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4773B - 自行車鏈輪總成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鏈輪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4773B
TWI814773B TW108102676A TW108102676A TWI814773B TW I814773 B TWI814773 B TW I814773B TW 108102676 A TW108102676 A TW 108102676A TW 108102676 A TW108102676 A TW 108102676A TW I814773 B TWI814773 B TW I8147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spacer
bicycle
assembly
br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2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2359A (zh
Inventor
頌源 馮
穎涵 賴
Original Assignee
新加坡商禧瑪諾(新)私人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加坡商禧瑪諾(新)私人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加坡商禧瑪諾(新)私人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2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2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4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47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具有旋轉中心軸線(C1)。自行車鏈輪總成(28)包含第一鏈輪(32A)、第二鏈輪(32B)、鏈輪托架(30)、及第一間隔件(31)。鏈輪托架(30)支撐第一鏈輪(32A)及第二鏈輪(32B),且具有第一接合輪廓(30d)。第一間隔件(31)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相鄰於鏈輪托架(30)。第一間隔件(31)於軸向方向支撐鏈輪托架(30),且具有第二接合輪廓(31c)。第二接合輪廓(31c)被建構成與鏈輪托架(30)的第一接合輪廓(30d)接合。

Description

自行車鏈輪總成
本發明相關於自行車鏈輪總成。
騎自行車正成為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運輸工具。另外,騎自行車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均已成爲非常流行的競賽運動。
不論自行車是用於娛樂、運輸、或競賽,自行車工業都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的組件。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一個自行車組件便是自行車鏈輪總成。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架,例如被安裝於自行車輪轂總成。
依據本發明的一方面,一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具有旋轉中心軸線。自行車鏈輪總成包含多個鏈輪、鏈輪托架、及間隔件。鏈輪托架支撐所述的多個鏈輪且具有第一接合輪廓。間隔件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相鄰於鏈輪托架。間隔件於軸向方向支撐鏈輪托架且具有第二接合輪廓。第二接合輪廓被建構成與鏈輪托架的第一接合輪廓接合。以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鏈輪托架支撐所述的多個鏈輪且間隔件於軸向方向支撐鏈輪托架。
藉此,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藉著間隔件而於軸向方向平穩地支撐鏈輪托架,即使是鏈輪托架支撐所述的多個鏈輪。
特別是,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藉著間隔件而於軸向方向平穩地支撐鏈輪托架,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進一步包含附加鏈輪。此附加鏈輪於軸向方向相鄰於間隔件,使得間隔件被設置在鏈輪托架與附加鏈輪之間。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藉著間隔件及附加鏈輪而於軸向方向平穩地支撐鏈輪托架,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進一步包含附加鏈輪托架。此附加鏈輪托架支撐多個附加鏈輪。附加鏈輪托架於軸向方向相鄰於間隔件,使得間隔件被設置在鏈輪托架與附加鏈輪托架之間。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藉著間隔件及所述的多個附加鏈輪而於軸向方向平穩地支撐鏈輪托架,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鏈輪托架具有成為第一接合輪廓的至少一個第一開口。間隔件具有成為第二接合輪廓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間隔件的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適配(fit)鏈輪托架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開口。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減小重量且可有效地防止鏈輪托架與間隔件的相對旋轉。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間隔件具有被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環繞的至少一個第二開口。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進一步減小重量且可穩當地防止鏈輪托架與間隔件的相對旋轉。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鏈輪托架具有成為第一接合輪廓的多個第一開口。間隔件具有成為第二接合輪廓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間隔件的所述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分別適配鏈輪托架的所述的多個第一開口。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進一步減小重量且可穩當地防止鏈輪托架與間隔件的相對旋轉。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間隔件具有分別被所述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環繞的多個第二開口。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進一步減小重量且可穩當地防止鏈輪托架與間隔件的相對旋轉。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接合輪廓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被設置於所述的多個鏈輪的徑向內側。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藉著間隔件而於軸向方向平穩地支撐鏈輪托架,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鏈輪托架包含第一中心部份及多個第一臂。所述的多個第一臂從第一中心部份徑向向外延伸。第一接合輪廓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一臂中的至少一個。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藉著間隔件而於軸向方向平穩地支撐鏈輪托架,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間隔件包含第二中心部份及多個第二臂。所述的多個第二臂從第二中心部份徑向向外延伸。第二接合輪廓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二臂中的至少一個。