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8765B - 反射片、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片、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8765B
TWI818765B TW111138876A TW111138876A TWI818765B TW I818765 B TWI818765 B TW I818765B TW 111138876 A TW111138876 A TW 111138876A TW 111138876 A TW111138876 A TW 111138876A TW I818765 B TWI818765 B TW I8187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reflective
light
edge
reflective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8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09683A (zh
Inventor
楊子慶
侯珮棻
謝雅雲
高珮齡
Original Assignee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8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876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9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968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反射片,具有複數個穿孔,用以供複數發光件伸置於其中,該反射片還具有複數第一反射區域,及複數第二反射區域,所述第二反射區域是分佈於所述第一反射區域的外圍,所述發光件是分佈於所述第一反射區域及所述第二反射區域內,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的面積是大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的面積。透過該反射片的結構設計,加大該反射片外圍區域的面積,使得所述發光件的光線透過該反射片反射後可以延伸至外圍,進而提升輝度並優化全區均一性(Area scan)。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包含該反射片的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Description

反射片、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光學設備,特別是指一種反射片、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傳統之液晶顯示器之背光模組係配置於液晶面板背面,以提供液晶面板所需之顯示光源。背光模組依光源位置可分為「側入式」及「直下式」設計,其中「直下式」設計之背光模組通常採用多個發光二極體作為光源。當發光二極體作為光源時,通常是在上方預留一段展光距離後設置擴散板或導光板,再設置於液晶面板的下方,以提供液晶面板均勻的出光源。
但是,當背光模組為矩形等規則形狀時,背光模組的外圍區域則因為靠近側牆而只能由較少個發光二極體貢獻亮度造成輝度下降形成暗區,造成面光源表面亮度不均勻,光線的全區均一性(Area Scan)較差。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提升全區均一性(Area Scan)的反射片。
本發明之反射片具有複數個穿孔,用以供複數發光件伸置於其中,該反射片還具有複數第一反射區域,及複數第二反射區域,所述第二反射區域是分佈於所述第一反射區域的外圍,所述發光件是分佈於所述第一反射區域及所述第二反射區域內,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的面積是大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的面積。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與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皆具有一底壁,及一連接該底壁的圍繞壁,該圍繞壁的末端圍繞出一開口,所述穿孔分別形成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與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的該底壁,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區域內的所述穿孔的中心點是與所述開口的中心點重合,所述第二反射區域內的所述穿孔的中心點是偏離所述開口的中心點。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所述第二反射區域內的穿孔的中心點是往靠近所述第一反射區域的方向偏移。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反射片的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具有一角落區域及至少一邊緣區域,該反射片還具有互相連接的至少一第一邊緣及至少一第二邊緣,所述第一邊緣與所述第二邊緣的延伸方向不同,該角落區域是與所述第一邊緣及所述第二邊緣同時相接,所述邊緣區域是只與所述第一邊緣及所述第二邊緣其中之一相接。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的該角落區域的面積是大於或等於每一所述邊緣區域的面積。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的每一所述邊緣區域的面積是大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的面積。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發光單元、一用以承載該發光單元的框架,及一如前述的反射片。該發光單元包括一電路板,及複數間隔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發光件。該反射片是設置於該電路板上。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背光模組形成一出光區及一非出光區,該非出光區圍繞該出光區,該反射片的所述第一反射區域是位於該出光區內,該反射片的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的投影區域是與該非出光區局部重疊。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框架包括一用以設置該發光單元的底框,及一設置於該底框外側的外框,其中,該外框包括一圍繞該底框的側框部,及一由該側框部延伸的頂框部,該頂框部形成該非出光區。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如前述的背光模組,及一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上的顯示面板。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透過該反射片的結構設計,加大該反射片外圍區域的面積,使得所述發光件的光線透過該反射片反射後可以延伸至外圍,進而提升輝度並優化全區均一性(Area scan)。
有關本發明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在進行詳細說明前應注意的是,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作表示。
