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1310B - 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生物體感測器 - Google Patents

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生物體感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1310B
TWI811310B TW108108612A TW108108612A TWI811310B TW I811310 B TWI811310 B TW I811310B TW 108108612 A TW108108612 A TW 108108612A TW 108108612 A TW108108612 A TW 108108612A TW I811310 B TWI811310 B TW I8113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robe
moisture b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8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5495A (zh
Inventor
吉岡良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5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5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3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3Means for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6832Means for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body using adhes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257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using adhesive means, e.g. adhesive pads or ta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63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 A61B5/268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containing conductive polymers, e.g. PEDOT:PSS poly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8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2Manufacturing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sensors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125Manufacturing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sensors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8Shielding or protection of sensors from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g. protection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92Patc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3Stretchabl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1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K1/032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one material
    • H05K1/0346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one material containing 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04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
    • H05K2201/0129Thermoplastic polymer, e.g. auto-adhesive layer; Shaping of thermoplastic polym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具備用以貼附於生物體之感壓接著層、及配置於感壓接著層之上表面之基材層,且具備配置於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下表面之探針、及以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探針重疊之方式配置之水分阻隔層。

Description

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生物體感測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生物體感測器,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包括醫療用或衛生材料用之各種用途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生物體感測器。
先前,已知有一種貼附於人等生物體之皮膚而檢測生物體信號之生物體感測器。
作為此種生物體感測器,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生物體相容性聚合物基板,其具備具有黏性之第1層、配置於其上表面之第2層、配置於第2層之下表面且與皮膚接觸之電極、配置於第1層之上表面之資料獲取用模組、以及配置於第2層之上表面且連接電極及模組之配線。
並且,於此種生物體相容性聚合物基板中,第1層被貼附於人之皮膚,電極與皮膚接觸,電極自皮膚檢測出生物體信號、例如來自心肌之電壓信號,資料獲取用模組接收來自心肌之電壓信號並記錄。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097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此外,若與生物體之皮膚接觸之電極之表面乾燥,則電極之阻抗上升,雜訊變多。因此,業界研究以水分使電極與皮膚之界面濕潤,而降低電極之阻抗。
然而,若將生物體感測器長時間貼附於生物體之皮膚使用,則該水分逐漸透過生物體感測器蒸發,而逐漸不均勻地乾燥。其結果為產生電極之阻抗過度地上升、或阻抗之偏差變大之異常。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抑制阻抗之上升及偏差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生物體感測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1]包含一種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具備用以貼附於生物體之感壓接著層、及配置於上述感壓接著層之上表面之基材層,且具備配置於上述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下表面之探針、及以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上述探針重疊之方式配置之水分阻隔層。
根據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水分阻隔層係以與探針重疊之方式配置。因此,於將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貼附於生物體之皮膚時,水分阻隔層可抑制存在於生物體與探針之界面之水分沿厚度方向透過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結果為,可將水分均勻地保持於探針之下表面,而可均勻地抑制探針之乾燥。因此,可抑制阻抗之上升及偏差。
本發明[2]包含如[1]所記載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特徵在於:上述水分阻隔層之透濕度為600 g/m2 ・day以下。
根據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由於水分阻隔層之透濕度較低,故而可更確實地抑制阻抗之上升及偏差。
本發明[3]包含如[1]或[2]所記載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水分阻隔層係配置於較上述探針之下表面更上側。
根據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水分阻隔層係配置於較探針之下表面上側。因此,與水分阻隔層配置於較探針之下表面更下側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相比,水分阻隔層之材料選擇之自由度較高,可選擇水分阻隔性較高之材料。又,由於可使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下表面整體變得平坦,故而對生物體之貼著性優異。
本發明[4]包含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水分阻隔層係配置於上述感壓接著層內。
根據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由於水分阻隔層係配置於感壓接著層內,故而水分阻隔層係配置於靠近探針之位置。因此,可更確實地將水分均勻地保持於探針之下表面。
本發明[5]包含如[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水分阻隔層具有感壓接著性。
根據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由於水分阻隔層具有感壓接著性,故而可與探針及基材層感壓接著,而可確實地抑制水分阻隔層之脫落。又,於探針具有露出區域之情形時,可使水分阻隔層之下表面自探針之露出區域露出,而可感壓接著於生物體。因此,可使探針均勻且確實地與生物體接觸,而可實現更確實之感測。
本發明[6]包含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水分阻隔層係配置於上述基材層之上側。
根據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由於水分阻隔層係配置於基材層之上側,故而可經由感壓接著層等將水分阻隔層簡便地配置於基材層之上側。由此,製造適性優異。
本發明[7]包含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水分阻隔層係選自由橡膠系樹脂層、聚苯乙烯系樹脂層、聚烯烴系樹脂層、丙烯酸系樹脂層及聚乙烯醇系樹脂層所組成之群中之樹脂層中之至少1種。
根據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由於水分阻隔層為特定之樹脂層,故而可更確實地抑制阻抗之上升及偏差。
本發明[8]包含如[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探針具有使上述感壓接著層或上述水分阻隔層露出之露出區域。
根據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由於探針具有露出區域,故而可使感壓接著層或感壓接著性之水分阻隔層自露出區域露出至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下表面。由此,可使探針整個面均勻地與生物體接觸。其結果為,可實現更確實之感測。