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藉著間隔件而於軸向方向平穩地支撐鏈輪托架,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間隔件具有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環繞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間隔件的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被建構成在組裝狀態中抵靠於鏈輪托架。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增進間隔件與鏈輪托架的組裝效率。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間隔件具有多個軸向抵靠表面。所述的多個軸向抵靠表面分別環繞所述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間隔件的所述的多個軸向抵靠表面被建構成在組裝狀態中抵靠於鏈輪托架。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進一步增進間隔件與鏈輪托架的組裝效率。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與間隔件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除增進間隔件的組裝效率外還可被有效率地製造。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與間隔件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除增進間隔件的組裝效率外還可被有效率地製造。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進一步包含多個附加鏈輪。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具有寬廣的檔位範圍。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鏈輪托架具有輪轂接合輪廓。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被穩定地操作,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間隔件具有輪轂接合輪廓。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被穩定地操作,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間隔件不具有輪轂接合輪廓。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增進間隔件與鏈輪托架的組裝效率。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一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具有旋轉中心軸線。自行車鏈輪總成包含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一者、及間隔件。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該一者具有第一接合輪廓及輪轂接合輪廓。間隔件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相鄰於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該一者。間隔件於軸向方向支撐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該一者且具有第二接合輪廓。第二接合輪廓被建構成與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該一者的第一接合輪廓接合。間隔件不具有輪轂接合輪廓。以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間隔件於軸向方向支撐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該一者且不具有輪轂接合輪廓。
藉此,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藉著間隔件而於軸向方向平穩地支撐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該一者,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並且,自行車鏈輪總成可增進間隔件與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該一者的組裝效率。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所述的一者具有成為第一接合輪廓的至少一個第一開口。間隔件具有成為第二接合輪廓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間隔件的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適配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所述的一者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開口。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減小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所述的一者的重量。並且,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有效地防止間隔件與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所述的一者的相對旋轉。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間隔件具有被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環繞的至少一個第二開口。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減小間隔件的重量。並且,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有效地防止間隔件與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所述的一者的相對旋轉。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所述的一者包含第一中心部份及多個第一臂。所述的多個第一臂從第一中心部份徑向向外延伸。第一接合輪廓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一臂中的至少一個。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減小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所述的一者的重量。並且,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藉著間隔件而於軸向方向平穩地支撐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所述的一者,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間隔件包含第二中心部份及多個第二臂。所述的多個第二臂從第二中心部份徑向向外延伸。第二接合輪廓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二臂中的至少一個。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減小間隔件的重量。並且,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藉著間隔件而於軸向方向平穩地支撐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所述的一者,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間隔件具有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環繞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間隔件的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被建構成在組裝狀態中抵靠於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所述的一者。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增進間隔件與鏈輪托架及鏈輪中之所述的一者的組裝效率。
