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1715B - 基板鍍覆裝置及基板鍍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板鍍覆裝置及基板鍍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1715B
TWI811715B TW110123393A TW110123393A TWI811715B TW I811715 B TWI811715 B TW I811715B TW 110123393 A TW110123393 A TW 110123393A TW 110123393 A TW110123393 A TW 110123393A TW I811715 B TWI811715 B TW I8117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anode
plating
mask
central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3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0706A (zh
Inventor
髙橋直人
下村直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3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171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0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0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715B/zh

Links

Landscapes

  • Non-Metallic Protective Coatings For Printed Circuits (AREA)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鍍覆裝置係用以鍍覆在基板的鍍覆裝置,其係具備:陽極,其係與前述基板對向配置;及中間遮罩,其係在前述基板與前述陽極之間被配置在前述基板側,具有使由前述陽極對前述基板的電場通過的第1中央開口的中間遮罩,且在中間遮罩的內部空間具有被配置在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周圍的輔助陽極,前述輔助陽極的面積係前述陽極的面積的1/5以下。

Description

基板鍍覆裝置及基板鍍覆方法
本案係關於鍍覆裝置及鍍覆方法。
若在形成有種層的基板進行電解鍍覆,已知因在基板中央部與基板邊緣部,電流路徑的阻力值的差(基板中央部與基板邊緣部之間的種層的阻力值),基板中央部的鍍覆膜厚小於基板邊緣部之被稱為終端效應(terminal effect)的現象。以緩和如上所示之終端效應的鍍覆裝置而言,有美國專利第6427316號說明書(專利文獻1)所記載者。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裝置中,係在陽極的近旁配置具有輔助電極的離子電流準直器(對應陽極遮罩),依基板的薄片電阻,使輔助電極作為陽極或陰極發揮功能來控制基板全體的膜厚分布,並且藉由配置在基板的周圍的竊流副電極(假想竊流陰極)來控制基板邊緣部分的膜厚分布。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642731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9-56164號公報
〔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申請公開2017-0370017號說明書
若將阻劑開口率、種層的薄片電阻(以下亦稱為種電阻)(種膜厚)等基板規格不同的基板在相同鍍覆槽鍍覆時,由於終端效應的影響依基板規格而異,因此遮罩(中間遮罩、陽極遮罩)的最適開口尺寸不同。因此,為取得良好面均(鍍覆膜厚的面內均一性),必須變更遮罩的開口尺寸,惟若依基板規格而個別設定鍍覆槽的各鍍覆單元時,可同時鍍覆的鍍覆單元數減少,且產出量降低。
在將晶圓鍍覆的裝置中,有設置使中間遮罩及陽極遮罩的開口作機械式變化的機械式機構(機械機構)的情形,但是由於中間遮罩被配置在接近基板或攪拌棒的位置,因此限制設置機械機構的空間。尤其,在角形基板的鍍覆裝置中,由於基板尺寸比晶圓為較大,因此難以裝載機械機構。此外,中間遮罩係設置在與基板接近的位置,因此對機械機構要求高尺寸精度,必須要有精密的機構,技術上的門檻較高。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裝置中,由於為將竊流副電極配置在基板周圍的鍍覆槽的側壁的構成,因此並無法在將基板鉛直豎立來進行鍍覆的鍍覆裝置中採用。此外,設在離子電流準直器的輔助電極係配置在遠離基板的陽極側,因此難以有效進行基板邊緣部的鍍覆電流的調整。此外,由於輔助電極配置在遠離基板的陽極側,因此為了進行電場的調整,必須流通大電流,且為了抑制電流密度,輔助電極的面積係必須形成為一定以上的大面積。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一邊抑制尺寸制約的影響,一邊依基板的規格,設置控制鍍覆電流的構成。
藉由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鍍覆裝置,其係用以鍍覆在基板的鍍覆裝置,其係具備:陽極,其係與前述基板對向配置;及中間遮罩,其係在前述基板與前述陽極之間被配置在前述基板側,具有使由前述陽極對前述基板的電場通過的第1中央開口的中間遮罩,且在中間遮罩的內部空間具有被配置在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周圍的輔助陽極,前述輔助陽極的面積係前述陽極的面積的1/5以下。
11:基板保持具
25:匣盒平台
25a:匣盒
27:搬送機器人
28:行走機構
29:基板裝卸模組
30:儲藏庫
32:預濕模組
33:預浸模組
34:第1清洗模組
35:吹氣模組
