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1331B - 具有拆分窗的微波電漿源 - Google Patents

具有拆分窗的微波電漿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1331B
TWI811331B TW108112309A TW108112309A TWI811331B TW I811331 B TWI811331 B TW I811331B TW 108112309 A TW108112309 A TW 108112309A TW 108112309 A TW108112309 A TW 108112309A TW I811331 B TWI811331 B TW I8113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plasma source
thickness
source assembly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2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1980A (zh
Inventor
錫華 錢德思卡恩
奎克 創
狄米奇A 迪日諾
阿維納許 薛維加
裘茲福 庫德拉
田中努
亞歷山大V 嘉萊許誠柯
夏嚴軍
巴拉穆魯甘 拉瑪薩米
卡提克 薛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1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1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3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192Microwave generated discharge
    • H01J37/32211Means for coupling power to the plasma
    • H01J37/32238Window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23Pulsed gas flow or change of composition over time
    • C23C16/45525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 C23C16/45527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haracterized by the ALD cycle, e.g. different flows or temperatures during half-reactions, unusual pulsing sequence, use of precursor mixtures or auxiliary reactants or activations
    • C23C16/45536Use of plasma, radiation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23Pulsed gas flow or change of composition over time
    • C23C16/45525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 C23C16/45544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 C23C16/45548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having arrangements for gas injection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reactor for each ALD half-reaction
    • C23C16/45551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having arrangements for gas injection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reactor for each ALD half-reaction for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substrate and the gas injectors or half-reaction reactor compart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5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s
    • C23C16/511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s using microwave dischar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案描述了電漿源組件、包括該電漿源組件的氣體分配組件以及產生電漿的方法。電漿源組件包括通電的電極,其具有接地電極、第一介電質以及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接地電極鄰近通電的電極之第一側,第一介電質鄰近通電的電極之第二側,該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在與第一介電質相對的一側上且與第一介電質相鄰。第一介電質和該等第二介電質中的各者的厚度之總和在約10mm至約17mm的範圍內。