本發明[9]包含一種生物體感測器,其具備如[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電性連接於上述探針且安裝於上述基材層之電子零件。
根據該生物體感測器,由於具備上述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故而可抑制生物體感測器之阻抗之上升及偏差。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生物體感測器可抑制生物體感測器之阻抗之上升及偏差。
於圖1中,紙面左右方向為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長邊方向(第1方向)。紙面右側為長邊方向一側(第1方向一側),紙面左側為長邊方向另一側(第1方向另一側)。
於圖1中,紙面上下方向係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短邊方向(與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寬度方向、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紙面上側為短邊方向一側(寬度方向一側、第2方向一側),紙面下側為短邊方向另一側(寬度方向另一側、第2方向另一側)。
於圖1中,紙面紙厚方向係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上下方向(厚度方向、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正交之第3方向)。紙面近前側為上側(厚度方向一側、第3方向一側),紙面裏側為下側(厚度方向另一側、第3方向另一側)。方向依據各圖式所記載之方向箭頭。
無意藉由該等方向之定義對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及貼附型心電儀30(下文說明)之製造時及使用時之朝向進行限定。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圖8對本發明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如圖1~圖4D所示,作為第1實施形態之一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具有沿長邊方向延伸之大致平板形狀。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具備感壓接著層2、水分阻隔層3、基材層4、配線層5、探針6、及連接部7。具體而言,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具備感壓接著層2、配置於感壓接著層2之內部之水分阻隔層3、配置於感壓接著層2及水分阻隔層3之上側之基材層4、埋設於基材層4中之配線層5、埋設於水分阻隔層3中之探針6、以及將配線層5及探針6電性連接之連接部7。
(感壓接著層) 感壓接著層2係為了將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下表面貼附於生物體表面(皮膚33等)而對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下表面賦予感壓接著性之層。
感壓接著層2如圖1~圖2B所示,與下文所述之水分阻隔層3及探針6一起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下表面。感壓接著層2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外形形狀。感壓接著層2具有沿長邊方向延伸之平板形狀(片形狀)。具體而言,例如,感壓接著層2具有沿長邊方向延伸之帶狀,具有長邊方向中央部向短邊方向兩外側凸出之形狀。又,於感壓接著層2中,長邊方向中央部之短邊方向兩端緣相對於長邊方向中央部以外之短邊方向兩端緣而位於短邊方向兩外側。
感壓接著層2於其長邊方向兩端部各者具有接著開口部11。2個接著開口部11分別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正方形狀),貫通感壓接著層2之厚度方向。於接著開口部11配置水分阻隔層3及連接部7(下文說明)。
感壓接著層2之透濕度例如為1000 g/m2 ・day以上,較佳為1500 g/m2 ・day以上,又,例如為10000 g/m2 ・day以下。若感壓接著層2之透濕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於將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貼附於生物體時,可使生物體產生之汗等適度向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外部透過,而減輕生物體感覺到之不快感(悶濕等)。由此,穿著感優異。
於本發明中,感壓接著層2等各層之透濕度係藉由下述程序算出。 (1)準備具備規定面積S之開口部之稱量瓶,(以液面位於開口部下方之方式)向稱量瓶中注入足夠之水。 (2)以測定試樣不產生張力之方式,將測定試樣(感壓接著層2等)配置於稱量瓶之開口部之整個面,將測定試樣固定於稱量瓶,將稱量瓶密封。 (3)測定剛密封後之測定試樣、水及稱量瓶之合計質量M1 。 (4)將經密封之稱量瓶於40℃、30%RH之條件下放置24小時。 (5)測定放置24小時後之測定試樣、水及稱量瓶之合計質量M2 。 (6)藉由式「P=(M1 -M2 )/S」算出透濕度P。
感壓接著層2之材料係具有感壓接著性之材料,較佳為列舉進而具有生物體相容性之材料。作為此種材料,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系感壓接著劑、聚矽氧系感壓接著劑等,較佳為列舉丙烯酸系感壓接著劑。
丙烯酸系感壓接著劑(丙烯酸系感壓接著組合物)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
丙烯酸系聚合物係丙烯酸系感壓接著劑中之主成分,為感壓接著成分。
作為丙烯酸系聚合物,例如為使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具體而言為丙烯酸異壬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等)作為主成分(單體成分中之含有比率為70質量%以上、99質量%以下)、且含有可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之單體(具體而言為丙烯酸等)作為任意成分(單體成分中之含有比率為30質量%以下、1質量%以上)之單體成分聚合而成之聚合物。作為丙烯酸系聚合物,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03-342541號公報所記載之丙烯酸系聚合物等。
丙烯酸系感壓接著劑較佳為進而含有羧酸酯。
丙烯酸系感壓接著劑中之羧酸酯係減小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感壓接著力、調整感壓接著層2之感壓接著力之感壓接著力調整劑。又,羧酸酯為可與丙烯酸系聚合物相溶之羧酸酯。
羧酸酯可列舉:例如三辛酸甘油酯、單辛酸甘油酯、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三癸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異硬脂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三(2-乙基己酸)三羥甲基丙烷等羧酸(脂肪酸)與三元醇之酯;例如丙二醇二辛酸酯、丙二醇二癸酸酯、丙二醇二異硬脂酸酯等羧酸與二元醇之酯;例如肉豆蔻酸乙酯、肉豆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硬脂酸丁酯、異硬脂酸異丙酯、月桂酸己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肉豆蔻酸硬脂酯、油酸硬脂酯、二甲基辛酸鯨蠟酯、2-乙基己酸鯨蠟酯、2-乙基己酸異鯨蠟酯、2-乙基己酸硬脂酯、琥珀酸二辛酯等羧酸與一元醇之酯等。進而,作為羧酸酯,可列舉:乳酸鯨蠟酯、乳酸肉豆蔻酯等。該等羧酸酯可單獨使用或併用。
作為羧酸酯,較佳為列舉脂肪酸與三元醇之酯,就相溶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列舉脂肪酸與甘油之酯,進而較佳為列舉三辛酸甘油酯。
羧酸酯之含有比率相對於丙烯酸系聚合物100質量份,例如為3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10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70質量份以下。
丙烯酸系感壓接著劑亦可視需要含有交聯劑。交聯劑係使丙烯酸系聚合物進行交聯之交聯成分。作為交聯劑,例如可列舉:聚異氰酸酯化合物、環氧化合物、三聚氰胺化合物、過氧化化合物、脲化合物、金屬烷氧化物化合物、金屬螯合化合物、金屬鹽化合物、碳二醯亞胺化合物、㗁唑啉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胺化合物等。該等交聯劑可單獨使用或併用。作為交聯劑,較佳為列舉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
交聯劑之含有比率相對於丙烯酸系聚合物100質量份,例如為0.001質量份以上,較佳為0.01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1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1質量份以下。
感壓接著層2之厚度(其中接著槽10之區域除外)例如為10 μm以上,較佳為20 μm以上,又,例如為300 μm以下,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下。
(水分阻隔層) 水分阻隔層3係抑制存在於下文所述之探針6周邊之水分沿厚度方向透過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阻隔層。藉此,將水分維持於探針6之下表面與生物體之皮膚33之界面。
水分阻隔層3如圖1~圖3所示,與感壓接著層2一起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下表面。水分阻隔層3具有稍小於接著開口部11之俯視大致矩形形狀,且具有平板形狀(片形狀)。
水分阻隔層3係配置於感壓接著層2之接著開口部11之內部。水分阻隔層3之外周面整個周與接著開口部11之內周面隔開間隔。即,藉由感壓接著層2及水分阻隔層3將具有俯視大致矩形框形狀之框狀接著開口部12劃分。於框狀接著開口部12中填充下文所述之連接部7。
水分阻隔層3以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下文所述之探針6重疊之方式配置。具體而言,以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探針6之外形形狀(甚至連接部7之內形形狀)一致之方式配置。即,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俯視下與探針6之外形形狀相同。又,水分阻隔層3係配置於較探針6上側。於水分阻隔層3之下表面具有與探針6(下文說明)相對應之接著槽10,水分阻隔層3於接著槽10中埋設探針6。藉此,水分阻隔層3與基材層4、探針6及連接部7分別接觸。
水分阻隔層3之透濕度低於感壓接著層2及基材層4之透濕度。具體而言,水分阻隔層3之透濕度例如未達1000 g/m2 ・day,較佳為600 g/m2 ・day以下,更佳為300 g/m2 ・day以下,進而較佳為80 g/m2 ・day以下,又,例如為0.001 g/m2 ・day以上。
作為水分阻隔層3之材料,例如,可列舉樹脂。具體而言,作為水分阻隔層3,例如可列舉:橡膠系樹脂層(聚異丁烯系樹脂層、丁基橡膠系樹脂層、SBR(Styrene-Butadiene Rubber,苯乙烯-丁二烯橡膠)系樹脂層、天然橡膠/SBR系樹脂層等)、聚苯乙烯系樹脂層、聚烯烴系樹脂層(聚丙烯系樹脂層、聚乙烯系樹脂層等)、丙烯酸系樹脂層、聚乙烯醇系樹脂層等樹脂層。該等樹脂層可單獨使用或併用2種以上。
水分阻隔層3例如可具有氣泡。即,樹脂層亦可為聚丙烯發泡層、丙烯酸系發泡層等樹脂發泡層。
水分阻隔層3較佳為具備感壓接著性。作為此種感壓接著性之水分阻隔層,較佳為列舉橡膠系樹脂層(橡膠系感壓接著層),更佳為列舉聚異丁烯系樹脂層(聚異丁烯系感壓接著層)。