較佳地,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二接合輪廓與間隔件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此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可被穩定地操作,即使是鏈條與前鏈輪及後鏈輪接合成使得鏈條在前鏈輪與後鏈輪之間傾斜。
以下會參考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份的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在實施例中,以下方向術語「向前」、「向後」、「左」、「右」、「高」、「低」、「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根據坐在自行車的自行車座椅(見圖1)上而面向自行車車把(見圖1)的騎車者所決定的該些方向。
如圖1所示,自行車1包含自行車鏈條9、車架11、車把13、前車輪17、後車輪19、換檔裝置24、驅動部份25、及前叉39。
前叉39被可旋轉地附接於車架11。車把13被固定於前叉39。前車輪17被可旋轉地附接於前叉39。後車輪19經由後輪轂總成29而被可旋轉地附接於車架11的後部。前輪胎17a被附接於前車輪17。後輪胎19a被附接於後車輪19。
換檔裝置24被附接於車把13。換檔裝置24經由控制纜線22而操作後撥鏈器26。藉由換檔裝置24,後撥鏈器26將自行車鏈條9從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自行車鏈輪總成的例子)的一個後鏈輪移動至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的另一個後鏈輪。多個後鏈輪以簡化的方式顯示在圖1中。後撥鏈器26被例如附接於車架11的後部。
驅動部份25主要包含曲柄總成27及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明確地說,驅動部份25主要包含曲柄總成27、後輪轂總成29、及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
曲柄總成27被可旋轉地支撐在車架11的下方部份上。曲柄總成27包含至少一個前鏈輪35。在此實施例中,曲柄總成27包含與自行車鏈條9接合的前鏈輪35。
後輪轂總成29被安裝在車架11的後部上。後輪轂總成29支撐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
如圖1所示,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是由後輪轂總成29可旋轉地支撐。明確地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是由後輪轂總成29的外側部份可旋轉地支撐。所述的外側部份被建構成相對於後輪轂總成29的輪轂軸51旋轉。輪轂軸51被安裝於車架11的後部。
如圖2至4所示,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具有旋轉中心軸線C1。如圖3及4所示,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包含鏈輪托架30及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明確地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包含第一鏈輪32A及第二鏈輪32B(多個鏈輪的例子)、鏈輪托架30、及第一間隔件31。換句話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包含多個鏈輪32A及32B、鏈輪托架30、及間隔件31。如圖4所示,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進一步包含第二間隔件33A、第三間隔件33B、第四間隔件33C、第五間隔件33D、及第六間隔件33E。
如圖2所示,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進一步包含第三鏈輪32C(附加鏈輪的例子)。換句話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進一步包含附加鏈輪32C。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進一步包含第四鏈輪32D、第五鏈輪32E、第六鏈輪32F、第七鏈輪32G、第八鏈輪32H、第九鏈輪32I、及第十鏈輪32J(多個附加鏈輪的例子)。換句話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進一步包含多個附加鏈輪32D至32J。
如圖2所示,第一至第十鏈輪32A至32J分別具有不同的直徑。第一至第十鏈輪32A至32J分別包含用來接合自行車鏈條9的多個齒。所述的多個齒被設置在第一至第十鏈輪32A至32J的每一個的外周邊部份上。
如圖2及4所示,第一鏈輪32A形成為實質上環狀的形狀。第一鏈輪32A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鏈輪32A的外部直徑在第一至第十鏈輪32A至32J中為最大的。第一鏈輪32A是藉著固定構件34例如鉚釘而被附接於鏈輪托架30。
第二鏈輪32B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與第一鏈輪32A間隔開地被設置。第二鏈輪32B形成為實質上環狀的形狀。第二鏈輪32B被建構成使得第二鏈輪32B的外部直徑小於第一鏈輪32A的外部直徑。第二鏈輪32B是藉著固定構件34例如鉚釘而被附接於鏈輪托架30。
第三鏈輪32C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與第二鏈輪32B間隔開地被設置。第三鏈輪32C於軸向方向相鄰於第一間隔件31,使得第一間隔件31被設置在鏈輪托架30與第三鏈輪32C之間。換句話說,附加鏈輪32C於軸向方向相鄰於間隔件31,使得間隔件31被設置在鏈輪托架30與附加鏈輪32C之間。第三鏈輪32C被建構成使得第三鏈輪32C的外部直徑小於第二鏈輪32B的外部直徑。
第四至第十鏈輪32D至32J分別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彼此間隔開地被設置。第四至第十鏈輪32D至32J被建構成使得第四至第十鏈輪32D至32J的每一個的外部直徑從第三鏈輪32C朝向第十鏈輪32J減小。
如圖4所示,第三至第十鏈輪32C至32J各自具有輪轂接合輪廓32Ca、32Da、32Ea、32Fa、32Ga、32Ha、32Ia、32Ja。第三至第十鏈輪32C至32J各自的輪轂接合輪廓32Ca至32Ja被設置在第三至第十鏈輪32C至32J各自的內周邊部份上。輪轂接合輪廓32Ca至32Ja與後輪轂總成29(見圖1)接合。舉例而言,第三至第十鏈輪32C至32J各自的輪轂接合輪廓32Ca至32Ja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被安裝於後輪轂總成29的安裝狀態中藉著栓槽(spline)配置而與後輪轂總成29接合。
如圖4所示,鏈輪托架30支撐第一鏈輪32A及第二鏈輪32B(多個鏈輪的例子)。舉例而言,鏈輪托架30的一側支撐第一鏈輪32A。鏈輪托架30的另一側支撐第二鏈輪32B。鏈輪托架30的該另一側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面向第三鏈輪32C。
如圖5所示,鏈輪托架30包含第一中心部份30a及多個第一臂30b。鏈輪托架30具有輪轂接合輪廓30c。鏈輪托架30具有第一接合輪廓30d。
第一中心部份30a形成為實質上環狀的形狀。後輪轂總成29被設置在第一中心部份30a的內周邊側。
所述的多個第一臂30b從第一中心部份30a徑向向外延伸。所述的多個第一臂30b各自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圓周方向彼此間隔開地被設置。
第一臂30b的近端部連接於第一中心部份30a。舉例而言,第一臂30b的近端部與第一中心部份30a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第一鏈輪32A及第二鏈輪32B藉著固定構件34例如鉚釘而被附接於每一個第一臂30b的遠端部。
輪轂接合輪廓30c被設置在第一中心部份30a的內周邊部份上。輪轂接合輪廓30c與後輪轂總成29接合。舉例而言,輪轂接合輪廓30c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被安裝於後輪轂總成29的安裝狀態中(見圖1)藉著栓槽接合而與後輪轂總成29接合。
如圖4所示,第一接合輪廓30d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被設置於第一鏈輪32A及第二鏈輪32B(多個鏈輪的例子)的徑向內側。如圖5所示,第一接合輪廓30d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一臂30b中的至少一個。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接合輪廓30d被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一臂30b的每一個。
如圖5所示,鏈輪托架30具有成為第一接合輪廓的至少一個第一開口30d。在此實施例中,鏈輪托架30具有成為第一接合輪廓的多個第一開口30d。