36:第2清洗模組
38:溢流槽
39:鍍覆槽(鍍覆單元)
40:鍍覆模組
50:洗淨模組
50a:洗淨站
60:陽極
61:陽極保持具
62:陽極遮罩
62A:開口
63:陽極盒
64:隔膜
70:中間遮罩
71:遮罩本體
71A:基底面板
71B:後蓋
71C:前蓋
71D:角隅區塊
71E:中央區塊
71F:通路
71G:通路
71H:導出口
72:內部空間
73:排氣通路
74:排氣口
75:遮蔽板
76:中央開口
77:開口
78:隔膜
80:輔助陽極
81:匯流條
90:攪棒
91:液面
100:鍍覆裝置
110:裝載/卸載站
120:處理站
120A:前處理/後處理站
120B:鍍覆站
175:控制模組(控制器)
175A:CPU
175B:記憶體
D1、D2:距離
Q:鍍覆液
W:基板
圖1係一實施形態之鍍覆裝置的全體配置圖。
圖2係顯示鍍覆模組的概略圖。
圖3係由基板側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中間遮罩的概略圖。
圖4係顯示終端效應較大時由陽極至基板的電場的說明圖。
圖5係顯示終端效應較小時由陽極至基板的電場的說明圖。
圖6係說明鍍覆膜厚分布的調整方法的說明圖。
圖7係由基板側觀看第2實施形態之中間遮罩的概略圖。
圖8係第2實施形態之中間遮罩的各部的剖面圖。
以下參照圖示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在所附圖示中,係有對同一或類似的要素係標註同一或類似的元件符號,且省略在各實施形態的說明中關於同一或類似的要素的重複說明的情形。此外,各實施形態中所示特徵只要彼此不矛盾,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
在本說明書中,在「基板」係不僅半導體基板、玻璃基板、液晶基板、印刷電路基板,亦包含:磁性記錄媒體、磁性記錄感測器、反射鏡、光學元件、微小機械元件、或部分製作的積體電路、其他任意的被處理對象物。基板係包含:包括多角形、圓形的任意形狀者。此外,在本說明書中使用「前面」、「後面」、「前方」、「後方」、「上」、「下」、「左」、「右」等表現,惟該等係為方便說明起見,表示例示圖示的紙面上的位置、方向者,在裝置使用時等實際配置中係有不同的情形。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一實施形態之鍍覆裝置的全體配置圖。鍍覆裝置100係在將基板保持在基板保持具11(圖2)的狀態下對基板施行鍍覆處理者。鍍覆裝置100係大致區分為:在基板保持具11裝載基板、或由基板保持具11將基板卸載的裝載/卸載站110;處理基板的處理站120;及洗淨站50a。處理站120係包含:進行基板的前處理及後處理的前處理/後處理站120A、及對基板進行鍍覆處理的鍍覆站120B。
裝載/卸載站110係具有:1或複數匣盒平台25、及基板裝卸模組29。匣盒平台25係裝載收納有基板的匣盒25a。基板裝卸模組29係構成為將基板在基板保持具11進行裝卸。此外,在基板裝卸模組29的近旁(例如下方)係設置用以收容基板保持具11的儲藏庫30。洗淨站50a係具有將鍍覆處理後的基板洗淨而使其乾燥的洗淨模組50。洗淨模組50係例如旋乾機。
在由匣盒平台25、基板裝卸模組29、及洗淨站50a所包圍的位置係配置有在該等單元間搬送基板的搬送機器人27。搬送機器人27係構成為可藉由行走機構28來行走。搬送機器人27係構成為例如將鍍覆前的基板由匣盒25a取出 而搬送至基板裝卸模組29,且由基板裝卸模組29收取鍍覆後的基板,將鍍覆後的基板搬送至洗淨模組50,將經洗淨及乾燥的基板由洗淨模組50取出而收納在匣盒25a。
在前處理/後處理站120A係具有:預濕模組32、預浸模組33、第1清洗模組34、吹氣模組35、及第2清洗模組36。預濕模組32係將鍍覆處理前的基板的被鍍覆面以純水或脱氣水等處理液弄濕,藉此將形成在基板表面的圖案內部的空氣置換成處理液。預濕模組32係構成為施行在鍍覆時將圖案內部的處理液置換成鍍覆液,藉此容易對圖案內部供給鍍覆液的預濕處理。預浸模組33係構成為施行例如將存在於形成在鍍覆處理前的基板的被鍍覆面的種層表面等之電阻較大的氧化膜,以硫酸或鹽酸等處理液蝕刻去除而將鍍覆基底表面洗淨或活性化的預浸處理。在第1清洗模組34中,預浸後的基板連同基板保持具11一起以洗淨液(純水等)洗淨。在吹氣模組35中,係進行洗淨後的基板的排液。在第2清洗模組36中,鍍覆後的基板連同基板保持具11一起以洗淨液予以洗淨。預濕模組32、預浸模組33、第1清洗模組34、吹氣模組35、第2清洗模組36係依此順序作配置。其中,該構成為一例,非限定於上述構成,前處理/後處理站120A係可採用其他構成。
鍍覆站120B係具有鍍覆模組40,其係具有:鍍覆槽39、及溢流槽38。鍍覆槽39係被分割為複數鍍覆單元。各鍍覆單元係在內部收納一個基板,且使基板浸漬在保持在內部的鍍覆液中而在基板表面進行銅鍍覆等鍍覆。在此,鍍覆液的種類係按照用途來使用各種鍍覆液,並未特別限制。該鍍覆站120B的構成為一例,鍍覆站120B係可採用其他構成。
鍍覆裝置100係具有:位於該等各機器的側方,在該等各機器之間連同基板一起搬送基板保持具11之採用例如線性馬達方式的搬送裝置37。該搬送裝置37係構成為:具有1或複數輸送器,且藉由1或複數輸送器,在與基板裝卸模組29、儲藏庫30、預濕模組32、預浸模組33、第1清洗模組34、吹氣模組35、第2清洗模組36、及鍍覆模組40之間搬送基板保持具11。
構成為如以上所示的鍍覆裝置100係具有:構成為控制上述各部之作為控制部的控制模組(控制器)175。控制器175係具有:儲存有預定程式的記憶體175B、及執行記憶體175B的程式的CPU175A。構成記憶體175B的記憶媒體係儲存有各種設定資料、包含控制鍍覆裝置100的程式的各種程式等。程式係包含執行例如:搬送機器人27的搬送控制、基板裝卸模組29中基板對基板保持具11的裝卸控制、搬送裝置37的搬送控制、各處理模組中的處理的控制、鍍覆模組中的鍍覆處理的控制、洗淨站50a的控制的程式。記憶媒體係可包含非揮發性及/或揮發性的記憶媒體。以記憶媒體而言,係可使用例如電腦可讀取的ROM、RAM、快閃記憶體等記憶體、或硬碟、CD-ROM、DVD-ROM或軟碟等碟狀記憶媒體等周知者。