聚異丁烯系樹脂層係由聚異丁烯系組合物所形成。聚異丁烯系組合物含有聚異丁烯作為橡膠成分。聚異丁烯系組合物中之聚異丁烯之含有比率例如為10質量%以上,較佳為20質量%以上,又,例如為50質量%以下,較佳為40質量%以下。
聚異丁烯系組合物較佳為含有高吸水性樹脂及黏著劑。藉此,可對聚異丁烯系組合物等橡膠系組合物賦予優異之水分阻隔性及感壓接著性。
作為高吸水性樹脂,例如可列舉:馬來酸酐鹽系樹脂(例如,異丁烯-馬來酸酐共聚物之鈉鹽交聯物等)、聚丙烯酸鹽系樹脂、聚磺酸鹽系樹脂、聚丙烯醯胺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等,較佳為列舉馬來酸酐鹽系樹脂。高吸水性樹脂之含有比率相對於聚異丁烯100質量份,例如為1質量份以上,較佳為3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1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5質量份以下。
作為黏著賦予劑,例如可列舉:松脂系樹脂、萜烯系樹脂(例如,萜烯-芳香族系液狀樹脂等)、薰草咔-茚系樹脂、酚系樹脂、酚甲醛系樹脂、二甲苯甲醛系樹脂、石油系樹脂(例如,C5系石油樹脂、C9系石油樹脂、C5/C9系石油樹脂等)等,較佳為列舉石油系樹脂。黏著賦予劑之含有比率相對於聚異丁烯100質量份,例如為1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20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150質量份以下。
聚異丁烯系組合物進而視需要含有軟化劑、填充劑、交聯劑等。
作為軟化劑,可列舉:例如聚丁烯、液狀異戊二烯橡膠、液狀丁二烯橡膠等液狀橡膠;例如石蠟系油、環烷系油等油類;例如鄰苯二甲酸酯、磷酸酯等酯類等,較佳為列舉液狀橡膠。軟化劑之含有比率相對於聚異丁烯100質量份,例如為1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20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150質量份以下。
作為填充劑,可列舉:碳酸鈣(例如,重質碳酸鈣、輕質碳酸鈣、白豔華等)、碳黑、滑石、雲母、黏土、雲母粉、膨潤土、矽石、氧化鋁、矽酸鋁、氧化鈦、金屬粉(例如,鋁粉、鐵粉等)、樹脂粉(例如,丙烯酸樹脂粉、苯乙烯樹脂粉等)、玻璃粉、氮化硼粉、金屬氫氧化物(例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等)等,較佳為列舉碳酸鈣。填充材之含有比率相對於聚異丁烯100質量份,例如為1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20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150質量份以下。
作為交聯劑,例如,可列舉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異氰酸酯系化合物等。交聯劑之含有比率相對於聚異丁烯100質量份,例如為1質量份以上,較佳為3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1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5質量份以下。
亦可以適當之比率於聚異丁烯系組合物中含有發泡劑、塑化劑等公知之添加劑。
又,於橡膠系樹脂層(橡膠系感壓接著層)中,就於皮膚上之固定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SBR系樹脂層、天然橡膠/SBR系樹脂層,更佳為列舉SBR系樹脂層。
SBR系樹脂層係由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系組合物所形成。SBR系組合物含有SBR作為橡膠成分。SBR系組合物中之SBR之含有比率例如為10質量%以上,較佳為20質量%以上,又,例如為50質量%以下,較佳為40質量%以下。
SBR系組合物亦與聚異丁烯系組合物同樣地可含有高吸水性樹脂、黏著劑、軟化劑、填充劑、交聯劑等。
天然橡膠/SBR系樹脂層係由天然橡膠/SBR系組合物所形成。天然橡膠/SBR系組合物含有天然橡膠與SBR作為橡膠成分。天然橡膠/SBR系組合物中之天然橡膠及SBR之合計含有比率例如為10質量%以上,較佳為20質量%以上,又,例如為50質量%以下,較佳為40質量%以下。
天然橡膠/SBR系組合物亦與聚異丁烯系組合物同樣地可含有高吸水性樹脂、黏著劑、軟化劑、填充劑、交聯劑等。
水分阻隔層3之厚度與感壓接著層2之厚度大致相同。具體而言,水分阻隔層3之厚度例如為10 μm以上,較佳為20 μm以上,又,例如為300 μm以下,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下。
再者,於將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沿厚度方向投影時,以存在水分阻隔層3之區域作為阻隔區域25,以阻隔區域25以外之區域作為非阻隔區域26。即,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具備分別配置於長邊方向兩側之2個阻隔區域25、與1個連續之非阻隔區域26。
各阻隔區域25窄於非阻隔區域26。具體而言,非阻隔區域26之面積A2相對於各阻隔區域25之面積A1之比(A2/A1)例如為2倍以上,較佳為5倍以上,更佳為10倍以上,又,例如為100倍以下。各阻隔區域25之面積A1例如為0.1 cm2 以上,較佳為0.5 cm2 以上,更佳為1 cm2 以上,又,例如為15 cm2 以下,較佳為8 cm2 以下,更佳為3 cm2 以下。若上述比為上述下限以上或阻隔區域25之面積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增大非阻隔區域26之面積比率,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穿著感更進一步優異。
(基材層) 基材層4係支持感壓接著層2及水分阻隔層3之支持層。
基材層4如圖1~圖2B所示,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上表面。基材層4與感壓接著層2一起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外形形狀。基材層4之俯視外形形狀與感壓接著層2之俯視外形形狀相同。基材層4係配置於感壓接著層2及水分阻隔層3之上表面整個面。基材層4具有沿長邊方向延伸之片形狀。
如圖2A~B所示,於基材層4之上表面形成有與配線層5相對應之基材槽14。基材槽14具有於俯視下與配線層5相同之圖案形狀。基材槽14朝向上側開放。
又,基材層4具有與框狀接著開口部12相對應之框狀基材開口部15。框狀基材開口部15沿厚度方向連通於框狀接著開口部12。框狀基材開口部15具有與框狀接著開口部12相同形狀及相同尺寸之俯視大致矩形框形狀。
基材層4之透濕度例如為1000 g/m2 ・day以上,較佳為2000 g/m2 ・day以上,又,例如為10000 g/m2 ・day以下。若基材層4之透濕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於將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貼附於生物體時,可使生物體產生之汗等適度向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外部透過,而減輕生物體感覺到之不快感(悶濕等)。由此,穿著感優異。
基材層4之破斷伸長率例如為100%以上,較佳為200%以上,更佳為300%以上,又,例如為2000%以下。破斷伸長率係依照JIS K 7127(1999年),以拉伸速度5 mm/分鐘、試片類型2進行測定。
又,基材層4於20℃下之拉伸強度(夾頭間100 mm、拉伸速度300 mm/min、破斷時之強度)例如為0.1 N/20 mm以上,較佳為1 N/20 mm以上,又,例如為20 N/20 mm以下。拉伸強度係基於JIS K 7127(1999年)進行測定。
進而,基材層4於20℃下之拉伸儲存彈性模數E'例如為2,000 MPa以下,較佳為1,000 MPa以下,更佳為1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50 MPa以下,尤佳為20 MPa以下,又,例如為0.1 MPa以上。於20℃下之拉伸儲存彈性模數E'可藉由在頻率1 Hz及升溫速度10℃/分鐘之條件下測定基材層4之動態黏彈性而求出。
並且,若滿足(1)破斷伸長率為100%以上、(2)拉伸強度為20 N/20 mm以下、(3)拉伸儲存彈性模數E'為2,000 MPa以下之至少任一要件,較佳為滿足2個以上之要件,更佳為滿足全部3個要件,則基材層4之材料具有伸縮性。
基材層4係由基材組合物所形成。基材組合物含有基材樹脂。
基材樹脂係基材組合物中之主成分,例如為可對基材層4賦予適度之伸縮性、可撓性、韌性之可撓性樹脂。
作為基材樹脂,例如可列舉: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矽氧樹脂、聚苯乙烯樹脂、氯乙烯樹脂、聚酯樹脂等熱塑性樹脂。較佳為列舉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藉此,基材層4可確保更優異之伸縮性。
基材組合物(基材層4)中之基材樹脂之含有比率例如為70質量%以上,較佳為80質量%以上,又,例如為99質量%以下,較佳為95質量%以下。
基材組合物較佳為進而含有羧酸酯。基材組合物中之羧酸酯係用以對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賦予柔軟性之彈性調整劑。
具體而言,可列舉與上文感壓接著層2中所述之感壓接著劑中之羧酸酯相同者,較佳為列舉三脂肪酸甘油酯。
相對於基材樹脂100質量份之羧酸酯之含有比率例如為1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30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8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70質量份以下。基材組合物(基材層4)中之羧酸酯之含有比率例如為10質量%以上,較佳為25質量%以上,又,例如為45質量%以下,較佳為35質量%以下。
基材層4之厚度(其中基材槽14之區域除外)例如為1 μm以上,較佳為5 μm以上,又,例如為300 μm以下,較佳為100 μm以下,較佳為50 μm以下。若基材層4之厚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確實地保持基材層4之形狀,因此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操作性優異。若基材層4之厚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將基材層4確實地貼附於生物體。
(配線層) 配線層5如圖2A~圖3所示,係被埋設於基材層4之基材槽14中。詳細而言,配線層5係以自基材層4之上表面露出之方式被埋入基材層4之上端部。配線層5之下表面全部及側面全部與基材層4接觸。配線層5之上表面自基材層4之上表面(基材槽14除外)露出。配線層5之上表面與基材層4之上表面一起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上表面,配線層5之上表面與基材層4之上表面處於同一平面。
配線層5如圖1所示,具有將連接部7與電子零件31(下文說明)及電池32(下文說明)連接之配線圖案。具體而言,配線層5獨立地具備第1配線圖案21與第2配線圖案22。
第1配線圖案21係配置於基材層4之長邊方向一側。第1配線圖案21具備第1配線16A、以及與其相連之第1端子17A及第2端子17B。
第1配線圖案21具有俯視大致T字形狀。詳細而言,第1配線圖案21自基材層4之長邊方向一端部向長邊方向另一側延伸,於基材層4之長邊方向中央部分支而向短邊方向兩外側延伸。
第1端子17A及第2端子17B分別配置於基材層4之長邊方向中央部上之短邊方向兩端部各者。第1端子17A及第2端子17B分別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岸台形狀)。第1端子17A及第2端子17B分別於基材層4之長邊方向中央部,與向短邊方向兩外側延伸之第1配線16A之兩端部各者相連。
第2配線圖案22係隔開間隔設置於第1配線圖案21之長邊方向另一側。第2配線圖案22具備第2配線16B、以及與其相連之第3端子17C及第4端子17D。
第2配線圖案22具有俯視大致T字形狀。詳細而言,第2配線圖案22自基材層4之長邊方向另一端部向長邊方向一側延伸,於基材層4之長邊方向中央部分支而向短邊方向兩外側延伸。
