定電路105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第二輸入端接收波谷脈衝信號V_Pulse,波谷選定電路105基於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與波谷脈衝信號V_Pulse,產生目標波谷數,並在輸出端提供對應於目標波谷數的波谷致能信號VEN。
開關頻率控制電路106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波谷脈衝信號V_Pulse,第二輸入端接收波谷致能信號VEN,基於波谷脈衝信號V_Pulse以及波谷致能信號VEN,在輸出端產生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
第二比較電路107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代表流過主開關管電流的電流取樣信號VCS,第二輸入端接收第一閾值電壓VTH1,第二比較電路107將電流取樣信號VCS與第一閾值電壓VTH1進行比較,在輸出端產生第二比較信號COMPO2。第一閾值電壓VTH1可以為恆定值,也可隨反饋信號FB變化而變化。
邏輯電路108基於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和第二比較信號COMPO2產生控制信號CTRL以控制主開關管MP。
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波谷選定電路105將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上升邊緣來臨時所累計的波谷數與上一週期的波谷數相比較,根據比較結果選擇繼續保持或切換至另一合適的波谷,並在目前波谷數達到目標波谷數時提供波谷致能信號,在確保谷底導通的同時,避免了音頻雜訊。
圖3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200的方塊圖。如圖3所示,開關變換器200,例如,從牆上插座接收交流線路電壓的輸入。交流線路電壓被第一整流電路211整流並且被輸入電容器Cin濾波,以在變壓器T1的初級繞組的第一端產生輸入電壓Vin。
開關變換器200還包括線路電壓檢測電路209,線路電壓檢測電路209具有輸入端和輸入端,其中,輸入端耦接至第二整流電路210的輸出端接收整流信號HV,基於整流信號HV,在輸出端提供線路電位指示信號H/L。在一個實施例中,當整流信號HV的峰值大於高壓閾值,例如大於 240V時,線路電位指示信號H/L為高電位,指示高線路電壓狀況。當整流信號HV的峰值小於低壓閾值,例如小於10V時,線路電位指示信號H/L為低電位,指示低線路電壓狀況。
與圖2所示的開關變換器200類似地,開關變換器300包括變壓器T1、主開關管MP、誤差放大電路201、調變信號產生電路202、第一比較電路203、波谷檢測電路204、波谷選定電路205、開關頻率控制電路206、第二比較電路207以及邏輯電路208。此外,變壓器T1還包括輔助繞組。輸入電壓Vin和主開關管MP兩端的電壓VDS之間的電壓差被按比例的反射在輔助繞組上。因此波谷檢測電路204也可配置成經由電阻器R1和R2組成的電阻分壓電路耦接至變壓器T1的輔助繞組,對反射電壓VZCD進行檢測,產生表示諧振電壓波谷的波谷脈衝信號V_Pulse。
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開關變換器200進一步包括閾值產生電路212。閾值產生電路212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反饋信號FB,第二輸入端接收線路電位指示信號H/L,在輸出端產生第一閾值電壓VTH1。
此外,開關變換器200還包括斜坡補償單元213,對電流取樣信號VCS進行補償,補償後的電流取樣信號被送入第二比較電路207的第一輸入端。
圖4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300的電路原理圖。與圖3所示的開關變換器200類似 地,開關變換器300包括變壓器T1、主開關管MP、誤差放大電路301、調變信號產生電路302、第一比較電路303、波谷檢測電路304、波谷選定電路305、開關頻率控制電路306、第二比較電路307、邏輯電路308、線路電壓檢測電路309、第一整流電路310、第二整流電路311和閾值產生電路312。其中,誤差放大電路301、調變信號產生電路302、第一比較電路303以及觸發器FF2組成了脈衝頻率調變電路30。
如圖4所示,誤差放大電路301包括誤差放大器EA。誤差放大器EA的反相輸入端接收代表輸出電壓Vo的反饋信號FB,同相輸入端接收參考信號VREF,輸出端耦接至第一比較電路303以提供補償信號COMP。
調變信號產生電路302包括電容器C1、開關管S1和電流源IS1。電容器C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第一比較電路303以提供調變信號VM,第二端耦接至初級參考地。開關管S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電容器C1的第一端,第二端耦接至初級參考地,控制端透過觸發器FF2耦接至第一比較電路303的輸出端。電流源IS1具有輸入端、控制端、選擇端和輸出端,其中,輸入端耦接初級參考地,控制端耦接至反饋信號FB、選擇端耦接至線路電位指示信號H/L,輸出端耦接至電容器C1的第一端。調變信號產生電路302用於設定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的頻率或充電週期,充電週期可以透過調整電容器C1的電容值和/或電流源IS1來實現。
在一個實施例中,調變信號產生電路302還包括齊納二極體ZD1。齊納二極體ZD1的陰極耦接至電容器C1的第一端,陽極耦接至初級參考地。第一比較電路303包括比較器COM1。比較器COM1的同相輸入端耦接至調變信號產生電路302以接收調變信號VM,反相輸入端耦接至誤差放大電路301以接收補償信號COMP,輸出端經由觸發器FF2耦接至波谷選定電路305以提供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在主開關管MP關斷時,即控制信號CTRL的下降邊緣來臨時,電流源IS1開始對電容器C1進行充電,以產生調變信號VM和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圖5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4所示的脈衝頻率調變電路30的操作波形圖。如圖5所示,VDS為主開關管MP兩端的電壓。當主開關管MP關斷時,調變信號VM開始增大。當調變信號VM增大到補償信號COMP時,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由低電位變為高電位。同時觸發器FF2的輸出被送入調變信號產生電路302中,產生控制電容器C2的放電信號。
在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開關頻率控制電路306包括及閘AND1。及閘AND1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波谷致能信號VEN,第二輸入端接收波谷脈衝信號V_Pulse,在輸出端輸出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