Description

具有拆分窗的微波電漿源
本揭示案的實施例一般係關於用於電漿增強基板處理的設備。更具體言之,本揭示案的實施例係關於用於與處理腔室(如空間原子層沉積批量處理器)的模組化微波電漿源。
原子層沉積(ALD)和電漿增強ALD(PEALD)是在高深寬比結構中提供膜厚度與正形性控制的沉積技術。由於半導體工業中元件尺寸的不斷減小,使用ALD/PEALD的興趣和應用越來越多。在某些情況下,只有PEALD可以滿足所需膜厚度和正形性的規格。
半導體元件的形成通常在包含多個腔室的基板處理平臺中進行。在一些情況下,多腔室處理平臺或叢集工具的目的是在受控環境中順序地在基板上施行兩個或更多個製程。然而,在其他情況下,多腔室處理平臺可能僅在基板上施行單個處理步驟;附加腔室旨在最大化平臺處理基板的速率。在後面這種情況下,在基板上施行的製程通常是批量製程,其中在給定的腔室中同時處理相對大量的基板,如25或50個。批量處理對於以經濟上可行的方式在個別基板上施行太耗時的製程尤其有益,例如針對原子層沉積(ALD)製程和一些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
通常,PEALD工具在高達幾十MHz的RF/VHF頻帶中使用電容電漿源。這些電漿具有中等密度且可以具有相對高的離子能量。在GHz範圍的頻率下使用微波場,在某些諧振或波傳播電磁模式中,可以產生非常高的電荷和自由基密度以及具有非常低的離子能量之電漿。電漿密度可以在1012 /cm3 或更高的範圍內, 且離子能量可以低至約~5-10eV。這種電漿特徵在現代矽元件的無損傷處理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批量處理腔室中,微波電漿組件在晶圓處理期間暴露於熱基座。在電漿組件中產生的微波通過石英窗並在基座上方的處理區域中產生電漿。 非常大量的電漿功率可將石英窗加熱至高達1000ºC或更高的溫度。 最終,由於大的熱梯度引起的較高應力,而使石英窗破裂。
因此,本領域中需要形成微波電漿的改良設備和方法。
本揭示案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係關於電漿源組件,其包括具有頂部、底部和至少一個側壁的殼體。通電的電極位於殼體內且具有界定一長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地電極在殼體內的通電的電極的第一側上。接地電極與通電的電極分隔開一距離。第一介電質是在通電的電極的第二側上的殼體內。第一介電質和接地電極包圍通電的電極。第一介電質具有內表面與外表面,內表面鄰近通電的電極,外表面與內表面相對。內表面和外表面界定第一厚度。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鄰近第一介電質的外表面。該等第二介電質中的各者具有界定第二厚度的內表面和外表面。第一厚度和該等第二介電質中的各者的第二厚度之總和在約10mm至約17mm的範圍內。
本揭示案的另外的實施例係針對提供電漿的方法。從微波產生器向通電的電極提供微波功率,該通電的電極被封裝在介電質中,其中具有接地電極、第一介電質以及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接地電極在通電的電極之第一側上,第一介電質在通電的電極之第二側,該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在該第一介電質之遠離該通電的電極的一相對側上。在與第一介電質相對之第二介電質的第二側上的第二介電質附近形成電漿。第一介電質的厚度和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的總和在約10mm至約17mm的範圍內。
本揭示案的實施例提供了用於連續基板沉積的基板處理系統,以最大化產量並提高處理效率。關於空間原子層沉積腔室描述了本揭示案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然而,本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認識到這僅僅是一種可能的配置,且可以使用其他處理腔室和電漿源模組。
如在本說明書和所附專利申請範圍中所使用的,術語「基板」和「晶圓」可互換使用,兩者均指製程作用的表面或表面的部分。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還將理解到,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說明,否則提及基板也可僅指基板的一部分。另外,所提在基板上的沉積可以表示裸基板和具有在其上沉積或形成的一個或多個膜或特徵的基板。
如本說明書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術語「反應氣體」、「前驅物」、「反應物」等可互換使用,表示包括與基板表面反應的物質的氣體。例如,第一「反應氣體」可以簡單地吸附到基板的表面上且可用於與第二反應氣體的進一步化學反應。
如在本說明書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術語「派形」和「楔形」可互換使用以描述作為圓形扇區的形體。例如,楔形段可以是圓形或盤形結構的一部分,且多個楔形段可以經連接以形成圓形體。扇區可以定義為由圓的兩個半徑和交叉弧包圍的圓的一部分。派形段的內邊緣可以到達一個點或者可以被截斷為平坦邊緣或圓頭形。在一些實施例中,扇區可以被定義為環或環形的一部分。
本揭示案的一些實施例係針對微波電漿源。雖然關於空間ALD處理腔室描述了微波電漿源,但是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模組不限於空間ALD腔室,且可以適用於可以使用微波電漿的任何注入器情況。本揭示案的一些實施例係針對模組化微波電漿源。如在本說明書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術語「模組化」意指電漿源可以附接到處理腔室或從處理腔室移除。模組化源一般可以由單一個人移動、移除、或附接。
