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4317B - 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4317B
TWI814317B TW111112227A TW111112227A TWI814317B TW I814317 B TWI814317 B TW I814317B TW 111112227 A TW111112227 A TW 111112227A TW 111112227 A TW111112227 A TW 111112227A TW I814317 B TWI814317 B TW I8143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area
conductive pattern
display panel
dummy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2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9867A (zh
Inventor
魯又誠
蔡嘉豪
吳勇勳
邱維彥
Original Assignee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9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9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4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43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integrated with passive devices, e.g. auxiliary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訊號線以及第一虛設導電圖案。基板包括功能顯示區、緩衝區以及一般顯示區,其中緩衝區位於功能顯示區與一般顯示區之間。第一訊號線以及第一虛設導電圖案設置在基板上且對應於緩衝區,其中第一虛設導電圖案與部分的第一訊號線重疊。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
相較於在顯示面板上挖孔來容置相機模組,將相機模組設置在顯示面板下可有效縮減邊框或有助於提升顯示區的尺寸。然而,連接一般顯示區及設有相機模組的顯示區的像素的導線設計可能因負載(例如電阻或電容)不均而導致顯示品質下降。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其有助於改善負載不均的問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訊號線以及第一虛設導電圖案。基板包括功能顯示區、緩衝區以及一般顯示區,其中緩衝區位於功能顯示區與一般顯示區之間。第一訊號線以及第一虛設導電圖案設置在基板上且對應於緩衝區,其中第一虛設導電圖案與部分的第一訊號線重疊。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通過參考以下的詳細描述並同時結合附圖可以理解本揭露。須注意的是,為了使讀者能容易瞭解及圖式的簡潔,本揭露中的多張圖式只繪出電子裝置/顯示裝置的一部分,且圖式中的特定元件並非依照實際比例繪圖。此外,圖中各元件的數量及尺寸僅作為示意,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的範圍。舉例來說,為了清楚起見,各膜層、區域或結構的相對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縮小或放大。
本揭露通篇說明書與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會使用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元件。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電子設備製造商可能會以不同的名稱來指稱相同的元件。本文並不意在區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稱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具有”與“包括”等詞為開放式詞語,因此其應被解釋為“包括但不限定為…”之意。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應了解到,當元件或膜層被稱為設置在另一個元件或膜層“上”或“連接”另一個元件或膜層時,所述元件或膜層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或膜層上或直接連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膜層,或者兩者之間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層(非直接情況)。相反地,當元件或膜層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個元件或膜層“上”或“直接連接”另一個元件或膜層時,兩者之間不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層。
本文中所提到的術語“等於” 或“相同”通常代表落在給定數值或範圍的10%範圍內,或代表落在給定數值或範圍的5%、3%、2%、1%或0.5%範圍內。此外,用語“給定範圍為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給定範圍落在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的範圍內”表示所述給定範圍包含第一數值、第二數值以及它們之間的其它數值。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關於接合、連接之用語例如“連接”、“互連”等,除非特別定義,否則可指兩個結構係直接接觸,或者亦可指兩個結構並非直接接觸,其中有其它結構設於此兩個結構之間。關於接合、連接之用語亦可包括兩個結構都可移動,或者兩個結構都固定的情況。此外,用語“電性連接”、“耦接”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連接手段。另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不同的元件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也並非用以限定元件的製造順序或設置順序。