為了限制開關變換器300A的開關頻率,開關頻率控制電路306進一步包括限頻電路360和及閘電路AND2。限頻電路360用於提供限制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頻率的限頻信 號Fsmax。限頻信號Fsmax在主開關管導通時被重定,在最小限定時間之後,才可致能及閘電路AND2的輸出,使得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通過,以開通主開關管MP。其中,最小限定時間為主開關管MP的最小開關週期。
第二比較電路307包括比較器COM2。比較器COM2的同相輸入端接收電流取樣信號VCS或補償過的電流取樣信號VCS,反相輸入端耦接至閾值產生電路312以接收第一閾值電壓VTH1,在輸出端提供第二比較信號COMPO2。
邏輯電路308包括觸發器FF1。觸發器FF1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耦接至開關頻率控制電路306的輸出端以接收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第二輸入端耦接至第二比較電路307以接收第二比較信號COMPO2,在輸出端提供主開關管MP的控制信號CTRL。
繼續如圖4所示,波谷檢測電路304包括鉗位電路340、遲滯比較器341和單脈衝產生電路342。鉗位電路34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經電阻分壓電路耦接至變壓器T1的輔助繞組的第一端。輔助繞組的第二端和鉗位電路340的第二端耦接至初級參考地。遲滯比較器341具有同相輸入端、反相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同相輸入端耦接至鉗位電路340的第一端以接收反射電壓VZCD,反相輸入端接收反射閾值VZCD_TH,在輸出端產生過零檢測信號ZCD。單脈衝產生電路342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輸入端耦接至遲滯比較器341的輸出端,在輸出端提 供波谷脈衝信號V_Pulse。圖6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4所示波谷檢測電路304的操作波形圖。在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為了確保開關管在谷底開通,一延時電路耦接在遲滯比較器341與單脈衝產生電路342之間,以提供延時時長Td。
波谷檢測電路並不限於圖4所示的實施例。本領域公知的任意可在主開關管的關斷期間,檢測主開關管兩端的電壓VDS的電路也均可用於波谷檢測電路。
繼續如圖4所示,波谷選定電路305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波谷脈衝信號V_Pulse,第二輸入端接收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波谷選定電路305基於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與上一週期的波谷數V_LOCK(n-1),產生目標波谷數V_LOCK(n),並在輸出端提供對應於目標波谷數的波谷致能信號VEN。在一個實施例中,波谷選定電路305將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上升邊緣來臨時所累計的波谷數與上一週期的波谷數V_LOCK(n-1)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選擇繼續保持或切換至另一合適的波谷數。
在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波谷選定電路305包括計數器350、暫存器351、目標波谷數產生器352以及數位比較器353。計數器350具有時鐘端,重定端和輸出端,其中,時鐘端接收波谷脈衝信號V_Pulse,重定端接收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計數器350對一週期內波谷脈衝信號V_Pulse的脈衝個數進行計數,在輸出端提供第一數值V_CNT。暫存 器351具有輸入端,時鐘端和輸出端,其中,輸入端接收第一數值V_CNT,時鐘端接收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在輸出端產生第二數值V_PFM。目標波谷數產生器352將第二數值V_PFM與上一週期的波谷數V_LOCK(n-1)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在輸出端產生目標波谷數V_LOCK(n)。數位比較器353將第一數值V_CNT與目標波谷數V_LOCK(n)進行比較,當第一數值V_CNT大於或等於目標波谷數V_LOCK(n)時,在輸出端提供波谷致能信號VEN。
目標波谷產生器352包括第一多路選擇器521、第二多路選擇器522、暫存器523。在其他實施例中,目標波谷產生器352採用其他形式的數位電路來實現。當第二數值V_PFM小於上一週期波谷數V_LOCK(n-1)時,第一多路選擇器521操作,目標波谷數減1或者保持不變。當第二數值V_PFM大於上一週期波谷數V_LOCK(n-1)時,第二多路選擇器522操作,目標波谷數V_LOCK(n)加1或者保持不變。
圖7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4所示波谷選定電路305的操作波形圖。如圖7所示,上一週期的波谷數V_LOCK(n-1)為4,目前週期的第二數值V_PFM=0,第二數值V_PFM小於上一週期波谷數V_LOCK(n-1),目標波谷數V_LOCK(n)將減1或者不變,進入波谷前移準備。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上一週期的波谷數V_LOCK(n-1)與第二數值V_PFM的差值等於3,目標波谷數V_LOCK(n)等於上一週期波谷數V_LOCK(n-1)減1,即目標波谷數V_LOCK(n)為3。在第三波谷處,波谷致能信號VEN由低 電位變為高電位,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也隨之由低電位變為高電位。如果上述條件不滿足,目標波谷數V_LOCK(n)等於上一週期波谷數V_LOCK(n-1)。其中,T1時波谷前移所插入的遲滯時間。
圖8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圖4中波谷選定電路305的操作波形圖。如圖8所示,上一週期波谷數V_LOCK(n-1)為3,而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的上升邊緣來臨時,已經計數到第四個波谷,第二數值V_PFM大於上一週期波谷數V_LOCK(n-1),目標波谷數V_LOCK(n)將加1或者不變,進入波谷後移準備。在圖8所示的實施中,第二數值V_PFM與上一週期波谷數V_LOCK(n-1)的差值等於1,目標波谷數V_LOCK(n)等於上一週期波谷數V_LOCK(n-1)+1,即由3變為4。其中,T2時波谷後移所插入的遲滯時間。在一個實施例中,波谷前移的遲滯時間T1大於波谷後移的遲滯時間T2。