每一個第一開口30d被設置在所述的多個第一臂30b的每一個上。每一個第一開口30d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穿透所述的多個第一臂30b的每一個。
如圖4所示,每一個第一開口30d被設置在旋轉中心軸線C1與第一及第二鏈輪32A及32B之間。明確地說,每一個第一開口30d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徑向方向被設置在第一中心部份30a與第一及第二鏈輪32A及32B之間。
第一間隔件31較佳地由非金屬材料例如樹脂及類似者製成。並且,第一間隔件31也可由金屬例如鋁、鈦、鐵、及類似者製成。
如圖4所示,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相鄰於鏈輪托架30。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支撐鏈輪托架30。
明確地說,第一間隔件31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被設置在鏈輪托架30與第三鏈輪32C之間。第一間隔件31藉著與鏈輪托架30接合及抵靠於鏈輪托架30及第三鏈輪32C而支撐鏈輪托架30。
如圖6所示,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包含第二中心部份31a及多個第二臂31b。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第二接合輪廓31c。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不具有輪轂接合輪廓。換句話說,第一間隔件31不與後輪轂總成29接合。
第二中心部份31a形成為實質上環狀的形狀。後輪轂總成29被設置在第二中心部份31a的內周邊側。
所述的多個第二臂31b從第二中心部份31a徑向向外延伸。所述的多個第二臂31b各自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圓周方向彼此間隔開地被設置。
第二臂31b的近端部連接於第二中心部份31a。舉例而言,第二臂31b的近端部與第二中心部份31a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
如圖4及6所示,第二接合輪廓31c被建構成與鏈輪托架30的第一接合輪廓30d接合。第二接合輪廓31c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被設置於第一鏈輪32A及第二鏈輪32B的徑向內側。第二接合輪廓31c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二臂31b中的至少一個。在此實施例中,第二接合輪廓31c被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二臂31b的每一個。第二接合輪廓31c與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
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成為第二接合輪廓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的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適配(fit)鏈輪托架30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開口30d。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與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成為第二接合輪廓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所述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的每一個從第一間隔件31於軸向方向突出。明確地說,所述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的每一個從每一個第二臂31b於軸向方向突出。較佳地,所述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與第一間隔件31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
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的所述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分別適配鏈輪托架30的所述的多個第一開口30d。在此實施例中,軸向突出部份31c藉著例如彈性接合、壓入配合(press-fitting)接合等而被插入鏈輪托架30的第一開口30d內且與鏈輪托架30的第一開口30d接合。
如圖4及6所示,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被軸向突出部份31c環繞的至少一個第二開口31e。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分別被所述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環繞的多個第二開口31e。
每一個第二開口31e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徑向方向被設置在旋轉中心軸線C1與第一及第二鏈輪32A及32B之間。每一個第二開口31e被設置在所述的多個第二臂31b的每一個上。每一個第二開口31e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穿透所述的多個第二臂31b的每一個。
如圖4及6所示,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的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被建構成在組裝狀態中抵靠於鏈輪托架30。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環繞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分別環繞所述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的多個軸向抵靠表面31d。所述的多個軸向抵靠表面31d被建構成在組裝狀態中抵靠於鏈輪托架30。所述的多個軸向抵靠表面31d分別繞軸向突出部份31c的近端部被設置在第二臂31b上。
如圖4所示,第二至第六間隔件33A至33E的每一個形成為實質上環狀的形狀。第二至第六間隔件33A至33E會在以下被簡要地敘述,因為第二至第六件間隔件33A至33E的每一個為傳統的間隔件。
第二間隔件33A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被設置在第三鏈輪32C與第四鏈輪32D之間。第三間隔件33B於軸向方向被設置在第四鏈輪32D與第五鏈輪32E之間。
第四間隔件33C於軸向方向被設置在第五鏈輪32E與第六鏈輪32F之間。第五間隔件33D於軸向方向被設置在第六鏈輪32F與第七鏈輪32G之間。第六間隔件33E於軸向方向被設置在第七鏈輪32G與第八鏈輪32H之間。
第九鏈輪32I的中心部份32Ib作用成為間隔件。第九鏈輪32I的中心部份32Ib被建構成於軸向方向抵靠於第八鏈輪32H。第九鏈輪32I的中心部份32Ib從第九鏈輪32I於軸向方向朝向第八鏈輪32H突出。
第十鏈輪32J的中心部份32Jb作用成為間隔件。第十鏈輪32J的中心部份32Jb被建構成於軸向方向抵靠於第九鏈輪32I。第十鏈輪32J的中心部份32Jb從第十鏈輪32J於軸向方向朝向第九鏈輪32I突出。
上述的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如以下所述地被附接於後輪轂總成29。首先,第一鏈輪32A及第二鏈輪32B被固定於鏈輪托架30。第一間隔件31藉由將軸向突出部份31c裝配於第一開口30d及經由軸向抵靠表面31d抵靠於鏈輪托架30而被附接於鏈輪托架30。第一間隔件31不與後輪轂總成29的外周邊部份接合,因為第一間隔件31在此實施例中不具有任何有栓槽的部份以與後輪轂總成29接合。
其次,鏈輪托架30以栓槽接合而被設置在後輪轂總成29的外周邊部份上。第三鏈輪32C被設置在後輪轂總成29的外周邊部份上,使得第三鏈輪32C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抵靠於第一間隔件31。
第四至第八鏈輪32D至32H分別經由第二至第六間隔件33A至33E而以栓槽接合被設置在後輪轂總成29的外周邊部份上。
第九鏈輪32I以栓槽接合而被設置在後輪轂總成29的外周邊部份上,使得第九鏈輪32I的中心部份32Ib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抵靠於第八鏈輪32H。
第十鏈輪32J以栓槽接合而被安裝於後輪轂總成29,使得第十鏈輪32J的中心部份32Jb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抵靠於第九鏈輪32I。