控制器175係構成為可與統括控制鍍覆裝置100及其他關連裝置的未圖示的上位控制器進行通訊,可在與上位控制器所具有的資料庫之間進行資料的交換。控制器175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係可由ASIC等硬體所構成。控制器175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亦可由程序器所構成。控制器175的部分或全部係可配置在鍍覆裝置100的框體的內部及/或外部。控制器175的部分或全部係可藉由有線及/或無線而與鍍覆裝置100的各部進行通訊地相連接。
(鍍覆模組)
圖2係顯示鍍覆模組40的概略圖。在該圖中,係顯示鍍覆槽39的1個鍍覆單元,且省略溢流槽38。其中,在以下說明中,係有參照鍍覆槽39的1個鍍覆單元作為鍍覆單元39的情形。本實施形態之鍍覆裝置100係藉由對鍍覆液Q流通電流,將基板W的表面以金屬進行鍍覆的電解鍍覆裝置。鍍覆模組40係具備有:在內部保持鍍覆液的鍍覆槽39;在鍍覆槽39內與被保持在基板保持具11的基板W對向配置的陽極(主陽極)60;及調整由陽極60朝向基板W的電場來調整基板W上的電位分布的中間遮罩70。基板保持具11係構成為裝卸自如地保持多角形(例如四角形)的基板W,而且使基板W浸漬在鍍覆槽39內的鍍覆液Q。但是,在其他實施形態中,亦可使用圓形的基板(晶圓)。陽極60及基板W係配置成以鉛直方向延伸,而且配置成在鍍覆液中彼此相對向。陽極60係透過保持陽極60的陽極保持具61而連接於電源(圖示省略)的正極,且基板W係透過基板保持具11而連接於電源的負極。若對陽極60與基板W之間施加電壓,電流係流至基板W,且在鍍覆液存在下,在基板W的表面形成金屬膜。
以陽極60而言,係使用由未溶解於鍍覆液的例如氧化銥或被覆有鉑的鈦所成的不溶性陽極。但是,亦可使用溶解性陽極作為陽極60。以溶解性陽極而言,例如若鍍覆銅,係可使用由含磷銅所成的溶解性陽極。基板W係例如半導體基板、玻璃基板、樹脂基板、或其他任意的被處理對象物。被鍍覆在基板W的表面的金屬係例如銅(Cu)、鎳(Ni)、錫(Sn)、Sn-Ag合金、或鈷(Co)。鍍覆液Q係含有進行鍍覆的金屬的酸性溶液,例如若鍍覆銅,即為硫酸銅溶液。
在陽極保持具61係設有可變更開口62A的尺寸的陽極遮罩62,藉由陽極遮罩62,調整陽極60的露出面積(提供由陽極朝向基板的電場(電流)的有效面積)。在以下說明中,陽極遮罩62係有稱為可變陽極遮罩(VAM)62或 VAM62的情形。陽極遮罩62亦可為例如使配置在上下左右的各遮罩片以上下或左右移動,藉此變更開口尺寸者,或藉由使具有開口的複數框體以斜向相對移動,來變更藉由複數框體重疊所定義的開口的尺寸者。如上所示之可變的陽極遮罩係記載於例如特開2019-56164號公報(專利文獻2)。其中,亦可取代使用可變陽極遮罩62,而使用陽極被分割為複數陽極片的分割陽極(多段陽極),選擇流通電流的陽極片或調整流至各陽極片的電流,藉此調整陽極的有效面積或調整由陽極朝向基板的電場(電流)。如上所示之可變的陽極遮罩係記載於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2017-0370017號說明書(專利文獻3)。
陽極保持具61係收容在陽極盒63。在陽極盒62係在與陽極60相對向的位置設置開口,且開口由隔膜64所覆蓋。隔膜64係藉由在不溶性的陽極表面的電化學反應,鍍覆液所含有的添加劑成分被氧化,若發生有害鍍覆性能的分解生成物時,抑制有害的分解生成物達到基板表面者。其中,並不會因隔膜64而妨礙由陽極60對基板W的電場(電流)。
鍍覆模組40係另外具備有攪拌鍍覆液的攪棒90。攪棒90係配置在被保持在鍍覆槽39內的基板保持具11的基板W的表面近旁。攪棒90係由例如鈦(Ti)或樹脂所構成。攪棒90係藉由與基板W的表面呈平行地往返運動,以鍍覆中為充分的金屬離子被均一供給至基板W的表面的方式攪拌鍍覆液Q。中間遮罩70係如圖2所示,在基板W與陽極60之間被配置在基板W的近旁,且具有用以限制鍍覆液中的電場的中央開口76。
圖3係由基板側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中間遮罩的概略圖。如圖2及圖3所示,中間遮罩70係具備有:遮罩本體71、配置在遮罩本體71的內部空間72的輔助陽極80、及被安裝在遮罩本體71的前表面的遮蔽板75。遮罩本體71及遮蔽 板75係對鍍覆液具有耐受性,由遮蔽電場(電流)的材料所構成。遮罩本體71係具有對應中央開口76的開口之正面視下為大概四角形狀,具有配置輔助陽極80的內部空間72。遮罩本體71係在基板W側設有露出輔助陽極80的開口,以遮蔽板75的開口77與該開口相重疊的方式在遮罩本體71安裝有遮蔽板75。在遮蔽板75的開口77係安裝有隔膜78,輔助陽極80透過隔膜78而露出。此外,遮罩本體71係設有接連至內部空間72的排氣通路73,排氣通路73的上端成為在鍍覆液面91的上方形成開口的排氣口74。在本實施形態中,排氣通路73及排氣口74構成通氣孔。
輔助陽極80係電性連接於匯流條81,透過匯流條81而連接於電源(圖示省略)的正極。輔助陽極80係構成為由電源施加正的偏壓,藉此作為對基板W供給電場(電流)的輔助陽極來發揮功能。輔助陽極80係由不溶性陽極的材料所形成。排氣通路73係將在輔助陽極80中因電極反應所生成的氧排出至槽外。藉此,抑制在輔助陽極80的周圍積存因氧所致的氣泡而阻礙由輔助陽極80對基板W的電場(電流)的情形。其中,若輔助陽極80由溶解性陽極的材料所形成時,可省略排氣通路73。
在本實施形態中,沿著中央開口76的各邊設置輔助陽極80,在對應中央開口76的角部的位置並未設置輔助陽極。藉此,可抑制電場(電流)集中在基板W的角部而膜厚在該部分成為不均一的情形。其中,依基板規格,亦可在中央開口76的角部亦設置輔助陽極,亦時,亦可將輔助陽極形成為一體環狀構件。
輔助陽極80係以基板邊緣近旁的鍍覆膜厚分布均一化為目的,配置在配置於基板W的近旁的中間遮罩70,因此與將輔助陽極配置在陽極60側的 情形相比較,可形成為小面積。在一例中,輔助陽極80的總面積係陽極的面積的1/5以下。其中,如圖2所示,若將中間遮罩70與基板W之間的距離設為D1,將陽極60與基板W之間的距離設為D2時,在一例中,中間遮罩70與基板W之間的距離D1係陽極60與基板W之間的距離D2的1/4以上而且1/3以下。中間遮罩70與基板W之間的距離D1係設為中間遮罩70的陽極側的面與基板W的鍍覆面之間的距離。此外,陽極60與基板W之間的距離D2係設為陽極60的基板側的面與基板W的鍍覆面之間的距離。其中,圖2係用以說明構成的概略圖,應留意並不一定與實際尺寸相一致。