圖9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300A的電路原理圖。圖9所示的開關變換器300A與圖4所示的開關變換器300的不同之處在於,脈衝頻率調變電路30A與脈衝頻率調變電路30不同,開關頻率控制電路306A與開關頻率調變電路306也不同。
在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開關頻率控制單元306A包括及閘AND3。及閘AND3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耦接至波谷選定電路305以接收波谷致能信號VEN,第二輸入端接收波谷脈衝信號 V_Pulse,在輸出端提供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
此外,在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為了限制開關變換器300A的開關頻率,限頻電路313被耦接在第一比較電路303的輸出端與調變信號產生電路302之間。限頻電路313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輸入端耦接至第一比較電路313的輸出端以接收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輸出端耦接至調變信號產生電路302以提供限頻信號FLMT。限頻電路313透過限頻信號FLMT對調變信號VM的頻率進行限制,即限制頻率調變信號PFM的最大頻率。從而進一步限定主開關管MP的開關頻率。
圖10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4與圖9所示開關變換器的最大輸出功率曲線的比較。圖4的開關變換器300與圖9的開關變換器300A分別採用不同的限頻方式。在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僅用於決定下次谷底導通的目標波谷數,不用於限定開關頻率。實際上,圖4的開關頻率由限頻電路360提供的限頻信號Fsmax來限定。而在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脈衝頻率調變信號PFM不僅用於決定下次谷底導通的目標波谷數,還用於限定變換器的開關頻率。
如圖10所示,圖4的開關變換器300最大輸出功率與線路電壓(或整流信號HV)的關係曲線為111,圖9的開關變換器300A最大輸出功率與整流信號HV的關係曲線為121。可見,採用圖4所示的實施例,在不同電位線路電壓寬範圍輸入的情況下,最大輸出功率的跳變會減少,最大輸出功 率的曲線更優化。
上述實施例均有關僅採用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本發明的實施例僅需要稍作改變就可以應用於既可操作在電流連續模式又可在電流斷續模式下準諧振操作的開關變換器,能在電流連續模式和準諧振模式切換操作的開關變換器同樣滿足本發明的精神和保護範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開關變換器還包括模式判斷電路和斜坡補償單元。模式判斷電路被配置成根據開關變換器的操作模式產生斜坡補償的致能信號。斜坡補償單元根據斜坡補償致能信號來決定是否對電流取樣信號VCS進行補償。其中,當開關變換器操作在電流連續模式時,致能斜坡補償單元對電流取樣信號VCS進行補償;當開關變換器操作在非電流連續模式時,禁用斜坡補償單元對電流取樣信號VCS的補償。
圖1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引入斜坡補償前後開關變換器的輸出功率曲線比較。如圖11所示,曲線221表示在電流連續模式下對電流取樣信號VCS進行斜坡補償的最大輸出功率曲線。曲線222表示未對電流取樣信號VCS進行斜坡補償的最大輸出功率曲線。可見,當開關變換器操作在電流連續模式和準諧振兩種操作模式時,在電流連續模式下對電流取樣信號VCS進行斜坡補償,可以使最大輸出功率曲線更加平坦,有利於工程師的電路設計。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開關變換器僅採用準諧振控制。其中,當目標波谷數為1時,致能斜坡補償單元對電流取 樣信號VCS進行斜坡補償;當目標波谷數為大於1的其他整數時,禁用斜坡補償單元對電流取樣信號VCS的斜坡補償。
圖12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引入斜坡補償前後開關變換器的最大輸出功率曲線比較。如圖12所示,曲線321表示在準諧振控制中未對電流取樣信號VCS進行斜坡補償的最大輸出功率曲線。曲線322表示僅在第一波谷對電流取樣信號VCS進行斜坡補償的最大輸出功率曲線。可見,當開關變換器單獨操作在準諧振模式時,在目標波谷數為1時對電流取樣信號VCS進行補償,也可使最大輸出功率曲線更加平坦,從而有利於工程師的電路設計。
圖13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4所示閾值產生電路312的電路圖。為了針對不同的線路電壓提供效率優化,閾值產生電路312在不同的線路電壓情況提供不同的的第一閾值電壓隨反饋信號變化的曲線。
閾值產生電路312包括取樣保持電路3120、比較器COM3、比較器COM4、觸發器FF3、觸發器FF4、電容器C2、電流源IS2、電壓源VS1至VS3、二極體D1和D2以及開關管S2和S3。電壓源VS1至VS3分別具有正端和負端,負端耦接至初級參考地。比較器COM3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反饋信號FB,第二輸入端接收第一反饋值VFB1,將反饋信號FB和第一反饋值VFB1相比較,在輸出端輸出第三比較信號。
比較器COM4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致能端 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反饋信號FB,第二輸入端接收第二反饋值VFB2,致能端接收線路電位指示信號H/L,基於線路電位指示信號H/L,將反饋信號FB和第二反饋值VFB2相比較,在輸出端輸出第四比較信號。觸發器FF3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第二輸入端耦接收第三比較信號,第一觸發器FF3基於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和第三比較信號,在輸出端產生第一控制信號CTRL1。觸發器FF4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第三比較信號,第二輸入端接收第四比較信號,在輸出端產生第二控制信號CTRL2。電容器C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二端耦接至初級參考地。電流源IS2具有輸入端、控制端和輸出端,其中,輸入端耦接至電容器C2的第一端,控制端接收線路電位指示信號H/L,輸出端耦接至初級參考地。二極體D1具有陽極和陰極,其中,陽極耦接至電壓源VS1的正端,陰極耦接至電容器C2的第一端。開關管S2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端耦接至電容器C2的第一端,第二端耦接至電壓源VS3的正端,控制端耦接至觸發器FF3的輸出端以接收第一控制信號CTRL1。開關管S3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二端耦接至電壓源VS2的正端,控制端耦接至觸發器FF3的輸出端以接收第二控制信號CTRL2。二極體D2具有陽極和陰極,其中,陽極耦接至開關管S3的第一端,陰極耦接至電容器C2的第一端。