第3端子17C及第4端子17D分別配置於基材層4之長邊方向中央部上之短邊方向兩端部各者。第3端子17C及第4端子17D分別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岸台形狀)。第3端子17C及第4端子17D分別於基材層4之長邊方向中央部,與向短邊方向兩外側延伸之第2配線16B之兩端部各者相連。
作為配線層5之材料,例如可列舉銅、鎳、金、該等之合金等金屬導體,較佳為列舉銅。
配線層5之厚度例如為0.1 μm以上,較佳為1 μm以上,又,例如未達100 μm,較佳為50 μm以下,更佳為5 μm以下。
(探針) 探針6係於將感壓接著層2貼附於生物體表面時,與生物體表面接觸而感測來自生物體之電信號或溫度、振動、汗、代謝物等之電極。
探針6如圖2A~圖3所示,埋設於水分阻隔層3之接著槽10中。詳細而言,探針6於連接部7之內側,以自水分阻隔層3之下表面露出之方式,埋入至水分阻隔層3之下端部。探針6之上表面全部及側面全部與水分阻隔層3接觸。探針6之下表面自水分阻隔層3之下表面(接著槽10除外)露出。探針6之下表面與水分阻隔層3及感壓接著層2之下表面一起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下表面,探針6之下表面與水分阻隔層3之下表面處於同一平面。
探針6具有具備使水分阻隔層13露出至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下表面之露出區域13的形狀。例如,探針6具有俯視網狀。詳細而言,探針6之外形形狀(即,連接部7之內形形狀)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探針6之內側部具有俯視柵格形狀。水分阻隔層13之下表面自俯視柵格形狀之間隙(露出區域13)露出。
作為探針6之材料,可列舉例如導電性樹脂組合物、例如配線層5中所例示之金屬導體等,較佳為列舉導電性樹脂組合物。
導電性樹脂組合物例如含有導電性高分子及樹脂成分。
作為導電性高分子,例如可列舉: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乙二氧基噻吩)(PEDOT)、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PEDOT/PSS)等。
作為樹脂成分,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樹脂、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乙烯系樹脂、環氧樹脂、醯胺樹脂等。
又,除了上述樹脂以外,於樹脂成分中亦可含有交聯劑、塑化劑、界面活性劑等公知之添加劑。
相對於樹脂成分100質量份之導電性高分子之調配比率例如為1質量份以上,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5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
作為使用導電性樹脂組合物形成探針6之方法,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17-66271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
探針區域27之面積A3與阻隔區域25之面積A1大致相同,具體而言,例如為0.1 cm2 以上,較佳為0.5 cm2 以上,更佳為1 cm2 以上,又,例如為15 cm2 以下,較佳為10 cm2 以下,更佳為8 cm2 以下。探針區域27係於俯視下探針6之外形形狀(甚至連接部7之內周面)所圍成之區域。
探針6之厚度例如為0.1 μm以上,較佳為1 μm以上,又,例如未達100 μm,較佳為50 μm以下,更佳為20 μm以下。
(連接部) 連接部7如圖2A~圖3所示,係與框狀基材開口部15及框狀接著開口部12相對應地設置,具有與該等相同之形狀。連接部7沿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貫通(通過)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而填充於框狀基材開口部15及框狀接著開口部12中。連接部7具有軸線沿厚度方向延伸之大致角形柱狀。
連接部7之內側面與探針6、水分阻隔層3、及框狀基材開口部15內側之基材層4接觸。連接部7之外側面與配線層5(第1配線16A、第1配線16B)、感壓接著層2、及框狀基材開口部15外側之基材層4接觸。藉此,連接部7將配線層5與探針6電性連接。
作為連接部7之材料,例如可列舉上述金屬導體、導電性樹脂(包括導電性高分子)等,較佳為列舉導電性樹脂等。
(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繼而,參照圖4A~圖4D對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製造方法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如圖4A所示,於該方法中,首先,準備基材層4及配線層5。
例如,依照日本專利特開2017-2223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7-22237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以將配線層5埋設於基材槽14之方式,準備基材層4及配線層5。
如圖4B所示,繼而,將感壓接著層2配置於基材層4之下表面。
於配置感壓接著層2時,例如,首先製備含有感壓接著層2之材料(例如,上述丙烯酸系感壓接著劑)之塗佈液,繼而將塗佈液塗佈於剝離片19之上表面,其後,藉由加熱進行乾燥。藉此,將感壓接著層2配置於剝離片19之上表面。剝離片19例如具有沿長邊方向延伸之片形狀。作為剝離片19之材料,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樹脂。
繼而,例如藉由貼合機等將感壓接著層2及基材層4貼合。具體而言,使感壓接著層2之上表面與基材層4之下表面接觸。
再者,於該時點,感壓接著層2及基材層4分別不具有框狀接著開口部12及框狀基材開口部15之各者。
如圖4C所示,繼而將積層開口部20形成於感壓接著層2及基材層4。
積層開口部20與接著開口部11相對應地貫通感壓接著層2及基材層4之積層體。積層開口部20係由劃分接著開口部11之外周面與劃分框狀基材開口部15之外周面所劃分之俯視大致圓形之孔(貫通孔)。即,積層開口部20於俯視下為與接著開口部11相同之形狀。積層開口部20朝向上側開口。另一方面,積層開口部20之下端係由剝離片19封閉。
為了形成積層開口部20,而對感壓接著層2及基材層4例如進行打孔、或半蝕。
其後,準備第1探針構件18,將其嵌入至積層開口部20內。
第1探針構件18如圖3所示,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第1探針構件18具備探針6、埋設探針6之水分阻隔層3、及配置於水分阻隔層3之上表面之基材層4。
於準備第1探針構件18時,準備含探針片材,藉由打孔等對含探針片材進行外形加工。含探針片材例如係藉由依照日本專利特開2017-6627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7-2223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7-22237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製作水分阻隔層3與埋設於其下表面之探針6,繼而,於水分阻隔層3之上表面積層基材層4而準備。
其後,如圖4C之箭頭所示,將第1探針構件18嵌入至積層開口部20內。
此時,於第1探針構件18與積層開口部20之周面之間隔開間隔。即,以形成框狀基材開口部15及框狀接著開口部12之方式將第1探針構件18嵌入至積層開口部20內。
如圖4D所示,繼而,將連接部7設置於框狀基材開口部15及框狀接著開口部12內。
於連接部7之材料為導電性樹脂之情形時,將導電性樹脂注入框狀基材開口部15及框狀接著開口部12。其後,視需要對導電性樹脂進行加熱。
藉此,獲得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
以上述方式製造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具備感壓接著層2、水分阻隔層3、基材層4、配線層5、探針6、連接部7、及剝離片19。再者,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亦可如圖2A及圖2B所示,不具備剝離片19,而僅由感壓接著層2、水分阻隔層3、基材層4、配線層5、探針6、及連接部7構成。
另外,於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中,於貼附於生物體之皮膚33時,水分阻隔層3可抑制存在於生物體之皮膚33與探針6之界面之水分沿厚度方向透過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因此,可將水分均勻地保持於探針6之下表面,而可均勻地抑制探針6之乾燥。因此,可抑制阻抗之上升及偏差。進而,密接性、保持力等固定穩定性亦優異。
又,於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中,水分阻隔層3係配置於感壓接著層2之內部。因此,水分阻隔層3係配置於靠近探針6之位置。因此,可更確實地將水分均勻地保持於探針6之下表面。
又,於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中,水分阻隔層3係配置於較探針之下表面上側。因此,與將水分阻隔層3配置於較探針6之下表面更下側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第3實施形態,參照圖14)相比,水分阻隔層3無需導電性,水分阻隔層3之材料選擇之自由度較高,可選擇水分阻隔性較高之材料。
又,於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中,水分阻隔層3具備感壓接著性。因此,可自探針6之露出區域13(具體而言,網狀之間隙)露出水分阻隔層3之下表面,而水分阻隔層3之下表面可感壓接著於生物體之皮膚33。因此,可使探針6均勻地且確實地接觸於生物體之皮膚33,而可實現更確實之感測。又,水分阻隔層3可與連接部7、探針6及基材層4感壓接著,而可確實地抑制水分阻隔層3之脫落。
又,於該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中,探針6具有露出區域13(具體而言,網狀)。因此,可使感壓接著性之水分阻隔層3(例如,橡膠系樹脂層)自露出區域13(具體而言,網狀之間隙)露出至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下表面。由此,可使探針6整個面均勻地與生物體之皮膚33接觸。其結果為,可實現更確實之感測。
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係單獨流通而可於產業上利用之設備。具體而言,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可與下文所說明之電子零件31及電池32(參照圖1之假想線)分開而單獨流通。即,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係未安裝電子零件31及電池32、用以製造貼附型心電儀30等生物體感測器之零件。
(生物體感測器) 繼而,作為生物體感測器之一例,而對貼附型心電儀30及其使用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1及圖2A~B所示,於製造具備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貼附型心電儀30時,例如,首先分別準備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電子零件31及電池32。
作為電子零件31,例如,可列舉用以處理由探針6獲取之來自生物體之電信號並記憶之類比前端、微計算器、記憶體,進而可列舉用以將電信號轉換為電波並將其無線發送至外部之接收機之通信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發送機等。電子零件31可具有該等中之一部分或全部。電子零件31具有設置於其下表面之2個或3個以上之端子(未圖示)。
電池32具有設置於其下表面之2個端子(未圖示)。
繼而,將電子零件31之2個端子與第1端子17A及第3端子17C電性連接。又,將電池32之2個端子與第2端子17B及第4端子17D電性連接。
藉此,製造具備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以及安裝於其之電子零件31及電池32之貼附型心電儀30。