遮蔽板75係被安裝在遮罩本體71的前表面。遮蔽板75係具有小於遮罩本體71的中央開口的中央開口76,遮蔽板75的中央開口76構成為定義中間遮罩70的中央開口76。藉由調整遮蔽板75的中央開口76的尺寸,可調整中間遮罩70的中央開口76的尺寸,且可調整由陽極60對基板W的電場(電流)。遮蔽板75係如圖2及圖3所示,具有露出各邊的輔助陽極80的開口77,開口77係藉由隔膜78予以覆蓋。隔膜78係藉由在不溶性的陽極表面的電化學反應,鍍覆液所含有的添加劑成分被氧化,若發生有害鍍覆性能的分解生成物,抑制有害的分解生成物達到基板表面者。其中,不會因隔膜78而妨礙由輔助陽極80對基板W的電場(電流)。藉由調整遮蔽板75的開口77的大小,可調整由輔助陽極80對基板W的電場(電流)。
在本實施形態中,配合終端效應較大的情形(阻劑開口率小、種電阻大/種膜厚小),選擇中間遮罩70(遮蔽板75)的中央開口76的尺寸。亦即,配合終端效應大而流至基板邊緣部的電流大於基板中央部的程度較高的情形,以減小流至基板邊緣部的電流而鍍覆膜厚成為均一的方式,遮蔽板75的中央開 口76的尺寸被縮小。接著,依基板W的終端效應的大小(阻劑開口率、種電阻),調整由輔助陽極80供給至基板W(主要為基板邊緣部)的鍍覆電流,藉此達成與變更(加大)中間遮罩70的開口尺寸同樣的效果,將基板的鍍覆膜厚分布均一化。輔助陽極80係配置在基板邊緣部的近旁,因此尤其可有效進行對基板邊緣部的鍍覆電流的調整。
此外,藉由本實施形態,依成為鍍覆對象的基板W的規格範圍(阻劑開口率、種膜厚),調整遮蔽板75的輔助陽極80的開口77的尺寸、及/或調整遮蔽板75的中央開口76的尺寸,藉此可微調整可對應的終端效應的範圍。
其中,亦可未設置遮蔽板75而在露出遮罩本體71的輔助陽極80的開口設置隔膜。此時,遮罩本體71的中央開口成為中間遮罩70的中央開口。藉由調整露出遮罩本體71的輔助陽極80的開口的尺寸、及/或調整遮罩本體71的中央開口的尺寸,可微調整可對應的終端效應的範圍。
圖4係顯示終端效應較大時(阻劑開口率小、種電阻大/種膜厚小)由陽極60對基板W的電場的說明圖。圖5係顯示終端效應較小時(阻劑開口率大、種電阻小/種膜厚大)由陽極60對基板W的電場的說明圖。圖6係說明鍍覆膜厚分布的調整方法的說明圖。其中,在圖4、圖5中係省略遮蔽板75的一部分來顯示。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調整可變陽極遮罩(VAM)62的開口尺寸、及流至輔助陽極80的電流,來調整鍍覆膜厚分布。在調整前,假設可變陽極遮罩62的開口尺寸為中間尺寸(第1尺寸),輔助陽極80的電流為零。圖6中的各欄位的圖表係顯示基板的鍍覆膜厚分布,橫軸表示基板上的位置(通過基板的中心的直線狀的位置),橫軸原點為基板的中心,離原點愈遠,愈接近基板邊緣部。各欄位的圖表的縱軸係表示基板上的鍍覆膜厚。其中,若採用分割陽極來取代可變陽 極遮罩62時,控制成以與按照可變陽極遮罩62的開口尺寸的大小的電場相對應的方式,選擇流通電流的陽極片或調整流至各陽極片的電流。
如圖6的表格第1層所示,若終端效應較大,在可變陽極遮罩及輔助陽極的調整前,在鍍覆膜厚分布出現終端效應的影響,基板中央部的鍍覆膜厚變小、基板邊緣部的鍍覆膜厚變大。此時,如圖4所示,若依終端效應的大小,將可變陽極遮罩62的開口62A的尺寸調整為小於中間尺寸的第2尺寸時,如圖6的表格第1層的「VAM開口最適化」的欄位的圖表中以實線所示,鍍覆膜厚分布被均一化。其中,輔助陽極80的電流係保持為零。此係基於本實施形態的中間遮罩70的中央開口76的尺寸配合終端效應較大的情形而予以最適化之故。其中,若採用分割陽極來取代可變陽極遮罩62時,以對應可變陽極遮罩62的開口62A為第2尺寸(<第1尺寸)之時的電場的方式,選擇流通電流的陽極片或調整流至各陽極片的電流,藉此控制為減少陽極的有效面積或減小由陽極朝向基板的電場(電流)的擴展。
如圖6的表格第2層所示,若終端效應為中程度,在可變陽極遮罩及輔助陽極的調整前,基板邊緣部的鍍覆膜厚小於基板中央部的鍍覆膜厚。此係基於本實施形態的中間遮罩70的中央開口76的尺寸配合終端效應大的情形而予以最適化之故。亦即,若終端效應為中程度,在調整前的構成中,流至基板中央部的電流大於終端效應較大時,超過流至基板邊緣部的鍍覆電流之故。此時,若依終端效應的大小而對輔助陽極80流通中程度的電流(第1電流)時,電場(電流)由輔助陽極80被供給至基板邊緣部而基板邊緣部的鍍覆膜厚增加,且如圖6的表格第2層的「輔助陽極電流最適化」的欄位的實線所示,鍍覆膜厚被均一化。此時,可變陽極遮罩62的開口尺寸係可形成為保持中間尺寸原樣。其中,若採用 分割陽極來取代可變陽極遮罩62時,可形成為與選擇流通電流的陽極片或調整流至各陽極片的電流前為相同。
如圖6的表格第3層所示,若終端效應較小,在可變陽極遮罩及輔助陽極的調整前,基板邊緣部的鍍覆膜厚小於基板中央部的鍍覆膜厚的程度更強。此時,如圖5所示,若依終端效應的大小,將可變陽極遮罩62的開口62A的尺寸調整為大於中間尺寸(第1尺寸)的尺寸(第3尺寸)時,如在圖6的表格第3層的「VAM開口最適化」的欄位中以實線所示,到達基板中央部與邊緣部的電場(電流)的差被減低,基板中央部與邊緣部的鍍覆膜厚的差被減低。此外,若依終端效應的大小而在輔助陽極80流通大於第1電流的第2電流時,如圖5所示,由輔助陽極80被供給至基板邊緣部的電場(電流)增大,如在圖6的表格第3層的「輔助陽極電流最適化」的欄位中以實線所示,鍍覆膜厚被均一化。其中,若採用分割陽極來取代可變陽極遮罩62時,以對應可變陽極遮罩62的開口62A為第3尺寸(>第1尺寸)之時的電場的方式,選擇流通電流的陽極片或調整流至各陽極片的電流,藉此控制成增大陽極的有效面積或加大由陽極朝向基板的電場(電流)的擴展。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依終端效應的大小,來調整可變陽極遮罩62的開口62A的尺寸及輔助陽極80的電流的大小,藉此可將鍍覆膜厚分布均一化。更詳言之,終端效應愈大,依終端效應的大小,調整可變陽極遮罩62的開口62A的尺寸為愈小且輔助陽極80的電流為愈小,且終端效應愈小,依終端效應的大小,調整可變陽極遮罩62的開口62A的尺寸為愈大且輔助陽極80的電流為愈大,藉此可將鍍覆膜厚分布均一化。
上述之VAM開口的調整及輔助陽極電流的調整係可依終端效應的大小,在基板鍍覆前實施。此外,亦可在基板鍍覆中,依終端效應的大小隨著鍍覆膜厚的成長而變化,來實施可變陽極遮罩開口的調整及輔助陽極電流的調整。