取樣保持電路3120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接收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第二輸入端耦接至電容器C2的第一端以接收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取樣保持電路3120基於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對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進行取樣保持,在輸出端產生第一閾值電壓VTH1。
圖14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圖13所示閾值產生電路312中的第一電壓閾值VTH1與反饋信號FB的關係圖。如圖14所示,第一閾值電壓VTH1在高線路電壓狀況期間是曲線421,而在低線路電壓狀況期間是曲線422。
在開關頻率控制信號FS由低電位變為高電位時,觸發器FF3被設定。開關管S2被導通,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等於電壓源VS3提供的電壓。當反饋信號FB大於第一反饋值VFB1,觸發器FF3開關管S2保持導通,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第一閾值電壓VTH1等於電壓源VS3提供的電壓。
在低線路電壓狀況期間,線路電位指示信號H/L為低電位,觸發器FF4被禁用。當反饋信號FB大於第三反饋值VFB3而小於第一反饋值VFB1時,觸發器FF3被重定,開關管S2關斷。電流源IS2對電容器C2進行放電,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逐漸減小。電流源IS2的值根據線路電壓的電位進行調節,第一閾值電壓VTH1隨反饋信號FB減小而減小。當反饋信號FB減小至小於第三反饋值VFB3時,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會由於電流源IS2的放電減小至小於電壓 源VS1的電壓,二極體D1被導通,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被鉗位至電壓源VS1的電壓。第一閾值電壓VTH1等於電壓源VS1的電壓。
在高線路電壓狀況期間,線路電位指示信號H/L為高電位,觸發器FF4被致能。當反饋信號FB大於第二反饋值VFB2而小於第一反饋值VFB1時,觸發器FF3被重定,開關管S2關斷。觸發器FF4被設定,開關管S3被導通。電流源IS2對電容器C2進行放電,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逐漸減小。電流源IS2的值根據線路電壓的電位進行調節。第一閾值電壓VTH1隨反饋信號FB減小而減小,直到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小於電壓源VS2的電壓時,二極體D2被導通。
當反饋信號FB大於第三反饋值VFB3而小於第一反饋值VFB2時,觸發器FF4被重定,開關管S3被關斷。電流源IS2對電容器C2進行放電,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逐漸減小。電流源IS2的值根據線路電壓的電位進行調節。第一閾值電壓VTH1隨反饋信號FB減小而減小。當反饋信號FB減小至小於第三反饋值VFB3時,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會由於電流源IS2的放電減小至小於電壓源VS1的電壓,二極體D1被導通,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被鉗位至電壓源VS1的電壓。第一閾值電壓VTH1等於電壓源VS1的電壓。
圖15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的控制方法900的方法流程圖。該開關變換器包括主開關管和儲能元件,該控制方法包括步驟901至909。
在步驟901,取樣開關變換器的輸出信號,產生反饋 信號。
在步驟902,基於反饋信號與參考信號之差,產生補償信號。
在步驟903,將補償信號與調變信號相比較,產生脈衝頻率調變信號。
在步驟904,檢測開關變換器的諧振電壓波形,產生表示諧振電壓波谷的波谷脈衝信號。
在步驟905,基於脈衝頻率調變信號與上一週期的波谷數,產生目標波谷數,並提供回應於目標波谷數的波谷致能信號。在一個實施例中,將脈衝頻率調變信號上升邊緣來臨時所累計的波谷數與上一週期的波谷數相比較,選擇保持或切換至另一合適的波谷數。
在步驟906,基於波谷致能信號和波谷脈衝信號,產生開關頻率控制信號。
在步驟907,取樣流過主開關管的電流,產生電流取樣信號。
在步驟908,將電流取樣信號與第一閾值電壓相比較,產生電流比較信號。
在步驟909,基於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和電流比較信號,產生控制信號以控制主開關管。
其中,調變信號的產生方法包括:在主開關管被關斷時採用第一電流源對第一電容器充電以產生調變信號,其中,當反饋信號小於第一反饋值時,產生調變信號的充電週期具有最小時長;當反饋信號大於第一反饋值且小於第 二反饋值時,產生調變信號的充電週期隨反饋信號的增大而減小;以及當反饋信號大於第二反饋值時,產生調變信號的充電週期具有最小時長。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905包括:接收波谷脈衝信號,對主開關管每個關斷期間內的波谷脈衝信號的脈衝進行計數,提供第一數值;記錄脈衝頻率調變信號上升邊緣來臨時的第一數值,作為第二數值;將第二數值與上一週期波谷數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產生目標波谷數;以及將第一數值與目標波谷數進行比較,當第一數值大於或等於目標波谷數時,在輸出端提供致能波谷致能信號。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當第二數值小於上一週期波谷數時,目標波谷數減1或者保持不變;當第二數值大於上一週期波谷數時,目標波谷數加1或者保持不變。
在一個實施例中,控制方法900還包括:基於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和限頻信號,限制主開關管的頻率,該限頻信號在主開關管導通時被重定,在最小限定時間之後,才可致能主開關管的下次導通。