本揭露的電子裝置可包括顯示裝置、天線裝置、感測裝置、發光裝置、觸控電子裝置(touch display)、曲面電子裝置(curved display)或非矩形電子裝置(free shape display),但不以此為限。電子裝置可包括可彎折或可撓式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可例如包括液晶(liquid crystal)、發光二極體、量子點(Quantum dot,QD)、螢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其他適合的顯示介質,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限於此。發光二極體可例如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uantum dot LED,可包括QLED、QDLED)、或其他適合之材料、或上述組合,但不以此為限。顯示裝置可例如包括拼接顯示裝置,但不以此為限。天線裝置可例如是液晶天線,但不以此為限。天線裝置可例如包括天線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需注意的是,電子裝置可為前述之任意排列組合,但不以此為限。此外,電子裝置的外型可為矩形、圓形、多邊形、具有彎曲邊緣的形狀或其他適合的形狀。電子裝置可以具有驅動系統、控制系統、光源系統…等週邊系統以支援顯示裝置、天線裝置或拼接裝置。下文將以顯示裝置做為電子裝置以說明本揭露內容,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顯示裝置可包括顯示面板,以提供顯示畫面。顯示面板可以是任何種類的顯示面板,如自發光顯示面板或非自發光顯示面板。自發光顯示面板可包括發光二極體、光轉換層或其他適合之材料、或上述組合,但不以此為限。發光二極體可例如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uantum dot LED,可包括QLED、QDLED),但不以此為限。光轉換層可包括波長轉換材料及/或光過濾材料,光轉換層可例如包括螢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量子點(Quantum Dot,QD)、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非自發光顯示面板可包括液晶顯示面板,但不以此為限。顯示面板若為非自發光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括光源模組。光源模組可以是任何種類的光源模組,如直下式光源模組或側入式光源模組。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還可包括感測裝置。感測裝置可包括相機或紅外線傳感器(infrared sensor)或指紋感測器等,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裝置還可包括閃光燈、紅外光(infrared,IR)光源、其他感測器、電子元件、或上述組合,但不限於此。感測裝置可設置在顯示面板下,以縮減邊框或提升顯示區域的尺寸,但不以此為限。以下搭配圖1至圖9說明顯示面板的一些實施例。
圖1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圖2至圖4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5A是對應於第一訊號線或第二訊號線的區域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5B是對應於第三訊號線的區域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6A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6B是圖6A中區域R1的放大示意圖。圖7及圖8A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8B及圖8C分別是圖8A中區域R2及區域R3的放大示意圖。圖9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在圖1至圖9的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標號,且將省略其贅述。此外,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徵只要不違背發明精神或相衝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且依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揭露涵蓋的範圍內。
請參照圖1,顯示面板1可包括基板10。基板10可包括功能顯示區R10、緩衝區R12以及一般顯示區R14,但不以此為限。基板10可依據需求而增加或減少一個或多個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基板10還可包括周邊區R16以及外引腳接合區R18,但亦不以此為限。
功能顯示區R10除了提供顯示功能之外還可提供附加功能。舉例來說,顯示裝置中的感測裝置(如相機模組;未繪示)可與功能顯示區R10重疊設置(例如感測裝置可設置在功能顯示區R10的下方),以提供拍照、攝影或生物特徵辨識(如指紋辨識)等功能,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功能顯示區R10可採用低畫素密度的設計,以降低繞射對感測裝置的影響,但不以此為限。
緩衝區R12位於功能顯示區R10與一般顯示區R14之間。緩衝區R12例如為佈線區或稱作繞線區。藉由繞線設計來改變訊號線及/或虛設導電圖案的長度,藉此調整不同訊號線之間的電阻或電容,以改善不同訊號線的負載不均的問題,於本揭露中所述“負載”可為該元件的電容及/或電阻,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緩衝區R12除了作為繞線區之外,還可提供顯示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區R12可與功能顯示區R10具有相同的解析度,亦或是與一般顯示區R14具有相同解析度,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區R12可採用與功能顯示區R10相同的畫素設計。舉例來說,緩衝區R12與功能顯示區R10各自可包括多個顏色子畫素(如紅色子畫素R、綠色子畫素G以及藍色子畫素B),以進行全彩顯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區R12與功能顯示區R10各自還可包括多個白色子畫素。白色子畫素可視為是透光區域,以使外界的光線可在感測裝置處於感測模式時(例如感測裝置在感測或/且擷取外界影像時)穿透白色子畫素而到達感測裝置。上述繞線設計可設置在緩衝區R12的白色子畫素中,且設置繞線設計的白色子畫素可被遮光層(如黑矩陣;未繪示)遮蔽,以降低繞線設計對於視效的影響,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區R12的解析度可以低於一般顯示區R14的解析度,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一般顯示區R14用以提供顯示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般顯示區R14可採用高畫素密度的設計。在此設計下,一般顯示區R14的解析度可高於功能顯示區R10的解析度,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一般顯示區R14的解析度可與功能顯示區R10的解析度相同或相近。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俯視方向上顯示面板1與感測裝置重疊的區域可定義為功能顯示區R10,該功能顯示區R10以外的部分可包括一般顯示區R14及緩衝區R12,一般顯示區R14可例如為包含發出不同顏色的子畫素且不包括白色子畫素的區域,在一般顯示區R14與功能顯示區R10之間的區域則為緩衝區R12,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在俯視方向上顯示面板1與感測裝置重疊的區域可定義為功能顯示區R10,該功能顯示區R10以外的部分可包括一般顯示區R14及緩衝區R12,功能顯示區R10及緩衝區R12可不包含白色子畫素,且功能顯示區R10的子畫素密度可小於一般顯示區R14的子畫素密度,在一般顯示區R14與功能顯示區R10之間的區域則為緩衝區R12,且緩衝區R12的子畫素密度可大致上相同於功能顯示區的子畫素密度,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子畫素密度"舉例而言,功能顯示區R10中一預定範圍內包含的子畫素或子畫素電極的數量,或是於一般顯示區R14中相同預定範圍內包含的子畫素或子畫素電極的數量,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於此實施例中的預定範圍例如為功能顯示區的面積,或是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於功能顯示區中選一3mm*3mm預定範圍且同樣的在一般顯示區選取3mm*3mm的預定範圍,或是可以選擇1mm*1mm、5mm*5mm…等任意合適的範圍作為預定範圍,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周邊區R16可環繞一般顯示區R14。周邊區R16可用以設置線路或電子元件等,但不以此為限。