藉由上述實施形態,如圖4及圖5所示,可調整供給至輔助陽極80的電流而達成與中間遮罩70的中央開口76的開口尺寸的調整同樣的效果(可調整中間遮罩的實質開口尺寸(有效開口面積))。因此,不需要用以調整中間遮罩的開口尺寸的機械機構,可依基板規格(阻劑開口率、種膜厚),以鍍覆膜厚分布成為均一的方式進行調整。中間遮罩70係配置在接近基板W及攪棒90的位置,因此限制設置調整開口尺寸的機械機構的空間,但是藉由本實施形態,藉由使用將中間遮罩70的實質開口尺寸進行電性調整的輔助陽極80,可將電場調整裝置配置在狹窄空間。尤其,在角形基板的鍍覆裝置中,由於基板尺寸變大,因此對機械機構要求高尺寸精度、精密的機構,技術上的門檻高,但是藉由本實施形態,由於不需要機械機構,因此可將電場調整裝置配置在狹窄空間。
此外,藉由上述實施形態,中間遮罩70的維護容易,中間遮罩70內的液體的管理亦容易。若使用輔助陰極,為了防止對輔助陰極析出,將輔助陰極以離子交換膜隔離,有必要以與鍍覆液不同之未含有鍍覆金屬的電解液充滿,液體管理/構造較為複雜。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使用輔助陽極,因此無對輔助陽極的鍍覆析出,液體管理較為容易。此外,若使用不溶解性陽極作為輔助陽極,無輔助陽極的消耗,維護較為容易。
此外,藉由上述實施形態,由於在中間遮罩設置輔助陽極,因此若與在基板與攪棒之間配置電極的情形相比較,不易受到尺寸制約。此外,由於 將輔助陽極配置在中間遮罩的內部,因此不需要另外設置支持輔助陽極的構造,可抑制構成複雜化。
(第2實施形態)
圖7係由基板側觀看第2實施形態之中間遮罩的概略圖。圖8係第2實施形態之中間遮罩的各部的剖面圖。圖8的各剖面圖分別為沿著圖7中的A-A’線、B-B’線、C-C’線的剖面圖。在以下說明中,對於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構件係標註相同符號,省略詳細說明,主要說明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之處。
在本實施形態的中間遮罩70中,如圖7所示,在正面視下,來自輔助陽極80的電場(電流)的導出口71H並未設在與輔助陽極80重疊的位置,而設在與輔助陽極80不同的位置(中間遮罩的更為內側)。中間遮罩70係具備有:構成遮罩本體的基底面板71A及後蓋71B、前蓋71C、中央區塊71E、及角隅區塊71D。角隅區塊71D係為了調整遮罩中央開口76的角隅部的開口尺寸或開口形狀而設,惟亦可省略。亦可一體形成基底面板71A、後蓋71B、前蓋71C、中央區塊71E、及角隅區塊71D的全部或一部分。亦可一體形成基底面板71A、前蓋71C、及中央區塊71E的全部或一部分。例如,亦可一體形成基底面板71A及前蓋71C,亦可一體形成前蓋71C及中央區塊71E,亦可一體形成基底面板71A、前蓋71C、及中央區塊71E。
如圖8所示,在基底面板71A與後蓋71B之間設有內部空間72,在內部空間72設置有輔助陽極80。輔助陽極80係在內部空間72內電性連接於匯流條81,由電源(圖示省略)透過匯流條81對輔助陽極80供給電流。此外,在基底面板71A與後蓋71B之間係設有接連至內部空間72的排氣通路73,排氣通路73的 上端係形成為在鍍覆液的液面91的上方形成開口的排氣口74。在基底面板71A的前表面係設有露出輔助陽極80的開口,該開口係以隔膜78予以覆蓋。
前蓋71C係被安裝在基底面板71A的前表面。如圖8的B-B’剖面圖所示,在前蓋71C係設有接連至露出輔助陽極80的基底面板71A的開口的通路71F。基底面板71A及前蓋71C係具有對應中間遮罩70的中央開口76(圖7)的中央開口。在該中央開口,對基底面板71A及前蓋71C安裝有角隅區塊71D及中央區塊71E。角隅區塊71D及中央區塊71E亦可彼此予以固定。中間遮罩70的中央開口76係被定義在角隅區塊71D及中央區塊71E的內側。在中央區塊71E係設有接連至前蓋71C的通路71F的通路71G,通路71G的端部形成為導出口71H。因此,來自輔助陽極80的電場(電流)係通過前蓋71C的通路71F、以及中央區塊71E的通路71G及導出口71H而被供給至基板W。
藉由本實施形態,達成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效果,並且達成以下之作用效果。藉由本實施形態,藉由調整中央區塊71的導出口71H的開口位置及/或開口尺寸,可調整藉由輔助陽極80所得之可控制範圍。此外,藉由本實施形態,鍍覆在終端效應較小的基板時,配合膜厚尤其降低的特定區域(依基板的規格或供電方法而改變)來設定電場(電流)的引出位置(導出口71H),藉此可將該區域藉由來自輔助陽極的電流而有效地厚膜化,且可將基板全體的鍍覆膜厚分布更加均一化。
(其他實施形態)
(1)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列舉鍍覆在角形的基板時為例來進行說明,惟鍍覆在圓形的基板(晶圓等)時,亦可適用上述實施形態。
(2)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說明使用不溶解性陽極作為輔助陽極的情形,惟亦可使用溶解性陽極。此時,可省略將輔助陽極隔離的隔膜、將在輔助陽極所發生的氧排出的排氣通路。
(3)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說明使基板以鉛直方向浸漬在鍍覆液的所謂浸漬式的鍍覆裝置,惟亦可在陽極及基板配置成以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謂面朝下式(杯式)的鍍覆模組適用上述實施形態。
本發明亦可記載為以下形態。
藉由形態1,提供一種鍍覆裝置,其係用以鍍覆在基板的鍍覆裝置,其係具備:陽極,其係與前述基板對向配置;及中間遮罩,其係在前述基板與前述陽極之間被配置在前述基板側,具有使由前述陽極對前述基板的電場通過的第1中央開口的中間遮罩,且在中間遮罩的內部空間具有被配置在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周圍的輔助陽極,前述輔助陽極的面積係前述陽極的面積的1/5以下。中間遮罩亦被稱為隧道調節板(TRP),調整在基板的近旁由陽極對基板的電場(電流)的通過的遮罩。中間遮罩係與配置在陽極側的離子電流準直器不同,在基板與陽極之間被配置在基板側,換言之基板的近旁者。