在說明書中,相關術語例如第一和第二等可以只是用於將一個實體或動作與另一個實體或動作區分開,而不必或不意味著在這些實體或動作之間的任意實體這種關係或者順序。數字順序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僅僅指的是多個中的不同個體,並不意味著任何順序或序列,除非請求項語言有具體限定。在任何一個請求項中的文本的順序並不意問這處理步驟必須以根據這種順序的臨 時或邏輯順序進行,除非請求項語言有具體規定。在不脫離本發明範圍的情況下,這些處理步驟可以按照任意順序互換,只要這種互換不會是的請求項語言矛盾並且不會出現邏輯上荒謬。
上述說明書和實施方式僅僅是示例性的,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的範圍。對於揭示的實施例進行變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其他可行的選擇性實施例和對實施例中元件的等同變化可以被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瞭解。本發明所揭示的實施例的其他變化和修改並不超出本發明的精神和保護範圍。
100:開關變換器
101:誤差放大電路
102:調變信號產生電路
103:第一比較電路
104:波谷檢測電路
105:波谷選定電路
106:開關頻率控制電路
107:第二比較電路
108:邏輯電路
CMPO2:第二比較信號
COMP:補償信號
CTRL:控制信號
FB:反饋信號
FS:開關頻率控制信號
MP:主開關管
PFM:脈衝頻率調變信號
T1:變壓器
VDS:諧振電壓
VEN:波谷致能信號
VM:調變信號
VREF:參考信號
Vin:輸入電壓
Vo:輸出電壓
V_Pulse:波谷脈衝信號

Claims (21)

  1. 一種用於開關變換器的控制器,該開關變換器包括主開關管與儲能元件,該控制器包括:誤差放大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接收代表該開關變換器輸出電壓的反饋信號,該第二輸入端接收參考信號,該誤差放大電路基於該反饋信號和該參考信號之差,在該輸出端產生補償信號;調變信號產生電路,產生調變信號;以及第一比較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耦接至該誤差放大電路的該輸出端以接收該補償信號,該第二輸入端耦接至該調變信號產生電路以接收該調變信號,該第一比較電路將該補償信號與該調變信號進行比較,在該輸出端產生脈衝頻率調變信號;波谷檢測電路,檢測該開關變換器諧振電壓的波形,並輸出表示該諧振電壓波谷的波谷脈衝信號;波谷選定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接收該脈衝頻率調變信號,該第二輸入端接收該波谷脈衝信號,該波谷選定電路基於該脈衝頻率調變信號、上一週期的波谷數與該波谷脈衝信號,產生當前週期的目標波谷數,並在該輸出端提供對應於該目標波谷數的波谷致能信號;開關頻率控制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 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接收該波谷脈衝信號,該第二輸入端接收該波谷致能信號,基於該波谷脈衝信號以及該波谷致能信號,在該輸出端產生開關頻率控制信號;第二比較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接收代表流過該主開關管電流的電流取樣信號,該第二輸入端接收第一閾值電壓,該第二比較電路將該電流取樣信號與該第一閾值電壓進行比較,在該輸出端產生第二比較信號;以及邏輯電路,基於該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和該第二比較信號產生控制信號以控制該主開關管。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該波谷選定電路將該脈衝頻率調變信號上升邊緣來臨時所累計的波谷數與該上一週期的波谷數相比較,根據比較結果選擇繼續保持或切換至另一合適的波谷,並在目前波谷數達到該目標波谷數時提供該波谷致能信號。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控制器,其中,該波谷選定電路包括:計數器,具有時鐘端,重定端和輸出端,其中,該時鐘端接收該波谷脈衝信號,該重定端接收該開關頻率控制信號,該計數器對該主開關管關斷期間內該波谷脈衝信號的脈衝個數進行計數,在該輸出端提供第一數值;暫存器,具有輸入端,時鐘端和輸出端,其中,該輸入端接收該第一數值,該時鐘端接收該脈衝頻率調變信號,在該輸出端產生第二數值; 目標波谷數產生器,將該第二數值與該上一週期的波谷數進行比較,基於比較結果在該輸出端產生該目標波谷數;以及數位比較器,將該第一數值與該目標波谷數進行比較,當該第一數值大於或等於該目標波谷數時,在輸出端提供該波谷致能信號。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控制器,其中,如果該上一週期波谷數大於3,當該上一週期波谷數與該第二數值的差值不小於3時,該目標波谷數等於該上一週期波谷數減1,否則該目標波谷數等於該上一週期波谷數。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控制器,其中,該調變信號產生電路包括第一電流源和第一電容器,在該主開關管被關斷時該第一電流源開始對該第一電容器充電,以產生該調變信號。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控制器,其中,該調變信號產生電路被配置成進一步基於該輸入開關變換器的線路電壓的電位來調整該調變信號。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控制器,還包括線路電壓檢測電路,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該輸入端接收代表輸入到該開關變換器的該線路電壓,該輸出端產生代表該線路電壓電位的線路電位指示信號;以及閾值產生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接收該反饋信號,該第二輸入端接收該線路電位指示信號,在該輸出端產生該第一閾值電 壓。