最後,鏈輪托架30、第三至第十鏈輪32C至32J、及第一至第六間隔件31及33A至33E藉著被附接於後輪轂總成29的鎖定構件37(見圖4)而被定位。
成為第一實施例的變化,鏈輪托架30可支撐三個或多於三個的鏈輪。另外,鏈輪托架30可由金屬材料例如鋁、鈦、鐵等製成,或是由非金屬材料例如塑膠、纖維強化塑膠等製成。
成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變化,如圖7所示,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可具有輪轂接合輪廓31f。在此情況中,舉例而言,第一間隔件31的輪轂接合輪廓31f藉著栓槽接合而與後輪轂總成29接合。
成為第一實施例的又一變化,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自行車鏈輪總成的例子)可進一步包含附加鏈輪托架。在此情況中,舉例而言,附加鏈輪托架支撐第三鏈輪32C及第四鏈輪32D(多個附加鏈輪的例子)。當然,附加鏈輪托架可支撐三個或多於三個的鏈輪。
附加鏈輪托架於軸向方向相鄰於第一間隔件31,使得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被設置在鏈輪托架30與附加鏈輪托架之間。明確地說,第一間隔件31在第一間隔件31抵靠於鏈輪托架30及附加鏈輪托架的狀態中被設置在鏈輪托架30與附加鏈輪托架之間。
與第一實施例實質上相同的組態的具體說明在第二實施例中被省略。關於在以下會被省略的敘述,第一實施例的敘述適用於第二實施例。
在第二實施例中,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28(自行車鏈輪總成的例子)具有旋轉中心軸線C1。如圖8所示,第一鏈輪132A作用成為第一實施例的鏈輪托架30。在此情況中,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28(自行車鏈輪總成的例子)包含第一鏈輪132A(鏈輪的例子)及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
明確地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28在不具有第一實施例的鏈輪托架30的情況下包含第一鏈輪132A及第一間隔件31。
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相鄰於第一鏈輪132A(鏈輪的例子)。第一間隔件31於軸向方向支撐第一鏈輪132A。第一間隔件31具有第二接合輪廓31c,此第二接合輪廓31c被建構成與第一鏈輪132A的第三接合輪廓132d(第一接合輪廓的例子)接合。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不具有輪轂接合輪廓。
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成為第二接合輪廓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第一間隔件31的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適配第一鏈輪132A(鏈輪的例子)的至少一個第三開口132d(以下會敘述)。
第一間隔件31具有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的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被建構成在組裝狀態中抵靠於第一鏈輪132A(鏈輪的例子)。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28進一步包含第二鏈輪132B(附加鏈輪的例子)。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28進一步包含第三鏈輪132C、第四鏈輪132D、第五鏈輪132E、第六鏈輪132F、第七鏈輪132G、第八鏈輪132H、及第九鏈輪132I(多個附加鏈輪的例子)。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28進一步包含第二至第六間隔件33A至33E。
第一間隔件31的組態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見圖6)。第二至第九鏈輪132B至132I的組態相應於第一實施例的第三至第十鏈輪32C至32J的組態(見圖4)。第二至第六間隔件33A至33E的組態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見圖4)。因此,這些組態的說明在第二實施例中被省略。
如圖8及9所示,第一鏈輪132A(鏈輪的例子)包含第三中心部份132a(第一中心部份的例子)及多個第三臂132b(多個第一臂的例子)。第一鏈輪132A進一步包含外周邊部份132c。第一鏈輪132A(鏈輪的例子)具有第三接合輪廓132d(第一接合輪廓的例子)。第一鏈輪132A具有輪轂接合輪廓132e。
第三中心部份132a形成為實質上環狀的形狀。後輪轂總成29被設置在第三中心部份132a的內周邊側。
外周邊部份132c形成為實質上環狀的形狀。外周邊部份132c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被設置在第三中心部份132a的徑向外側。外周邊部份132c包含多個齒。
所述的多個第三臂132b(多個第一臂的例子)從第三中心部份132a(第一中心部份的例子)徑向向外延伸。所述的多個第三臂132b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徑向方向被設置在第三中心部份132a與外周邊部份132c之間。
所述的多個第三臂132b連接於第三中心部份132a及外周邊部份132c。舉例而言,所述的多個第三臂132b與第三中心部份132a及外周邊部份132c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
第三接合輪廓132d被建構成與第一間隔件31的第二接合輪廓31c接合。第三接合輪廓132d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被設置在外周邊部份132c的徑向內側。
第三接合輪廓132d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三臂132b中的至少一個。在此實施例中,第三接合輪廓132d被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三臂132b的每一個。
第一鏈輪132A具有成為第三接合輪廓(第一接合輪廓的例子)的至少一個第三開口132d(至少一個第一開口的例子)。舉例而言,第一鏈輪132A具有成為第三接合輪廓的多個第三開口132d。
每一個第三開口132d被設置在所述的多個第三臂132b的每一個上。每一個第三開口132d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穿透所述的多個第三臂132b的每一個。
每一個第三開口132d被設置在外周邊部份132c與旋轉中心軸線C1之間。明確地說,每一個第三開口132d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徑向方向被設置在外周邊部份132c與第三中心部份132a之間。
輪轂接合輪廓132e被設置在第三中心部份132a的內周邊部份上。輪轂接合輪廓132e與後輪轂總成29接合。舉例而言,輪轂接合輪廓132e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28被安裝於後輪轂總成29的安裝狀態中藉著栓槽接合而與後輪轂總成29接合。
上述的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28如以下所述地被附接於後輪轂總成29。首先,第一間隔件31藉由將軸向突出部份31c裝配於第三開口132d及經由軸向抵靠表面31d抵靠於第一鏈輪132A而被附接於第一鏈輪132A。第一間隔件31不與後輪轂總成29的外周邊部份接合,因為第一間隔件31在此實施例中不具有任何有栓槽的部份以與後輪轂總成29接合。
其次,第一鏈輪132A以栓槽接合而被設置在後輪轂總成29的外周邊部份上。第二鏈輪132B被設置在後輪轂總成29的外周邊部份上,使得第二鏈輪132B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抵靠於第一間隔件31。
第三至第七鏈輪132C至132G分別經由第二至第六間隔件33A至33E而以栓槽接合被設置在後輪轂總成29的外周邊部份上。
第八鏈輪132H以栓槽接合而被設置在後輪轂總成29的外周邊部份上,使得第八鏈輪132H的中心部份132Ha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抵靠於第七鏈輪132G。
第九鏈輪132I以栓槽接合而被安裝於後輪轂總成29,使得第九鏈輪132I的中心部份132Ia抵靠於第八鏈輪132H。
最後,第一至第九鏈輪132A至132I及第一至第六間隔件31及33A至33E藉著被附接於後輪轂總成29的鎖定構件37而被定位。
成為第二實施例的變化,如圖7所示,第一間隔件31可具有輪轂接合輪廓31f。在此情況中,舉例而言,第一間隔件31的輪轂接合輪廓31f藉著栓槽接合而與後輪轂總成29接合。