藉由該形態,調整供給至被配置在中間遮罩的輔助陽極的電流,可達成與中間遮罩的開口尺寸的變更同樣的效果,因此不需要用以調整中間遮罩的開口尺寸的機械機構,可抑制因基板規格(阻劑開口率、種膜厚)而起的終端效應的影響,而調整為鍍覆膜厚分布成為均一。中間遮罩係配置在接近基板(及攪棒)的位置,因此限制設置調整開口尺寸的機械機構空間,但是藉由本實施形態,可藉由使用電性調整中間遮罩的實質開口尺寸的輔助陽極,將電場調整裝置配置在狹窄空間。其中,將考慮到由輔助陽極供給至基板的電場(電流)的 效果的中間遮罩的開口尺寸稱為實質開口尺寸(有效開口尺寸)。在一例中,中間遮罩的第1中央開口的尺寸係配合終端效應較大的情形而縮小(為較小尺寸)形成。接著,依基板的終端效應大小(阻劑開口率、種膜厚),調整供給至輔助陽極的電流,藉此達成與中間遮罩的開口尺寸的變更同樣的效果,可將基板邊緣部的膜厚均一化。
此外,由於在被配置在基板的近旁的中間遮罩配置輔助陽極,因此藉由小面積(陽極的面積的1/5以下)的輔助陽極,有效控制對基板邊緣部的電場,可抑制因終端效應所致之影響。此外,由於在必須進行電場控制的基板邊緣部的近旁配置輔助陽極,因此與將輔助陽極配置在遠離基板邊緣部的位置的情形相比較,可藉由更小面積的輔助陽極,因流通小電流而有效控制對基板邊緣部的電場。其中,若在小面積的輔助陽極流通大電流,有如以下所示之不利之處。若使用溶解性輔助陽極(含磷銅),輔助陽極表面的黑膜形成成為不安定,藉此來自輔助陽極的殘渣或陽極泥的發生變多,有對鍍覆膜質造成影響之虞。若為不溶解性陽極,鍍覆時的電極的電位變得過高,有發生鍍覆液中的Cl-離子氧化等副反應之虞。
藉由形態2,提供一種鍍覆裝置,其係用以鍍覆在基板的鍍覆裝置,其係具備:陽極,其係與前述基板對向配置;及中間遮罩,其係配置在前述基板與前述陽極之間,具有使由前述陽極對前述基板的電場通過的第1中央開口的中間遮罩,且在中間遮罩的內部空間具有被配置在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周圍的輔助陽極,前述中間遮罩係具有連通前述內部空間而在鍍覆液的液面的上方形成開口的通氣孔。
藉由該形態,可將在中間遮罩的內部空間所發生的氣體排出至外部。例如,若輔助陽極為不溶解性,可將在輔助陽極中因電極反應所生成的氧由中間遮罩的內部空間排出至中間遮罩之外。藉此,可防止或抑制氣泡蓄積在輔助陽極的周圍而阻礙由輔助陽極對基板的電場(電流)。
藉由形態3,在形態1或2之鍍覆裝置中,前述中間遮罩與前述基板之間的距離係前述陽極與前述基板之間的距離的1/4以上而且1/3以下。
藉由該形態,可將被配置在中間遮罩的輔助陽極配置在基板邊緣部的十分近旁,可效率佳地控制由輔助陽極對基板邊緣部的電場(電流)。藉此,可效率佳地控制終端效應。
藉由形態4,在形態1至3之任一鍍覆裝置中,前述中間遮罩係具有:遮罩本體,其係具有第2中央開口,且在前述第2中央開口的周圍具有前述內部空間,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基板側形成開放;及遮蔽板,其係設成覆蓋前述遮罩本體的前述內部空間的遮蔽板,且具有小於前述第2中央開口的第3中央開口,前述第3中央開口定義前述第1中央開口,具有與前述輔助陽極的至少一部分區域重疊的第1開口。
藉由該形態,藉由調整遮蔽板的第3中央開口的大小,可調整由陽極朝向基板的電場(電流)。此外,藉由調整遮蔽板的第1開口的大小,可調整由輔助陽極朝向基板的電場的強度。
藉由形態5,在形態4的鍍覆裝置中,前述遮蔽板係另外具有覆蓋前述第1開口的隔膜。
藉由該形態,若輔助陽極為不溶性,因在不溶性的輔助陽極表面的電化學反應,鍍覆液所含有的添加劑成分被氧化,若發生有害鍍覆性能的分解生成物,可抑制有害的分解生成物達到基板表面,且可維持鍍覆性能。
藉由形態6,在形態1至3之任一鍍覆裝置中,前述中間遮罩係具有使由前述輔助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通過的通路,在與前述基板呈平行的面內,前述通路的出口係位於與前述輔助陽極不相重疊的位置。例如,通路的出口係在與基板呈平行的面內,可設置在輔助陽極的內側。
藉由該形態,鍍覆在終端效應小的基板時,配合鍍覆膜厚尤其降低的特定的區域(依基板的規格或供電方法而改變),設定來自中間遮罩的電場(電流)的引出位置亦即通路的出口,藉此,該特定的區域藉由來自輔助陽極的電流而有效地厚膜化,且可將鍍覆膜厚分布更加均一化。
藉由形態7,在形態6之鍍覆裝置中,前述中間遮罩係具有:遮罩本體;蓋件,其係安裝成覆蓋前述遮罩本體的前述基板側,連同前述遮罩本體一起形成對應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第4中央開口;及區塊,其係對前述遮罩本體及前述蓋件在前述第4中央開口的緣部進行安裝,前述遮罩本體係具有前述內部空間,具有與前述輔助陽極的至少一部分區域重疊的第2開口,前述蓋件係具有與前述第2開口連通的第1通路,前述區塊係具有與前述第1通路連通的第2通路,前述第1通路及前述第2通路形成使由前述輔助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通過的前述通路。
藉由該形態,可藉由遮罩本體、蓋件、及區塊,以簡易構成形成由輔助陽極至與輔助陽極遠離的出口使電場(電流)通過的通路。
藉由形態8,在形態7之鍍覆裝置中,前述遮罩本體係另外具有覆蓋前述第2開口的隔膜。
藉由該形態,可藉由隔膜來隔離配置輔助陽極的內部空間。藉由在不溶性的輔助陽極表面的電化學反應,鍍覆液所含有的添加劑成分被氧化,若發生有害鍍覆性能的分解生成物,可藉由隔膜來抑制有害的分解生成物到達基板表面,且可維持鍍覆性能。
藉由形態9,在形態1至8之任一鍍覆裝置中,前述基板係四角形,前述中間遮罩的前述第1中央開口係具有對應前述基板的形狀的形狀,前述輔助陽極係沿著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四邊作配置。
藉由該形態,在四角形的基板中,可達成上述作用效果。在角形基板的鍍覆裝置中,基板尺寸比晶圓相比為較大,因此難以裝載用以調整遮罩開口尺寸的機械機構。此外,中間遮罩係設置在與基板接近的位置,因此因開口尺寸變更所致之對鍍覆膜厚的影響大,對機械機構要求高尺寸精度,因此必須要有精密的機構。藉由本實施形態,在尺寸大的角形基板的鍍覆裝置中,不需要技術上的門檻高的機械機構,可得與藉由控制流至輔助陽極的電流來變更中間遮罩的開口尺寸為同樣的效果。
藉由形態10,在形態9之鍍覆裝置中,前述輔助陽極係被分割為複數輔助陽極,在前述第1開口的角部以外,沿著前述第1開口的各邊配置有前述輔助陽極。