本揭示案的一些實施例有利地提供模組化電漿源組件,即,可以容易地插入處理系統和從處理系統移除的源。例如,可以修改由經佈置以形成圓形氣體分配組件的多個注入器單元構成的氣體分配組件,以移除一個楔形氣體注入器單元,以及用模塊化電漿源組件替換注入器單元。
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有利地為電漿源組件提供介電性窗,當窗破裂或失效時,介電性窗保持真空。一些實施例有利地為電漿源組件提供了在窗失效時降低腔室污染風險。
參見圖1至圖4,本揭示案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係針對包括殼體110的電漿源組件100。圖1中所示的殼體是楔形部件,其具有頂部111、底部112、第一側113、第二側114、內周端115和外周端116。在沿著細長中心軸119測量在內周端115和外周端116之間界定殼體110的長度L。殼體的寬度W定義為側113、114之間的距離。用於寬度目的,側113、114之間的距離可以垂直於細長中心軸119測量。在所示的楔形殼體110中,寬度從內周端115往外周端116增加。所示實施例包括突出部分118,當突出部分118插入包括複數個注入器單元的氣體分配組件中時,該突出部分118可以用於支撐電漿源組件100的重量,氣體分配組件包含電漿源組件。出於清楚的目的,圖2至圖4中省略了附加的部件/連接件(例如,饋送線、氣體入口)。然而,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認識到,這些部件可以在任何合適的位置連接到殼體110,且在下面進一步討論。
圖2表示沿線2-2'所截之圖1的電漿源組件100的橫截面圖。殼體110包括一個或多個通道120,通道120允許電源連接(未圖示)穿過殼體110。電源連接可以電連接到殼體110內的通電的電極130。通電的電極130具有界定一長度的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2。
接地電極140在殼體110內的通電的電極130的第一側上。在圖2中,接地電極140是殼體110的一部分,其連接到電氣接地。接地電極140與通電的電極分隔開一距離。在所示實施例中,該距離被定義為介電質150的厚度。介電質150在通電的電極130的第一側上。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150定位於通電的電極130上方。
在所示實施例中,接地介電質135定位於通電的電極130和接地電極140之間。接地介電質135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厚度,以使通電的電極130與電接地分隔開。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地電極135的厚度從殼體110的內周端115往外周端116變化。
第一介電質150在電源電極130的第二側上的殼體110內。第一介電質150和接地電極140包圍通電的電極130。第一介電質150具有內表面151與外表面152,內表面151鄰近通電的電極130,外表面152與內表面151相對。該等表面繪示在表示圖3的展開區域4之圖4中。第一介電質150的內表面151和外表面152界定第一厚度T1
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160位於殼體110內且鄰近第一介電質150的外表面152。該等第二介電質160的各者具有內表面161和外表面162。第二介電質160的內表面161和外表面162界定第二厚度T2
接地介電質135、第一介電質150和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160中的各者可以是任何合適的介電性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地介電質135、第一介電質150和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160中的各者獨立地選自以下各者所組成的群組:石英、陶瓷和混合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介電質150和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160中的各者是實質平坦的(planar)。如以這種方式所使用,術語「實質平坦的」表示個別介電性材料的整體形狀是平坦的。由於製造差異以及高溫處理的結果,預期平坦度的均勻性會有一些變化。平坦材料的表面變化不超過±3mm。個別第一介電質150中的各者和第二介電質160中的各者的厚度可以相對於部件的平均厚度獨立地變化不超過5mm、4mm、3mm、2mm、1mm或0.5mm。
參考圖4的展開圖,第一介電質150和第二介電質160的總厚度Tt 可以影響在鄰近殼體110的底部112以及第二介電質160的外表面162之處理區域195中形成的電漿。總厚度Tt 是第一厚度T1 與第二介電質160中的各者的第二厚度T2 之總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1 和該等第二介電質160中的各者的第二厚度T2 之總和在約10mm至約17mm的範圍內,或在約12mm至約16mm的範圍內,或在約13mm至約15mm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總厚度Tt 小於或等於約16mm、15mm、14mm、13mm或12m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介電質的厚度T1 與該等第二介電質的各者的厚度T2 之總和是約15mm。