第一及第二實施例的組態可如下地被敘述。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128(自行車鏈輪總成的例子)具有旋轉中心軸線C1。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8、128包含鏈輪托架30及第一鏈輪132A(鏈輪的例子)中之一者、及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
鏈輪托架30及第一鏈輪132A(鏈輪的例子)中之該一者包含第一中心部份30a或第三中心部份132a、及多個第一臂30b或多個第三臂132b。鏈輪托架30及第一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具有第一接合輪廓30d或第三接合輪廓132d、及輪轂接合輪廓30c、132e。
所述的多個第一臂30b或第三臂132b從第一中心部份30a或第三中心部份132a徑向向外延伸。第一接合輪廓30d或第三接合輪廓132d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一臂30b或第三臂132b中的至少一個。鏈輪托架30及第一鏈輪132A(鏈輪的例子)中之該一者具有成為第一接合輪廓或第三接合輪廓的至少一個第一開口30d或第三開口132d。
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支撐鏈輪托架30及第一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第一間隔件31於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相鄰於鏈輪托架30及第一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
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包含第二中心部份31a及多個第二臂31b。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第二接合輪廓31c。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不具有輪轂接合輪廓。
所述的多個第二臂31b從第二中心部份31a徑向向外延伸。第二接合輪廓31c被建構成與鏈輪托架30及第一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的第一接合輪廓30d或第三接合輪廓132d接合。
第二接合輪廓31c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所述的多個第二臂31b中的至少一個。第二接合輪廓31c與第一間隔件31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
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成為第二接合輪廓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第一間隔件31的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適配鏈輪托架30及第一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的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開口30d或第三開口132d。
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具有被軸向突出部份31c環繞的至少一個第二開口31e。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環繞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第一間隔件31(間隔件的例子)的所述的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被建構成在組裝狀態中抵靠於鏈輪托架30及第一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
在瞭解本揭示的範圍時,術語「零件」、「區段」、「部份」、「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被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及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並且,此處被用來敘述以上的實施例的下列方向術語「向前」、「向後」、「上方」、「向下」、「直立或垂直」、「水平」、「下方」、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自行車鏈輪總成的該等方向。
因此,這些術語在被用來敘述本技術時應相對於自行車鏈輪總成被解讀。
1‧‧‧自行車9‧‧‧自行車鏈條11‧‧‧車架13‧‧‧車把17‧‧‧前車輪17a‧‧‧前輪胎19‧‧‧後車輪19a‧‧‧後輪胎22‧‧‧控制纜線24‧‧‧換檔裝置25‧‧‧驅動部份26‧‧‧後撥鏈器27‧‧‧曲柄總成28‧‧‧自行車後鏈輪總成,自行車鏈輪總成29‧‧‧後輪轂總成30‧‧‧鏈輪托架30a‧‧‧第一中心部份30b‧‧‧第一臂30c‧‧‧輪轂接合輪廓30d‧‧‧第一接合輪廓,第一開口31‧‧‧第一間隔件,間隔件31a‧‧‧第二中心部份31b‧‧‧第二臂31c‧‧‧第二接合輪廓,軸向突出部份31d‧‧‧軸向抵靠表面31e‧‧‧第二開口31f‧‧‧輪轂接合輪廓32A‧‧‧第一鏈輪,鏈輪32B‧‧‧第二鏈輪,鏈輪32C‧‧‧第三鏈輪,附加鏈輪32D‧‧‧第四鏈輪,附加鏈輪32E‧‧‧第五鏈輪,附加鏈輪32F‧‧‧第六鏈輪,附加鏈輪32G‧‧‧第七鏈輪,附加鏈輪32H‧‧‧第八鏈輪,附加鏈輪32I‧‧‧第九鏈輪,附加鏈輪32J‧‧‧第十鏈輪,附加鏈輪32Ca‧‧‧輪轂接合輪廓32Da‧‧‧輪轂接合輪廓32Ea‧‧‧輪轂接合輪廓32Fa‧‧‧輪轂接合輪廓32Ga‧‧‧輪轂接合輪廓32Ha‧‧‧輪轂接合輪廓32Ia‧‧‧輪轂接合輪廓32Ja‧‧‧輪轂接合輪廓32Ib‧‧‧中心部份32Jb‧‧‧中心部份33A‧‧‧第二間隔件33B‧‧‧第三間隔件33C‧‧‧第四間隔件33D‧‧‧第五間隔件33E‧‧‧第六間隔件34‧‧‧固定構件35‧‧‧前鏈輪37‧‧‧鎖定構件39‧‧‧前叉51‧‧‧輪轂軸128‧‧‧自行車後鏈輪總成,自行車鏈輪總成132A‧‧‧第一鏈輪,鏈輪132B‧‧‧第二鏈輪132C‧‧‧第三鏈輪132D‧‧‧第四鏈輪132E‧‧‧第五鏈輪132F‧‧‧第六鏈輪132G‧‧‧第七鏈輪132H‧‧‧第八鏈輪132I‧‧‧第九鏈輪132a‧‧‧第三中心部份132b‧‧‧第三臂132c‧‧‧外周邊部份132d‧‧‧第三接合輪廓,第三開口132e‧‧‧輪轂接合輪廓C1‧‧‧旋轉中心軸線
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的側視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外側立體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內側立體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內側剖面立體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鏈輪托架的立體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間隔件的立體圖。
圖7為成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變化的第一間隔件的立體圖。
圖8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內側剖面立體圖。
圖9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鏈輪及間隔件的內側剖面立體圖。
28‧‧‧自行車後鏈輪總成,自行車鏈輪總成
30‧‧‧鏈輪托架
30a‧‧‧第一中心部份
30b‧‧‧第一臂
30c‧‧‧輪轂接合輪廓
30d‧‧‧第一接合輪廓,第一開口
31‧‧‧第一間隔件,間隔件
31a‧‧‧第二中心部份
31c‧‧‧第二接合輪廓,軸向突出部份
31d‧‧‧軸向抵靠表面
31e‧‧‧第二開口
32A‧‧‧第一鏈輪,鏈輪
32B‧‧‧第二鏈輪,鏈輪
32C‧‧‧第三鏈輪,附加鏈輪
32D‧‧‧第四鏈輪,附加鏈輪
32E‧‧‧第五鏈輪,附加鏈輪
32F‧‧‧第六鏈輪,附加鏈輪
32G‧‧‧第七鏈輪,附加鏈輪
32H‧‧‧第八鏈輪,附加鏈輪
32I‧‧‧第九鏈輪,附加鏈輪
32J‧‧‧第十鏈輪,附加鏈輪
32Ca‧‧‧輪轂接合輪廓
32Da‧‧‧輪轂接合輪廓
32Ea‧‧‧輪轂接合輪廓
32Fa‧‧‧輪轂接合輪廓
32Ga‧‧‧輪轂接合輪廓
32Ha‧‧‧輪轂接合輪廓
32Ia‧‧‧輪轂接合輪廓
32Ja‧‧‧輪轂接合輪廓
32Ib‧‧‧中心部份
32Jb‧‧‧中心部份
33A‧‧‧第二間隔件
33B‧‧‧第三間隔件
33C‧‧‧第四間隔件
33D‧‧‧第五間隔件
33E‧‧‧第六間隔件
34‧‧‧固定構件
37‧‧‧鎖定構件
C1‧‧‧旋轉中心軸線

Claims (26)