外引腳接合區R18設置於一般顯示區R14的一側。外引腳接合區R18可用以與外部晶片或驅動電路接合。
本揭露的功能顯示區R10、緩衝區R12、一般顯示區R14、周邊區R16以及外引腳接合區R18各自可包含該區中顯示面板1於俯視方向(如第三方向D3)上的所有層疊及膜層,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2,顯示面板1還可包括第一訊號線11以及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圖2示意性繪示出一條第一訊號線11以及兩個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但應理解,顯示面板1中第一訊號線11的數量、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的數量或與各條第一訊號線11對應或重疊的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的數量可依需求改變。
第一訊號線11設置在基板10上且對應於緩衝區R12。在本文中,某一元件或圖案對應於某一區指的是所述元件或圖案在第三方向D3上與所述區重疊。換句話說,第一訊號線11在第三方向D3上與緩衝區R12重疊。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一訊號線11除了對應於緩衝區R12之外,還對應於功能顯示區R10以及一般顯示區R14。舉例來說,第一訊號線11例如在第一方向D1上橫越功能顯示區R10、緩衝區R12以及一般顯示區R14,且第一訊號線11例如與功能顯示區R10、緩衝區R12以及一般顯示區R14中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多個子畫素(未繪示)電性連接。在此設計下,第一訊號線11例如為閘極線,且第一訊號線11電性連接於功能顯示區R10、緩衝區R12以及一般顯示區R14中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多個子畫素(未繪示)的多個閘極。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訊號線11與多個閘極可屬於同一層,但不以此為限。第一訊號線11可為透光導電層或不透光導電層。第一訊號線11可為單層導電層或多層導電疊的堆疊層。舉例而言,第一訊號線11的材料可以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氧化銦、氧化鋅、氧化錫、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組合,但不以此為限)或金屬(例如鋁、鉬、銅、銀、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組合,但不以此為限)或上述之組合,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設置在基板10上且對應於緩衝區R12。在此實施例中,虛設導電圖案(包括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不與其他元件或膜層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虛設導電圖案不與訊號線電性連接。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可為透光導電層或不透光導電層。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可為單層導電層或多層導電疊的堆疊層。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的材料可以與第一訊號線11相同或相似,於此不再贅述。
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與部分的第一訊號線11重疊,或是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與第一訊號線11至少部分重疊。舉例來說,如圖2所示,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可僅位於緩衝區R12中,其中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與位於緩衝區R12中的第一訊號線11重疊且不與位於其他區的第一訊號線11重疊。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也可以位於一般顯示區R14中且與第一訊號線11重疊,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例如依據所述部分的第一訊號線11(指與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重疊的第一訊號線11)延伸。此外,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可落在第一訊號線11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內,例如,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的線寬W12可小於或等於第一訊號線11的線寬W11,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的線寬W12可大於第一訊號線11的線寬W11,但不以此為限。另外,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與第一訊號線11之間可設置有絕緣層(未繪示於圖2),使得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電性絕緣於第一訊號線11。在此架構下,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絕緣層以及第一訊號線11構成電容結構。
可透過改變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以及第一訊號線11任一個的線寬、長度或厚度、或改變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以及第一訊號線11的重疊面積、或改變絕緣層的厚度,來調整第一訊號線11的負載,使得第一訊號線11與其他的訊號線(如第二訊號線13、第三訊號線15;容後說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電阻或/及電容。本揭露所述的“相同或相近”指的是差異小於或等於±10%。