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控制器,其中,該閾值電壓產生電路包括:第一電壓源,具有正端和負端,其中,該負端耦接至初級參考地;第二電壓源,具有正端和負端,其中,該負端耦接至該初級參考地;第三電壓源,具有正端和負端,其中,該負端耦接至該初級參考地;第三比較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接收該反饋信號,該第二輸入端接收第一反饋值,將該反饋信號和該第一反饋值相比較,在該輸出端輸出第三比較信號;第四比較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致能端和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接收該反饋信號,該第二輸入端接收第二反饋值,該致能端接收該線路電位指示信號,基於該線路電位指示信號,將該反饋信號和該第二反饋值相比較,在該輸出端輸出第四比較信號;第一觸發器,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接收該開關頻率控制信號,該第二輸入端耦接收該第三比較信號,該第一觸發器基於該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和該第三比較信號,在該輸出端產生第一控制信號;第二觸發器,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 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接收該第三比較信號,該第二輸入端接收該第四比較信號,該第二觸發器基於該第三比較信號和該第四比較信號,在該輸出端產生第二控制信號;第二電容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該第二端耦接至該初級參考地;第二電流源,具有輸入端、控制端和輸出端,其中,該輸入端耦接至該第二電容器的該第一端,該控制端接收該線路電位指示信號,該輸出端耦接至該初級參考地;第一二極體,具有陽極和陰極,其中,該陽極耦接至該第一電壓源的該正端,該陰極耦接至該第二電容器的該第一端;第二開關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該第一端耦接至該第二電容器的該第一端,該第二端耦接至該第三電壓源的該正端,該控制端耦接至該第一觸發器的該輸出端以接收該第一控制信號;第三開關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該第二端耦接至該第二電壓源的該正端,該控制端耦接至該第二觸發器的該輸出端以接收該第二控制信號;第二二極體,具有陽極和陰極,其中,該陽極耦接至該第三開關管的該第一端,該陰極耦接至該第二電容器的該第一端;以及取樣保持電路,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接收該開關頻率控制信號,該第二輸入端耦接至該第二電容器的該第一端以接收該第二電 容器兩端的電壓,該取樣保持電路基於該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對該第二電容器兩端的電壓進行取樣保持,在該輸出端產生該第一閾值電壓。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控制器,還包括:限頻電路,耦接至該邏輯電路以提供限制該主開關管開關頻率的限頻信號,該限頻信號在該主開關管導通時被重定,並在最小限定時間之後,才可再次導通該主開關管。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控制器,還包括:模式判斷電路,根據該開關變換器的操作模式產生斜坡補償致能信號;以及斜坡補償單元,根據該斜坡補償致能信號決定是否對該電流取樣信號進行補償。
  11. 一種開關變換器,包括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控制器。
  12. 一種開關變換器的控制方法,該開關變換器包括主開關管和儲能元件,該控制方法包括:取樣該開關變換器的輸出信號,產生反饋信號;基於該反饋信號與參考信號之差,產生補償信號;將該補償信號與調變信號進行比較,產生脈衝頻率調變信號;檢測該開關變換器的諧振電壓波形,產生表示該諧振電壓波谷的波谷脈衝信號;基於該脈衝頻率調變信號與上一週期的波谷數,產生 目標波谷數,並提供回應於該目標波谷數的波谷致能信號;基於該波谷致能信號和該波谷脈衝信號,產生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取樣流過該主開關管的電流,產生電流取樣信號;將該電流取樣信號與第一閾值電壓進行比較,產生電流比較信號;以及基於該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和該電流比較信號,產生控制信號以控制該主開關管。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產生該波谷致能信號的方法包括:將該脈衝頻率調變信號上升邊緣來臨時所累計的波谷數與該上一週期的波谷數相比較,根據比較結果選擇繼續保持或切換至另一合適的波谷數,並在目前波谷數達到該目標波谷數時提供該波谷致能信號。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接收該波谷脈衝信號,對該主開關管每個關斷期間內的該波谷脈衝信號的脈衝進行計數,提供第一數值;記錄該脈衝頻率調變信號上升邊緣來臨時的該第一數值,作為第二數值;將該第二數值與該上一週期波谷數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產生該目標波谷數;以及將該第一數值與該目標波谷數進行比較,當該第一數值大於或等於該目標波谷數時,在輸出端提供該波谷致能 信號。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產生該目標波谷數的方法包括:當該第二數值小於該上一週期波谷數時,該目標波谷數減1或者保持不變;以及當該第二數值大於該上一週期波谷數時,該目標波谷數加1或者保持不變。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如果該上一週期的波谷數大於3,當該上一週期的波谷數與該第二數值的差值不小於3時,該目標波谷數等於該上一週期波谷數減1,否則該目標波谷數等於該上一週期波谷數。
  17.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控制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輸入到該開關變換器的線路電壓電位和該反饋信號,在該主開關管被關斷時採用第一電流源對第一電容器充電以產生該調變信號。
  18.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控制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該開關頻率控制信號和限頻信號限制該主開關管的開關頻率,該限頻信號在該主開關管導通時被重定,在最小限定時間之後,才可致能該主開關管的下次導通。
  19.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閾值電壓與該反饋信號具有如下關係:當該反饋信號大於第一反饋值時,該第一閾值電壓具 有最大值;當該反饋信號在該第一反饋值和第二反饋值之間且該線路電壓電位為高時,該第一閾值電壓隨著該反饋信號以第一斜率減小而減小;當該反饋信號在該第二反饋值和第三反饋值之間且該線路電壓電位為高時,該第一閾值電壓隨著該反饋信號以第二斜率減小而減小;當該反饋信號在該第一反饋值和該第三反饋值之間且該線路電壓電位為低時,該第一閾值電壓隨著該反饋信號以第三斜率減小而減小,其中,該第三斜率小於該第二斜率;以及當該反饋信號小於該第三反饋值時,該第一閾值電壓具有最小值。
  20.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控制方法,還包括:當該開關變換器操作在電流連續模式時,致能對該電流取樣信號進行補償;以及當該開關變換器操作在非電流連續模式時,禁用對該電流取樣信號的補償。