於使用貼附型心電儀30時,首先,將剝離片19(參照圖4D之箭頭及假想線)自感壓接著層2及探針6剝離。
如圖2A之假想線所示,繼而,使感壓接著層2之下表面例如與人體之皮膚33接觸。具體而言,使感壓接著層2感壓接著(貼附)於皮膚33。藉此,探針6之下表面亦與皮膚33之表面接觸。
此時,以水潤濕探針6之下表面、或皮膚33之表面。藉此,水介存於探針6之下表面與皮膚33之表面之界面。
繼而,探針6以電信號之形式感測到心臟之活動電位,由探針6感測到之電信號經由連接部7及配線層5而被輸入至電子零件31。電子零件31基於自電池32供給之電力,處理電信號並以資訊之形式記憶。進而,視需要將電信號轉換為電波,並將其無線發送至外部之接收機。
該貼附型心電儀30之使用方法於探針6與皮膚33之界面存在提高導電性之水,因此可降低探針6之阻抗。因此,可抑制來自心臟之電信號以外之雜訊之感測。
又,於該貼附型心電儀30之使用方法中,由於貼附型心電儀30具備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故而水分阻隔層3存在於探針6之厚度方向。因此,水可透過生物體感測器而抑制界面之乾燥。因此,即便於貼附於生物體並長時間使用之情形時,亦可抑制探針6之阻抗之上升。又,由於可使足量之水均勻地存在於界面,故而亦可抑制探針6之阻抗5產生偏差。
(變化例) 於以下之各變化例中,關於與上述一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及步驟,標註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之說明。又,可將各變化例適當組合。進而,除了特別記載以外,各變化例可發揮與一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第1變化例 於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探針6之外形形狀一致,但例如亦可如圖5A~B所示般,水分阻隔層3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包含探針6。即,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俯視下可大於探針6之外形形狀。
於圖5A~B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水分阻隔層3具備配置於連接部7之內側之內側阻隔層3a、及配置於連接部7之外側之外側阻隔層3b。
內側阻隔層3a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其外周面與連接部7之內周面接觸。
外側阻隔層3b具有俯視大致矩形框形狀,其內周面與連接部7之外周面接觸,其外周面與感壓接著層2接觸。
阻隔區域25大於探針區域27。具體而言,阻隔區域25之面積A1相對應探針區域27之面積A3之比(A1/A3)例如超過1,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6以上,又,例如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具體而言,阻隔區域25之面積A1例如為1 cm2 以上,較佳為4 cm2 以上,又,例如為20 cm2 以下,較佳為10 cm2 以下。若阻隔區域25之面積A1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更進一步抑制探針6之阻抗之上升及偏差。若阻隔區域25之面積A1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更進一步提高穿著感。
就穿著性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另一方面,就可更進一步抑制阻抗之上升及偏差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圖5A~B所示之實施形態。
第2變化例 於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探針6之外形形狀一致,但例如亦可如圖6所示般,水分阻隔層3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包含於探針6中。即,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俯視下可小於探針6之外形形狀,上述比(A1/A3)成為未達1。
於探針6之俯視整體中,就可確實地抑制水分之透過、可抑制阻抗之上升及偏差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圖1及圖5A~B所示之實施形態。
第3變化例 於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探針6係具有露出區域13之俯視網狀,例如雖未圖示,但探針6亦可設為不具有露出區域13之形狀(例如,俯視大致矩形形狀)。
較佳為列舉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於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自探針6之露出區域13露出之感壓接著性之水分阻隔層3之下表面與生物體之皮膚33接觸。因此,可使探針6均勻地且確實地接觸於生物體之皮膚33,而可實現更準確之感測。
第4變化例 於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探針6之外形形狀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連接部7具有俯視大致矩形框形狀,但亦可如圖7所示,例如探針6之外形形狀具有俯視大致圓形形狀,連接部7具有俯視大致環形狀。
第5變化例 於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於水分阻隔層3之上表面配置有基材層4,但例如亦可如圖8所示般,於水分阻隔層3與基材層4之間介存感壓接著層2。即,於圖8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於連接部7之內側,具備水分阻隔層3、配置於水分阻隔層3之上表面之感壓接著層2、及配置於感壓接著層2之上表面之基材層4。
第6變化例 於圖1及圖2A~B所示之一實施形態中,已列舉貼附型心電儀30作為本發明之生物體感測器之一例,但例如可列舉可感測生物體信號並監測生物體之健康狀態之裝置等,具體而言,可列舉貼附型腦波儀、貼附型血壓計、貼附型脈搏計、貼附型肌電儀、貼附型溫度計等。再者,生物體包括人體及人體以外之動物,較佳為人體。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9~圖13對本發明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第2實施形態中,關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及步驟,標註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之說明。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關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及步驟,除了特別記載以外,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形狀、材料、物性等)且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
如圖9~圖11E所示,作為第2實施形態之一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具備感壓接著層(第1感壓接著層)2、基材層4、配線層5、探針6、連接部7、第2感壓接著層8、及水分阻隔層3。具體而言,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具備第1感壓接著層2、配置於第1感壓接著層2之上表面之基材層4、埋設於基材層4中之配線層5、埋設於感壓接著層2中之探針6、將配線層5及探針6電性連接之連接部7、配置於基材層4之上表面之第2感壓接著層8、及配置於第2感壓接著層8之上表面之水分阻隔層3。
(第1感壓接著層) 第1感壓接著層2如圖9所示,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下表面。第1感壓接著層2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外形形狀。
第1感壓接著層2於其長邊方向兩端部分別具有框狀接著開口部12。第1感壓接著層2亦於框狀接著開口部12之內側具備俯視大致矩形形狀之感壓接著層(探針用感壓接著層28)。於框狀接著開口部12中填充連接部7。又,框狀接著開口部12之內側之感壓接著層(探針用感壓接著層28)之下表面具有與探針6相對應之接著槽10。
(基材層) 基材層4如圖9所示,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上表面。基材層4與感壓接著層2一起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外形形狀。基材層4之俯視形狀與感壓接著層2之俯視形狀相同。
(配線層) 配線層5如圖9~圖10所示,係埋設於基材槽14中。
(探針) 探針6如圖9~圖10所示,係埋設於第1感壓接著層2中之接著槽10中。詳細而言,探針6於連接部7之內側被埋入探針用感壓接著層28之下端部中。
(連接部) 連接部7如圖9~圖10所示,係與框狀基材開口部15及框狀接著開口部12相對應地設置,具有與該等相同之形狀。
連接部7之內側面與探針6、感壓接著層2及基材層4接觸,連接部7之外側面與感壓接著層2及基材層4接觸。
(第2感壓接著層) 第2感壓接著層8係將基材層4及水分阻隔層3接著之層。
第2感壓接著層8如圖8~圖10所示,配置於基材層4之上表面之一部分。第2感壓接著層8係以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探針6重疊之方式配置。具體而言,以第2感壓接著層8之外形形狀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探針6之外形形狀(甚至連接部7之內形形狀)一致之方式配置。即,第2感壓接著層8之外形形狀於俯視下與探針6之外形形狀相同。
第2感壓接著層8之材料係具有感壓接著性之材料,例如可列舉與第1感壓接著層2相同之材料,較佳為列舉丙烯酸系感壓接著劑。
第2感壓接著層8之透濕度例如為1 g/m2 ・day以上,較佳為10 g/m2 ・day以上,又,例如為10000 g/m2 ・day以下。
第2感壓接著層8之厚度例如為10 μm以上,較佳為20 μm以上,又,例如為300 μm以下,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下。
(水分阻隔層) 水分阻隔層3如圖8~圖10所示,形成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上表面之一部分。水分阻隔層3係配置於第2感壓接著層8之上表面整個面。水分阻隔層3之俯視形狀與第2感壓接著層8之俯視形狀相同。即,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俯視下與探針6之外形形狀之各者相同。
作為水分阻隔層3,可列舉與上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水分阻隔層3相同者。
就操作性之觀點而言,水分阻隔層3之上表面較佳為具有非黏著性。作為此種水分阻隔層,較佳為列舉聚烯烴系樹脂層、丙烯酸系樹脂層、聚乙烯系樹脂層,更佳為列舉聚烯烴系樹脂層、丙烯酸系樹脂層,進而較佳為列舉聚烯烴系樹脂層。
水分阻隔層3之透濕度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阻隔區域25之面積A與探針區域27之面積A3大致相同,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水分阻隔層3之厚度例如為5 μm以上,較佳為10 μm以上,又,例如為3000 μm以下,較佳為2000 μm以下。
(生物體感測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繼而,參照圖11A~圖11E,對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製造方法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於該方法中,藉由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方法,首先,準備基材層4及配線層5(參照圖4A、圖11A),繼而,將感壓接著層2配置於基材層4之下表面(參照圖4B、圖11B)。