圖2至4繪示本揭示案的一個實施例,其中存在有一個第二介電質160。關於介電質使用的術語「第二」表示與第一介電質不同的部件。第一介電質150定位於鄰近通電的電極130,第二介電質160定位於第一介電質150之遠離通電的電極130的相對側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存在有多於一個的第二介電質160。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有兩個、三個或四個第二介電質160。圖5繪示存在有兩個第二介電質160a、160b的實施例。一個第二介電質160a定位於鄰近第一介電質150,另一個第二介電質160b定位於第二介電質160a的與第一介電質150相對的一側上。
組合第一介電質150和第二介電質160a、160b的總厚度Tt 是第一厚度T1 、(第二介電質160a的)第二厚度T2a 和(第二介電質160b的)第二厚度T2b 的總和。第二厚度T2 是第二厚度T2a 與第二厚度T2b 之總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1 大於第二厚度T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1 大於第一厚度T1 與該等第二介電質160中的各者的第二厚度T2 之總和的50%。換句話說,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介電質150的厚度大於總厚度Tt 的50%。
參照回圖2和圖3,電漿源組件100的一些實施例包括在殼體110和第一介電質150之間的高溫O形環170。雖然所示為三個O形環,但是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到可以存在有多於或少於三個O形環且可以改變放置方式。高溫O形環170在殼體110和第一介電質150之間提供氣密密封。當第一介電質150隨溫度變化而膨脹和收縮,O形環170防止第一介電質150由於與殼體110接觸而破裂。在通電的電極130上方的殼體110的部分可以處於大氣條件下,而處理區域195可以處於減壓下。O形環有助於保持和緩衝第一介電質150免受熱和壓力差的影響。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介電質160在殼體110和第二介電質160之間不具有O形環。第二介電質160在第一介電質150的低壓側,且不像第一介電質150那樣經歷壓力差。
參照圖6A,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介電質160與第一介電質150分隔開以形成間隙155。如圖6B所示,圖6B是圖6A中的區域6B的展開圖,間隙155的厚度Tg 被包括在該等介電質的總厚度Tt 中。在所示實施例中,總厚度Tt 等於第一厚度T1 、間隙厚度Tg 和第二厚度T2 之總和。間隙的厚度Tg 可以是任何合適的厚度,使得總厚度Tt 不大於17mm且第一厚度T1 大於總厚度Tt 的50%。第二介電質160可以藉由介電性墊片157與第一介電質150分隔開,介電性墊片157圍繞第一介電質150的外周153的至少一部分與第二介電質160的外周163的至少一部分定位。
所示實施例表示楔形殼體110。在這種實施例中,接地電極140、接地介電質135、第一介電質150和第二介電質160中的各者都是楔形的,以與殼體110的形狀相符(conform)。在一些實施例中,殼體是圓形的(round),且介電質和接地電極與殼體的圓形形狀相符。
通電的電極可以由能夠傳輸微波能量的任何合適材料製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電的電極包括以下各者中的一個或多個:鎢(W)、鉬(Mo)或鉭(Ta)。
通電的電極130的橫截面形狀可以是任何合適的形狀。例如,通電的電極130可以是從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圓柱形,且橫截面形狀可以是圓形或卵形(oval)。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通電的電極是扁平導體。如這樣使用的術語「扁平導體」是指具有矩形棱柱(rectangular prism)形狀的導電材料,其中橫截面是矩形。扁平導體具有高度或厚度Tc 。扁平導體的厚度Tc 可以是任何合適的厚度,其厚度取決於例如通電的電極130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電的電極130的厚度在約5μm至約5mm的範圍內,0.1mm至約5mm,或在約0.2mm至約4mm的範圍內,或在約0.3mm至約3mm的範圍內,或在約0.5mm至約2.5mm的範圍內,或在約1mm至約2mm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電的電極130具有從第一端到第二端的實質均勻的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電的電極130的寬度從第一端往第二端改變。
參照圖7,電漿源組件100的一些實施例包括至少一個饋送線180,該至少一個饋送線180與微波產生器190和通電的電極130電連通且該至少一個饋送線180在微波產生器190和通電的電極130之間。所示的饋送線180是同軸饋送線,其包括以同軸配置方式所佈置的外導體181和內導體182。內導體182可以與通電的電極130電連通,且外導體181可以與接地電極310電接觸以形成完整的電路。內導體182和外導體181由絕緣體183分開,以防止沿饋送線180短路。
一些實施例包括微波產生器190,微波產生器190透過饋送線180電耦接到通電的電極130。微波產生器190的操作頻率範圍為約300MHz至約300GHz,或在約900MHz至約930MHz的範圍內,或在約1GHz至約10GHz的範圍內,或在約1.5GHz至約5GHz的範圍內,或在約2GHz至約3GHz的範圍內,或在約2.4GHz至約2.5GHz的範圍內,或在約2.44GHz至約2.47GHz的範圍內,或在範圍約2.45GHz至約2.46GHz的範圍內。