依據不同的需求,顯示面板1還可包括其他的元件或膜層。舉例來說,顯示面板1還可包括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圖2示意性繪示出兩條第二訊號線13以及兩條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但應理解,顯示面板1中第二訊號線13的數量、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的數量或與各條第二訊號線13對應或重疊的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的數量可依需求改變。
第二訊號線13設置在基板10上,且第二訊號線13可與第一訊號線11為同一導電層。第二訊號線13例如對應於緩衝區R12以及一般顯示區R14,且第二訊號線13例如位於功能顯示區R10之外,即第二訊號線13可不位於功能顯示區R10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二訊號線13可為閘極線,且第二訊號線13可電性連接於緩衝區R12以及一般顯示區R14中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多個子畫素(未繪示)的多個閘極。在圖2中,第二訊號線13在一般顯示區R14中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且第二訊號線13可在緩衝區R12中交替地在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上延伸,但應理解,第二訊號線13在緩衝區R12中的延伸方向或俯視形狀可依據需求改變。透過第二訊號線13在緩衝區R12中的繞線設計WD來改變第二訊號線13的長度,可改變第二訊號線13的電阻,例如,第二訊號線13的電阻可隨著第二訊號線13的長度增加而增加。
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設置在基板10上,且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可與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屬於同一導電層。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對應於緩衝區R12,且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與部分的第二訊號線13重疊。舉例來說,如圖2所示,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可僅位於緩衝區R12中,其中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與位於緩衝區R12中的第二訊號線13重疊且不與位於其他區的第二訊號線13重疊。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也可以位於一般顯示區R14中且與第二訊號線13重疊,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例如依據第二訊號線13的所述部分(指第二訊號線13與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重疊的部分)延伸。此外,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可落在第二訊號線13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內,例如,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的線寬W14可小於或等於第二訊號線13的線寬W13,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的線寬W14可大於第一訊號線11的線寬W13,但不以此為限。另外,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與第二訊號線13之間可設置有絕緣層(未繪示於圖2),使得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電性絕緣於第二訊號線13。在此架構下,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絕緣層以及第二訊號線13構成電容結構。
可透過改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以及第二訊號線13任一個的線寬、長度或厚度、或改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以及第二訊號線13的重疊面積、或改變絕緣層的厚度,來調整第二訊號線13的負載,使得第二訊號線13與其他的訊號線(例如第一訊號線11、第三訊號線15;容後說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負載。
如圖2所示,顯示面板1還可包括第三訊號線15。圖2示意性繪示出兩條第三訊號線15,但應理解,顯示面板1中第三訊號線15的數量可依需求改變。
第三訊號線15設置在基板10上,且第三訊號線15可與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一訊號線11為同一導電層。第三訊號線15例如對應於一般顯示區R14,且第三訊號線15可位於功能顯示區R10以及緩衝區R12之外,即第三訊號線15不位於功能顯示區R10以及緩衝區R12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三訊號線15可為閘極線,且第三訊號線15可電性連接於一般顯示區R14中在第一方向D1排列的多個子畫素(未繪示)的多個閘極。
在圖2中,可透過第二訊號線13在緩衝區R12中的繞線設計WD,來增加第二訊號線13的長度,藉此使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電阻。
在其他實施例中,可透過增加訊號線的長度、縮減訊號線的寬度、縮減訊號線的厚度或上述至少兩個的組合,來提升訊號線的電阻,使不同訊號線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電阻。
在一般顯示區R14的解析度高於功能顯示區R10及/或緩衝區R12的解析度的架構下,第三訊號線15所電性連接的畫素數量大於第一訊號線11所電性連接的畫素數量,且第一訊號線11所電性連接的畫素數量大於第二訊號線13所電性連接的畫素數量。可透過設置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來提升第一訊號線11以及第二訊號線13的電容。此外,還可透過使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具有不同的長度,例如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可採用與第二訊號線13類似的繞線設計WD使得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比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長,藉此使第二訊號線13的電容增值大於第一訊號線11的電容增值,從而使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電容。且可透過增加第二訊號線13的長度(例如繞線設計WD),來提升第二訊號線13的電阻,使不同訊號線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電阻。
在其他實施例中,可透過增加訊號線與虛設導電圖案的重疊面積、縮減訊號線與虛設導電圖案之間的絕緣層的厚度或上述兩個的組合,來提升訊號線的電容,使不同訊號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電容。