  1. 一種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具有旋轉中心軸線(C1),該自行車鏈輪總成(28)包含:多個鏈輪(32A,32B);鏈輪托架(30),其支撐該多個鏈輪(32A,32B)且具有第一接合輪廓(30d);及間隔件(31),其於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相鄰於該鏈輪托架(30),該間隔件(31)於該軸向方向支撐該鏈輪托架(30)且具有第二接合輪廓(31c),該第二接合輪廓(31c)被建構成與該鏈輪托架(30)的該第一接合輪廓(30d)接合,其中該鏈輪托架(30)包含第一中心部份(30a)、及從該第一中心部份(30a)徑向向外延伸的多個第一臂(30b),且該第一接合輪廓(30d)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該多個第一臂(30b)中的至少一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進一步包含:附加鏈輪(32C),其於該軸向方向相鄰於該間隔件(31),使得該間隔件(31)被設置在該鏈輪托架(30)與該附加鏈輪(32C)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 進一步包含:附加鏈輪托架,其支撐多個附加鏈輪,其中該附加鏈輪托架於該軸向方向相鄰於該間隔件(31),使得該間隔件(31)被設置在該鏈輪托架(30)與該附加鏈輪托架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鏈輪托架(30)具有成為該第一接合輪廓(30d)的至少一個第一開口(30d),該間隔件(31)具有成為該第二接合輪廓(31c)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且該間隔件(31)的該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適配該鏈輪托架(30)的該至少一個第一開口(30d)。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間隔件(31)具有被該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環繞的至少一個第二開口(31e)。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鏈輪托架(30)具有成為該第一接合輪廓(30d)的多個第一開口(30d), 該間隔件(31)具有成為該第二接合輪廓(31c)的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且該間隔件(31)的該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分別適配該鏈輪托架(30)的該多個第一開口(30d)。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間隔件(31)具有分別被該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環繞的多個第二開口(31e)。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第一接合輪廓(30d)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C1)被設置於該多個鏈輪(32A,32B)的徑向內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間隔件(31)包含第二中心部份(31a)、及從該第二中心部份(31a)徑向向外延伸的多個第二臂(31b),且該第二接合輪廓(31c)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該多個第二臂(31b)中的至少一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 該間隔件(31)包含第二中心部份(31a)、及從該第二中心部份(31a)徑向向外延伸的多個第二臂(31b),且該第二接合輪廓(31c)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該多個第二臂(31b)中的至少一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間隔件(31)具有環繞該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的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且該間隔件(31)的該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被建構成在組裝狀態中抵靠於該鏈輪托架(30)。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間隔件(31)具有分別環繞該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的多個軸向抵靠表面(31d),且該間隔件(31)的該多個軸向抵靠表面(31d)被建構成在組裝狀態中抵靠於該鏈輪托架(30)。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與該間隔件(31)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多個軸向突出部份(31c)與該間隔件(31)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進一步包含:多個附加鏈輪(32C-32J)。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鏈輪托架(30)具有輪轂接合輪廓(30c)。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間隔件(31)具有輪轂接合輪廓(31f)。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其中該間隔件(31)不具有輪轂接合輪廓(31f)。
  19. 一種自行車鏈輪總成(28,128),具有旋轉中心軸線(C1),該自行車鏈輪總成(28,128)包含:鏈輪托架(30)及鏈輪(132A)中之一者,其具有第一接 合輪廓(30d,132d)及輪轂接合輪廓(30c,132e);及間隔件(31),其於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C1)的軸向方向相鄰於該鏈輪托架(30)及該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該間隔件(31)於該軸向方向支撐該鏈輪托架(30)及該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且具有第二接合輪廓(31c),該第二接合輪廓(31c)被建構成與該鏈輪托架(30)及該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的該第一接合輪廓(30d,132d)接合,該間隔件(31)不具有輪轂接合輪廓(31f)。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128),其中該鏈輪托架(30)及該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具有成為該第一接合輪廓(30d,132d)的至少一個第一開口(30d,132d),該間隔件(31)具有成為該第二接合輪廓(31c)的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且該間隔件(31)的該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適配該鏈輪托架(30)及該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的該至少一個第一開口(30d,132d)。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128),其中該間隔件(31)具有被該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環繞的至少一個第二開口(31e)。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至第2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128),其中該鏈輪托架(30)及該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包含第一中心部份(30a,132a)、及從該第一中心部份(30a,132a)徑向向外延伸的多個第一臂(30b,132b),且該第一接合輪廓(30d,132d)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該多個第一臂(30b,132b)中的至少一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至第2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128),其中該間隔件(31)包含第二中心部份(31a)、及從該第二中心部份(31a)徑向向外延伸的多個第二臂(31b),且該第二接合輪廓(31c)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該多個第二臂(31b)中的至少一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128),其中該間隔件(31)包含第二中心部份(31a)、及從該第二中心部份(31a)徑向向外延伸的多個第二臂(31b),且該第二接合輪廓(31c)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該多個第二臂(31b)中的至少一個。