參照圖8,本揭示案的另外的實施例係針對包括電漿源組件100的氣體分配組件200。所示的氣體分配組件200由八個區段或扇區組成。每個區段或扇區可以是單獨的部件,其可以經組裝以形成圓形氣體分配組件。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兩個電漿源組件100定位在圓形氣體分配組件的相對側上,其中在相對的電漿源組件100之間定位有第一注入器單元210、第二注入器單元220和第三注入器單元230。繞中心軸202在圓形路徑205中旋轉的晶圓將依序暴露於第一注入器單元210、第二注入器單元220、第三注入器單元230以及作為第四單元的電漿源組件100。繞所示系統的一次完整旋轉將使基板暴露於兩個注入器單元暴露循環。
雖然前面所述係針對本揭示案的實施例,但在不背離本揭示案的基本範圍下,可設計本揭示案的其他與進一步的實施例,且本揭示案的範圍由以下專利申請範圍所界定。
3‧‧‧區域 4‧‧‧區域 100‧‧‧電漿源組件 110‧‧‧殼體 111‧‧‧頂部 112‧‧‧底部 113‧‧‧第一側 114‧‧‧第二側 115‧‧‧內周端 116‧‧‧外周端 118‧‧‧突出部分 119‧‧‧細長中心軸 120‧‧‧通道 130‧‧‧通電的電極 131‧‧‧第一端 132‧‧‧第二端 135‧‧‧接地介電質 140‧‧‧接地電極 150‧‧‧第一介電質 151‧‧‧內表面 152‧‧‧外表面 153‧‧‧外周 155‧‧‧間隙 157‧‧‧介電性墊片 160‧‧‧第二介電質 160a‧‧‧第二介電質 160b‧‧‧第二介電質 161‧‧‧內表面 162‧‧‧外表面 163‧‧‧外周 170‧‧‧O形環 180‧‧‧饋送線 181‧‧‧外導體 182‧‧‧內導體 183‧‧‧絕緣體 195‧‧‧處理區域 200‧‧‧氣體分配組件 202‧‧‧中心軸 205‧‧‧圓形路徑 210‧‧‧第一注入器單元 220‧‧‧第二注入器單元 230‧‧‧第三注入器單元 310‧‧‧接地電極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Tt‧‧‧總厚度 T2a‧‧‧第二厚度 T2b‧‧‧第二厚度 Tg‧‧‧間隙厚度
本揭示案的實施例之特徵已簡要概述於前,並在以下有更詳盡之討論,可以藉由參考所附圖式中繪示之本案實施例以作瞭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所附圖式僅繪示了本揭示案的典型實施例,而由於本揭示案可允許其他等效之實施例,因此所附圖式並不會視為本揭示案範圍之限制。
圖1表示根據本揭示案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電漿源組件的透視圖;
圖2表示沿線2-2'所截之圖1的電漿源組件的橫截面圖;
圖3表示圖2的區域3的展開圖;
圖4表示圖3的區域4的展開圖;
圖5表示根據本揭示案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電漿源組件的一部分之示意圖;
圖6A表示根據本揭示案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部分電漿源組件的截面圖;
圖6B表示圖6A的區域6B的展開圖;
圖7表示根據本揭示案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部分電漿源組件的截面圖;及
圖8是根據本揭示案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之結合電漿源組件的氣體分配組件的概要頂視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3‧‧‧區域
100‧‧‧電漿源組件
110‧‧‧殼體
111‧‧‧頂部
112‧‧‧底部
114‧‧‧第二側
115‧‧‧內周端
116‧‧‧外周端
118‧‧‧突出部分
120‧‧‧通道
130‧‧‧通電的電極
131‧‧‧第一端
132‧‧‧第二端
140‧‧‧接地電極
150‧‧‧介電質
160‧‧‧第二介電質
170‧‧‧O形環
195‧‧‧處理區域

Claims (20)

  1. 一種電漿源組件,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頂部、一底部和至少一個側壁;一通電的電極,該通電的電極在該殼體內且具有界定一長度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一接地電極,該接地電極在該殼體內的該通電的電極的一第一側上,該接地電極與該通電的電極分隔一距離;一第一介電質,該第一介電質在該通電的電極的一第二側上的該殼體內,該第一介電質和該接地電極包圍該通電的電極,該第一介電質具有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該內表面鄰近該通電的電極,該外表面與該內表面相對,該內表面和該外表面界定一第一厚度;及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該第二介電質鄰近該第一介電質的該外表面,該等第二介電質中的各者具有界定一第二厚度的一內表面和一外表面,其中該第一厚度和該等第二介電質中的各者的該第二厚度之總和在約10mm至約17mm的範圍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第一介電質與該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中的各者是實質平面的。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第一厚度與該等第二介電質中的各者的該第二厚度的總和在約13mm至約15mm的範圍內。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厚度的總和為約15mm。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第一厚度大於該第二厚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第一厚度大於該第一厚度與該等第二介電質中的各者的該第二厚度之總和的50%。