藉由上述補償電阻以及電容的設計,可改善不同訊號線(如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的負載不均的問題,進而提升顯示面板1的顯示品質。
請參照圖3,顯示面板1A與圖2中顯示面板1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在顯示面板1A中,緩衝區R12環繞功能顯示區R10。第二訊號線13包括第一部分P1、第二部分P2以及第三部分P3,其中第一部分P1以及第二部分P2分別位於功能顯示區R10的相對側(如左右側),且第三部分P3從功能顯示區R10的第三側(如上側或下側)電性連接第一部分P1以及第二部分P2。在此架構下,第二訊號線13的長度大於第一訊號線11以及第三訊號線15的長度。據此,可透過增加至少部分第二訊號線13的寬度,來使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電阻。舉例來說,第三部分P3的寬度WP3可大於第一部分P1的寬度WP1以及第二部分P2的寬度WP2,但不以此為限。
圖3示意性繪示出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與第二訊號線13的其中一種相對設置關係。然而應理解,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各自的數量、佈線方式、形狀或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的重疊面積等參數可依需求改變,或可與前述所提到實施例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4,顯示面板1B與圖2中顯示面板1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在顯示面板1B中,第一訊號線11在功能顯示區R10中斷開成兩部分,且第三訊號線15在一般顯示區R14中斷開成兩部分,以降低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的電阻差異。在此架構下,亦可藉由上述補償電阻以及電容的設計,改善不同訊號線(如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的負載不均的問題,進而提升顯示面板1B的顯示品質。
請參照圖5A及5B,圖5A及5B分別繪示出電性連接於第一訊號線11(或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的主動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元件可包括閘極GE、通道層CH、源極SE以及汲極DE,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GE、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可為同一層,源極SE、汲極DE、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可為同一層,但不以此為限。
詳細而言,閘極GE、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設置在基板10上。絕緣層(未繪示)設置在基板10上且覆蓋閘極GE、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源極SE、汲極DE、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設置在絕緣層16上,其中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透過絕緣層16而分別與第一訊號線11以及第二訊號線13電性絕緣。換句話說,絕緣層可設置於閘極GE、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與源極SE、汲極DE、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透過縮減訊號線的寬度來提升訊號線的電阻。舉例來說,如圖5A及圖5B所示,至少部分的第一訊號線11的寬度W11以及至少部分的第二訊號線13的寬度W13可小於第三訊號線15的寬度W15或閘極GE的寬度WGE。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透過縮減訊號線的厚度來提升訊號線的電阻。舉例來說,第一訊號線11的厚度以及第二訊號線13的厚度可小於第三訊號線15的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透過增加訊號線與其上的導電圖案(如虛設導電圖案、源極SE或汲極DE)的重疊面積來提升訊號線的電容。舉例來說,如圖5A及圖5B所示,可使汲極DE進一步延伸至第一訊號線11及/或第二訊號線13的上方,使得第一訊號線11及/或第二訊號線13在第三方向D3上重疊於汲極DE;另一方面,第三訊號線15在第三方向D3上可不重疊於汲極DE,或是第三訊號線15在第三方向D3上與汲極DE的重疊面積小於第一訊號線11及/或第二訊號線13在第三方向D3上與汲極DE的重疊面積。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透過增加在訊號線上的導電圖案的寬度來提升訊號線與其上的導電圖案的重疊面積,藉此提升訊號線的電容。在另一些實例中,也可以加大圖5A中的源極SE的寬度或是面積,進而提升源極SE與第一訊號線11及/或第二訊號線13在第三方向D3上的重疊面積,藉此提升第一訊號線11及/或第二訊號線13的電容,使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電容。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透過縮減訊號線與其上的導電圖案之間的絕緣層的厚度來提升訊號線的電容。舉例來說,第三訊號線15與源極SE及/或汲極DE之間的絕緣層厚度可大於第一訊號線11(或第二訊號線13)與第一虛設導電層12(或第二虛設導電層14)之間的絕緣層厚度。換句話說,第三訊號線15與源極SE及/或汲極DE之間在第三方向D3上的最小距離可大於第一訊號線11(或第二訊號線13)與第一虛設導電層12(或第二虛設導電層14)之間在第三方向D3上的最小距離。
請參照圖6A及圖6B。在圖6A中,為了便於標示出不同訊號線的負載(如負載RC1至負載RC6),省略繪示出第一虛設導電圖案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關於上述虛設導電圖案的描述請參照圖3,於此不再重述。
顯示面板1C與圖3中顯示面板1A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在顯示面板1C中,奇偶數橫排中的多個子畫素分別透過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條訊號線接收從設置在一般顯示區R14的左右側的驅動電路(未繪示)輸出的訊號。此外,在功能顯示區R10中的第一訊號線11例如採用透明導電材料(如金屬氧化物;圖6A以粗線表示)製成,使功能顯示區R10具有高透光率。由於透明導電材料的阻值較金屬材料高,導致第一訊號線11在功能顯示區R10中的負載RC5提升。在此架構下,顯示面板1C可進一步包括邏輯閘17,邏輯閘17設置在基板10上且對應於緩衝區R12,其中邏輯閘17與第一訊號線11電性連接,以降低功能顯示區R10對於在其他區域(如一般顯示區R14)中的第一訊號線11的影響。在一些實施例中,部分位於功能顯示區R10及邏輯閘17之間且對應於緩衝區R12的第一訊號線11也可以採用透明導電材料,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6A所示,邏輯閘17例如包括兩組相接的反向器170,且第一訊號線11例如為閘極線。