  21.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控制方法,還包括:當該目標波谷數為1時,致能對該電流取樣信號進行補償;以及當該目標波谷數為大於1的其他整數時,禁用對該電流取樣信號的補償。
TW110148199A 2020-12-31 2021-12-22 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TWI821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2760.8A CN113162372B (zh) 2020-12-31 2020-12-31 准谐振控制的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202011622760.8 2020-12-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8369A TW202228369A (zh) 2022-07-16
TWI821832B true TWI821832B (zh) 2023-11-11

Family

ID=76878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8199A TWI821832B (zh) 2020-12-31 2021-12-22 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11015B2 (zh)
CN (1) CN113162372B (zh)
TW (1) TWI8218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6954B (zh) * 2020-11-20 2021-09-14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112803722B (zh) * 2020-12-31 2022-06-14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隔离式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US11689108B2 (en) * 2021-11-03 2023-06-27 O2Micro Inc.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a resonant converter
CN114205952A (zh) * 2021-11-25 2022-03-18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Led调光控制系统和方法
US11799381B2 (en) * 2021-11-30 2023-10-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ntroller for a flyback converter
CN114244131A (zh) * 2021-12-10 2022-03-25 杭州茂力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15864836B (zh) * 2023-02-01 2023-05-12 珠海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8054647A (zh) * 2023-12-29 2024-05-17 晶艺半导体有限公司 精确斜坡信号产生电路及产生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65672A1 (en) * 2008-12-30 2010-07-01 Iwatt Inc. Valley-mode switching schemes for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s
TW201906294A (zh) * 2017-06-28 2019-02-01 美商茂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準諧振控制的開關電源電路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5011B2 (ja) * 2004-03-08 2010-09-15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8730687B2 (en) * 2011-03-09 2014-05-20 System General Corporation Switching controller with valley-lock switching and limited maximum frequency for quasi-resonant power converters
US8659915B2 (en) * 2012-01-18 2014-02-25 Sync Power Corp. Valley-detection device for quasi-resonance switching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2655373B (zh) 2012-05-08 2015-06-03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式电压转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55378B (zh) 2012-05-08 2014-06-04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式电压转换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64525B (zh) 2012-05-08 2014-08-27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103490605B (zh) 2013-10-12 2015-12-23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隔离式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US9431911B2 (en) * 2014-07-16 2016-08-30 Grenergy Opto Inc.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capable of providing a block time in response to an output current