繼而,將積層開口部20形成於感壓接著層2及基材層4(參照圖4C、圖11C)。
其後,準備第2探針構件29,將其嵌入至積層開口部20內。
第2探針構件29如圖10所示,具備探針6、埋設探針6之第1感壓接著層2、及配置於第1感壓接著層2之上表面之基材層4。第2探針構件29之準備除了將水分阻隔層3之材料變更為第1感壓接著層2之材料以外,與第1探針構件18之準備相同。
如圖11D所示,繼而,將連接部7設置於框狀基材開口部15及框狀接著開口部12內。
如圖11E所示,繼而,將第2感壓接著層8及水分阻隔層3依序配置於基材層4之上表面。
首先,將第2感壓接著層8配置於剝離片,繼而,將該第2感壓接著層8貼合於基材層4,其後,將剝離片自第2感壓接著層8剝離。該等係藉由與第1實施形態中將感壓接著層2配置於基材層4之方法相同之方法實施。
繼而,例如藉由層壓等將水分阻隔層3貼合於第2感壓接著層8。具體而言,使水分阻隔層3之下表面與第2感壓接著層8之上表面接觸。
再者,亦可將第2感壓接著層8之上表面貼合於水分阻隔層3,繼而,將該第2感壓接著層8之下表面貼合於基材層4之上表面。
藉此,獲得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
以上述方式製造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具備剝離片19、第1感壓接著層2、基材層4、配線層5、探針6、連接部7、第2感壓接著層8、及水分阻隔層3。再者,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亦可如圖2A及圖2B所示,不具備剝離片19,而僅由第1感壓接著層2、基材層4、配線層5、探針6、連接部7、第2感壓接著層8、及水分阻隔層3構成。
第2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同樣之作用效果。就可更進一步抑制阻抗之上升及偏差之觀點、穿著感更進一步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第1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
又,於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中,水分阻隔層3係配置於基材層4之上側。因此,可經由第2感壓接著層8等將水分阻隔層6簡便地配置於基材層4之上側。因此,製造適性優異。
第2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例如可用於作為生物體感測器之一例之貼附型心電儀30。使用第2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貼附型心電儀30、其使用方法及作用效果與使用第1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貼附型心電儀30、其使用方法及作用效果相同。
(變化例) 於以下之各變化例中,關於與上述一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及步驟,標註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之說明。又,可將各變化例適當組合。進而,除了特別記載以外,各變化例可發揮與一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第1變化例 於圖9所示之一實施形態中,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探針6之外形形狀一致,但例如亦可如圖12A~B所示,水分阻隔層3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包含探針6。即,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俯視下亦可大於探針6之外形形狀。
此時,第2感壓接著層8亦具備與水分阻隔層3相同之形狀及相同之尺寸。
阻隔區域25之面積A1大於探針區域27之面積A3,具體而言,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相同。
就穿著性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圖9所示之實施形態。另一方面,就可更進一步抑制阻抗之上升及偏差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圖12A~B所示之實施形態。
第2變化例 於圖9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探針6之外形形狀一致,但例如亦可如圖13所示,水分阻隔層3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包含於探針6中。即,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俯視下亦可小於探針6之外形形狀。
此時,第2感壓接著層8亦具備與水分阻隔層3相同之形狀及相同之尺寸。
於探針6之俯視整體中,就可確實地抑制水分之透過、可抑制阻抗之上升及偏差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圖9及圖12A~B所示之實施形態。
其他變化例 關於第1實施形態之第3變化例、第4變化例及第6變化例,亦可同樣地用作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其作用效果亦相同。
<第3實施形態> 參照圖14對本發明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第2實施形態中,關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及步驟,標註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之說明。又,於第3實施形態中,關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及步驟,除了特別記載以外,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形狀、材料、物性等)且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
如圖14所示,第3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具備感壓接著層(第1感壓接著層)2、基材層4、配線層5、探針6、連接部7、及水分阻隔層3。具體而言,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具備第1感壓接著層2、配置於第1感壓接著層2之上表面之基材層4、埋設於基材層4中之配線層5、埋設於感壓接著層2中之探針6、將配線層5及探針6電性連接之連接部7、以及配置於探針6及感壓接著層2之下表面之水分阻隔層3。
第3實施形態之水分阻隔層3具有導電性。藉此,可實現向探針6之導通,並且可將水保持於生物體之皮膚33與水分阻隔層3之界面。
作為導電性之水分阻隔層3之材料,例如可列舉於上述聚異丁烯系組合物等橡膠組合物中調配公知之導電性粒子而成之含導電性粒子之組合物等。
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探針6之外形形狀一致。
較佳為列舉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根據此種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水分阻隔層3之材料無需導電性粒子,水分阻隔層之材料選擇之自由度變高。其結果為,可選擇水分阻隔性較高之材料。又,可使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1之下表面整體變得平坦,故而對生物體之貼著性優異。
關於第1實施形態之第1~4變化例及第6變化例,亦可同樣地用作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其作用效果亦相同。 實施例
以下,示出實施例及比較例,進一步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再者,本發明不受實施例及比較例任何限定。又,以下之記載中所使用之調配比率(含有比率)、物性值、參數等具體數值可代替為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記載之與該等相對應之調配比率(含有比率)、物性值、參數等相當記載之上限(以「以下」、「未達」之形式定義之數值)或下限(以「以上」、「超過」之形式定義之數值)。
(實施例1) 為了實施圖15所示之實驗,準備圖16D所示之阻抗測定用樣品50a。
具體而言,首先,準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3 cm×3 cm)作為剝離片19。
又,作為導電性樹脂組合物之塗佈液,將導電性高分子1%水溶液(含有PEDOT-PSS,Heraeus公司製造,「Clevious PH 1000」)19 g、改性聚乙烯醇10%水溶液(日本合成化學公司製造,「Gohsenol Z410」)5 g、鋯系交聯劑10%水溶液(Mitsubishi Chemical公司製造,「Safelink SPM-1」)0.1 g、甘油(塑化劑,和光純藥公司製造)1 g、及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日信化學工業公司製造,「Silface SA503A」)0.04 g加以混合而製備。以形成俯視柵格形狀(縱1 cm×橫1 cm、厚度10 μm)之探針6與突起狀之連接部7之方式將該塗佈液塗佈於PET膜之上表面,繼而進行加熱硬化。藉此,獲得探針片51(參照圖16A)。
繼而,將聚異丁烯23質量份(BASF公司製造之「Oppanol N80」50質量%、JXTG Energy公司製造之「Tetrax 5T」50質量%)、液狀聚丁烯(JXTG Energy公司製造,「HV-300」)23質量份、異丁烯-馬來酸酐共聚物之鈉鹽交聯物(Kuraray Trading公司製造,「KI Gel」)4質量份、石油樹脂(EMG Marketing有限責任公司,「Escorez 1202U」)23質量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BASF公司製造,「Basonat HA2000」)4質量份、及重質碳酸鈣(Maruo Calcium公司製造)23質量份以甲苯溶劑進行稀釋,而製備聚異丁烯系組合物溶液。將聚異丁烯系組合物溶液塗佈於第2剝離片(PET膜),並進行加熱乾燥。藉此,獲得具備感壓接著性之水分阻隔層片材。水分阻隔層3之形狀設為俯視大致矩形形狀(1 cm×1 cm,厚度25 μm)。
繼而,以將探針6埋沒於水分阻隔層3中之方式將水分阻隔層片材配置於探針片51,並將第2剝離片自水分阻隔層3剝離。此時,以探針6之外形形狀與水分阻隔層3之外形形狀一致之方式配置水分阻隔層3。藉此,獲得具備水分阻隔層3、探針片51及剝離片19之第1積層體52(參照圖16B)。
繼而,使丙烯酸異壬酯65質量份、丙烯酸甲氧基乙酯30質量份及丙烯酸5質量份進行共聚合而製備丙烯酸系聚合物。將該丙烯酸系聚合物100質量份、三辛酸甘油酯(花王公司製造,商品名「Coconad」)60質量份、及多官能異氰酸酯(日本聚氨酯工業公司製造之商品名「Coronate HL」)0.01質量份攪拌混合,而製備丙烯酸系感壓接著組合物。繼而,將丙烯酸系感壓接著組合物塗佈於第3剝離片(PET膜)之上表面,並進行加熱乾燥。藉此,獲得感壓接著層片材。感壓接著層2之形狀係設為俯視大致矩形形狀(3 cm×3 cm,厚度25 μm)。
繼而,以將水分阻隔層3埋沒於感壓接著層2中之方式,將感壓接著層片材配置於第1積層體52,將第3脫模片自水分阻隔層3剝離。此時,以探針6之外形形狀之中心與感壓接著層2之外形形狀之中心一致之方式配置感壓接著層2。藉此,獲得具備感壓接著層2、水分阻隔層3、探針6及剝離片19之第2積層體53(參照圖16C)。再者,於第2積層體53中,水分阻隔層3之厚度與積層前大致相同,配置於水分阻隔層3之上表面之感壓接著層2之厚度約為未達1 μm。
繼而,將含聚胺基甲酸酯之溶液(DIC Covestro Polymer公司製造,商品名「PANDEX T-8180N」)、三辛酸甘油酯(花王公司製造,商品名「Coconad」)以聚胺基甲酸酯:三辛酸甘油酯之質量比(固形物成分)成為100:10之方式攪拌混合,而製備基材組合物溶液。將基材組合物溶液塗佈於第4剝離片之上表面,並進行加熱乾燥。藉此,獲得基材層片材。基材層4之形狀係設為3 cm×3 cm、厚度8 μm。