詳細而言,由驅動電路(未繪示)輸出訊號控制邏輯閘17後,由邏輯閘17輸出訊號控制後段第一訊號線11,其中邏輯閘17的電壓源準位來自於面板上其他訊號線。即邏輯閘17可將第一訊號線11前後的負載(如負載RC4、負載RC5)斷開,因此可降低功能顯示區R10中的負載RC5對於一般顯示區R14中的第一訊號線11的訊號傳遞的影響,使得顯示畫面較均勻。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訊號線11以及第二訊號線13中的任一者皆可透過在緩衝區R12的繞線設計WD來提升負載,使得負載RC1至負載RC3的總和、負載RC4以及負載RC6相同或相近。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6B的右半部所示,繞線設計WD可設置在緩衝區R12的顏色子畫素(如紅色子畫素R、綠色子畫素G以及藍色子畫素B)之外。舉例來說,繞線設計WD可設置在緩衝區R12的白色子畫素W中,以降低繞線設計WD對於顏色子畫素的遮蔽率。在一些實施例中,與繞線設計WD重疊的白色子畫素W可以被遮光層(如黑矩陣;未繪示)遮蔽,以降低繞線設計WD對於視效的影響。替代地,可利用白色子畫素W的亮暗態切換(例如可使與繞線設計WD重疊的白色子畫素W呈現暗態),來降低繞線設計WD對於視效的影響,如此,與繞線設計WD重疊的白色子畫素W可以不被遮光層遮蔽。雖然圖6B是以第一訊號線11的繞線設計WD舉例說明,但應理解,本揭露中任一實施例的第二訊號線13的繞線設計WD也可採用上述設計,於下便不再重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6B的左半部所示,邏輯閘17也可設置在緩衝區R12的顏色子畫素(如紅色子畫素R、綠色子畫素G以及藍色子畫素B)之外。此外,與邏輯閘17重疊的白色子畫素W可以被遮光層(如黑矩陣;未繪示)遮蔽或利用白色子畫素W的亮暗態切換,來降低邏輯閘17對於視效的影響。
請參照圖7。在圖7中,為了便於標示出不同訊號線的負載(如負載RC1’至負載RC6’),省略繪示出第一虛設導電圖案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關於上述虛設導電圖案的描述請參照圖4,於此不再重述。此外,圖7的區域R可參照圖6B的內容,於此不再重述。
顯示面板1D與圖4中顯示面板1B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在顯示面板1D中,在功能顯示區R10中的第一訊號線11例如採用透明導電材料(如金屬氧化物;圖7以粗線表示)製成,使功能顯示區R10具有高透光率。由於透明導電材料的阻值較金屬材料高,導致第一訊號線11在功能顯示區R10中的負載RC5’提升。在此架構下,顯示面板1D可進一步包括邏輯閘17,邏輯閘17設置在基板10上且對應於緩衝區R12,其中邏輯閘17與第一訊號線11電性連接。
應理解,在圖6A中,位於同一橫排(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多個子畫素共同由一條第一訊號線11供給訊號,因此圖6A中與所述一條第一訊號線11電性連接的兩組反向器170(邏輯閘17)為同向。另一方面,在圖7中,位於同一橫排(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多個子畫素分別由兩條第一訊號線11供給訊號,例如在所述橫排中位於顯示面板1D左側的多個子畫素由左邊那條第一訊號線11供給訊號,而在所述橫排中位於顯示面板1D右側的多個子畫素由右邊那條第一訊號線11供給訊號,因此圖7中與兩條第一訊號線11電性連接的兩組反向器170(邏輯閘17)為相反方向。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位於同一橫排(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多個子畫素的兩條第一訊號線11也可以電性連接,但本揭露並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訊號線11以及第二訊號線13中的任一者皆可透過在緩衝區R12的繞線設計WD來提升負載,使得負載RC1’、負載RC4’以及負載RC6’相同或相近。
請參照圖8A至圖8C。在圖8A中,為了便於標示出不同訊號線的負載(如負載RC1’’至負載RC6’’),省略繪示出第一虛設導電圖案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關於上述虛設導電圖案的描述請參照圖8B及圖8C。
顯示面板1E與圖7中顯示面板1D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在顯示面板1E中,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為訊號線15例如為資料線。詳細而言,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為訊號線15例如各自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且電性連接於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個子畫素(未繪示)的多個源極(未繪示於圖8A至圖8C)。
如圖8A所示,在功能顯示區R10中的第一訊號線11採用透明導電材料(如金屬氧化物;圖8A以粗線表示)製成時,顯示面板1E可進一步包括邏輯閘17,以降低因負載RC5’’增加而導致反應時間(充電上升時間Tr/充電下降時間Tf)增加或一般顯示區R14充電不足的問題。
在一些實施例中,邏輯閘17可為傳輸閘(transmission gate)電路。傳輸閘電路可包括p型的金氧半場效電晶體(PMOS)、n型的金氧半場效電晶體(NMOS)或上述兩個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傳輸閘電路可包括單一或多個p型的金氧半場效電晶體(PMOS),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傳輸閘電路可包括單一或多個n型的金氧半場效電晶體(NMOS),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當閘極訊號通過功能顯示區中的畫素時,傳輸閘電路開啟。當閘極訊號通過功能顯示區以外的畫素時,傳輸閘電路關閉,資料線的負載降低,使得資料線充電上升時間Tr或/及充電下降時間Tf減少,在傳輸閘電路關閉時,可隔開傳輸閘電路兩端的訊號線負載(如負載RC4’’和負載RC5’’),使得顯示畫面較均勻。在一實施例中,由於資料線提供不同的資料電壓以顯示不同的灰階,可選用與圖6A及圖7中不同的邏輯閘,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E可進一步包括驅動電路18以及導線19。驅動電路18用以提供訊號至邏輯閘17。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電路18可設置在功能顯示區R10遠離的外引腳接合區R18(參照圖1)的一側,但不以此為限。導線19連接於邏輯閘17的輸入端與驅動電路18之間以及連接於邏輯閘17的輸出端與驅動電路18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上述補償電阻以及電容的設計,改善不同訊號線(如第一訊號線11、第二訊號線13以及第三訊號線15)的負載不均的問題,進而提升顯示面板1E的顯示品質。舉例來說,在圖8A中,因傳輸門電路(邏輯閘17)將負載RC4’’和負載RC5’’斷開,如圖8C所示,對應於負載RC4’’的第一訊號線11可透過繞線設計WD來提升電阻。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一般顯示區R14的解析度高於功能顯示區R10及/或緩衝區R12的解析度的架構下,第三訊號線15所電性連接的畫素數量大於第一訊號線11或/及第二訊號線13所電性連接的畫素數量。如圖8B及圖8C所示,亦可透過設置第一虛設導電圖案12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14來補償不同訊號線的電容。如此,負載RC1’’、負載RC4’’以及負載RC6’’可相同或相近。