參閱圖1,為本發明反射片2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具有複數個穿孔20,用以供複數發光件32(見圖2)伸置於其中。該反射片2還具有複數第一反射區域21,及複數第二反射區域22。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是分佈於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的外圍,所述發光件32是分佈於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及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內。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面積是大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的面積。
透過該反射片2的結構設計,加大該反射片2外圍區域的面積,使得所述發光件32的光線透過該反射片2反射後可以延伸至外圍,在本實施例中外圍區域是包含角落,進而提升角落輝度並優化全區均一性(Area scan)。
如圖2所示,為本發明之反射片2應用於一背光模組的型態,包含一發光單元3、一用以承載該發光單元3的框架4,及該反射片2。該發光單元3包括一電路板31,及複數間隔設置於該電路板31上的發光件32。該反射片2是透過一黏膠層5設置於該電路板31上。
其中,該背光模組形成一出光區Z1及一非出光區Z2,該非出光區Z2圍繞該出光區Z1,該反射片2的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是位於該出光區Z1內,該反射片2的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投影區域是與該非出光區Z2局部重疊。更詳細地說,該背光模組的該框架4包括一用以設置該發光單元3的底框41,及一設置於該底框41外側的外框42。該外框42包括一圍繞該底框41的側框部421,及一由該側框部421延伸的頂框部422,該頂框部422形成該非出光區Z2,而未被該頂框部422遮蔽的區域則形成該出光區Z1。
在本實施例中,該反射片2並非規則型的矩形,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是圍繞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於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是位於該反射片2的四個角落的位置。
更詳細地說,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與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皆具有一底壁231,及一連接該底壁231的圍繞壁232。該圍繞壁232的末端圍繞出一開口233。所述穿孔20分別形成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與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該底壁231。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內的所述穿孔20的中心點是與所述開口233的中心點重合,而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內的所述穿孔20的中心點是偏離所述開口233的中心點,且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內的穿孔20的中心點是往靠近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的方向偏移,但是由圖1俯視圖來看,位於角落的發光件32是與其他位置的發光件32排列在同一直線上,或是相鄰發光件32之間的間距都是固定。一般來說,該電路板31上的所述發光件32是以相同間距呈矩陣排列,因此藉由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內的穿孔20的偏移方式,只需要替換該反射片2就能應用在一般型態的發光單元3,不需要改變所述發光件32的設置位置,對於發光件22的組裝排列難度或是穿孔20的開設精密度,都是較為容易簡便的。相較於一般習知技術是將各個反射區域的穿孔的中心點設計為與開口的中心點重合,如此一來,當角落或邊緣區域較大時,位於角落或邊緣的發光件反而未能與其他位置的發光件排列在同一直線上,或是相鄰發光件之間的間距並非固定,造成發光件的組裝排列難度提高,各個反射區域的穿孔也會產生錯位的情況,因此一般習知技術的作法反而需要提高了穿孔的開設精密度,導致製作成本的增加。
由於現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組的周邊區域的出光量是小於中間區域的出光量,使得周邊亮度較暗而導致背光模組亮度不均勻。如圖2所示,本發明透過增加該反射片2之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面積,有利於搭配不規則形態的該外框42,尤其是在背光模組的角落區域,可以讓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可以延伸至該外框42的該頂框部422的下方,也就是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有局部會與該非出光區域Z2重疊。因此,位於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內的所述發光件32的光線可以進入該外框42的該頂框部422的下方,當光線於此區域被反射時,其反射光線所聚集而產生亮線的位置可以更向該外框42的該側框部421靠近,並且被該外框42的該頂框部422所遮蔽而不易影響該出光區Z1的品味。
如圖3所示,於該外框42上設置一顯示面板6,即為一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裝置可以是但不限於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顯示器等具備顯示功能的電子設備。
參閱圖4,為本發明反射片2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上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處在於:該反射片2的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具有一角落區域221及複數邊緣區域222。該反射片2是呈矩形,並具有互相連接的兩個第一邊緣201及兩個第二邊緣202,所述第一邊緣201與所述第二邊緣202的延伸方向不同。該角落區域221是與所述第一邊緣201及所述第二邊緣202同時相接,所述邊緣區域222是只與所述第一邊緣201及所述第二邊緣202其中之一相接。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該角落區域221的面積是大於或等於每一所述邊緣區域222的面積。於本實施例中,每一該角落區域221的面積是等於每一所述邊緣區域222的面積,且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每一所述邊緣區域222的面積是大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的面積。也就是說,面積的大小是「每一該角落區域221的面積」等於「每一所述邊緣區域222的面積」,且大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的面積」。
更詳細地說,於本實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內只有設置一個發光件32,而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該角落區域221以及每一所述邊緣區域222內則是設置有多個發光件32,在本實施例中外圍區域是包含該角落區域221與每一所述邊緣區域222。透過上述方式,增加該反射片2外圍區域的該角落區域221與每一所述邊緣區域222的反射面積,進而提升角落與邊緣輝度,並優化全區均一性(Area scan),同時使得反射後所聚集而產生亮線的位置可以更向該側框部421靠近,並且被該外框42的該頂框部422所遮蔽而不易影響該出光區Z1的品味(見圖2)。