繼而,以基材層4與感壓接著層2感壓接觸之方式,將基材層片材配置於第2積層體,將第4剝離片自感壓接著層2剝離。
藉此,獲得具備感壓接著層2、水分阻隔層3、探針6及剝離片19之實施例1之測定用樣品50a(參照圖16D)。
(實施例2) 將水分阻隔層3之形狀設為2 cm×2 cm之俯視大致矩形形狀,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獲得測定用樣品50a(參照圖17A)。
(實施例3) 將水分阻隔層3之形狀設為3 cm×3 cm之俯視大致矩形形狀,且不使用感壓接著層2,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獲得測定用樣品50a(參照圖17B)。
(實施例4) 使用天然橡膠/SBR混合系樹脂層(商品「布膠帶」,日東電工公司製造)作為水分阻隔層3,且將厚度設為25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3同樣之方式獲得測定用樣品50a(參照圖17B)。
(實施例5) 使用SBR系樹脂層(商品「SLY-25」,日東電工公司製造)作為水分阻隔層3,且將厚度設為25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3同樣之方式獲得測定用樣品50a(參照圖17B)。
(實施例6) 準備如圖18D所示之阻抗測定用樣品50b。
具體而言,首先,準備與實施例1相同之探針片51(參照圖18A)。
準備與實施例1相同之感壓接著層片材(第1感壓接著層:3 cm×3 cm、厚度25 μm)。以將探針6埋沒於感壓接著層2中之方式,將感壓接著層片材配置於探針片51,將第2剝離片自探針6剝離。藉此,獲得具備剝離片19、探針6及第1感壓接著層2之第2-1積層體54(參照圖18B)。
準備與實施例1相同之基材層片材(基材層4 cm×3 cm、厚度8 μm)。以基材層4與感壓接著層2感壓接觸之方式,將基材層片材配置於第2-1積層體54,將第4剝離片自感壓接著層2剝離。藉此,獲得具備基材層4、第1感壓接著層2、探針6及剝離片19之第2-2積層體55(參照圖18C)。
準備除了將尺寸設為1 cm×1 cm以外與實施例1相同之感壓接著層片材(第2感壓接著層8:厚度25 μm)。以於俯視下探針6與感壓接著層一致、感壓接著層2與基材層4感壓接觸之方式,將感壓接著層片材配置於第2-2積層體55,將第2剝離片自感壓接著層2剝離。繼而,於第2感壓接著層8之整個面配置水分阻隔層3(聚烯烴系樹脂層,Nitto公司製造,「No.576」,1 cm×1 cm,厚度1200 μm)。
藉此,獲得具備水分阻隔層3、第2感壓接著層8、基材層4、第1感壓接著層2、探針6及剝離片19之實施例6之測定用樣品50b(參照圖18D)。
(實施例7) 將水分阻隔層3及第2感壓接著層8之尺寸分別變更為3 cm×3 c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6同樣之方式獲得測定用樣品50b(參照圖19)。
(實施例8) 於水分阻隔層3中,將聚烯烴系樹脂層變更為丙烯酸系樹脂層(丙烯酸系發泡體,岩谷產業公司,「ISR-ACF-510AD」,3 cm×3 cm,厚度100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7同樣之方式獲得測定用樣品50b(參照圖19)。
(實施例9) 於水分阻隔層3中,將聚烯烴系樹脂層變更為聚丙烯系樹脂層(聚丙烯發泡體,Nitto公司製造,「SCF-400」,3 cm×3 cm,厚度1500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7同樣之方式獲得測定用樣品50b(參照圖19)。
(實施例10) 於水分阻隔層3中,將聚烯烴系樹脂層變更為聚乙烯醇系樹脂層(3 cm×3 cm,厚度8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7同樣之方式獲得測定用樣品50b(參照圖19)。
再者,聚乙烯醇系樹脂層係藉由將日本合成化學公司製造之聚乙烯醇10%水溶液(「Gohsenol Z410」)加以乾燥而獲得。
(實施例11) 於水分阻隔層3中,將聚烯烴系樹脂層變更為實施例1中所製作之水分阻隔層(聚異丁烯系樹脂層,1 cm×1 c mm,厚度25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6同樣之方式獲得測定用樣品50b(圖18D參照)。
(比較例1) 除了不配置第2感壓接著層8及水分阻隔層3以外,以與實施例6同樣之方式獲得測定用樣品(基材層4、第1感壓接著層2、探針6及剝離片19之積層體)。
<透濕度之測定> 依照下述程序測定水分阻隔層、感壓接著層及基材層各層之透濕度(參照圖20)。 (1)準備直徑38 mm(開口面積S:1.13354×10-3 m2 )、高度40 mm之稱量瓶60,將10 mL之純化水61注入至稱量瓶60中。 (2)以測定試樣62(水分阻隔層3等)不產生張力之方式,將測定試樣62配置於稱量瓶60之開口部整個面。繼而,使用黏著膠帶63將測定試樣62之端部固定於稱量瓶60之側面,而將稱量瓶60密封。 (3)測定剛密封後之測定試樣62、水61及稱量瓶60之合計質量M1 。 (4)將經密封之稱量瓶60於40℃、30%RH之條件下放置24小時。 (5)測定放置24小時後之測定試樣62、水61及稱量瓶60之合計質量M2 。 (6)使用式「P=(M1 -M2 )/S」算出透濕度P。
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使用之基材層(厚度8 μm)之透濕度為2540 g/m2 ・day,感壓接著層(厚度25 μm)之透濕度為1522 g/m2 ・day。水分阻隔層之透濕度示於表1。
<阻抗之測定> 分別準備1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測定用樣品(50a、50b)。自各樣品將剝離片19剝離,然後經由導線56將1對測定用樣品之連接部7電性連接於阻抗分析儀57,並且將測定用樣品貼著於豬皮膚58(Yucatan Micropig Skinset)。再者,於貼著時,於豬皮膚58與測定用樣品(50a、50b)之間滴加生理鹽水,使初始狀態之探針6成為濕潤狀態。將此時之試驗模式圖示於圖15。
於經過0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4小時、20小時、24小時後計測各測定用樣品間之阻抗(頻率4 Hz)。阻抗分析儀57係使用HIOKI公司製造之商品名「IM3540」。
將此時之結果、阻抗之最大值、及偏差(所測得之阻抗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示於表1。
<穿著感之試驗> 將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樣品剝離剝離片而貼著於人之皮膚。以下述方式評價此時之穿著感。 ◎:即便穿著樣品,亦為不會注意到穿著之程度。 〇:能夠感覺到穿著有樣品,但完全不會感覺到不快感。 △:於貼著部位稍感不適感,但可長時間穿著。 ×:於貼著部位皮膚緊繃,感覺到強烈之不快感。
<剝離力測定> (1)針對電木之剝離力 分別準備各實施例之水分阻隔層片材(長50 mm×寬10 mm×厚50 μm)及比較例之第1感壓接著層(長50 mm×寬10 mm×厚50 μm),積層於PET膜(長50 mm×寬10 mm×厚50 μm)之整個面而準備樣品。
使樣品與電木板接觸後,藉由500 g之砝碼於樣品之表面往復一次而使其貼附。於貼附後30分鐘後,利用剝離試驗機(拉伸試驗機,「AG-1S」)於180°剝離、拉伸速度300 mm/分鐘之條件下將樣品剝離,藉此測定剝離力。測定係實施3次,將其平均值示於表1。
(2)針對人皮膚之剝離力 使用人皮膚代替電木板,除此以外,以與上述同樣之方式測定剝離力。將結果示於表1。
<保持力> 分別準備各實施例之水分阻隔層片材(長50 mm×寬10 mm×厚50 μm)及比較例之第1感壓接著層(長50 mm×寬10 mm×厚50 μm),積層於PET膜(長50 mm×寬10 mm×厚50 μm)之整個面,而準備樣品。
使樣品與電木板接觸後,藉由500 g之砝碼於樣品之表面往復一次而使其貼附。於貼附後30分鐘後,於樣品懸吊300 g之砝碼,然後以長度方向與鉛直方向一致之方式將樣品及電木板靠於牆。此時,計測至樣品自電木板滑落之時間。將結果示於表1。
<對皮膚之固定穩定性> 將針對人皮膚之剝離力超過0.5 N/10 mm、且保持力超過50分鐘之情形評價為◎。將針對人皮膚之剝離力超過0.5 N/10 mm、且保持力為50分鐘以下之情形評價為〇。將針對人皮膚之剝離力為0.5 N/10 mm以下、且保持力為50分鐘以下之情形評價為△。將結果示於表1。
[表1]
再者,上述發明係作為本發明之例示之實施形態而提供,但其僅為例示,並不進行限定性解釋。該技術領域之業者所明瞭之本發明之變化例包含於下文記載之申請專利之範圍中。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生物體感測器可應用於包括醫療用或衛生材料用之各種工業製品,例如可適宜地用於貼附型心電儀、貼附型腦波儀、貼附型血壓計、貼附型脈搏計、貼附型肌電儀、貼附型溫度計等。
1‧‧‧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 2‧‧‧感壓接著層 3‧‧‧水分阻隔層 3a‧‧‧內側阻隔層 3b‧‧‧外側阻隔層 4‧‧‧基材層 5‧‧‧配線層 6‧‧‧探針 7‧‧‧連接部 8‧‧‧第2感壓接著層 10‧‧‧接著槽 11‧‧‧接著開口部 12‧‧‧框狀接著開口部 13‧‧‧露出區域 14‧‧‧基材槽 15‧‧‧框狀基材開口部 16‧‧‧配線 16A‧‧‧第1配線 16B‧‧‧第2配線 17A‧‧‧第1端子 17B‧‧‧第2端子 17C‧‧‧第3端子 17D‧‧‧第4端子 18‧‧‧第1探針構件 19‧‧‧剝離片 20‧‧‧積層開口部 21‧‧‧第1配線圖案 22‧‧‧第2配線圖案 25‧‧‧阻隔區域 26‧‧‧非阻隔區域 27‧‧‧探針區域 28‧‧‧探針用感壓接著層 29‧‧‧第2探針構件 30‧‧‧貼附型心電儀 31‧‧‧電子零件 32‧‧‧電池 33‧‧‧皮膚 50a‧‧‧測定用樣品 50b‧‧‧測定用樣品 51‧‧‧探針片 52‧‧‧第1積層體 53‧‧‧第2積層體 54‧‧‧第2-1積層體 55‧‧‧第2-2積層體 56‧‧‧導線 57‧‧‧阻抗分析儀 58‧‧‧豬皮膚 60‧‧‧稱量瓶 61‧‧‧水 62‧‧‧測定試樣 63‧‧‧黏著膠帶
圖1表示本發明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第1實施形態之俯視圖。 圖2A及圖2B係圖1所示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剖視圖,圖2A係沿A-A線之剖視圖,圖2B係沿B-B線之剖視圖。 圖3表示圖2A所示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探針周邊之分解立體圖。 圖4A~圖4D係圖2A所示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製造步驟圖,圖4A表示準備基材層及配線之步驟,圖4B表示將感壓接著層及基材層貼合之步驟,圖4C表示形成開口部並準備探針構件之步驟,圖4D表示將探針構件嵌入開口部中之步驟、及形成連接部之步驟。 圖5A~圖5B係第1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變化例(水分阻隔層大於探針之形態),圖5A表示剖視圖,圖5B表示仰視圖。 圖6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變化例(水分阻隔層小於探針之形態)之剖視圖。 圖7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變化例(探針之外形形狀於俯視下為圓形之形態)之俯視圖。 圖8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變化例(於水分阻隔層及基材層之間配置感壓接著層之形態)之剖視圖。 圖9表示本發明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第2實施形態之剖視圖。 圖10表示圖9所示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探針周邊之分解立體圖。 圖11A~圖11E係圖9所示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製造步驟圖,圖11A表示準備基材層及配線之步驟,圖11B表示將感壓接著層及基材層貼合之步驟,圖11C表示形成開口部並準備探針構件之步驟,圖11D表示將探針構件嵌入開口部中之步驟、及形成連接部之步驟,圖11E表示配置第2感壓接著層及水分阻隔層之步驟。 圖12A~圖12B係第2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變化例(水分阻隔層大於探針之形態),圖12A表示剖視圖,圖12B表示仰視圖。 圖13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變化例(水分阻隔層小於探針之形態)之剖視圖。 圖14表示本發明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第3實施形態之剖視圖。 圖15表示實施例中之測定阻抗之試驗模式圖。 圖16A~圖16E係實施例1中之阻抗測定用樣品之製造步驟圖(圖15之A-A剖視圖),圖16A表示準備探針片之步驟,圖16B表示將水分阻隔層配置於探針片之步驟,圖16C表示將感壓接著層配置於水分阻隔層之步驟,圖16D表示將基材層配置於感壓接著層之步驟,圖16E表示於測定用樣品連接導線並將測定用樣品及豬皮膚貼合之步驟。 圖17A~圖17B係實施例中之阻抗測定用樣品之剖視圖,圖17A表示實施例2中之剖視圖,圖17B表示實施例3中之剖視圖。 圖18係實施例4中之阻抗測定用樣品之製造步驟圖(圖15之A-A剖視圖),圖18A表示準備探針片之步驟,圖18B表示將感壓接著層配置於探針片之步驟,圖18C表示將基材層配置於感壓接著層之步驟,圖18D表示將水分阻隔層及第2感壓接著層配置於基材層之步驟,圖18E表示於測定用樣品連接導線並將測定用樣品及豬皮膚貼合之步驟。 圖19表示實施例5~8中之阻抗測定用樣品之剖視圖。 圖20表示測定透濕度時之模式圖。