請參照圖9,顯示面板1F與圖8A的顯示面板1E的主要差異說明如下。在顯示面板1F中,第一訊號線11’例如斷開成兩部分,如第一部分11A及第二部分11B,其中第一部分11A對應於功能顯示區R10以及緩衝區R12,而第二部分11B對應於一般顯示區R14。顯示面板1F可進一步包括傳輸閘電路17-1以及傳輸閘電路17-2,且不包括圖1E中的邏輯閘17。傳輸閘電路17-1以及傳輸閘電路17-2設置在基板10上且對應於周邊區R16,其中傳輸閘電路17-1透過導線19而與第一訊號線11’的第一部分11A電性連接,且傳輸閘電路17-2透過導線19而與第一訊號線11’的第二部分11B電性連接。於此實施例中,第一訊號線11’可例如為資料線。
在高頻驅動下,畫素的充電時間短,而功能顯示區R10中的低畫素密度設計使得功能顯示區R10中的畫素具有較大的充電電容,而使得資料線需要更長充電上升時間Tr或充電下降時間Tf。利用兩個傳輸閘電路來分別供應資料訊號至第一訊號線11’的第一部分11A及第二部分11B。具體地,在傳輸閘電路17-2關閉且傳輸閘電路17-1開啟時,可經由第一訊號線11’的第一部分11A供應資料訊號,以對功能顯示區R10中的畫素充電,而在傳輸閘電路17-2開啟且傳輸閘電路17-1關閉時,可經由第一訊號線11’的第二部分11B供應資料訊號,以對一般顯示區R14中的畫素充電。如此,可減輕供應資料訊號時的負載。另外,因第一訊號線11’的第二部分11B少了功能顯示區R10的負載,因此第一訊號線11’的第二部分11B也可採用上述繞線設計,來改善不同訊號線的負載不均問題。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緩衝區R12中的畫素與第一訊號線11’的第一部分11A電性連接。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緩衝區R12中的畫素可與第一訊號線11’的第二部分11B電性連接。
另一提的是,在本揭露的任一實施例中,畫素的長邊可平行於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於此不多加限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採用畫素的長邊平行於第二方向D2的設計,以具有窄邊框,但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可透過緩衝區進行負載的補償,以改善不同訊號線的負載不均問題,使顯示面板具有好的顯示品質。
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揭露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揭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揭露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雖然本揭露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且各實施例間的特徵可任意互相混合替換而成其他新實施例。此外,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揭露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揭露使用。因此,本揭露的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請求項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請求項及實施例的組合。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A、1B、1C、1D、1E、1F:顯示面板 10:基板 11、11’:第一訊號線 11A、P1:第一部分 11B、P2:第二部分 12:第一虛設導電圖案 13:第二訊號線 14:第二虛設導電圖案 15:第三訊號線 17:邏輯閘 17-1、17-2:傳輸閘電路 18:驅動電路 19:導線 170:反向器 B:藍色子畫素 CH:通道層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E:汲極 G:綠色子畫素 GE:閘極 P3:第三部分 R:區域/紅色子畫素 R1、R2、R3:區域 R10:功能顯示區 R12:緩衝區 R14:一般顯示區 R16:周邊區 R18:外引腳接合區 RC1至RC6、RC1’至RC6’、RC1’’至RC6’’:負載 SE:源極 W:白色子畫素 W11、W13:線寬/寬度 W12、W14:線寬 W15、WGE、WP1、WP2、WP3:寬度 WD:繞線設計
圖1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2至圖4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5A是對應於第一訊號線或第二訊號線的區域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5B是對應於第三訊號線的區域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6A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6B是圖6A中區域R1的放大示意圖。 圖7及圖8A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8B及圖8C分別是圖8A中區域R2及區域R3的放大示意圖。 圖9是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1:顯示面板
10:基板
11:第一訊號線
12:第一虛設導電圖案
13:第二訊號線
14:第二虛設導電圖案
15:第三訊號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R10:功能顯示區
R12:緩衝區
R14:一般顯示區
W11至W14:線寬
WD:繞線設計

Claims (9)

  1.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基板,包括功能顯示區、緩衝區以及一般顯示區,其中所述緩衝區位於所述功能顯示區與所述一般顯示區之間;第一訊號線,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對應於所述緩衝區;第一虛設導電圖案,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對應於所述緩衝區,其中所述第一虛設導電圖案與部分的所述第一訊號線重疊;以及邏輯閘,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對應於所述緩衝區,其中所述邏輯閘與所述第一訊號線電性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邏輯閘為包括反向器,且所述第一訊號線為閘極線。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邏輯閘為傳輸閘電路,且所述第一訊號線為資料線。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傳輸閘電路包括p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或上述之組合。