參閱圖5,為本較佳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化形態,其中,該反射片2同樣是呈矩形,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該角落區域221的面積是大於每一所述邊緣區域222的面積。也就是說,面積的大小是「每一該角落區域221的面積」最大,「每一所述邊緣區域222的面積」其次,「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的面積」最小。藉由上述設計,對於角落區域221特別需要加強反射能力的背光模組而言,可以在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面積大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的基礎上,再加上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該角落區域221的面積是大於每一所述邊緣區域222的面積,以更進一步改善背光模組在周邊區域,特別是角落位置的出光量小於中間區域的出光量而導致的背光模組周邊,甚至是角落位置發藍或者發暗的問題。
因此,圖4、5所揭露的反射片2的型態,因為其外型仍呈規則四邊形,而非圖1的不規則形態,圖4、5所揭露的反射片2仍可以配合規則形態的該外框42,泛用性較高,而且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面積是大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21的面積,使得該反射片2的角落或邊緣區域,是利用更大的反射面積來讓光線經過反射後,能夠提升該反射片2的角落或邊緣區域的輝度,優化全區域均一性(Area scan)。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反射片、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用以改善直下式背光模組之亮度不均問題。藉由該反射片2的結構設計,加大位於該反射片2周緣之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的面積,使得所述第二反射區域22內的所述發光件32反射後的光線能更往周緣發散,改善背光模組周邊區域的出光量小於中間區域的出光量的問題,進而解決背光模組周邊發藍或發暗的問題,提升背光模組的角落或邊緣的輝度,具有優化全區均一性(Area scan)的效果,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如此一來,就可以使用於所有需優化全區域均一性(Area scan)的直下式背光模組機種。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反射片 20:穿孔 201:第一邊緣 202:第二邊緣 21:第一反射區域 22:第二反射區域 221:角落區域 222:邊緣區域 231:底壁 232:圍繞壁 233:開口 3:發光單元 31:電路板 32:發光件 4:框架 41:底框 42:外框 421:側框部 422:頂框部 5:黏膠層 6:顯示面板 Z1:出光區 Z2:非出光區
圖1是一俯視示意圖,為本發明反射片之第一較佳實施例; 圖2是一側視示意圖,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較佳實施例,包含圖1之反射片; 圖3是一側視示意圖,為本發明顯示裝置之較佳實施例; 圖4是一俯視示意圖,為本發明反射片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及 圖5是一俯視示意圖,為本發明反射片之第三較佳實施例。
2:反射片
20:穿孔
21:第一反射區域
22:第二反射區域
231:底壁
232:圍繞壁

Claims (9)

  1. 一種反射片,具有複數個穿孔,用以供複數發光件伸置於其中,該反射片還具有複數第一反射區域,及複數第二反射區域,所述第二反射區域是分佈於所述第一反射區域的外圍,所述發光件是分佈於所述第一反射區域及所述第二反射區域內,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的面積是大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的面積,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與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皆具有一底壁,及一連接該底壁的圍繞壁,該圍繞壁的末端圍繞出一開口,所述穿孔分別形成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與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的該底壁,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區域內的所述穿孔的中心點是與所述開口的中心點重合,所述第二反射區域內的所述穿孔的中心點是偏離所述開口的中心點。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反射片,其中,所述第二反射區域內的穿孔的中心點是往靠近所述第一反射區域的方向偏移。
  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所述的反射片,其中,該反射片的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具有一角落區域及至少一邊緣區域,該反射片還具有互相連接的至少一第一邊緣及至少一第二邊緣,所述第一邊緣與所述第二邊緣的延伸方向不同,該角落區域是與所述第一邊緣及所述第二邊緣同時相接,所述邊緣區域是只與所述第一邊緣及所述第二邊緣其中之一相接。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反射片,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的該角落區域的面積是大於或等於每一所述邊緣區域的面積。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反射片,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的每一所述邊緣區域的面積是大於每一所述第一反射區域的面積。
  6.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發光單元,包括一電路板,及複數間隔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發光件,一框架,用以承載該發光單元;及一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反射片,設置於該電路板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背光模組形成一出光區及一非出光區,該非出光區圍繞該出光區,該反射片的所述第一反射區域是位於該出光區內,該反射片的所述第二反射區域的投影區域是與該非出光區局部重疊。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框架包括一用以設置該發光單元的底框,及一設置於該底框外側的外框,其中,該外框包括一圍繞該底框的側框部,及一由該側框部延伸的頂框部,該頂框部形成該非出光區。
  9.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請求項6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及一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上的顯示面板。