藉由該形態,電場集中在四角形基板的角部而膜厚變大時等,可抑制角部的膜厚增大。
藉由形態11,在形態1至10之任一鍍覆裝置中,另外設有調整前述陽極的露出面積的可變陽極遮罩。
藉由該形態,可依終端效應的大小,藉由可變陽極遮罩,調整陽極的露出面積(提供朝向基板的電場的有效面積)。藉此,可依終端效應的大小,組合流至中間遮罩的輔助陽極的電流的控制、及由陽極朝向基板的電場的控制,調整流至基板的各部的鍍覆電流的大小,達成鍍覆膜厚均一化。
藉由形態12,在形態1至10之任一鍍覆裝置中,前述陽極係分割成複數陽極片的分割陽極,藉由選擇流通電流的陽極片,調整提供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的前述陽極的有效面積、或調整流至各陽極片的電流,藉此調整由前述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
藉由該形態,可依終端效應的大小,電性進行由陽極朝向基板的電場的控制。藉此,可依終端效應的大小,組合流至中間遮罩的輔助陽極的電流的控制、及由陽極朝向基板的電場的控制,調整流至基板的各部的鍍覆電流的大小,且達成鍍覆膜厚的均一化。
藉由形態13,提供一種方法,其係鍍覆基板的方法,其係包含:準備被配置在基板與陽極之間的中間遮罩,前述中間遮罩具有:控制由前述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的中央開口;及配置在該中央開口的周圍之具有前述陽極的面積的1/5以下的面積的輔助陽極;及依前述基板的阻劑開口率及種電阻的大小,調整由前述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的擴展,並且調整供給至被配置在前述中間遮罩的前述輔助陽極的電流。
藉由形態14,在形態13之方法中,藉由調整前述陽極的露出面積的可變陽極遮罩,調整由前述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的擴展。
藉由形態15,在形態13之方法中,前述陽極係分割成複數陽極片的分割陽極,藉由選擇流通電流的陽極片、或藉由調整流至各陽極片的電流,調整由前述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的擴展。
以上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惟上述發明之實施形態係用以易於理解本發明者,並非為限定本發明者。本發明得以在未脫離其主旨的情形下予以變更、改良,並且在本發明包含其均等物,自不待言。此外,在可解決上述課題的至少一部分的範圍、或達成效果的至少一部分的範圍內,可進行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之任意組合,且可進行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所記載的各構成要素的任意組合、或省略。
11:基板保持具
39:鍍覆槽(鍍覆單元)
40:鍍覆模組
60:陽極
61:陽極保持具
62:陽極遮罩
62A:開口
63:陽極盒
64:隔膜
70:中間遮罩
71:遮罩本體
72:內部空間
73:排氣通路
74:排氣口
75:遮蔽板
76:中央開口
77:開口
78:隔膜
80:輔助陽極
81:匯流條
90:攪棒
91:液面
D1、D2:距離
Q:鍍覆液

Claims (15)

  1. 一種基板鍍覆裝置,係用以在基板進行鍍覆,其具備:陽極,其係與前述基板對向配置;及中間遮罩,其係在前述基板與前述陽極之間被配置在前述基板側,具有使由前述陽極對前述基板的電場通過的第1中央開口的中間遮罩,且在中間遮罩的內部空間具有被配置在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周圍的輔助陽極,前述輔助陽極的面積係前述陽極的面積的1/5以下。
  2. 一種基板鍍覆裝置,係用以在基板進行鍍覆,其具備:陽極,其係與前述基板對向配置;及中間遮罩,其係配置在前述基板與前述陽極之間,具有使由前述陽極對前述基板的電場通過的第1中央開口的中間遮罩,且在中間遮罩的內部空間具有被配置在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周圍的輔助陽極,前述中間遮罩係具有連通前述內部空間而在鍍覆液的液面的上方形成開口的通氣孔。
  3.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鍍覆裝置,其中,前述中間遮罩與前述基板之間的距離係前述陽極與前述基板之間的距離的1/4以上且1/3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鍍覆裝置,其中,前述中間遮罩係具有:遮罩本體,其係具有第2中央開口,且在前述第2中央開口的周圍具有前述內部空間,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基板側形成開放;及遮蔽板,其係設成覆蓋前述遮罩本體的前述內部空間,且具有小於前述第2中央開口的第3中央開口,前述第3中央開口定義前述第1中央開口,且該遮蔽板具有與前述輔助陽極的至少一部分區域重疊的第1開口。
  5. 如請求項4之基板鍍覆裝置,其中,前述遮蔽板係另外具有覆蓋前述第1開口的隔膜。
  6.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鍍覆裝置,其中,前述中間遮罩係具有使由前述輔助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通過的通路,在與前述基板呈平行的面內,前述通路的出口係位於與前述輔助陽極不相重疊的位置。
  7. 如請求項6之基板鍍覆裝置,其中,前述中間遮罩係具有:遮罩本體;蓋件,其係安裝成覆蓋前述遮罩本體的前述基板側,連同前述遮罩本體一起形成對應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第4中央開口;及區塊,其係對前述遮罩本體及前述蓋件在前述第4中央開口的緣部進行安裝,前述遮罩本體係具有前述內部空間,具有與前述輔助陽極的至少一部分區域重疊的第2開口,前述蓋件係具有與前述第2開口連通的第1通路,前述區塊係具有與前述第1通路連通的第2通路,前述第1通路及前述第2通路形成使由前述輔助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通過的前述通路。