CN105071662B (zh) * 2015-08-26 2018-01-05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准谐振模式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9560716B (zh) * 2017-09-27 2020-07-31 上海新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开关管的开关频率调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7742984B (zh) * 2017-09-28 2020-01-21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波谷控制电路及波谷控制方法
US10491125B2 (en) * 2018-02-12 2019-11-26 Silanna Asia Pte Ltd Switched-mode power controller with multi-mode startup
US10833578B2 (en) * 2019-03-08 2020-11-10 Diodes Incorpo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jitter generation in quasi-resonant converter
US10804806B1 (en) * 2019-08-14 2020-10-13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of a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CN111049388B (zh) * 2019-12-06 2021-03-23 深圳南云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准谐振控制电路
TWI755917B (zh) * 2020-11-02 2022-02-21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Llc諧振轉換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65672A1 (en) * 2008-12-30 2010-07-01 Iwatt Inc. Valley-mode switching schemes for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s
TW201906294A (zh) * 2017-06-28 2019-02-01 美商茂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準諧振控制的開關電源電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2372A (zh) 2021-07-23
TW202228369A (zh) 2022-07-16
US11711015B2 (en) 2023-07-25
CN113162372B (zh) 2022-03-22
US20220209665A1 (en)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1832B (zh) 準諧振控制的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TWI683521B (zh) 準諧振控制的開關電源電路及方法
CN108736729B (zh) 主动箝位的返驰式电源转换电路及其中的转换控制电路
KR101030798B1 (ko) 역률 보상 회로
TWI521852B (zh) 隔離式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TWI811910B (zh) 隔離式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US11190108B2 (en) Switching circuit,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460983B (zh)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nstant flow control using primary side sensing and adjustment
US8665613B2 (en) Switched mode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20100066337A1 (en) Novel Utilization of a Multifunctional Pin Combining Voltage Sensing and Zero Current Detection to Control a Switched-Mode Power Converter
US9750102B1 (en) Switch current control to shape input current
CN109104090B (zh) 反激式转换器的操作方法、反激式转换器及其次级侧控制器
CN111953185B (zh) 一种有源钳位反激拓扑自适应死区时间的zvs控制方法
JP2014180199A (ja) パワーコンバータで用いるための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パワーコンバータ
CN103023283A (zh) 用于开关模式电源的控制器
JP7095784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13595399A (zh) 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US9035636B2 (en) Digital peak detector with follower mode
US8929102B2 (en) Sample and hold buffer
TW202406285A (zh) 隔離式切換式電源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US20240113629A1 (en) Isolated switching converter for peak power demand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202406284A (zh) 隔離式切換式電源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US20240113632A1 (en) Isolated switching converter and method for soft-start on primary side and secondary side
US20230163679A1 (en) Control circuit for a totem pol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and the method thereof
TW202414976A (zh) 隔離型切換式轉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