TW111138876A 2022-08-29 2022-10-13 反射片、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I818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3053 2022-08-29
CN202211043053.2 2022-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8765B true TWI818765B (zh) 2023-10-11
TW202409683A TW202409683A (zh) 2024-03-01

Family

ID=86645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8876A TWI818765B (zh) 2022-08-29 2022-10-13 反射片、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2515U (zh)
TW (1) TWI818765B (zh)
WO (1) WO2024045287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43457A (en) * 2011-03-10 2012-11-01 Sharp Kk Surface light-source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1610522A (zh) * 2014-09-11 2016-03-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光均勻化設計之背光模組
TW201627730A (zh) * 2015-01-28 2016-08-0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其卡合機構
TWM580696U (zh) * 2019-01-31 2019-07-1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25962B2 (en) * 2006-04-04 2008-02-05 Au Optronics Corp.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CN103091899B (zh) * 2011-11-03 2015-09-30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02433648U (zh) * 2011-12-27 2012-09-12 Tcl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电视及直下式液晶显示模组
JP2018207047A (ja) * 2017-06-08 2018-12-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Led素子用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ledバックライト
CN109188781A (zh) * 2018-11-23 2019-01-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568666A (zh) * 2019-09-12 2019-12-1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CN114859601B (zh) * 2022-04-28 2023-09-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组件、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43457A (en) * 2011-03-10 2012-11-01 Sharp Kk Surface light-source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1610522A (zh) * 2014-09-11 2016-03-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光均勻化設計之背光模組
TW201627730A (zh) * 2015-01-28 2016-08-0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其卡合機構
TWM580696U (zh) * 2019-01-31 2019-07-1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5287A1 (zh) 2024-03-07
CN219162515U (zh)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2476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8348446B2 (en) Area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363673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198662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器
JP6266893B2 (ja) 表示装置
US9890921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TWM565322U (zh)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56912A1 (zh) 背光模组
US8506106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709484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21036586A1 (zh)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212490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77153A (ko)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20087651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6045370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0252964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090128693A (ko)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1062023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TWI818765B (zh) 反射片、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WO2020107897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TW202020364A (zh) 發光機構、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TW202409683A (zh) 反射片、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JP2020024876A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11004182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M555483U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