  8. 如請求項7之基板鍍覆裝置,其中,前述遮罩本體係另外具有覆蓋前述第2開口的隔膜。
  9.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鍍覆裝置,其中,前述基板係四角形,前述中間遮罩的前述第1中央開口係具有對應前述基板的形狀的形狀,前述輔助陽極係沿著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四邊作配置。
  10. 如請求項9之基板鍍覆裝置,其中,前述輔助陽極係被分割為複數輔助陽極, 在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角部以外,沿著前述第1中央開口的各邊配置有前述輔助陽極。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鍍覆裝置,其中,另外設有調整前述陽極的露出面積的可變陽極遮罩。
  12.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鍍覆裝置,其中,前述陽極係分割成複數陽極片的分割陽極,藉由選擇流通電流的陽極片,調整提供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的前述陽極的有效面積、或調整流至各陽極片的電流,藉此調整由前述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
  13. 一種基板鍍覆方法,用以鍍覆基板,其包含:準備被配置在基板與陽極之間的中間遮罩,前述中間遮罩具有:控制由前述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的中央開口;及配置在該中央開口的周圍之具有前述陽極的面積的1/5以下的面積的輔助陽極;及依前述基板的阻劑開口率及種電阻的大小,調整由前述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的擴展,並且調整供給至被配置在前述中間遮罩的前述輔助陽極的電流。
  14. 如請求項13之基板鍍覆方法,其中,藉由調整前述陽極的露出面積的可變陽極遮罩,調整由前述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的擴展。
  15. 如請求項13之基板鍍覆方法,其中,前述陽極係分割成複數陽極片的分割陽極,藉由選擇流通電流的陽極片、或藉由調整流至各陽極片的電流,調整由前述陽極朝向前述基板的電場的擴展。
TW110123393A 2021-06-25 2021-06-25 基板鍍覆裝置及基板鍍覆方法 TWI8117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3393A TWI811715B (zh) 2021-06-25 2021-06-25 基板鍍覆裝置及基板鍍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3393A TWI811715B (zh) 2021-06-25 2021-06-25 基板鍍覆裝置及基板鍍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0706A TW202300706A (zh) 2023-01-01
TWI811715B true TWI811715B (zh) 2023-08-11

Family

ID=86658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3393A TWI811715B (zh) 2021-06-25 2021-06-25 基板鍍覆裝置及基板鍍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171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1239B (zh) * 2012-11-27 2018-08-01 蘭姆研究公司 在電鍍期間用以進行動態電流分配控制之方法及設備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1239B (zh) * 2012-11-27 2018-08-01 蘭姆研究公司 在電鍍期間用以進行動態電流分配控制之方法及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0706A (zh) 2023-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56708B2 (ja) めっき装置
CN110184639B (zh) 电镀装置
JP7227875B2 (ja) 基板ホルダおよびめっき装置
JP6993115B2 (ja) めっき装置
WO2019013111A1 (ja) レギュレーションプレート、アノードホルダ、及び基板ホルダ
JP2021110017A (ja) アノードホルダ、めっき方法
TWI811715B (zh) 基板鍍覆裝置及基板鍍覆方法
TW202342828A (zh) 鍍覆裝置及鍍覆方法
KR102565864B1 (ko) 도금 장치 및 도금 방법
CN108624940B (zh) 镀覆装置以及镀覆槽结构的确定方法
TWI774443B (zh) 鍍覆裝置及鍍覆方法
TWI805746B (zh) 鍍覆裝置
KR102558706B1 (ko) 도금 장치, 및 도금 방법
KR102494058B1 (ko) 도금 처리 방법
TWI833972B (zh) 基板保持架及鍍敷裝置
US20230146732A1 (en) Apparatus for plating and method of plating
WO2020250650A1 (ja) めっき方法、めっき装置、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する不揮発性の記憶媒体
TW202336291A (zh) 鍍覆裝置及鍍覆方法
CN116411330A (zh) 基板保持器、镀覆装置以及镀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