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 128),其中該間隔件(31)具有環繞該至少一個軸向突出部份(31c)的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且該間隔件(31)的該至少一個軸向抵靠表面(31d)被建構成在組裝狀態中抵靠於該鏈輪托架(30)及該鏈輪(132A)中之該一者。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第20項、第21項、或第25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28,128),其中該第二接合輪廓(31c)與該間隔件(31)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構件。
TW108102676A 2018-01-25 2019-01-24 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8147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01182.6 2018-01-25
??102018201182.6 2018-01-25
DE102018201182.6A DE102018201182A1 (de) 2018-01-25 2018-01-25 Fahrrad-Kettenrad-Baueinhe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2359A TW201932359A (zh) 2019-08-16
TWI814773B true TWI814773B (zh) 2023-09-11

Family

ID=67144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2676A TWI814773B (zh) 2018-01-25 2019-01-24 自行車鏈輪總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7519B (zh)
DE (1) DE102018201182A1 (zh)
TW (1) TWI8147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04289A (ja) * 2020-12-28 2022-07-08 シマノ(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支持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2501A (zh) * 2007-08-09 2009-02-11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用于自行车的链轮模块以及包括这种模块的链轮组件
CN101362503B (zh) * 2007-08-09 2013-11-06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齿轮的组件
CN105857505A (zh) * 2015-02-05 2016-08-17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链轮组件和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TW201736190A (zh) * 2016-03-11 2017-10-16 蓋滋公司 曲柄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07992B1 (fr) * 1981-06-17 1986-11-07 Haubtmann A Sa Ets Double plateau pour pedalier de bicyclettes et vehicules similaires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d'assemblage
JP3562883B2 (ja) * 1995-09-29 2004-09-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後輪用多段ホイール
EP1407962A1 (en) * 2002-10-11 2004-04-14 Campagnolo Srl Sprocket support member for a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9994285B2 (en) * 2016-06-15 2018-06-12 Shimano Inc. Multiple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2501A (zh) * 2007-08-09 2009-02-11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用于自行车的链轮模块以及包括这种模块的链轮组件
CN101362503B (zh) * 2007-08-09 2013-11-06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齿轮的组件
TWI455849B (zh) * 2007-08-09 2014-10-11 Campagnolo Srl 用於自行車之齒輪的組件
CN105857505A (zh) * 2015-02-05 2016-08-17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链轮组件和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TW201736190A (zh) * 2016-03-11 2017-10-16 蓋滋公司 曲柄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7519B (zh) 2022-01-04
DE102018201182A1 (de) 2019-07-25
CN110077519A (zh) 2019-08-02
TW201932359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0275B (zh) 自行车链轮支撑构件和自行车链轮组件
US10293639B2 (en) Bicycle hub assembly
US9932090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CN107521610B (zh) 多重自行车链轮组件
TWI726190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CN107539419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US9868491B1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20210339826A1 (en) Sprocket support body
US8956254B2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10773772B2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20170190384A1 (en) Bicycle hub assembly
US20120196711A1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10703440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CN109720500B (zh) 自行车轮毂组件及自行车传动系组件
TWI727138B (zh) 自行車鏈輪總成
US10717495B2 (en) Bicycle sprocket
US10442496B2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20180009505A1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US10774915B2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TWI814773B (zh) 自行車鏈輪總成
US10926836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10864964B2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