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基板還包括周邊區,其中所述周邊區環繞所述一般顯示區,且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傳輸閘電路,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對應於所述周邊區,其中所述傳輸閘電路與所述第一訊號線電性連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訊號線為資料線。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虛設導電圖案依據所述部分的所述第一訊號線延伸。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訊號線還對應於所述功能顯示區以及所述一般顯示區,其中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第二訊號線,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對應於所述緩衝區以及所述一般顯示區;以及第二虛設導電圖案,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對應於所述緩衝區,其中所述第二虛設導電圖案與部分的所述第二訊號線的重疊。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虛設導電圖案依據所述部分的所述第二訊號線延伸,且所述第二虛設導電圖案與所述第一虛設導電圖案具有不同的長度。
TW111112227A 2021-08-16 2022-03-30 顯示面板 TWI8143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8258.6 2021-08-16
CN202110938258.6A CN115843200A (zh) 2021-08-16 2021-08-16 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9867A TW202309867A (zh) 2023-03-01
TWI814317B true TWI814317B (zh) 2023-09-01

Family

ID=85178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2227A TWI814317B (zh) 2021-08-16 2022-03-30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7640A1 (zh)
CN (1) CN115843200A (zh)
TW (1) TWI81431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5547A (en) * 2002-08-30 2004-08-16 Seiko Epson Corp Electronic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301831A (zh) * 2016-04-15 2017-10-2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200098310A1 (en) * 2016-09-23 2020-03-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200105206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200194461A1 (en) * 2018-12-17 2020-06-18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00258973A1 (en) * 2017-05-23 2020-08-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5547A (en) * 2002-08-30 2004-08-16 Seiko Epson Corp Electronic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301831A (zh) * 2016-04-15 2017-10-2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200098310A1 (en) * 2016-09-23 2020-03-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200258973A1 (en) * 2017-05-23 2020-08-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200105206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200194461A1 (en) * 2018-12-17 2020-06-18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9867A (zh) 2023-03-01
US20230047640A1 (en) 2023-02-16
CN115843200A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8865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130597B (zh) 发光显示设备和包括该发光显示设备的多屏显示设备
CN110783373B (zh) 显示装置
WO2021244266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13643A (zh) 透明显示装置
CN116963555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模块
JP7565421B2 (ja) 表示装置
WO2023143568A1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814317B (zh) 顯示面板
CN11539420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871519B2 (en) Display device
JP7443354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5104186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TWI817404B (zh) 顯示裝置
US20240147775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221634318U (zh) 发光显示装置
US11910651B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a bank and a capacitor
CN218353027U (zh) 显示设备
CN219534034U (zh) 显示面板
US11893940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02619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887085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2434077A (zh) 發光顯示裝置
CN110838504A (zh) 透明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