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進一步包括一高溫O形環,該高溫O形環在該殼體和該第一介電質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殼體是楔形的,其具有一內周端和一外周端、一第一側和一第二側,該內周端和該外周端界定該殼體的一長度,該第一側和該第二側界定該殼體的該寬度,該寬度在該內周端處比在該外周端處較小且從該內周端處往該外周端處變化。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接地電極、該第一介電質和該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中的各者都是楔形的,以與該殼體相符。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通電的電極是一扁平導體。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存在有兩個第二介電質,其中一個第二介電質與該第一介電質相鄰,另一個第二介電質在該一個第二介電質之遠離該第一介電質的一相對側上,該第一介電質和該兩個第二介電質的該組合厚度為約13至約15mm。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第一介電質的厚度大於該第一介電質和該兩個第二介電質的該總厚度的50%。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第二介電質與該第一介電質分隔開以形成一間隙,該間隙被包含在該總厚度中。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間隙由圍繞該第一介電質和該第二介電質的一外周的一介電性墊片形成。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第一介電質和該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中的各者獨立地選自以下各者所組成的該群組:石英、陶瓷和混合材料。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其中該通電的電極包括以下各者中的一個或多個:鎢(W)、鉬(Mo)或鉭(Ta)。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饋送線,該至少一個饋送線與一微波產生器和該通電的電極電連通且該至少一個饋送線在該微波產生器和該通電的電極之間。
  18. 一種氣體分配組件,該氣體分配組件包括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漿源組件。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氣體分配組件,其中該電漿源組件是一楔形部件,且額外的楔形注入器單元經佈置而形成一圓形氣體分配組件。
  20. 一種提供電漿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從一微波產生器向一通電的電極提供微波功率,該通電的電極被封裝在一介電質中,其中在該通電的電極的一第一側上具有一接地電極,在該通電的電極的一第二側上具有一第一介電質以及在遠離該通電的電極且與該第一介電質相對的一側上有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其中在與該第一介電質相對之該第二介電質的一第二側上的該第二介電質附近形成一電漿,其中該第一介電質與該至少一個第二介電質的該厚度之總和在約10mm至約17mm的範圍內。
TW108112309A 2018-04-10 2019-04-09 具有拆分窗的微波電漿源 TWI811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55746P 2018-04-10 2018-04-10
US62/655,746 2018-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1980A TW202001980A (zh) 2020-01-01
TWI811331B true TWI811331B (zh) 2023-08-11

Family

ID=68099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2309A TWI811331B (zh) 2018-04-10 2019-04-09 具有拆分窗的微波電漿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11886A1 (zh)
TW (1) TWI811331B (zh)
WO (1) WO20191996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8589B (zh) 2018-03-01 2022-03-21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電漿源組件和提供電漿的方法
TW202247711A (zh) * 2021-04-29 2022-12-01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空間電漿增強原子層沉積(pe-ald)處理工具的微波電漿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55878B (en) * 2000-12-04 2003-10-01 Sharp Kk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70227554A1 (en) * 2000-01-18 2007-10-04 Asm Japan K.K.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with a remote plasma source for self-cleaning