1‧‧‧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
2‧‧‧感壓接著層
4‧‧‧基材層
5‧‧‧配線層
6‧‧‧探針
11‧‧‧接著開口部
16A‧‧‧第1配線
16B‧‧‧第2配線
17A‧‧‧第1端子
17B‧‧‧第2端子
17C‧‧‧第3端子
17D‧‧‧第4端子
21‧‧‧第1配線圖案
22‧‧‧第2配線圖案
25‧‧‧阻隔區域
26‧‧‧非阻隔區域
27‧‧‧探針區域
30‧‧‧貼附型心電儀
31‧‧‧電子零件
32‧‧‧電池

Claims (9)

  1. 一種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特徵在於具備:用以貼附於生物體之感壓接著層、及配置於上述感壓接著層之上表面之基材層,且具備配置於上述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下表面之探針、及以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上述探針重疊之方式配置之水分阻隔層;上述水分阻隔層係選自由橡膠系樹脂層、聚苯乙烯系樹脂層、聚烯烴系樹脂層、丙烯酸系樹脂層及聚乙烯醇系樹脂層所組成之群中之樹脂層中之至少1種,且上述水分阻隔層之透濕度未達1000g/m2‧day。
  2. 一種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特徵在於具備:用以貼附於生物體之感壓接著層、及配置於上述感壓接著層之上表面之基材層,且具備配置於上述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之下表面之探針、及以於沿厚度方向投影時與上述探針重疊之方式配置之水分阻隔層;且上述水分阻隔層之透濕度為768g/m2‧day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水分阻隔層之透濕度為600g/m2‧day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水分阻隔層係配置於較上述探針之下表面更上側。
  5.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水分阻隔層係配置於上述感壓接著層內。
  6. 如請求項5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水分阻隔層具有感壓接著性。
  7.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水分阻隔層係配置於上述基材層之上側。
  8.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其中上述探針具有使上述感壓接著層或上述水分阻隔層露出之露出區域。
  9. 一種生物體感測器,其特徵在於具備: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電性連接於上述探針且安裝於上述基材層之電子零件。
TW108108612A 2018-03-16 2019-03-14 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生物體感測器 TWI8113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9009 2018-03-16
JP2018049009 2018-03-16
JP2019-042390 2019-03-08
JP2019042390A JP7161963B2 (ja) 2018-03-16 2019-03-08 生体センサ用積層体および生体セ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5495A TW201945495A (zh) 2019-12-01
TWI811310B true TWI811310B (zh) 2023-08-11

Family

ID=68065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8612A TWI811310B (zh) 2018-03-16 2019-03-14 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生物體感測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00420A1 (zh)
EP (1) EP3766413A4 (zh)
JP (1) JP7161963B2 (zh)
CN (1) CN111836578B (zh)
TW (1) TWI8113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18412B2 (en) 2020-06-30 2022-12-06 Zoox, Inc. Trajectory determination for four-wheel steering
JP7397041B2 (ja) * 2020-11-19 2023-12-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生体センサ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3981A (en) * 1995-12-29 1998-09-2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ab style electrode
TW201710436A (zh) * 2015-06-04 2017-03-16 特薩股份有限公司 具初步聚合的環氧樹脂漿料之水氣阻隔性黏著劑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2290A2 (en) * 2006-02-02 2007-08-16 H.B. Fuller Licensing & Financing, Inc. Conductive articles including hot melt superabsorbent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5066182B2 (ja) * 2007-05-31 2012-11-07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成形用積層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122610B2 (ja) 2012-10-31 2017-04-26 フクダ電子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測定用電極
CA3184173A1 (en) * 2013-06-06 2014-12-11 Tricord Holdings, L.L.C. Modular physiologic monitoring systems, kits, and methods
US10617354B2 (en) * 2014-04-29 2020-04-14 MAD Apparel, Inc. Biometric electrode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10446582B2 (en) 2014-12-22 2019-10-15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Method of providing an imaging system and imaging system thereof
JP6457348B2 (ja) 2015-07-29 2019-01-23 日本光電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
JP7133904B2 (ja) * 2016-03-31 2022-09-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3981A (en) * 1995-12-29 1998-09-2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ab style electrode
TW201710436A (zh) * 2015-06-04 2017-03-16 特薩股份有限公司 具初步聚合的環氧樹脂漿料之水氣阻隔性黏著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61963B2 (ja) 2022-10-27
TW201945495A (zh) 2019-12-01
EP3766413A4 (en) 2021-12-08
CN111836578B (zh) 2024-05-31
JP2019162417A (ja) 2019-09-26
US20210000420A1 (en) 2021-01-07
CN111836578A (zh) 2020-10-27
EP3766413A1 (en) 202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06680A (en) Conductive adhesive medical electrode assemblies
TWI811310B (zh) 生物體感測器用積層體及生物體感測器
JP2000503009A (ja) 極性脂肪親和性感圧性粘着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医療デバイス
JP6997533B2 (ja) 生体センサ用シート
CN111051438A (zh) 导电性组合物及生物传感器
JP7097196B2 (ja) 生体センサ用積層体および生体センサ
JP2018187359A (ja) 生体センサ
JP6814899B2 (ja) 生体センサ
WO2019176839A1 (ja) 生体センサ用積層体および生体センサ
US20170281926A1 (en) Biomedical electrode comprising discontinuous primer layer
WO2018198457A1 (ja) 生体センサ用積層体および生体センサ
WO2020184346A1 (ja) 生体センサ
JPH07222805A (ja) 生体用薄形電極
WO2023120326A1 (ja) 生体センサ
WO2023234332A1 (ja) 生体センサ
WO2023234329A1 (ja) 生体センサ
WO2018198569A1 (ja) 生体センサ
EP1158896A1 (en) Medical electrode
WO2024024694A1 (ja) 生体用粘着剤及び生体センサ
WO2023248979A1 (ja) 生体センサ
JPH09253219A (ja) 医療用薄層平板電極
JP3056532B2 (ja) 生体電極用パッド
Minakata et al. BIOSENSOR
WO2023054267A1 (ja) 電極パッド及び生体センサ
WO2024004943A1 (ja) 生体センサ