TW201346976A (zh) * 2012-04-24 2013-11-16 Applied Materials Inc 具有來自單一rf功率產生器的個別地控制的線圈電流的三線圈式電感耦合電漿源(二)
US20160276136A1 (en) * 2013-08-16 2016-09-22 Applied Materials, Inc. Elongated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 For High Temperature Low Pressure Environ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119B (zh) * 2009-07-08 2017-03-08 艾克斯特朗欧洲公司 用于等离子体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WO2012077843A1 (ko) * 2010-12-09 2012-06-14 한국과학기술원 플라즈마 발생 장치
US9373517B2 (en) * 2012-08-02 2016-06-21 Applied Materials, Inc.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with DC assisted RF power for improved control
US9336997B2 (en) * 2014-03-17 2016-05-10 Applied Materials, Inc. RF multi-feed structure to improve plasma uniformit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7554A1 (en) * 2000-01-18 2007-10-04 Asm Japan K.K.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with a remote plasma source for self-cleaning
TW555878B (en) * 2000-12-04 2003-10-01 Sharp Kk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TW201346976A (zh) * 2012-04-24 2013-11-16 Applied Materials Inc 具有來自單一rf功率產生器的個別地控制的線圈電流的三線圈式電感耦合電漿源(二)
US20160276136A1 (en) * 2013-08-16 2016-09-22 Applied Materials, Inc. Elongated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 For High Temperature Low Pressure Environ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11886A1 (en) 2019-10-10
TW202001980A (zh) 2020-01-01
WO2019199648A1 (en)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8443B (zh) 用於提供較短及對稱的接地路徑的接地路徑系統
TWI769494B (zh) 用於高溫低壓環境中的延長的電容性耦合的電漿源
TWI775853B (zh) 電漿反應器及電漿處理的方法
KR102594473B1 (ko) 내장형 rf 차폐부를 갖는 반도체 기판 지지부들
TWI677898B (zh) 模組電漿源元件
US11114284B2 (en) Plasma reactor with electrode array in ceiling
JP2002540622A (ja) プラズマ放電ガスを処理室へ導入する高電力rf電極を絶縁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08048543A1 (en) Upper electrode backing member with particle reducing features
EP1249033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JP4119547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TWI797339B (zh) 用於在電漿增強化學氣相沉積腔室中抑制寄生電漿的設備
TWI811331B (zh) 具有拆分窗的微波電漿源
TW201936978A (zh) 使用低頻偏壓作介電膜的幾何選擇性沉積
TWI826925B (zh) 電漿源組件和氣體分配組件
EP3665715B1 (en) Microwave reactor for deposition or treatment of carbon compounds
TWI774308B (zh) 用於高頻處理的蓋堆疊
TW202230446A (zh) 用於限制直流放電的雙極靜電卡緊
JP3419992B2 (ja) セラミックス部材
TW201840899A (zh) 用於基板偏壓原子層沉積之具有增強電絕緣的沉積方法以及晶圓卡盤系統
TW202247711A (zh) 用於空間電漿增強原子層沉積(pe-ald)處理工具的微波電漿源
WO2023200465A1 (en) Showerhead assembly with heated shower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